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格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绝句这个名称在南朝齐梁时代已经产生, 在当时已经是一种文学形式。梁代徐陵 编的诗集《玉台新咏》专在第十卷中汇 集五言四句的小诗,称为绝句,还把汉 代同一形式的诗加以“古绝句”的名称。 但这时的绝句,实际上还只具有雏形, 没有完备的格律。这些雏形到了唐人手 中,才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格律,为绝句 正式定了型。定型后的绝句,每首都是 五言或者七言四句,
1、平起不入韵式
• • • • • • • • 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说明: 1、下划线表示节拍 2、斜字表明这一个字既 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 其余字必须按格式安排。
• 3、最后一句的第一字只能用 平声,如改为仄声,第三字 必须用平声,这是为了避免 犯孤平。 • 山中相送罢, • 日暮掩柴扉。 • 春草年年绿, • 王孙归不归。 • ——王维《送别》
• 例如:阿、八、鸭、七、桌、杀、哭、 答、挖、夹、伐、狭、夏、白、百、柏、 佛、国、活、拙、酌、浊、阁、合、舌、 哲、碟、杰、节、洁、角、觉、十、笛、 叔、竹……
二、押韵:
• 押韵,就是诗词中一部分句子的末一字 用同一个韵的字,使诗歌具备音乐感, 读起来既顺口,又悦耳动听,借以增加 诗的艺术感染力。 • 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都隶属于不同的 韵,就像现代汉语拼音的韵母。这种同 韵母的字在一首诗中用于一部分句子的 末尾,就叫押韵。又因押韵的字都在句 子的末尾,所以又称“韵脚”。
2、平起入韵式
• • • • • • • 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1、下划线表示节拍 2、斜字表明这一个 字既可用平声,也可 用仄声,其余字必须 按格式安排。 • 鹫翎金仆姑, 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 千营共一呼。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去》 仆:入声字 金仆姑:箭名 蝥(mou)弧:旗名
3、仄起不入韵
• • Biblioteka Baidu • • •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1、下划线表示节拍 2、斜字表明这一个 字既可用平声,也可 用仄声,其余字必须 按格式安排。
• • • • •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张祜《宫词》
4、仄起入韵式
• • • •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不用韵的七言绝句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刘禹锡《石 头城》 • 韵脚:回、来 • 韵母:ui ai
(二)、平仄安排
• 汉字一字一音,诗句中的音节,以两个 字或者一个字为一顿,语言学称为音步。 七言诗句有三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 五言诗句有两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 每个双音步的第二个音和单音步是每个 音节的节奏点,一般称为节拍或拍子。 因此,五言诗句有三个节拍(第二字、 第四字、末一字),七言诗句有四个节 拍(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末一 字)。关于字和句的平仄声格律,就与 节拍有紧密的关系。
• 在声韵格律上有它特定的严格要求。因 此,这种绝句,也称律绝。为了有别于 这种有严格要求的律绝,人们称之前的 那种雏形绝句或者以后不按这种格律写 的绝句为古绝。
• 绝句诗的格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诗中要用韵,称为“押韵”;二是 每一句中的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排列,以 及根据平仄声字不同排列的句式,句与 句之间的联系,都要依照一定的规则。
• • • • •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
四、律诗格律
• (一)、押韵: • 1、律诗用韵的地方是一、二、四、六和 末句。第一句既可以用韵,也可以用邻 韵或者不用韵,如果不用韵,句末一字 一般都用仄声。 • 2、至于第三、五、七三句不用韵的末一 字,限定都用仄声字。
(二)、平仄安排
• 1、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 平仄对立 • 2、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平仄相粘
(三)、对仗
• • • • • 一二句——首联(起联) 三四句——颔联 五六句——颈联 七八句——尾联 其中,颔联和颈联就规定必须用对仗。
对仗的形式
• 1、工对:出句和对句的词组和词性对得 工整。例如,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 数词对数词,副词对副词等等,甚至名 词中人名、地名、物名都能相对。 • 两岸岩风吹玉树, • 已探明越晒银沙。 • 因寻野渡逢渔舍, • 更泊前湾上酒家。——韦庄《夜雪泛舟 游南溪》
• 但是写诗押韵一般只要求主要元音(韵 腹)和韵尾相同,并不要求介音(韵头) 一致。这是韵和韵母两个概念的重要区 别,所以同韵,并不等于同韵母。 • 例如,eng和ing同韵, ie和ue同韵,en、 in、un同韵……
• 平声韵:阴平和阳平都属于平声,可以 同在一首诗中使用。
• 仄声韵:一般情况下必须同一个声调才 能用于一首诗中,即要么都用上声,要 么都用去声,要么旧都入声。
• 2、宽对:凡是一联中,或是词性相对得 不那么工整,或者词组对得不十分严格, 称为宽对。 • 如,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3、流水对:凡是出句和对句的内容说的 是一个意思连贯下去,也就是一句话分 为两句说的,称为流水对。 • 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4、交错对:凡是出句的词语与对句的词 语本可相对,但不是在同一个位置而是 错开的,称为交错对,或者错落对。 • 5、借对:凡属用于对仗的词语,字面能 对而词意不能对,或者这些字的谐音能 对而词义和字面不能对的对仗,称为借 对。
第一句用韵的五言绝句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卢纶《和张仆射塞 下曲》 • 韵脚:风、弓、中 • 韵母:eng ong ong
第一句用韵的七言绝句
• • • •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韵脚:斜、家、花 韵母:ia ia ua
• 绝句诗唯独第三句规定不用韵。但由于 绝句诗作为格律诗限用平声韵,所以第 三句的末一字限用仄声字。
• 第一句不用韵的绝句,其第一句的末一 字也限用仄声字。
第一句不用韵的五言绝句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等鹳雀 楼》 • 韵脚:流、楼。韵母:iu ou
(一)、押韵
• 绝句押韵,就是在每一首诗的第一、第 二、第四句的末一字,用同一个韵目的 字做韵脚;但第一句的末一字可以用邻 韵,也可以不押韵。也就是,除了第一 句可以不押韵之外,其中第二、第四两 句的末一字,要用同属于一个韵并且同 是平声的字做韵脚,如果用了不同韵目 的字做韵脚,就叫“出韵”或者“落 韵”,是违反格律的。 • 此外,一首诗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李白《早发白帝城》
• • •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韵脚:间、还、山 韵母:ian uan an
• 结论:介音不同,韵母不同,但它们的 主要元音和韵尾都是an,所以它们是同韵, 可以相互押韵。
登高
• • • • •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韵脚:哀、回、来、台、杯。 韵母:ai ui ai ai ei
绝句和律诗
——诗歌的格律问题
一、平仄
• • • • • • • • 一、现代汉语的四声: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平:阴平、阳平 仄:上声,去声 二、古代汉语的四声: 平、上、去、入 平:平 仄:上、去、入
• 现代汉语vs古代汉语: • “入派四声”——查入声字的字典或者 韵书 • 常见的划入平声的入声字:
• 1、每句中的每个节拍所在(不包括末一 字)平声仄声字要交错使用 • 2、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第三句和第四 句之间,句中凡属节拍(不包括末一字) 用的平仄声字,两句要相互对立,不能 相同。 • 3、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句中节拍的平 仄声字(不包括末一字),两句要相同
平仄交错(一句内)
• 平声字发音较长,声调不升不降; • 仄声字发音较短,声调或升或降。 • 为了使诗句有音乐美感,就要求诗句中 节拍上的用字,平声字和仄声字交错使 用: • 例如在同一句内,第二字是平声,第四 字就用仄声,第六字又用平声。 • 相反,第二字用仄声,第四字就用平声, 第六字又用仄声。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山光物态弄春辉,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张旭《山中留 客》
(三)、格式:
平起式,就是在第一句的第一个节拍 (第二字)用平声字。
• 仄起式,就是第一句的第一个节拍(第 二字)用仄声字。 • 1、平起第一句用韵的称为平起入韵式, • 2、平起第一句不用韵的称为平起不入韵 式。 • 3、仄起第一句用韵的称为仄起入韵式, • 4、仄起第一句不用韵的称为仄起不入韵
•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李白《苏台览 古》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稹《菊花》 • 红色为平声字,绿色为仄声字
平仄对立(一对二,三对 四)
•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张旭《山中留 客》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 《咏柳》 • 这个规则在格律中叫“平仄对立”,违 反就叫“平仄失对”。
平仄相粘(二和三句)
• 绝句诗中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句中节 拍上的平仄用字(不包括末一字),两 句要求相粘。粘,就是粘连在一起,平 粘平,仄粘仄。
• 这种规律,在格律上叫“粘”,违反这 种规律叫“失粘”。 • “对”和“粘”的作用,是使全诗的声 调有变化而不单调,读起来加强音乐美 感。
• • • • •
• 结论:它们在“平水韵”中同属于平声 灰韵,
• 说明它们在唐代诗韵中,其主要元音和 韵尾相同,只是介音不同。
• 而现代汉语读音之所以不同,其实是语 音演变的结果,但是一些南方方言依旧 保存了不少古音,如“回”念 “huai”,“杯”念“bai”,这样我们就证明 它们同韵,可以相互押韵。
三、绝句诗格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