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八班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u 课型:新授课u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u 学问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u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试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讨论问题的方法。
u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喜爱世界,喜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u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u 难点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分。
教学预备师:收录机、乐器(电子琴、小鼓等)、钢尺、发音齿轮、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机及喇叭生:自带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钢尺、塑料尺等)、音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制造学习氛围,使同学产生剧烈的探究愿望)(约 4 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2.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老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1.观赏乐曲,受到剧烈的音乐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调:(让同学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不肯定要求面面俱到)(约16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演示:拿出一个乐器(用简易的儿童乐器也行,没有乐器可用试验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调凹凸不同的音符。
叙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也知道,按动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音调渐渐增高。
我们把声音的凹凸叫做音调。
板书音调的定义。
2.探究:(1)提出问题:问学们不仅知道了音调有凹凸,还能辨别凹凸音,那么音调为什么有凹凸呢?它的凹凸又是由什么打算的呢?(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随堂同学试验):同学用自己手边的器具,能想方法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吗?大家能拿出既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又便于观看的方案吗?引导有些小组进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
物理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
物理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使学生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和声音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声音特征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因素,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5. 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不同乐器、声音发生器、扬声器等。
2. 教学课件和演示文稿。
3. 练习题和答案。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探讨声音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声音识别、噪声控制等。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教学计划: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
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学校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掌握每个特征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提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物理教案-音调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特性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2.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 音调、响度和音色之间的关系。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利用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声音特性。
3.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五、教学内容: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a.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b.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振动幅度和距离决定。
c. 音色: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2. 影响因素a. 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b. 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c. 音色:发声体材料和结构的不同,音色不同。
3. 实验观察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特点。
b. 观察并讨论不同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差异。
4. 生活应用a. 举例说明音调、响度和音色在生活中的应用。
b.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b. 学生进行拓展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建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引导学生对课题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特性。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2. 分析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等。
3. 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初中物理-八年级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正确区分它们的概念。
2. 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分别与声波的频率、强度、波形有关。
3. 掌握测量相同音高不同响度的声音的方法。
4. 分析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并理解声音的调制原理。
教学重难点:1.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辨析。
2. 具体测量响度的方法。
教学内容:1. 音调:音调是一种感性的概念,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大小,比如高音与低音、高音与中音、低音与中音之间的音高差别。
音调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单位是赫兹(Hz)。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清晰程度和强烈程度,比如响声和微弱的声音之间的响度差别。
响度与声波的强度有关,强度越大,就会产生更响亮的声音。
单位是分贝(dB)。
人耳能够感受的最小响度为0dB,而最大响度为约120dB。
3. 音色:音色是指同一音高的声音在不同乐器中的表现形式。
每种乐器的发声机制不同,所以表现同一音高的音乐器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音色与声波的波形有关,波形不同,音色也就不同。
例如,人声和钢琴能发出同样的频率的声音(相同的音调),但人声和钢琴的声音还是可以很容易区分开来的。
教学过程:1. 通过让学生听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高的声音,使其感受到音色的不同,并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进行区分。
2. 实验演示:用任意乐器演奏同一音高的声音,并在音乐室中分别位于不同距离的地方进行听音,记录各个位置的响度分贝数,让学生观察数据分析。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乐器的同一音高的声音可以有不同的音色特点?4. 实验演示:利用基本音和谐波原理,用吉他等弦乐器演奏音调相同的基音,同时拉弦发出不同的响度和音色的谐波,让学生仔细观察演示图像,理解谐波原理对声音音质的提升作用。
教学反思:1. 通过实验演示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让学生了解概念和原理,加深学生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
2. 在实验中,要让学生多加观察数据图表并自主思考,增强学生的实验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第一章:音调1.1 教学目标了解音调的定义和测量单位掌握影响音调的因素能够区分不同音调的声音1.2 教学内容音调的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通常用赫兹(Hz)作为单位来测量。
影响音调的因素:音调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实例分析:通过举例说明不同音调的声音,如钢琴、吉他等乐器的不同音符。
1.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让学生听不同音调的声音,如钢琴键的敲击声,并尝试区分它们的高低。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使用乐器或声音产生器来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并互相比较和讨论。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为什么不同乐器的音调不同,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区分不同音调的声音。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简要报告他们的发现和讨论结果。
第二章:响度2.1 教学目标了解响度的定义和测量单位掌握影响响度的因素能够区分不同响度的声音2.2 教学内容响度的定义: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测量。
影响响度的因素:响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实例分析:通过举例说明不同响度的声音,如雷声、蚊子飞行声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让学生听不同响度的声音,如拍手声和鼓声,并尝试区分它们的强弱。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使用声音产生器来产生不同响度的声音,并互相比较和讨论。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为什么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区分不同响度的声音。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简要报告他们的发现和讨论结果。
第三章:音色3.1 教学目标了解音色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影响音色的因素能够区分不同音色的声音3.2 教学内容音色的定义: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特点,它反映了声音的独特性。
影响音色的因素:音色主要取决于声波的波形和频率分布。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册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册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音的基本概念和声音的产生。
(2)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3)了解调音器和音叉的使用方法。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了解音乐中音调、响度和音色对音乐作品的影响,增强对音乐的欣赏和兴趣。
【教学重点】1. 掌握音的基本概念和声音的产生,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2. 了解调音器和音叉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播放几段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音乐,引出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2. 引出声音产生的源头是振动,提示学生思考:哪些事物可以产生声音?3. 学生回答后,指出,产生声音的物体都有一定的弹性、质量和惯性。
二、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音调的概念:音高高低的程度,用频率的大小表示。
2. 讲解响度的概念:音的大小,用振幅的大小表示。
3. 讲解音色的概念:相同音调和响度的声音,由于声源的不同,有不同的音质,这种不同的音质叫做音色。
三、实验:调音器和音叉的使用(15分钟)1. 教师介绍调音器和音叉的使用方法,并讲解它们是如何测量音调和音高的。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使用调音器和音叉,练习测量不同频率的声音。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制作自己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2. 学生学习不同的乐器,并了解它们的音调、响度、音色特点。
五、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音调、响度和音色的重要性,同时再次强调音的基本概念和声音的产生。
八年级物理-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
八年级物理-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音高和频率的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3.理解响度和音量的概念,并能识别和区别高、中、低音量的声音。
4.了解音色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
二、教学内容:1.音调a.概念: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b.测量单位:音高用音调或半音表示,如C、D♯等。
c.音高与频率的关系:音高越高,频率越高。
d.常见的音高:低音:C1~C4(低音提琴、大号等)中音:C4~C6(人类说话、唱歌)高音:C6~C8(小提琴、女高音等)2.响度a.概念: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b.测量单位:国际单位是声压级,用分贝表示,简写为dB。
c.音量与响度的关系:音量越大,响度越大。
d.常见的响度:30-40dB:安静的图书馆50-60dB:普通的室内谈话70-80dB:市区交通嘈杂、背景音乐的声音等3.音色a.概念: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质和个性,也可称为“音质”。
b.影响因素:①基本频率(一个简谐波的频率)。
②谐波组成(在基本频率上不断倍增的波)。
③声源的属性(多种不同频率声波复合产生的声音)。
c.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琴类:声音清脆明亮,丰富变化。
弦乐器:声音柔和细腻,具有长音连音的特点。
管乐器:音色宏亮,泛音丰富。
打击乐器:音色清脆生动,具有简明有力的节奏感。
4.实际应用a.在听音乐时,要注意不同乐器的音色与演奏者的技巧。
b.在语音交流时,要注意音节的音调和声音的响度。
c.在实践中,如唱歌、学习乐器等,要注意练习音调和掌握声音的响度变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子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和区别。
2.实验法:通过测量和调节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调和响度的变化。
3.听辨法:通过听不同乐器演奏和人声唱歌,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音色和响度。
四、教学过程:1.导入:询问学生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物理教案-音调
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教学目标:1. 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掌握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3. 能够区分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重点: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教学难点: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和应用。
第一章:音调1.1 音调的概念1. 引入:让学生听不同音调的声音,如钢琴、笛子等。
2. 讲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1.2 影响音调的因素1. 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调。
2. 讲解:音调受频率的影响,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 互动:让学生实验探究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第二章:响度2.1 响度的概念1. 引入:让学生听不同响度的声音,如大声说话和轻声细语。
2. 讲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和距离决定。
2.2 影响响度的因素1. 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的响度。
2. 讲解:响度受振幅和距离的影响,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3. 互动:让学生实验探究不同乐器和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
第三章:音色3.1 音色的概念1. 引入:让学生听不同音色的声音,如钢琴和小提琴。
2. 讲解: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和谐波组成决定。
3.2 影响音色的因素1. 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
2. 讲解:音色受波形和和谐波的影响,波形和和谐波的组合不同,音色不同。
3. 互动:让学生实验探究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色与波形和谐波的关系。
第四章: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关系4.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关系1. 引入:让学生听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2. 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4.2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1. 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2. 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在音乐、语音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3. 互动:让学生实验探究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教案 音调响度和音色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9篇音调响度和音色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能力目标: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我们周围的两类声音:一类是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一类是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声.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生活中有关实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乐音的三个基本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由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材安排了用硬纸片划木梳和拨动橡皮筋的实验,教材在出现频率的概念和单位这一较深知识点的同时,又举出一个有趣的人、狗、猫听觉范围对照的实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频率的理解,同时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给出其关系后,教材利用插图介绍了一些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方法,使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较为复杂的概念,教材只是简单指出了声音有这个特征,而未进一步探讨.教法建议1)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教材、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2)注重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感性东西较多,单纯靠讲是不行的,必须加进大量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让直尺振动发声,演示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演示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3)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4)本节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课内教学也不要在这些名词上多费唇舌,否则将适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和难点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教法:学生参与实验教具:录音机、磁带、旋转齿轮装置、木梳、硬纸片、硬塑料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学准备乐器.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音方法1:[播放录音]用录音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请同学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声和女声的不同?演奏乐器有哪些?引入乐音的三要素.方法2:请班上会乐器演奏的同学表演.(应有两种以上的乐器),引入乐音的三要素.(二)新课教学一、音调方法1: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实验1]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实验1]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方法2: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注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二、响度:1. 响度的概念: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人耳感觉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觉声音大小不同.方法1: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除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鼓、鼓锤和镲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控制时间在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归纳总结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方法2: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可操作实验得出结论.[演示] 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节音量观察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实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总结结论.2. 响度和音调的区别同学们在论述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时,都使用了"声音的高低"一词,而没有使用"声音的大小",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区别的.参考书37页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三、音色: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由学生讲述猜测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三)总结、扩展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板书设计探究活动1)某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扩展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活动流程】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2)了解某种乐器的制作过程【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通过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加深对乐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活动流程】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尝试制作乐器;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尝试制作乐器要有完整的过程记录(不一定成功).3.和其他成员交流.音调响度和音色 2!!1.常识性了解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主要包括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音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音乐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乐谱、乐器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感受乐音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乐音有哪些特征。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讲解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乐谱和乐器,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在实际音乐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段音乐,判断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乐音特征,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1. 音调:乐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2. 响度:乐音的强弱,由振动幅度和距离决定。
3. 音色:乐器的特有声音,由乐器结构和材料决定。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一段音乐,判断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答案:音调:_______;响度:_______;音色:_______。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案:(1)音调和响度的区分:_______;_______。
(2)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乐音的特征有了直观的感受,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
但在课堂中,对于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两个问题,学生还存在一定的疑惑,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巩固。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响度、音调、音色)教案(新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响度、音调、音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和乐音.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鼓、小纸屑、尺子、粗细不同的若干条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纸片、吉他、音叉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新课引入】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进行新课】噪声与乐音师激昂的进行曲令人精神振奋,婉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却使人紧张、烦躁.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乐音与噪声.板书: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让人心烦的声音叫做噪声.【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响度请学生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敲鼓发出声音,仔细倾听,尝试描述声音的不同.学生甲: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鼓面,声音大;轻敲,声音小.师人们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板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呢?演示实验:再请一位同学用力敲打鼓面,鼓声越大,鼓面上的小纸屑跳得越高.师鼓声越大小纸屑跳得越高,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物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让学生回答问题现场演示.学生甲:用一只手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另一只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声音的学生乙:将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也不同.尺子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学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音叉的振幅可从悬挂的乒乓球被弹开角度的大小看出来.学生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吉他,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师大家回答得很好,做得也不错.以上的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师引导学生回答总结并板书.板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师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来表示.请同学们看课本P41“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表格,举例说说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还有哪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老师引导其他学生分析点评.板书: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音调师笛子、女高音的声音高亢嘹亮,大提琴、男低音的声音低沉婉转,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板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师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演示实验:如课本P42页图3-16,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敲打纸片,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齿轮转速相同)学生: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学生边讲解边演示.学生甲:用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当尺子露出部分较长时,尺子振动较慢,音调较低;当尺子露出部分较短时,尺子振动较快,音调较高.学生乙:用纸片以相同的速度在疏密程度不同的两把梳子上刮过,音调的高低不同,在密的梳子上刮过,音调较高;在疏的梳子上刮过,音调较低.板书: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师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板书: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师物体每秒振动1次,其振动频率为1Hz,例如:蚊子发出嗡嗡声时,翅膀在1s内振动次数是500~600次,即蚊子嗡嗡声的频率为500~600Hz.例题1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解析: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即振动的快慢)决定,响度是由声源的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决定.老牛的声音大,响度大,声音比较粗,音调低;蜜蜂的声音比较小,响度小,声音比较细,音调高.答案:A.例题2(广东广州中考)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和D振动的频率都比甲声波小,C振动的频率与甲相等,只有B振动的频率比甲大,所以B的音调比甲高.答案:B.师注意帮助学生区分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音色师“闻其声,如见其人”,听到熟悉的人的讲话声,即使未见到人,也能判断讲话的人是谁.乐队演奏时,凭音乐声也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在演奏.那么,人们是根据什么来作判断的呢?师其实,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除了由于响度、音调引起的不同感觉外,还与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有关.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才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板书: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师为什么每一种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都不同呢?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而且即便同一个人,不同年龄阶段音色也会略有不同.师不同的乐器可以发出相同响度、相同音调的乐音,但乐音的音色却不会相同.例题3音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解析: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所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各种乐器发声的音调、响度可以相同,但音色会不同.例如:不同的乐器可以吹奏出相同音调和响度的声音,但我们还是可以分辨出哪是笛子声,哪是钢琴声,就是因为各种乐器的音色不同.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不同乐器、不同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答案:B.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台演示课本P43页图3—18“橡皮筋吉他”.师请你说说你的体验.学生:绷得紧又比较细的橡皮筋发音的音调高,粗的又绷得不紧的橡皮筋发声的音调低.师胡琴、提琴等弦乐器的弦粗细,绷紧程度不同,所以发出的音调也不同.师弦乐器是靠弦振动发声,弦越短、越紧、越细,发声的音调越高;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发声的音调越高;薄而细的打击乐器,一般发声音调高.【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的音调这一特性,知道了响度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也知道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结构有关.我们还从波形图中进一步体会了音调、响度、音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还了解了音色的知识.【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观点.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观点,真正理解并能区分音调和响度.2.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感知,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可设计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是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3.教学中安排了一个知识拓展的例3的教学,除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的特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本质,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的感性认识.。
初中物理-八年级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通过实验和演示理解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不同。
二、教学内容1.响度2.音调3.音色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可以播放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
2.提出问题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乐器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表现出的音乐效果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有的人演奏时用力强、手指快或者气息短促,会产生较大响度的音乐声音。
也许某些演奏家习惯于演奏较为高或低的音调,他们的速度、力度都会根据音调而有所调整。
而不同的乐器演奏,产生的音色也是不同的。
3.知识讲解1)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和强度,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可以通过调整音箱或喇叭的音量,调节音响效果的响度。
2)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和音高。
人类耳朵所能听到的声音范围是20 Hz ~ 20 kHz,不同的音调在一般的演奏中可以通过调整器乐的音高实现。
3)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品质、色彩,是音乐中最难以解释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乐器演奏同样的音符,产生的不仅是音调不同,连音色都大不相同。
载波的传播路径不同,音色也会有所变化。
播放原唱和翻唱版本的同一首歌可以听到音色的差异。
4.实验1)响度实验老师可以使用手电筒、鸣笛器和吹风机等设备,让学生可以调整响度并说出听到的不同级别的响度。
2)音调实验老师可以演示吉他、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高低不同的音调,让学生说出听到的音调。
3)音色实验老师可以演示使用不同类型的乐器演奏同一首歌,并比较听感,让学生说出听到的不同音色。
5.总结总结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结果,并请学生简述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6.作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曲,并用响度、音调和音色来分析这首歌的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突出音乐与物理结合,深入分析了响度、音调和音色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节音调、响度和音色(1课时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节音调、响度和音色(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听觉和测量手段判定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2)能够分析音乐中不同乐器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不同特点。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2)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增加对音乐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和特点。
2.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的乐器图片和声音,问学生这些声音是否有什么不同。
然后介绍今天的主题,音调、响度和音色。
2.讲解(15分钟):(1)让学生先听一些不同的声音并试图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别。
例如,架子鼓、小提琴、钢琴、吉他等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
(2)向学生介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和特点。
简单地说,音调主要是指音高的高低,响度主要是指声音的大小或音量,音色主要是指声音的独特特征或质量。
(3)教师可以用一些不同乐器演示不同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例如,吹奏不同调式的口琴和演奏不同音域的钢琴。
3.实验(20分钟):(1)介绍声音的单位——分贝,使学生理解响度的测量方法。
(2)请每个小组使用一个音频软件或器具,测试一些不同声音的响度,并记录下来。
(3)讨论每个小组的记录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4.讨论(15分钟):(1)通过比较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学生可以讨论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2)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
5.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测量方法。
【课后作业】1. 继续了解与音调、响度和音色相关的知识。
2. 借助互联网和其他媒体,寻找更多的例子来展现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和特点。
3. 准备一份简短的音乐作品研究报告,介绍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思考问题】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在哪里?2. 如何测量声音的响度?3. 音色的特点是什么?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有什么不同?4. 除了乐器,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不同音色的声音例子吗?。
初中物理音色区别教案
初中物理音色区别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区分和识别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培养学生对声音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
2.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教学难点:1.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理解。
2. 实际操作中观察和分析声音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相关图片或实物。
3. 实验器材(如钢尺、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声音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有哪些特点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a.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b.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
c. 音色:声音的特色,与声波的振动波形有关,或者说与声音的频谱结构有关。
2. 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a.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b. 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c. 音色与振动波形、频谱结构的关系:振动波形不同,频谱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钢尺实验:让学生观察钢尺振动幅度对声音响度的影响,以及改变钢尺长度对声音音调的影响。
2. 玻璃杯实验:让学生观察装入不同水量时,玻璃杯振动频率对声音音调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应用。
2. 分析并解答相关练习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区别。
2.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区别。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声音特征,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之间的关系,避免混淆。
初中物理教案-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
初中物理教案-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对比不同音源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3. 了解不同音源产生的声波特征和运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四、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
2. 合作探究和讨论。
3. 教师讲解和引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请学生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同声源,这些声源是否有所不同?其产生的声音有何不同之处?是否能听出同一声源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声音差异?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音调、响度和音色。
(1)讲解音调音调是指音的高低,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相关。
(2)讲解频率和单位频率是指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3)了解音调的测量方法用频率测量仪测量,频率数字越大,音调越高。
这里可以通过展示不同频率声音的实验或视频来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调的声音。
振幅是指声波在运动中的最大位移,单位为分贝(dB)。
用分贝计测量,分贝值越大,响度越大。
(2)了解音波波形的图像可以通过自学或课上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种音波波形的图像,例如正弦波、方波等。
(3)从听觉感受角度了解音色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不同音色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电吉他等的演奏或演示来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色产生的差异。
通过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来总结和巩固本课所学内容:(1)音调是指什么?如何测量?(4)为什么不同音源的声音有所不同?拓展性的问题: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和响度的范围有哪些?声波振幅大的是什么声音?声波频率高的是什么声音?六、教学评估1. 在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和观察后,组织学生就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认识。
2. 可以出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的测试,来检验学生对于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就本次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八年级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案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案教案“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响度、音调和音色)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顾文德【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教学模式: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
(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音调》教案、教学设计
-可以通过拍照、录音等方式辅助说明,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3.拓展作业: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以下拓展作业,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研究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音调相关的课题,如“音调与音乐欣赏的关系”、“噪声污染对音调的影响”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5.作业评价: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完成质量、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4.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音调的频率、波长等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拓展:
(1)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制作简易乐器,观察不同乐器的音调变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讲解音调的定义、决定因素以及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音调的变化,加深理解。
(3)巩固提高: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教学重点:强调音调与振动频率的正比关系,解释为什么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八年级物理-音调
八年级物理-音调.响度和音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在声音中的作用。
2. 能够通过实验或演示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实验或演示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音调、响度、音色在声音中的作用和区别。
教学过程:Step 1. 集合。
(约5分钟)1、引入课题。
(谈论声音是什么?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师生分享生活中美妙的声音。
(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声音并描述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
)Step 2. 导入(约10分钟)通过“小飞机”APP,给学生放一组动物的声音,然后让学生根据听觉感觉把这些声音分门别类。
指导学生进行多种有关声音的实验,并且注重让学生理解声音的概念,比如说音高、音量、音色等等,并且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
Step 3. 实验与讨论(约40分钟)1、实验1:不同频率的音符的不同音高和声音的不同强度的响度探究。
材料:发声体,弹簧秤,音叉。
方法:实验者发出频率为260 Hz和1040 Hz两个音符,观察他们的音高和响度的大小是否不同,并且通过实验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
2、实验2:不同乐器演奏出的声音的不同音色的探究。
材料:各种乐器。
方法:把同样的乐曲分别演奏在不同的乐器上,观察他们的音色是否不同。
3、实验3:不同强度的声音的响度的探究。
材料:弹簧秤,麦克风,放大器。
方法:使用麦克风将同样频率的噪声接入放大器中,调整音量,观察响度和声音他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声音的引入强度和响度之间的关系。
Step 4. 总结(约10分钟)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声音的第三个概念:音色。
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声音的世界。
Step 5. 作业通过电影,视频,广播节目,音频节目等来收集不同的声音,学生需要观察、描述和记录每一个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等不同方面的特征,并将每一个声音与它的来源相匹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
八年级物理教案
重点和难点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法:学生参与实验
教具:
录音机、磁带、旋转齿轮装置、木梳、硬纸片、硬塑料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学准备乐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
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音
方法1:[播放录音]用录音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请同学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声和女声的不
同?演奏乐器有哪些?引入乐音的三要素.
方法2:请班上会乐器演奏的同学表演.(应有两种以上的乐器),引入乐音的三要素.
(二)新课教学
✍一、音调
方法1: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
[实验1]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实验1]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 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 方法2: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注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 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响度:1.响度的概念: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觉声音大小不同.
方法1: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
(除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鼓、鼓锤和镲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
控制时间在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
归纳总结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方法2: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可操作实验得出结论.
[演示] 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节音量观察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
[实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 总结结论. 2.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同学们在论述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时,都使用了声音的高低一词,而没有使用声音的大小,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区别的.
参考书37页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 三、音色:
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
由学生讲述猜测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 (三)总结、
扩展
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
习题精选
选择题
1.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A.频率很高B.振幅很大C.响度很大D.音调很高
2.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A.增大说话频率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C.改变讲话的音色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
3.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是指()
A.音调和响度B.响度与音色C.音调和音色D.音调、响度和音色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降低
C.响都会逐渐降低
D.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都不会改变
参考答案:
1 .B 2.B 3.C 4.C
填空题
1.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当声源的______越小时,声音的响度会越______..
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3.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
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1.振幅,振幅,越小2.响度,音调,音色3. 音调,响度4.高,振动频率
典型例题
【例题1】一位女高音正在轻声为一名放声歌唱的男低音伴唱,他们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解析:
此题的目的是使同学们能正确区分乐音的三要素. 女高音男低
音中的高低指音调,因此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轻声与放声歌唱则表明了声音响度的大小,女高音响度小,男低音响度大.
【例题2】马戏团的训狗员,在舞台上用一种特殊的信号训狗,观众完全没有察觉,狗却准确的听从信号做各种动作.试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
解析:
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狗能听到的声音范围远比人耳听到的范围大,使从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听到人听不到的高频率的声音,驯狗员用的是超出人的听觉范围但在狗听觉范围内的信号.
【例题3】在列车进站暂停时,列车的保养工常用榔头敲打机车的各有关部件,这是为什么?
解析:
保养工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凭借听敲打机车发出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是否有异常变化,就可以较快的发现列车是否存在故障.
探究活动
1)某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扩展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2)了解某种乐器的制作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通过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加深对乐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尝试制作乐器;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尝试制作乐器要有完整的过程记录(不一定成功).
3.和其他成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