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项训练(三)物态变化(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第三章物态变化能力提升测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第三章物态变化能力提升测试卷(答案解析)

第三章物态变化能力提升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6分)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的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2.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当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时,说明气温变化的情况是()A.下降B.上升C.不变D.无法确定3.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4. (2019柳州)在同一室内,四个相同的冰块分别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熔化最快的是()5.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D.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冒“白气”6.(2019·呼和浩特中考)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儿水就变少了。

关于这两种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前者是汽化吸热,后者也是汽化吸热B.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熔化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D.前者是凝固放热,后者是液化放热7.(2019无锡)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 ℃)()A.浸入开水中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8.(2019·海南)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凝固B.升华和凝华C.汽化和液化D.液化和凝固9.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冰雪消融B.霜满枝头C.滴水成冰D.樟脑片变小10.(郴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2.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3.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 37℃与39℃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A.37℃和 39℃B.37℃和 38.5℃C.37℃和 37℃D.38.5℃和 39℃4.已知碘的熔点是 114℃、沸点是 184.35℃,小丁用电吹风对装有固态碘的试管(如图所示)进行加热,能看到试管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B.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C.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D.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5.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高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8.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在做海波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海波是晶体B.海波没有固定的熔点C.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9分钟D.第9分钟时海波处于固态9.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干冰消失,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在这个现象中()A.干冰发生了汽化现象B.罐外壁所结的霜属于凝固现象C.干冰消失的过程要放热D.罐外壁的霜在形成时会放热10.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

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题

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6.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苏州冬天平均气温约为﹣20℃2.新冠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化,现在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仍需佩戴口罩。

遇到天气变冷时,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下列描述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食品保鲜的时候会用到干冰B.春天来了“冰雪消融”C.深秋早晨,树叶上蒙上的白霜D.冬天在烧开水的壶嘴处冒”白气”3.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乙物质熔化时间是5分钟,需要吸收热量C.乙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D.乙物质在AB段处于固态,CD段处于液态4.根据表中的熔点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酒精水银冰铅铜熔点/℃﹣117﹣38.803281083A.﹣120℃的酒精是液态B.可以将铅放到铜制容器中熔化C.水的凝固点不是0℃D.在﹣40℃的寒冷北极,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5.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冰棍凝华成的水蒸气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水蒸发出的水蒸气6.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二.多选题(共3小题)(多选)7.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A.松香、海波、玻璃、明矾、冰都是非晶体B.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在吸热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非晶体物质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多选)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气罐”里装有液态石油气,它是在普通温度下用压缩体积、增大压强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B.使用“煤气罐”里的液态石油气时,旋开阀门,压强变小,液态变成气体C.气体打火机用的丁烷气体,也是用压缩体积、增大压强的方法使它变为液态,贮存在打火机里的D.电冰箱里电动压缩机的作用是压缩氟氯烷蒸汽体积,从而用增大压强的方法把它压入冷凝器里液化放热的(多选)9.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B.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凝华过程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三.填空题(共7小题)10.如图甲所示是小华设计的简易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的性质而制成的,它的测温精确程度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有关。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提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提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提高训练一、单选题1.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

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

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A. 0℃B. 2℃C. 4℃D. 6℃【答案】C【解析】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热水的温度差:100℃−50℃=50℃;2、错误的温度差为:96℃−50℃=46℃;3、该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50℃;464、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100℃−0℃=100℃;5、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在温度计上的刻度为:100℃÷50℃=92格;466、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为:96℃−92℃=4℃。

故选:C。

2.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人体温都是39.5℃B. 甲的体温一定是39.5℃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 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5℃【答案】B【解析】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故B正确;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39.5℃,故ACD错误。

故选B。

3.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为35℃−42℃B. 家用寒暑表是用来测量气温的C. 常见的温度计一般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D.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答案】C【解析】解:A、人体温度的变化一般在35℃−42℃之间,所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所以A的说法是正确的;B、寒暑表是用来测量气温的仪表,所以B的说法是正确的;C、常见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有的用煤油,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D、体温计玻璃管下端有缩口,离开人体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3物态变化实验(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3物态变化实验(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3 物态变化实验(解析版)类型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技巧】1.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为自下而上。

2.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是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高。

3.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固体颗粒受热均匀4.温度计放置时玻璃泡完全浸没且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5.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分析得出结论:晶体熔化持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持续吸热,温度上升。

6.判断是不是晶体及其熔点:图像中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则为晶体,对应的温度即为熔点。

7.用固体小颗粒是为了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并受热均匀。

8.烧杯口出现"白气”是水蒸气液化。

【专项训练】1.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甲所示的图象。

(1)实验时,组装器材要________(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不直接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min,此过程中海波处于________态,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填“吸”或“放”)热。

(3)图甲中,海波在E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均填“固”或“液”)态。

(4)由该图象知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

【答案】(1)从下到上使海波受热均匀(2)BC3固液共存吸(3)液固(4)相同【解析】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到海波中,试管不能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所以要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A.相等B.甲高于乙C.甲低乙D.不能判定2、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人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人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发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2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象的是3、下列现象中,其形成过程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晶莹的露B.坚硬的冰C.缥缈的雾D.雪白的霜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湖面解冻B.夏天,利用冰箱制作棒冰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5、如图分别表示四位同学在实验室"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

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6、在图中的四个图象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象是7、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8、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先汽化再液化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汽化D、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9、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B.C.D.10、(随州中考)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 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 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11、夏天清晨,小草上常出现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后,露珠又悄然消失,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A.先凝华,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C.先汽化,后液化D.先凝固,后汽化12、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13、关于晶体与非晶体,正确的说法A.凡没有规列外形的物体;B.凡有规则外形的物体就一定是晶体;C.凡到一定的温度开始溶解的固体,就一定是晶体;D.凡是在某一不变的温度下吸热量,而不容解的固体一定是晶体;14、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15、小叶同学用酒精灯对冰块加热,研究冰的熔化现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2.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A.a B.b C.c D.d3.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4.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5.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7.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A.36.6℃B.39.6℃C.37℃D.76.2℃8.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9.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几种物质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物质沸点/℃物质沸点/℃水100甘油290煤油150酒精78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0℃是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B.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30℃~10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D.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11.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打开装有热水的水瓶塞,在瓶口也会出现“白气”,下列关于这两个“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均为空气液化形成的B.两个“白气”的形成都需要吸热C.前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热水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前者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2.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某体温计示数为38℃,若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8.5℃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A.37℃、38.5℃B.38℃、38.5o CC.37℃、38℃D.37℃、37℃答案:B体温计的缩口使水银不可能自动回到液泡中,因此只能升高,不会自动下降。

所以使用前要甩动几下,使水银回到35℃以下。

不甩直接,用这支体温计测37℃的病人时,其示数仍为38℃,用它测38.5℃的病人时,则可以升温到38.5℃,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

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

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答案:B造雪机在工作时,将液态的水以小水滴的形式喷出形成“白雾”,这些小水滴由液态的“白雾”变成固态“白雪”的过程叫凝固,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疫情期间,如图所示的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该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次使用后必须用沸水消毒B.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C.分度值是1℃D.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答案:DA.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所以体温计不能用沸水消毒,故A错误;B.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它是能离开人体读数,故B错误;C.体温计分度值可以从35~36℃之间有10个小格得出,每个小格为0.1℃,分度值为0.1℃,故C错误;D.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①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②盛夏,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③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初冬,清晨草地上出现霜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C①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是冰雪熔化过程,需要吸热;②盛夏,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是水蒸气在鸡蛋表面液化为小水滴,液化需要放热;③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雾发生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④初冬,清晨草地上出现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3章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3章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3章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晶体的是A.冰、水、水蒸气B.铜、固态水银、石墨C.玻璃、沥青、石蜡D.萘、松香、海波2.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A.冰的温度上升,水的温度不变B.冰、水的温度都不变C.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D.冰、水的温度都上升3.保温瓶中装有大量0℃的水,然后放进少量一10℃的冰,盖好瓶盖,则A.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B.有少量的冰熔化成水C.冰和水的比例保持不变D.有少量的水凝固成冰4.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A. B.C. D.5.如图所示为孙悟空形象的铜摆件。

用铜块浇注成摆件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只有凝固过程B.只有熔化过程C.先凝固后熔化的D.先熔化后凝固的过程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初春冰雪的消融B.初夏雾的形成C.深秋草上露的形成 D.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7.据省气象台介绍,清明节期间,济南、泰安、滨州、威海、淄博等11个市人工实施了增雨作业。

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8.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9.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A.沸点较高 B.沸点较低C.凝固点较低 D.凝固点较高10.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B.海波在CD段是气态C.海波的熔点是48℃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____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另一种物质的熔点大约是____℃。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把新鲜的柑橘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不容易变干,说明A.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B.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C.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D.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本身质量的大小有关2、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B.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C.夏天,揭开棒冰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D.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金属蒸气凝固而造成的4、一瓶冰冻的矿泉水置于常温下,表面会变湿,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汽化C、凝华D、液化5、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6、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6℃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商河县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熔化时的温度7、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

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水沸腾时水面上方出现"白气"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湖水表面结冰D.铁块化成铁水9、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灯泡用久后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C.冬天在室外看到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D.冷却物体时,用0℃的冰和0℃的水效果一样,是因为它们温度相同10、小册在家煮汤圆,有关煮汤圆过程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刚从冰箱冰冻室取出的速冻汤圆没有内能B.汤圆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实现的C.汤圆在煮的过程中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汤圆煮熟关火后水不再沸腾是因为为水分子停止运动1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湖面结冰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C.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D.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12、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裂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裂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1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14、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基础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1.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必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①②③【答案】D【解析】解:①观察温度计包括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要估计所测液体的温度,两者结合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故这种说法正确。

②放置温度计时,要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故这种说法正确。

③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故这种说法正确。

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

故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综上分析,故选D。

2.我国的低温超导科技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1989年实验得到的最高转变温度已达到−141℃,这个温度读作( )A. 零下141度B. 零下摄氏141度C. 负141摄氏度D. 摄氏负141度【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摄氏温度的相关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是一个完整的单位,读作摄氏度。

解答:−141℃表示温度低于0℃,读作“负141摄氏度”或“零下141摄氏度”,故选C。

3.下列关于温度和温度计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冰比0℃的水冷B. 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01℃;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5℃C. −6℃读作“零下6摄氏度”D. 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答案】CA.0℃的冰与0℃的水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故A错误;B.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错误;C.−6℃表示温度比0℃低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故C正确;D.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故D错误。

故选C。

4.以下温度最接近23℃是( )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C. 常州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答案】A【解析】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常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远低于23℃.C不符合题意;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放在恒温的环境中,观察到其示数会下降,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液体汽化D.在玻璃板上滴等量两滴酒精,让它们表面积相同,放在温度条件相同而通风条件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2.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A.36.6℃B.39.6℃C.37℃D.76.2℃4.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不合理的是()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7℃B.手掌的宽度约为1dm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5.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雪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山间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草木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7.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9.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在做海波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海波是晶体B.海波没有固定的熔点C.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9分钟D.第9分钟时海波处于固态10.下列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但雪却不见了是熔化现象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是液化现象C.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D.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是升华现象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会有墙上的瓷砖“出汗”的返潮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C.深秋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D.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一种蒸发现象12.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打开装有热水的水瓶塞,在瓶口也会出现“白气”,下列关于这两个“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均为空气液化形成的B.两个“白气”的形成都需要吸热C.前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热水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前者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二、填空题13.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快了水面上方的_______,而开水_______(选填“蒸发会吸热”或“液化会放热”),使水温下降;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气遇冷_____(选填“蒸发会吸热”或“液化会放热”),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以下给出的物质都属于晶体的是()①蜂蜡②金属③玻璃④冰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C蜂蜡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非晶体;金属和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属于晶体。

所以属于晶体的是②④,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

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答案:BA.雨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B.露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B正确;C.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D.雪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答案:CA.露的形成是液化,故A错误;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从气体变为固体,故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D.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A.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C.甲的温度达到48°C时,不断吸热,内能不变D.乙是海波,因为海波是非晶体答案:AAD.海波是晶体,蜡是非晶体,海波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熔点,而蜡烛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故甲是海波,乙是蜡烛,并且在0~4min,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甲在第2min时海波是固态,故A正确、D 错误;BC.在4~8min即ab段,温度保持48°C不变,但仍然在吸收热量,进行熔化,因此海波的内能在增加,故BC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考试试卷及答案(考试时间 60 分钟 ,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 据厦门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2019年1月25日,岛内东渡观测站和同安莲花观测站测到的最低温度,分别创下了厦门市岛内、外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你认为对应的温度分别是( ) A.-8.8℃、0.1℃ B.0.1℃、-8.8℃ C.-0.1℃、8.8℃ D.8.8℃、-0.1℃3.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这一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B.液化C.汽化D.升华 4.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5. 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 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6. 关于所示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7. 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了 B.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8. 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

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9.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10.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11. 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1所示。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C.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D.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2.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3.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雪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山间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草木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6.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高于标准大气压B.100℃的水蒸气和100℃的水温度一样,如果烫伤到人以后,烫伤效果也一定相同C.实验中会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D.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8.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温度达到-118℃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B.温度达到-38℃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C.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9.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东台地区冬季最低气温1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A.(1)(2)B.(2)(4)C.(1)(3)D.(3)(4)11.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A.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证明液体可以传声B.在玻璃片上滴上两滴酒精,将其中一滴摊开,发现摊开的那滴酒精先不见了,证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C.在手背上擦酒精感到凉,说明蒸发吸热D.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1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0℃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00次/min D.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为26dm二、填空题13.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可知此时冰的熔点是______℃,BC 段的“冰”处于______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14.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如图乙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济南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济南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3.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4.夏天妈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①冒着“白气”,放在空气中解冻一会儿,塑料包装表面出现②密密的小水珠,等到牛排③变软之后,妈妈就知道牛排解冻好了。

上面描述的三个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6.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在AB段是气态C.海波在BC段需吸热,温度升高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4min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8.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雪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山间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草木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9.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C.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在减少,温度不变,内能在减少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10.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专项训练(三)物态变化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

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A.冰棒升华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口里冒出的白烟D.空气液化而成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A.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立春时节化成的水4.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5.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C.凝固 D.凝华6.下图所示四个实例中,与“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山间的“云海” B.瓜叶上的“霜降”C.花草上的“露珠” D.江河的冰雪“消融”7.如图塑料草莓是由3D打印机在高温下把塑料复合材料变成液浆,再由喷头喷出固化而成。

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凝固 B.先液化后凝华C.先熔化后凝固 D.先熔化后凝华8.某县于2018年进行完“雨污分流”后,重新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A. B. C. D.9.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甲物质在4~6 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 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10.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A.长时间放置的卫生球会“变小”B.寒冷冬天室内玻璃内表面形成的“冰花”C.盛夏季节冰镇饮料瓶外表面形成的“水珠”D.寒冷冬天壶口瀑布的浪花形成的“冰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1.为了预防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规律制成的,图乙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

12.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1)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2)甲的质量一定比乙的质量_________。

13.隔水蒸鸡是海南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鸡肉用盘子盛好放在装有清水的汤锅上蒸熟。

盘子里的汤汁是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14.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人们喜欢采取烟熏、风干或暴晒等传统方式制作腊味(鱼、肉等食品)。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些做法中,新鲜的鱼、肉等食品都需要_________热,使其中的水分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在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____吸热所致。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6.如图所示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km/h。

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______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

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是因为尾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

17.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

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

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________(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18.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

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三、简答题(6分)19.在炎热的夏天,将茶叶包装后放入冰箱,用低温的方法储存,可以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1)如图所示,看漫画、读信息,回答问题,解释图中茶叶包装表面“汗”产生的原因。

(2)过一会儿,发现茶叶包装表面的“汗”又消失了,这又是为什么?(3)寒冷的冬天,外面气温﹣20 ℃以下,但室外的雪人慢慢地变小了,这是为什么呢?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20.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1.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及状态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先点燃酒精灯再安装石棉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才安装温度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等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51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___状态。

(4)另一实验小组的同学上述小组设计的表格认为不完整,缺少一个物理量,你认为上述表格应加入的合理栏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蒸发和沸腾是__________的两种方式。

如图中,(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温,4 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 min,然后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记录数据如下表: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有如下发现:(1)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min时的数据。

(3)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______。

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二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烟”,“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

故选B。

2.【答案】B【解析】A、给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C 不合题意;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B【解析】A.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不符合题意;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符合题意;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不符合题意;D.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4.【答案】C【解析】病人甲的体温是38 ℃,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 ℃;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 ℃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 ℃,体温计液注不变化,仍为38 ℃;若乙的体温高于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38 ℃;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 ℃,不可能高于38 ℃,故C正确。

故选C。

5.【答案】D【解析】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即白霜。

故选D。

6.【答案】B【解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体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A云海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液化现象;B霜降是水蒸气凝华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C露珠是液化现象,不符合;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不符合;正确答案选B。

7.【答案】C【解析】塑料草莓是由3D打印机在高温下把塑料复合材料由固态变成液浆,是熔化过程;再由喷头喷出使液浆由液体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塑料草莓的制成过程是先熔化后凝固的过程。

故选C。

8.【答案】B【解析】沥青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9.【答案】C【解析】A、B、D选项中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本身状态,不知道是沸点还是熔点,是错误的;由图知甲物质在4~6 min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持续吸收热量的结果,选项C是正确的。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C。

10.【答案】A【解析】没有看到卫生球熔化,而卫生球“变小”,说明卫生球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这一过程称之为升华;“冰花”是小冰晶,它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强冷的玻璃直接凝华形成的;而饮料瓶外表面形成的“水珠”是由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瓶壁液化形成的;“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

11.【答案】热胀冷缩 38【解析】当体温计受热时,其内的液体体积膨胀,液柱变长,示数变大,反之则示数变小,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图乙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则读数是38 ℃。

12.【答案】(1)甲、乙(2)小【解析】(1)由图可知,甲、乙、丙的熔化图象中都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故三种物质都属于晶体;甲和乙的熔点相同,故它们有可能是相同物质;(2)甲和乙相比,乙从固态加热到熔化时需要的时间长(即乙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才能熔化),说明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