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1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史料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史料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
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各种史料资源。
历史史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实物史料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这些史料资源,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适合运用的史料包括《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文献,以及历史图片、历史文物等。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史料资源,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背景,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史料资源。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通过讲解文字资料来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是应该灵活地运用各种史料资源,使得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在谈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可以通过战争图片史料展示战场的场景和战士的英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动人之处。
又在谈到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时,可以通过实物史料展示古代人们的生活工具和食物,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情况。
通过这样的史料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史料辨析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争议性较大的史料资源,要求学生在阅读史料之后进行辨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谈到某个历史事件的起因时,可以选取不同史料中对这个事件的描述,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这些史料,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史料辨析,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性教学来促进史料的运用。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方式亲身感受历史史料。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及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调整,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出更高要求。
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考试大纲的变化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从依托史料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注意事项,致力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引言历史史料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让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史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
然而,单纯地将历史史料呈现给学生并不足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整合性思维在历史史料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整合性思维是一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在历史史料教学中,整合性思维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1依托史料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注意事项在新课改背景下,史料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教师要围绕课程内容收集相关的史料,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但是从实践教学来看,部分教师对史料的应用频率较低,使用方法并不恰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向,注重方式和方法,认真挖掘教材中可用的素材,紧扣课程学习的重难点进行讲解,适当进行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且教材中的内容科学有效,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学生出现脱节的情况,保障课堂容量在学生的接受范围内容,若教师脱离历史教材引入史料,会导致历史教学重心不明,受到课堂时间的局限遗漏部分内容的讲授,且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给其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运用史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紧扣教材内容选取史料,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呈现适量的史料,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史料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史料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以史料为本,以史料为师,以史料为学,以史料为用。
古人云:“古之学者为治世之学。
”史料是记录历史的原始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来源。
史料教学法强调在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史料的使用,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和历史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
史料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分析历史、评价历史,形成批判性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史料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搜索、筛选、分析和运用史料进行研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史料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史料教学法具有许多独特的教学特点。
史料教学法是一种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
在史料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是与学生一同参与史料的选择、分析和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和历史探究。
史料教学法强调“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历史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史料搜集和史料分析,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史料教学法也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原始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增强对历史的体验和认知。
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际运用性。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史料来开展课堂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原始史料、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多种形式的史料来引导学生开展历史研究和历史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学生可以通过史料来展开课外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史料、查阅历史资料、采访历史人物等方式来进行历史研究和历史调查,形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深入认识。
史料教学法也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开展一些项目式的探究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课外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来开展历史项目研究,提高他们的历史调研和历史表达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字史料的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字史料的作用历史是一门需要依靠史料来研究的学科,这其中涉及大量的文字史料,如史书、碑铭、日记、信札等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字史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丰富教学内容文字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来源,通过文字史料的引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行为等等。
同时,文字史料还可以朗读、解读、分析,让学生们更深入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深远意义,从而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文字史料是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通过研读文字史料,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培养其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是指学生了解历史、理解历史、评价历史的能力,它包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和解析、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所反映的思想、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对历史的评价等。
文字史料恰恰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其历史素养。
三、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文字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础,但也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之一。
文字史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叙事的基本技能,更需要学生发展自己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能力。
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同时在分析过程中和历史潜在问题等方面积累更丰富的经验,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文字史料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历史知识,还可以通过研读文字史料来开展阅读、写作、思考等方面的训练,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文字史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文字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全面发展。
历史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案例和练习,加强学生的文字史料学习,唤起学生的历史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出更多学生具有历史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教学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学科。
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的真实,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史料,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反映历史真实情况的各种资料。
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献、档案、文物、遗迹、图像、口述记录等等。
这些史料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为我们揭示了过去的种种面貌。
首先,史料能够增强历史教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材中既定的结论和观点。
然而,通过引入丰富的史料,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历史的原始材料,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
例如,在讲述古代文明时,展示出土的文物图片,如青铜器、陶器等,让学生亲眼目睹古代工艺的精湛;或者在讲解重大历史事件时,引用当时的官方文件、当事人的日记或信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这种直观的感受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
其次,史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能力。
当学生面对各种史料时,他们需要对其进行筛选、整理、解读和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影响。
比如,在研究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时,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当时的税收记录、商业合同、市场调查报告等史料,来分析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将更加敏锐和全面,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观点。
再者,史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枯燥的历史知识陈述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乏味,但生动有趣的史料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讲述二战时,播放一段当时的战争纪录片或者展示一些前线士兵的家书,学生很容易被这些真实而感人的资料所打动,从而主动去探究那段历史。
此外,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和整理史料,也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解读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解读在历史教学中,史料解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史料解读?为什么它在历史教学中如此重要?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史料解读呢?史料,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反映过去历史的各种资料。
它可以是文字记录,如史书、档案、信函等;也可以是非文字形式,如图片、地图、实物等。
而史料解读,就是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理解和解释,以获取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首先,史料解读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能够让历史变得更加真实和生动。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材中的结论和观点,对于历史的认识往往是抽象和模糊的。
而通过对原始史料的解读,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辛亥革命的时间、领导者和主要成果,学生可能很难真正理解这场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但如果让学生阅读孙中山先生的演讲、当时的报纸报道或者革命者的书信,他们就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背景、革命的艰难历程以及民众的期望和诉求,从而对辛亥革命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其次,史料解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史料时,学生需要对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局限性进行判断和分析。
他们需要思考这些史料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作者的立场和目的是什么?史料中是否存在偏见或错误?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分析,学生能够逐渐学会质疑、辨别和推理,不再盲目地接受一切信息,而是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判断。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史料解读呢?第一步,要让学生了解史料的类型和特点。
不同类型的史料具有不同的价值和局限性。
比如,官方史书往往比较系统和全面,但可能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私人笔记和日记则可能更加真实和细腻,但也可能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
浅论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浅论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旨在通过使用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浅论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来源。
通过研究史料,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发生的事件和人物。
史料可以分为原始史料和二手史料。
原始史料是指当时亲身经历或参与过历史事件的人所留下的记录,比如历史文献、古代文物和考古遗址等。
二手史料是指历史学家和研究者对原始史料进行整理、研究和阐释后形成的书籍、论文和文章等。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优先使用原始史料,因为它更加真实和直接。
通过学习原始史料,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跳出传统书本知识的束缚。
史料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面对历史事件和问题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使用史料,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历史研究的过程,学会如何提出问题、搜索史料、分析史料和得出结论。
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史料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明白历史是一个多元和复杂的概念,需要通过多角度和多维度的思考来理解。
史料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连续性和变迁性的概念。
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对现在和未来都会产生影响。
通过使用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建立起历史连续性的概念。
史料也可以展示历史的变迁和演变,让学生明白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学生通过研究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史料,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避免陷入简单和片面的历史观念。
史料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参与度。
史料不仅可以提供有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信息,还可以展示历史的面貌和魅力。
通过学习史料,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情感和体验,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亲手制作古代文物模型、组织历史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历史的重建和再现中,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随着历史教育的发展,史料教学法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
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挖掘史料中的信息和价值,让学生在发现历史规律、理解
历史事件、探索历史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就史料教学法
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浅析。
一、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史料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
学生在历史课堂中通过分析史料,参
与历史事件的还原、史学问题的探究,以及历史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对历史有更深刻、更
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史料教学法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积
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二、史料教学法强化历史课堂的教育功能
史料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历史事件和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知
识和历史素养,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史料教学法还能有效地体
现历史课堂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批
判思考和创新思考的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只知道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结果,却不知道为什
么会发生和结果是如何产生的现象。
使用史料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从史料本身的角度入手,较为准确地还原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事件的成因和结果,进而提高历史教育的效果评估。
总之,史料教学法是中学历史课堂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
以将历史课程与其它协作课程相结合,从文化、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角度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历史教育中不断探索、创新。
利用史料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研究
利用史料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研究作者:安彩萍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1年第04期笔者在本文从史料的获取途径、史料的选择原则和史料的应用策略三个层面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史料的作用,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史料的获取途径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史料,既要保证数量,又要保证质量。
因此,教师可以本着“论从史出”的原则,通过以下途径获取史料。
1.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史料。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材中的史料往往因为不是“采分点”而被忽略。
事实上,教材中的史料具备真实性高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够灵活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历史著作中的史料。
历史著作通常是古代人立足于当时的社会情况,对历史或现实进行描写与评述的著作,是人们了解历史和解读历史的重要依据。
因此,教师可以从历史著作中获取史料,使学生在阅读历史著作的过程中,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力与评断力。
例如,在教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教师可以引用《汉书》中的有关章节,使学生了解自西汉起230年间的政治制度的变革情况。
3.利用高考真题中的史料。
近几年来,历史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史料解读与运用能力的考查,这不仅为高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新材料。
教师可以将高考真题中的史料整理起来,应用于日常教学当中,为教学服务。
例如,在2016年的高考文综试卷中有“……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这一段史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官场现象与政治制度,教师可以将其应用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史料,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所了解。
4.利用现代资讯中的史料。
教师可以将报纸、期刊、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民间传说中涉及的史料加以甄别与挑选,然后将其应用于历史教学当中,从而在丰富史料资源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史料的选择原则开发史料,是利用史料开展教学的第一步。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近年来,随着历史学科的发展与改革,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史料教学法是一种重视从史料出发,以史地风情、史事复原、史人演绎为教学基础的教学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及其作用。
首先,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史料教学法要求学生要重视史料,深入研究史料,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运用中,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历史史料,了解其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文化背景等信息。
其次,老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展示,引导学生感受历史背景。
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对史料进行解读,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认知。
其次,探讨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史料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的最佳途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此外,史料教学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历史的史料多以文献资料的形式存留下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分析史料,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并与时代进行联系。
史料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国家历史。
另外,史料教学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历史事件多种多样,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掘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根本性问题,从而达到独立思考的目的。
当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和研究,得出自己的见解时,不仅可以提高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自己的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体现出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
浅谈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浅谈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具体,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史料。
史料是指能够反映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社会状况等的各种资料,包括文献、实物、口述等多种形式。
例如古代的史书、档案、铭刻、文物,以及现代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等,都属于史料的范畴。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其一,它能够增强历史教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通过展示真实的史料,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历史的原始材料,使他们感受到历史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而非仅仅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
其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具体的史料往往比枯燥的文字叙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在分析、解读史料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判断、归纳和总结,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史料呢?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所选史料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
二是针对性原则,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最能说明问题、最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史料。
三是多样性原则,尽量采用多种类型的史料,如文字、图片、图表、实物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在运用史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如,在讲解某个历史事件时,可以先展示相关的史料,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份史料反映了什么信息?它能证明什么?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关联?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某一史料,交流各自的看法和观点。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相互启发,拓宽思路,进一步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史料。
例如,在学习某个历史时期时,可以布置学生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相关的史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史料研习”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史料研习”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探讨作者:王荣刚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9年第10期以史料运用为手段,改进历史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維能力,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才是目标旨归。
史料研习逐渐成为一线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常态。
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我也尝试各种类型的史料研习,摸索适合高中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
以下是我对于史料研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的一些思考。
在历史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缺乏相关课程标准、课程方案的理论支撑,又缺乏专业书籍的营养,在教学中把“史料研习”只是简单理解为“在教学中使用史料”,缺少史料研习教学活动的科学指导,在事实上存在着研习活动形式化、史料运用随意化、史料探究碎片化、史料解读片面化等诸多问题。
如何使构建史料研习教学活动更具有前瞻性、针对性、思辨性、人文性,真正挑战的是我们教师。
为此,我们必须强化自身学科素养,进行专业的深度阅读。
如何进行专业的深度阅读?教师可分类进行阅读。
通史、断代史、制度史、人物传记、史学理论等专业阅读,提升教师的阅读能力,开阔历史视野,放大历史维度,让教师领略大家风范。
教师在史料阅读中,不能泛泛而读,而是要边读边记笔记,对书籍中好的文字、段落进行摘抄,并对其做出分析理解,慢慢积累,反复品味,时间长了,就成为我们备课的第一手资料。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选取史料、甄别史料、解读史料、运用史料指导学生进行“史料研习”教学活动就会如鱼得水。
史料研习的前提是广泛收集文献资料。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起收集史料。
收集史料必须有宏观的框架和细化的具体操作。
在选择内容方面:在中国史学巨著中寻找名家对同一历史记载的史料;在外国历史名著中精选包含史学观点的史料;在近现代史研究文献资料中选择典型社会生活史料,让学生知道历史的学科阐述以及史学研究方法。
在选择价值观方面: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信仰史料,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爱国史料,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史料,新时代的优秀人文精神史料,能体现人类文明、追求和平与发展、世界和谐共处的典型史料等,这类史料有助于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家国情怀。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料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料数学史料是历史上产生的用于研究和教育目的的数学材料。
运用数学史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数学思想的演变以及数学家的贡献。
通过学习数学史料,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的运用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水平,并且激发学生对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下面将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史料进行探讨。
数学史料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与数学史有关的故事、数学家的传记、数学思想的演变等,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的成就。
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史料向学生介绍古代数学家如何发现了勾股定理,启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和探索;还可以介绍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引导学生探索几何原理的由来和深厚内涵。
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史料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学习数学史料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进取心。
通过学习数学史料,学生可以了解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数学家解决问题的历程,使学生从中汲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灵感,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史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运用数学史料,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拓展数学教学思路,提高数学教学趣味,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史料,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史料故事、数学家的传记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和学习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对数学感兴趣、热爱数学、对数学有执着追求的青少年,为我国未来的数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深化历史课堂教学——以《夏商周的更替》一课为例
历史填充图册夏朝形势图
生通过认识图例、观察夏朝统治中心区域
家的概念之一是具有一定统治范围。
页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时夏朝统治者所居住的宫殿,通过对宫殿的简单介学生认识到宫殿的存在说明夏朝已经出现阶级
而夏朝统治者作为统治阶级居住的宫殿便是这个国家的权力中心所在。
从而知道国家的概念之一还包括具有一个权力中心。
学生知道王朝更替,而且认识到王朝更替过程
变与不变”。
立足教材,教材对于夏商周王朝依次更迭的文字介绍,让学生感知到王朝更替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政权的更替。
另一个不太明显的变化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随着夏商周三个王朝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管理制度也需要适应当时
二、生为主体,探析史料,提升素养
史料为基,感知历史
当前初中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一大困难是与历史有距离感。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
不断发展,我们并不能直接穿越回过去,去亲身经。
然而历史的学习有法可循,史料的存在可以指引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下,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所以,笔者在选取适合初中生学习的且真实的史料后,由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而史料则是历史的语言与实证。
史料是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的真实记录,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依据。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真实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本文将从史料的定义、分类以及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浅谈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依据。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原始材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依据。
通过史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历史时期的风俗习惯等。
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历史,了解历史的真实性,避免对历史进行主观臆断和盲目评论。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述史料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然而,史料的可靠性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历史本身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史料的编纂、保存和传承过程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于史料的使用和解读需要进行严谨的分析和评估。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循循善诱地教导学生如何分析史料,如何判断史料的可信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素养。
其次,史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
历史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而史料正是历史的活化石。
通过史料,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历史文献,亲自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史料,讲述历史故事、解读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起对历史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当中。
与此同时,史料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历史思维是指通过历史事件和史料的学习,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思维、推理思维、比较思维等思维能力。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分析,学生可以培养对事物的观察力、比较力和辨证思维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思考和解读历史事件。
文字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价值
文字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价值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文字史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具有丰富的运用价值。
文字史料是指记录过去历史事件和事实的文字材料,如史书、记载、日记、信件、法律文书等。
它能够提供直接而真实的历史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浅谈一下文字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首先,文字史料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有其背后的因果关系。
通过引用文字史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以及当事人的思想、信仰、价值观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起因和背后的深层原因。
例如,在教学中引用明朝中后期的历史文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明朝社会的动荡和衰落的原因,从而增强学生对明朝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文字史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考能力。
通过研读文字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决策,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与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和思辨,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当时的背景和情况,从而产生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例如,在教学中引用历史人物的信件或日记,可以让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动机、意图和心理变化,进一步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影响。
此外,文字史料还可以提供不同历史观点和声音。
历史是一个多元化的学科,不同的历史观点和声音都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全面而客观的历史认识。
通过引用不同的文字史料,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观点和声音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宽容和尊重不同历史观点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用不同史书对同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另外,文字史料还可以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材料。
历史课堂不应仅仅是老师讲述,更应是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过程。
通过引用文字史料,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和材料。
学生可以通过研读文字史料,自主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摘要:史料是组成历史的素材,史料考证则是获得历史基本知识所必需的手段。
然而,由于学生搜集与分析史料的能力及从海量史料中发现与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尚未得到良好培养,学生单靠阅读课本史料来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史料收集,创新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有效措施在平时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起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分析和探究意识进行提高,通过对有关问题展开分析,以及采取多元化的史料探究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地分析历史知识,并从中得出一些学习规律,从而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1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概述史料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认识世界和分析问题,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史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相关现实问题等方面必不可少的。
从史料实证素养的概念入手,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高考改革现状和学生认知水平等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策略。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实践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没有对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学习情况有较好把握,因此需要将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反思,总结出当前较为常见和科学合理地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史料核心素养培养环节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实际提出建议以促进教学活动更好更快发展。
2 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从新的课程改革启动以后,中国的教育机构逐渐注重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得历史成为了关键的人文教育领域。
历史核心素养涵盖了五个主要领域:对时间和地点的认识、对史料实证的真实性的把握、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历史的重视。
针对高中生,他们的历史教育主要依赖于史料实证,这种教育能够扩大学生的问答视野,激活他们的问答思考,协助他们不仅能够深化了解更多与历史相关的知识,还能让他们对历史事件产生个人的观点。
双减背景如何巧用史料提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双减背景如何巧用史料提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摘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巧用史料可以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本文对双减背景如何巧用史料提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的价值,然后探寻了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巧用史料提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背景;史料;初中历史;有效教学1前言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运用史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思考,并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引入相关史料,教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史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和情境,还能鼓励他们主动思考问题、探索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利用史料来设计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2 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的价值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史料是历史事件的原始记录和证据,通过引入史料,学生能够接触到当时的文物、文献、图片、文化遗产等真实的资料,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史料能够使历史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通过分析和讨论史料,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出问题、提供观点和推理,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史料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学生需要评估和分析不同的史料来源,比较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以形成自己独立的认识。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的历史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史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和现象,这样的多元视角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和跨文化意识。
在使用史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评估史料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偏见,这促使他们培养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学会辨别和利用合适的来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基于史料实证的高中历史问题教学分析
基于史料实证的高中历史问题教学分析摘要:高中历史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点庞杂晦涩,而且与新时代学生有着较大的时空距离。
基于此,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史料创建问题,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问题教学引言:历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科,具有深远的意义。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之一,强调对史料的辨析和运用,以实证的方式还原历史事件,从而形成对历史正确的认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实证进行问题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史料实证开展高中历史问题教学,并分析其教学策略。
一、史料实证的概念和重要性史料实证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历史资料,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和解释。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最后,它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二、高中历史问题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实证1. 运用史料实证解决历史问题的策略在高中历史问题教学中,运用史料实证解决问题需要遵循一定的策略。
首先,要明确问题的内容和目标,确定需要收集哪些历史资料。
其次,要选择可靠的历史资料来源,并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
接着,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取有用的信息。
最后,要根据提取的信息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结论。
2. 运用史料实证解决问题的案例分析以“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图片等。
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筛选和整理资料,排除不真实或不可靠的信息。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取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信息。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提取的信息形成对鸦片战争的结论或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恩格 斯不止一次提到,他和马克思从 巴尔扎克老人那里比从法国历史 学家那里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再 现了法国革命一个阶级取代另一 个阶级的复杂社会面貌。《人间 喜剧》是文学作品,但它却是法 国革命时期的重要史料。
《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 》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汤 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 里特· 比彻· 斯托(斯托夫人)于 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小说。
史料应用
感悟真实历史
——浅谈史料教学
2015年11月23日
何炳松《历史教授法》
教师的口讲,是历史教授法上最重要的一 部分,亦是最困难的一部分。口讲的东西往 往不免模糊影响,而且随便使用空泛的形容 词,使学生听了,莫名其妙。要救济这个毛 病,就是应该预备详尽的资料为说明之用。 ――何炳松《历史教授法》
广东湛江湿花生平均亩产达1075斤
发布日期: 2013-7-17 浏览次数: 2435 信息发布: 中国花生信息网
1958年《人民日报》经常出现的一句话: “地的产量是由人的胆量决定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为推动南方花生种业上新台阶,实 现花生纯种高产,今年3月,省农 科院与农垦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 育种技术和机器,在广前国家级农 业示范区旱薄地试种花生200亩, 经14日下午测产,湿花生平均亩产 达1075斤,干花生达500斤,比传 统种植的产量高出2倍,且损失率 低。 记者在收获现场看到,试种的 花生个头比当地品种大,品种包括 粤油45号、粤油7号、航花2号及粤 油13号。‚这些品种高产、高油、 抗病,并已通过国家花生品种审 定。‛省农科院梁博士介绍道。
案例1
日军砍杀南京青年
日军把南京青年当做刀靶练习刺杀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日军将中国青年押往南京郊外集体屠杀
新闻报道。如,英国《泰晤士报》和美国 《纽约时报》关于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 报道。
电 文 、 照 片 等 原 始 资 料
历史题材的诗歌。如,《长征》诗、 《炮子歌》、《红军歌谣》等
历史歌曲。如,反映‚九一八‛事变的 《松花江上》、反映‚七七‛事变的 《卢沟桥歌》等
教学中史料应用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对学生的
探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体现不够 ◆新课改对史料研习的能力要求
◆史料分析是近年来中考高考命题改革的重
要的能力考察目标
◆史料是历史思辨能力的主要途径
史料是历史思辨能力的主要途径
• •历史学的研究主要就是依据史料进 行的, 史料是历史思辨能力的主要途 径。离开了这些基本的历史材料,历 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历史知识为依托的历史教学如果 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把史料作为 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中史料应用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对学生的
探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体现不够 ◆新课改对史料研习的能力要求
◆史料分析是近年来中考高考命题改革的重
要的能力考察目标
史料分析是中考高考能力考察目标
在近年来的中考高考中,运用史料创 设情境,考查史料题越来越多。近几 年来的中考高考命题改革,史料作为 一种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标,史料分析 的色彩和比重在试卷中将越来越显著 。几乎可以说,“没有史料无以成题 ”。
动态影像资料
2.史料类别
(3)从资料价值上看—— 1、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同代人述同 代事 2、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距离那个时 代较远的记录,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
《蒋介石日记》图片1
《蒋介石日记》图片2
杨天石先生研究蒋介石日记
•
P86
P125
教学中史料应用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对学生的
教学中史料应用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对学生的
探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体现不够 ◆新课改对史料研习的能力要求
新课改对史料研习的能力要求
•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更加凸现了史料研习的能力要 求: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解历史 的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表、实物 等,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 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提出通过 收集资料、构建论据来学习历史;《普通高中历 史课程标准》就能力方面更是提出具体要求:“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 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 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这就需要进行史料教学。提出了历史 学习的基本方法,要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 合”。这就对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提出了明确的、 更高的要求。
“大跃进”时期的新闻报道
日照网9月13日讯(记者:栋梁)2013年9月12日,岚山区巨峰镇沟洼 村村民陈永宏获得了一个‚花生大王‛的称号,今年陈永宏家一片花生 达到了亩产855斤花生米的产量。
1959年各地报道水稻 亩产情况—— 6月30日报道5103斤 1月9日报道2000斤 7月25日报道9195斤 9月25日报道130434斤 “大跃进”中各地报道的农产量纪录: 一颗白菜500斤,小麦亩产12万斤, 水稻亩产13万斤,土豆亩产120万斤
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 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到:"你就 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 后来,这句话为众多作家竞相 引用。
2.史料类别
(2)从表现形式上看—— 第一类:文献史料:史书;甲骨文 第二类:实物史料:各类历史文化遗存(遗 址;遗物等) 第三类:口传或口述史料:远古神话传说; 根据当事人口头回忆整理的文字资料等。 第四类:动态影像资料包括近代兴起的电影、 电视(影视片、纪实片)等一切动态影像资料பைடு நூலகம் 呈现或传达某种历史理念、产生视觉感知的 对象。
贾英华认为,‚他为口述史研究做出了独特贡 献‛。他说:‚尤其是在抗战史方面,崔永元 突破了以往历史研究的束缚,不仅把一个湮埋 多年的国共抗战史实摆在世人面前,更重要的 是,让大众知道‘口碑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 作用。他功莫大焉。‛ 口述历史 是一种搜集历史的途径,该类历史资料源 自人的记忆,由历史学家、学者、记者、学生等, 访问曾经亲身活于历史现场的见证人,让学者文字 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 之后,作为日后学 术分析,在这些原始记录中,抽取有关的史料,再 与其他历史文献比对,让历史更加全面补充、更加 接近具体的历史事件真实。
论史料 ——《历史研究法》第四讲 载《漆侠全集.第10卷》
傅斯年先生的论述
(丁)“近人的记载对远人的记载‛。远人记载多半是传闻之词。 (戊)“不经意的记载对经意的记载‛。不经意的记载,或者更进一步说无意的 记载,其史料之真实性实为值得重视! (己)“本事对旁涉‛。‚看来像是本事最要,旁涉则相干处少,然而有时候事 实恰恰与此相反。因为本事经意,旁涉不经意,于是旁涉有时露马脚‛。‚史学 家应该最忌孤证,因为某个孤证若是来源有问题,岂不是全套议论都入了东洋大 海呢?” (庚)“直说与隐喻‛。‚凡事之不便直说,而作者偏又不能忘情不说者,则用 隐喻以暗示后人‛。 (辛)“口说的史料对著文的史料‛。很多文字史料是从传说史料来的。《金史 》的《世纪》记载女真先代从始祖函普至完颜阿骨打。金建国后才有文字,这一 段一定是追述的,但没有别的史料可代替论,还是可信的,是金建国前最宝贵的 材料。 论史料 ——《历史研究法》第四讲 载《漆侠全集.第10卷》
2.史料类别
(1)史料留存者目的为标准
有意史料
古人有意记录的历史书籍,叫作有意史料,是官府或私人 的有意识记载的史料,这种记载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是我们系统研究历史的重要材料。
杜维运(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说: “影响史料内容最大者,为史料记载 人;史料内部考证的重点之一,为 研究史料记载人的为人。……研究 史料记载人的为人,最重要者是其 信用程度。”
秦始皇兵马俑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半坡博物馆
古代的传说中有时也会包括一部分 历史信息。
口述历史博物馆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将提供一座约8000平米 的独立大楼,用于建立‚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 历史研究中心和口述历史博物馆‛,该中心的主要 职能是口述历史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等。
崔永元团队的采访对象里,有最普通的无名抗日 老兵,也有改革开放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柳传志、 刘东华、刘永好、俞敏洪、王中军、冯军、夏华 等的讲述,都在崔永元团队的努力下,变成‚公 众记忆‛,成为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群, 传承自己存在过的那段历史,让后来人透过一个 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面孔,回望20至21世纪的 中国。
即使没有文字,一刀一剑、一石器一木器,也都反映该时代物质 生产的某些情况,以从古人生活时留下来的日用品、遗址等猜出 古人生活的情景,所以这些都是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 交 河 故 城
周原遗址出土的陶范
古代妇女用的铜镜
战国时期 魏国的错 金银马首 形铜辕饰
实物史料也只是展现历史的一个碎片,不能展示历史 的全貌。实物史料可以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二者相 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就有可能做出接 近历史原貌的解释。
教学中如何应用史料
◆ ◆
史料教学应以历史教材中的史料为主
史料教学需要适当补充课外史料
史料教学需要适当补充课外史料
• 教材中的史料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所以很有限。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适当地给予添加。 • 尽量采用一些原始材料进行教学。一可以让学生 开阔视野,二可以让课堂丰满。这些史料可以来 自老师,也可以来自学生。
这种史料常常经过取舍、剪裁、 凸显乃至隐讳、歪曲、篡改。
无意史料
当时具有另外的实用目的,例如账册、契约、田亩册、 户籍、官私文书、犯人的口供、遗风遗俗、俗语,乃至 报纸的广告、寺观的签文、信函、便条、日记以及古代 遗址的瓦片、居室、墙壁、墓葬等等
居延汉简
陈寅恪先生,他提出了‚以史证 诗‛、‚以诗证史‛的方法,并 写出了《元白诗笺证稿》、《柳 如是别传》(原题《钱柳因缘诗释 证稿》)等诗史互证的代表著作, 使史和诗的理解和认识都更上了 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