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对策研究
摘要
大学生焦虑感普遍存在,且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心理压力过大以至于出现了种种不良问题,这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旨在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之下,在一定程度上解读我们所处的大学,以及当今大学生面临、承受的一些东西,试论大学生焦虑问题的发展动因,以及寻找一种合理的契机来改善如此窘象。本文从焦虑说、焦虑发展的动因、以及如何摆脱这一种消极状况去实现自我三个部分来作一简单阐述。希望对于改善目前大学生焦虑问题以及大学生的发展问题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字:大学生焦虑自我实现
引言
心理史学家赫根汉(B﹒Hergenhahn)曾把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称为“喧嚣的时代”,同期,罗洛﹒梅(R﹒May)则称之为一个“意志瘫痪的时代”。如此之说,皆因当时美国社会在表象繁荣的背后面临着许多尖锐的矛盾和严重的差异化现象。在此,我引用两位大家之说,皆因我在此时的中国,此时的社会中看到了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所处的境地。喧嚣、繁荣。各阶级差异的无限扩大,普通民众的不满,但又迷茫无助的接受现今的社会,未来在哪里,希望又在哪里?这值得我们每个国人的深思与反省。繁荣的背后满是焦虑与压抑,喧嚣的社会背后尽是不满,幸福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梦、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又在何方?
当然,如此复杂纷乱的社会社会,对于我一个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并不敢妄加评判,本文旨在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之下,在一定程度上解读我们所处的大学,以及当今大学生面临、承受的一些东西,试论大学生焦虑问题的发展动因,以及寻找一种合理的契机来改善如此窘象。
既然刚才提到了中国目前的一些状况,但又转笔投向目前大学生的现状以及解决措施如此之问题,可能会让大家疑虑。在此之下,我认为环境即为环环相扣,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既然要谈目前大学生的现状及其焦虑感之问题,大的社会环境不可不提,任何东西都是在特定的大环境之下影响作用而成两者必不可分。
此刻,六月的中国,炎炎的夏日并没有让中国沉寂,反而到处弥漫着一股紧张、压抑的味道,皆是因为高考在进行。高考,承载着数以万计家庭的梦想,皆想着在高考大门之下一飞冲天、一跃龙门,梦想着步入那个象牙塔——大学。大学也就成了那时高考学子们成功的标志,梦想的标志。
也就是在这样的大学情怀之下,步入了大学,步入了这个有着些许复杂的小社会。此刻,看到了大四学长们因找不到工作四处碰壁之下的沮丧,看到了大三学长们在图书馆日夜奋战准备着国考,研考,以及各种专业证书的备考中,夜以继日埋首于书本中的倦容,看到了大二学长们苦背英语单词,躬身四六级的题海中的无奈,留下的只有大一学子们的迷茫与落寞,也就是在大学之初就埋下了焦虑的种子,继续着前面学子们的焦虑与无奈压抑的情感一点点累积,就等着某一天像火山般的喷发,而潜意识当中貌似已经认同了如此的大学之路,高考后的憧憬与初进大学校门之后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又为日后焦虑感的形成埋下了
种子。写到这里,又想到了千奇百怪的大学毕业照,这难道不是一种长久压抑后的喷发吗。以如此形态来展示自己的彻底轻松,不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自己曾经的焦虑与压抑吗?回忆与向往在此交织,挥走了一片梦,走向了下一场梦,梦亦现实,现实亦梦。
一、焦虑说
焦虑是一种情感状态——申言之,即为某种苦乐的情感及其相应的外行神经的混合。
弗洛伊德的“焦虑的信号理论”曾指出焦虑不应被看做源与自我而应该是产生于自我,即是自我对冲突所引起的结果的反应,是个体把冲突看做一种危险的或是不愉快的信号而产生的反应。按我们通俗来说就是一个个体在面对对于威胁自身的东西时会产生一种焦虑或者面对自己不愿见到的现象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焦虑。这种现象自身却摆脱不掉只能隐藏与心里深处,随着他一点点的积淀,也就产生了焦虑。在此,我认为焦虑与压抑是同时存在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焦虑的积淀会引起更深程度的压抑,而压抑的积淀也会是焦虑产生的源泉。在此弗洛伊德提到过“性的压抑是许多人患心理疾病的原因”,同时,荣格的“情结”论也发现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确实存在压抑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丛。同时,潜藏的压抑亦或者是形成的一种潜意识如冰山一样,深藏于水底,这种无意识状况可能会在一种无意识的状况下彻底摧毁人的防线击垮个体。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焦虑、压抑的强烈危害,谨防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瞬间爆发,危及我们正常人格的发展。下面我们就目前大学生焦虑与压抑的来源作一分析,希望能在解除或者缓解大学生焦虑状况使其实现人生价值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二、目前大学生焦虑状况的成因
<一>、孤独感的形成与发展
⑴宿舍情遭遇寒冬
目前盛传“跪谢室友不杀之恩”等如此言论,寒着数以万计的大学学子之心呐。一切都基于最近校园宿舍凶杀案的事件此起彼伏,从复旦大学投毒案追溯到清华大学11年前铊中毒案,再到南京学生被室友刺死案和南航大学宿舍腐尸案,甚至还有最近发生的江苏张家港大学宿舍刺杀案,这一连串的校园凶杀案无一不令人发指,令人唏嘘心寒,可让我们反其原因,是他们的人文素质低下还是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恐怕都不尽其然,究其原因,恐怕只有一个“情”
字。舍友情已然突遇寒冬,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进行,目前好多大学生系独生子女,并没有与同学在一起宿舍生活的经验,唯我意识太强,不能很好的兼顾到他人的感受,突如其来的大学生活让其倍感不适,。从小独自的生活,不能很快融入一个集体之中。另外,大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意识逐渐形成,而部分同学并不能包容别人的异己言论与思想,狭隘的唯我主义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社会各阶级差异的扩大,也导致大学生的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差异的扩大,让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阶层,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住在同一宿舍,小到生活体验冲突,生活习惯冲突,大到文化冲突,个性冲突带来的压力逐渐积聚,也是造成这一窘象的原因之一。日益淡薄的舍友情让自己内心积聚的情感不能释放,一点点的积淀,使之压抑引起了焦虑。
⑵归属感的缺乏
罗洛﹒梅认为,焦虑是个人的人格及存在的基本价值受到威胁所产生的忧虑。但如今大学生焦虑感的产生,是否是个人价值受到威胁呢?如果是,那它又源自何方呢?
于此,我在此提一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低级需要中生理安全需要我们暂且不提,因为在此我觉得其对大学生焦虑感的产生影响甚微。下面我们就以大学生爱与归属感满足不够对焦虑形成产生的影响展开讨论。
有人曾说,高中时一个班的高中,而大学则是一个宿舍的大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生已然丧失了班级这个群体作为自己归属感的所在,那大学生的归属感的获取又该源自何方呢?大学的班级不会像高中那样有着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团结性,大学的班级貌似只是一个在一起上课的组合而已,这样的集体带给不了学生们很强的归属感,自身的归属感无从获得,亦造成了内心的孤独与焦虑。班级如此,那学院、学校更谈不到可以给其强大的归属需求。总之,归属感的缺失造成孤独感,内心的情感无处寄放,从而引起内心的压抑,甚至焦虑。
⑶内心情感的压抑
人是一个感情动物,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着爱的需要。一个人在如此缤纷的世界,爱着人、被爱着,莫过于最美好的事情。
然而,如今大学生异地求学,离开自己的家人,这份爱并不能完整的仅依靠电话等媒介传递,无形中,这一份爱的获取已经大打折扣了。为此转向寻求友情或者爱情来填补内心感情的那一份空缺。就友情而言,就我以大一新生的体验来说,高中的友情显得更加纯朴真挚,因为那时我们都有着相同的理想相同的目标,在那样的环境之下,价值观也差不多相同,并没有很多世俗的东西来参杂进友情当中。而如今大学生活,大家都逐渐形成自身价值的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