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表现;3) 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4) 掌握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1) 能够观察和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状态;2) 能够运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3) 能够引导学前儿童养成积极的心理行为习惯。

3. 情感目标:1) 提高教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2) 增强和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互动,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3) 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1) 心理健康的定义;2)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3)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表现1) 学前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特点;2) 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和表现。

3.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1) 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2) 学校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3) 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4. 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1) 提升学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2)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3) 创设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4) 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真实情景的模拟和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过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2. 讨论分析法:启发学生参与讨论,共同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学前教师的角色,体验与学前儿童互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到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实地教学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言(15分钟)1) 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推动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3) 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观察与辅导法观察与辅导法是指教师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表现,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教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仔细观察儿童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等,如发现儿童焦虑、抑郁、自卑等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辅导,如与儿童进行交流、提供安全感、引导儿童表达情感等。

二、游戏与活动法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也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与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和活动,如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合作性和适应性。

三、情感与沟通法情感与沟通法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儿童的情感交流,培养儿童的情绪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问候、表扬、鼓励等方式,与儿童建立亲密的关系,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表达内心的情感,教会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和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四、认知与启发法认知与启发法是指通过启发和引导儿童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儿童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场景,开展有趣的探索和实践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家校合作法家校合作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育计划。

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儿童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问题,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儿童。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对抗性条件作用
琼斯
模特塑造法
班图拉
及时强化
斯金纳
二、口吃(发展障碍)
* 儿童语言的获得 儿童语言发生的准备 儿童语言的发展 儿童语言获得的途径 阿尔波特 模仿说 乔姆斯基 先天语言能力说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
语言环境 教育方式 家庭
幼儿园 口吃的主要表现 延迟发音
重复音节
* 案例:
小明,小班,偶发性口吃。 性格孤僻, 说话局促不安。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 途径和方法、幼儿园及家庭健康环境的创设;常 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及矫正方法。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使学前儿童懂得保护心理健康的粗浅知识和技能, 纠正不良情绪和态度,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 为习惯,预防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保证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成因分析:父母期望值很高 偶发事件—恐惧—口吃
对策与建议:
(1)避免幼儿受到不良语言环境的影响。 (2)不要强制性改变左右手的习惯。 (3)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4)消除引起幼儿紧张的因素,不要过分关注幼
儿的口吃和强制纠正。 (5)进行必要的训练,如发音训练,朗读练习,
可借助音乐以游戏方式训练。 (6)进行有效的心理适应性训练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培养社会交往 能力、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 习惯:主要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 品德行为习惯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要求
1、体察学前儿童的内心感受。 2、满足学前儿童的心理安全需求。 3、引导学前儿童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融洽人际关系。 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注意不要流于形式,应增强学前儿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活动,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习惯。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途径:
1. 游戏教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引导儿童探索、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其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2. 绘本教育:通过绘本故事讲述有关情绪和行为的故事,让儿童在阅读中了解和学习情绪管理和社交技巧。

3. 艺术创作: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创作活动,让儿童通过自我表达和创造,释放情绪,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自信心。

4. 身体劳动:通过让儿童参与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例如种植花草、整理教室等活动,培养儿童对劳动的理解和认同,培养耐心和毅力。

5. 家庭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和儿童共同参与一些亲子活动,例如做饭、游戏等,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

6. 观察与倾听:教师和家长要仔细观察儿童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倾听儿童的需求和感受,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与成长。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通用1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1活动目标:1、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乐意在群体中表述自己对名字的想法。

2、初步了解父母带给自己名字的含义,并爱上自己的.名字。

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并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难点:1、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2、在群体中表达自己对名字的想法。

活动准备:1、幼儿名牌;2、绘本ppt;3、视频;4、爱心卡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聊聊名字1、我们初次见面,你愿意分享下你的名字吗?(出示名字卡)2、教师分享自己的名字(名字卡)二、分享交流,阐述心声1、出示ppt,小老鼠,让幼儿知道原来对于名字也有喜欢或不喜欢的。

2、你对自己名字有什么感受?三、绘本支持,释放焦虑1、倾听小老鼠的烦恼(两个录音)。

2、它为什么会不喜欢自己的名字?请幼儿说说。

3、了解小老鼠名字的秘密。

4、请幼儿说说原因并播放小老鼠喜欢了自己名字。

四、真情互动,提升认识1、播放一个妈妈的录音2、打开父母的爱心卡3、分享感动时刻活动延伸:出示几个名人名字和照片,大声说出我爱我的名字。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活动目标:1、在轻松的环境中敞开自己的心灵,快乐地交朋友,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理想法。

2、在优美、浅显的语言中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

3、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轻音乐、小椅子(或其它活动室方便可取的东西)布置的小树林。

区别不同班级幼儿的标志从不同的班级选取若干名幼儿,他们相互间不是很熟悉。

活动过程:一、轻松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播放轻缓的音乐)伴着轻缓的音乐,请小朋友随意找个位置,摆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

面向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面向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投入到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学前儿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其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有效地关注和指导。

本文将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其全面发展非常关键。

在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儿童的身体和心智正在迅速发展,他们面临着与外界交往和适应的挑战。

若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会给他们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而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社交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是指学前儿童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优势,并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情绪管理能力是指学前儿童能够识别并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有效应对各种情绪变化;社交能力是指学前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适应环境、与他人和睦相处;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前儿童面对问题时能够正确分析和解决。

在实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育。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通过设计一些适合儿童的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绘本故事和音乐舞蹈来进行情感管理的教育。

绘本故事可以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和表达情感,音乐舞蹈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和愉悦感。

此外,还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的活动,如冥想和放松训练,以帮助学前儿童缓解压力和调整情绪。

除了以上的实施方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

家庭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家庭和学校可以相互配合,形成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有力支持。

其次,要关注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的师资培训。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心态和良好心理健康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游戏和玩耍:通过游戏和玩耍,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发展他们的社交技能、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表达情感:鼓励儿童表达他们的情感,帮助他们认识和处理情绪,例如通过绘画、绘本、角色扮演等方式。

3. 社交技能培养:帮助儿童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和沟通能力,建立良好亲社会行为。

4. 身体健康:提供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指导,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身体意识。

5. 培养自信心:鼓励儿童尝试新的事物,肯定他们的成就和努力,帮助他们发展自信和自尊。

6. 情绪管理:教导儿童如何识别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深呼吸、冥想和正面自我对话等技巧。

7. 家庭参与:与家长合作,提供充分的沟通和支持,促进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心理健康发展。

8. 关注儿童发展: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根据他们的成长阶段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这些途径可以在学前教育机构、家庭和社区中实施,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绪管理:教育孩子如何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提升情绪的自主调节能力。

2. 社交技能:培养孩子与他人积极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包括倾听他人、分享和合作等。

3. 自尊和自信:帮助孩子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4.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包括观察、思考、提问、创新等技能。

5. 健康生活习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适当的饮食、充足的睡眠、体育锻炼等,保持身体健康。

6. 处理压力:帮助孩子认识和应对压力,教育他们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

7. 平等与尊重: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平等和尊重,促进友善和合作,避免歧视和欺负行为。

8.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教育孩子如何防范危险,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在遇到危险或困境时寻求帮助。

9. 家庭和社区价值观教育:通过传授正确的家庭和社区价值观,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上述内容的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学前阶段(3-6岁)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学前儿童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心理健康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样。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绘画、手工制作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儿童了解和认知不同情绪和行为,并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行为规范。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学校作为儿童的第二家庭,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支持,与家庭共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社会也应该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支持和资源,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解决,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健康心理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我们共同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帮助学前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学会正确表达情感,并通过情绪管理技巧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2. 社交技能:培养学前儿童与他人建立健康、积极和互动的关系,包括与同伴、家庭成员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3. 自尊和自信: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培养积极的自信心。

4. 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培养学前儿童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做出决策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健康习惯和生活方式: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睡眠、运动和个人卫生等方面的指导。

6. 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帮助学前儿童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情绪调节和应对困难的技能。

7.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教育学前儿童认识危险和风险,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行为,包括交通安全、火灾安全和防范性侵等方面的教育。

8. 睡眠和休息: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睡眠和休息习惯,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通过以上内容的教育,学前儿童可以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促进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心理健康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儿童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早期的教育对于整个人生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情绪管理:学前儿童正处于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他们能学会正确表达情感,有效管理情绪。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儿童与人交往时更好地处理冲突和压力。

2. 自我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以及自己的需要和限制。

通过了解自己,儿童可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3. 社交技能:学前期是儿童开始拓展社交圈的时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对他人的情感和需求,逐渐培养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应对挫折:学前儿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学会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逆境应对的能力,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要有效地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游戏教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儿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情感表达,通过团队游戏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2. 情绪教育:在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可以利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帮助儿童将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从而促进情绪的健康发展。

3. 儿童文学: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是培养儿童情感、认知和道德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可以选择适合学前儿童阅读的心理健康教育类图书,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引导儿童思考和学习。

儿童学前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学前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学前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形成他们的心智和情感发展,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儿童学前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儿童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

儿童在这个阶段需要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不同环境和情境。

如果儿童的心理健康得不到妥善的关注和教育,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问题,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儿童可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儿童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心理学的原则1. 个体差异原则: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特殊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教育者应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2. 温馨亲近原则:儿童的情感需求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育者应提供充满爱与关怀的教育环境,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使他们感受到安全和被接纳。

3. 游戏与探索原则:儿童通过游戏和探索来学习和发展。

教育者应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和探索活动,以促进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自主性原则:儿童应该被激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我决策和自主性。

教育者应给予儿童适当的选择权,让他们参与角色扮演和决策,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 情绪管理:教育者可以通过故事、绘本、游戏等方式引导儿童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教授适当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技巧等,帮助他们学会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

2. 社交技能培养:教育者可以设计合作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儿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1【活动设计】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变得勇敢了,从谈话中我常常知道他们有的能够独自在房间里睡觉了,有的敢下水游泳了……但是我也发现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有部分孩子产生了退怯、自怨的消极心态,甚至有的产生了极不健康的心理,《纲要》中提出要注重孩子健康发展,不仅体现在身体素质上,更要从心理上去呵护他们,所以产生了本次活动。

由说勇敢找勇敢到听听大人们的寄予,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形成遇事不慌张、不放弃,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活动目标】1、在看看讲讲找找中积累生活中各种勇敢的经验,能够围绕话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2、鼓励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并解决它,对自己要有信心。

【活动准备】前期经验:幼儿有独处的经历、日常活动中感受过自己勇敢。

物质准备:录音磁带(广告录音、家长的话)、字卡、抗震小英雄图片等。

【活动过程】一、认读字卡,说一说勇敢。

要求:大胆说说自己在生活的勇敢表现,了解克服恐惧心理很勇敢。

1、提问:什么是勇敢?你是勇敢的孩子吗?表现在哪里?你有一个人在家的经历吗?当时心情怎样?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害怕。

2、情景——独处时有人敲门,怎么办?3、小结:除了不怕疼,不哭很勇敢,独处时克服恐惧,遇到突发事件能想出办法也是勇敢的表现。

听了你们的介绍,的确比以前勇敢了。

二、看看说说,找一找勇敢。

要求:进一步认识勇敢的行为,知道学习时面对困难有信心也是勇敢的表现。

1、听广告——夸夸爸爸的勇敢。

提问:谁的爸爸很勇敢?什么行为并不是勇敢的表现?2、出示图片,找一找勇敢的人。

提问:为什么说他们是勇敢的人?理解词语:见义勇为,舍己救人3、爸爸妈妈们有些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儿童认识、掌握、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详细说明。

一、情境教育法情境教育法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体验社会生活,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游戏、角色扮演、故事、绘本、音乐等方面进行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自信心,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逐渐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认知教育法认知教育法是通过教育幼儿认知自己及周围事物,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幼儿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绘本、音乐等形式进行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关注和观察自己和周围环境,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情况和问题,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三、行为教育法行为教育法是通过教育幼儿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通过模仿、示范、奖励、惩罚等方式进行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四、情感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是通过教育幼儿正确的情感表达和交流方式,帮助幼儿培养健康的情感和情感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通过情感故事、情感游戏、情感课堂等方式进行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感受和表达情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情感管理能力。

五、家庭教育法家庭教育法是通过家庭教育,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培养幼儿的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活动、家庭沟通等方式进行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家庭价值观和家庭规则,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六、游戏教育法游戏教育法是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针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学前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观念和行为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以下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教育者关注其认知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基本的认知能力,如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

2.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较为简单,需要教育者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他们了解情感和情绪,学会表达和应对情感。

3. 学前儿童的沟通技巧:学前儿童的沟通方式主要以口吻和手势为主,需要教育者引导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

4. 学前儿童的习惯养成:教育者需要引导学前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勤洗手、不吃零食等,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意识。

5.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如游戏、故事、表演等,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除了以上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教育者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学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都需要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 个性化:教育者需要根据学前儿童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3. 持续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持续的教育和引导,教育者需要不断跟进和关注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需要教育者关注学前儿童的
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观念和行为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标以及实施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他们身心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和认知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社交做好准备。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促进儿童自我认知: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

2.培养社交技巧: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儿童可以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增强自己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

3.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儿童在学前期经常面临各种情绪冲突,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情感、认识情绪变化,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4.增强适应能力:学前儿童需要适应新环境、新角色和新规则。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适应这些变化,并增加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三、实施策略1.开展适龄儿童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培养交往能力和社交技巧。

例如,进行团队游戏、角色扮演和合作演出等。

2.倡导积极的家园合作: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或家庭活动,向家长们传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3.借助儿童文学进行情感教育:通过阅读一些适合儿童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理解情感变化,并从中学会正确表达和应对情感。

4.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技巧: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例如冥想、讨论和艺术创作等,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调节。

5.引导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培养儿童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例如,通过拼图游戏、探究活动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

结语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针对学校因素导致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善学校环境、加强师生沟通和同
伴交往等方式进行干预。
03
生理因素
遗传因素、身体健康状况等也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针对生
理因素导致的问题,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措施。
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可以通过 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教师联系机制等方式加强合作。
果。
04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与干预
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焦虑
抑郁
学前儿童可能会出现过度紧张、害怕、担 心等焦虑情绪,表现为易怒、易哭闹、难 以入睡等。
学前儿童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 、疲倦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我否定 和自杀倾向。
社交障碍
行为问题
学前儿童在与其他孩子或成人交往时可能 表现出害羞、胆怯、不合作等行为,难以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认知发展
01
02
03
04
感知觉发展
学前儿童通过感觉和知觉来认 识世界,包括听觉、视觉、触
觉等。
记忆发展
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 ,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 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渡。
想象力发展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丰富,能够 进行简单的想象和创造力表现
立法保障
制定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 法律法规,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健 康教育的地位和权益,确保其有 效实施。
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
教育理念更新
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 儿童的个性与差异,强调全面发展与 综合素质培养。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件 第七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件 第七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6. 没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 心理不健康的学前儿童常常会以各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诸如吮吸手指、遗尿、口吃、
多动等障碍。而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不会有严重的或复杂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拓展阅读
详见教材P174-175
心理健康的标准
(1) 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和个人成就有“有价值”的感觉。 (2) 充分了解自己,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和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4) 适当接受个人的需要,并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5)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计。 (6) 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无过度幻想。 (7)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视社会标准的不同而变化,对自己的工作能集 中注意力。 (8) 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个人所从事的事业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工作。 (9)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并改变自己。 (10) 在集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集体的需要。 (11) 在不违背集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的观点,有判断是非、善恶的 能力,对人不过分谄媚,也不过分寻求社会的赞许。
比如,儿童多动的表现就意味着感觉统合失调吗?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 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 情感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 衡的状态上,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达 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满足,产生合乎 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二、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儿童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儿童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具备应对的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儿童学前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学前教育期间,儿童正处于自我认知、自尊心形成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

学前教育是儿童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时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儿童能够学会有效地表达情感,正确处理情绪,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情境。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

学前教育是儿童接触社会的起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儿童能够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分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在儿童学前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以下是几种具体的方法:1. 游戏教育法:通过游戏,儿童能够快乐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儿童正确面对情绪、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2. 绘本教育法:绘本可以用来讲述故事以及描述与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的情境。

通过阅读绘本,儿童能够理解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学会积极的情绪管理策略。

3. 小组讨论法: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儿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倾听他人的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进行情绪表达、问题解决和思考等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自我意识和共情能力。

4. 群体辅导法: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群体辅导活动,让儿童在集体环境中感受到支持和理解。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供心灵寄托,还能够在集体交往中培养儿童的合作和沟通技巧。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伴随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情感等心理活动逐渐发展,语言能力发展迅速
3.成人经常与婴幼儿交流,促进感知、言语、思维等方面发展
3-4岁
1.幼儿情绪比较稳定,会用适当地方式表达情绪,初步学会排解消极情绪,喜欢与人分享
2.愿意与同伴一起玩玩具、合作游戏,能勇敢地玩一些户外大型玩具
3.初步了解男女在外形上的不同,知道并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
4-5岁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幼儿园集体生活,能与同伴互相合作,团结友爱
2.自觉遵守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关心周围的人、事、物,对亲人、朋友、老师持有积极情感
5-6岁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理解和帮助别人
2.勇敢对待挫折、困难
(四)应对学前儿童恐惧情绪
(五)应对学前儿童屏气发作
(六)应对学前儿童暴怒发作
(七)应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
(八)应对学前儿童退缩行为
课后作业
每小组准备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下次课堂展示该活动的组织
(四)行为训练法
(五)讲解评议法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确定活动目标
(二)选择活动内容
(三)做好活动准备
(四)设计活动过程
(五)选用适宜方法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与指导
(一)案例一:“我会找快乐”(小班)
(二)案例二:“心情播报员”(中班)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引导适当地表达情绪情感
2.培养对他人的积极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课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 ( 三) 行为练习法 • 行为练习法是指让学前儿童对已经学过的技能和行为进行反复练习,
加深和巩固他们对 某个行为或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逐步在日常 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 ( 四) 讨论评议法 • 讨论评议法是组织学前儿童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 通过提出问 题、 发表意见、 共同 交流而取得较一致的认识。 • ( 五) 榜样示范法 •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树立榜样, 让学前儿童通过模仿, 从无意到 有意、 从自发到自觉学 习榜样的行为和习惯, 这是心理健康教育 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课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 2 诱因 • 屏气发作的原因除了与情绪因素有关外, 还与机体缺铁有关, 发病
的学前儿童中有相当 一部分的病例同时患有缺铁性贫血。 • 3 矫治 • 应尽量消除会引起学前儿童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 正确教养, 不
溺爱孩子; 补充铁剂,纠正贫血, 同时注意合理膳食; 当学前儿 童屏气发作时, 家长要镇静, 待其恢复后转移其紧 张情绪。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课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 2 诱因 • 不良的环境、 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或加重学前儿童焦虑反应的
重要原因。 如父母对 某些危险估计过高, 常给孩子一些多余的劝 告、 威胁、 禁令等, 使他们整天焦虑不安; 父母没有针对孩子 的年龄特点而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等。 • 3 矫治 • 预防和矫正学前儿童的焦虑, 应从改善环境和教育方式入手。 父 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智力水平等对其有合理的要求, 既不溺爱, 也不苛求; 要从各方面帮助学前儿童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念, 培养孩 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 同时, 父母也 应 当 完 善 自 我 、 改 变 自 我, 以良好的教育方式帮助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课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 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 ( 一) 正式的途径 • 1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 • 2 设置心理健康教室 • ( 二) 非正式的途径 • 1 家园配合做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2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 二、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 ( 一) 智力发展正常 • ( 二) 情绪积极稳定且反应适度 • ( 三) 动作发展正常 • ( 四) 人际关系融洽 • ( 五) 性格特征良好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课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 三、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 ( 一) 生物学因素
• 1 遗传
• 2 孕期的健康状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课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 3 矫治 • 对于恐惧的矫治可采用行为治疗的暴露疗法, 即通过多种不同形式
呈现令学前儿童恐惧 的情景或物体。 这些方法包括呈现现实的情景 或物体、 计算机虚拟的情景 或 物 体, 角 色 扮演, 通过想象或观 察他人在面对这些情景或物体时的表现, 以提供应对的有效方法。 临床研究表明, 行为治疗结合支持疗法、 认知疗法、 松弛治疗及 音乐与游戏疗法, 一般可取得较好 疗效。 对症状严重的患儿需要 辅以药物治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课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 ( 四) 暴怒发作 • 1 表现 • 暴怒发作多数发生在学前儿童的欲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时, 通过特
殊的声音和行为来引 起别人的注意, 在被劝阻和关注时常常会变本 加厉, 只有在要求得到满足和彻底不被理睬的时候才会有所收敛。 暴怒发作时, 学前儿童的各种过火行为短时间内往往无法劝阻, 情 绪失控, 大喊大叫、 哭闹、 尖叫、 在地上打滚、 用头撞墙、 撕扯 自己的头发或衣服, 伴有骂人、 踢打或攻击别人, 而自己很少受 伤害; 还会出现呕吐、 遗尿或屏气发作。 男女都可发生, 没 有 明显的性别差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课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 二、 情绪障碍
• ( 一) 焦虑 • 1 表现 • 个体在预感潜在的危险或不幸时, 会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和紧张的
身体症状, 这就是一 种焦虑状态。 学前儿童的焦虑常表现为过度 烦躁, 焦虑不安, 伴有睡眠不好、 做噩梦、 讲梦话、 食欲不振 、 气促、 出汗、 尿频、 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学前儿 童中最常见的焦虑是分离焦虑, 即学前儿童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 过度的焦虑情绪反应。 一旦依恋对象离 开, 则表现出烦躁不安、 哭喊、 发脾气, 甚至出现头痛、 恶心、 呕吐等躯体症状, 但无 相应 的躯体疾病, 当重新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 症状完全消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课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 2 诱因 • 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常常是夜惊的诱因。 如父母吵架、 亲人伤亡、
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会使学前儿童情绪紧张; 又如睡前看了惊悚 片、 听了恐怖的故事, 或被家 长 呵 斥 后 入 睡 等, 都会造成孩 子精神紧张; 另外, 卧室温度过高、 手压迫前胸睡觉、 晚餐过 饱、 患肠道寄生虫病等也可导致夜惊。 • 3 矫治 • 对于躯体有疾病的学前儿童要尽早治疗。 在确保学前儿童躯体没有 疾病后, 一般不需要 特殊治疗。 只需要想办法消除心理诱因和改 变不良的环境因素,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 起居有常。 随 着年龄的增长, 大多数学前儿童的夜惊会自行消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课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 ( 三) 梦游 • 1 表现 • 学前儿童在睡眠中突然坐起或下床活动, 意识模糊不清、 徘徊走路
或做些游戏的动作,不易唤醒, 持续大约数分钟后又可安静入睡, 醒后全部遗忘。 此外, 梦游的儿童常常伴有夜 间遗尿。 • 2 诱因 • 家庭性遗传是导致学前儿童梦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白天游戏过于兴 奋, 以致睡眠中出现 模拟白天游戏的动作或者精神焦虑不安, 不 良情绪得不到缓解, 均会导致梦游。 遗尿症患儿常并发梦游症。 此外, 少数学前儿童由于脑部感染、 外伤或罹患癫痫、 癔症时, 也可能发生梦游现象, 需要医生加以鉴别。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课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 3 矫治 • 学前儿童出现梦游不必过于惊恐, 绝大部分随着年龄的增大, 中
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会 自愈, 但如果一周出现三次以上, 病情可 能会进一步延续到成年。 对有梦游的学前儿童, 家长和教师要注 意消除和缓解引起其紧张和不安的因素, 避免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 , 在学前儿 童发病时可能出现的地方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对于由疾病引起的梦游要及时治疗, 以 免病情加剧。
• 一、 睡眠障碍
• ( 一) 睡眠不安 • 1 表现 • 睡眠不安是学前儿童常见的睡眠问题, 表现为睡眠时经常翻动、
肢体跳动、 反复摇头、无故哭闹、 磨牙、 讲梦话等。 有的不愿 上床睡, 要 抱 着 走 动, 或 是 迟 迟 不 能 入 睡、 浅 睡 或 早醒 。 • 2 诱因 • 睡眠不安的主要原因是学前儿童心理压力过大, 过于焦虑或紧张。 此外, 不良的睡眠习 惯也会加重睡眠不安的情况。 • 3 矫治 • 睡眠不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通过缓解学前儿童的精神压力, 调节作息时间, 多参加 户外活动即可取得明显效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课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 ( 二) 恐惧 • 1 表现 • 恐惧是指向当前的危险情绪, 具有强烈的逃离倾向, 伴有交感神
经系统的全面启动。 由 于学前儿童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着 的, 在某个年龄阶段属于正常的恐惧, 几年之后可能是不适当的, 甚至成为一种心理障碍。 如果恐惧对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 而且只持续数周, 这种恐惧可能是正常发展的一部分。 反之, 学前儿童处于持续的、 极度不安的 恐惧状态中, 则会影响学前儿 童的身心健康。 表现为: 对某些物体或特殊环 境 产 生 异 常 强烈 、 持久的恐惧, 明知恐惧对象对自身无危险, 但无法控制恐惧与 焦 虑 情 绪, 内 心 极 度 痛 苦; 有回避行为, 往往有逃离恐惧现 场的行为; 自主神经 系 统 功 能 紊 乱, 如 心 慌、 呼 吸 急促、 出汗、 血压升高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课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 ( 三) 屏气发作 • 1 表现 • 屏气发作又称呼吸暂停症, 是指学前儿童在遇到发怒、 惊 恐、
不 如 意 的 事 或 剧 烈 哭 闹 时, 突然出现急剧的情绪爆发, 随即 发生呼吸暂停的现象。 屏气发作时, 由于屏气导致高碳酸血症和 脑缺氧, 而且哭泣时脑血管收缩和继发性呼吸道痉挛, 使心跳减慢 引起血 流 量 减少, 最后出现昏厥及抽搐。 屏气发作一般发生于 6 个月至 3 岁左右的婴幼儿, 3 ~ 4 岁以后 逐渐减少, 6 岁 以上很少出现。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课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 ( 二) 夜惊 • 1 表现 • 夜惊的主要表现为学前儿童入睡后不久, 在没有受到任何外部刺激
的情况下, 突然大声 哭喊, 并从床上坐起, 或两眼直视, 或两 眼紧闭, 表情非常惊恐。 此时很难唤醒, 对他人的安抚、 拥抱 等不予理睬。 持续一段时间后, 学前儿童又自行入睡, 醒来后什 么都记不起来。夜惊以 5 ~ 7 岁的儿童较为多见, 男童的发生率 高于女童。
第二课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 四、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 ( 一) 讲解法 • 讲解法是指用具体、 形象、 生动的口 头 语 言, 结 合 直 观 教 具
或 实 物 ( 模 型) 向 学 前 儿 童说明、 解释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 粗浅知识, 以提高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 帮助他们改善对心理健康 的态度。 • ( 二) 情境表演法 • 情境表演法是指让学前儿童以表演的方式, 体验生活中不同角色在 一定情境中遇到的问 题和冲突, 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正确与否 , 及时纠正行为偏差, 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心理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