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解

合集下载

穴位详解

穴位详解

穴位详解模块一:头正面(1)印堂穴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

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

(2)迎香穴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

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

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水沟穴(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3)睛明穴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

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4)攒竹穴位置: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

主治: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5)太阳穴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袪风镇痛,清堵除烦。

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

(6)下关穴位置:颧弓下缘,下颚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主治:下颚关节炎、面颊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四白穴位置:四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名解:四白。

四,数词,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

白,可见的颜色、肺之色也。

四白穴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

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穴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见,故名四白穴。

模块二:头背面(1)百会穴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鬼藏穴的名解与临床

鬼藏穴的名解与临床

鬼藏穴的名解与临床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所创的人体13鬼穴,用于治疗精神情志疾病的经验穴。

这些穴位在人体哪个地方呢?就听我慢慢道来:13鬼穴之十一:鬼藏穴即玉门头或会阴穴、下阴别穴、屏翳穴、金门穴位、下极穴;穴位名解:1、会阴穴:会,交会也。

阴,阴液也。

该穴名意指由人体上部降行的地部阴液在此交会。

本穴物质来自人体上部的降行水液,至本穴后为交会状,故名会阴穴;2、下阴别穴:下,指本穴位于人体下部。

阴,阴液。

别,别走。

下阴别名意指上部降行至此的地部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别走体内。

本穴物质为汇聚的地中经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相通,汇聚的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别走体内,故名下阴别。

3、屏翳穴:屏,屏障也。

翳,羽毛做的华盖穴也。

屏翳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中不光为地部经水,亦有大量的天部之气。

本穴物质为人体上部降行的地部经水,性温热,在由本穴回流体内时亦蒸发出大量水湿之气,此水湿之气如同人体的卫外屏障一般,故名屏翳。

平翳名意与屏翳同。

4、金门穴:金,肺金特性之气也。

门,出入的门户也。

金门穴名意指本穴有大量凉性水气循任脉上行。

理同屏翳名解。

5、下极穴:下,下部也。

极,极点也。

下极名意指本穴位于人体的最下部。

海底名意与下极同。

会阴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

会阴穴,为人体长寿要穴。

会阴,顾名思义就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

会阴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

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

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

鬼藏穴的功能:醒神镇惊,通调二阴。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痔疾,脱肛,溺水,窒息,产后昏迷,癫狂。

鬼藏穴的临床应用:1、配三阴交,有强阴醒神的作用,主治产后暴厥。

人体个穴位详解

人体个穴位详解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取穴方法:少泽穴位于人体的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少泽穴小吉穴;少吉穴解析:1少泽..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2小吉、少吉..孝少;阴也、浊也..吉;吉祥也..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3小肠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少泽穴意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功能作用:生发金气..主治疾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人体穴位配伍〗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痈..〖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前谷穴Qiángǔ取穴方法:前谷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前谷穴解析:1前谷..前;与后相对;指本穴气血作用于人体的前面也..谷;两山的中空部位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少泽穴传来的天部湿热水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散热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为胸腹前部;故名..2小肠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气血物质的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冷降之雨如极细小的水流;故为小肠经荥穴..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冷降地部;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前谷穴意义:小肠经气血物质在此冷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功能作用:降浊升清..主治疾病:目痛;头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人体穴位配伍〗配耳门穴、翳风穴治耳鸣..〖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取穴方法:后溪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后溪穴解析:1后溪..后;与前相对;指穴内气血运行的人体部位为后背督脉之部..溪;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该穴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脉之部..本穴物质为前谷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阳之气上行督脉;运行的部位为督脉所属之部;故名..2督脉手太阳之会..因本穴有清阳之气上行督脉;故为督脉手太阳之会.. 3小肠经俞..俞;输也..本穴气血由前谷穴传来;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缩合;热散后的部分清阳之气上走督脉;缩合后的水湿之气则循经上行腕骨穴;本穴无气血物质的收藏转变;单纯为小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之处;故为小肠经俞穴..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物质除别走督脉的气血为上行外;循小肠经传输的气血则为横向下行腕骨穴;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本穴属木..附注: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后溪穴意义: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督脉..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和水湿风气..运行规律:纯阳之气循天之上部外走督脉;水湿风气横走腕骨穴..功能作用:强化督脉阳气..主治疾病: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列缺穴、悬钟穴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生理解剖〗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取穴方法:腕骨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腕骨穴解析:1腕骨..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2手太阳经原穴..因本穴位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本穴为小肠经原穴..附注:手太阳经所过为“原”..腕骨穴意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冷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湿热水气..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内注地之地部;湿热水气则循小肠经上行..功能作用:生发小肠经气..主治疾病: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人体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肝俞穴、胆俞穴治黄疸..〖治法〗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取穴方法:阳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阳谷穴解析:1阳谷..阳;阳气也..谷;两山所夹空虚之处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水气进一步吸热气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本穴如同阳气的生发之谷;故名..2小肠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是吸热胀散循经传输;为动而不居;故本穴为经穴..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胀散之气上炎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附注:手太阳经所行为“经”..阳谷穴意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吸热胀散上炎天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气..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上部..功能作用:生发阳气..主治疾病: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人体穴位配伍〗配阳池穴治腕痛..〖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取穴方法:养老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养老穴解析:1养老..养;生养、养护也..老;与少、小相对;为长为尊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同合于头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物质为阳谷穴传来的炎热之气;出本穴后胀散并化为水湿成份更少的纯阳之气;与天部头之阳气性同;故名..2手太阳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的气血运行通道狭窄;如孔隙一般;故为手太阳经郄穴..附注:手太阳经郄穴..养老穴意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化为纯阳之气..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运行规律:由本穴循皮部上行头颈的天部..功能作用:充养阳气..取穴方法:支正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阳穴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支正穴解析:1支正..支;树之分枝也..正;气血运行的道路正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流行..本穴物质本由养老穴提供;但因养老穴的阳气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肠经本穴处的气血物质处于空虚之状;因此经穴外部的气血汇入本穴并循小肠经而行;气血运行的通道为小肠正经;故名.. 2手太阳络穴..络;联络也..因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与小肠经相表里的心经之气随之汇入本穴;本穴有联络小肠经与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手太阳络穴..附注:支正穴为手太阳经络穴..支正穴意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运行..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运行规律:由小肠经外部汇入本穴以心经提供的气血为多..功能作用:沟通心经与小肠经气血..主治疾病: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人体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头痛..〖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取穴方法:小海穴位于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小海穴解析:1小海..小;与大相对;为孝为阴也..海;穴内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广阔如海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场范围巨大..本穴物质为支正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聚集的天部之气以云气的方式而存在;覆盖的范围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湿;故名..2小肠经合穴..本穴为小肠经气血的汇合之处;故为小肠经合穴..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小肠经经气的汇合之处;气血物质的运行缓慢;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附注:手太阳经所入为“合”..小海穴意义: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热..运行规律:缓慢地蒸散并循小肠经上行..功能作用:生发小肠之气..主治疾病:肘臂疼痛;癫痫..〖人体穴位配伍〗配手三里穴治肘臂疼痛..〖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取穴方法:肩贞穴位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肩贞穴解析: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贞;古指贞卜问卦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本穴物质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气;上行到本穴后此气冷缩而量少势弱;气血物质的火热之性对天部层次气血的影响作用不确定;如需问卜一般;故名..肩贞穴意义: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运行规律:分散于肩之各部..功能作用:散化小肠之热..主治疾病:肩臂疼痛;瘰疬;耳鸣..〖穴位配合〗配肩髃穴、肩髎穴治疗肩周炎..配肩髎穴、曲池穴、肩井穴、手三里穴、合谷穴治疗上肢不遂..〖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生理解剖〗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取穴方法:臑俞穴位于人体的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臑俞穴解析:1臑俞..臑;动物的前肢..俞;输也..该穴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阳气在此聚集..因肩贞穴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是来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2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又有阳维脉、跷脉传来的阳气;故其为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附注: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跷脉交会穴..臑俞穴意义:天部中的水湿在此聚集..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并下行天宗穴..功能作用:冷降小肠经天部浊气..主治疾病:肩臂疼痛;瘰疬..〖人体穴位配伍〗配肩髃穴、曲池穴治肩臂疼痛..〖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取穴方法: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天宗穴解析: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于天..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天宗穴意义: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运行规律:由本穴循天部层次上行头颈..功能作用:生发阳气..主治病症:气喘;乳痈;肩膀酸痛、五十肩、治疗肩部疾病等..〖人体穴位配伍〗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配膻中穴、足三里穴治乳痈..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生理解剖〗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取穴方法:曲垣穴位于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上侧;当臑俞穴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曲垣穴解析:曲;隐秘也..坦;矮墙也..曲垣名意指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秉风穴传来的风气;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湿下行;至本穴后天部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质堆积如丘;如矮墙之状;故名曲坦..曲垣穴意义: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富含水湿的脾土微粒..运行规律:由天部归降地部并堆积穴周内外..功能作用:沉降小肠经之浊..主治疾病:肩胛疼痛、指压此穴;就可以使身体感到轻松;情绪稳静;对于使水蛇腰变直也很有效..〖人体穴位配伍〗配天宗穴、秉风穴治肩胛疼痛..〖治法〗寒则灸之补之;热则泻之或水针..〖生理解剖〗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取穴方法:秉风穴位于人体的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秉风穴解析:1秉风..秉;执掌之意..风;穴内气血物质为运动着的风气..该穴名意指小肠经的气化之气在此形成风气..本穴物质为天宗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上行至此后;因吸热胀散而化为风气;风气循小肠经而运行;如被执掌指使一般;故名..2手阳明太阳穴足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为受热胀散的水湿之气;因其气血强盛;且在同一个天部层次传行;同合于阳明经多气多血的湿热之性及表现出足少阳胆经的风木之性;故为手阳明太阳穴足少阳之会..附注: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秉风穴意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形成水湿风气..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运行规律:散热下行于曲垣穴..功能作用:吸附水湿;冷降小肠经阴浊..主治疾病:肩胛疼痛;上肢酸麻..〖人体穴位配伍〗配天宗穴治肩胛疼痛..〖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热则泻之..〖生理解剖〗在肩胛岗上缘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有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取穴方法:肩外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第一胸椎和第二胸椎突起中间向左右各四指宽处..肩外俞穴解析: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外;肩脊外部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本穴位处肩胛上部;内部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肩外俞..肩外俞穴意义: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运行规律:由胸腔内部外输体表..功能作用:卸减胸腔温压..主治疾病:肩背疼痛;颈项强急..指压该穴位;可以使体内血液流畅;对缓解并治疗肩膀僵硬、耳鸣非常有效;此外;还可以治疗精神性阳痿等疾病;治疗该疾病要和手三里穴位一起配合治疗才能发挥显着的疗效〖人体穴位配伍〗配肩中俞穴、大椎穴、列缺穴治肩背疼痛..〖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生理解剖〗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取穴方法:肩中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肩中俞穴解析: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中;肩脊中穴部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本穴位处肩脊中穴部;内部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肩中俞穴意义: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运行规律:由胸腔内部外输体表..功能作用:卸减胸腔温压..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人体穴位配伍〗配肩外俞穴;大椎穴治肩背疼痛..〖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生理解剖〗在第一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取穴方法:天窗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 天窗穴窗笼穴;窗聋穴;窗簧穴;天笼穴解析:1天窗..天;天部也..窗;房屋通风透气之通孔也..该穴名意指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本穴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肩中俞穴的上行热气由本穴上行头面天部;二是循颈项上行的炎热之气由里部外传本穴的表部;穴名之意即在强调由里部外传本穴表部的这部分气血;本穴的散热作用如同打开了天窗一般;故名..窗笼、窗簧、天笼名意与天窗同;笼、簧为开阖的机关;指本穴的地部孔隙有开闭的特征..2窗聋穴..窗;窗户;开阖的机关也..聋;耳之闭塞不通也..窗聋名意指本穴无地部孔隙与内部相通..本穴为颈项内热的外散之处;之所以颈项的内热会由本穴外散;它非为有地部孔隙与内部相通;而是本穴位处颈项局部重力场的高地势;与内部的高温气血位置最为接近;因此颈项内部的高温热气会由本穴外渗而出;故名窗聋..天窗穴意义: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温水湿之气..运行规律:循小肠经上行天部..功能作用:疏散内热..主治疾病: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人体穴位配伍〗配列缺穴治颈项强痛..〖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生理解剖〗在斜方肌前缘;肩胛提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取穴方法:天容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天容穴解析:天;天部也..容;容纳、包容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本穴云集汇合..本穴物质为天窗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湿热之气散热冷却化为天部的云状气态物并聚集于穴内;如被本穴包容一般;故名..天容穴意义:小肠经气血在此云集汇合..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运行规律:循小肠经散热冷降交于颧髎穴..功能作用:传递水湿..主治疾病:耳聋耳鸣;咽喉肿痛;颈项强痛..〖人体穴位配伍〗配列缺穴治颈项强痛..〖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热则泻之..〖生理解剖〗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于的颈上神经节..取穴方法:颧髎颧髎穴兑骨穴;兑端穴;椎髎穴;权髎穴解析:1颧髎..颧;颧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归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冷降于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故名..2兑骨、兑端穴..兑;八卦中属金也..骨;水也..兑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理同颧髎名解..3兑端..兑;八卦中属金也..端;终点也..兑端穴名意指本穴气血性凉;运行到了小肠经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凉性之气;且位处小肠经气血上行的最高点;故名兑端穴..4椎髎、权髎穴..椎;捶击之器..权;秤锤也..髎;孔隙也..椎、权名意指本穴的水湿云气化雨归降地部;所降之雨如小椎或秤锤一般;故名椎髎、权髎..5手少阳太阳穴之会..本穴的水湿云气;除一部分化雨冷降外;其余部分则进一步吸湿并以云的形式横向下行听宫穴;外输水湿云气的横行特征同合于手少阳经气血特性;故为手少阳太阳穴之会..附注:l手少阳;太阳穴经交会穴;2图翼:禁灸..颧髎穴意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性凉..运行规律:横向下行听宫穴..功能作用:冷降天部浊气..主治疾病: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人体穴位配伍〗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歪;配合谷穴治齿痛..〖治法〗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热则泻之..〖生理解剖〗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取穴方法:听宫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听宫穴多所闻穴;多闻穴解析:1听宫..听;闻声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颧髎穴传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地;雨降强度比颧髎穴大;如可闻声;而注入地之地部经水又如流入水液所处的地部宫殿;故名..2多所闻、多闻..多;大也..所;修饰词..闻;闻声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气血。

8 种名穴解读

8 种名穴解读

8 种名穴解读:
以下是8种名穴的解读:
1.涌泉穴:为肾经的井穴,比喻脉气从足底出来的情况。

取穴方法有两种:一是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联机的
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二是卷足,在足前部凹陷处取穴。

主治休克、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晕厥、下肢瘫痪等病症。

2.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经气从涌泉出来后,到这里已汇聚成大溪,所以称此名。

取穴时,足内侧,内踝后方,
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此穴位慢性咽喉炎、足底痛、眩晕、失眠、牙痛等病症。

3.章门穴:为足厥阴肝经经穴,乃脾募穴;八会穴(脏会),足厥阴、少阳经交会穴。

4.巨阙穴:心经募穴,调节心脏功能找巨阙。

属任脉,心之募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5.京门穴:别名气府、气俞。

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

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穴为肾之募穴,主治水道不利,为益肾利水之要穴,水液出入之门户,故名。

6.日月穴:胆经募穴:胆囊守护神为日月。

日月穴位于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第7肋间隙中。

现代常用于治
疗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等病症。

7.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四寸。

8.丘墟穴:属足少阳胆经。

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下缘的凹陷处取穴。

十四经穴 穴名解

十四经穴 穴名解

太阴肺中府中,内也,里也。

府,指藏财物的地方。

募,汇也,聚也。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者,天气也。

”又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千金要方·序例》:“人者,禀受天地中和之气。

“张介宾曰:“中府,藏气也。

”此穴在胸中,为胸中肺气结募聚会之处,系手、足太阴之会穴,因名中府。

《黄帝内经明堂》:“府,聚也,脾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

”腧穴是脏腑经脉之气汇聚之处,中府是肺气汇聚之处。

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本穴为手足太阴之会、肺之募穴。

募穴乃脏气结聚之处,脾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

锁下乳上为肺气出入与储藏的中间地带,故又名府中腧、膺中腧。

云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会元针灸学》:“云者,云应气也,上焦如雾,云遇冷下降,遇热升腾而散走:门者司守之门户,故曰云门也。

”天之气为云,肺为五脏华盖,居五脏之上,有天之象焉。

自肺经而上行至此穴,为本经最高之所,将离胸而入臂之内,必有窍以通于臂,有门之象焉,故曰云门。

宗气从云门穴而出,宣发敷布于全身各部,润泽皮毛天府天府为经穴名。

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

代号LU3。

属手太阴肺经。

又称腋内动、腋下动脉。

天即天空,指上而言;府即聚集处。

穴在臂之上端,是肺气聚集之处,故名。

侠白《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载:“西方白色,入通于肺。

”杨上善说:“白,肺色也。

此穴在臂,候肺两厢,故名侠白。

”亦有谓穴在上膊臑部内侧,白肉凸起之前方,垂手夹腋之处。

侠,通“挟”;白:白色,为金色,指肺。

两臂下垂,该穴位于肺之两旁,故名尺泽尺即尺肤,指前臂部,泽即沼泽,为水聚处,此穴在肘部,为合穴,脉气汇聚于此,故名尺泽。

《说文》:“尺,十寸也,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

”《脉经》卷一:”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从寸至尺名曰尺泽。

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十四经361个腧穴名称释义大全

十四经361个腧穴名称释义大全

十四经361个腧穴名称释义大全针灸学是我国中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穴位名字往往都很好听,但又很难记,其实,穴位的命名均有一定含义,如利用天体地貌命名的日月、上星;参照动植物命名的伏兔、鱼际、犊鼻、鹤顶;借助建筑物命名的天井、印堂、巨阙等,其中又都和阴阳息息相关。

针灸易学难精,对每个穴位名称含义的理解,对我们深入理解针灸有所帮助。

1、太阴肺经(11个穴)1. 中府:中,指中气,即天地之气;又指中焦、胸中与中间。

府,指府库。

中府,意为天地之气在胸中储积之处。

对人身上中下三部之气血,俱有调摄之功。

2. 云门:云,指天地合气,又象征肺中的脉络。

门,出入通达之处。

云门,指此处为天地之气升降之门户,而肺脉之蔓延罗络,又有云气之象也。

3. 天府:天,指天气与人体的上部。

天府,地理名,星座名,两乳名。

又为高深之意。

喻为有收藏天气的职责和为高深富庶之处,且与其取穴法有关,穴与男子乳头高下相当。

4. 侠白:侠,通挟,通夹。

白,指肺及白色。

谓其挟于肺之两侧上臂之白肉际也。

5. 尺泽:尺,指长度。

泽,沼泽,又宫名。

言其居于尺部形如沼泽之处也。

6. 孔最:孔,指孔穴,孔窍。

最,为最要,最甚。

意为此乃本经中最重要之穴,乃本经中经气最旺之处。

7. 列缺:列,指陈列,裂开。

缺,指缺口,空隙。

古称闪电为列缺。

穴在腕上之裂隙与衣袖之边缘处,针下之气常如闪电也。

天气之列缺,可与足阳明经地气之丰隆相呼应。

8. 经渠:经,指经脉、经气与经过。

渠,是水沟和水所流通之处。

指穴为经脉与经气交会流通之渠道。

9. 太渊:太,高大与尊贵之意。

渊,深水,深潭。

又鼓声名渊,弓之弯曲处亦名渊。

太渊,口中津液名。

言经气深如潭水;泽润周身,效同桴鼓,而居于弯曲如弓之处也,为诸脉之会。

经气犹如潭水之深不可测也。

10. 鱼际:鱼,指拇掌肌肉的形状。

际,边际。

谓穴在鱼形肌肉之边际也。

以邻近而得名。

11. 少商:少,幼小,微小之意。

商,五音,属金,属肺。

少商,是商的高音。

穴名释义

穴名释义

手太陰肺經循行路徑圖中府(募穴)〔穴名解釋〕"中",指三焦中的中焦之氣;"府",聚集的意思。

手太陰肺經起始於中焦,本穴為肺經第1穴,也就是中焦之氣所聚集的地方,所以稱為中府。

〔取穴方法〕有兩種方法:(1)患者仰臥,在胸壁外上部,平第一肋間隙,在距胸骨正中線6寸(指同身寸,下同)處取穴。

(2)乳頭直線向上交三根肋骨處,再向外橫開2寸為本穴。

本法較簡便,但只限於男性。

〔主治病症〕咳嗽、氣喘、胸痛。

尺澤(合穴)〔穴名解釋〕"尺"為尸(人)與乙(曲肘之形象)合字,指前臂部。

"澤"指淺水低凹處。

這是根據它的位置特點命名的。

〔取穴方法〕微屈肘,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橈側緣,即击起的肌腱外側取穴。

〔主治病症〕咳嗽、哮喘、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肘臂疼痛麻木。

孔最(郤穴)〔穴名解釋〕"孔",指孔穴;"最",是極或聚的意思。

本穴是郤穴,為氣血深聚之孔穴,故名。

〔取穴方法〕在前臂屈側部,太淵與尺澤的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

〔主治病症〕咯血、咳嗽、哮喘、扁桃體炎。

列缺(絡穴)〔穴名解釋〕"列",分解;"缺",破裂。

因為該穴是手太陰經的絡穴,由此分別走入手陽明經;而其部位又在二條肌健(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有如裂隙,故名。

另外,列缺,古代又指閃電,閃電的形狀,好像裂隙。

〔取穴方法〕有二法:(1)側掌,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

(2)患者兩手虎口相交,一手指壓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端到達的凹陷中即為穴區。

〔主治病症〕咳嗽、哮喘、頭痛。

太淵(原穴,脈會)〔穴名解釋〕"太",大的意思;"淵",指水深處。

本穴為手太陰經的原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脈會,當寸口動脈處,血氣旺盛,博大而深,所以用此名。

〔取穴方法〕仰掌,在腕橫紋上,橈動脈橈側凹陷中取穴。

穴名解2(少阴 太阳)剖析

穴名解2(少阴 太阳)剖析

手少阴心经名称】:极泉【归经】:心经穴【拼音】:jí quán【国际标准代号】: HT01【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主治】: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刺灸法】:刺法:避开腋动脉,直刺0.3~0.5寸,整个腋窝酸胀,有麻电感向前臂、指端放散,或上肢抽动,以3次为度。

不宜大幅度提插,以免刺伤腋窝部血管,引起腋内出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经络视频】:点击观看视频【穴位视频】:点击观看视频【描述】:[穴义]心经经水由本穴始传。

[名解]极,顶也,房屋中的梁或最高位置。

泉,水液也。

极泉名意指心经经水由本开始向心经传运。

本穴物质为巨阙穴募集的心经气血,循皮部上行至此后散热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所处为心经的最高部位,经水循心经下行时如从顶部落下,故名极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亦即为血。

[运行规律]循心经下行青灵穴并不断气化。

[功能作用]为心经传输血液。

【名称】:青灵【归经】:心经穴【拼音】:Qīng líng【国际标准代号】: HT02【特点】:禁针穴。

【定位】: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主治】:头痛振寒,目黄,胁痛,肩臂疼痛【刺灸法】:刺法:直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前臂及腋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0分钟。

【经络视频】:走向视频功效视频【描述】:[穴义]心经之血的气化之气在此以水湿云气的形式运行。

[名解]青灵。

青,肝之色也,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风的横行。

灵,灵巧也。

青灵名意指本穴的气血运行为风木的横向运行方式。

本穴物质为极泉穴下传血液的气化之气,在本穴的运行过程中,它因散热而缩合为水湿云气并以云气的方式向下传输,表现出风木的灵巧特征,故名青灵。

青灵泉名意与青灵名同,泉指天部运行的云气中富含水湿。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云气。

[运行规律]循心经下行少海穴。

针灸穴名解

针灸穴名解

针灸穴名解针灸穴名解(前言)高式国著穴位系于经络,经络出自经筋。

经筋犹山脉,经络犹河川,穴位则沿河两岸之城镇耳。

故欲言穴位、先言经络,欲言经络,先言经筋。

人体则犹不规律之地球也。

人对经穴之认识,当由养生静坐体会经络动静之妙,有所心得,而志其位置,又复察其流注敛散,而知其性能。

其中妙义,俱由自觉而知。

其命名也,或因共在处.或取其事功,或喻之以物象,等等不一。

用二三字义,标明其体用性能,而定其名称,此非信口偶然者也。

若云必表而出之,虽圣人有所不能。

经筋及经络人体机构,极属唯物。

经筋确有形质可考,在《灵枢经》中早有记载,近代医书生理解剖言之更详。

经络虽无形质可见,而确有实在作用。

即老子所云:“无之以为用”也。

按当时老子以目之所见者为有,其所不见者为无。

尚不知大气中更有好多元素。

愚窃度之,经络产自经筋,由两条经筋夹成一条经络,犹两山夹成一谷,两岸夹成一川也。

在解剖上只能提出经筋,而两条经筋夹隙间之经络,则提之不出。

譬如房屋墙壁有裂缝,外可入风,内可通气,内外交通,作用显然,人尽知之,人尽见之。

若将此房拆毁,则砖石若干,土木若干,俱有形质可考,而在未拆房以前,有目共睹之墙缝则解剖不出。

经络之于人身,即犹是也。

不见针灸医疗,循经取穴,均在两筋夹隙中间乎。

问刺之有痛有麻感觉不同者何也?曰:此犹盖房时先设铁筋木板为之结构,刺中铁筋则金声,刺中木板则木声,刺中土坯则无声也。

故曰欲知经络先识经筋。

从来一般中医急于救疗,故研究经络者多,讲求经筋者少。

致使针灸学者,对于经络学说信其当然,而不究其所以然也。

愚又常观生理学胚胎初形,形如圆珠,逐渐成长,状如蝌蚪,即头部与脊柱先成形也。

因思经络十四,应以头脊为始。

又考针灸学术,我国开创最早,相沿多年,均以手太阴为诸经之首,近又有拟以手少阴为诸经之首者,愚均以为未洽。

故逞主观浅见,拟以督脉为首经,任脉次之。

犹先定乾坤两卦,为大体阴阳,其他太少明厥之六经,则犹震巽坎离艮兑六子卦也。

人体穴位图(图解+说明)

人体穴位图(图解+说明)

人体穴位全图附加: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

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免费)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免费)
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 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躯干部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曰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
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即是。

针灸穴名解

针灸穴名解

【任脉CV】——前正中线上凡24穴会阴——任督冲交会穴。

《大成》:“两阴间,任督冲三脉所起,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少阴。

”有醒神镇惊,通调二阴之功。

曲骨——耻骨上缘其形弯曲,故称。

横骨指耻骨。

任脉与肝经的交会穴,有通利小便,调经止痛之功。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中极——脐中下4寸。

膀胱募穴(有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之功),任脉与足三阴的交会穴。

本穴内应胞宫、精室,二者为人体极内之所,犹屋室之堂奥;又居脐下4寸,当人体上下左右之中点,故名。

穴居人身之中,为元气之根本与最重要之处,且能治内急不通诸病。

脐下为人身元气藏聚最为重要之处。

关元——脐中下3寸。

小肠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

关,闭藏。

元,元气。

脐下3寸,正当丹田,是处为人体真气、元气生发之地,呼吸之门,为全身脏腑经络的根本,以其该处为人之根元,为下焦元阴元阳关藏出入之所。

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故名。

有升阳举陷、益肾调经、通利小便、健脾止泻之功。

石门——脐中下2寸。

三焦募穴,有理气止痛,通利水道之功。

内应人之子宫精室。

刺本穴可使人绝育,孕妇堕胎。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成年女性此穴有很高的避孕率。

气海——脐中下1.5寸。

先天元气之海。

有调补下焦,补肾益气,振阳固精之功。

本穴与肺气息息相关,为腹部纳气之根本。

若气海不能作吸,则中气不能下达于脐中。

膻中为上气海,上下相应,气有泉源,自然川流不息。

试观海水之化云升腾,降为雨露,即天地间之气化循环也。

在人身凡属气息升降失调,其治皆以本穴为主。

阴交——脐中下1寸。

任脉、冲脉交会穴。

此穴为冲任肾三经之交会也。

冲脉循足少阴上行,至本穴相平处,由任脉交叉互过,仍循肾脉上行,以至膈下,其上行冲贯之力尚不只膈下而止。

女子至乳而乳房发,男子至口而髭须生。

因冲任肾三脉俱属阴经,腹亦属阴,至此阴阳之气已相交接矣,故名。

神阙——脐中央。

神,人身之元神。

阙,中门,出入中门,示显贵也。

全身人体穴位图和注解

全身人体穴位图和注解

全身人体穴位图和注解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头颈部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中医人体穴位讲解

中医人体穴位讲解

中医人体穴位讲解一、头部正面及背面所有穴位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皆上会于头部,而且头部上还汇集了众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经脉联系在一起,起到了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沟通表里上下的作用。

因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

早晚用双手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下面就针对一些典型的穴位做一下简单的介绍:1、头维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处。

主治疾病:指压头维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2、发际穴:发际穴位于太阳穴上部发际的前额发际点,也就是用手按发角会感到疼痛之处。

主治疾病:指压发际点可以除去睡意,即时见效,非常灵验。

3、阳白穴:取穴时患者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2厘米处穴。

主治疾病: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

4、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疾病: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

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按压有酸胀感。

5、攒竹穴:位于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主治疾病: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

6、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

7、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主治疾病: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

8、四白穴: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2厘米处。

主治病症: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9、迎香穴:位于鼻翼外旁约1厘米处,鼻唇沟内。

人体361穴位详解高清彩图脾经21个穴位

人体361穴位详解高清彩图脾经21个穴位

人体361穴位详解高清彩图脾经21个穴位人体361穴位详解高清彩图"脾经"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

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

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

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

功能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

一、隐白穴(脾经) yǐn bái别名:鬼垒穴,鬼眼穴,阴白穴取穴方法:隐白穴位于人体的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穴位解析:1)隐白。

隐,隐秘、隐藏也。

白,肺之色也,气也。

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

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

2)鬼垒、鬼眼。

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

垒,堡垒也,土堆也。

眼,孔眼也。

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内部。

理同隐白名解。

3)阴白穴。

阴,地部也。

白,气也。

阴白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部,且为肺性之气。

理同隐白名解。

4)脾经井穴。

井,地之孔也。

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脾经体内经脉相通,为孔井通道,故为脾经井穴。

5)本穴属木。

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地之地部的气化之气,其性温湿,有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附注: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隐白穴意义: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位处地之上部天之最下部。

运行规律:湿热之气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生发脾气。

主治疾病: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人体穴位配伍〗配地机穴、三阴交穴治疗出血症。

〖治法〗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二、三阴交穴(脾经) sān yīn jiāo别名:承命穴,太阴穴,下三里穴取穴方法: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针灸穴名解之目录打印版

针灸穴名解之目录打印版

针灸穴名解甲册髙式国著王斌校归属人签名:目录绪言 (1)经筋及经络 (2)一、督脉01、长强 (3)02、腰俞 (3)03、阳关 (3)04、命门 (4)05、悬枢 (4)06、脊中 (4)07、中枢 (4)08、筋缩 (4)09、至阳 (5)10、灵台...........................5 11、神道 (5)12、身柱 (5)13、陶道 (5)14、大椎 (6)15、哑门 (6)16、风府 (6)17、脑户 (6)18、强间 (7)19、后顶 (7)20、百会 (7)21、前顶 (7)22、顖会 (7)23、上星 (7)25、素髎 (8)26、水沟(人中) (8)27、兑端 (8)28、龈交 (8)二、任脉01、曲骨 (10)02、中极 (10)03、关元 (10)04、石门 (10)05、气海 (11)06、阴交 (11)07、神阙 (12)08、水分 (12)09、下脘 (12)10、建里 (12)11、中脘 (13)12、上脘 (13)13、巨阙 (13)14、鸠尾 (13)15、中庭 (13)16、膻中 (14)18、紫宫 (14)19、华盖 (14)20、璇玑 (15)21、天突 (15)22、廉泉 (15)23、承浆 (16)三、肺手太阴之脉01、中府 (17)02、云门 (17)03、天府 (17)04、夹白 (18)05、尺泽 (18)06、孔最 (18)07、列缺 (18)08、经渠 (19)09、太渊 (19)10、鱼际 (19)11、少商 (19)四、大肠手阳明之脉01、商阳 (20)02、二间 (20)04、合谷 (20)05、阳溪 (20)06、偏历 (20)07、温溜 (21)08、下廉、上廉 (21)09、手三里 (21)10、曲池 (22)11、肘髎 (22)12、五里 (22)13、臂臑 (22)14、肩髃 (22)15、巨骨 (22)16、天鼎 (22)17、扶突 (23)18、禾髎 (23)19、迎香 (23)五、胃足阳明之脉01、头维 (24)02、下关 (24)03、颊车 (24)04、承泣...........................24 06、巨髎 (24)07、地仓 (24)08、大迎 (24)09、人迎 (25)10、水突 (25)11、气舍 (25)12、缺盆 (25)13、气户 (25)14、库房 (25)15、屋翳 (26)16、膺窗 (26)17、乳中 (26)18、乳根 (26)19、不容 (26)20、承满 (26)21、梁门 (26)22、关门 (26)23、太乙门 (26)24、滑肉门 (27)25、天枢 (27)26、外陵 (27)28、水道 (28)29、归来 (28)30、气冲 (28)31、髀关 (28)32、伏兔 (29)33、阴市 (29)34、梁丘 (29)35、犊鼻 (29)36、足三里 (29)37、上巨虚 (30)38、条口 (30)39、下巨虚 (30)40、丰隆 (30)41、解溪 (30)42、冲阳 (30)43、陷谷 (30)44、内庭 (31)45、厉兑 (31)六、脾足太阴之脉01、隐白 (32)02、大都 (32)04、公孙 (32)05、商丘 (32)06、三阴交 (32)07、漏谷 (33)08、地机 (33)09、阴陵泉 (33)10、血海 (33)11、箕门 (33)12、冲门 (33)13、府舍 (33)14、腹结 (34)15、大横 (34)16、腹哀 (34)17、食窦 (34)18、天溪 (34)19、胸乡 (34)20、周荣 (34)21、大包 (35)七、心手少阴之脉01、极泉 (36)02、青灵 (36)04、灵道 (36)05、通里 (36)06、阴郄 (37)07、神门 (37)08、少府 (37)09、少冲 (37)八、小肠手太阳之脉01、少泽 (38)02、前谷 (38)03、后溪 (38)04、腕骨 (38)05、阳谷 (38)06、养老 (38)07、支正 (39)08、小海 (39)09、肩贞 (39)10、臑俞 (39)11、天宗 (39)12、秉风 (39)13、曲垣 (39)14、肩外俞 (40)16、天窗 (40)17、天容 (40)18、颧髎 (40)19、听宫 (40)九、膀胱足太阳之脉01、晴明 (41)02、攒竹 (41)03、眉冲 (41)04、曲差 (41)05、五处 (41)06、承光 (41)07、通天 (41)08、络却 (41)09、玉枕 (42)10、天柱 (42)11、大杼 (42)12、风门 (42)13、肺俞 (43)14、厥阴俞 (43)15、心俞 (43)16、督俞 (43)18、胆俞 (43)19、脾俞 (43)20、胃俞 (43)21、三焦俞 (43)22、肾俞 (44)23、气海俞 (44)24、大肠俞 (44)25、关元俞 (44)26、小肠俞 (44)27、膀胱俞 (44)28、中膂俞 (44)29、白环俞 (45)30、八髎(上、次,中,下) (45)31、会阳 (45)32、附分 (45)33、魄户 (45)34、膏肓俞 (45)35、神堂 (46)36、譩譆 (46)37、膈关 (46)38、魂门..............................46 40、意舍 (46)41、胃仓 (46)42、肓门 (46)43、志室 (46)44、胞肓 (46)45、秩边 (47)46、承扶 (47)47、殷门 (47)48、浮郄 (47)49、委阳 (47)50、委中 (47)51、合阳 (47)52、承筋 (48)53、承山 (48)54、飞扬 (48)55、附阳 (48)56、昆仑 (48)57、仆参 (48)58、申脉 (49)59、金门 (49)60、京骨 (49)62、通谷 (49)63、至阴 (49)十、肾足少阴之脉01、涌泉 (50)02、然谷 (50)03、太溪 (50)04、大钟 (50)05、水泉 (50)06、照海 (51)07、复溜 (51)08、交信 (51)09、筑宾 (51)10、阴谷 (51)11、横骨 (52)12、大赫 (52)13、气穴 (52)14、四满 (52)15、中注 (52)16、盲俞 (52)17、商曲 (52)18、石关 (53)20、通谷 (53)21、幽门 (53)22、步廊 (54)23、神封 (54)24、灵墟 (54)25、神藏 (54)26、彧中 (54)27、俞府 (54)十一、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01、天池 (55)02、天泉 (55)03、曲泽 (55)04、郄门 (55)05、间使 (55)06、内关 (55)07、大陵 (56)08、劳宫 (56)09、中冲 (56)十二、三焦手少阳之脉01、关冲 (57)02、液门 (57)04、阳池 (57)05、外关 (57)06、支沟 (57)07、会宗 (58)08、三阳络 (58)09、四渎 (58)10、天井 (58)11、清冷渊 (58)12、消泺 (58)13、臑会 (58)14、肩髎 (59)15、天髎 (59)16、天牖 (59)17、翳风 (59)18、瘛脉(瘛,音掣) (59)19、颅息 (59)20、角孙 (59)21、丝竹空 (59)22、和髎 (59)23、耳门 (59)十三、胆足少阳之脉02、听会 (61)03、上关 (61)04、颔厌 (61)05、悬颅 (61)06、悬厘 (62)07、曲鬓 (62)08、率谷 (62)09、天冲 (62)10、浮白 (62)11、窍阴 (62)12、完骨 (62)13、本神 (62)14、阳白 (63)15、头临泣 (63)16、目窗 (63)17、正营 (63)18、承灵 (63)19、脑空 (64)20、风池 (64)21、肩井 (64)22、渊液 (64)23、辄筋 (64)24、日月 (64)25、京门 (65)26、带脉 (65)27、五枢 (65)28、维道 (65)29、居髎 (65)30、环跳 (65)31、风市 (65)32、中渎 (65)33、阳关 (65)34、阳陵泉 (65)35、阳交 (66)36、外丘 (66)37、光明 (66)38、阳辅 (66)39、悬钟 (66)40、丘墟 (66)41、足临泣 (66)42、地五会 (67)43、夹溪 (67)44、足窍阴……………………67 十四、肝足厥阴之脉01、大敦 (68)02、行间 (68)03、太冲 (68)04、中封 (68)05、蠡沟 (68)06、中都 (68)07、膝关 (69)08、曲泉 (69)09、阴包 (69)10、五里 (69)11、阴廉 (69)12、急脉 (69)13、章门 (69)14、期门 (69)。

董氏奇穴入门——穴位详解(附图)

董氏奇穴入门——穴位详解(附图)

董氏奇穴入门——穴位详解(附图)镇逆组穴此组穴是由攒竹穴和印堂上三分镇静穴组成。

治疗范围:咳逆、喘息气逆、顽固呃逆、一切气机上逆诸症及忧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洁癖等。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加失音穴或梅核点2.喘息加重子穴、重仙穴、小间穴、大间穴、浮间穴、外间穴2.2 同步组穴此组穴分为小同步、中同步、大同步三部分。

1.小同步为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2.中同步为百会、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3.大同步为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或加舌下三针。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加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2.血管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萎缩卒中后遗症;嗜睡症(加三重穴)3.帕金森病/症(加配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或上三皇、下三皇)4.精神分裂症(加1.怪三针、2.丰隆穴、少泽放血)2.3 新老十针神阙上下左右1.5—2寸等分点加右日月穴和开四关。

外老十针为以上穴位加子宫穴。

临床应用及治验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

具体穴位:1.治胃下垂、肾下垂加百会穴2.治肾下垂、膀胱下垂、子宫下垂改为外老十针3.治疗不育症、不孕症:外老十针加妇科穴、还巢穴4.用于中风后遗症长期针灸调整期和久治不愈面神经坏死期面麻分为两种刺法:1.重刺日月,轻刺中州(柴胡疏肝散症;逍遥散症)2.重刺中州,轻刺日月(补中益气汤症;归脾汤症)2.4华佗夹脊颈段、胸段、腰段、骶段,按宋冠生老师刺法,分为盘龙刺、花盆刺,28对穴之详述。

1.脑血管疾患、帕金森病、假球麻痹、真球麻痹:颈段挟脊配风池、完骨、天柱2.胸痹(胸痛及冠心病):胸段挟脊加中白、下白肾关、心门3.脾胃病:脾胃段挟脊加新老十针;足三里4.萎缩性胃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5.妇科疾患:腰骶段挟脊加外老十针6.用于胃下垂消瘦或肥胖病,调节下丘脑腹内侧核,腹外侧核的饱食、饿食中枢;配风池、完骨、天柱及外老十针用于改善人体素质;调督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中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人体穴位讲解

人体穴位讲解

人体穴位讲解人体穴位是中医经验之丰的重要部分,穴位在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机理,疾病的防治以及保健养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关于人体穴位的详细讲解。

一、什么是穴位?穴位是经络系统中一定位置的结合点,人体经络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合,是一种运行于人体内部的能量系统。

经络的流通,就是人体内部气血的流通,对调节身体机能、维护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穴位分类1. 经穴:又称经络穴,是经络经脉上的穴位,主要与五脏六腑和经络相关。

2. 奇穴:奇穴是人体经脉之外的穴位,包括头面、手足、躯干等部位的穴位,主要对缓解疾病症状有效。

3. 俞穴:俞穴是一种辅助治疗的穴位,按摩俞穴可以达到治疗全身病症的效果。

4. 络穴:络穴是穴位中的一个类别,位于人体的络脉上,主要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

三、常用穴位1. 风池:风池穴位位于头部后颈部,按摩可缓解头疼、失眠等症状。

2. 太溪:太溪穴位位于足部足跟部位,按摩可以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3. 支沟:支沟穴位位于手臂外侧、肘部附近,按摩支沟可以缓解手臂酸痛、肩周炎等疾病。

4. 命门:命门穴位是位于腰背部的一个穴位,按摩可缓解腰酸背痛。

5. 气海:气海穴位位于人体腹股沟部位,按摩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肠胃不适等症状。

四、穴位按摩方法1. 穴位按压法:使用手指或手掌按压穴位,按压时间一般为5~10秒钟,需有适当的力度。

2. 穴位转动法:旋转穴位有助于刺激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3. 穴位推拿法:穴位推拿是通过手法和力度的控制,刺激相应穴位,缓解身体疲劳、调节身心,常用于保健养生。

五、注意事项1. 按摩穴位时需要心情平静,避免紧张和焦虑情绪。

2. 体质较弱、年龄较大、孕妇等人需谨慎按摩。

3. 按摩时间不宜过久,一般为10~15分钟,可以适当休息。

4. 按摩前需要将手擦热,以增加刺激效果。

穴位按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调节身体平衡的方法,但在操作时需要掌握正确方法,适量按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名称的来历足少阴肾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涌泉(井穴)〔穴名解释〕"涌",指水向上冒;"泉",泉水。

本穴为肾经的井穴,比喻脉气从足底出来的情况。

〔取穴方法〕有二种方法。

(1)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联机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2)卷足,在足前部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休克、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晕厥、下肢瘫痪。

太溪(原穴)〔穴名解释〕"太",盛大的意思;"溪",溪流。

本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经气从涌泉出来后,到这里已汇聚成大溪,所以称此名。

〔取穴方法〕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慢性咽喉炎、足底痛、眩晕、失眠、牙痛。

照海(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蹻脉)〔穴名解释〕"照",昭,即明显的意思;"海",大海。

因为此穴处脉气明显,阔大如海,所以称为照海。

〔取穴方法〕足内侧,在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咽喉炎、失眠、高血压、癫痫、足跟痛。

复溜(经穴)〔穴名解释〕"复",重复,返回的意思;"溜",同流。

足少阴肾经的脉气自涌泉流至太溪后,曾绕行一圈至照海,又从太溪直上到本穴,所以称为复溜。

〔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在跟腱的前方取穴。

〔主治病症〕睪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多汗症,下肢瘫痪。

筑宾(阴维脉郄穴)〔穴名解释〕"筑",原指筑墙的舂棒,形容坚实,这里似乎指的腓肠肌;因为穴位在它的旁边,所以称为"宾",即宾客。

〔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取穴。

〔主治病症〕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腓肠肌痉挛。

手太阴肺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中府(募穴)〔穴名解释〕"中",指三焦中的中焦之气;"府",聚集的意思。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本穴为肺经第1穴,也就是中焦之气所聚集的地方,所以称为中府。

〔取穴方法〕有两种方法:(1)患者仰卧,在胸壁外上部,平第一肋间隙,在距胸骨正中线6寸(指同身寸,下同)处取穴。

(2)乳头直线向上交三根肋骨处,再向外横开2寸为本穴。

本法较简便,但只限于男性。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胸痛。

尺泽(合穴)〔穴名解释〕"尺"为尸(人)与乙(曲肘之形象)合字,指前臂部。

"泽"指浅水低凹处。

这是根据它的位置特点命名的。

〔取穴方法〕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即凸起的肌腱外侧取穴。

〔主治病症〕咳嗽、哮喘、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肘臂疼痛麻木。

孔最(郄穴)〔穴名解释〕"孔",指孔穴;"最",是极或聚的意思。

本穴是郄穴,为气血深聚之孔穴,故名。

〔取穴方法〕在前臂屈侧部,太渊与尺泽的联机上,腕横纹上7寸。

〔主治病症〕咯血、咳嗽、哮喘、扁桃体炎。

列缺(络穴)〔穴名解释〕"列",分解;"缺",破裂。

因为该穴是手太阴经的络穴,由此分别走入手阳明经;而其部位又在二条肌健(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故名。

另外,列缺,古代又指闪电,闪电的形状,好像裂隙。

〔取穴方法〕有二法:(1)侧掌,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2)患者两手虎口相交,一手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即为穴区。

〔主治病症〕咳嗽、哮喘、头痛。

太渊(原穴,脉会)〔穴名解释〕"太",大的意思;"渊",指水深处。

本穴为手太阴经的原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脉会,当寸口动脉处,血气旺盛,博大而深,所以用此名。

〔取穴方法〕仰掌,在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症〕咳嗽、哮喘、咽喉痛、咯血。

鱼际(荥穴)〔穴名解释〕"鱼"是指拇指球肌群隆起形如鱼肚腹;"际",边缘。

穴在肌群隆起部之边缘,故名。

〔取穴方法〕仰掌,在第一掌指关节后,在掌骨的中点,赤白肉际处取穴。

〔主治病症〕哮喘、咳嗽、咽干咽痛、婴幼儿腹泻。

少商(井穴)〔穴名解释〕"少",小的意思;"商",为五音( 宫、商、角、征、羽)之一。

据《内经》载,肺音为商。

本穴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脉气初出十分细小。

故名。

〔取穴方法〕在大拇指桡侧缘,距指甲角约0.1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发热、咽喉肿痛、咳喘、气喘。

手厥阴心包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曲泽(合穴)〔穴名解释〕"曲",屈曲,指肘弯处;"泽",水归聚的地方。

意思是这一穴位较"池"(手阳明经曲池穴)浅而面积较广,所以称曲泽。

〔取穴方法〕仰掌,肘部微微弯曲,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尺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症〕心痛心悸、急性肠胃炎、肘臂疼痛麻木、中暑。

郄门(郄穴)〔穴名解释〕"郄",指空隙,这里又指该穴为郄穴;"门",指神气出入之处。

故名。

〔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直上5寸,在两肌腱(掌长肌腱与桡腕屈肌键)之间取穴。

〔主治病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癫狂。

间使(经穴)〔穴名解释〕"间",间隙,此指两筋之间;"使",出使,臣使。

本穴属于心包经,心包络为君子之官心的臣使。

所以称为间使。

〔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上3寸,在两肌腱(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主治病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癫狂、症、疟疾。

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气名解释〕"内",指内侧,因为穴位居于前臂屈侧面,即内侧面,与外关穴相对,所以称为内;"关"指出入要地。

因本穴擅长治疗内脏病,所以称为内关〔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上2寸,在两肌腱(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间取穴。

〔主治病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呕吐、高血压、休克、膈肌痉挛、胃痛、上肢疼痛麻木瘫痪。

大陵(原穴)〔穴名解释〕"大",高大之意;"陵",丘陵。

该穴在腕骨隆起处后方,其隆起处似高大的丘陵,故名大陵。

〔取穴方法〕仰掌,在腕横纹正中的两条肌腱(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主治病症〕心痛、癫狂、手指麻痛。

劳宫(荥穴)〔穴名解释〕"劳",劳动;"宫",指宫殿,这里指掌心为心神所居的地方。

当手劳动屈指,中指尖所指即为本穴,所以名为劳宫。

〔取穴方法〕有两法:(1)手掌面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的掌中横纹处。

(2)握拳屈指时中指尖所指处即为本穴。

以此法较为简便实用。

〔主治病症〕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口腔炎、癔症。

中冲(井穴)〔穴名解释〕"中",指中指;"冲",与少冲的"冲"意义相似。

穴位在中指端,所以名中冲。

〔取穴方法〕在手中指指尖中央取穴。

〔主治病症〕中风昏迷、小儿惊厥,中暑、晕厥。

本经穴主要用于治疗心胸疾病和神志疾病。

手少阴心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极泉〔穴名解释〕尽头称为"极",这里指深凹处;"泉",指水始出的地方。

手少阴心经起自心中,由本穴出体表,好似泉水涌出,又为腋窝深凹之处,故名。

〔取穴方法〕上臂外展,暴露腋窝,在其中间,当腋动脉的前方或后方取之。

〔主治病症〕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心痛。

少海(合穴)〔穴名解释〕"少",指手少阴经;"海",为百川之汇聚处,因本穴是合穴,为脉气汇聚之处,所以比喻为海。

〔取穴方法〕屈肘,在肘横纹尺侧头凹陷中取穴,穴在肱骨内上髁与骯动脉之间。

〔主治病症〕心痛、精神分裂症、淋巴结炎、前臂麻木疼痛。

通里(络穴)〔穴名解释〕"通",指通路;"里",指里外之里。

穴为手少阴经之络穴,络脉从本穴分出走向手太阳经,而其支脉循本经循环心中入里,所以称为通里。

〔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上1寸,尺侧屈腕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病症)心律失常、心痛、神经衰弱、症。

神门(原穴)〔穴名解释〕"神",神明,心藏神;"门",门户。

本穴为心经之原穴,乃神所出入之门户,故名。

〔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

即尺侧腕屈肌腱附着于腕豆骨的桡侧缘取穴。

〔主治病症〕失眠健忘、痴呆、心悸、意症、精神分裂症。

少府(荥穴)〔穴名解释〕"少",指手少阴经;"府",指神气所属的地方。

〔取穴方法〕有二法。

(1)掌侧,在第四、五掌指关节后方,与劳宫穴相平。

(2)仰掌,屈小指,在小指尖所指处。

〔主治病症〕心律失常、心痛、手小指拘挛。

少冲(井穴)〔穴名解释〕"少",指手少阴经;"冲",要冲。

本穴属手少阴,又是手少阴经与手太阳经相交之处,为经气交通的要冲,所以称少冲。

〔取穴方法〕在小指指甲角桡侧根部,约离指甲0.1寸处。

〔主治病症〕心悸心痛、昏厥、喉炎。

手阳明大肠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商阳(井穴)〔穴名解释〕"商",五音之一,意思和少商的"商"相类似,因为大肠经和肺经表里;"阳",本穴在少商穴的外侧,又属于阳经的穴位,所以称阳。

〔取穴方法〕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约1分处取穴。

〔主治病症〕中风昏迷、咽喉肿痛、牙痛、昏厥。

二间(荥穴)〔穴名解释〕"二",指此穴为本经的第二个穴位;"间",间隙,因穴位在隙陷处,所以称二间。

〔取穴方法〕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即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约在食指指掌横纹端。

〔主治病症〕咽喉肿痛、牙痛、鼻出血。

合谷(原穴)〔穴名解释〕"合",会合;"谷",山谷。

因该穴在拇、食指相合,形如山谷之中间,故称合谷。

〔取穴方法〕有三法:(1)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拇食二指合并,虎口部隆起最高点为穴。

(3)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所指处即是合谷。

〔主治病症〕感冒、颜面神经麻痹、中风偏瘫、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

阳溪(经穴)〔穴名解释〕"阳",阴阳的阳,该穴在手背属阳;溪",山溪,穴在筋骨之间的凹陷处,类似山间小溪。

故称为阳溪。

〔取穴方法〕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上翘时,在二肌腱(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