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学复习概要

动物营养学复习概要

一、名词
养分;消化率;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理想蛋白模式;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必需脂肪酸;DE;ME;NE;代谢粪能;内源尿能;表观消化能;真消化能;表观代谢能;真代谢能;热增耗;饲养标准;RDP;UDP;孕期合成代谢;维持需要;基础代谢;绝食代谢;温热环境;短期优饲。

二、简述
1.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和纯养分组成。

2.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
3.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4.简述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5.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6.简述泌乳动物的新蛋白质营养体系。

7.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有何异同点?
8.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对碳水化物的消化有何异同点?
9.简述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10.简述畜牧生产中常用酶制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

11.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各有什么特点?
12.各种维生素缺乏的典型症状。

13.必需矿物元素缺乏的典型症状。

14.哪些矿物元素和维生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15.试述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

16.简述影响动物生长的因素。

17.简述营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18.饲养标准由哪几部分构成?
19.简述确定动物营养需要量的方法、含义及其优缺点。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绪论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2、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保障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名词解释: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NPN)CP%=N%×6.25粗灰分(C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

灼烧后的残渣中含有泥沙,故为粗灰分EE(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EE包括真脂肪和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色素、维生素、有机酸、叶绿素等)。

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无氮浸出物(NFE):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NFE%=100% -(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纯养分:饲料中最基础的、不可再分的营养物质叫纯养分。

纯养分分析比概略养分分析更准确,更能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

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2、概略养分分析体系3、养分的基本功能1.机体或动物产品的构成物质(蛋白质、矿物质、水分、脂肪)---部件2.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动力3.动物生产的调节物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剂)---控制系统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消化: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复习内容整理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复习内容整理

试题类型一、名词解释(20分)二、填空或选择题(30分)三、简答题(30分)四、问答题(20分)第一章1、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哪几类?试解释它们的概念。

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或营养素。

总水分:自由水与结合水之和。

初水:即自由水、游离水、原始水分。

新鲜饲料在60-70℃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室温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初水。

吸附水:即结合水、束缚水。

风干饲料在100-105℃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干燥器冷却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吸附水。

粗灰分: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有机物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蛋白CP:饲料样品中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采用乙醚来浸提样品的所得产品,也称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成分。

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无氮浸出物NFE: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NEF = 100%-(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2、比较动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组成的差异。

元素组成差异: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略有差异。

化合物组成差异:①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和储备物质,动物含量较低。

②蛋白质: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多,植物因种类不同所含不同。

③脂类:动物的储能物质,一般植物含量低。

④水分与灰分:植物体的水分含量变异范围很大,而成年动物体内水分含量相对稳定;动物体内灰分含量比植物体内高。

第二章1、简述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和吸收方式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除体外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或饲料中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全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饲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

烘干后的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

初水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初水。

烘干后的剩余物在空气中平分可制得风干样品。

粗蛋白CP: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中性洗涤纤维NDF: 酸性洗涤纤维ADF:无氮浸出物NFE:NFE%=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一、叙述题:动植物体在化学成分上有何不同?1)水分: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2)碳水化合物: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动物无;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动物体碳水化合物少(<1%),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3)蛋白质: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其他氨化物;动物蛋白质含量高, 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4)脂类: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色素蜡质;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二、饲料概略养分分析的过程及主要成分?(一)水分:饲料除去水分后的剩余物质称干物质。

干物质有风干物质和全干物质之分。

样品在60-65℃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风干物质;样品在100-105℃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全干物质。

动物营养学复习大纲

动物营养学复习大纲
如计算1 500kg的奶牛,每日维持需要多少净能(KJ) 如计算1头500kg的奶牛,每日维持需要多少净能(KJ) 的奶牛 和DCP(g). DCP( 360× KJ/日 360×5000.75 (KJ/日) , 3.0 × 5000.75 (g DCP/d )
第十七章: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一、基本概念:生长;能量浓度;母体效应;生 基本概念:生长;能量浓度;母体效应; 长停滞与补偿;饲料增重比(饲料/增重) 长停滞与补偿;饲料增重比(饲料/增重); 二、生长的一般规律及影响生长的因素 三、生长育肥的营养需要: 生长育肥的营养需要: ①能量(析因法公式意义及理解、计算) 能量(析因法公式意义及理解、计算) ②蛋白质需要的计算 四、生长育肥的饲料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饲料 生长育肥的饲料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 报酬、饲料增重比(F/G) 料肉比、 (F/G)、 报酬、饲料增重比(F/G)、料肉比、饲料转化比
第十二章 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一、消化试验、代谢试验方法; (一般了解) 消化试验、代谢试验方法; 一般了解) 二、消化率的计算; 消化率的计算; 三、氮平衡试验; (一般了解) 氮平衡试验; 一般了解) 四、饲养试验; 饲养试验; 五、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 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 综合法、 综合法、析因法
第七章 能量营养
一、基本概念 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NND、体增热、 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NND、体增热、 淀粉价、TDN; 淀粉价、TDN; 能量来源和单位及其换算; 二、能量来源和单位及其换算; 三大有机养分的平均能值; 三、三大有机养分的平均能值; 饲料能量在体内的分布(转化过程;) 四、饲料能量在体内的分布(转化过程;) DE、ME、NE的测定 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 的测定、 五、DE、ME、NE的测定、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 ME(96%- 82%- %-牛 DE→ ME(96%-猪、82%-牛) NE(70- 50- → NE(70-猪、50-60% ) 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 六、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考试必备)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考试必备)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考试必备)第一章●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无害无毒的所有物质●营养物质:饲料中能够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化学成分,成为营养物质●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并利用食物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成分●饲料中营养物质分为哪几类?他们的基本功能?根据饲料成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将其分为六大类,即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矿质元素。

基本功能:营养物质是动物体组织的成分营养物质是动物体所需能量的来源营养物质是体内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营养物质是形成肉、蛋、奶、毛等畜产品的原料●饲料与营养物质的差别?以及二者的关系?饲料是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无害无毒的所有物质.而营养物质是饲料中能够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化学成分,称为营养物质由此可以看出饲料的范围比营养物质范围大,即饲料包括营养物质,是营养物质的载体。

营养物质是饲料的一部分,是饲料的重要成分.第二章1.采食量:动物在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一般以日采食量表示,即动物在24h内采食饲料的重量2.随意采食量:指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内采食饲料的数量。

自由采食量决定动物的采食能力3.实际采食量: 是动物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对采食量的一种计量方式,在不同的饲养制度下,动物实际采食量是不同的4.消化: 是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5.吸收:指饲料经过消化道各种方式的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分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被运送到机体各部位,供机体利用。

6.消化率: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程度,通常用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数表示7.利用率:动物处于维持代谢状态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占采食量的百分比8.表观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营养素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9..真消化率:在表现消化率基础上,扣除粪便中的内原部分,所得到的消化率为真消化率2、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3大消化方式?●物理消化:是指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和推动事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除体外的过程●化学消化: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以及饲料中所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微生物消化:动物消化道内共生的微生物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的过程3、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机制?●被动吸收: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俩种简单扩散:小分子物质、脂溶性物质和一些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移(转运)的过程,其特点是不消耗能量。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复习内容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复习内容

试题类型一、名词解释(20分)二、填空或选择题(30分)三、简答题(30分)四、问答题(20分)第一章1、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哪几类?试解释它们的概念。

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或营养素。

总水分:自由水与结合水之和。

初水:即自由水、游离水、原始水分。

新鲜饲料在60-70℃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室温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初水。

吸附水:即结合水、束缚水。

风干饲料在100-105℃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干燥器冷却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吸附水。

粗灰分: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有机物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蛋白CP:饲料样品中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采用乙醚来浸提样品的所得产品,也称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成分。

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无氮浸出物NFE: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NEF = 100%-(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2、比较动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组成的差异。

元素组成差异: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略有差异。

化合物组成差异:①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和储备物质,动物含量较低。

②蛋白质: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多,植物因种类不同所含不同。

③脂类:动物的储能物质,一般植物含量低。

④水分与灰分:植物体的水分含量变异范围很大,而成年动物体内水分含量相对稳定;动物体内灰分含量比植物体内高。

第二章1、简述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和吸收方式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除体外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或饲料中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

动物营养学期末总结复习题汇总

动物营养学期末总结复习题汇总

动物营养学期末总结复习题汇总动物营养学复习题1、营养: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营养学: 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3、动物营养学: 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4、动植物体组成成分比较(1)元素比较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他少不同: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3)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2)化合物组成比较1)动植物的化合物有三类:第一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和矿物质;第二类是合成或分解的中间产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氨、尿素、肌酸等;第三类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维生素和抗体等。

2)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3)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动物无;4)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动物为脂肪,碳水化合物少(<1%),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5)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其他氨化物;动物蛋白质含量高, 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6)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色素蜡质;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5、粗蛋白质:饲料中一切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6、粗纤维(Crude Fiber,缩写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

7、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主要靠动物口腔内牙齿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饲料撕碎、磨烂、压扁,有利于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糜,为胃肠中其他形式的消化作准备。

(2)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

(3)微生物消化:瘤胃微生物、盲肠与结肠微生物8、消化后养分的吸收主要吸收方式:(1)被动吸收——被动转运,由高浓度梯度至低浓度,主要养分如短链脂肪酸、水溶性维生素、各种离子等;(2)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进行、耗能,主要养分单糖、AA 等;(3)胞饮吸收——细胞直接吞噬某些大分子物质和离子,特别对幼龄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吸收)。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饲料:是指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

养分:营养物质的分类: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质元素、维生素。

水的存在形式:游离水、化合水。

动植物体营养物质组成比较:①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都以水含量最高②植物性饲料干物质中主要为碳水化合物。

③植物性饲料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

④植物体内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动物低⑤植物性饲料的脂类主要包括机构脂类和贮存脂类。

影响动物采食的因素:a、动物生理因素(体重、动物的个体差别和生理状态、疾病因素、条件反射)b.饲料物理化学因素(味道、气味、物理性状、视觉)饲粮的营养物质含量的因素(能量浓度,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含量)c.饲养环境:包括畜舍的卫生和舒适度、通风换气、夏季降温、冬季保暖、饲喂方式、充分饮水、建立采食习惯等都对动物的采食有较大的影响。

消化: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的作用,把机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瘤胃微生物的种类:A 细菌B原生动物(纤毛虫和鞭毛虫)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A 吸收机制a被动吸收(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b 主动吸收(逆电化学梯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c包饮吸收后B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率: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程度称作消化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必需脂肪酸:是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由食粮供给,在体内具有明确的生理作用,是对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可缺少的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的营养及生理作用:①作为生物膜的构成物质②合成前列腺素③调节胆固醇代谢♨➹蛋白质:是通过肽键氢键等形成的复杂的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组成元素有碳氢氧氮和少量硫,一些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的磷、铁、铜和碘等元素。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①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基本成分: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肤、肌肉、神经、骨骼、软骨、牙齿、毛发、角、喙、肌腱、韧带和血管中,参与各种细胞组织,维持皮肤和组织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动物营养学复习提纲

动物营养学复习提纲

《动物营养学》复习提纲绪论目的要求掌握营养与营养学的概念、动物营养学的目的与任务;了解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目的要求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动植物的化学组成一、元素组成已知的化学元素中,动植物体有90多种,其中以C、H、O、N含量最多,总占动植物体DM的90%以上,差异大。

常量元素:Ca P K Na S Cl Mg微量元素:Fe Cu Mn Zn Se I Co F Mo二、化合物组成1、碳水化合2.脂肪3.蛋白质4.矿物质5.维生素6.水三、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比较1.元素比较2.化学物组第三节饲料养分一、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二、养分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叫养分。

(一)概略养分11.水分或干物质(DM)2.粗蛋白质(CP)3.粗脂肪(EE)4.粗纤维(CF)后来提出了多种纤维素含量测定的改进方法,最有影响的是Van Soest分析法,如下(图1-1)。

植物性饲料中性洗涤剂(3%十二烷基硫酸钠)(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硅酸盐)2%十六烷三甲溴化铵)(半纤维素等)1(木质素、硅酸盐)灰化(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灰分,即硅酸盐)NDF-ADF=半纤维素ADF-残渣1=纤维素残渣1-残渣2=木质素5.粗灰分饲料完全燃烧后的残渣,主要是矿物元素及其盐类,有时有少量泥砂。

(二)纯养分三、养分的基本功能1.作为结构物质;2.作为能源;3.作为生理及代谢调节物;4.形成产品。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消化特点及影响饲料养分消化率的诸因素。

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大分子)简单可吸收形式组织一、消化方式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微生物消化反刍动物微生物消化非常重要,饲料内70-85%DM和50%的CF在瘤胃内消化,瘤胃微生物的正常消化取决于瘤胃内环境的稳定,包括下列因素。

动物营养学总复习

动物营养学总复习

绪论1.动物生产的本质及其与植物生产的关系?2.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3.动物营养学的相关学科?4.名词:营养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常用饲料干物质的化学成分?2.饲料营养物质的功能?3.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4.名词:饲料营养物质或营养素或养分初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 NDF ADF CP CF CA EE NFE NPN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饲料的消化方式对各种动物的营养有何不同影响?2.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消化的利与弊?3.饲料矿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是否反映其利用?4.影响消化率的因素?5.饲料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及其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6.饲料加工调制的营养学意义?7.名词:饲料的可消化性动物的消化力消化率饲料抗营养因子第三章水的营养1.动物机体水的来源与流失?2.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3.动物生产对水的供给有何要求?第四章蛋白质营养1.组成动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及其特点?2.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的异同?3.影响非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4.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5.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因素?6.影响反刍动物对含氮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因素?7.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8.为什么说反刍动物蛋白质质量评定体系的核心是测定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9.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型的建立及其理论意义?10.饲粮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对饲粮蛋白质质量有何影响?解决饲粮氨基酸平衡的方法?11.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等NPN的机理?12.合理使用尿素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确定尿素的用量?13.对于单胃动物,日粮蛋白质消化率和利用率通常呈正相关关系,而对于反刍动物,日粮蛋白质消化率有时则不能反映蛋白质的利用率,为什么?14.小肽的营养作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小肽利用的异同点?15.名词:瘤胃氮素循环 RDP UDP 蛋白质的热损害酸性洗涤不溶氮 ADIN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必需氨基酸 EAA NEAA 限制性氨基酸 BV NPU EAAI 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理想蛋白质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饲粮氨基酸平衡第五章碳水化合物1.非淀粉多糖与动物营养?2.化学益生素及其营养学作用?3.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4.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5.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瘤胃消化解释饲粮中粗饲料比例越高,饲料能量利用率越低的现象。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绪论:▲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相互关系的科学。

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1.保障动物健康2.改善产品质量3.降低生产成本4.提高生产水平5.保护生态环境第一章▲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1.根据概略养分分析方案,饲料中养分分为哪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水分包括游离水(存在于细胞之间,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和结合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难以挥发。

)(2)粗灰分(Ash) :是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3)粗蛋白质(cp):指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称(4)粗脂肪(EE): 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5) 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6) 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2.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1)植物水分含量变异大于动物。

(2)植物含粗纤维,动物无。

(3)植物体内的结构物质是碳水化合物;动物体内是蛋白质。

(4)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动物为脂肪(5)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

(6)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色素、蜡质等;动物主要是真脂肪;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7)植物体内灰分含量比动物体少第二章▲可消化营养物质: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称为可消化营养物质▲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的能力;▲消化性:饲料能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的统一指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吸收方式:1.被动吸收 2.主动转运 3.胞饮吸收2.瘤胃微生物消化的优缺点有哪些?优点: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GE)的可利用程度;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宿主利用。

动物营养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以及生理变化的总称。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取,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UEAA)指可不由日粮提供,体内能够合成且合成的数量足够满足动物需要的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指一定饲粮或饲料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可消化粗蛋白(DCP):粗蛋白的含量乘以粗蛋白的消化率。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1)BV=食入氮-(粪氮+尿氮)/食入氮-粪氮(2)TBV=食入氮-(粪氮-MFN)-(尿氮-EUN)/食入氮-(粪氮-MFN)净蛋白利用率(NPU):NUP=沉积氮/食入氮蛋白质效率比(PER)PER=体增重/蛋白食入量化学比分(CS):待测蛋白质的必须氨基酸含量与某种标准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比值偏低的那种氨基酸的比值。

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饲料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必需氨基酸之比的几何平均数。

瘤胃降解蛋白(RDP):为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质过瘤胃蛋白(UDP):饲料蛋白质及瘤胃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进入后端肠道被动物消化吸收并被组织所利用。

理想蛋白(IP)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一致,动物对该蛋白的利用率为100%温热环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流热辐射等因素共同作用与动物使其产生冷热舒适与否的感觉采食量:动物在24h内采食饲料的重量营养需要:动物在适宜环境中,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一定生产性能时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的最低数量。

饲养标准:根据大量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做出的规定。

维持:动物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体内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处于动态平衡。

动物营养学总复习资料有答案

动物营养学总复习资料有答案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 饲养标准:根据动物种类,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生产性能,根据科学理论及通过生产实践饲养确定的一套动物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作为生产标准;:英国的降解与非降解蛋白质体系中,瘤胃降解蛋白质,为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质,80%-100%可合成菌体蛋白;3.妊娠合成代谢:妊娠母猪即使饲喂与空怀母猪相等的维持日粮,除能满足一窝仔猪和乳腺组织增长的需要外,母体本身仍可增重;这种现象为“妊娠合成代谢”;:代谢能指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6.生长实验:生长实验也常称饲养实验是通过饲喂动物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饲料或饲粮;出现的程度,来确定动物对养分的需要量或比较饲料或饲粮的优劣;7.温热环境:温热环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辐射及热传递等因素,他们共同作用于动物,使动物产生冷或热、舒适与否的感觉;8.绝食代谢:饥饿代谢或空腹代谢,动物绝食到一定时间,达到空腹条件时所测的能量代谢叫绝食代谢;动物绝食代谢的水平一般比基础代谢略高;9.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通过体内特定的先体物质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10.概略养分分析法:1864年,德国Hanneberg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该分析方案概括性强,简单实用;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粗纤维分析尚待改进,目前世界各国仍在采用;11.理想蛋白: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必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12.热增耗:过去又称为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粮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它以热的形式散失;13短期优饲:是指在配种前10~14天开始,供给动物能量相当于维持的130~200%,增加排卵数;14动物营养需要:是指动物在适宜环境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简称需要;15 消化率:是饲料消化性和动物消化能力的统一指标,是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16 解释代谢:在实际中可测定得一种代谢,动物健康在生理状态良好,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其空腹,在其可维持生命下的一种代谢;17 微量元素:指矿物元素在体内含量占动物体重%一下的一些元素;18 能量浓度:指每千克干物质中所含的有效能,鸡ME猪DE牛NE19.维持需要:动物在既不生产也不劳役,体重不增不减,体内养分含量相对不变时所需的维持生命的最低需要量; :粗蛋白粗蛋白质是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两部分;:非蛋白氮是蛋白质合成或分解时的产物,结构简单,包括游离氨基酸、硝酸盐、氨等;:粗脂肪粗脂肪是指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粗纤维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角质等部分;:无氮浸出物指易被动物利用的多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称;:中性洗涤纤维饲料样本在中型洗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下不溶解的部分;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矿物质;:酸性洗涤纤维NDF在酸性洗涤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下不溶解的物质,包括纤维素、木质素、残余矿物质;8.消化率: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9.表观消化率:表观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100%/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粪代谢产物:MFP粪中所含养分并非全部来自饲料,有少量来自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等内源性产物,这些称为粪代谢产物;: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和数量不能满足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需要,必需从饲粮供给的氨基酸;12.限制性AA:是指饲料或日粮含量比动物最快生长或生产需要量少的必需AA;: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指饲料蛋白在机体内被消化吸收的N量与沉积N之比;15.净蛋白利用率NPU:指蛋白质在体内沉积量与进食量比值;NPU%=沉积N/食入N=PBV×CP消化率16.粪代谢NMFN:消化道分泌物和经消化道排泄的代谢产物,消化道粘膜脱落细胞中所含氮;17.能朊比:能朊比=每㎏日粮所含消化能或代谢能/每㎏日粮所含CP或DCP量MJ/㎏18.美拉德反应:肽链上的某些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棕褐色的氨基糖复合物;:总消化养分,是可消化粗蛋白、可消化粗纤维、可消化五氮浸出物与倍可消化粗脂肪的总和;TDN=D CHO+D CP+D EE20.必需元素:指动物缺乏时可引起生理功能,结构异常,并且发生病变和疾病的一类元素;21.佝偻病:幼年动物缺钙磷引起,症状为:骨骼变软,变形,腿骨弯曲,脊柱成弓形,系、跗关节肿胀,骨端粗大,四肢行动不便;22.青草蹒跚症:反刍动物放牧时处于晚冬、早春季节牧草中含镁低或有不利于镁吸收的物质存在时,就会发生青草搐搦症“草痉挛”青草蹒跚症,严重时会死亡;强直性、阵发性肌肉痉挛、惊厥、呼吸困难等;23.白肌病:羔羊发病率最高,肌纤维退化,在横纹肌上有白色条纹;外观,四肢僵直,患病部肌肉肿大,变硬,有的呈现弓形背;24.鸡渗出性素质病:缺硒或VE,胸腹部毛细血管受损,血液渗到细胞间隙,形成胸腹部下有蓝绿色液体聚集;25.滑腱症:指腿骨粗短,关节变形,胫、蹠zhi骨接头处肿胀,后跟腱易从踝状突里滑出,因此鸡站不起来,严重时会死亡;28.多发性神经炎:维生素B1缺乏时,引起的鸡神经受损29.脑软化:肉用仔鸡采食高能日粮缺乏维生素E,会产生脑软化症:小脑出血和水肿,步态不协调,甚至衰竭,造成死亡,一般在3~8周龄;30.总能GE:是指饲料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即:饲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或饲料样分中所含的化学能;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能量的总和;31.消化能DE:指动物采食饲料的总能减去未被消化以粪形式排出的饲料能量EF之后剩余的能量.即可消化养分所含能量的总和.33.必需元素:指动物缺乏时可引起生理功能,结构异常,并且发生病变和疾病的一类元素;38.纯和饲粮:配制饲粮时不用天然饲料,所有成分都是由纯的营养素组成如合成氨基酸、纯化的淀粉等;39.内源尿氮EUN:指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体蛋白净分解代谢经尿中排出的氮;41.营养水平:动物每天摄入营养物质的多少,常表示为相当于维持需要的倍数;20.酸性洗涤不溶氮ADIN:反刍动物饲粮蛋白质的损害发生的反应形式的含氮化合物中氮;21.基础代谢: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放松的状态下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24.体表损失氮:指动物在基础代谢氮条件下,经皮肤表面损失的氮;26.曲爪麻痹症:雏鸡缺乏维生素B2时,足趾麻痹,向内弯曲,弯曲成拳头状,用跗关节行走;29.应激:机体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33.异食癖:动物持续的咬一些非营养的物质,如泥土纸片污物等,从日粮的成分分析着手,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A缺乏都会引起异食现象;35.皮肤不全角化症:影响食欲和生长,皮肤病变,猪缺锌时最易发生,开始时,皮肤有红斑,皮肤干燥,粗厚,痂状硬结,一般从腿部扩散到全身;39.维生素: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很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41.营养需要量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是制定营养标准的依据,包括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44.半必需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代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AA,如半胱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可分别由蛋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转化而来;45.蛋白质量:饲料蛋白质在消化吸收以后能满足新陈代谢和生产时对氨基酸和氮需要的程度;46.氨基酸的拮抗:某些氨基酸在过量情况下在肠道和肾小管吸收时与另外一种和几种氨基酸产生竞争,增加机体对此些氨基酸的需要的现象;47.蛋白质的周转代谢:老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AA,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的过程21.脂肪额外能量效应:是指饲料中添加一定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能提高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净能增加的效应;二、填空: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2.一般认为,猪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而家禽需要13种;4.幼龄动物缺钙的典型症状是佝偻病5.家禽缺乏硫胺素的典型症状是多发性神经炎6.饲料蛋白质进入反刍动物瘤胃后,可分为过瘤胃蛋白、瘤胃降解蛋白两部分;7.确定养分的需要量常采用析因法和综合法8.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所含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某饲料N5%,蛋白质含量为9.与凝血功能有关的维生素是维生素K10.产蛋家禽的钙需要量很高,一般为非产蛋家禽的4-5倍;11、消化试验常用的外源指示剂是三氧化二咯,一般要求指示剂的回收率应达到90%以上;12、非淀粉多糖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等组成;13、“草痉挛”是由于奶牛在采食大量生长旺盛的青草后导致缺Mg镁;14、新生仔猪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是Fe,其典型缺乏症是贫血;15、基础氨代谢的常用评定方法是无N日粮法;16、饲料中的水分常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自由水,另一种是吸附水;8、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VFA,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乙酸的组成比例;10、维生素A缺乏易产生夜盲症,一碳单位转移的载体是叶酸;1.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亚油酸、亚麻油酸和花生四烯酸;2.最常用的NPN化合物是尿素;6.任何应激都将使维持营养需要增加;7.与葡萄糖耐受因子紧密相关的微量元素是铬,与甲状腺素的组成有关的元素是碘;8.水的来源有饮水、饲料水、代谢水三种形式;10.非反刍动物体内循环的单糖形式主要是葡萄糖,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以VFA形式1 按饲料常规成分分析方案,饲料中营养物质可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六种;2 生长猪的10种必需氨基酸为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缬氨酸;4 天然饲料中猪禽常感到不足的必需常量矿物元素有CaPNaCl四种5 某饲料中K 离子%,Na离子% ,Cl离子%,则电解平衡值为, ,Cl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 维生素A缺乏引起视觉功能障碍的有三种缺乏症夜盲症干眼症瞎眼病7 雏鸡核黄素B2的典型缺乏症是曲爪麻痹症,锰的典型缺乏症是滑腱症,雏鸡的多发性神经炎是由于缺乏VB1而引起的,产奶母牛的“草痉挛”是由于体镁储存量低、青草中的镁含量和吸收率低引起的;8 对于维持,生长,妊娠,泌乳等不同生产目的来说,能量消化率的高低顺序为维持泌乳生长妊娠;9 在测定动物绝食代谢时常选用最低CH4产量脂肪代谢的RQ消化道处于吸收后状态的标准化等指标作为动物完全饥饿和饱腹状态的判断依据;10 用析因发研究动物营养需要的一般模式:R=aWb+Cx+Dy+Ez…其中Wb表示代谢体重aWb表示维持营养需要其余各项可以表示需要1 一般认为蛋氨酸是高产奶牛最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2 下列动物中,脂肪完全在肝脏中合成的是家禽3 家禽缺乏Mn易得滑腱证4缺乏Cu动物的被毛生长不良,脱毛,有色被毛褪色5 雏鸡脚趾麻痹并卷曲称拳状是因为缺乏核黄素,VB2引起的6生长猪运动机能障碍称鹅步,是缺乏泛酸,VD3引起的7 棉籽粕含有游离棉酚,有毒,使用时必须处理或限量饲喂动物营养性添加剂有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元素1.总能不能用来区别饲料能量价值的高低;对2、猪对玉米中的粗纤维的消化率高于反刍动物;对3、蛋氨酸通过甲基的供给,可补偿胆碱的不足;对4、从动物生产来看,有效环境温度处于等热区尤其在最适生产区时,饲养动物最为适宜,经济上最有利;对5、中枢神经系统是调节采食量的关键,其作用是是动物产生饥饿感和饱感,调节食欲的大小,从而引起采食的开始和停止,控制采食量;对;6、饲粮脂类在消化到后段的消化和瘤胃相似;不饱和脂肪酸在微生物产生的酶的作用下可变成饱和脂肪酸,而胆固醇则变成胆酸;对7、回肠末端取样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在回肠末端安装一瘘管收集食糜,或施以回—直肠吻合术,在肛门收集食糜,主要用于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对8.动植物体内的钙磷比接均近1~2:1.√9.猪的玉米—豆饼日粮中,最容易缺乏的是赖氨酸;√10.从实用的角度,可把氨基酸的消化率可消化氨基酸和利用率可利用氨基酸等同看待;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之间也无严格的区分;√11.饲粮脂类在消化道后段的消化与瘤胃类似;不饱和脂肪酸在微生物产生的酶的作用下可变成饱和脂肪酸,而胆固醇则变成胆酸;√12.某饲料的DM90%,CP30%,CF17%,因此属于蛋白质饲料;√13 猪禽常用饲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或蛋氨酸;V14 饼粕类的饲料,用住测得得代谢能值比用牛测出的高,而粗饲料正好相反;V15 妊娠母猪即使喂给与空怀母猪相等的维持日粮,除能满足胎儿和乳腺组织增长的需要外,母体也可增重,并能正常生产仔猪;V1.中国动物能量需要表示:猪:消化能DE转化为ME效率96%,ME转化为NE效率66%~72%;家禽:代谢能ME转化为NE效率75~80%;反刍动物:消化能DE转化为ME效率76~86%ME转化为NE效率30~65%2.蛋鸡饲料中Ca:P适宜比为5~6:1;生长动物饲料中Ca:P适宜比是1~2:1;3.食盐用量:猪鸡:占日粮~%,产蛋鸡:%,反刍动物:~1%4.酶制剂:非淀粉多糖酶,植酸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5.营养重分配剂:生长激素,β-肾上腺素;6.瘤胃夜中氨最适浓度:85~300mg/L;7.初生24~36h内的哺乳动物可直接通过胞饮方式吸收免疫球蛋白;8.酸性洗涤不溶氮ADIN的最适环境:70%的相对湿度和60℃的温度;9.常用秸秆类及植物性饲料,对于动物来说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猪赖氨酸,禽类蛋氨酸,反刍动物可能为蛋氨酸;10.三大养分能量的平均含量:碳水化合物:g,蛋白质:kj/g,脂肪kj/g11.猪和反刍动物脂肪合成主要是在脂肪组织中进行,人主要是肝中进行,禽完全在肝中合成,鼠,兔等的肝脏和脂肪中都可以进行较为活跃的脂肪合成;36.猪和反刍动物脂肪合成主要是在脂肪组织中进行,人主要是肝中进行,禽完全在肝中合成,鼠,兔等的肝脏和脂肪中都可以进行较为活跃的脂肪合成;三不定向选择题:1 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中,哪些是其他养分无法代替的ABCEA 机体的机构物质B 体组织的更新物质C 机体的调节物质D 机体的能源物质E 形成动物产品的原料2 下列氨基酸的D型能被猪禽等效利用的是BA 赖氨酸B 蛋氨酸C 苏氨酸D 色氨酸E 谷氨酸3 下列氨基酸是反刍动物的最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BA 赖氨酸B 蛋氨酸C 苏氨酸D 色氨酸E 谷氨酸4 下列氨基酸的相互比例相差悬殊时,易发生拮抗作用现象的是CEA 赖氨酸和蛋氨酸B 蛋氨酸和胱基酸C 赖氨酸和精氨酸D 苯丙氨酸和络氨酸E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5奶牛粗饲料供给不足或粉碎过细,可能引起ABCDEA乳脂率降低B 蹄叶炎C 乳酸中毒D 瘤胃不完全角质化E 皱胃移位6 动物生命过程中的任何阶段,Ca,P不足或比例不适合出现的缺乏症有ABCDEA 佝偻病B 软骨症C 骨质疏松证D 产后瘫痪E 笼养母鸡疲劳症7 引起鸡内脏浆膜尿酸盐沉着内脏痛风的日粮因素ABCDEA 高蛋白B 高食盐C 高钙D 高铜E 高镁8 缺乏下列哪些营养素可引起动物的营养性贫血ABCDEA 蛋白质B 叶酸C VB12D FeE Cu9 硒或维生素E缺乏可引起的缺乏症有ACDA 白肌病B 脑软化症C 肝坏死D 渗出性素质病E 胰腺纤维变性10 成年动物维持的能量需要包括BDA凡耗费于非产生的能量B 绝食代谢的能量C 体曾热D 随意活动的E 必要的抵抗应激环境所需的能量1 动物粪代谢产物MEP包括BCDA 未消化饲料养分B 肠道分泌的消化液C 肠道脱落粘膜D 微生物体2 成年动物缺乏钙易引起的CA佝偻病B 骨软化症C 骨质疏松证D 产蛋率下降E 产后瘫痪4 皮肤不全角质化CA铁缺乏B 铁过量C 缺乏锌D 锌过量E缺乏维生素A5 下列含维生素A丰富的是CA胡萝卜B 黄玉米C 鱼粉D 豆饼6 生豆类或豆饼粕中含有B影响适口性和消化性A 双香豆素B 抗胰蛋白酶C 硝酸盐D 氢氰酸35.下列脂肪酸中的哪种不是必需脂肪酸DA 亚油酸B 亚麻酸C 花生四烯酸D 棕榈酸五.论述题:1.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答: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须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必须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其中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后依次为第二、第三、第四;;;;限制性氨基酸;对于猪,赖氨酸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于家畜,蛋氨酸一般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2.非蛋白质氮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答:1延缓NPN的分解速度,选用分解速度慢的NPN,如双缩脲等;采用包被技术,减缓尿素等分解;使用脲酶抑制剂等抑制脲酶活性;2增加微生物的合成能力,提供充足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提供足够的矿物质元素;N:S=10-14:13正确的使用技术:1用量:不超过总氮的20-30%,不超过饲粮干物质的1%,不超过精料补充料的2-3%;2适应期:2-4周;3不能加入中饲喂;4制成舔砖5不与含脲酶活性高的饲料混合;1.饲养标准由哪几部分构成一般可分为六个组成部分:序言主要说明制定和修订“标准”的意义和必要性,“标准”所涉及到的内容,“标准”利用研究资料的情况;修订“标准”还要说明本次修订的主要变化和与前一版显着不同的地方;研究综述部分是详细总结到目前为止的有关研究资料;营养定额是“标准“营养指标数量化的具体体现,是应用”标准“时的主要参考部分;饲料营养价值用表列出常用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部分或全部列出维生素、矿物元素含量;典型饲料配方主要提供给应用“标准“规定的营养定额进行饲粮配合时参考;参考文献详细列出了制定或修订“标准“所涉及到的可靠资料来源及与营养定额数值有关文献,以便查阅;1、简述影响动物生长的因素;1动物动物品种及性别是影响生长的内源因数;例如猪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时代及不同类型猪体脂和瘦肉增长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2营养水平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增重内容直接受营养制约;3环境环境温度、湿度、气流、饲养密度每个动物占面积和空间及空气清洁度也影响生长的速度和内容;4母体效应母体效应主要在度初生重及日后生长的影响;五,论述题任选三道,每题10分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答:生长猪10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禽的必需氨基酸在生长猪10种必需氨基酸基础上还有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共13种;3.论述如何提高饲料的适口性;适口性是一种饲料或饲料的滋味、香味和质地特性的总和,是动物在觅食、定位和采食过程中动物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对饲料或饲粮的综合反应;提高适口性的措施有:1选择适当的原料;2防止饲料氧化酸败;3防止饲料霉变;4添加风味剂;2.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1动物因素:1.动物种类:对同一种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不同的动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年龄:随着动物年龄的增加,对食入蛋白质的消化率也相应提高;2饲料因数:1.纤维水平:纤维物质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都有阻碍作用,降低了其被酶作用的时间以及被肠道吸收的机率;2、蛋白酶抑制因子:其中主要是蛋白酶抑制剂,能降低胰蛋白酶活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3热损害4饲养管理补饲、饲喂次数、饲喂量5AA平衡、肠黏膜状态也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2、简述泌乳动物的新蛋白质营养体系新蛋白体系基于反刍动物随食物进食的含氮物质包括非蛋白氮和真蛋白,真蛋白在瘤胃内一部分被降解降解蛋白,另有一部分未被降解非降解蛋白;非蛋白氮100%降解和真蛋白中的被降解部分共同作为合成微生物蛋白的原料,在瘤胃内合成微生物体;非降解蛋白和微生物体进入消化道下段,主要在小肠消化、吸收供动物利用;因此,反刍动物的蛋白质需要,实质上是饲料中非降解蛋白和瘤胃微生物蛋白提供的,而降解蛋白又是合成瘤胃微生物体的原料;五、论述题1.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所谓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必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理想蛋白质的实质是将动物所需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作为评定饲料蛋白质质量的标准,并将其用于评定动物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NRC1998猪的营养需要就是先确定维持、沉积及乳蛋白质的理想氨基酸模式,然后直接与饲料的真回肠可消化氨基酸结合,确定动物的氨基酸需要,充分体现了理想蛋白质和可消化氨基酸的真正意义和实际价值;2.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各有什么特点1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随脂肪一同被吸收;在体内能以被动扩散的方式穿过肌肉细胞膜,从粪中排出;摄入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可引起中毒,给代谢和生长带来障碍;除维生素K外,所有动物都必须由日粮提供脂溶性维生素;2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B族维生素主要作为辅酶,催化三大有机反应;多数以被动的扩散方式吸收;几乎不在体内贮存,主要由尿排出;成年反刍动物不须供给B族维生素,单胃动物需要供给;4.简述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及配合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好处;1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1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脂肪是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和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备形式,脂肪具有额外热能效应;2脂类在体内物质合成中的作用:简单脂类参与体组织的构成,大多数脂类特别是磷脂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3脂类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他作用: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以及脂类的防护作用和乳化作用等;2配合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好处:1减少粉尘,减少饲料浪费2增加饲料适口性3延长制粒机环模使用寿命,提高饲料质量4提高料肉比;二、饲料养分共分哪几类每类中又包括哪些养分答:六大类1.水分,包括初水、吸附水2.粗灰分3.粗蛋白质,包括真蛋白质和粗脂肪5.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角质等6.无氮浸出物,包括易被动物利用的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可溶碳水化合物三、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有何不同★1、化学元素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略有差异;植物因种类不同,化学元素含量差异很大;不同种类动物体化学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无论植物或动物所含化学元素,皆以氧为最多,碳和氢次之,钙和磷较少;动物体内的钙、磷、钠含量大大超过植物,钾含量则低于植物;2、化学成分1水分植物5-95%,动物45-60%2碳水化合物植物大于动物<1%3蛋白质植物小于动物,植物TCP+NPN,;动物TCP+游离AA+激素4脂类植物除油料作物外小于动物TEE5灰分动物体内灰分含量比植物体内多以干物质计;特别是钙、磷、镁、钾、钠、氯、硫等常量矿物元素的含量远高于植物体;四、影响饲料消化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一动物种类、品种、年龄及个体差异二饲料,不同种类可消化性不同;化学成分1蛋白质含量饲料或饲粮中粗蛋白质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则相对较低,有利于动物消化液的分泌和养分的充分消化;CP含量过低同样会影响消化率;2粗纤维含量多,对养分的消化率有不良影响,非反刍动物表现尤其明显;3CHO 日粮中CHO含量增加,养分消化率降低,对反刍动物来讲,如果NFE含量多,就先利用NFE,把CF留下;CHO多时,产生脂肪酸量增加,脂肪酸一方面促进肠蠕动,就会造成食物很快通过消化道,吸收量减少;另一方面也减少食物发酵机会;4V:对养分消化吸收有影响,缺乏A、B、C都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降低及其它病症,也会破坏消化道的蠕动和分泌机能;5有机酸及粗蛋白的分解产物有利于消化,这些物质可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机能;3、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三饲养管理技术:1、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有:有物理、化学、微生物等;2、饲养水平四环境,环境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饲料消化率下降; 五、1.限制性氨基酸的序列确定答:指饲料或日粮含量比动物最快生长或生产需要量少的必需AA;并且限制了动物对其它必需AA的利用;其中缺乏最严重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相应的为第二、第三、第四…限制性氨基酸;确定方法有1饲养试验,添加合成AA、耗资多,确定典型料困难;2化学评定法,饲料或日粮中必需AA含量/动物对必需AA需要量,更准确的是:饲料或日粮中可消化吸收EAA含量/动物对必需AA需要量2.瘤胃、肝脏氮素循环。

(完整版)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

(完整版)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

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皆可作为动物的饲料。

2.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3.常规养分分析法的优缺点:优点:分析方法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分析成本低。

缺点:(1)粗蛋白不能区别真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物。

(2)粗纤维中各成分的营养价值差别大,纤维素与半纤维素较易消化,木质素不能被消化,测定偏低。

(3)粗脂肪是真脂肪、色素及脂溶性物质的混合物。

(4)无氮浸出物是计算值,偏高。

(5)不能分析特定养分。

4.动植物体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较大。

(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钙磷少。

异: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变异:动物小,植物大。

第二章1.影响消化率的主要因素:(1)水温,水温越高,肠道排空速度越快。

(2)不同生长阶段:粗蛋白随动物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

(3)营养物质含量及其相互间的相互作用。

(4)加工工艺:粉碎粒度。

(5)饲料调制。

(6)投饲频率:投饲频率越高,消化率下降。

2.水的营养作用:(1)水是动物机体主要组成成分。

(2)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

(3)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

(4)调节体温。

(5)润滑作用。

3.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4.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1)对能量的需求低:鱼虾为变温动物,不需耗能维持其体温。

(2)对蛋白质需求高。

(3)对糖的需求量较低,利用能力也较差,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所致。

(4)鱼虾对脂肪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

(5)对维生素的需求:Vc、VB6、Ve及烟酰胺等大,Vd低。

(6)一般对饲料中的矿物质需求低,可从水中直接吸收利用某些矿物质。

5.水产配合饲料的特点:(1)原料粉碎粒度:40目、60目筛上物不得超过10%(2)水稳定性:配合饲料应维持在水中不溃散,且要求减少溶蚀率。

动物营养学知识点(全)

动物营养学知识点(全)

动物营养学绪论1、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全称。

2、概略养分分析主要测定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等六种概略养分。

3、三大有机物: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第一节 动植物体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一、动物与植物1、动植物的代谢特点·动物代谢特点:异养生物,不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而要依赖于自然界中的有机物。

·植物代谢特点:自养生物,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简单无机物合成所需有机物。

2、动物与植物的关系 二、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一)元素组成的比较1、种类基本相同,含量差异较大。

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2、有机元素均以C 、H 、O 、N 的含量最多 ·植物:约占其干物质总重的95% ·动物:约占其干物质总重的91%以上主要以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形态存在,其中均以碳为最多,氧和氢其次,氮最少。

3、无机元素·植物:含钾高,含钠低 ·动物:含钠高,含钾低 ·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对较稳定 4、元素含量 ① 植物·元素含量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植物种类不同,元素含量差异大 ② 动物·一般须从饲料中获得,含量相对稳定。

·动物间差异小 (二)化合物组成的比较干物质动植物体 水分无机物质(粗灰分或矿物质)有机物质含氮化合物(粗蛋白质)无氮化合物乙醚浸出物(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1、水分①一般情况下,动植物中都以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动物:变异小②动植物体组织、部位不同含水量不同。

③影响因素不同·植物:栽培条件、气候、收获期等·动物:年龄、营养水平、饲料组成、健康状况等④饲料分类·按水分多少>45%:青绿饲料≤45%:青贮饲料·按蛋白质多少≥18%:蛋白质饲料<18%:粗饲料2、碳水化合物①植物:干物质中的3/4结构物质贮备物质②动物:主要为糖元和葡萄糖,<1%3、蛋白质①植物:除真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含氮物(氨化物)②动物:干物质中主要为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的结构物质主要是真蛋白质及游离AA、激素无其他氨化物动物体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的品质优于植物蛋白。

动物营养学重点章节复习

动物营养学重点章节复习

绪论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动物生产的特点:1.从生产人类食物的角度看,动物生产的重要特点是物质利用效率低。

2.动物可以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资源(如牧草、各类副产物等)转化为人类食品,从而提高食物生产体系中的养分利用率。

一、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二、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1) 保障动物健康。

(2) 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3) 改善产品质量。

(4) 降低生产成本。

(5) 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

烘干后的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

初水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重量即为初水。

粗蛋白CP: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是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 NEF: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

动物营养学复习参考

动物营养学复习参考

名解1. 动物营养学: 研究营养物质摄入利用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2. 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

3. 消化:食物(饲料)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过程。

分为a,机械性消化b,化学性消化(最重要的环节)c,微生物消化(生物学消化).4. 吸收:消化道内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

(以胞吞,胞吐,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为机制).5. 概略养分:饲料常规分析方案中饲料养分概略的六大成分。

6. NDF:中性洗涤纤维,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部分物质,即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

7. ADF:酸性洗涤纤维.8. EAA: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9. NEAA:半必需氨基酸,对于猪和家禽Met, Phe 、对于家禽Gly 的部分需要量可分别由Cys、Lys、Ser 代替,因此,Cys、Lys、Ser 又被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10. LAA: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量相比不足的氨基酸,由于它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11.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饲料含量/动物需要量)的值最小的必需氨基酸。

12. RDP:瘤胃降解蛋白质,进入瘤胃后被微生物作用而降解为多肽和氨基酸的饲料蛋白质。

13. UDP:瘤胃非降解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不发生变化而直接进入真胃和小肠进行消化吸收的饲料蛋白质。

14. 瘤胃氮素循环:瘤胃中产生的氨除部分被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外,其余的经瘤胃壁吸收入血液,并随血液流入肝脏而被合成尿素。

合成的尿素一部分经唾液或直接通过瘤胃壁返回瘤胃而被微生物再利用。

这种氨和尿素的循环称为瘤胃氮素循环。

15. 理想蛋白质: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所需比例完全吻合的蛋白质。

16. 氨基酸平衡: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数量与比例与动物维持生长、繁殖、泌乳等需要相符合。

17. 氨基酸不平衡:由于添加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而加重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缺乏程度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饲料:就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就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与结合水质量总与。

烘干后的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

初水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初水。

烘干后的剩余物在空气中平衡水分可制得风干样品。

粗蛋白CP: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就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就是饲料、动物组织与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就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中性洗涤纤维NDF: 酸性洗涤纤维ADF:无氮浸出物NFE:NFE%=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一、叙述题:动植物体在化学成分上有何不同?1)水分: 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2)碳水化合物: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动物无;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动物体碳水化合物少 (<1%),主要就是糖原与少量葡萄糖;3)蛋白质: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就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其她氨化物;动物蛋白质含量高, 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4)脂类: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她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色素蜡质;动物主要就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二、饲料概略养分分析的过程及主要成分?(一)水分:饲料除去水分后的剩余物质称干物质。

干物质有风干物质与全干物质之分。

样品在60-65℃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风干物质;样品在100-105℃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全干物质。

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均集中于干物质中,所以干物质就是动物营养的主要来源。

(二)粗灰分: 就是饲料、动物组织与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三)粗蛋白质:就是饲料有机物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分析上=N×6·25,凯氏定氮法(四)粗脂肪:常规饲料分析就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五)粗纤维:常规分析法就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与多缩聚糖等,它就是影响饲料利用率的重要限制因素。

(六)无氮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第二章碳水化合物可溶性非淀粉多糖:非淀粉多糖(NSP)就是植物组织中出淀粉外所有多聚糖的总称,非淀粉多糖可分为不溶性非淀粉多糖与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果胶与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糖甘露聚糖等)组成。

其中大部分NSP就是可溶性的,阿拉伯木聚糖与β-葡聚糖就就是主要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

化学益生素:化学益生素就是一类具有益生素功效的化学合成物质,本质上为低聚糖。

非淀粉多糖:植物组织中除淀粉以外的所有多聚糖的总称,也作结构性多糖。

一、碳水化合物有什么营养功能?碳水化合物总营养性多糖的生理作用有:1、动物体内的能量源物质2、动物体内的能源储备物质3、动物产品合成原料4、营养性多糖的其她作用还有减少动物体内蛋白质的的分解功能,同时ATP的大量合成有利于氨基酸的代谢与蛋白质的合成等;结构性多糖的作用对于反刍动物来说有提供能量,一种必须的营养素、促进消化道的正常发育,影响产奶等生产性能。

单胃动物来说,提供能量,促进消化道发育,有时也会降低有机化合物的消化率。

二、寡糖的功能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促进机体肠道内微生态平衡;2)结合并排出外源性病原菌;3)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4)寡聚糖的能量效应。

三、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有何不同?单胃动物前段消化道对于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淀粉多糖没有消化利用的能力,未被消化的结构多糖进入消化道后段。

在单胃动物肠道的后端基本不分泌消化酶,但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对这些未被吸收的多糖起到发酵的作用,产生部分挥发性脂肪酸。

草食动物如马、驴、兔等的盲肠特别发达,结肠的容量也很大,其中的细菌对纤维素以及半纤维素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因此饲料中的纤维物质对这类动物也有较重要的营养作用。

猪、禽盲肠不如马、兔发达,结肠的容量也比较小,其中的细菌对纤维素以及半纤维素的消化能力有限,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因此饲料中的纤维物质含量不宜过高。

反刍动物由于瘤胃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发酵作用,因此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与单胃动物有很大差异。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主要消化部位为瘤胃,被吸收利用的主要物质为挥发性脂肪酸,而以单糖形式被吸收利用的数量则较少。

成年反刍动物口腔与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单胃动物相类似,幼龄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发育还不完善,瘤胃内微生物活动还很弱,对糖类的消化吸收参考单胃动物。

瘤胃每日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量占总采食量的50%-55%。

因此,瘤胃就是反刍动物消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器官。

第三章动物食量标准采食量(VFI):指动物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中所规定的采食量的定额。

分绝对采食量与相对采食量。

自由采食量:自由采食。

自由采食量就是动物在自然条件下采食行为的反映,就是动物的本能。

消化:就是机体通过消化管的运动与消化腺分泌物的酶解作用,使大块的、分子结构复杂的食物,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分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化学物质的过程。

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物理性消化:通过动物采食、咀嚼与胃肠运动,将饲料磨碎、混合与推动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道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或饲料中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养分进行分解的过程。

微生物消化:指动物消化道内共生的微生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进行分解的过程。

消化率: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表观消化率:表观消化率食入饲料养分减去粪中排出的总养分(未扣除内源性养分)再与食入饲料养分之比(%)。

公式为:=(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100%。

真消化率:如果在测定粪便中待测营养物质的同时,测定来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等来源(称之为内源性物质)中相应营养物质,在计算消化率时扣除粪便中的内源部分,所得出的消化率为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的真消化率,计算公式如下:饲料中某营养素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消化道内源某营养素)/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100%。

一、动物采食量的影响因素?一)动物因素:1、动物种类2、动物体重3、健康状况4、动物生理状态5、感觉系统 6、条件反射二)饲粮因素:1、物理性状2、适口性3、能量浓度4饲粮蛋白质与氨基酸水平5、脂肪含量 6、粗纤维7、矿物元素与维生素8、饲料添加剂三)饲喂技术:1、饮水2、饲料形态3、饲喂方式与时间四)环境因素:1、温度、湿度、通风及有毒有害气体2、应激状态二、鸡、猪、牛的消化各有什么特点,有何不同?1、鸡的肠道较短,化学消化为主酶与微生物消化都弱。

2、猪主要就是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比较弱。

3、牛前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皱胃与小肠以酶消化为主。

三、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有那些?1、动物因素:动物种类,年龄及个体差异2、饲料因素:种类,成分,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 ,饲料加工调制3、饲养管理技术:营养水平,饲养条件,饲料添加剂第四章脂类的营养瘤胃氢化作用:饱与脂肪酸经过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变成饱与脂肪的现象。

脂肪的酸败:脂肪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氧气、适宜温度、水分、微生物、金属离子等到)发生氧化,生成醛、酮、酸并有异味的现象称之。

一、脂类的组成、主要性质?二、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1、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额外能量效应;脂肪就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备形式。

2、脂类可作为机体结构物质。

3、提供必需脂肪酸。

4、协助脂溶性物质的吸收。

5、维持体温、防护作用。

6、调节内分泌功能。

7、油脂在饲料加工中的作用。

三、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在脂类的消化、吸收、代谢方面有何异同?何为胆汁肠肝循环?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机理:脂类进入十二指肠与大量胰液与胆汁混合,在胰脂酶作用下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甘油一酯与游离脂肪酸,磷脂由磷脂酶水解成溶血性卵磷脂,胆固醇酯由胆固醇酯水解酶水解成胆固醇与脂肪酸,三者聚积在一起形成水溶性的适于吸收的混合乳糜微粒,可携带大量非极性化合物如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等。

当乳糜微粒与肠绒毛膜接触时破裂,所释放的脂类水解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被吸收。

脂类水解产物通过易化过程吸收。

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吸收的长链脂肪酸与甘油一酯重新合成甘油三酯,新合成的甘油三酯外被一层蛋白膜,它与少量磷脂、胆固醇酯与蛋白质构成乳糜微粒,通过胞饮作用的逆作用逸出黏膜细胞,经胸导管将乳糜微粒输送入血。

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机理:脂类进入瘤胃后,实质就是微生物的消化,瘤胃微生物将甘油三酯水解为游离脂肪酸与甘油,后者被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主要通过瘤胃壁吸收。

大部分不饱与脂肪酸经微生物作用变成饱与脂肪酸,部分氢化的不饱与脂肪酸发生异构变化,支链脂肪酸与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增加。

脂类经过重瓣胃与网胃时,基本不发生变化,在皱胃,脂类逐渐被消化,微生物细胞也被分解。

进入十二指肠的脂类由溶血性卵磷脂、脂肪酸及胆酸构成。

链长小于14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可直接被吸收,空肠前段主要吸收混合微粒中的长链脂肪酸,中后段主要吸收其它脂肪酸,其余脂类消化产物,进入回肠后都能被吸收。

胆汁肠肝循环:胆汁酸就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就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

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与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四、反刍动物脂类瘤胃微生物消化的特点?(一)、不饱与脂肪酸氢化 ,必需脂肪酸减少(二)、部分氢化的不饱与脂肪酸发生异构变化(三)、脂类中的甘油被大量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四)、微生物酶解的产物就是甘油而非甘油一酯(五)、支链脂肪酸与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增加五、EFA的概念与作用?必需脂肪酸:凡就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与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作用:1、就是细胞膜、线粒体膜与质膜等生物膜脂质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关键作用,也参与磷脂的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