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案
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知道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因素。
能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历探究影响声音特性因素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声音特性的三个方面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音调、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 难点频率和振幅的概念。
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感受其差异,引出声音的特性这一主题。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1. 音调演示钢尺振动实验,让学生观察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高低。
介绍频率的概念,强调音调由频率决定。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音调不同的声音。
2. 响度播放不同响度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其差异。
进行敲鼓实验,改变敲击力度,观察鼓面振动幅度和声音响度的变化。
引入振幅的概念,说明响度由振幅决定,同时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 音色用播放不同乐器或不同人发声的音频,让学生辨别。
讲解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三)课堂练习(10 分钟)给出一些关于声音特性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5 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五)布置作业(2 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后相关习题,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但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还有待改进,例如在讲解频率和振幅的概念时,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有些紧张。
在学生实验探究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初中物理响度与音调教案
初中物理响度与音调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 掌握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 能够区分音调和响度,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教学难点:1. 频率、振幅、音调、响度四个概念的联系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调与频率的实验材料:钢尺、琴弦等。
3. 响度与振幅的实验材料:鼓、锣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描述一个声音的高低?2. 学生回答: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
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5分钟)1. 介绍频率的概念: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2. 展示实验:钢尺振动实验,让学生观察钢尺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总结: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5分钟)1. 介绍振幅的概念:振幅是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 展示实验:鼓和锣的振动实验,让学生观察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总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四、应用与拓展(1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音调和响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回答:例如,音调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响度可以用来判断声音的远近。
五、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 学生回答:音调与频率成正比,响度与振幅成正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掌握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通过练习题和作业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音调和响度的概念,避免学生混淆。
音调、响度和音色——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音调、响度和音色——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2.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测量方法;3.能够分辨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二、教学内容1.音调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响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3.音色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定了解和直观感受。
2. 音调的概念和测量方法(15分钟)首先,教师向学生解释音调的概念,即声音的高低。
然后,介绍音调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使用频率计或音叉等工具来测量声音的频率,单位为赫兹(Hz)。
3. 响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响度的概念,即声音的强弱。
接着,教师讲解响度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声级计或比较试听等方式来测量声音的强弱。
4. 音色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音色的概念,即声音的质地。
然后,教师介绍音色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使用频谱分析仪或比较试听等方式来测量声音的质地。
5. 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调节乐器的弦长、管道的长度等方式改变乐器的音调和音色,并使用声级计和频谱分析仪测量声音的响度和音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清晰了解和区分这些概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感受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了音调、响度和音色这些物理概念。
通过实验,学生亲自操作测量工具,锻炼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的结果,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加深了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本教案注重动手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同时,通过导入和总结归纳,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促进了知识的转化和应用。
物理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
物理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使学生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和声音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声音特征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因素,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5. 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不同乐器、声音发生器、扬声器等。
2. 教学课件和演示文稿。
3. 练习题和答案。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探讨声音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声音识别、噪声控制等。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教学计划: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
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学校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掌握每个特征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提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正确区分它们的概念。
2. 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分别与声波的频率、强度、波形有关。
3. 掌握测量相同音高不同响度的声音的方法。
4. 分析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并理解声音的调制原理。
教学重难点:1.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辨析。
2. 具体测量响度的方法。
教学内容:1. 音调:音调是一种感性的概念,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大小,比如高音与低音、高音与中音、低音与中音之间的音高差别。
音调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单位是赫兹(Hz)。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清晰程度和强烈程度,比如响声和微弱的声音之间的响度差别。
响度与声波的强度有关,强度越大,就会产生更响亮的声音。
单位是分贝(dB)。
人耳能够感受的最小响度为0dB,而最大响度为约120dB。
3. 音色:音色是指同一音高的声音在不同乐器中的表现形式。
每种乐器的发声机制不同,所以表现同一音高的音乐器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音色与声波的波形有关,波形不同,音色也就不同。
例如,人声和钢琴能发出同样的频率的声音(相同的音调),但人声和钢琴的声音还是可以很容易区分开来的。
教学过程:1. 通过让学生听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高的声音,使其感受到音色的不同,并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进行区分。
2. 实验演示:用任意乐器演奏同一音高的声音,并在音乐室中分别位于不同距离的地方进行听音,记录各个位置的响度分贝数,让学生观察数据分析。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乐器的同一音高的声音可以有不同的音色特点?4. 实验演示:利用基本音和谐波原理,用吉他等弦乐器演奏音调相同的基音,同时拉弦发出不同的响度和音色的谐波,让学生仔细观察演示图像,理解谐波原理对声音音质的提升作用。
教学反思:1. 通过实验演示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让学生了解概念和原理,加深学生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
2. 在实验中,要让学生多加观察数据图表并自主思考,增强学生的实验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响度、音调和音色教学设计.doc
教学设计课题第二节响度、音调和音色(肥西县山南学区中心学校卫功山)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斥音的三大特性。
2.知道响度的大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
3.知道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4.知道不同的物体音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三、徳育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和难点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3.知道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4.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法:学生参与实验教具:木梳、硬纸片、粗细不同的绳子、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在一个长935注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了三次声音.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0.4s,第二次和第三次间隔2. Is,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问在铁管中和水中的声速各是多少?(二)新课引入[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制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來來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一►乐音使人感到烦躁的声咅——►噪音什么叫做乐音和噪声呢?乐音: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剌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
课件展示段乐音视频引入乐音的概念。
(三)新课教学一、乐音的特性(1)响度:1・响度的概念:物理学川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2.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方法1:教师提问: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控制时间在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
)方法2:课件展示:响度与振动幅的关系。
[实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归纳总结出结论:声音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人,响度越人。
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第一章:音调1.1 教学目标了解音调的定义和测量单位掌握影响音调的因素能够区分不同音调的声音1.2 教学内容音调的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通常用赫兹(Hz)作为单位来测量。
影响音调的因素:音调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实例分析:通过举例说明不同音调的声音,如钢琴、吉他等乐器的不同音符。
1.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让学生听不同音调的声音,如钢琴键的敲击声,并尝试区分它们的高低。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使用乐器或声音产生器来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并互相比较和讨论。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为什么不同乐器的音调不同,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区分不同音调的声音。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简要报告他们的发现和讨论结果。
第二章:响度2.1 教学目标了解响度的定义和测量单位掌握影响响度的因素能够区分不同响度的声音2.2 教学内容响度的定义: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测量。
影响响度的因素:响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实例分析:通过举例说明不同响度的声音,如雷声、蚊子飞行声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让学生听不同响度的声音,如拍手声和鼓声,并尝试区分它们的强弱。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使用声音产生器来产生不同响度的声音,并互相比较和讨论。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为什么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区分不同响度的声音。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简要报告他们的发现和讨论结果。
第三章:音色3.1 教学目标了解音色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影响音色的因素能够区分不同音色的声音3.2 教学内容音色的定义: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特点,它反映了声音的独特性。
影响音色的因素:音色主要取决于声波的波形和频率分布。
八年级物理-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
八年级物理-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音高和频率的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3.理解响度和音量的概念,并能识别和区别高、中、低音量的声音。
4.了解音色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
二、教学内容:1.音调a.概念: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b.测量单位:音高用音调或半音表示,如C、D♯等。
c.音高与频率的关系:音高越高,频率越高。
d.常见的音高:低音:C1~C4(低音提琴、大号等)中音:C4~C6(人类说话、唱歌)高音:C6~C8(小提琴、女高音等)2.响度a.概念: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b.测量单位:国际单位是声压级,用分贝表示,简写为dB。
c.音量与响度的关系:音量越大,响度越大。
d.常见的响度:30-40dB:安静的图书馆50-60dB:普通的室内谈话70-80dB:市区交通嘈杂、背景音乐的声音等3.音色a.概念: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质和个性,也可称为“音质”。
b.影响因素:①基本频率(一个简谐波的频率)。
②谐波组成(在基本频率上不断倍增的波)。
③声源的属性(多种不同频率声波复合产生的声音)。
c.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琴类:声音清脆明亮,丰富变化。
弦乐器:声音柔和细腻,具有长音连音的特点。
管乐器:音色宏亮,泛音丰富。
打击乐器:音色清脆生动,具有简明有力的节奏感。
4.实际应用a.在听音乐时,要注意不同乐器的音色与演奏者的技巧。
b.在语音交流时,要注意音节的音调和声音的响度。
c.在实践中,如唱歌、学习乐器等,要注意练习音调和掌握声音的响度变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子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和区别。
2.实验法:通过测量和调节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调和响度的变化。
3.听辨法:通过听不同乐器演奏和人声唱歌,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音色和响度。
四、教学过程:1.导入:询问学生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物理教案-音调
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教学目标:1. 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掌握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3. 能够区分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重点: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教学难点: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和应用。
第一章:音调1.1 音调的概念1. 引入:让学生听不同音调的声音,如钢琴、笛子等。
2. 讲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1.2 影响音调的因素1. 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调。
2. 讲解:音调受频率的影响,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 互动:让学生实验探究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第二章:响度2.1 响度的概念1. 引入:让学生听不同响度的声音,如大声说话和轻声细语。
2. 讲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和距离决定。
2.2 影响响度的因素1. 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的响度。
2. 讲解:响度受振幅和距离的影响,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3. 互动:让学生实验探究不同乐器和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
第三章:音色3.1 音色的概念1. 引入:让学生听不同音色的声音,如钢琴和小提琴。
2. 讲解: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和谐波组成决定。
3.2 影响音色的因素1. 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
2. 讲解:音色受波形和和谐波的影响,波形和和谐波的组合不同,音色不同。
3. 互动:让学生实验探究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色与波形和谐波的关系。
第四章: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关系4.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关系1. 引入:让学生听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2. 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4.2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1. 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2. 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在音乐、语音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3. 互动:让学生实验探究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教案 音调响度和音色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9篇音调响度和音色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能力目标: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我们周围的两类声音:一类是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一类是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声.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生活中有关实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乐音的三个基本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由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材安排了用硬纸片划木梳和拨动橡皮筋的实验,教材在出现频率的概念和单位这一较深知识点的同时,又举出一个有趣的人、狗、猫听觉范围对照的实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频率的理解,同时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给出其关系后,教材利用插图介绍了一些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方法,使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较为复杂的概念,教材只是简单指出了声音有这个特征,而未进一步探讨.教法建议1)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教材、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2)注重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感性东西较多,单纯靠讲是不行的,必须加进大量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让直尺振动发声,演示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演示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3)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4)本节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课内教学也不要在这些名词上多费唇舌,否则将适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和难点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教法:学生参与实验教具:录音机、磁带、旋转齿轮装置、木梳、硬纸片、硬塑料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学准备乐器.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音方法1:[播放录音]用录音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请同学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声和女声的不同?演奏乐器有哪些?引入乐音的三要素.方法2:请班上会乐器演奏的同学表演.(应有两种以上的乐器),引入乐音的三要素.(二)新课教学一、音调方法1: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实验1]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实验1]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方法2: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注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二、响度:1. 响度的概念: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人耳感觉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觉声音大小不同.方法1: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除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鼓、鼓锤和镲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控制时间在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归纳总结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方法2: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可操作实验得出结论.[演示] 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节音量观察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实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总结结论.2. 响度和音调的区别同学们在论述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时,都使用了"声音的高低"一词,而没有使用"声音的大小",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区别的.参考书37页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三、音色: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由学生讲述猜测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三)总结、扩展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板书设计探究活动1)某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扩展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活动流程】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2)了解某种乐器的制作过程【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通过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加深对乐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活动流程】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尝试制作乐器;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尝试制作乐器要有完整的过程记录(不一定成功).3.和其他成员交流.音调响度和音色 2!!1.常识性了解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2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定义和传播2. 音调:频率的影响3. 响度:振幅和距离的影响4. 音色:材料和结构的影响5. 声音特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声音特性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各种材料制成的容器。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教案第一课时:声音的定义和传播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解声音的定义和传播条件,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关于声音的有趣现象。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音调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解音调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关于音调的有趣现象。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音调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掌握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频率变化对音调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频率下音调的变化。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课时:响度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解响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关于响度的有趣现象。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响度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掌握振幅和距离与响度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振幅和距离变化对响度的影响。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难点】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新课教学】活动一:音调(10分钟)利用2分钟阅读教材3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音调?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群学交流书中32页演示实验2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频率的大小如何计算?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3、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4、声和声音有区别吗?5、根据小资料的内容回答,哪些动物能发出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发出次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能听到次声波?活动二:响度(10分钟)阅读教材34--35页响度部分,思考下列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1、什么是响度?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什么是振幅?4、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三:音色(10分)阅读教材3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1、什么是音色?2、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结论: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物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决定因素: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三、音色:声音的本来特色。
决定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声音的特性》 学历案
《声音的特性》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通过实验探究,能够区分不同声音的特性。
4、理解声音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2)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难点(1)频率概念的理解。
(2)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三、知识链接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声音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但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不同的声音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比如,小鸟的叫声清脆悦耳,而雷声却震耳欲聋;钢琴的声音优美动听,而小提琴的声音则别有韵味。
这其实都与声音的特性有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声音的特性。
(二)音调1、概念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实验器材:钢尺、桌子(2)实验步骤:①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
②用手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使其振动,听它发出声音的音调。
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次声音音调的高低。
(3)实验现象: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4)结论: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频率(1)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单位:赫兹(Hz)(三)响度1、概念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2、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实验器材:鼓、碎纸屑(2)实验步骤:①将碎纸屑均匀地撒在鼓面上。
②用较小的力敲击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高度和听到声音的响度。
③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再次观察纸屑跳动的高度和听到声音的响度。
(3)实验现象: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纸屑跳动的高度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用力越小,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小,纸屑跳动的高度越低,声音的响度越小。
(市优)获奖 公开课教案 响度、音调、音色
第1课时响度、音调、音色一、课前知识准备乐音的三个特征是什么?各有哪些影响因素?二、名师解读点拨知识点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做响度.“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大;人们用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由探究影响响度因素的活动可知,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
请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距发声体越_______,听到的声音越_______,响度越_______.【说明】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知识点2: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高;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法将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加快录音机喇叭的_____________,使________变高。
【明确】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凋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
发出的音调就低.【注意】音调和响度的区别声音的高低——音调,声音的大小——响度【辨析】震耳欲聋和声音刺耳前者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大,后者反映了声音的音调高。
知识点3:音色又叫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好;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__而发出声音。
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判别的。
【注意】物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其音色也随之改变.如养花人挑选新花盆时,常常将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音色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三、拓展整合创新类型之一:声音的高低——音调【例1】解析:吹管的上端,使管内空气柱发生振动而发出哨声,上下拉动活塞,使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音调响度和音色教学教案
音调响度和音色教学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二)教具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
学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为烦燥不安刺耳的噪声。
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高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
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板书课题:第二节音调、响度和音色)二、进行新课1.音调(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
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
(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
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
由演示得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教师板书)(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高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初中物理 声音的特性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理解它们的决定因素。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并能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声音特性的决定因素。
2.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钢尺、塑料尺、音叉、闹钟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声音,让学生听并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特性。
2. 学生分享对声音特性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钢尺和塑料尺的振动情况,了解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3. 教师讲解响度的决定因素,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4. 教师讲解音色的决定因素,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乐器发声的音色差异。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声音特性的影响。
2. 各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3. 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特性的知识,如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声音特性的应用。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掌握了它们的决定因素。
初中物理-八年级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通过实验和演示理解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不同。
二、教学内容1.响度2.音调3.音色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可以播放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
2.提出问题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乐器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表现出的音乐效果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有的人演奏时用力强、手指快或者气息短促,会产生较大响度的音乐声音。
也许某些演奏家习惯于演奏较为高或低的音调,他们的速度、力度都会根据音调而有所调整。
而不同的乐器演奏,产生的音色也是不同的。
3.知识讲解1)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和强度,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可以通过调整音箱或喇叭的音量,调节音响效果的响度。
2)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和音高。
人类耳朵所能听到的声音范围是20 Hz ~ 20 kHz,不同的音调在一般的演奏中可以通过调整器乐的音高实现。
3)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品质、色彩,是音乐中最难以解释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乐器演奏同样的音符,产生的不仅是音调不同,连音色都大不相同。
载波的传播路径不同,音色也会有所变化。
播放原唱和翻唱版本的同一首歌可以听到音色的差异。
4.实验1)响度实验老师可以使用手电筒、鸣笛器和吹风机等设备,让学生可以调整响度并说出听到的不同级别的响度。
2)音调实验老师可以演示吉他、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高低不同的音调,让学生说出听到的音调。
3)音色实验老师可以演示使用不同类型的乐器演奏同一首歌,并比较听感,让学生说出听到的不同音色。
5.总结总结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结果,并请学生简述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6.作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曲,并用响度、音调和音色来分析这首歌的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突出音乐与物理结合,深入分析了响度、音调和音色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音调、响度和音色教学设计
音调、响度和音色教学目的:1. 了解乐音及它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了解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发声体与听者之间的距离的关系;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音色不同。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激发他们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教学器材:电脑、投影仪、锯条,橡皮筋、学生自带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声音:请同学们仔细辨别这些声音,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有电子琴、小提琴、长笛、古筝演奏。
)师:像这样优美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叫乐音。
优美的歌声,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
刚才的乐音有哪些不同?生:有大小不同,高低不同,还有用的乐器不同。
师:为什么同是乐音,会有高低不同,大小不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音调、响度和音色,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课题: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新授1. 音调:声音的高低(1)女生说话的声音高,音调高;男生说话声音低沉,沙哑,音调低。
(板书:一、音调 1.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2)频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
师:下面由同学们探究音调高低不同的原因。
师:(边演示边讲解)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不同的原因一定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锯条振动和音调的关系。
方法:分别将锯条的1/4长和3/4长垂直于桌面边缘伸出桌外,用手按住桌子边缘及其上面的所有锯条,拨动桌外的锯条,使其振动。
观察锯条的振动,比较2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并填表。
锯条振动的快慢与声音之间的关系学生探究一:探究锯条振动的频率和音调之间的关系师:通过探究,你们发现音调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请小组代表发言,并展示实验表格。
(说明:是因为锯条振动的快慢不同。
)师:为了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引入“频率”。
频率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
音调、响度和音色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音调、响度和音色——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教学目标:1. 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
2. 能够用正确的术语描述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3. 能够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的声音录音或演示不同乐器的声音,引出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聆听这些声音,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的声音特点。
Step 2:学习音调1. 介绍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不同长度的空瓶子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音调的声音特点,并让他们用乐器或身体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Step 3:学习响度1. 介绍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不同力度敲击鼓面的声音大小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响度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响度的声音特点,并让他们通过模拟不同响度的声音。
Step 4:学习音色1. 介绍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
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质地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音色与声音谐波的特征有关。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音色的声音特点,并让他们通过模拟不同音色的声音。
Step 5:巩固与拓展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然后让学生给出结论,总结各个乐器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特点。
Step 6:复习和提高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Step 7: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观察和记录身边的各种声音,并尝试用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术语来描述。
教学资源:1. 录音设备和不同声音的录音。
2. 不同乐器和打击乐器。
评价方法:1.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观察和描述声音特点的能力。
2. 学生实验报告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表现。
备注:此教案适用于初中物理第一册中涉及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知识点。
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第一章:音调的基础概念1.1 教学目标了解音调的定义和测量单位掌握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1.2 教学内容音调的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的单位:赫兹(Hz)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1.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让学生尝试区分不同音调的声音,如不同音阶的乐器演奏讲解示例:通过示例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如播放不同频率的音频文件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音调在日常生活和音乐中的应用,如人声的音域和音调变化1.4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绘制一个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图,标注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范围评估:通过小组演示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音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二章:响度的定义与测量2.1 教学目标了解响度的定义和测量单位掌握响度与声波振幅之间的关系2.2 教学内容响度的定义: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决定响度的单位:分贝(d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2.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让学生尝试区分不同响度的声音,如不同音量的乐器演奏讲解示例:通过示例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播放不同振幅的音频文件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响度在日常生活和音乐中的应用,如音量调节和人声的响度变化2.4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不同乐器和声音的响度,并记录结果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响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三章:音色的定义与特征3.1 教学目标了解音色的定义和特征掌握音色与声波波形之间的关系3.2 教学内容音色的定义: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和特点,由声波的波形决定音色的特征:音色的特征包括音品、音调和响度音色与波形的关系:波形越复杂,音色越丰富;波形越简单,音色越单一3.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让学生尝试区分不同音色的声音,如不同乐器的演奏讲解示例:通过示例演示音色与波形的关系,如播放不同波形的音频文件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音色在日常生活和音乐中的应用,如乐器演奏和声音的音色变化3.4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分析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色特征,并记录结果评估:通过小组演示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音色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四章: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综合应用4.1 教学目标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综合应用能够分析和描述声音的特征4.2 教学内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关系: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它们共同决定了声音的特征综合应用:通过实例分析,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综合应用4.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让学生尝试分析不同乐器的声音特征,如钢琴、小提琴和萨克斯管讲解示例:通过示例演示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综合应用,如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声音变化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音调、响度和音色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应用,如声音的布局和音乐的表现力4.4 作业与评估评估:通过小组演示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综合应用的理解和能力第五章:音乐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5.1 教学目标了解音乐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掌握音乐理论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相关知识5.2 教学内容音阶与音调:学习音乐中的音阶构成,了解不同音阶的音调特点和弦与响度:学习音乐中的和弦构成,掌握不同和弦的响度表现音色与演奏技巧:学习音乐演奏中的音色表现,了解不同乐器和演奏技巧对音色的影响5.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让学生聆听不同音乐作品,分析其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运用讲解示例:通过音乐理论的学习,讲解音阶、和弦和音色的相关知识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运用技巧5.4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创作一首简单的音乐作品,运用音调、响度和音色进行表现评估:通过学生的音乐作品,评估学生对音乐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六章:日常生活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6.1 教学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掌握日常生活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识别和处理方法6.2 教学内容环境声音:学习日常生活中环境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特点噪音控制:学习日常生活中噪音控制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处理方法声音调节: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调节技巧,如音量控制和音质改善6.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如交通工具、人群嘈杂声等讲解示例:通过实例讲解环境声音、噪音控制和声音调节的相关知识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日常生活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和处理方法6.4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进行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调查,记录不同场景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特点评估:通过学生的调查报告,评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七章:科技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7.1 教学目标了解科技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掌握科技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相关技术7.2 教学内容音频处理:学习音频处理技术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调整方法声音合成:学习声音合成技术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创造技巧虚拟现实:学习虚拟现实技术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应用方法7.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让学生使用音频处理软件,进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调整实验讲解示例:通过实例讲解音频处理、声音合成和虚拟现实技术中的相关知识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科技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和未来发展7.4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音频处理项目,运用音调、响度和音色技术进行创作评估:通过学生的音频作品,评估学生对科技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八章:跨学科的音调、响度和音色8.1 教学目标了解跨学科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掌握跨学科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综合分析方法8.2 教学内容语言学:学习语言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特点,了解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研究,了解声音对人的情绪和认知影响环境科学:学习环境科学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研究,了解声音对环境的影响和控制方法8.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语言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运用,如诗歌朗诵讲解示例:通过实例讲解语言学、心理学和环境科学中的相关知识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跨学科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和相互关系8.4 作业与评估作业:让学生进行一个跨学科的声音研究项目,运用音调、响度和音色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学生的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跨学科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五章和第六章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音乐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紧密相关,学生可能对这些实际应用场景比较熟悉,但在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分析上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将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案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响度、音调和音色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 学顾文德【教材分析】1 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内容是《声现 象》 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 教学模式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 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1 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 发声齿轮、硬卡片。
2 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 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 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 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 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
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 ,学生讨论 , 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 ?指出这些 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 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 响度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活动 1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 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 ,我们说它响度大 ;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 我们说它响度小。
同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 又要怎样做呢? 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 学生思考, 勇敢说出自己的猜想 ,根据猜想的科学性 ,找出有价值的猜想 ,进 行检验。
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
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方法。
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 小。
学生实验。
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 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试一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换个声源 , 情况又会怎样 ? 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料 , 怎样设计显示响度 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学生回答,教者演示。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投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 音调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投影小孩、大人唱歌图,让学生就图中提 出的问题和学生的音乐知识,通过交流和辨析,引入声音高低即音调的学习。
投影活动 2 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同学们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张硬 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拨 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听到的 声音也有什么不同 ? 由此你认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 设置 问题,引起猜想。
教者演示发声齿轮实验,检验猜想。
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
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
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 起来。
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投影音调部分信息快递内容投影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 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34 一段文 字。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投影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 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 的响度。
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 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练习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 , 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 ,谁的音调高 ? 谁的响 度大?3 音色投影活动 3 辨别声音听一听、 辨一辨播放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 后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具有不同的特色。
你能否只凭听觉辨出声音是哪个乐器发出来的 ? 游戏闻其声 ,知其人, 找几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