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练习(一)

合集下载

北京市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讲义 新人教版

北京市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讲义 新人教版
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五年高考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6江苏单科,25,3分)与2003年相比,2013年(双选) ( )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考点二 产业转移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 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1.(2017天津文综,5,4分)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 影响因素是 ( )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 答案 B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及产业转移。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读图可知,河 南、江西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较高,故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 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劳动力成本。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 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2013江苏单科,23,3分)“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 要原因有(双选) ( ) 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答案 AC 本题考查水循环原理。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更新周期短;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更新 周期长。滇池流域面积较小,汇入水量少,进出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更新周期长,因此A、C正确。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3.5.1资源的跨区域6321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3.5.1资源的跨区域6321

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完成1~2题。

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B.东部沿海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C.西南基地能源水能、天然气比重较大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答案 C解析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C正确。

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

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缓解供需矛盾。

2014年5月21日,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

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如下图所示)向中国供气。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符合管道运输特点的是( )A.占地少,灵活便捷B.成本高,效益好C.受自然条件影响大D.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答案 D解析管道运输的特点是灵活性差,投资大,运量大,耗能少,占地少,运转成本低,连续性强,运输流体安全可靠,故选D。

4.中俄天然气合作对于中国的意义表现在( )A.加快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B.消除环境污染C.促进能源进口多元化D.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答案 C解析强调对中国的影响,排除A、D;可减轻环境污染但不可能消除污染,排除B;可促进我国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故选C。

[配套K12]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

[配套K12]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

第十七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考点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与影响[核心知识再现]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分析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具体分析如下: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我国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2017·湖北八校联考)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

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

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1)~(3)题。

(1)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2)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

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交通便捷C.市场需求量大 D.运营成本低(3)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第(1)题,该管线主要跨越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

第(2)题,油库扩建,归根结底是与市场需求量大有关。

第(3)题,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答案 (1)B (2)C(3)B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对此类问题的考查一直是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考查点。

2018届高考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练习有答案

2018届高考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2015 •高考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下题。

1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 .①②B •②③C.③④ D .①④(2014 •咼考北京卷)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下题。

2 •土壤铜含量()A .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B •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D .在居民点大于200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mg/kg大量微小尘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 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下图示意黄淮地区1971~2001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

据此完成3~4题。

楼X系社一凤力降水H1971 15(76 L9KL 19S6 I99L 1996 200】A • 20世纪80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B • 20世纪80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C. 20世纪80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D • 20世纪80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4 •推测黄淮地区1971~2001年间()A •冬季风势力减弱B .降水量显著增大C.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改变D •森林湖泊面积大量增加12月12日,湖北省多地空气质量急剧变差,遭遇雾霾锁城(如下表所示)。

从8日开始,襄阳、随州、荆门、荆州、武汉、孝感等地区陆续出现中、重度污染天气。

11日,湖北省环保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2018届高考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题练习(一)-答案

2018届高考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题练习(一)-答案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答案一、选择题1~5.BDADC 6~10.BAADC 11.D二、综合题12.(1)A运河(苏伊士运河):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是印度洋沿岸、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东岸国家通航的捷径。

C运河(基尔运河):波罗的海沿岸各国通往北海和大西洋的捷径。

(2)尼罗河历史上定期泛滥,为两岸提供灌溉水源和肥沃淤泥,三角洲地形平坦,都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等。

(3)相同点:两国城市大都分布在河流沿岸。

不同点:埃及城市分布集中,主要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德国城市分布较分散。

13.(1)①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②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③居民多白色人种阿拉伯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④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⑤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是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F: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量丰富,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D岛屿东部:纬度较低,气温高;终年受南半球信风带控制,遇到山地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3)我国从非洲主要进口农矿产品,向非洲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一、选择题第1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东亚)和西部沿海(西欧)都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故A错。

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慢,但城市化水平高。

东部位于中国的沿海地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西部位于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因此选B.东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西部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达,故C错。

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西部乳畜业发达,故D错。

第2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图中显示了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图中显示,Ⅲ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和南部,且有山峰,表明该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带,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Ⅰ区面积较小,且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湖地区,尤以长江沿岸分布最广,应为城市化地区;Ⅱ区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应为农产品主产区。

2018届高考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练习-答案

2018届高考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练习-答案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答案一、选择题1~5.DCACA 6~10.CABAB 11.D二、综合题12.(1)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时间长;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③苹果生长期平均气温高,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发育和结果;④采摘时间晚,苹果生长周期长;⑤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2)主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或盐碱化、土地退化);水资源锐减。

建议: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产量、质量;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道路,提高产品竞争力;发展苹果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13.观点A:有利。

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四点即可)观点B:不利。

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答四点即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选D.如果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并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①正确。

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食物,比如山羊等食草动物数量的增多,而食草动物增多会破坏山区的草场,导致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继而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②错误;过度猎狼和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系,③错误;过度猎狼违反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性,④正确。

所以D选项正确。

2.解析:选C.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读图可知,土壤铜含量并没有沿河流流向递减,A项错误;从冶炼厂向北递减,B项错误;高值区沿东南、西北方向延伸,与盛行风(东南风、西北风)向一致,C项正确;在居民点处的土壤铜含量大于150 mg/kg、小于200 mg/kg,D项错误。

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人教全国精练检测十五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含解析 精品

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人教全国精练检测十五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含解析 精品

单元滚动检测十五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青岛验收)“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来自中亚三国。

读图回答1~2题。

1.“西气东输三线”的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2.该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A.加快新疆资源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缓解沪、浙、珠三角等地区能源短缺D.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2016·江南十校联考)广东省M县盛产菠萝,其产量近乎占全国的一半,有“菠萝的海”的美誉。

每年7至9月集中种植,次年2至4月上市销售。

2014年菠萝大减产但价格高,而2015年菠萝丰产但价格较低。

下图阴影区域示意我国菠萝主要分布区。

据此完成3~4题。

3.新疆伊宁市街头摊贩售卖菠萝,主要得益于()A.科技的发展,试种菠萝的成功B.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C.政府的支持和引导D.市场需求量的扩大4.2014年M县菠萝大减产的可能原因和2015年菠萝丰产未增收的解决措施分别是()A.冻害加大网络宣传力度B.台风加大菠萝的深加工转化C.地震积极拓展国外市场D.干旱降低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

下图为“河南省四类典型专业村形成与发展因子图”。

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提升试题

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提升试题

章末综合提升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题目答题模板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题目多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结合区域内资源分布和资源消费特点,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影响或意义。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答题思路为: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答题思路为:(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必须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以发挥各区域的优势条件,求得共同发展。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中线工程纵断示意图。

(1)根据材料,简述中线工程沿线地形特征及对该工程的有利影响。

(2)分析该工程可能对甲省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材料二中高程可知沿线地区为平原,从剖面图上可知南高北低,由此可知中线工程建设难度较小,可自流引水。

第(2)题,从图中可知甲省为河北省,该省水资源比较短缺。

应从中线工程对河北省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回答。

答案:(1)特征: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影响:工程建设难度较小;可以自流引水。

(2)有利影响: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工程巨大的投资,促进相关产业大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

不利影响:加剧沿线地区的次生盐碱化;占用耕地;搬迁移民等。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广东三校联考)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成为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

2018届高考地理(课标版):第十五单元 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含答案

2018届高考地理(课标版):第十五单元 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含答案

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基础题组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

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年和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6福建毕业单科质检)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价较低B.历史悠久C.交通便捷D.原料充足2.(2016福建毕业单科质检)图中所示的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主要导致( )A.城市化水平的提高B.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第一产业产值降低D.环境人口容量增大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空间分布与中国城镇化水平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6山东济宁3月模拟)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A.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B.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C.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D.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4.(2016山东济宁3月模拟)图示内容可反映出( )A.城镇化水平提高导致制造业份额不断增加B.制造业内部存在着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C.东部沿海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转入地区D.目前制造业发展主要依赖劳动力成本低在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国家总的森林面积会逐渐减少。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态势出现减缓直至停止,并开始转变为扩张,这个国家森林面积从减少转变为扩张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被称成为“国家森林转型”。

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出现“国家森林转型”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6广东韶关文综模拟二)在“国家森林转型”阶段,面积逐渐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耕地B.林地。

[配套K12]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8单元 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检测

[配套K12]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8单元 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检测

第十八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1、2、8题)一、选择题(2016·山东胶州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

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资源禀赋 B.经济结构C.开发战略 D.能源结构2.关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中部向西部地区转移B.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完成东部向中部地区的转移C.西部地区没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D.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3.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

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①家乡投资②政府合作③能源供应④土地价格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③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以技术、资金、劳动力为主;中部地区以劳动、资源为主;西部地区以资源为主,造成产业转移的原因与能源无关,故选D。

第2题,读图可知,A、B、C项错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故选D。

第3题,由题文信息中介机会的定义可知,选A。

答案 1.D 2.D 3.A(2016·河南开封三校联考)下图为我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数码与下列地理事项组合正确的是( )a.产业与技术扩散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c.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A.①c ②a③b B.①a②c③bC.①a②b③c D.①b②a③c5.下列案例不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是( )A.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B.北京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C.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D.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了区域工业发展方向。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区域联系的表现形式?A. 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补B. 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C. 文化交流与传承D. 政府间的行政区划划分2、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以下哪种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略环境保护B.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 过度依赖能源消耗型产业,导致环境破坏D. 忽视地区间差异,强行推动统一发展模式3、下列关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区域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各地区均衡发展B. 区域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各区域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C. 区域协调发展强调的是资源在空间上的绝对均匀分布D. 区域协调发展强调的是行政级别的差异4、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范畴?()A. 推动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B. 加强区域间产业协作C. 提高区域间环境保护意识D.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5、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

A、人口数量的增长B、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C、农业生产的发展D、旅游业的发展6、区域之间通过合作,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这体现了区域联系的()。

A、开放性B、独立性C、紧密性D、协调性7、我国在区域发展战略中,提出“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战略,这两大战略的共通点是:A. 加快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B. 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C. 重塑国家经济地理格局D.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8、下列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B. 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C. 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D. 区域协调发展会导致资源跨区域流动变得无序9、【题目】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范畴?A. 加强区域间产业链的衔接B. 限制落后产能的转移C. 推动区域内的技术创新D. 鼓励跨区域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0、【题目】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以下哪种现象表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有效缓解?A. 区域间人均GDP差距扩大B. 区域间人口流动减少C. 区域间基础设施共享度提高D. 区域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11、下列哪项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A、区域之间自然环境相同B、区域内部经济活动的同质化C、不同区域间经济、社会、生态的不平衡发展D、区域之间政治体制一致12、在区域联系中,下列哪项不是交通方式的主要作用?A、促进区际物资交流B、加速区域间信息流通C、强化区域间政治制度一致性D、提高区域间的经济互动频率1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区域联系的表现形式?A、交通运输网络B、产业协作关系C、行政区划界限D、文化交往活动14、以下哪种因素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A、气候变化B、市场机制C、政策扶持D、自然灾害15、在以下哪个区域发展中,区域间联系主要通过经济纽带实现?A. 行政区域B. 经济区域C. 文化区域D. 自然区域16、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以下哪项措施不是区域间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A. 产业转移B. 生态补偿C. 资源共享D. 设立单一主导产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该区域内的城市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第十八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共44张PPT)

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第十八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共44张PPT)

2.(2016江苏单科,26,3分)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双选) (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答案 AD 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
南水北调缓解了水资源短缺,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故A项正确,B项错误。远距离
调水提高了水的使用成本,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故C项错误,D项正确。 易错提示 学生容易错选B项。原因是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不够了解,调水只是缓解水资 源短缺,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
教师专用题组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 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3江苏单科,23,3分)“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 要原因有(双选) ( )
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答案 AC 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体更新周期短;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体更新周期长。滇池
流域面积较小,汇入水量少,进出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水体更新周期长,因此A、C正确。 2.(2013江苏单科,24,3分)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双选) (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
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答案 BD 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跨流域调水工程,能够增加滇池水量,提高其水
答案 B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因素。家电组装工厂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了获取最大利润, 工厂不断向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转移,故B项正确。 审题技巧 判断家电组装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关键,因此其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 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

2018版高考地理: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

2018版高考地理: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

2018版高考地理: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1、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每个项目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适合这个问题。

)下图是中国“十二五”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完成1 ~ 2个问题1。

对中国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正确描述是:(1)华北能源消费主要是石油;(2)东部沿海能源消费主要是水电和核电;(3)西南基地能源、水电和天然气比重较大;(4)孟东基地主要生产煤和石油;(5)C 分析表明,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最高,四川天然气资源丰富,所以(5)C 是正确的中国北方的主要能源消耗是煤。

东部沿海地区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火电和水电。

孟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2。

目前,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有()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加强区域能源配置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源充分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发展潮汐能。

开发新能源a。

①②c.①③从图中回答A,可以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因此加强区域能源资源b。

③④d。

②④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

此外,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可以缓解供需矛盾。

256年5月21日,中俄签订了为期30年的《中俄东输天然气购销合同》从XXXX开始,俄罗斯将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如下图所示)阅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 ~ 4个问题。

3。

以下描述符合管道运输的特点,即()。

它占地少,灵活方便。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D分析认为管道运输灵活性差、投资大、运输量大、能耗少、占地少、运行成本低、连续性强、运输流体安全可靠,因此选择了D。

4。

中俄天然气合作对中国的意义在于:(1)加快远东油气资源开发;(2)消除环境污染;(3)促进能源进口多元化;(4)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5)分析强调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油气资源;能减少环境污染但不能消除污染,消除乙;可以促进中国能源进口渠道的多样化,所以选择c 199引汉济渭工程是将汉水引入渭河,以补充秦岭以北几个城市的供水。

高中地理《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据越南《年轻人报》报道,富士康已获得当地政府许可,将耗资2.7亿美元,约合17.5亿人民币在越南北江建造一座新工厂,预计每年生产8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富士康在越南办厂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B.政策C.劳动力D.技术2.关于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就业人口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降后增,第三产业稳步增加B.一般而言,从一个区域三大产业所占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C.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已经实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D.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3.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经济、环境等方面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②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移,也同时将环境污染向国外扩散③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可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④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中国女鞋之都位于成都市武侯区,2002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2006年正式授牌。

后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始大规模进行产业转移。

四川省鞋业协会会长表示:“前几年我们考察了很多的地方,如巴中、安岳、乐山沐川、仁寿、犍为等省内9个市、州、县……最后,大家敲定了安岳和乐至。

”2017年7月,入驻安岳国际鞋都的企业达到了120家。

下图为安岳与周边区域交通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促使中国女鞋之都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成都A.市场需求减少B.产业结构调整C.企业竞争加剧D.原材料枯竭5.政府将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点选在安岳,主要是考虑安岳A.地理位置优越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环境质量好6.产业转移后的成都市武侯区优先发展的产业最可能是A.石油化工业B.机械加工业C.现代服务业D.现代新型农业“引潍入马”调水工程调潍河水至五龙河,先通过水泵抽水到马旺水库,再调水至五龙河。

2018年高考地理 万卷检测 专题十四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018年高考地理 万卷检测 专题十四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专题十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农业生产中的害虫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

下图中的实线表示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状况,虚线表示农作物的污染指数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1—2题。

1.生物防治害虫最突出的优点是( )A.作物增产幅度大B.保持生物多样性C.不污染环境D.降低生产成本2.防治害虫是提高农业产出的手段。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既能体现杜绝化肥.农药的滥用,又能保证食品达到卫生标准的是( )A.处方农业B.有机农业C.节水农业D.精确农业下图中,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下列3—4题。

3.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业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PB.QC.MD.N4.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实际情况的是( )A.P地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M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应大力采用大水漫灌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业做起”,并在《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对农业的支持。

据此回答下列5—7题。

5.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B.便利的交通条件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6.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7.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

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2009年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

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①耕地面积广阔②粮食单产高③土壤肥沃④劳动力丰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1990~2008年湖南省以及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回答下列8—10题。

8.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B.湖南省城市化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进程基本停滞C.2008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D.全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后期成熟阶段,比较平稳9.导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如图所示的因素主要是( )A.没有特大城市,缺乏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B.资源贫乏,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C.工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D.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闭塞10.以下有利于推动湖南省城市化进程的措施有( )①加大创新投入,推动科技进步,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②将控制污染与循环利用相结合,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职能④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扩大城市容量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11.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1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二.解答题13.根据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15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含2014高考真题)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15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含2014高考真题)

考点15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014·某某文综·T1、2·8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X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组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依据图中海拔信息判断可否自流;(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沿线地区及调入区环境产生的影响;(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调出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解析】1选D,2选A。

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将长江下游的水调入华北地区,调水会使调入区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故①错误;调水可以增加丙地运河的水量,有利于改善运河的航运条件,故②正确;根据图中海拔信息,丙至戊段海拔先升高后降低,故丙地至丁地河段不能自流引水,故③错误;调水可以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X状况,故④正确;选项D正确。

第2题,调入北方的水主要用于北方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水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长江水质问题一定会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故A项正确。

3.(2014·某某文综·T9·4分)下图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

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南地区D.西北地区【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读图上方向。

(2)我国水稻产区的相对位置。

【解析】选B。

2018届浙江高考地理(选考1)9.6 区域联系

2018届浙江高考地理(选考1)9.6 区域联系

主干回顾·自主固基
真题训练·体验感悟
-12-
知识梳理
对点演练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输出 有利: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区 不利:取水口水文条件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有利:增加水域、有利于水循环;增加地表水和土壤含水 量;回补地下水,减少对地下水的开发,防止地面沉降;可有 输入 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 区 样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缓解用 水紧张,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北方灌区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环境问题
主干回顾·自主固基
真题训练·体验感悟
-9-
知识梳理
对点演练
能源结构
财政
就业
主干回顾·自主固基
真题训练·体验感悟
-10-
知识梳理
对点演练
(3)西电东送。
主干回顾·自主固基
真题训练·体验感悟
-11-
知识梳理
对点演练
①概况:指开发青、贵、云、桂、川、内蒙古、晋、陕等西部省 (区)电力资源,输送到粤、沪、苏、浙和京、津等地区。 ②线路。 北线→内蒙古、陕、晋坑口电站与黄河上游水电→华北 中线→川、渝、鄂水电→华中、华东 南线→云、黔、桂坑口电站与红水河水电→华南 ③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 展提供有力保证。
主干回顾·自主固基
真题训练·体验感悟
-15-
知识梳理
对点演练

目 特 点 低级阶段 工业规模较小 重化工 工业规模迅速扩大 业阶段 高科技 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产业阶段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 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区域产业 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 发展过程 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逐 步过渡 产业地 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 域分布 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
(2017·广东六校联考)“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来自中亚三国。

读图,回答1~2题。

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
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2.该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加快新疆资源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缓解沪、浙、珠三角等地区能源短缺
D.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017·山东潍坊期末考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

下图示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

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河流含沙量大,不利于生产和生活
B.华北地区供水紧张,长江流域水源富余
C.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北移
D.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4.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其影响是()
A.减轻汉江下游泥沙淤积
B.增大华北地区江河泄洪压力
C.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用水紧张问题
D.为沿线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2017·济南质检)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

完成5~6题。

5.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 B.c.b.a
C.c.a.b D.b.c.a
6.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

读图,回答7~8题。

7.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东北地区—①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D.我国西北地区—④
8.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①→②B.④→①
C.③→④D.②→③
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

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

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9~11题。

9.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
10.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

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D.运营成本低
11.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
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
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2.(2016·湖南长沙模拟)能源是支撑国家繁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