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

合集下载

脉搏波速度——精选推荐

脉搏波速度——精选推荐

1.定义心脏将血液搏动性地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产生脉搏压力波,并以一定的速度沿血管壁向外周血管传导。

通过测量两个动脉记录部位之间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和距离,可以计算出PWV。

无创测定PWV需要选择两个在体表能够触摸到的动脉搏动点,如选择颈动脉和股动脉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cfPWV)、肱动脉和踝部动脉测定臂踝PWV(baPWV)、颈动脉和肱动脉测定上臂PWV(cbPWV)、颈动脉和桡动脉测定臂PWV(crPWV)等。

2.临床意义PWV能够很好地反映大动脉僵硬度,是评价主动脉硬度的经典指标。

年龄和血压水平是影响PWV的重要因素。

但PWV不受反射波影响。

cfPWV的正常值<9m/s,baPWV的正常参考值<14m/s,大于该值提示全身动脉僵硬度升高。

不论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还是在自然人群中,PWV均可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

但PWV是主动脉僵硬较晚期病变的一个标志,而且是血压依赖性的,易受到长时间结构改变的影响,因此,PWV的敏感性较差,不易发现轻微的动脉弹性改变。

而且传统PWV测量时,体表距离测量有误差,可明显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3.测量方法平面张力法是无创测量PWV的传统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浅表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和桡动脉等。

选定测量部位后,测量两点间的体表距离输入计算机,将压力感受器置于测量部位搏动最明显处,启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装置。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传感器放置在动脉上的位置至关重要,因为操作者的手的活动和受检者的活动可能产生假象。

第二,向下按的力量要刚好能将动脉压平。

第三,探头要尽量与血管轴线垂直。

因此,要准确检测颈股脉波传导速度,需要适当的培训和一定的技巧。

近年来,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欧姆龙公司使用先进的示波测量技术,通过测量baPWV,实现了PWV测量的自动化,不仅提高了测量效率,也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与传统的平面张力法测定的cfPWV相关性良好。

动脉硬化性脉管炎筛查都有哪些?

动脉硬化性脉管炎筛查都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动脉硬化性脉管炎筛查都有哪些?
导语:动脉硬化是一种血管的疾病,患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很不好受,如果病情控制的不好的话,还会导致其他一些严重疾病的发生,像心肌梗塞就是其中的
动脉硬化是一种血管的疾病,患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很不好受,如果病情控制的不好的话,还会导致其他一些严重疾病的发生,像心肌梗塞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动脉硬化的患者一定要稳定住自己的病情,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很多人对动脉硬化都不了解,小编今天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动脉硬化筛查的都有什么以及动脉硬化如何防治效果比较好。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常见的有:1、动脉粥样硬化;2、动脉中层钙化;3,小动脉硬化3种。

以下四项主要评估参数评价和诊断动脉硬化:
1、脚踝/上臂血压比(ABI)评价下肢动脉阻塞或狭窄程度;
2、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定量分析全身血管的僵硬度和弹性;
3、颈股动脉波传导速度(cfPWV)用于检测大动脉弹性;
4、趾臂指数(TBI)用于评价糖尿病足。

动脉硬化一般表现脑力与体力衰退,触诊体表动脉如颞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可发现变宽,变长,纡曲和变硬。

摄入的热量必须与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最好把这种平衡保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

如果超重,就不仅要减少热量摄入,还应该增强体力活动,加强能量消耗。

极速脉搏波技术在颈动脉硬化评估中的应用

极速脉搏波技术在颈动脉硬化评估中的应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动脉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动脉硬化可发生于任何动脉,多数见于大动脉和中动脉的内中膜。

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如动脉壁弹性降低、厚度增加及血流量减少,可引起器官缺血性病变;动脉内的斑块破裂,可形成血栓,并随着血栓的不断发展,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最终造成心、脑、肾等组织的损害。

动脉硬化的诊断方法有多种,早期诊断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优点,现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动脉硬化的评估,极速脉搏波技术是一种通过实时记录脉搏波传导过程并准确计算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最终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新型超声技术。

本文简要概述脉搏波技术评估动脉硬化的方法及其局限性,并初步阐述极速脉搏波评价技术在临床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1脉搏波与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1.1脉搏波传导速度脉搏波的产生是由于心脏周期性舒缩导致心室壁振动并传递至主动脉根部及全身动脉系统,其能促进血流沿血管腔传导,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 )是一种生物物理特征参数,可以间接反应血管壁的弹性情况[1]。

这种生理波起始于收缩期峰值压力,对应于血液通过主动脉产生的压力,由于动脉壁具有弹性,局部压力增大导致主动脉半径局部增大。

通过分析这种波的特性,如它的速度或形状,可以检测动脉僵硬度等情况。

PWV 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无创评估主动脉硬度的方法,已被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和心血管病死率显著相关[2-3],并已广泛应用于动脉硬化的流行病学和疗效评价的评估[4]。

动脉损害致形态学发生改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故动脉弹性功能改变通常在形态结构改变之前即已出现。

研究显示PWV 越快,动脉僵硬度越高,动脉弹性越差[5]。

常用的PWV 技术有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 femoral pulse wavevelocity ,cfPWV )、颈-肱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 brachial pulse wave velocity ,cbPWV )、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 radial pulse wave velocity ,crPWV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o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 )等,上述方法可以进行脉搏波的测定。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1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5月 B 第 7 卷第 14 期May. B 2019 V ol. 7 No. 14·综 述·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朱金丽1,於晓平2*(1.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1;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1)【摘要】就动脉壁而言,其为动脉硬化疾病始发部位,在早期血管病变筛查中,其功能或结构的变化,是较为重要的靶点。

研究示,脉压虽可对动脉弹性进行反映,但脉压出现增大的情况,多为动脉弹性发生严重减退的一种标志。

将动脉僵硬度在病程早期检出,可为临床对血管病变的程度掌握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便于完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为对动脉血管弹性进行检测和评价的重要技术,本文从其测定原理和方法、实际运用展开探讨,旨在明确优势,指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原理;机制【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4.11.0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重要因素,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动脉硬化主要表现为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内膜-中层增厚和斑块形成等管壁结构的改变,和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

在动脉结构功能改变之前,功能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常[1]。

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 )作为一种评价动脉血管弹性的无创性检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1 PWV 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扩张的血管壁产生压力波,压力波推动血液流动并沿血管壁向前传导,这个沿着血管壁向前传导的波就是脉搏波。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论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桡动脉增强指数 人群研究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论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桡动脉增强指数 人群研究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论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动脉硬化关系研究【中文摘要】及动脉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密切相关。

血管壁功能的改变可以导致动脉僵硬度的增加,而动脉僵硬度增加已被证明可以引起心血管不良预后。

为了研究动脉弹性特征,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由于其简便、可重复性及无创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研究的重视,它不是对某一特定血管段僵硬度的直接测量,而是一个反映整体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从24h动态血压数值中计算得出。

本研究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影响一般人群AASI的相关因素;二是研究AASI是否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桡动脉增强指数(rAI)相符。

资料与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结合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地区36-85岁未经治疗的高血压人群和血压正常者共335名,其中男性119名,女性216名,平均年龄66.94±7.47岁。

采取问卷调差方式采集一般资料和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等体格检查项目;抽空腹血行生化检验并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采用科林HEM-9000AI检测仪用桡动脉张力测量法测量左侧桡动脉脉搏波波形;应用法国Complior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CFPWV)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英文摘要】Background an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re related primarily to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lterations of the arterial wall. Changes in thearterial wall can lead to increased arterial stiffness, which has been shown to influence cardiovascular prognosis adversely. To examine arterial elastic properties, 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has been used increasingly in clinical studies as it is a simple and reproducible non-invasive technique. 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关键词】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桡动脉增强指数人群研究【英文关键词】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 radial augmentation index Cohort study【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动脉硬化关系研究英文缩略词表6-7中文摘要7-9英文摘要9-10前言11-14对象与方法14-20 1 研究对象14 1.1 样本来源14 1.2 高血压诊断标准14 1.3 糖尿病及血脂异常诊断标准14 2 研究方法14-19 2.1 工作流程14-15 2.2 问卷调查、病史采集15 2.3 体格检查15-16 2.4 血尿标本采集和OGTT试验16 2.5 动脉弹性功能仪器检测16-19 2.6 数据整理、录入19 3 统计学分析19-20结果20-27 1 AASI与动脉硬化指数CFPWV和rAI的关系20-21 1.1 AASI与CFPWV关系20 1.2 AASI 与rAI关系20-21 2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影响AASI的相关因素研究21-27 2.1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21-23 2.2 影响AASI的相关因素研究23-27讨论27-33结论33-34参考文献34-37文献综述37-51参考文献46-51附录151-55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55-56致谢56。

动脉顺应性研究现状

动脉顺应性研究现状

动脉顺应性研究现状马啸【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3(023)006【总页数】3页(P685-687)【关键词】动脉顺应性;影响因素;疾病;现状【作者】马啸【作者单位】550004,贵阳,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特征为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

研究表明,在动脉管腔出现狭窄或闭塞之前,动脉血管壁就已发生功能及(或)结构改变〔1〕。

动脉功能改变的早期表现为动脉顺应性下降。

因此,加强对血管顺应性检测及影响因素的早期筛查与干预,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相关概念1.1 动脉顺应性又称动脉弹性、动脉僵硬度,指因血管内压力的变化引起的血管容积的变化,反映血管容积随血管内压力变化而改变的能力,即动脉壁的缓冲能力和舒张功能,主要取决于管壁的硬度,是动脉壁的内在弹性特性。

1.2 动脉顺应性异常主要表现为〔2-4〕:(1)动脉顺应性下降;(2)动脉的扩张性降低;(3)动脉壁增厚及硬度增加、弹性下降、舒缩功能减退;(4)动脉内膜下斑块形成等。

1.3 动脉顺应性下降即动脉壁缓冲能力和舒张能力下降。

动脉硬化是导致动脉顺应性降低的最重要原因,老年人是动脉顺应性下降的主要人群〔5〕。

动脉顺应性下降病理生理改变包括:(1)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内膜修复受损、血管内皮功能的失调;(2)动脉中层钙化,胶原增加,胶原/弹力蛋白比值增大,导致扩展性减退;(3)外膜滋养血管对动脉本身供血不足,代谢障碍。

2 影响因素2.1 年龄增龄是动脉功能损害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6-8〕。

随着增龄,大动脉管壁发生钙盐沉积、弹性蛋白减少、胶原纤维数量增加,使动脉管壁增厚,其顺应性随之降低。

研究表明,与增龄相关的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主要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内皮细胞通过释放NO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减弱,血管张力下降,平滑肌细胞增生。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增龄等危险因素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损害的早期标志。

颈-股脉搏波速度在主动脉夹层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颈-股脉搏波速度在主动脉夹层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颈-股脉搏波速度在主动脉夹层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吕晓南; 姚健; 沈春健【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9(025)034【总页数】3页(P192-194)【关键词】颈-股脉搏波速度; 主动脉夹层; 疾病诊治; 应用进展【作者】吕晓南; 姚健; 沈春健【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心胸外科辽宁沈阳 110001【正文语种】中文1 cfPWV的测量颈-股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是衡量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1-2],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3]。

测量的具体步骤:完善资料,去枕平卧,暴露颈动脉,将4个袖带绑在四肢测量血压。

CfPWV检测:捆绑颈动脉气囊,气囊应贴在受检者喉结右方开始,沿着颈部向后绕,颈部与绑带之间无空隙,股动脉气囊绑在受检者右大腿根部,启动测量系统。

2 高血压患者与cfPWV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血管壁的纤维组织会出现急剧生长,进而导致血管的僵硬程度不断变重,大动脉的弹性作用减弱,吸收的脉搏波逐渐降低,cfPWV也会逐渐提升。

为了预防高血压患者出现各种心血管疾病,应在早期对患者的动脉僵硬程度进行检测。

相关研究表明,与非高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人群的cfPWV发生异常的概率更高[4]。

Genkel等[5]比较cfPWV正常与异常高血压患者发现,前者的颈动脉和股动脉的波传导速度要高于后者,且与正常组相比,异常组的颈动脉和股动脉厚度差异不大。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随着血压的升高,cfPWV也会明显增加[6]。

Youn等[7]研究指出,运动高血压会加速患者动脉僵硬,且对患者的靶器官带来严重损耗,同时可以通过运动时的收缩压来预测患者的死亡率,运动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与cfPWV密切相关。

3 CfPWV与主动脉夹层3.1 高血压致主动脉夹层形成机制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可在紧急环境中遇到。

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贾学梅【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1(024)009【摘要】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血压正常高值者(正常高值组)106例,血压正常者(正常组)83例;检测和比较两组间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血hsCRP、一般血生化项目及体重指数(BMI),并进行PWV 与hsCRP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及BMI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正常高值组与正常组CFPWV分别为(9.3±0.9)m/s、(8.3±0.8)m/s,CRPWV分别为(9.5±1.2)m/s、(8.2±0.5)m/s,hsCRP分别为(3.56±2.27)mg/L、(2.67±1.79)mg/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CFPWV、CRPWV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316、r=0.327,P均<0.01).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PWV明显增高,且与hsCRP成正相关.【总页数】3页(P995-996,1003)【作者】贾学梅【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复退军人医院老年病科,25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相关文献】1.血压正常高值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硬化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J], 郭来敬;王健松;霍勇;张慧英;刘海行;李红娟2.高血压患者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 [J], 刘金苹;姜一农3.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动脉硬度、左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J], 温胜男;路方红;赵颖馨;王舒建;刘振东;孙尚文4.高血压人群中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关系的研究 [J], 王越;王会涛;马民凯5.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脉搏波传导速度 [J], 孙刚;刘宏;丁燕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性研究

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性研究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能有效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脉搏波传 导速度主要包括肱 - 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颈 - 股 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 cf-PWV),两者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 预后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现在普遍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主动 脉粥样硬化在发生时间方面大概一致而且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 生时间早 [6],故可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程 度的重要检查方法。与肱 - 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相比,颈 - 股动 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能更直接反映大动脉血管弹性,且与临床相关性 较好,有研究表明颈 - 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 密切 [7],代表全身动脉血管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参数,同时也被认为 是反映中枢弹性动脉僵硬度的参数,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的重要预测因子,诸多研究明确指出,颈 - 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可以用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以及预测心血管疾病等不良事 件 [8-11]。Seo 等 [12] 研究表明,颈 - 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检测评 估动脉血管僵硬度的“金标准”,cf-PWV 越快,则动脉血管僵硬度 越高。cf-PWV 的快慢受很多因素影响,但动脉血压的高低是其独 立的危险因素 [13],这种相关性发生在 cf-PWV 和各级血压之间。有 研究表明,随着血压的逐渐升高,cf-PWV 值也逐渐升高 [14]。
动脉血压的高低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当动脉血压升高时,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欧洲一项对 16867 人进行的横断面研究,发现随着动脉血压的升高,cf-PWV 亦明显增快,且这种结果在排除年龄因素后仍存在 [18],表明即使 在没有高血压病的人群中,动脉血压的上升亦会对动脉血管弹性 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3.4 其他因素

重要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

重要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
MAP:37% baPWV:1896cm/sec
• 报告——患者用
• 特点:检测结果用区域 图表示,检点明了,患 者容易理解
ID信息
心率 四肢血压
结论
PWV-年龄 分析结果图
右侧、左侧PWV检测值
深灰色:硬化 浅灰色:轻度硬化
白色:良好
检测结果区域图
报告结论
Compared to the healthy men of the age *,it is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30
N=1592
5年风险:
N=1592
20
21%
10
5年风险: 8%
0 >1.1 1.1-1.01 1.0-0.91 0.9-0.71 <0.7
*包括动脉瘤、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Leng GC, et al. BMJ. 1996;313:1440-1444.PWV(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脏每次向大动脉搏出約70mL血液。此时从 心搏出的血液作为波动向末梢传播。这种波动叫脉 搏波, 脉搏波在动脉的传导速度叫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
Compared to the healthy men of the age *, it is harder.
PWV值同龄男性(女性) 组异常, ,提示您的动脉僵硬度明 显增高(血管弹性重度降 低)。 建议首先进行心血管系统 全面体格检查;心脏及血 管超声、 血脂血糖检测、 心电图。 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宜 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3 个月后复查PWV
血管软的情况(正常人) 血管硬的情况
血管软=PWV慢
血管硬=PWV快
baPWV的測定原理
Lb
Brachial-Ankle PWV

动脉硬化检测结果指标详解

动脉硬化检测结果指标详解

动脉硬化检测结果指标详解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血管壁中的脂肪、胆固醇、钙盐等物质在血管内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变得狭窄和僵硬。

动脉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因此,准确检测动脉硬化的程度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释动脉硬化检测结果中的各项指标。

1. 脉搏波速度(PWV):脉搏波速度是指血液从心脏射出后在动脉中传播的速度。

动脉硬化会使血管变得僵硬,导致脉搏波速度加快。

因此,脉搏波速度的增加可以作为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

2. 脉搏波形(PW):脉搏波形是指脉搏波在动脉中的形态特征。

在动脉硬化的情况下,脉搏波形可能发生改变,变得尖锐而窄小。

通过分析脉搏波形的变化,可以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3. 心肌供血不足指数(SDI):心肌供血不足指数是评估心肌供血情况的一个指标,其值越高表示心肌供血越不足。

在动脉硬化的情况下,血液流通受阻,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因此,心肌供血不足指数的增加可以提示动脉硬化的存在。

4. 血压指标: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流阻力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因此,血压指标如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等在动脉硬化的检测中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5. 血脂指标:血脂异常是动脉硬化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在动脉硬化的情况下,血管壁中的胆固醇和脂肪沉积增多,导致血脂水平升高。

因此,血脂指标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也是动脉硬化检测的重要内容。

6. 冠状动脉钙化指数(CAC):冠状动脉钙化指数是通过计算冠状动脉内钙化的程度来评估动脉硬化的一种方法。

冠状动脉钙化是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程度与动脉硬化的程度相关。

因此,冠状动脉钙化指数可以作为动脉硬化检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7. 超声检测:超声检测是一种无创的动脉硬化检测方法。

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和回声来观察血管壁的结构和厚度,并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通过超声检测可以获取一系列的指标,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动脉硬化指数(ASI),用于判断动脉硬化的程度。

pwv指标解读

pwv指标解读

pwv指标解读PWV指标是一种用于评估血管弹性的指标,全称为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它是指心脏搏动产生的脉搏波在血管中传播的速度,通常以米/秒(m/s)为单位。

PWV指标可以反映血管的硬度和弹性,是评估动脉硬化程度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

PWV指标的测量方法通常是通过同时测量两个不同部位的脉搏波,然后计算两个部位之间的传导时间和距离,从而得出PWV值。

常用的测量部位有颈动脉和股动脉、股动脉和踝动脉等。

测量过程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一般在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

PWV指标的正常范围是根据年龄、性别和体质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年轻人的PWV值较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PWV值会逐渐增高。

如果PWV值超过正常范围,说明血管的弹性降低,可能存在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PWV指标的高低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PWV值的增加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因此,通过监测和评估PWV指标,可以及早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除了心血管疾病,PWV指标还与其他健康问题有关。

例如,研究发现,PWV值的增加与糖尿病、肾脏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因此,通过监测PWV指标,可以提前发现这些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要改善PWV指标,首先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也是提高血管弹性的重要手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是改善PWV指标的重要措施。

总之,PWV指标是一种评估血管弹性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动脉硬化程度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通过监测和评估PWV指标,可以及早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此外,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改善PWV指标的重要手段。

动脉硬度指标参考值

动脉硬度指标参考值

动脉硬度指标参考值
动脉硬度指标参考值是指用于评估动脉硬度的各种参数的正常范围。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老化或其他血管疾病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脉硬度指标参考值:
1.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0 m/s。

PWV 越高,动脉硬度越高,可能提示血管壁僵硬、弹性下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2. 血管阻力指数(RI):正常参考值通常为0.50-0.80。

RI 越高,动脉硬度越高,可能提示血管壁弹性下降,与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3. 血管扩张能力(FMD):正常参考值通常为>5%。

FMD 越低,动脉硬度越高,可能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4.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0 mm。

IMT 越厚,动脉硬度越高,可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仅是参考值,具体评估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其他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诊断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等措施有助于维护血管健康,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PWV脉搏波速度

PWV脉搏波速度

脉搏波速度(PWV)在临床无创检测中的应用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动脉硬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高血压、糖尿病又增加了动脉硬化的危险性。

高血压并发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主要与动脉壁的损害有关,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甚至在高血压的早期就已经发生。

考虑到动脉硬化程度评估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潜在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通过动脉僵硬度的改善程度来评价降压药物的效果。

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一个指标,脉搏波波速(PWV)的作用正日益引起重视。

目前,国外PWV测定在临床试验中有多方面的应用。

一、PWV简介所谓PWV,指的是脉搏波在动脉系统的两个既定点间的传播速度,根据Moens-Korteweg方程,PWV与弹性系数的平方根成正比,由于动脉弹性的减低,脉搏波在动脉系统的传播速度加快了。

近年来,由于PWV与动脉僵硬度的这种正相关性,再加上它的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而又没有创伤,所以,被广泛应用来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一个指标。

颈动脉一股动脉PWV、肱动脉一踝动脉PWV常用于临床检测。

PWV可以良好地反映大动脉的扩张性,PWV越快,动脉的扩张性越差、僵硬度越高、弹性越差。

Siebenhofer等的研究结果更显示,经过培训的不同研究人员之间所测得的PWV值几乎相同,显示了极好的可重复性。

Asmar教授1995年采用全自动测量的Complior(康普乐)检验了PWV测量的重复性,结果进一步说明PWV检测具有极好的重复性。

目前,这种测量方法已经成为PWV检测的“金标准”。

动脉硬化与PWV:动脉僵硬度与年龄呈正相关,这主要是由于血管壁中层退行性变,中层胶原含量增加,导致弹力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断裂,伴有中层纤维化和钙化。

其它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

而高血压、动脉退行性变、心血管疾病又加剧了动脉硬化的进程,这种变化尤以中心弹力血管,如主动脉为显著。

动脉硬化又导致了大动脉缓冲功能障碍,引起脉压(PP)以及收缩压(SBP)不成比例地增加,由此,引发了左室后负荷的增加以及冠状动脉缺血的加重,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收缩期压力跃升,增加收缩末期左室应力,导致左室肥厚。

动脉硬化检测

动脉硬化检测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的必要性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世界上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并有年年升高的倾向动脉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硬化是无自觉症状的疾病早期检测发现无自觉症状动脉硬化日显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饮食结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对血管病变的深入认识,逐渐意识到血管壁病变以及其发生发展所致的管腔病变才是心肌梗死、中风等各种心血管并发症的基础。

只有对血管病变进行早期检测、早期发现和合理干预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其致残和致死率。

心血管疾病是累及全身的病变,因此,整体干预血管病变才是降低各种心血管事件和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根本措施。

对动脉弹性降低和僵硬度增加这一亚临床血管病变的深入认识和早期检测动脉弹性状况,有助于我们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选择更为合理有效的药物并评价其治疗效果,从而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传统动脉病变的检查方法主要是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两种。

但这两种方法都是对病人中、晚期的诊断,而且是有创伤性检查,费用高,有一定的危险,不适合常规筛查,因此动脉硬化的无创伤早期检测、早期诊断、早期控制成为当代医学科教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社会向医务人员提出的一项重要课题。

检测方法传统的PWV检查是采用张力法,测量颈动脉、股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这一方法需要受测者脱下裤子、测试者人工找点、用尺子人工量距离记录并计算。

它是局部的动脉检查,需要专业医生操作,测试结果受人为影响因素大,操作时间长,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临床推广。

传统的张力法原理为:测试者将压力波传感器压在患者动脉正上方,使动脉的一部分尽量变成适当的扁平状,以使动脉内部的压力直接传导给压力传感器。

为获取准确的结果该法检测要求苛刻:探头必须位于血管的正上方;操作人员必须用力将检测的血管压成适当扁平状;被检测血管的下方必须有硬物支撑。

其中任何一要求没有达到都会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

重要脉搏波传导速PWV

重要脉搏波传导速PWV
➢ 外周血管病变的存在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
病在腿上,险在心脑!
现在是13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日
踝臂指数和死亡率
患者存活 %
对1492 例女性前瞻性随访, 年龄>65 岁,5.5%的ABI<0.9 (18%有间歇性跛行; 82%无症状)
105
100
95
90
>1
85
1.0->0.9
重要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演示 文稿
现在是1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日
重要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现在是2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日
报告解读 (第4#模式)
报告1:标准格式报告
2:病人格式
现在是3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日
动脉病变的两种主要型态
结构性病变:血管阻塞, 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现在是44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日
Compared to the healthy men of the age *, it is slightly harder.
PWV值同龄男性(女性)组异常, 提示您的动脉僵硬度轻度增高(您 的血管弹性轻度下降)。 建议预防性控制: 1、(戒烟酒、控制体重)、多做 户外活动、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高 纤维素饮食等; 2、建议其它检查进一步了解心血 管系统的功能:心脏及血管超声、 血脂血糖检测、心电图; 3、有效控制3个月后复查PWV
深灰色:硬化 浅灰色:轻度硬化
白色:良好
检测结果区域图
报告结论 建议诊断结论
Compared
to the
PWV值同龄男
healthy men 性(女性)组
of the age 正常
*,it is within ,提示您的血

动脉硬化无创检测仪的标准操作程序

动脉硬化无创检测仪的标准操作程序

动脉硬化无创检测仪的标准操作程序动脉硬化无创检测仪的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加强筛查与早期诊断动脉硬化病变是提高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关键环节,我们利用无创性手段检测动脉结构与功能异常,加强动脉疾病的早期筛查与检测,深入细致的了解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提高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水平。

二、适用范围:所有人群三、定义:1、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心脏每次向大动脉射血约70ml,从心脏射出血液的冲击作为波动向末梢传出,这种波动叫脉搏波。

脉搏波在动脉壁的传导速度即为PWV。

其数值可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时间和两个记录部位的距离求得,计算公式为:PWV(mm/s)=L/t。

传播时间(t)为两个波形的时间差,距离L是两个探头间的距离。

目前多采用测定颈动脉-股动脉(cfPWV)和肱-踝动脉(baPWV)的脉搏波传导速度。

2、反射波增强指数(AI):血液从中心动脉流向外周的过程中,因遇到阻力形成反射波,该反射波在收缩晚期形成增强压。

通过对外周或颈动脉收缩晚期的波形进行分析,可以计算出能够反应动脉弹性的指标AI。

3、动脉的可扩张性和顺应性:实用超声成像技术,可以检测浅表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的腔径从舒张期到收缩期的变化,此即扩张幅度。

根据该扩张幅度可以计算出血管横截面积的变化,该变化除以脉搏压即为顺应性系数,再除以舒张末期横截面积则为可扩张系数。

4、踝臂指数(ABI):ABI是指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5、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IMT是指采用高频B型超声探头测定的动脉腔-内膜界面与中膜-外膜界面之间的距离。

虽然应用超声技术可以检测身体多部位浅表动脉IMT,但在临床上多经颈总动脉采样测量。

四、职责的编写与修订负责本SOP:规定齐宁宁SOP的培训董军梅负责本规定的执行负责本SOP 规定刘雪梅五、程序:1动脉硬化无创检测仪的标准操作程序1.测量前注意事项:22-25⑴检查室的温度保持在O C请受测者配合不要抽烟⑵测量前休息五分钟以上(受测者以仰卧姿式)⑶受测者穿着毛衣等厚重衣物时请其脱掉,只留一件薄衣⑷穿着袜子时请他脱下,脱至露出脚后跟的程度⑸第一次体验下肢血压测量时患者容易紧张,请说明测量方法等来缓和受测者的心情⑹请对受测者说明:测量中请勿移动身体并暂时不要说话,不要紧张⑺ 2.操作流程:让病人戴好上臂箍带、脚踝箍带、心电图夹子和心音图传感器注意:将箍带裹在裸露的或只穿了薄衣服的上臂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介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研究
一 血糖无创伤检测的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发病率较高。我国在最近15年内患者总数 增加近3倍,已达3000多万,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 在美国,现已有2000万 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在日本,据1999年的统计,糖尿病患者和潜在患者已达690 万。由于糖尿病患者易引起糖尿病酮症、心脑血管病变、肾衰竭、失明等并发 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糖尿病的医学方法,主要是通过频繁地监测血糖浓度,调 整降糖药物的用量,以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现行的测量方法需要采 取血样,应用一次性的试药通过生化方法来实现,不但操作繁琐、会给患者造 成疼痛,而且还有感染其它疾病的危险。因此实现人体血糖的无创伤检测不仅 能够对血糖浓度进行及时、安全、无痛的自我监测,而且不需要消耗品,可降 低测试费用; 同时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血糖,而且有可能推广应用于人体组织中 其它成分的无创伤检测,将对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较为流行的是近、中红外光谱测量方法。由于红外光谱方法原理清楚,硬件、 软件的发展均比较成熟,实现起来也较方便,可直接测量组织或血管等部位,易 于实现体液成分的无创检测和多组分的同时测量,在生物医学领域已成功应用于 血氧饱和度的测量。所以红外光谱测量方法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有应用前景的血糖 无创检测技术。上世纪80年代,Dahne首次提出了应用近红外分光原理进行人体 血糖无创测量的方法,并申请了专利。目前,估计世界上有100个以上的科研组正 在就此课题展开激烈的科研竞争,它们主要集中在美、日、德的大学或公司的研 究所内,如美国Ohio大学Gary W. Small研究组、Iowa大学Mark A. Arnold研究 组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桑迪亚国立实验室与新墨西哥医科大学 Haaland为首的研究小组采用透射式,德国的Heise为首的研究小组采用反射式的 测量方式进行研究。随着有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光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上 已有几个课题组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 在1992年的Oak-Ridge会议上,美国的Futrex公司展示了利用光吸收原理的血糖 无创测量产品样机Dream Beam,这是世界上首次进行血糖无创伤测量仪器的样 机展示。1994年在日本神户的第15次糖尿病会议上,有德国与韩国技术合作背景 的MedScience公司也进行了血糖无创伤测量仪器样机展示。1996年美国的 Biocontrol技术公司推出了Diasensor 1000型无创血糖仪。它只需将前臂放置在 仪器上,将红外光射入皮肤,接收并测量经过人体组织的扩散反射光,在几分钟 内即显示出测量值。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无创血糖仪通过美国的FDA认证, 也可以说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血糖无创伤检测的商品,或者可实现临床精度意义 下的成功的方法论。
无创颅内压检测仪 NIP-410为注塑箱体,外形 朴实、轻巧。手提式机型, 便于随身携带,易于医生出 诊。耗材、配件、资料等放 置于另一轻便挎包内,亦可 随身携带。快速存取监测数 据和系统升级,并自动进行 光强调节。采用PC104控制 系统,集成度更高、品质稳 定可靠。
检测方法
传统的PWV检查是采用张力法,测量劲动脉、股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 度(cfPWV),这一方法需要受测者脱下裤子、测试者人工找点、用 尺子人工量距离记录并计算。它是局部的动脉检查,需要专业医生操 作,测试结果受人为影响因素大,操作时间长,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有 得到临床推广。传统的张力法原理为:测试者将压力波传感器压在患 者动脉正上方,使动脉的一部分尽量变成适当的扁平状,以使动脉内 部的压力直接传导给压力传感器。为获取准确的结果该法检测要求苛 刻:探头必须位于血管的正上方;操作人员必须用力将检测的血管压 成适当扁平状;被检测血管的下方必须有硬物支撑。其中任何一要求 没有达到都会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
疾病无创检测及传感技术
几种无创检测技术应用
动物无创血压计 无创颅内压检测仪 无创动脉硬化诊断装置

无创血糖检测仪
动物无创血压计 应用领域:健康食品,医药开发的前期实验。它是食品企业,制药公司,生物实 验室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用传统的血压计测量老鼠的血压时,我们会遇到的很多问题,如被测量的老鼠无 法适应造成血压值不具有代表性,血压产生的振动波微弱很难检测到或是夹杂噪 音,老鼠在测量过程中骚动破坏了测量过程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专门设计了这 款鼠类专用的血压计。1995年投放市场后,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日本,Softron 的鼠仪血压计被广泛使用,占有80%的市场份额,大量的论文中引用了BP-98A的 测量数据。
欧姆龙/科林VP-1000检测cfPWV,有15导的传感器,精确测量颈动脉 和股动脉的脉波波形,同时还有独特的传感器定位系统,确保捕捉到 最强的信号,以便更详细的评估动脉硬化和心脏功能。 通过研究验证,baPWV与cfPWV的相关性良好,可以达到87%的正相 关并且有极高的重复性。在操作方面更加简便易行,无特殊要求。故 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检测装置通过测量baPWV来评价全身血管弹性, 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欧姆龙/科林VP-1000采用震荡法,使用线性膨胀技术,应用双重袖带, 可更准确的检出四肢的脉搏波形,且只需输入身高、体重参数,无需 人工尺量,即可测出上臂至脚踝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一 个全身性检查,它简化了以往的复杂操作,并使准确率空前提高。
二 研究概况 1. 血糖无创伤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
从上世纪70年代起,西德的Kaiser,美国的Jobsis等人就开始应用 光学的方法进行人体内化学成分测量的尝试。美国March等人曾试图 以折射的方法通过对人眼进行测量来实现; 西德Kaiser的专利提出通 过ATR测量表面吸收来确定血糖浓度; 近几年,日本Terumo公司提出 了直接聚光至眼底血管以吸收的原理进行血糖无创检测的专利; 在美 国,Robert S. Quandt等人利用旋光法对人眼前房水中葡萄糖浓度进 行检测。由于人眼测量实现难度大,同时也由于研究人员较少,实验 条件有限等原因,目前关于以上几种方法的研究报道很少。 另外也有人提出了光散射、光音响、喇曼光谱等测量方法。虽然也对 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但这些方法均未成为主流。前两种方 法由于研究者较少,科研工作的积累不足; 后者因为需要使用较强的 激光光源,不适于人体测量,所以以上几种方法还只停留在模拟样品 的研究阶段,尚无人体测量的结果发表。
无创动脉硬化诊断装置
血糖分析仪
美国Cygnus公司正在开发的手表式血糖监测仪是 一种连续的自动血糖监测装置。在对其校准之后,该 装置无疼痛地进行监测并显示大量的血糖数据,可帮 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其忽高忽低的血糖值。该装 置像一块戴在腕部的手表,使用低电流无痛地将血糖 抽取到自耗式经皮透渗贴片(自动传感器)。该自动传 感器内置一个生物传感器,安放在手表式血糖监测仪 的背面,紧贴在皮肤上。收集到的血糖在自动传感器 内引发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子。高精度血糖分析仪是 采用固定化酶的生物传感分析仪。其分析精度可以达 到0.5-2%,比家用保健类生物传感器几乎高一个数量 级,比目前医用生化分析仪的精度也高2-3个百分点。 这在血糖分析领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用作血糖 分析的标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