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介入放射学教学》课件

《介入放射学教学》课件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包括超声引 导、CT引导、MRI引导等,可以用 于治疗肿瘤、囊肿、脓肿等疾病。
注意事项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技术需要严格掌 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时应避免 损伤正常组织。
肿瘤介入治疗技术
总结词
01
肿瘤介入治疗技术是通过导管将药物或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内
部,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详细描述
02
常用的肿瘤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放射 性粒子植入术等。
肿瘤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手 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01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等介入器械对血管病变 进行治疗的方法,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02
泌尿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手术或不愿 接受手术治疗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其他应用领域
01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介入放射学 还广泛应用于神经介入、妇产科 介入、消化系统介入等多个领域 。
02
在这些领域中,介入放射学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 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介入放射学的重要性
01
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通过影像设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部位,为疾病的 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02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介入放射学治疗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能够显著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03
降低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术后 恢复快,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程
介入器械的研发
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更高效、安全的介入器 械。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盛京医院 放射科 卢再鸣幻灯
什么是介入?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 在 影像的监视下, 利用导管、穿刺等技术, 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 料,明确病变性质以及对一些疾病进 行非手术治疗的一个新技术学科。它 以独特的学科和技术特点,介入各个 医学领域,跻身于各个学科之间,成 为影像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盛京医院 放射科 卢再鸣幻灯
国内现状
其中肿瘤的介入治疗,尤其是中晚期肝 癌的化疗栓塞,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 脉分流术(TIPSS),Budd-Chiari综合 征的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及 栓塞治疗肺癌和大咯血,瓣膜成形术治 疗二尖瓣和肺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腔 内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脑血管病的介 入治疗等,疗效优良,某些方面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1953年,Seldinger首 创了经皮动脉穿刺、 导丝引导插管动脉造 影法,由于该法操作 简单、创伤小、无需 缝合血管,完全替代 了以往的手术切开的 方法,很快被广泛采 用,成为介入放射学 的基本操作技术
Dr. Seldinger
盛京医院 放射科 卢再鸣幻灯
穿刺插管技术: Seldinger技术
盛京医院 放射科 卢再鸣幻灯
介入技术成熟和发展阶段
1962年,Newton首先采用栓塞血管的方法治 疗脊椎血管瘤
1963年,Nusbaum采用动脉内灌注血管收缩 剂治疗消化道出血成功
1964年,Dotter使用同轴导管技术,成功进 行下肢血管成形术,标志介入新技术的开始
1965年,Sano用导管成功地栓塞了脑动静脉 畸形
介入概念真正产生
盛京医院 放射科 卢再鸣幻灯
介入发展史
70年代以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知识的普 及,导管、器械的不断改进,新技术的 涌现和提高,介入放射学有了飞速的发 展,内容更加丰富,技术更完善,逐渐 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并且已经分 化形成了一些分支,如心脏介入放射学、 神经介入放射学、肿瘤介入放射学等

介入放射学课件:第一章介入总论

介入放射学课件:第一章介入总论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介 入 放 射 学 的 定 义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为基础, 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 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影 像学、组织学、细菌学、生理生化资料进行 诊断的学科。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
CT:断层影像能够使病灶的显示的更加清楚,
颅内出血穿刺抽吸减压治疗、肺内病变的 活检 肺肝癌CT定位下局部介入治疗CT机价 格远远超过超声,所以在治疗费用上较高 且具有放射损伤
一、世界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
学科发展的萌芽 古埃及人用天然芦苇的管茎扩张尿道狭窄 古人用置管方式解除体内管道器官的阻塞 1904年Dawbon对颜面血肿供血动脉的栓塞 1928年Santos等完成第一例主动脉造影 1929年Formann在身体内进行右心导管插管 1940年Farinas用股动脉切开方法做动脉造影
1979年Wallace在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 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在国际球囊成形术)
1964年1月16日Charles Dotter首次应用经皮穿刺插 管 , 用 不 同 直 径 的 聚 四 氟 乙 烯 同 轴 导 管 (coaxial Teflon-catheter)扩张技术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获得初步成功
Roesh、Dotter、Brown报道经导管注入自体 血凝块栓塞胃网膜右动脉治疗急性胃出血
经导管栓塞术
20世纪70年代初期,各种栓塞剂(如明胶海 绵、聚乙烯醇、组织粘合剂、可脱球囊等) 的发展及导管技术的改进,推动了栓塞治 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70年代中期,Giantureo和Wallace研制了用于 栓塞的钢丝圈
介入放射学的导向设备---超声

介入放射学幻灯PPT课件

介入放射学幻灯PPT课件

.
16
2.非血管介入技术
2.2 经皮穿刺引流及抽吸技术 2.2.1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2.2.2 经皮尿路引流 2.2.3 囊肿、脓肿经皮抽吸引流 2.3 经皮椎间盘脱出切吸术 2.4 经皮针活检术
.
17
循环系统:目的要求
1.了解心脏大血管的X线检查方法 2.了解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 3.了解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4. 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X线表现
·螺圈(coil)
·可脱球囊
(detachable. ballon)
6
血管介入技术
经导管栓塞术
1.2.3 栓塞物运送导管 ·血管造影导管 ·球囊导管
1.2.4 插管及栓塞技术
.
7
血管介入技术
经导管栓塞术
1.2.5 临床应用
·控制出血 外伤性出血
·治疗血管性疾病
·治疗肿瘤
·消除病变器官的功能:内科 性脾
1.3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禁忌证
·碘过敏(对碘过敏患者,目前已可用
CO2行DSA造影); ·严重心律紊乱,心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不全,或凝血机制异常;
·有动脉瘤形成者;
·狭窄段有溃疡或钙化者;
·动脉长段的完全性闭塞;
·大动脉炎活动期。
.
12
1.3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1.3.2.2 操作技术 1.3.2.3 PTA治疗机制 1.3.2.4 疗效 1.3.2.5 再狭窄问题 1.3.2.6 并发症
·PTA术后复发的血管狭窄或闭塞;
·PTA术后引起的夹层动脉瘤、假性动
脉瘤;
·TIPSS。
1.3.3.4 操作技. 术
15
2.非血管介入技术

介入医学ppt课件

介入医学ppt课件
1968年Newtont用栓塞血管的方法治疗脊柱血管瘤获得 满意效果。
12
1969年Dotte介r首先入提放出了射血学管内发支架展的简设想史,并在犬实验
研究中证实了血管内支架能够嵌入血管壁,保持血管腔通 畅达两年半之久。由于20世纪70年代PTA的兴起,使内支 架的研究受到冷落。直到14年后,PTA显示缺陷以后,血 管内支架才得到重视和发展。 1974年Grunzing发明了双腔带襄导管用以作腔内血管成术, 较之Dotter的同轴导管更先进。3年后他又用这种导管成 功地为一患者在清醒状态下作了冠状动脉成形术
9
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
1930年Bamey Brooka在手术中用肌肉栓塞颈动脉海绵窦瘘成功 1941年,Farinas采用股动脉切开插管作腹主动脉造影 1951年,Peizce通过套管作经皮置管术。同年,Biermam用手术
暴露颈动脉和肱动脉的方法作选择性内脏动脉置管造影术,并 作为化疗药物推注的途径 1953年Seldinger首创了经皮股动脉穿刺、钢丝引导插管的动、 静脉造影法,由于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遏,对病人损伤小, 不需结扎修补血管,因而很快被广泛应用。他本人也因此获得 诺贝尔奖。
14Biblioteka 1987年以后介,入Sigw放ar射t、R学ou发ssea展u、简Str史ecker和
Robkin等相继报道了一些新的内支架。随着内支 架材料、形态、投递技术的研究,其种类不断增 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自膨式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
15
16
1965年,Sano用导管法成功地栓塞了先天性动-静脉畸 形
11
介入放射学发展简史
1967年,Porstman采用经腹股沟动静脉双途径插入特 制的导管进行栓塞的方法,栓塞未闭的动脉导管,取 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同年, Baum与Nusbaum经导管 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消化道出血取得成功,接着又开 展了血管栓塞术治疗出血。

医学课件:介入放射学(全套课件328页)

医学课件:介入放射学(全套课件328页)
适应症:主要应用于肝癌的栓塞 优 点 :在肿瘤组织中易停留,造成“油栓”,
在正常组织中不易停留,且易于排泄
长期栓塞物
• 无水酒精:良好的血管内组织坏死剂。具有强烈的局部作 用而没有严重的全身性反应,栓塞后侧支循环不易建立。
优 点 :可通过很小直径的导管注射,操作方便, 侧支循环不易建立
缺 点 :操作不当可返流到非靶血管造成严重的误栓 适应症:晚期肿瘤姑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AVM
栓塞物质
长期栓塞物
• 金属钢圈:钢圈全长均附有Dacron线,用以阻 滞血流并构成血凝块。能通过较细的导管完成较 大直径的血管栓塞。有3、5、8mm的以及2mm 的微钢圈。 优 点:永久栓塞,不透X线易于随访 缺 点:属于近端栓塞剂,易建立侧支循环 适应症:动脉瘤、止血、AVM、肿瘤姑息治疗
金属钢圈生理学、Βιβλιοθήκη 化学、细胞学诊断– 治疗:
• 灌注、栓塞、溶栓、引流、抽吸、造瘘、管腔成形、 支架、取石
发展简史:
• 早期探索阶段 • Seldinger技术的出现 • 技术成熟阶段 • 国内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和现状
主要导向设备
• X线透视 • DSA • 超声 • CT • MRI • 辅助设备:高压注射器
介入放射学使用药物
• 6 凝血药:脑垂体后叶素、维生素K等
7 抗过敏药: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 8 镇静药: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钠。 9 输液制剂:生理盐水、5%-10%的葡萄糖溶 液。 10 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 阿霉素、顺氨氯铂等。
介入放射学分类
• 按系统分类
– 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 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1F=0.335mm),常用5~8F。
放射介入的最基本工具—导管

影像科教学课件:10-介入放射学简介-北医

影像科教学课件:10-介入放射学简介-北医

介入发射学的地位
➢ 介入放射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于改 变了放射医师只诊断不治疗的传统观念,影像 医师是既诊断又治疗的双重责任;它既有外科 特点又有内科特点,更有影像诊断综合知识; 它具有微创、高效、安全、并发症少、恢复期 短、可重复性强、不破坏原解剖结构等优点, 显示了它有着广阔前景与旺盛的生命力;覆盖 范围广,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各系统,自然 独立于内科、外科之外现代医学第三大诊疗技 术。
疗效评价
➢ 即时止血效果显著(95% ) 支气管动脉变异、非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供血?
➢ 有一定的复发率(15%) 中期栓塞剂、侧支循环形成、病变进展
腹部病变栓塞治疗
➢ 消化道出血 ➢ 脾功能亢进 ➢ 肾出血 ➢ 精索静脉曲张
急性消化道出血--动脉性出血
上消化道:主要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原因大多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重度胃粘膜糜烂,手 术或外伤等
➢适应证
56岁,残胃癌,幽门梗阻
76岁,胃窦癌伴幽门恶性梗阻,因心脏病不能手术, 行6次化疗,现进食后呕吐,行支架置入术症状缓解
1年后出现 再狭窄
胆管癌 支架置
入后 1.5年 出现十 二指肠 梗阻
消化道置管
➢胃减压空肠营养管 适合于伴有梗阻但无条件置入支架者 优点:由静脉营养改为消化管内营养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由美 国著名放射学家Margolis 1967年首先提出,是 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 什么是介入?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linical Medicine
肾损伤性出血

介入治疗PPT课件

介入治疗PPT课件
介入科常见疾病
中心ICU 赵颖
.
1

概述
介入疗法来自于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是放射学领域的一 个新的分支学科,主要是利用X线透视、CT定位、B型超声 仪等医疗影像设备做导向,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经人体动脉、 静脉、消化系统的自然管道、胆道或手术后的引流管道抵达 体内病变区域,从而达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外周血管疾病组 恶性肿瘤疾病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旋切术和糖尿病足的低张球囊 扩张治疗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覆膜支 架置入)治疗术 肾动脉支架成形术 门静脉高压肝内门 体分流术(TIPSS)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再通治疗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和超选择化疗栓塞经皮 放射粒子植入治疗
.
8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 治疗与护理常规
3 腰椎穿刺
❖ 如病情允许应进行腰椎穿刺检查,可 见脑脊液呈均匀一致血性。
• CT或MRI/MRA检查
.
19
4 脑血管造影
❖ 造影时机:未破裂或病情属Ⅰ~Ⅱ级, 在出血后应尽早造影,以便尽早诊断, 尽快治疗。Ⅲ~Ⅳ级者,应待病情好 转后再造影。对伴发颅内较大血肿, 情况紧急者,可紧急造影。
❖ 多发动脉瘤占15~20%,其中破裂动
.
5
三 治疗的特点
介入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 危险性。
2、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 保护正常器官。
3、对于目前尚无根 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 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3Biblioteka 二 介入治疗分类非血管内介入治疗
是指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影像设备的 监测下,直接经皮肤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 现有的通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 包括: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内注药术、 椎间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介入放射学 ppt课件

介入放射学  ppt课件

ppt课件
12
栓 塞 物
3、碘化油乳剂 永久栓塞剂 用途:阻塞肿瘤实质血供 优点:闭塞血管 缓慢释放化疗药物
ppt课件
13
栓 塞 物
4、螺圈
永久性栓塞物
用途:动脉瘤、血管 畸形的栓塞,动脉性 出血的栓塞。 5、静脉硬化剂 鱼肝 油酸钠 用途:闭塞曲张静脉 精索静脉曲张、胃冠 状静脉
ppt课件 14
76
ppt课件
77
经皮针刺活检



活检针: 抽吸针 切割针 换钻针 监视器:X线透视 B超 CT MRI 临床应用: 肺部节结肿块 腹部实质肿 块骨关节
ppt课件
78
ppt课件
79
谢 谢!
ppt课件 80
ppt课件 39
肾动脉球囊扩张
ppt课件
40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
ppt课件
41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自扩式支架 球囊扩张式支架 热记忆式支架
ppt课件
42
ppt课件
43
ppt课件
44
ppt课件
45
ppt课件
46
ppt课件
47
ppt课件
48

激光血管成形术 完全闭塞血管

动脉粥样斑切除术
ppt课件
36
栓塞治疗的反应和并发症
栓塞后综合征: 恶心 呕吐 疼痛 发热 放射性肠郁张 栓塞并发症: 误栓 器官坏死 感染
ppt课件
37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用导管等器械经皮从血管腔内扩张和 再通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ppt课件
38
球囊血管成形术
适应症 :短段 较大的血管 操作技术:插管 造影 充盈球囊 凹腰消失 重复3—5 次 机理:球囊张力 血管壁内膜中摸局限性撕裂 血管 壁张力消失 管径扩大 疗效:近期疗效 成功率90% 远期疗效 再狭窄30% 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 血管壁撕裂 远段血管闭塞

介入放射学 ppt课件

介入放射学 ppt课件
根据目标血管的粗细、走向、长度、弯曲而塑形
Simmon:颈动脉 Cobra:适合多种血管 猎人头:适合多种血管 Yashiro:肝动脉 RH:肝动脉
导管端孔和侧孔
侧孔的目的
高压注射造影剂时 增大导管流量 造影均匀分布所要显示的血管 不会损伤血管 不易使导管反弹
导管规格
导管外径: 用F表示:1F=0.033in 导管内径: 取决于导管壁厚薄 常用规格: 5F、6F、7F 长度: 取决于目标血管、是否要成袢、外接高压注射器
导管结构
微导管
导管鞘
导管鞘的作用
作为导丝、导管、支架输送器等进出血管的通 带有三通,可在手术中随时冲洗 带有活瓣,在导丝、导管进出过程中不会渗血出来 减少导丝、导管等经常进出血管而对血管入口处的刺激
导管鞘
导管鞘的结构
扩张管的作用
逐渐扩大导管进入的通道,以适应粗导 管的进入
造影剂的作用
前后壁穿刺针
套针和针芯组成 易于操作 血管损伤大,易产生血肿
前壁穿刺针
无针芯 对技术要求高 对血管损伤小
穿刺针分类—按材料分类
塑使导丝进入夹层,
不易损伤导丝表面
金属穿刺针
易于穿入,耐用
穿刺针规格
以G (Gauge) 表示 最常用18G: 内径 1.06mm (0.042 in) ,可过 0.038 导丝 也可用20G 内径 0.64mm (0.025 in),可过 0.021导丝 长度多为 7cm
介入手术
介入手术最基本的操作步骤
经皮穿刺血管 插入导丝、导管 造影 诊断 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灌注、栓塞、扩张、放支架等
Seldinger技术的出现
1953年,Seldinger首创了经皮动脉穿刺 导丝引导插管动脉造影法, 由于该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无需缝合血 管,完全替代了以往的手术切开的方法, 很快被广泛采用,成为介入放射学的基本 操作技术。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
Page 79
胆道狭窄
良性狭窄
1. 球囊扩张,无效者手术。 2. 引流
Page 80
胆道狭窄
恶性狭窄
1. 能手术则手术切除 2. 无法手术者行介入治疗 ①内涵管 ②支架(多用自膨式支架,两端超过狭窄段5-
10mm,胆管支架直径比1:1.1~1.2) ③支架后介入化疗或栓塞或辅以放射治疗。
Page 23
操作技术
将导管直接插入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 注入栓塞材料如真丝线段、PVA颗粒、 碘油、明胶海绵颗粒。
Page 24
Page 25
子宫肌瘤栓塞
Page 26
介入治疗的优点
能完好保留子宫; 恢复快,只需住院3-5天; 比传统手术简单、不输血; 对子宫正常生理功能几无影响,治疗后妊娠率
疗效取决于时间:脑动脉溶栓超过6小时,冠状动脉
超过9小时,周围血管溶栓超过3个月,成功率明显降低。
优点:
1. 剂量小、时间短、疗效高 2. 实时观察溶栓效果 3. 可同时联合使用血栓抽吸、PTA、支架等技术。
Page 62
肺栓塞(机械碎栓+溶栓)
Page 63
A
溶 栓 治 疗C
B
HAT腔内溶栓治疗。 (A) 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造影均
栓塞剂分类
短期 :48h内吸收 中期 :48h〜1月吸收 长期 :多为半年以上吸收
吸收 可吸收 不可吸收
部位 中央性栓塞物 周围性栓塞物
Page 16
化疗性栓塞(TACE)
定义:对恶性肿瘤的栓塞常与化疗药 物局部灌注合并使用。
Page 17
栓塞后综合征与并发症
栓塞后综合征:肿瘤与器官动脉栓塞 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恶心、呕 吐、局部疼痛、发热、反射性肠郁张 或麻痹性肠梗阻、食欲下降等症状, 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逐渐减轻、消失。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课件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课件

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的教育及培训
专业培训
加强对医学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的专业培训,提高医生 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继续教育
通过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等方式,不断更新医学影像学 和介入放射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医生的临床水平 。
远程教育
利用网络远程教育平台,提供专业课程、学术讲座等资 源,方便医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交流。
CT检查技术
CT检查技术原理
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线旋转扫描人体,并通过计算机重建得到人体各部位的横断面图像。
CT检查技术应用
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如头部CT、胸部CT、腹部CT等。
CT检查技术优缺点
CT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但存在辐射损伤,且价格相对较高。
MRI检查技术
MRI检查技术原理
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拓展
01
早期诊断
随着人们对疾病早期诊断的认识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
将在早期发现和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02
精准治疗
通过精确的影像引导,实现更精准的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提高治疗
效果,减少副作用。
03
术中导航
利用实时影像导航技术,实现手术过程的精确跟踪和引导,提高手术
THANKS
定义
经导管治疗术是一种通过导管 插入病变部位,对病变进行直 接治疗的技术。
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血管性疾病、肿瘤 等病变的治疗。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 免并发症的发生。
血管内介入治疗术
定义
血管内介入治疗术是一种通过血管插 入导管,对血管病变进行治疗的技术 。
01
02
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7
禁忌症
严重出血倾向; 难以逆转的肝肾功能障碍; 严重恶液质;
-
38
肾母细胞瘤的治疗
-
39
肱骨肉廇的治疗
-
40
肱骨肉廇的治疗
-
41
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
-
42
胰头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肿瘤染色
-
43
灭活器官
用于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等 脾脏病变和与之相关的血液病; 严重肾萎缩并肾性高血压,大量 蛋白尿;宫外孕中止妊娠。
左侧颈外动脉造 影,示左上颌动脉增 粗,迂曲,鼻咽部有 大量肿瘤血管,实质 期见肿瘤染色和造影 剂外溢,超选插管注 入明胶海绵和钢圈后 出血停止。
-
56
鼻咽血管纤维瘤
右侧颈外动脉造影示 咽升动脉增粗,分支增多, 肿瘤呈椭圆形,实质期鼻 咽部可见明显椭圆形肿瘤 染色。在右侧咽升动脉注 入明胶海绵颗粒至肿瘤血 管大部份消失。2周后手 术,手术野清楚,出血量 极小。
-
2
介入放射学的特点
具有外科手术的特性 具有内科治疗的机理 具备影像诊断的综合知识 特有的导管导丝等操作技能 覆盖全身各个系统 独立于内、外科的第三学科
-
3
介入放射学的优点
具有微创性 可重复性强 定位准确 疗效高、见效快 并发症发生率低 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
-
4
介入设备
-
67
脾实质弥漫性出血
动脉期显示脾内 小点状造影剂外 溢,轮廓完整。 采用PVA微粒栓 塞。
-
68
右、左肾癌DSA造影像
-
69
-
70
-
71
十二指肠憩室出血DSA及钢圈栓塞后表现
-
60
患者 女 32岁 重度贫血。血管造
影见子宫肌瘤约11.8X10Cm大小,介
入治疗半年后B超复查,瘤体大小约为
2.3X1.8Cm,其内仍见碘油沉积。
-
61
弥漫型肝癌
肝动脉造 影显示肝右 叶弥漫型肝 癌,注入碘 化油乳剂后 可见存积尚 可。
-
62
巨块型肝癌
肝动脉造 影显示肝右 叶巨块型肝 癌,注入碘 化油乳剂后 可见存积较 好。
-
57
右大脑镰旁脑膜瘤
患者 女,45岁, 因阵发性头痛伴视物 模糊1月。DSA造影示 右顶枕部可见一椭圆 形染色区,大脑中动 脉的顶枕部分分支向 前、下方推移,主要 由右侧颈外动脉供血。 在电视透视下经导管 注入明胶海绵颗粒直 至肿瘤染色消失。栓 塞术后第四天手术, 出血量较平时减少一 半以上。故目前脑膜 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 已成为手术常规。
介入放射学
-
1
介入放射学的概念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是指在医学影像导向下,集影像诊断与微 创性治疗为一体的鲜明学科。介入放射学 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既依赖于传统临床 诊疗学和影像诊断学的理论基础,又创造 性地拓展了诊疗学和影像学的学科领域,成 为一门崭新的介于传统内科学和外科学之间 的临床学科。成为现代临床治疗学中的第三 大诊疗体系。
-
33
慢性动脉血栓形成
-
34
-
35
治疗肿瘤
是指经导管在肿瘤供养动脉内注入 化疗药物或栓塞药物,使之达到在与静 脉给药者相比时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增高, 而外周血浆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降低 的目的。从而使疗效提高,全身副作用 减少。
-
36
适应症
脑原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 颌面部原发恶性肿瘤; 胸部恶性肿瘤; 腹部恶性肿瘤; 盆腔恶性肿瘤; 骨骼和软组织恶性肿瘤;
-
48
肝静脉狭窄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
-
49
经导管药物治疗
术前辅助性栓塞 姑息性栓塞治疗 相对根治性栓塞治疗(良性富
血管肿瘤:如子宫肌瘤等)
-
50
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
-
51
右侧骼内动脉造影
左侧骼内动脉造影
-
52
超选插管入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
-
53
颅内动脉瘤
-
54
典型病例
-
55
鼻咽癌并出血
-
44
脾功能亢进的治疗
-
45
右肾萎缩、肾性高血压
-
46
经皮血管扩张
是指采用球囊导管,通过球囊膨胀对 狭窄处进行扩张成形的技术。其基本原 理是对狭窄段的组织,如血管内膜、平 滑肌、纤维组织和其它病变组织,有限 度的损伤和撕裂,使其管径扩大,受损 组织可再修复,达到管腔重建。
-
47
左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
-
6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多发结节型肝癌
肝动脉造 影显示肝右叶 多发结节型肝 癌,注入碘化 油乳剂后可见 存积良好。
-
64
胰头癌肝转移
肝动脉造影实质期显示多个“靶 环”
-
65
巨块型肝癌 肝动脉造影显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
栓塞治疗两个月后CT报告瘤体缩小,DSA 复查肿瘤供血动脉已闭塞。
-
66
直肠癌
肿瘤由肠系
膜下动脉供血, 肿瘤血管丰富, 染色不均。采用 化疗药物碘化油 乳剂栓塞。
-
58
患者 男,50岁,右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显 示右侧支气管动脉增粗,分支排列紊乱,右肺门区可见大 量新生血管,染色较深。局部灌注化疗三个月后复查见右 肺门肿块明显缩小,原肺门角阴影基本消失,新生血管明 显减少。
-
59
患者 男 32岁 在外院行经皮肾穿刺取石后九天仍血尿, 来我院行右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止血。
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范畴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血管性疾病的治疗 治疗肿瘤 灭活器官 经皮血管扩张 经导管药物治疗 溶栓 心血管介入诊疗 经皮腔内诊疗
-
24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 Tran catheter emobilization) 可比喻为外科手术的结扎 和切除术。其定义为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 入栓塞物质,使靶血管闭塞,而达到某种 治疗目的的技术。
-
5
常用介入材料
-
6
常用介入材料
-
7
穿刺插管
-
8
穿刺插管
-
9
常见血管造影的基本表现
-
10
颈外动脉
-
11
颈内动脉
-
12
支气管动脉
-
13
肝动脉
-
14
胃左动脉
-
15
肠系膜上动脉
-
16
左半结肠动脉
-
17
肾动脉及肾上腺动脉
-
18
左精索静脉
-
19
股深动脉
-
20
-
21
-
22
-
23
-
25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
26
胆管内出血
-
27
空肠动脉畸型并出血
-
28
十二指肠动脉分支动脉破裂并出血
-
29
溃疡性结肠炎并出血(A)止血后(B)
-
30
骨盆损伤及脾破裂出血
-
31
骨盆损伤及脾破裂出血治疗后
-
32
血管性疾病的治疗
血管病变是指血管本身的异常和以 血管异常表现为主的一组疾病,可发生 于全身各部位。常有以下情况:狭窄或 闭塞、扩张、血栓或栓塞、破裂或出血、 发育畸型、痉挛和少数良恶性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