重要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幻灯片

合集下载

脉搏PPT医学课件

脉搏PPT医学课件

正常人在吸气时,由于肺部扩张,肺循环的血管也牵拉扩张,肺循
环血量增加,肺循环血管容纳较多血液,并有一个贮血的作用,但
由于胸廓扩张,负压增大,肺V回流减少,左心室充盈减少;由腔V
回流入右心的血量也增加,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也增多,补偿了因为
肺血容量增加而导致的肺V回流减少
28
动脉壁异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病理状态下,动脉内 壁附着了许多的脂肪块、粥样斑块
34
[实施]
1.要点 体位 :卧位或坐位手臂放舒适位置,手腕伸展 方法 :示指、中指、无名指触脉不用拇指(图) 压力 :适中 计数 :30 s 2
异常 1 min 脉搏短绌 :2位护士测量 记录:先记录本 76次/分
再体温单 2.健康教育
35
[评价] 理解测量目的,愿意配合 测量结果准确 知晓正常值及测量注意事项
早期动脉硬化:动脉壁变硬、失去弹性、 呈条索状
严重的明显的动脉硬化:动脉迂曲甚至 有结节
29
护理措施
脉搏测量部位 脉搏测量的具体方法 异常脉搏的护理措施(专)
30
脉搏测量部位
浅表、靠近骨骼的大动脉 常用部位 桡动脉 颞动脉
最常用 颈动脉 肱动脉 股动脉 月国动脉 胫后动脉 足背动脉
13
脉率异常
心动过速 速脉 心动过缓 缓脉
14
心动过速(tachycardia)
速脉
成人安静状态下
脉率 > 100 次/分
见于 发热、甲亢、心衰、
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 全、心肌炎等
一般体温升高1℃,成人 脉率增加10次/分,儿 童增加15次/分
心脏通过增加心率,增加 心排量,试图来满足机体

动脉硬化检测仪演示稿精选幻灯片

动脉硬化检测仪演示稿精选幻灯片

高血压 高脂血症 糖尿病 遗传因素
肥胖 吸烟
动 脉 动脉硬化 硬 持续发展 化
缺血或出血性 脑血管病 心脏疾患
动脉瘤
肾脏疾患
肢体动脉闭塞
4
动脉硬化的主要危害
5
早发现早治疗早 脱离动脉硬化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首先从预防动脉硬化入手 多数动脉硬化患者处在无自觉症状的亚临床期,通过对血管病变的早期检测、 早期发现和合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PWV是判断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的动脉壁硬化程度的指标。可以作为将来患粥样动脉硬化或冠状 动脉硬化疾病风险因子的评估指标。动脉PWV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预测指标, 如果 PWV 上升,就有心 动脉、脑动脉或其它全身性动脉发生硬化的危险性。
18
PWV的原理
心脏每次向大动脉排出約70mL血液。此时从心脏搏出血液的冲击作为波动向末梢传播。这种波动叫 脉搏波, 脉搏波在动脉的传导速度叫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正常值:< 45%
24
PVR波形分析参数
反射波增强指数:收缩1、2峰比值AI(Augumentation Index) 正常值:< 0%
25
正常参考值:
26
操作简便、无创
27
鑫悦琦动脉硬化检测仪标准配置
右臂动脉血压脉动传感器 1个
左臂动脉血压脉动传感器 1个
右踝动脉血压脉动传感器 1个
左踝动脉血压脉动传感器 1个
配备最新数据库管理软件,储存容量大,数据管理方便,功能齐全 可按照测量分析得到的ABI及PWV数据进行分类管理 界面友好,操作者可自定义管理数据 提供强大的数据预览功能,查找方便快捷
31
多种报告单方式

(医学课件)脉搏

(医学课件)脉搏
详细描述:脉搏与其他疾病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心律失常、贫血、低血钾 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脉搏出现异常。另外,情绪紧张、焦虑、兴奋等情况也可能使 脉搏增快。
05
脉搏的日常保健与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 。
饮食健康
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 食物。
配合治疗
如需要治疗,应积极配合 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 药,控制病情。
THANK YOU.
脉搏过慢
如果脉搏过慢,应考虑是 否存在心脏疾病,及时就 医检查。
04
脉搏与疾病的关系
脉搏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总结词:敏感指标
详细描述:脉搏作为心脏输出的波动,能够 敏感地反映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因此 ,当心脏出现疾病时,如心肌炎、心肌梗死 等,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度等方面可能会 出现异常。例如,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可能 会增快,而心肌炎患者的心率可能会减慢。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 快走、游泳等。
注意饮食与运动
控制饮食
控制饮食总量,避免暴饮暴食 。
饮食多样化
多吃不同种类的食物,以获得 全面的营养。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Fra bibliotek于提高身体素质 和免疫力。
及时就医与治疗
01
02
03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 脉搏问题。
及时就医
如发现脉搏异常,应及时 就医,以免病情恶化。
脉搏跳动时无力度、甚至消失,可能伴有休 克、低血压等症状,多见于严重心脏病变等 情况。
03
脉搏的测量与评估
脉搏的测量方法
部位
通常测量桡动脉、颈动脉、股 动脉等部位的脉搏。

重要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

重要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
MAP:37% baPWV:1896cm/sec
• 报告——患者用
• 特点:检测结果用区域 图表示,检点明了,患 者容易理解
ID信息
心率 四肢血压
结论
PWV-年龄 分析结果图
右侧、左侧PWV检测值
深灰色:硬化 浅灰色:轻度硬化
白色:良好
检测结果区域图
报告结论
Compared to the healthy men of the age *,it is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30
N=1592
5年风险:
N=1592
20
21%
10
5年风险: 8%
0 >1.1 1.1-1.01 1.0-0.91 0.9-0.71 <0.7
*包括动脉瘤、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Leng GC, et al. BMJ. 1996;313:1440-1444.PWV(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脏每次向大动脉搏出約70mL血液。此时从 心搏出的血液作为波动向末梢传播。这种波动叫脉 搏波, 脉搏波在动脉的传导速度叫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
Compared to the healthy men of the age *, it is harder.
PWV值同龄男性(女性) 组异常, ,提示您的动脉僵硬度明 显增高(血管弹性重度降 低)。 建议首先进行心血管系统 全面体格检查;心脏及血 管超声、 血脂血糖检测、 心电图。 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宜 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3 个月后复查PWV
血管软的情况(正常人) 血管硬的情况
血管软=PWV慢
血管硬=PWV快
baPWV的測定原理
Lb
Brachial-Ankle PWV

脉搏 ppt课件

脉搏  ppt课件
▪脉率异常 ▪节律异常 ▪强弱异常 ▪动脉壁异常
ppt课件
13
脉率异常
心动过速 速脉 心动过缓 缓脉
ppt课件
14
心动过速(tachycardia)
速脉
成人安静状态下
脉率 > 100 次/分
见于 发热、甲亢、心衰、
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 全、心肌炎等
一般体温升高1℃,成人 脉率增加10次/分,儿 童增加15次/分
ppt课件
3
脉 搏(pulse)
▪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简称脉搏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
舒张,动脉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变 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
ppt课件
4
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
▪脉搏的形成 ▪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化
ppt课件
5
脉搏的形成
动脉管壁随心脏舒缩而出现周期性的起 伏搏动形成了脉搏
由于代谢率降低而使心率下降,从 而脉率降低
ppt课件
16
节律异常
▪脉搏的节律不规整,间隔时间时 长时短 ▪ 间歇脉
脉搏短拙
ppt课件
17
间歇脉 (intermittent pulse)
是由于室性过早搏动引起的,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 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
室性早搏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脏异位起搏点发生过早的冲动而引 起了心脏搏动提早出现(期前收缩)
二联律(bigeminy) 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提前收缩
三联律(trigeminy) 每隔二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提前收缩
室早或间歇脉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洋地黄中毒等 正常人在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恐惧时也可能偶尔出现间歇脉 室早ECG

(医学课件)脉搏

(医学课件)脉搏
正常脉搏
每分钟60-100次,节律整齐,强弱适中 ,无异常搏动。
脉搏过快
每分钟大于100次,提示心动过速,可能 与紧张、运动等因素有关。
脉搏过慢
每分钟小于60次,提示心动过缓,可能 与窦房结病变、心脏传导阻滞等因素有 关。
脉搏节律不齐
提示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脏病变、药物 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脉搏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脉搏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结词:并发症
详细描述: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会影响脉搏的跳动,从而引发一系 列并发症,如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
脉搏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总结词:相关症状 总结词:神经系统疾病 总结词:代谢性疾病
详细描述:脉搏异常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如 贫血、甲亢、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因此,及时监测脉 搏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其他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神经系统疾病也会影响脉搏,如帕金森病、 癫痫等,这些疾病的发作会导致脉搏出现异常。
详细描述:代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也会 影响脉搏,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病变和弹性下降,从而 使脉搏发生变化。
05
改善脉搏健康的策略与建议
改善生活习惯对脉搏的影响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心血管健康状况。
01
了解心血管疾病及脉搏异常的相关知识,提高重视程度。
心理调节
02
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保持心态平衡。
定期检查
03
定期进行脉搏检查和心血管相关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
预。
THANKS
脉搏异常跳动
脉搏微弱无力
可能与心脏节律异常有关,需要进一步检查 心电图等指标。
可能与血虚、气虚等体质虚弱有关,需要适 当休息和补充营养。

股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

股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

主要介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研究
一 血糖无创伤检测的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发病率较高。我国在最近15年内患者总数 增加近3倍,已达3000多万,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 在美国,现已有2000万 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在日本,据1999年的统计,糖尿病患者和潜在患者已达690 万。由于糖尿病患者易引起糖尿病酮症、心脑血管病变、肾衰竭、失明等并发 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糖尿病的医学方法,主要是通过频繁地监测血糖浓度,调 整降糖药物的用量,以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现行的测量方法需要采 取血样,应用一次性的试药通过生化方法来实现,不但操作繁琐、会给患者造 成疼痛,而且还有感染其它疾病的危险。因此实现人体血糖的无创伤检测不仅 能够对血糖浓度进行及时、安全、无痛的自我监测,而且不需要消耗品,可降 低测试费用; 同时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血糖,而且有可能推广应用于人体组织中 其它成分的无创伤检测,将对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较为流行的是近、中红外光谱测量方法。由于红外光谱方法原理清楚,硬件、 软件的发展均比较成熟,实现起来也较方便,可直接测量组织或血管等部位,易 于实现体液成分的无创检测和多组分的同时测量,在生物医学领域已成功应用于 血氧饱和度的测量。所以红外光谱测量方法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有应用前景的血糖 无创检测技术。上世纪80年代,Dahne首次提出了应用近红外分光原理进行人体 血糖无创测量的方法,并申请了专利。目前,估计世界上有100个以上的科研组正 在就此课题展开激烈的科研竞争,它们主要集中在美、日、德的大学或公司的研 究所内,如美国Ohio大学Gary W. Small研究组、Iowa大学Mark A. Arnold研究 组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桑迪亚国立实验室与新墨西哥医科大学 Haaland为首的研究小组采用透射式,德国的Heise为首的研究小组采用反射式的 测量方式进行研究。随着有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光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上 已有几个课题组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 在1992年的Oak-Ridge会议上,美国的Futrex公司展示了利用光吸收原理的血糖 无创测量产品样机Dream Beam,这是世界上首次进行血糖无创伤测量仪器的样 机展示。1994年在日本神户的第15次糖尿病会议上,有德国与韩国技术合作背景 的MedScience公司也进行了血糖无创伤测量仪器样机展示。1996年美国的 Biocontrol技术公司推出了Diasensor 1000型无创血糖仪。它只需将前臂放置在 仪器上,将红外光射入皮肤,接收并测量经过人体组织的扩散反射光,在几分钟 内即显示出测量值。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无创血糖仪通过美国的FDA认证, 也可以说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血糖无创伤检测的商品,或者可实现临床精度意义 下的成功的方法论。

(医学课件)多种心动过速和wpw处理方法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多种心动过速和wpw处理方法ppt演示课件

15mg)。
c. 普罗帕酮:50-75mg,5分内iv。
.
16 16
●异搏定偶可诱发经旁道下传的快速心室率的Af
为其缺点,正在用β阻滞剂者,特别是刚静脉
内给过药者禁用异搏定。病窦未用起搏器前用
药需慎重。
●如有明显心衰者、低血压或为宽QRS波群者,
宜选.腺苷iv,不应选异搏定。
●普罗帕酮因能阻滞旁道的传导故更适于预激
.
5
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是由 于房室结双径路造成的折返激动所致。 AVNRT常发生于正常心脏,发病年龄以中 青年为多,女性病人多于男性。 AVNRT可分成两型
1.
2.
典型型或常见型,即慢-快 (S-F)型。 不典型或少见型,包括快慢(F-S)型和慢-慢(S-S)
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
.
1
1
分类
AVNRT:是最常见的PSVT
之一。占40% AVRT:也是是最常见的 PSVT之一。约占50%; IART(房内折返性心动过 速)及SART(窦房折返性 心动过速)约<10%。
.
2
2
病因
多发生于正常人(指除
PSVT外,没有明显的器 质性心脏病)。 也可发生于有器质性心 脏病患者。但绝大多数 PSVT的发作与合并存在

单向阻滞
逆 行P 波
.
11 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 心电图
特征: 1.P’波不能明视
.
12 12
AVN折返性心动过速(P波看 不清)
.
13 13
心率150~250bpm.
心电图检查
QRS时限与形态均正常,

什么是脉搏波传导速度

什么是脉搏波传导速度

什么是脉搏波传导速度
当血管堵塞不足70%时,人体无任何感觉,常常错过最好防治时机,所以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十分重要,定期进行血管健康检查十分必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动脉血管检查中。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指心脏每次搏动射血产生的沿大动脉壁传播的压力波传导速度。

它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可重复等特点,一次PWV检测通常只需要1-2分钟。

传统PWV技术测量误差大
传统的全局脉搏波测量技术求得的PWV是整段血管的平均值,无法准确定位哪一处血管片段发生病变、存在斑块,测量误差较大。

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初期,斑块往往都很小,针对局部血管的PWV测量更有参考价值。

局部测量,更可靠。

动脉血管局部PW V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创的可重复的检测血管脉搏波速度技术,它有着高于传统B超的成像帧率,大幅提高局部PWV测量的准确性。

注重预防、早期诊断和精准干预,是健康医疗发展的新方向。

动脉血管局部PW V测量技术能够有效评估血管僵硬度,可为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筛选及评价提供客观的检测指标,对动脉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PWV脉搏波速度

PWV脉搏波速度

脉搏波速度(PWV)在临床无创检测中的应用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动脉硬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高血压、糖尿病又增加了动脉硬化的危险性。

高血压并发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主要与动脉壁的损害有关,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甚至在高血压的早期就已经发生。

考虑到动脉硬化程度评估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潜在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通过动脉僵硬度的改善程度来评价降压药物的效果。

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一个指标,脉搏波波速(PWV)的作用正日益引起重视。

目前,国外PWV测定在临床试验中有多方面的应用。

一、PWV简介所谓PWV,指的是脉搏波在动脉系统的两个既定点间的传播速度,根据Moens-Korteweg方程,PWV与弹性系数的平方根成正比,由于动脉弹性的减低,脉搏波在动脉系统的传播速度加快了。

近年来,由于PWV与动脉僵硬度的这种正相关性,再加上它的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而又没有创伤,所以,被广泛应用来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一个指标。

颈动脉一股动脉PWV、肱动脉一踝动脉PWV常用于临床检测。

PWV可以良好地反映大动脉的扩张性,PWV越快,动脉的扩张性越差、僵硬度越高、弹性越差。

Siebenhofer等的研究结果更显示,经过培训的不同研究人员之间所测得的PWV值几乎相同,显示了极好的可重复性。

Asmar教授1995年采用全自动测量的Complior(康普乐)检验了PWV测量的重复性,结果进一步说明PWV检测具有极好的重复性。

目前,这种测量方法已经成为PWV检测的“金标准”。

动脉硬化与PWV:动脉僵硬度与年龄呈正相关,这主要是由于血管壁中层退行性变,中层胶原含量增加,导致弹力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断裂,伴有中层纤维化和钙化。

其它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

而高血压、动脉退行性变、心血管疾病又加剧了动脉硬化的进程,这种变化尤以中心弹力血管,如主动脉为显著。

动脉硬化又导致了大动脉缓冲功能障碍,引起脉压(PP)以及收缩压(SBP)不成比例地增加,由此,引发了左室后负荷的增加以及冠状动脉缺血的加重,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收缩期压力跃升,增加收缩末期左室应力,导致左室肥厚。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脉搏的生理机制
心脏收缩
血流速度
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泵入主动脉,导 致动脉管壁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血流速度的变化会影响脉搏的强度和 频率。
血管弹性
动脉管壁的弹性能够缓冲心脏收缩时 产生的压力,使脉搏呈现规律的波动。
脉搏的测量方法
01
02
03
触诊法
通过触摸动脉管壁的波动 来感知脉搏,常用部位包 括桡动脉、颈总动脉、足 背动脉等。
正常脉搏的强度
正常脉搏的强度适中,不 会过强或过弱,且左右两 侧脉搏强度基本一致。
异常脉搏的识别
脉搏过快
脉搏超过100次/分钟, 可能提示心动过速或心
律失常。
脉搏过慢
脉搏不齐
脉搏低于60次/分钟,可 能提示心动过缓或窦性
停搏。
脉搏出现漏跳、乱跳、早搏 等不规整现象,可能提示心
律不齐或心脏传导异常。
紧急护理措施
识别脉搏异常
如发现脉搏过快、过慢或出现不 规律跳动,应立即采取措施,包 括坐卧休息、放松身心、调整呼
吸等,以缓解症状。
及时就医
如脉搏异常情况持续或伴随其他严 重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应 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紧急处理措施
在等待急救人员或前往医院的途中, 可以采取一些紧急处理措施,如心 肺复苏、人工呼吸等,以保持患者 的生命体征。
综合护理
02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方案,包括饮食、
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持续改进
03
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同时注意
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脉搏的监测与记录

PWV脉搏波速度

PWV脉搏波速度

脉搏波速度(PWV)在临床无创检测中的应用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动脉硬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高血压、糖尿病又增加了动脉硬化的危险性。

高血压并发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主要与动脉壁的损害有关,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甚至在高血压的早期就已经发生。

考虑到动脉硬化程度评估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潜在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通过动脉僵硬度的改善程度来评价降压药物的效果。

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一个指标,脉搏波波速(PWV)的作用正日益引起重视。

目前,国外PWV测定在临床试验中有多方面的应用。

一、PWV简介所谓PWV,指的是脉搏波在动脉系统的两个既定点间的传播速度,根据Moens-Korteweg方程,PWV与弹性系数的平方根成正比,由于动脉弹性的减低,脉搏波在动脉系统的传播速度加快了。

近年来,由于PWV与动脉僵硬度的这种正相关性,再加上它的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而又没有创伤,所以,被广泛应用来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一个指标。

颈动脉一股动脉PWV、肱动脉一踝动脉PWV常用于临床检测。

PWV可以良好地反映大动脉的扩张性,PWV越快,动脉的扩张性越差、僵硬度越高、弹性越差。

Siebenhofer等的研究结果更显示,经过培训的不同研究人员之间所测得的PWV值几乎相同,显示了极好的可重复性。

Asmar教授1995年采用全自动测量的Complior(康普乐)检验了PWV测量的重复性,结果进一步说明PWV检测具有极好的重复性。

目前,这种测量方法已经成为PWV检测的“金标准”。

动脉硬化与PWV:动脉僵硬度与年龄呈正相关,这主要是由于血管壁中层退行性变,中层胶原含量增加,导致弹力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断裂,伴有中层纤维化和钙化。

其它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

而高血压、动脉退行性变、心血管疾病又加剧了动脉硬化的进程,这种变化尤以中心弹力血管,如主动脉为显著。

动脉硬化又导致了大动脉缓冲功能障碍,引起脉压(PP)以及收缩压(SBP)不成比例地增加,由此,引发了左室后负荷的增加以及冠状动脉缺血的加重,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收缩期压力跃升,增加收缩末期左室应力,导致左室肥厚。

动脉血栓PPT课件

动脉血栓PPT课件

5.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栓塞动脉处常有压痛,其远端脉搏搏动减弱 或消失,栓塞肢体严重缺血4-6小时,即可发生坏死。
6
7
高发人群
• 1.中老年人。 • 2.高血压、高血脂、高(血液)粘度、高烟 瘾的人。 • 3.冠心病、发作心梗的人、房颤的人、动脉 粥样硬化和腹主动脉瘤的人是高发动脉栓 塞人群。
8
42
股深动脉成型重建
• 腘动脉流出道严重病变,或无法施行旁路转流术
• 腘动脉范围皮肤和软组织开放性损伤,而又必须
做救肢手术
• 高危患者,但血循环无法改善,而必须截肢者
• 主-股总动脉旁路转流术后,需进一步改善流出道
• 股总动脉真性或假性动脉瘤累及股深动脉开口
43
下肢血管重建的长期通畅率仍是血管外科面临的一个难 题。除了主髂动脉闭塞的腹主-髂或腹主-股动脉人工血 管转流长期效果好,如有医院报道近300例主髂动脉重 建5年通畅率可达82%,腹股沟以远的血管转流术的通畅 率并不满意。目前仍是以自体大隐静脉为首选, 5年通 畅率约70%。而人工血管长期通畅率更低,尤其是膝下
临床症状
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2、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自觉肢体麻木,有针刺样感;下肢运动麻 痹,活动无力,可出现足下垂。 3.皮色苍白:动脉栓塞后,由于组织缺血, 皮肤乳头下静脉丛血液排空,皮肤呈蜡 样苍白。若皮下浅血管仍有少量血液留 存,亦可出现青紫色斑块及条纹,病久 发生坏死呈紫黑 4.皮温降低: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越远降低越明显,而且界限清楚。
32
手术方法
• 介入治疗 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 术等微创手术; • 动脉旁入手术 • 动脉内膜剥除术 • 静动脉化手术 • 骨髓干细胞移植术
33
• 包括经皮血管腔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脉搏波传导速的临床应用荟萃PPT课件

脉搏波传导速的临床应用荟萃PPT课件

Positive PWV表示PWV不随血压值下降而下降 ,Neg ative PWV表示PWV随血压下降。两组生存 率差异 显著( X2= 28.03,P<0.00001)。 PWV不随血压下降者预后不良。
PWV与心血管疾病(三)
51± 38月内,150位晚 期肾病患者,测量血 压下降后PWV的变化。 血压水平用ACEI、钙 拮抗剂、β受体阻断 剂来控制。 期间59人死亡,Cox分 析表明,不随血压下 降的PWV是总死亡率 高的独立预测因素。
顺应性改变 PWV 降低
明显增加
明显降低
中度增加
中度降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轻度增加
轻度降低
Asmar R, et al. J Hypertens. 2001; 19(4): 813-8
第19页/共24页
2007 ESC 高 血 压 指南:大动脉功能 检 测 ( PWV 、 ABI ) 能预测心血管疾病 的风险
第20页/共24页
德国boso ABI-system 100临床应用
• 常规体检 • 临床检测 • 科研 • 新药试验 • 可以在门诊、体检中心、特需医疗科、心内科、老年病科、综合
病房、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使用
第21页/共24页
第22页/共24页
第23页/共2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4页/共24页
✓指导开发研制针对逆转血管早期病变的药物,最终全面降低心脑血管事件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第11页/共24页
PWV与心血管疾病(一)
PWV与1980例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Kaplan-Meier P<0.0001
1.00
低 PWV tertil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年风险: 21%
5年风险:
10
8%
0 >1.1 1.1-1.01 1.0-0.91 0.9-0.71 <0.7
*包括动脉瘤、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Leng GC, et al. BMJ. 1996;313:1440-1444.
14
PWV(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脏每次向大动脉搏出約70mL血液。此时从 心搏出的血液作为波动向末梢传播。这种波动叫脉 搏波, 脉搏波在动脉的传导速度叫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
➢ 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PWV增加:如高龄、高 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人群、高血 压;此外,吸烟、高脂饮食、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 惯也是PWV异常增高的危险因素。
17
2009JSH日本高血压治疗指南
18
国际上公认的PWV
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理疗法和动脉壁的硬化--欧州高血压 学会 •降压药治料的另一个目标是改善动脉壁硬化程度; 所 以不仅是要降低血压;还要降低PWV值 •降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治疗的一个关鍵。因为 它使血管壁组织恢复正常。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QOL下降/猝死 溃疡、坏疽
早发现、早治疗 可以治愈和控制
7
OMRON动脉硬化检测仪主要检测指标: •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 踝臂指数 (ABI) • 趾臂指数 (TBI)
8
动脉粥状硬化症
ABI检查
血管狭窄
PWV检查
动脉硬化
中膜变厚,变硬
内膜 中膜 外膜
膽固醇
9
ABI的測算方法和评价标准
➢ 2006AHA下肢动脉疾病指南中明确按ABI值将患 者分为正常、临界、轻中度及重度四级,各组心 血管事件死亡率依次为1.2%,2.1%,4.0%及 10.8%。
➢ 外周血管病变的存在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
上升 。病在腿上,险在心脑! 12
踝臂指数和死亡率
患者存活 %
对1492 例女性前瞻性随访, 年龄>65 岁,5.5%的ABI<0.9 (18%有间歇性跛行; 82%无症状)
21
PWV/ABI的检测的适用人群
➢ 有长期头晕不适等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有活动后或静息 状态下胸闷、心悸等心前区不适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
➢ 健康体检者
22
数据图谱全面,建议医 生存档
ID
患者编号
Name
姓名
Age
年龄
Height
身高
Sex 性别 Male 男 Female 女
Disease
疾病
有多处存在动脉阻塞
血管钙化
10
AHA: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BI的临床意义
➢ 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简单、迅速而无创伤。 ➢ 可评估外周动脉疾病预后治疗方法。
➢ ABI异常诊断的下肢动脉疾病提示: 可能存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11
ABI的临床意义
➢ 研究证实,ABI异常是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率 的独立预测因子,与死亡率呈负相关。
如何看检测报告
1
报告解读 (第4#模式)
报告1:标准格式报告
2:病人格式
2
动脉病变的两种主要型态
结构性病变:血管阻 塞,主要原因为动脉 粥样硬化
功能性病变:血管硬 化,主要原因为血管 壁弹性纤维老化
3
血管功能性病变早于结构性病变
各种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动脉 血管壁弹性的改变,并且此项改变早于结构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缺血性中风
• 心绞痛(稳定性、不稳定性) • 心肌梗死
缺血性猝死
• 间歇性跛行 • 急性肢体缺血, 静息痛, 坏疽, 坏死
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在全身动脉系统的一个共同病理过程 6
动脉硬化测定仪 检测意义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脂
肥胖
吸烟
动脉硬化
不 能 及 时 发 现
心肌梗塞 动脉瘤 脑梗塞
105
100
95
90
>1
85
1.0->0.9
80
.09->0.8
75
<0.8
70
1
2
3
4
随访年限
Vogt MT et al. JAMA 1993;270:465-469.
13
Five-Year Incidence of CV Deaths, %*
踝臂指数和心血管风险
30
N=1592
N=1592
20
Weight
体重
BMI
肥胖指数
Doctor
医师
Examiner
仪器操作者
Room temp
室温
23
BMI 肥胖指数 介绍
• BMI--Body Mass Index是评估体重与身高比例的指 数。
• 微量蛋白尿 • 脉搏波速度PWV增加 • 踝臂指数(ABI)<0.9 •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0
PWV/ABI的检测的适用人群
➢ 年满20周岁以上; ➢ 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
病(包括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代谢综合征、冠 心病和脑卒中者; ➢ 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高脂饮食、 缺乏体育运动、精神紧张或精神压力大等心脑血管疾病高 危因素者;
19
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00
ESC高血压指南:亚临床器官损害
• 心电图示LVH或超声心动图示LVH • 颈动脉壁增厚或斑块 • 血肌酐轻度升高
–M:115–133μmol/l (1.3–1.5mg/dl) –W:107–124μmol/l (1.2–1.4mg/dl)
ABI =
脚踝收缩期血压 上臂收缩期血压(取左右较高値)
ABI的正常范围 0.9 - 1.4
评价标准:跨大西洋多学会外周动脉疾病诊疗共识(TASCⅡ)
ABI < 0.9 ABI < 0.8 0.5 < ABI < 0.8 ABI < 0.5 ABI>1.4
有动脉阻塞之可能性
动脉阻塞的可能性高
有一处存在动脉阻塞
的改变
4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
(从沉默到爆发) 斑块破溃/ 裂隙和血栓形成
不稳定性
} 心绞痛 ACS
正常
脂肪条纹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心肌梗死
缺血性中风 /TIA
临床无症状, 血管功能性 病变
有症状,仅少数有间歇 性跛行、静息痛等,为
血管结构性病变
严重的 下肢缺血
心血管死亡
年龄增长
5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主要临床表现
血管软的情况(正常人)
血管硬的情况
血管软=PWV慢
血管硬=PWV快
15
baPWV的測定原理
Lb
Brachial-Ankle PWV
(上臂-脚踝間脉搏波⊿T
baPWV=
血管的長短
L ⊿T
上臂~足首 脉搏传播时間
16
PWV临床意义
➢ baPWV增大提示大动脉和中动脉系统的弹性减退, 即全身血管弹性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