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氏_公共领域_到网络公共空间

合集下载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和传媒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和传媒

近40年前,“公共领域”(德语Offentlichkeit,英语publicsphere)一词在德国当代大学者于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的一本名著(Habermas,1962/1989;哈贝马斯,1999a)[1]中被概念化了。

从此它成为欧洲主流政治话语的一部分,欧美各国学者的专题性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公共领域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受到高度审视。

尽管如此,关于“公共领域”这一概念本身仍有待澄清。

鉴于哈贝马斯在中国大陆的文化和社会学界已广为人知而在新闻传播学界鲜有研究[2],笔者认为首先有必要交代一下哈氏的学术生涯与学术成就。

一.哈氏的学术成就与国人的渐次认识自1960年代以来,哈贝马斯就被誉为前联邦德国具有最强大威力的哲学家、“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引自欧力同,1997:“前言”),其学术观点深植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等德国贤哲深厚的哲学及社会学传统中,“经其高度的综合分析,并以政治及道德的终极关怀贯串其中,其影响力遍及社会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如社会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政治学、思想史等等(张锦华,1994:199~200),“在有关方法论、哲学和政治学等重要问题的大量论战……中,他是中心人物”,他“在如此众多的学术领域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以致于他不可能对他的工作作出确切的概括”(戈尔曼,1989:386~187),是当代罕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哈贝马斯1929年6月18日生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在纳粹统治下长大,1949年就读于哥廷根大学,后经苏黎世大学,于1954年进入波恩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5年,他前往法兰克福大学,与法兰克福学派核心人物特奥多尔·阿多尔诺(TheodorAdorno,1903~1969)一起从事研究工作,阅读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著作,“由此而变得激进起来”(戈尔曼,1990:385)。

哈贝马斯虽然成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员,但他肯定启蒙运动关于民主公共生活的理念,将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看成是改革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模式,因而在阿尔多诺看来具有一种危险的保守倾向。

从哈氏“公共领域”到网络公共空间

从哈氏“公共领域”到网络公共空间
从 哈 氏“ 共领 域 " 网络公 共 空 间 公 到
罗志 洋 涂 迎春
( 汉理 工 大学 文法 学院 湖 北 武汉 武 4 07 ) 3 0 0
摘 要 : 娜 . 伦 特 提 出 公 共 领 域 理 论 以 来 . 过 哈 贝 马 斯 的 概 念 化 并 详 细 阐 述 后 。 共 领 域 理 论 汉 阿 经 公 便 逐 渐 深 入 到 欧 洲 主 流 思 想 的 体 系 中 了 。公 共 领 域 的 形 成 和 传 播 媒 介 的 发 展 密 不 可 分 , 纸 、 志 、 播 、 报 杂 广
而实 现 哈 贝马 斯 所设 想 的 “ 理 想 的讨 让 论达 到对 国家 最 理想 的境 界 ” 其次 . 大 众传 媒 作 为 民主 交 流 的社会 平 台 . 它必 然 以 维 护 社 会 公 众 利 益 作 为 其 最 高宗 旨。 以专 业理 念 运 作媒 体 , 要求 客 观 、 公

熟虑 的公 众 话 题 的 制造 者 . 而尽 是 现代 的 话 题 大 众 传媒 的 集 团 化 使 得 传 媒
见一 般 难 以进 入 主 流媒 体 . 即使 有不 同
声 音 . 微 弱 得 难 以 让 人 听 见 。铺 天 盖 也
种 有 着 很强 的 社会 责 任感 的话 题 . 从
按照“ 共领域” 公 概念 的创 始 人 、 德 国哲学 家 哈 贝 马斯 的定 义 . 共 领 域是 公 “ 治权 力 之 外 .作 为 民 主政 治 基本 条 政 件 的公 民 自由讨论 公 共 事 务 . 与 政治 参
的活动 空 间 ”
的公 共 领 域 这 种公 共 领 域很 具 约 翰 . 弥 尔顿 在 《 出版 自由》 论 中所 倡导 的” 意 见 自由市 场” 的境 界

【理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

【理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

【关键字】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以18世纪——主要是、和的历史为背景,所得出的一个式的理想类型。

他分析了18世纪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杂志和报纸,是一个公众们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它形成了政治权威重要的合法性基础。

《媒介研究进路》这本书只选了“公共领域的诸种机制”这一节,论述了宴会、沙龙、咖啡馆在上拥有一些共同的标准,由此可窥豹一斑。

目录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概述哈氏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

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

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图: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结构图研究公共领域结构时重点采用了民主理论的视角,强调了政治公共领域对实现民主的重要作用,崇尚公民拥有对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的空间和权利。

他研究的公共领域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

黄金时代的公共领域由拥有部分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组成,在小规模的咖啡馆、图书馆、大学及博物馆等场所谈论时政,而且人员严格限制在资产阶级内部。

因此,“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社会。

由于哈贝马斯过分注重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平民公共领域的关注,因此,不少学者对其理论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产生怀疑。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渊源对于公共领域的研究,是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源头在于美籍德裔犹太血统的政治(HannahArendt)。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看网络论坛在公共话语构建中的作用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看网络论坛在公共话语构建中的作用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看网络论坛在公共话语构建中的作用——以发展论坛为例史娜摘要: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开始,论述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概念及其演化过程,然后以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为例解析网络论坛对拓展公共领域的积极意义,之后又用哈氏的理论分析网络论坛对公共话语构建的局限性,最后表明网络论坛已经接近于哈贝马斯所谓的公共领域。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网络论坛公共话语于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被公认为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当代的黑格尔”。

1961年,他完成了他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这一书中,他充分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和建筑学的综合思维方式,对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但当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丝毫注意,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本书竟然成为人们炙手可热的认识对象,他在该书中提到的公共领域理论也被封为传播学的圭臬之一。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公众可以快捷、方便的参与公共事务讨论之中,网络论坛给公众的参与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但是由于一些局限,网络论坛还不能真正承担起构建公共话语的责任。

一、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理解“公共领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德裔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来的,之后熊彼得、布鲁纳和杜威等人又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此问题。

哈贝马斯是公共领域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立足于批判的立场对公共领域的历史起源、结构、功能做了透彻的分析和展望。

哈贝马斯把公共领域看成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他的定义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共的领域;但私人随即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的、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

”①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在欧洲中世纪“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但有别于私人领域,只限于具有批判力量的私人所构成的针对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批判的领域,是资产阶级通过公共讨论的方式来调节社会冲突的一个公共话语空间。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摘要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引出“农村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湖南邵阳县的新村作为研究的考察点,探索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公共空间”的孕育、发生、发展,希冀“农村公共空间”能为农村社会的和谐运行,乃至成功转型开辟一条道路。

关键词公共领域沟通行动农村公共空间1 哈贝马斯与公共领域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所开创的关于民主社会的定义,指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它建立在自由发表意见和相互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是“政治权利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哈贝马斯强调在这种不受各种外界因素侵扰的自由空间里,大众可以不受约束地在这个领域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市民之间可以进行以阅读为中介、以交流为中心的公共交往。

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探讨,为备受技术、法制、行政、市场力量困惑的现代社会找到了一种解脱的途径,一种希冀。

而且他自信地告诉人们这并不是“乌托邦”,即使在现代社会的“囚笼”里,人们仍然可以通过“公共领域”的重构,走向新的光明。

他的“公共领域”理论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受到了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甚至宪法学等众多学科的追捧,他本人也成为当代最为著名的思想理论家之一。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农村自治运动及其基层社会的改革促发了人们对农村社会结构及其良性运行的深层次的思考,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给正在探索中国农村社会发生、发展运行规律的人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或者说是一个新的理论前景,从而有望为进一步寻求农村社会的和谐运行,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奠定持久的社会动力。

在这里的“农村公共空间”是指具有“公共领域”的某些精神要素,又具有自己的特质,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体现中国农村社会的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反映出当今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多元化的公众自觉精神。

可见,农村公共空间并不单是一个拥有固定边界的实体空间,它同时也是一个被附加了许多外在属性的文化范畴。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领域”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领域”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领域”摘要: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出发,重点分析网络公共领域的三个特征,进而从哈氏的公共领域角度分析网络公共领域的演变过程,包括主体、场域和民主机制。

再从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对社会的影响出发,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发展趋势的利弊。

关键词:网络公共领域公共领域一、公共领域的涵义和特征哈氏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地发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看法、意见,不受政府的干涉,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对其关系进行调停的领域。

其范围包括团体、俱乐部、通讯、出版、党派、沙龙、书籍、杂志等等。

由此定义可见,是“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①二、网络公共领域——全新的社会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促使人类加快文明的步伐。

然而网络中是否有真正的公共领域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一)网络公共领域——真正意义公共领域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成为信息社会的载体,信息交流的一种手段,凭借广泛性,开放性,多样性,便利性,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正是其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打破了以往传媒的上级控制下级的传统状态。

使人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

哈氏在其著作中他说:在封建社会里,大众传媒并没有存在真正的大众传媒,其实也就不存在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随着信息交流机制的建立,新闻出现后,真正的公共领域才出现。

②而今天的网络使任何人能随时在有网络的地方以低成本传播和接收信息,任何人都在同一个公共领域中进行交互式的讨论。

由此可见,网络的出现和应用代表一种新的社会状态——网络社会,它直接导致了网络公共领域的产生。

网络公共领域是在现实存在的,它既具有传统公共领域的核心性特征,同时又突破了传统公共领域的空间范围,实现了现实社会中人们交往由实践向虚拟空间的转移。

首先,哈贝马斯的定义提出了公共领域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公众、公共空间、公共舆论。

从微博到知乎——从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空间的讨论理性

从微博到知乎——从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空间的讨论理性

“ 公共 领域 ”这一 学术 理念 最早 由美 国社会学 家杜 威和 德裔女学者 阿伦特等人 提出。 哈贝马斯 于1 9 6 2 年 出版著作 《 公 共领 域 的结构转 型 》 , 据其 总结 , 公共领 域 的形态演 变共 分为 三个 时期 : 原 始公共 领域 、 代 表型公 共领 域 、 资产 阶级公 共领 域 。哈贝马斯著作 中的理论核 心正是 “ 资产 阶级公共 领域” 。 根据 哈 贝马斯在 书 中给公共 领域 所下 的定 义 , 公 共领 域 属于私人领 域的一部 分 , 但 它又有别 于私人领域 , 只 限于讨论 与公 共权 力 机关 ( 行政 和 司法 机关 )有 关 的事 务 。u 迈 克 尔・ 舒 德森 在其 著作 《 好公 民 : 美 国公 共生 活史 》中认 为 , 所 谓 公共 领域是 指 独立于 政府 之外 的公 共论 坛 , 又指人 们聚集 到一起谈 论公 共事件 , 超 越 家庭范 围的私人 集合 体。 在公 共领 域 中, 人们 能够对法律 和政治进行充 分的讨论 和批评 , 意 见整 合后所形 成 的公共舆 论又能反 过来制约法 律及 政策 的合
方 颐 刚
( 西华师范大学 新 闻传播学院 ,四川 南充 6 3 7 0 0 0 )
摘 要: 近年 来, 社 交媒体 声势 日趋壮 大, 作 为信息共享和讨论 平台的微博一 时被看作是 集平等、 理性 、 严肃 于一体 的 “ 公 共领域 ”的缩影。然 而, 通过厘 清公共领域 的缘起和 内涵 , 便发现 微博 中的讨论机制 与哈 贝马斯笔 下的公 共领 域相 比尚有一段 距 离。较之微 博 , 知乎作 为一个相对精英化 的问答社 区 , 在部 分借 鉴 了社交媒 体的 交流机制 的同时, 其 信 息交流的针 对性、 答案的遴选机 制使得知乎在讨论理 性上比微 博更具优 势。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从哈贝马斯到今日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从哈贝马斯到今日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从哈贝马斯到今日一、引言哈贝马斯是公共领域理论的重要代表,他对传统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理论性观点。

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公共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本文将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出发,探讨新媒体时代公共领域的变化和发展。

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社会成员进行理性讨论和民主决策的场所,是一个超越私人利益、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领域。

在哈贝马斯看来,新闻媒体、文化产业以及公共话语是构成公共领域的重要元素。

他强调,在现代社会中,资本主义的商业逻辑渗透到了公共领域,导致公共意见逐渐被商品化和市场化。

三、新媒体对公共领域的挑战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的重要平台。

然而,新媒体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对传统公共领域造成了冲击。

首先,新媒体的碎片化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个性化和分散化,导致公共话语的凝聚力下降。

其次,网络空间缺乏有效治理机制,造成谣言、虚假信息等问题滋生蔓延。

此外,个人化定制的信息环境也加剧了人们对于“信息茧房”的封闭式选择,使得不同意见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

四、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重构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公共领域正在经历着重构和变革。

首先,传统媒体机构纷纷转型,探索融合传播模式,拓展跨平台合作,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其次,网络空间治理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加大网络治理力度,打击网络谣言、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

同时,在舆论监督、网络问政方面也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并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监督效能。

五、新媒体推动公共领域多元化发展尽管新媒体对传统公共领域构成了冲击,然而它也为公共领域带来了更多元、更开放的发展机遇。

首先,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个人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可以直接参与话语权争夺。

其次,在内容生产方面,“长尾效应”使得各类小众内容得以存续和发展,促进了文化多样性。

从哈氏“公共领域”到网络公共空间

从哈氏“公共领域”到网络公共空间
L g l y t m n o i y e a S se A d S ce t
{占 I 缸会 } I
29() 0.下 02
从 哈氏 共领 到网络 公共空间
宁晓晓
摘 要 自 贝马 斯提 出公共 领域 概念 以来 , 共领 域成 为 当今传播 界 重要 的讨幸议 题 , 氏认 为 , 共领 域应 该是 一个 公 哈 公 哈 公 共 空 间 , 脱 离国家控 制 与市场操 纵 的相对 自 性 , 民在 此 空 间里 可 以 自由表 达 意见 , 拥有 主 市 沟通 意 见 , 能形 成 民意或共 识 的
较为广泛地反映了网民以至社会大众的普遍 要求 , 满足 了建设社会民 主和参与政府 决策 的诉求 , 成为影响政府决策 、 调和社会矛盾 的重要
力 量 , 成 为政 府 与公 众 之 间 的社 会 张 力 。 也 四、 正确 引导 网络 舆 论 , 进 社 会 的 稳 定 和 发 展 促
二、 网络传播为公共领域的形成和传递提供 了便利
社会生活领域, 亦可以针对公共事务进行批评。当媒介技术发展进入信息社会以后, 公共领域有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扩 大和
延伸 , 它使哈 氏 的公共 领域 设 想得 以传承 和 实现 。
关键 语 公共 领 域 网络 舆论
中图分 类号 : 93 C 1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90 9(0 90 -3 —1 10 -522 0)22 50
加强政府 官员与 国民的联系 , 增强政府与国民的关系 , 增 网络 的点对 点, 多点对 多点的传播特征 , 为众多弱势群体的意见 建设互联网, 认真听取国民的意见, 已经显现出网络公众 就 表 达提 供 了 空 间 , 多元 文 化 和 多元 思 想 的 生 存 提 供 了场 所 。 为 当越 来 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

网络公共领域

网络公共领域

浅析网络公共领域摘要:自哈马斯提出公共领域概念以来,公共领域成为当今传播界重要的讨论议题。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形成意义重大。

随着互联网时代时代的来临,公共领域出现了新的发展形态——网络公共领域。

它不仅满足作为公共领域的一般要求,而且在主体、场域和对话机制三方面都具有新的特征。

关键词: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20世纪50年代德国女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最先提出了公共领域这一概念。

20世纪60年代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马斯在通过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果转型》对其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哈马斯公共领域的定义是:“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结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机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利机关本身,以便就基本已经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利机关展开讨论。

”哈马斯上述定义支出了公共领域必备的三个要素:公众、公共空间、公共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的载体和交流的一种手段,凭借其开放性、便利性、互动性、信息的丰富性、服务的多样性的特质,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扩展,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传播工具大演变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它的诞生打破了以往传媒自上而下的控制状态,任何人都可以以低廉的成本发布、传播和接收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在这样一个公共领域中进行交互式的讨论,展开多对多的传播。

因此,互联网的出现,决不仅仅是传播手段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状态——网络社会的来临,也直接导致了网络公共领域的产生。

一、网络公共领域的产生实现与互联网的全功能接入94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作为新的媒介极大地影响了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

网络,特别是公共讨论区(BBS)的即时、交互和迅即传播的特点,使得网络在近年来的中国公共事件中日益扮演了核心的作用,成为了“公共舆论的发动机和公共讨论的平台。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摘要】本文探讨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的关系。

首先介绍了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理解,探讨了其重要性和作用。

接着分析了中国农村公共空间的特点和所面临的挑战,包括资源匮乏和农村人口外流等问题。

然后探讨了哈贝马斯理论在中国农村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以及当前中国农村公共空间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强政府引导、促进社会参与和保护农村文化传统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到,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中国农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领域、中国农村公共空间、特点、挑战、理论应用、建设现状、发展建议1. 引言1.1 引言公共领域是一个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重要概念,而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重要观点。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由公民自由地讨论和决定共同事务的地方,是构建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基础。

在中国,农村公共空间作为政治参与和社会互动的重要场所,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首先介绍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理解,探讨其在民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接着,将分析中国农村公共空间的特点与挑战,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然后,将探讨哈贝马斯理论在中国农村公共空间的应用,以及如何促进其发展和完善。

将总结中国农村公共空间建设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提升农村公共空间的品质和效益提供参考。

通过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和中国农村公共空间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领域的重要性,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

2. 正文2.1 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理解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理解强调了人们在民主社会中共同参与决策和讨论的重要性。

他认为公共领域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平等的空间,能够容纳各种声音和观点,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的存在可以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助于形成共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从哈贝马斯到今日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从哈贝马斯到今日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从哈贝马斯到今日在20世纪的哲学与社会理论中,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公共领域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他的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将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视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公共领域的概念和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出发,探讨其在新媒体时代的演变与现状。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哈贝马斯于1962年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了公共领域这一概念。

他认为,公共领域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国家之间的空间,个体可以在此进行理性的讨论和辩论,以形成公众意见。

在哈贝马斯看来,理性的讨论和互动是推动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

他指出,18世纪欧洲市民社会的兴起为现代公共领域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咖啡馆、书报亭等场所成为人们聚集讨论、表达观点的重要场地。

这些场所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的平台,使公众能够参与政治生活。

传统公共领域的特征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传统的公共领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不论其社会地位如何。

理性讨论:参与者通过理性的辩论来达成共识,形成公众意见。

独立性:公共领域相对独立于国家和市场,使得它能够发挥监督和批评的功能。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这一传统公共领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挑战。

商业化、媒介集中化、信息的不平等流动等问题逐渐显现,使得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困难,导致了意见分歧和社群分裂。

新媒体对公共领域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公共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博客等新兴平台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传播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公众参与政治与社会事务的形式。

下面我们将探讨新媒体时代对于传统公共领域概念的一些重要影响。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垄断。

在过去,主要由少数媒体机构掌控信息发布权,而如今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

网络中是否存在“公共领域”?——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视角

网络中是否存在“公共领域”?——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视角

网络网络中中是否存在是否存在““公共领域公共领域””?————基于基于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公共领域视角视角.朱珠1,郭晴2(1.云南师范大学 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2.西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要]]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理论基础,提出网络中有公共领域的存在,认为网络公共领域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构成三要素分析了网络公共领域的运行方式和特征,认为网络公共领域的主体是网络社会群体,场域是网络空间,民主机制是网络对话。

最后通过结论,指出网络公共领域发展过程中的利弊,从政府、公众和媒体三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以保证网络公共领域的良性运行。

[关键词关键词]]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 网络公共领域一、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提出公共领域理论最早是由汉娜·阿伦特在《人类条件》中提出的,后经过尤根·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对此理论进行发展性的研究。

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地发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看法、意见,不受政府的干涉,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对其关系进行调停的领域[1] p35其范围包括团体、俱乐部、通讯、出版、党派、沙龙、书籍、杂志等等。

由此可以认定为它是“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哈氏把公共领域的特征概括为两点:第一,公共领域是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块中间地带。

它介于公与私的交叉点上,既不完全公也不完全私。

它的根本原则是:属于私的范畴, 非强制性、不受官方干预,也不受任何教条、传统和权威限制与约束;公共领域不同于私人领域,其关注的是私人领域中关于.作者简介:1.朱珠(1987-),河南商丘人,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2.郭晴(1988-),河南洛阳人,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公共事务的部分,公共领域所形成的意见代表着社会整体的普遍意志,这种多数人的共同意识是形成公众或公共意见的关键;例如在过去的2012年里,网络中从“房姐”、“雷政富不雅视频”等不雅事件,正是说明了在这一领域中,人人都拥有一个“麦克风”。

每日考点哈贝马斯与公共领域!(重要考点)

每日考点哈贝马斯与公共领域!(重要考点)

每⽇考点哈贝马斯与公共领域!(重要考点)【公 告】⽕爆全⽹的⽊铎《每⽇考点》专栏⼜双叒叕上线啦!围绕10年真题⾼频词汇,从核⼼概念解析、历年真题梳理以及相关论⽂推荐三个维度出发,每个考点新增加【考察偏向解析】,针对真题,全⽅位帮助你理解并记忆重要考点。

⾷⽤指南 :打开你的专题笔记,进⾏查漏补缺式补充吧。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定义(⾮常重要,背诵记忆)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也叫公共性,它是指“我们⽣活的⼀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

”其界定如下: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私⼈领域的⼀部分,它是⼀个“由私⼈集合⽽成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讨论的是私⼈领域的“⼀般性问题”。

其次,公共领域和公共权威领域是相对⽴的,它是公共管理与私⼈⾃律紧张关系的反映。

公共领域就是公共舆论领域,它和公共权⼒机关直接相抗衡。

公共领域的基础是国家和社会的分离。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公共权⼒领域与私⼈领域的中间地带,作为公众聚集的领域,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提出批判,形成公共舆论,其精髓在于其批判性。

⼆、公共领域的形成条件和内在⽭盾是什么?(简答题和论述题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应满⾜⾸先要求具备⼀种平等、⾃由的社会交往的⽅式。

各⾊⼈等,不论层次与职业,均能在理性的层⾯上参与讨论。

(平等性)其次,公共的讨论应当限制在⼀般问题上,即所有⼈能加⼊讨论的⾏列。

(公共性)公开性,只要拥有财产并受过教育,就可以参与其中。

(公开性)哈贝马斯认为,公众之所以参与公共讨论,寻求理解与沟通,实质上体现了资产阶级⼈性观念或者说私⼈⾃律,是⾃愿、爱的共同体、教育三位⼀体的。

(⼆)内在⽭盾公共领域应当是公私分明的,私⼈在公共领域中则抛弃了谋取私利的念头,参与公共讨论,商讨公共事务。

然⽽哈贝马斯指出,这种公共领域⼀开始就是充满⽭盾的。

1.这种⽭盾⾸先体现在公共领域得以存在的基础——资产阶级⼈性观念和私⼈⾃律中。

尽管家庭领域本⾝想保持独⽴和充满纯正的⼈性,但是它和劳动领域以及商品交换领域中还是有⼀种依附关系,爱的共同体被家庭权威所代替,职业需要和教育观念也发⽣了冲突。

试以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解析网络空间_韩秀琴

试以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解析网络空间_韩秀琴

1—————————————————【收稿日期】2010-08-09【作者简介】韩秀琴,女,山西晋中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社会学。

第8卷第4期2010年12月Vol.8No.4Dec.2010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NINGBO RADIO &TV UNIVERSITY韩秀琴(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公共领域理论强调三个核心因素:公众,普遍利益上形成的公众舆论,讨论的理性、批判性和平等性。

网络作为新兴媒介打破了第一媒介时代散播式的传播方式,其信息的易获取性以及网络空间匿名性、去中心性等特点为公共领域的形成奠定了有利条件。

网络空间出现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出现了“独特”融合、网络空间的舆论兼具批判性和消费性、网络和权力机构的关系发生微妙转变,网络空间孕育着公共领域的又一次转型。

【关键词】公共领域;公众舆论;网络空间;私人领域;公共权力【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24(2010)04-0001-04The Analysis of Cyberspacewith “The Public Sphere Theory ”of HabermasHAN Xiu-qin(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Gansu ,China )The public sphere theory focuses on three core elements:the public,the public opinions formed on commoninterests and the reason,criticalness and equality of work as an emerging media has broken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in the first media age and it established referential conditions for the shaping of public sphere with its easy acquisitiveness of infor-mation and characters of anonymity and de-center.With the emergence of cyberspace,the private sphere and public sphere merge into each other uniquely.The public opinions in cyberspace are both critical and commercia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and authorities has undergone a subtle change.The cyberspace is pregnant with another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sphere.public sphere;public opinions;cyberspace;private sphere;public power一、“公共领域”概念“公共领域”最早是由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在汉娜·阿伦特看来,“公共的”和“私人的”是对立的。

试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解释网络空间

试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解释网络空间

合理 的讨论或者批判 。1 9 6 4年 , 哈贝 马斯 又给 了公共 领域一
个 明确 的定义 : “ 所谓公共 领域 ,我们首先意指 我们的社会生
活的一个领域 , 在这个领域 中, 像 公共意见这样 的事物 能够形 成。 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 有公 民开放 。 公共领域的一部分 由各 种对 话构成 , 在这些 对话 中, 作为私 人的人们 来到一 起 , 形 成
学 术 沙 龙
文 艺生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2 0 1 30 2

试 以哈贝马斯 的公共领域理论解释 网络 空 间
朱 丽
( 青 岛大学 文学院 , 山东 青 岛 2 6 6 0 7 1 )
摘 要: 哈 贝马斯在《 公共领域 的结构转型》 中, 为我们提供 了“ 公共领域” 这一概念的解释 , 使我们将其与正在迅速发
成普遍利益基础之上的公众舆论 。 近年来 , 网络空间频繁的 出 现对某一具 体事实 的讨论 , 例 如“ 我爸 是李 刚” 事件 、 “ 不 管你
和分离开来 。” 公共领域作为一个共 同的世 界 , 将 我们 聚集在

起, 但却阻止我们彼此 竞争。
哈贝马斯在 1 9 6 1 年 出版 的《 公共 领域 的结 构转 型》 一 书 中 ,这样论述道 : “ 资产 阶级 公共领域首先可 以理解 为一个 由
是作为公共领域的媒介 ,更为公共领域 的发展开辟 了新的路
径。
“ 公共领域 ” 最早 是 由汉娜 ・ 阿伦 特提 出的 , 在汉娜 ・ 阿伦 特看来 , “ 公共 的” 和“ 私人 的” 是对立 的。“ ‘ 公共 的 ’ 这一术 语 指 的是两个紧密相连但又并不完全相 同的现象 。 它首先是指 , 凡是 出现于公共场合 的东西都 能够 为每个人所 看见 和听见 , 具有最广泛 的公 开. 洼。 ”其 次 , “ 公共 的” 一词指的就是世界本 身, “ 共 同生活在世界上 , 这从根本上意 味着 , 事物 的世 界处 于 共 同拥有这个世界 的人之 间 ,就如同一张桌子 的四周 围坐着 许多人一样 , 世 界像 一个 中间事物一样 , 都 同时将人联 系起 来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网络传播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网络传播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网络传播 ①刘 吉②(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001)摘 要: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切口,考察了其颇具现代性色彩的传播思想,并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公共领域的缘起、发展和转型进行审视,探讨了媒介发展在公共领域型变中的作用,尤其着重思考了网络传播能否带来公共领域新的勃兴。

认为网络传播的兴起,可能导致出现具有公共领域性质的第二条媒体通道,即在保留传统媒体的功能的第一条媒体通道之外,出现脱离第一通道控制、纯粹表达不同的个体或团体公众参与的意见平台。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城邦;网络传播中图分类号:G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69(2007)04-0114-041 哈贝马斯理论传播观念的现代性意义111 关于公共领域的含义1962年哈贝马斯(J urgen Habermas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详细追溯了公共领域的历史,详尽分析了公共领域的类型和演变。

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公共领域滥觞于古希腊雅典时代的城邦,当时公民每人可以任意在集市或广场上自由发表言论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

再后来出现了两种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代表型公共领域不是一个社会范畴,而是某种社会地位的标志。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哈氏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总的说来,公共领域就是政治权利之外,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它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领域,和私人领域相对,其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国家与社会的分离,理性商谈性、普遍公开性和公共利益性则是它的三个显著特征,其理论精髓在于批判性。

时至今日,关于公共领域的真正含义众说纷纭。

从历时态上看,公共领域是一个具有历史分期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领域具有迥异的内涵,从前工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在到信息社会,公共领域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扩大;共时态上看,不仅同一历史时期的公共领域可作不同类别的划分,就是不同学科对它的规定也有很大不同,这就使某个时期或某个领域的具体规定很难具有普适性。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从1930年代开始,欧洲文化和政治领域中诞生了一些新的思想,这些思想被称为“公共领域理论”,其中最有名的是来自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思想。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探讨的主题是,社会中的公共空间应该既多样又开放,允许任何人(政治观点、宗教信仰、社会地位和性别等)去共同参与和接受。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被用来表达社会激进意识形态的思想,并且公共领域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聚集地,在这里,人们可以一起共同参与。

他认为,如果公共空间过于扩张,那么它就会变得分裂,失去共识。

即使是今天,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理论仍被广泛使用,以提供社会和政治讨论的容器。

它激发了很多关于公共空间的探讨,并在近年来,在公共空间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理论指出,社会空间是一个可以通过城市规划和社会政策来实施和发展的领域,在这里,大家可以在参与者自己的条件下实现自由表达和自由交流。

通过这种形式,公共空间可以成为政治讨论的容器,并且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支持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理论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建议,公共空间需要开放,多样,并且可以支持平等的参与及交流。

这一理论有助于提倡社会正义和公平,同时也有助于发展更加开放、多元化和自由的社会。

总之,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社会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影
响,是我们思考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它不仅赋予了公共空间以宽容的开放性,而且还支持一种多元性的文化传统。

公共领域有哪些_在网络中构建理想的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有哪些_在网络中构建理想的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有哪些_在网络中构建理想的公共领域【摘要】本文剖析了哈贝马斯笔下理想公共领域构成要素,分析了在网络中构建理想公共领域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共领域;网络;对策电脑和网络媒介的出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信息,使人类的联系趋向无限整合、无比致密,也促进了人类交往行为的变革。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匿名性,使得人们能够在其间平等、自由的交往,特别是近几年里,一系列经由网络传播而引发社会关注的事件,如SARS、孙志刚事件、宝马撞人案等,网络成了人们揭露事情真相,表达意见的重要场所。

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有人开始欢呼:网络中的“公共领域”雏形得以形成。

但若以此便判断将网络发展为理想的公共空间指日可待,未免太过乐观。

理想公共领域的特征1962年,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论著中综合运用各个不同学科大量难以驾驭的资料的基础上,以其高超的论辩能力探讨了一种“公共领域”的理想类型。

哈氏构建的理想“公共领域”呈现出如下特征:第一,公开性、开放性,参与主体的平等与广泛性,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对话。

“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1]125,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进入,公众在一起就议题进行对话与交流,这种对话与交流是在公开的状态下进行的,议题不受限制,不存在不能谈或不能批评的禁忌。

第二,公共领域是一个理性交往网络,批判性是其本质特性,参与其中的公众能够对公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论辩。

哈贝马斯援引康德的评述表达自己的观点。

康德曾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谈到,“如果我们留心一下混杂人群(不仅有学者和智者,也有商人和女人)的对话过程,我们就会发现,除了讲故事和说笑话之外,他们还有另外一种休闲活动,这就是批判”[1]124。

关于理性批判之功能,哈氏再次引用康德的话,“运用理性的前提下人们的主权原则才能付诸实现”,“具有批判意识的公众相互之间达成的共识具有检验真理的实际功能”[1]125。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读书笔记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读书笔记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读书笔记篇一: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读书笔记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贝马斯前言: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后期产生的社团组织具有进步意义,通过招募私人成员自愿组成。

在一定程度上把市民排斥在外的协会里,后来社会的政治规范贯彻实施。

法国大革命的冲击,原本以文学和艺术批评为特征的公共领域逐渐政治化了。

直到19世纪中叶,舆论报刊繁荣、对抗官方检查制度。

检查制度的实际功效,仅仅在于把文学和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投入政治漩涡之中。

(1848欧洲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叛乱。

1848年1月革命运动首先在西西里岛掀起,然后扩展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诸国,以及奥地利帝国。

法国的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二共和,确定了普选权。

在中欧,则出现自由政治改革和民族统一之类的运动。

然而,军队仍忠于王室,君主不久即重建其政权,废除大部分承诺的改革。

叛乱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自由主义者自此觉醒。

)1848年革命的失败标志着早期自由主义公共领域的结构已经开始转型。

19世纪英国的大众自由主义,对阶级的形成过程、城市化过程、文化动员过程进行研究,文学公共领域由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操纵的领域转型。

传统民众文化中,激进知识界的影响,独特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新政治文化:平民公共领域以资产阶级为参照,但是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变称。

增加了解放潜能。

(只是不具备资产阶级社会公共领域的前提)民众被资产阶级、贵族排除在外,来衬托他们的背景。

所以民众才是构成代表性公共领域的前提条件。

(辩证关系)18实际,当资产阶级私人转变为公众,进而成为一种新型公共领域的载体时,代表型公共领域的成规旧俗便瓦解了。

排解机制在进行分野和压制的同时,唤起了无法排解的对抗力量。

公共领域本身就带有父权特征。

(女性和没有独立地位的男性从中排挤出去。

)女性争取公民权不是改变阶级机制,不仅深入到经济制度而且也深入到私人领域的核心(小家庭内部空间)性别决定了政治公共领域的结构以及它与私人领域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公共领域”的提出按照“公共领域”概念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定义,公共领域是“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比利时的社会学家汉斯·韦斯特拉滕教授认为,公共领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①公共空间是一个公共论坛。

它对社会公众开放,可以在其间表达和交流多种多样的意见、经验;②各种论点和意见可以通过理性讨论展开交锋,让公众作出自由的判断和选择;③系统地和批判性地检验政府的政策是这种公共领域的首要任务。

这种公共领域在15、16世纪的西方,主要的场所是咖啡馆和各种沙龙(家庭聚会方式),主要人物是知识分子。

这种形式的讨论在近代报纸诞生以后,逐渐被独立出版社或者规模较小的报纸所取代,因为这种小型报纸更为人所知,更加方便地进行更大规模的传播。

然而更值得重视的是,在咖啡馆或沙龙里的讨论是口头交流,人们或即兴发言,缺乏深思熟虑,或争论不休,难免感情用事,发言很情绪化。

在报纸上进行书面语言的讨论,在其措辞行文中更理性化。

所以,早期报纸很快取代咖啡馆、沙龙,成为最主要的公共领域。

这种公共领域很具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所倡导的"意见自由市场"的境界。

按照西方学者的认识,“交流是民主的灵魂”。

在这样一个理想的公共领域内,公民可以自由地交流意见,平心静气地讨论问题,多元思想得以充分表达。

这样的公共领域成为市民社会的象征;形成和国家政权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成了真正代表市民的社会舆论,成为维护公众利益的屏障。

正如美国的一位政治学家迪萨德所说:“正确的结论是由大众的声音聚合而成的,而非权威的选择。

尽管从许多方面而言,这确实愚蠢,但这是我们所有人借以依靠的东西。

”首先,交流的参与者是深思熟虑的公众话题的制造者,而尽是现代意义广的咖啡馆里的“大杂烩”;这种话题不是无聊的小道消息或者绯闻,而是一种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话题,从而实现哈贝马斯所设想的“让理想的讨论达到对国家最理想的境界”。

其次,大众传媒作为民主交流的社会平台,它必然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作为其最高宗旨,以专业理念运作媒体,要求客观、公正、平衡、全面,要求多样、开放、保证文化质量、保护弱势群体。

2“公共领域”与传统媒体但纵观当今社会和大众传媒,令哈贝马斯和西方一批学者失望的是,这样的理想条件在西方各国已荡然无存,而且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正如哈贝马斯所说的那样,大众传媒的公共原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在国家权力的扩张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很少能够完全实现,尤其随着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和舆论技术的出现、限制,甚至在根本上改变了公共领域的性质和特征。

当市场法则渗透进入公共领域的时候,“理性一批判论争逐渐被消费取代,公众交流的网络消费为个人行为,不过这种接收方式却是整齐划一的”。

在当前,政府、企业、编辑为了他们各自利益在大众传媒上所设置的议题,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受众对政治的认识和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话题。

大众传媒的集团化使得传媒“千台一声”、“千报一面”,非主流的意见一般难以进入主流媒体,即使有不同声音,也微弱得难以让人听见。

铺天盖地的大众传媒形成了“符号暴力”———拒绝自由交流,使得媒体只能在固有思维的轨道上运作。

不是现代人懒于思考,而是大众传媒强行要代替公众进行思考,并且把“结果”批量生产发售。

受众变成媒体产品的被动消费者,丧失了对权力的批判作用。

由于大众媒介主要控制在占据了主流并且拥有公共权威的阶层的手中,这样势必造成公共权威思想上的暴力侵犯。

因此,西方学者所从哈氏“公共领域”到网络公共空间罗志洋涂迎春(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汉娜·阿伦特提出公共领域理论以来,经过哈贝马斯的概念化并详细阐述后,公共领域理论便逐渐深入到欧洲主流思想的体系中了。

公共领域的形成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密不可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则成为公共领域的载体。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方式,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了“公共领域”的优势,网络传播凸显了公共领域在社会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使我们看到了网络传播方式构建公共领域的前景。

关键词:公共领域;网络公共空间;传统媒体中图分类号:B516.59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1-03-24理论视野149P I ONEERING WITH SCIENCE&TECHNOLOGY MONTHLY NO.62011科技创业PIONEERING WITH SCIENCE &TECHNOLOGY MONTHLY月刊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第6期醉心的公共领域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不复存在。

3网络公共空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异军突起,公共领域重新引发西方学者们的研究热情,因为互联网有着传统三大大众传媒所缺乏的互动性、海量以及匿名交流特征,互联网有可能成为理想的、开放的、公平的、自由的公共论坛,成为民主交流的社会平台,公共领域的曙光重新显现。

在虚拟网络上,网民通常隐藏真实身份,并通过在BBS 、BLOG 以及涉及公众利益的新闻后面跟帖等方式,对社会公共事件特别是公共政治事件发表评论和表达见解。

这种以BBS 、BLOG 、新闻跟帖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具有理性评论能力的网民为参与主体,以社会公共事务特别是公共政治事务为话题内容的网络舆论空间,基本具备了公共领域的功能、运行原则和运行方式。

3.1削弱了“把关”力量网络传播颠覆了传者和受者的分野,传者受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互动的和不断转换着的,这就大大削弱了“把关人”的影响,为公共领域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网络的出现使得广大受众也可以成为新闻内容的生产者。

例如BBS 就是一个广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你想站上去就站上去发言;每个人既是传者又是受者。

属于大众传播媒介的BBS ,在此将人类带回到古希腊罗马式的公共生活广场,只是不同的是,这个广场不再有精英和大众的鸿沟,不再有中心和边缘,而是一个公共领域。

3.2颠覆了“议程设置”随着网络媒介中“把关人”的消解,公众都可以成为传者,网络媒介信息可以直接反映出公共舆论,那么公共议程就直接生成了,而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模式则被消解了,这为公共领域的构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网络使公众就同一新闻事件能够接触到不同侧面、不同形式的报道,不再“随媒而动”,而是做出独立的判断和思考。

他们不仅能知晓新闻事件本身,还能探究“背后的故事”:事件发生的背景、前因后果、后续进展情况和影响意义等。

受众的参与意识日渐增强,他们就某一热点话题或新闻事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提出新观点,挖掘新线索,其中不乏争论与质疑。

事件随之不断深入,而受众参与的积极性也进一步高涨。

3.3交互性传播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为公共领域的建构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互联网上的论坛(即讨论区、BBS )、图片分享网站、视频分享网站(如优酷网、土豆网等)、博客、迷你博客(又称微网志,如Twitter 、国内的饭否网等)、即时通信(如QQ 、MSN 、Google Talk 等)、社交网络(如Facebook ,国内的豆瓣网、校内网等)、RSS 订阅、电子邮件等等都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的网络传播媒介。

作为网络传媒区别于传统媒介的重要特征,交互性使受众不再是“沉默的螺旋”和“单向度的人”,而是打破了在传统媒介的线型和单向新闻传播模式中,信息反馈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发生的限制。

在交互性中,点对点、点对多、多对点和多对多的传播方式成为主流。

受众可以在形成对某一事件或新闻事实的确定看法后迅速将其发表,并与其他受众一起探讨分析;能够自由地借助内容媒介,创建起一个个社群,发生各种社会性的网络行为。

这种“去中心化”、“去把关人”的传播方式,为公众提供了空前的权力和自由空间。

网络承载了全方位的社会互动,成为不同人、不同社群、不同阶层交换意见的平台,这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设想不谋而合。

当公众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时,一个“公共领域”随之形成。

4结语“在社会建构中,网络已经具有了毛细血管的功能,深入到整个社会的每一个组织、细胞的深处,开始变身全方位、全视角、全功能的社会广场。

”诚然,作为新技术语境下的一场传播革命,网络传播颠覆了传者和受者的分野,其强大的交互性为公众提供了空前的权力和自由空间;其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带来了利益表达和社会关切的多元化,公众的参与意识随之觉醒。

网络传播凸显了公共领域在社会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使我们看到了网络传播方式构建公共领域的前景。

但是,我们也应该同时看到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由于民众自身政治素养的不足和批判主体数量的有限,以及网络受到权力和商业的双重挤压而发育很难。

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1尤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参见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北京:三联书店,1998:1252尤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87-205.3李蕉.博客———收复公共失地[J ].学术界,2007(3).4杜骏飞.“华南虎事件”:公民新闻的阐释与评估[J ].新闻记者,2008(1).5网易新闻http ://tech.163.com /08/0915/10/4LSH6KSA000915BD.html6刘青.从“林松岭案”:看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J ].青年记者,2009(4)7解菲.浅谈互联网对当代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J ].新闻世界,2009(8)8李锋清.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成熟公共领域的构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3)(责任编辑高平杜倩倩)从哈氏“公共领域”到网络公共空间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