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单元测试(含答案)
高二生物群落的演替试题
高二生物群落的演替试题1.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B.草原的放牧演替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答案】A【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从湖泊开始的初生演替又称为水生演替,其过程为: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整个水生演替系列实际上是湖沼填平的过程,通常是按从湖沼的周围向湖沼的中心顺序发生的。
故A项就属于初生演替。
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BCD项则属于次生演替。
【考点】演替的分类及概念的理解点评:结合本题学生可以将演替的分类和两种演替类型区分清楚。
2.以下哪一项是原生演替的例子?A.藓→地衣→草本植物B.地衣→草本植物→藓C.地衣→藓→草本植物D.草木植物→藓→地衣【答案】C【解析】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一般要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据此选C。
【考点】原生演替的概念及经历的阶段点评:学生应多结合本题看课本,注意教材中举的例子分析。
3.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 )A.有规律B.可预测C.有一定方向D.永远进行,无终止【答案】D【解析】群落演替一般经历特定的几个阶段,有着一定的规律和方向性,是可预测的。
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可能永远进行;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顶极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终稳定状态。
如森林阶段。
【考点】群落演替的特点点评:此题需要学生在深刻理解群落演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思维。
新教材2024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群落演替[基础检查]1.下列群落演替的实例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重新长出绿草B.弃耕的农田上生长出杂草和小灌木C.火山岩的表面长出地衣和苔藓D.过量砍伐的森林长成杂木林解析: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弃耕的农田上、过量砍伐的森林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而火山岩是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所以在其上面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C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变更C.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更,动物种类也会随之变更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更,但水平结构未变更解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变更。
答案:D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逝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沙漠地区易形成树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解析:演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取代;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少雨,不易形成树林;若在环境条件极为恶劣且有人为破坏等状况下,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
答案:B4.一块弃耕的农田上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起先削减,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终演化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此演化过程中,相关变更趋势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由弃耕的农田演化为森林的过程中,养分结构越来越困难,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
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富度、净光合量、总光合量和生物呼吸量基本保持不变,由此可知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B5.下列关于在弃耕的农田上和裸岩上发生的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解析: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二者的演替起点等不同。
第4节群落的演替习题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从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③灌木更高大,具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中,由于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和灌木更高大,具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此该演替阶段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答案:A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相同的C.群落经过演替会达到一相对稳定的阶段D.群落演替导致生物种类的不断改变解析:不同生物群落的起点不同,因而演替的过程也不尽相同。
答案:B3.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雨林、苔原或沙漠等顶级群落。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级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B.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C.顶级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解析:生物群落的演替是不断进行的,顶级群落一旦形成,在没有受到影响的条件下会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答案:C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丘陵地带地震后会发生初生演替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有关解析:丘陵地带地震后,没有彻底消除原有的土壤条件,应该发生次生演替;在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初生演替,此种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的营养结构变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强;初生演替速度缓慢;光照既可影响植物的分布与生理繁殖,也可影响动物的生理繁殖,故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动物群落的演替。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 生物群落的演替(含解析)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单元质检卷十一生物群落的演替(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2.下列与种群和群落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很难再被捕捉到,会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小C.草原群落具有水平结构,但没有垂直结构D.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3.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4.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甲、乙两岛(均已封闭)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共生关系B.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C.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D.黄鼠狼的捕食是导致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5.某山区坡地的树木遭到过度砍伐,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治理环境,人们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
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所用的调查数据主要是采用样方法得到的B.在a年内,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随着演替进行,物种③比物种①②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D.若气候适宜,c年后,灌木将持续占主导地位二、非选择题(共20分)6.(10分)(2017天津理综)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50分)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在草本植物阶段进入该地区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C.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将一定经历草本阶段、灌木阶段和乔木阶段D.退耕还湖、还草、还林等措施减弱了人对自然演替方向的干扰作用2、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多年生草本植物替代一年生草本植物与前者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有关B.草本植物群落的分层结构较简单,灌木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C.多年生灌木群落有草本和灌木等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D.随着演替的进行,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加,最终将形成森林3、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种丰富度呈S形增长 B.草C.群落结构越来越简单D.上述变化属于次生演替4、我国淡水鱼塘养殖的四大家鱼分别为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青鱼生活于水体的底层,主要以螺,鲲、蚌等软体动物为食;草鱼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主要以高等水生植物如苦草、黑藻等为食,有时也游弋到岸边吃一些陆生植物,如芦苇等;鲢鱼生活于水体的上层,主要以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鳙鱼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
主要以水蚤、原生动物等浮游动物为食。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池塘中所有的鱼类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该群落中只有动物具有分层现象C.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四大家鱼之间竞争关系D.养殖鱼塘中进入生物群落的能量均来自生产者的光合作用5、调查发现,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
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高二】高二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高二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3.3《生物群落的演替》1.植被随纬度(从低到高)和海拔(从平原到高山)增加的演替变化为()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苔原荒漠b、苔原沙漠→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d、苔原沙漠→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答案:a2.以下关于社区稳定性的描述是错误的()a.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的自我维持能力b、一般来说,当一个群落的演替与环境相平衡时,就不再进行演替c.如果一个群落能够抵抗住干扰,那么它就不会发生演替d、如果一个社区有很强的抵抗力,它的恢复能力也很强答案:d3.裸岩上苔藓在演替过程中能代替地衣的原因是()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b、苔藓比地衣具有更高的进化地位和更强的适应性c.苔藓比地衣长的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d、苔藓比地衣需要更少的有机物,更适合生活在裸露的岩石上答案:c4.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a.裸岩阶段→苔藓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裸岩舞台→ 地衣期→ 苔藓期→ 草本阶段→ 灌丛期→ 森林阶段c.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d、裸岩舞台→ 地衣期→ 苔藓期→ 灌丛期→ 草本阶段→ 森林阶段答案:b5.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是不同的。
D.产生的生物体数量不同答案:b6.蝗虫发生时,会长距离迁徙,经过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
研究发现,蝗虫种群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降雨量充足且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青蛙的大量繁殖会抑制蝗虫的数量;蝗虫的产卵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蝗虫的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
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真菌和蝗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青蛙和蝗虫之间的关系是__;。
高中试卷-2.3 群落的演替(含答案)
2.3 群落的演替一、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 被另一个群落 的过程。
二、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 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 、但被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 → →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 。
③实例:在 、 、 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以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 → →灌木→乔木。
③实例:在 、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类型演替演替起点起始于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时间经历的时间 经历的时间 速度经历阶段相对较 相对较影响因素 因素 因素和结果趋向于 趋向于 相同点大部分都是从结构 的群落发展为结构 的群落,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土壤、光照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三.演替的因素(1)群落 的变化。
(2)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 的发展变化。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四.演替的结果(1)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 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 甚至被淘汰。
(2)最终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 的状态。
知识点梳理答案一.群落 代替二.(1)①植物覆盖 植被 彻底消灭了②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乔木阶段。
③沙丘 火山岩 冰川泥(2)①土壤条件 种子或其他繁殖体②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③火灾过后的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3)初生 次生 长 短 缓慢 较快 多 少 自然 自然 人类活动 形成新群落 恢复原来的群落 简单 复杂 增多三.(1)外界环境(2)相互关系四.(1)增长 减少(2)相对稳定(1)在裸岩上发生演替时,首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 )(2)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先是初生演替后是次生演替( )(3)初生演替趋向于形成新群落( )(4)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不会影响群落演替( )(5)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所有的群落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 )(6)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是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易错知识判断答案(1)√ (2)× (3)√ (4)× (5)× (6)×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课后培优分层练一、单选题1.下列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个新岛,逐渐长出许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新的植物C.废弃鱼塘上进行的演替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长出新的植物【答案】A【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2.3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2.3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2024·广东深圳校考)裸岩的演替与弃耕农田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初始条件不同B.影响因素不同C.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D.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2.(2024·广东揭阳校考)种植过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多年后,被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农田朝着木本植物方向进行次生演替B.光照在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演替就是一种生物代替另一种生物的过程D.草莓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在争夺阳光、空间等的竞争中处于劣势3.(2024·广东揭阳校考)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③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4. 某地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图甲、乙、丙表示退耕还林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5.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都会按照人们的愿望,最终发展为最稳定状态B.即使时间允许,弃耕农田也不一定能演变成森林C.农业生态系统必须依靠人力来维持,否则就要发生演替D.人类活动不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6.(2024·广东茂名校考)茂名露天矿是油页岩开采后形成的巨大矿坑,2012年启动了露天矿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工作,植树造林约6 300亩(注:1亩约为666.67平方米),引入了大型人工湖,现矿湖中已有成群的鱼类游动,鸟类也在湖中觅食,已形成了稳定的生物群落。
《群落的演替》单元测试(含答案)
《群落得演替》单元测试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气候与环境多变得生态系统中,一般说有利于生存与发展得种群就是A.个体差异最小得B.个体差异最大得C.个体差异最少得D.个体差异最多得( )2.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等三个年龄层,比较这三个年龄层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得比例,可推测这种群未来得成长情形。
下列可能就是濒危物种得种群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得就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4.在一块方形得样地中,调查蒲公英得种群密度时,下列不会影响调查结果得准确性得一项就是A.从样地中选取样方得多少;从样地中选取得样方里蒲公英数目得多少B.从样地中选取得样方里蒲公英数目得多少;样地中群落得丰富度C.所选样地就是长方形还就是正方形;从样地中选取样方得多少D.样地中群落得丰富度;从样地中选取样方得方法就是否具有随机性( )5.运用标记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这一方面得调查得就是A.被标记得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得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与性别无关C.被标记得动物物种明显得群聚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得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6.关于种群增长曲线得叙述,正确得就是A.呈现“J”型曲线得种群中无种群密度得改变B.“S”型曲线得增长率最终变为0时,种群达到其环境容纳量C.如果种群数量得年增长率为0,则种群中无繁殖现象D.种群增长曲线同数学方程式一样,能精确反映种群数量得变化趋势( )7.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得数学模型中,K值不就是固定不变得。
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得就是A.地面进行硬化后得家鼠 B.干旱环境中得东亚飞蝗 C.引入北极狐后得旅鼠 D.干旱环境中得大熊猫( )8.A( )9.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得动态变化情况,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得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得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为a、b、c,如图所示。
高考生物《群落的演替》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群落的演替》真题练习含答案1.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植物群落演替常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一般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弃耕农田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其上的演替不需要经历苔藓阶段,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通常群落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群落一般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D正确。
2.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区域会发生变化。
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强B.群落的净生产量越来越大C.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D.群落中植物个体总数越来越多答案:A解析: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会增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变复杂,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来越强,A正确;净生产量通常是指从无机营养生物(自养生物)的光合成生产量以及化学合成生产量中减去呼吸消耗量而言,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变化趋势是增加后减少再稳定,B错误;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和乔木逐渐占据优势,草本植物因为对光照的竞争不占优势,故其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小,C错误;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目会增多,但植物个体总数不一定越来越多,D错误。
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火山岩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答案:D解析: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A正确;群落的演替是指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优势群落代替另一个优势群落的演变现象,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都在不断变化,B正确;次生演替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C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 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P代表群落的总生产量以R代表群落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B. 当P/R接近或等于1 说明群落中的能量或有机物收支平衡群落演替不再进行C. 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与群落的演替无关D. P/R比率可以表示群落演替方向的一个优良指标【答案】D【解析】2.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A. 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B. 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C. 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和所有的生物D.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答案】D【解析】解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某水库中所有的鲤鱼属于种群 A错误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属于种群但蛇岛上所有的蛇类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 B错误C.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一个果园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群落C错误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分别属于种群和群落 D正确故选 D3.下列森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A. 温带落叶阔叶林B. 温带常绿阔叶林C. 热带雨林D. 寒带针叶林【答案】C【解析】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根据演替的理论所有的群落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答案】B【解析】解 A.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群落演替最终不一定都会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A错误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B正确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都有竞争现象 C错误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D错误故选 B5.下列有关调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一组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解 A.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随机选取大小相同的样方统计种群密度计算平均值 A正确B.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调查 B错误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用血球计数板进行抽样检测计数取样前试管要轻轻震荡以防样方中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影响计数 C正确D.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所以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 D正确故选 B6.下列有关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土壤小动物适于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调查B. 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影响调查结果C. 目测估计法适于统计种群个体大数量少的群落D. 通常应尽量在潮湿处取样以满足各种调查目的【答案】B【解析】A、土壤小动物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调查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A错误B、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土壤小动物分布不同因此能影响调查结果 B正确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适于统计种群个体大数量少的群落 C错误D、通常应尽量在潮湿处取样以满足土壤小动物喜欢潮湿的特点 D错误7.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环境容纳量也称 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种群的最大数量C.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D. 在沙丘、火山岩、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解 A.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B错误C.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C正确D.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火山岩、沙丘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原来有植被存在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错误故选 C8.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这种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B. 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标记兔被捕食会使估算值偏高C.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 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还会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解 A.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这种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 A正确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标记兔被捕食会使估算值偏高 B正确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错误D.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还会发生变化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D正确故选 C9.下列关于弃耕农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该演变属于次生演替植株高度在优势物种的更替中起重要作用B. 在草地变树林的过程中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都不会发生改变C.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不同植物种群生存斗争的结果D.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之一【答案】B【解析】解 A.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较高的植株在竞争中占优势获得更多的光照等资源成为优势物种 A正确B.在草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中阴生草本植物数量增多阳生草本植物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会发生改变 B错误C.草原群落中不同种群主要占据不同空间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长期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 C正确D.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很多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以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等均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 D正确故选 B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 土壤小动物都是消费者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丰富度C. 用黑光灯诱捕昆虫和用诱虫器诱捕土壤小动物都利用了动物的趋光性D.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对其种群密度进行精确统计【答案】A【解析】解 A.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A正确B.土壤小动物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B错误C.用黑光灯诱捕昆虫利用的是其趋光性用诱虫器诱捕土壤小动物利用的是其避光性 C 错误D.标志重捕法只能对种群密度进行估算 D错误故选 A1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C. 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D. 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会彻底消失【答案】D【解析】解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正确B.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 B正确C.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正确D.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发生改变但劣势种也不会完全消失 D错误故选 D12.森林群落中由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A. 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B. 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D.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答案】A【解析】解 A.由题图可知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不同但无法比较种群密度的大小 A符合题意B.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B不符合题意C.由题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C不符合题意D.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13.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块荒地上的全部杂草能构成一个群落B. 研究哪些种群数量占优势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C. 某种群个体数量的减少会导致群落丰富度的降低D. 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答案】D【解析】解 A.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 A错误B.研究哪些种群数量占优势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 B错误C.群落中生物种类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某种群个体数量的减少不会导致群落丰富度的降低 C错误D.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D正确故选 D14.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C.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 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调查【答案】D【解析】解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进行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A正确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可记为“待鉴定××” 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正确C.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C正确D.可采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丰富度的统计 B错误故选 B15.东北虎生活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华南虎广泛分布在华南西南等地区二者在体型体色等多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自然状态下不会相遇交配繁殖但是在动物园里两者可以交配繁殖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不是生殖隔离B. 东北虎和华南虎各自存在的环境诱发产生了适应各自不同环境的变异C. 东北虎和华南虎进化的实质都是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D. 东北虎和华南虎的进化是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 A 、东北虎和华南虎属于不同亚种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没有形成生殖隔离A正确B、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 B错误C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正确D、东北虎和华南虎的进化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D正确16.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A. 群落的物种组成B. 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C. 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D.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答案】A【解析】解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故选 A17.在玉米、大豆间种的地块里生长了一些杂草另外还生活着一些小动物危害玉米的玉米螟土壤中的蚯蚓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农田中的大豆、玉米及杂草等植株高度不同是该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B. 该农田中不同地段上生活的玉米螟数量不同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 该农田中的所有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D. 影响玉米螟、蚯蚓等动物在农田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环境【答案】C【解析】解 A.在垂直方向上大豆、玉米及杂草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是该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A正确B.该农田中不同地段上生活的玉米螟数量有差异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正确C.并不是所有的种群都具有性别比例等特征如雌雄同株的玉米、大豆等种群都没有性别比例的特征 C错误D.影响动物在群落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条件和食物 D正确故选 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0分共计70分)18.(1)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需要对害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用样方法调查某农林害虫的种群密度时关键需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密度仅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若要对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还需要调查害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2)草原地区不合理的农垦是造成沙化的原因之一常导致“开荒一亩沙化三亩” 此过程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演替区别两个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 我国通过“飞机播种造林”“沙漠边缘人工推进”等方式逐渐控制沙漠的蔓延甚至减少沙漠的面积这体现了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进行18.(3)沙漠中有一种神奇植物—复活草即使丧失自身高达98%的水分仍可顽强生存数十年沙漠多风的环境可将收缩成球形的复活草散布到沙漠多处并生存繁殖同时固定周围沙粒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在相互影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复活草惊人的储水力与糖基海藻糖有关研发出化妆品这体现了复活草的______________价值18.(4)林业生产上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间伐避免过度砍伐才能长期维持稳定的采伐量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随机取样, 年龄组成【解析】解(1)用样方法调查某农林害虫的种群密度时关键需做到随机取样种群密度仅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若要对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还需要调查害虫的年龄组成【答案】(2)次生, 群落的物种组成, 速度和方向【解析】(2)草原地区不合理的农垦是造成沙化的过程是次生演替的过程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两个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答案】(3)共同进化, 直接【解析】(3)沙漠多风的环境可将收缩成球形的复活草散布到沙漠多处并生存繁殖同时固定周围沙粒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复活草惊人的储水力与糖基海藻糖有关研发出化妆品这体现了复活草直接价值【答案】(4)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而恢复力稳定性低合理间伐森林生态系统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快速恢复原状而过度砍伐后恢复原状的时间漫长难度大【解析】(4)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而恢复力稳定性低合理间伐森林生态系统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快速恢复原状而过度砍伐后恢复原状的时间漫长难度大因而在林业生产上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间伐避免过度砍伐才能长期维持稳定的采伐量19.(1)调查天露山中杜鹃花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_______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 19.(2)与周围人类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相比天露山的物种丰富度较高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 为了调查山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用________法有同学在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结果会使统计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9.(3)山上黄背草高约0.5米杜鹃花1~2米而野桫椤可达 2^\sim 4米这体现了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影响其分布主要与________有关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1)样方, 随机取样【解析】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所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答案】(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取样器取样, 偏小【解析】(2)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调查山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土壤中的有些小动物不会进入捕虫器中结果会使统计结果偏小【答案】(3)垂直, 光照, 阳光【解析】(3)草甸山上黄贝草、杜鹃花和野桫椤的高度逐渐增加这体现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影响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0.(1)土壤中的某些小动物属于分解者这些小动物的活动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离子的吸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20.(2)在“验证土壤中落叶的分解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实验中将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作为对照组对乙组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甲、乙两组未分解的落叶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将结果以曲线的形式画出来20.(3)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盐转化成氨和氮施用磷肥能促进土壤反硝化细菌的繁殖进而导致土壤氮损失设计实验验证稻田氮损失是否由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引起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分解者可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农作物再利用, 土壤小动物的活动可以疏松土壤增加了土壤中的\ O_2浓度,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解析】解(1)土壤中的某些小动物属于分解者这些小动物的活动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离子的吸收其原因是分解者可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农作物再利用土壤小动物的活动可以疏松土壤增加了土壤中的 O_2浓度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答案】(2)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如下图所示(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基本不变或减少不多)【解析】(2)将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乙组进行灭菌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乙组由于没有微生物的分解未分解的落叶量较多【答案】(3)将样本土壤分为相同的两组并检测含氮量一组不做处理一组使用适量磷肥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土壤中反硝化细菌的剩余量【解析】(3)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盐转化成氨和氮施用磷肥能促进土壤反硝化细菌的繁殖进而导致土壤氮损失可设计实验验证稻田氮损失是否由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引起实验思路如下将样本土壤分为相同的两组并检测含氮量一组不做处理一组施用适量磷肥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土壤中反硝化细菌的剩余量21.(1)P、A、B、C、D 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是实现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功能的主渠道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御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该能力称为_________稳定性21.(2)若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比例由B:C=1:1 调整为B:C=2:1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假设A摄入的能量为a 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 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 则由A流入B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21.(3)图中碳元素在B、E间以___________形式传递虽然氮元素也是不断循环的但农田生态系统中仍需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4)某研究小组考察了一个位于置位点的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所示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 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如果引入该湖泊本没有的鲶鱼并大量繁殖后导致原鱼种减少从而改变了此湖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此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答案】(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抵抗力【解析】解(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功能生态系统抵御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称为抵抗力稳定性【答案】(2)1.375, (a−b)×20%或(c+d)×20%【解析】(2)当D的食物比例为B:C=1:1时设传递给D的能量为x 则1/2x来自于B 1/2x来自于C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需要B的能量为1/2x÷10%+1/2x÷10%÷10%=55x 当D的食物比例为B:C=2:1时设传递给D的能量为y 则2/3y来自于B 1/3y来自于C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需要B的能量为2/3y÷10%+1/3y÷10%÷10%=40y B中的能量不变则55x=40y 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y/x=55÷40=1.375倍假设A摄入的能量为a 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 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A 则A的同化量为a−b=c+d 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由A流入B的能量最多为(a−b)×20%或(c+d)×20%【答案】(3)有机物, 由于氮元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生态系统因此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解析】(3)图中E为分解者 P、A、B、C、D、E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生物群落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元素不断通过农产品输出因此需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以保持土壤肥力【答案】(4)保持稳定, 次生演替【解析】(4)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处于幼年时期的个体数为92+187+121=400 处于成年期的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 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为55+42+39+264=400 各年龄期个体数相等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推测该鱼种群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将保持稳定引入该湖泊本没有的鲶鱼并大量繁殖后导致原鱼种减少从而改变了此湖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此演替在具有一定生物的前提下发生属于次生演替22.(1)该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从演替的类型来看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22.(2)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不适合用样方法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________且身体微小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________来推测该草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土壤小动物大部分很小却对土壤中________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22.(3)有一个M只田鼠组成的小种群迁入该草原由于环境适宜该田鼠种群的数量每月以λ倍数增长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 实际上田鼠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等原因使种群的________降低________增高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增长变缓【答案】(1)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次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演替》单元测试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在一个气候和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一般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种群是A.个体差异最小的B.个体差异最大的C.个体差异最少的D.个体差异最多的()2.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等三个年龄层,比较这三个年龄层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这种群未来的成长情形。
下列可能是濒危物种的种群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4.在一块方形的样地中,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下列不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的一项是A.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从样地中选取的样方里蒲公英数目的多少B.从样地中选取的样方里蒲公英数目的多少;样地中群落的丰富度C.所选样地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D.样地中群落的丰富度;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方法是否具有随机性()5.运用标记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这一方面的调查的是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明显的群聚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6.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呈现“J”型曲线的种群中无种群密度的改变 B.“S”型曲线的增长率最终变为0时,种群达到其环境容纳量C.如果种群数量的年增长率为0,则种群中无繁殖现象 D.种群增长曲线同数学方程式一样,能精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7.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的是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 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8.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 年采收量①马尾松林马尾松200 000 m3 2 1 000 m3②淡水湖泊鲫鱼10 000 kg 35 3 600 kg③山地甘草1000 kg 20 300 kg④滩涂沙蚕10 000 kg 30 500 kgA.()9.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为a、b、c,如图所示。
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D.三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给量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给量最少()10.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1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12.垂钓是一项很好的休闲娱乐活动,但垂钓时常有钓上一条鲤鱼后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的现象。
经分析知,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被钓上钩的鲤鱼释放了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A .种内斗争 B .种内互助 C .竞争 D .互利共生( )13.下图为某一区域M 、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
(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 、N 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 .曲线不重叠时,M 与N 不存在竞争B .b 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 .d <b 时,M 与N 种间竞争激烈D .M 、N 将呈现“J”型增长( )14.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且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这些现象在生态学上可以解释为A.种内互助、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B.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C.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C.种间斗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15.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农田管理中的除草是为了A .增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B .促进种内互助C .加强种内斗争D .减轻种间竞争( )16.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右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B .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C .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D .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 )17.下列有关生物物种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 .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 .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 .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18.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大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 )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
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招潮蟹类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 裸露泥滩 5 181 142 12 1 10 2 14 米草群落 312 2 9 0 0 1 10 0 0 A .裸露泥滩C .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 .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19.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A .群落甲B .群落乙C .群落丙D .群落丁( )20.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 )21.下列因素中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对人类最有益的一项是A .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B .气候的变化C .人类活动D .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22.在20世纪末期,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过多、河道淤塞B .环境污染严重,废水流入河流C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D .过多地退耕还林、还草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23.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A .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B .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湿润C .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D .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 ( )24.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
云杉长成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群落演替过程表明A .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 .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 .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D .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25.如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A .A 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 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 .A 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 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 .A 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 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 .A 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 表示食肉类的生物量二、非选择题26.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和,其中 (填方法名称)适用于调查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 的个体。
(4)若某长方形地块长、宽为100 m×50 m ,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 m 。
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 m×1 m ,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约 株·m -2。
27.右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a 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资源(食物)和 都是有限的。
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 ,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 曲线方式增长。
(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受 的影响。
同时,种群数量还受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如 和 等。
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 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 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率为 。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 、 。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 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28.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 。
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
图1 图2 图3(2)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 2)。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10.0 9.2 8 6.8 5.5 B3.0 2.1 1.1 0.3 0.1 C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3)上图2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
29.下面的四幅图,表示a 、b 两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种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动情况,请根据四幅图中曲线所表示的内容,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你认为用哪个图的曲线表示白蚁与其肠道内的鞭毛虫之间的关系最合适 。
(2)你认为图①曲线表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其中a 表示 ,b 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