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必备简答题
病理学简答(完整)
再生与修复1、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类的再生细胞有哪些?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⑴不稳定性细胞:再生能力很强。
表皮细胞、粘膜被覆细胞、生殖管腔被覆细胞、淋巴、造血细胞、间皮细胞。
⑵稳定性细胞:较强的潜在再生能力。
各种腺体、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原始间叶细胞及分化出的各种细胞。
⑶永久性细胞:不具有再生能力的细胞。
神经细胞、心肌、骨骼肌细胞。
2、损伤修复过程中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作用及结局如何?⑴形态特点:肉眼,表面呈细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而无痛觉。
镜下,①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表面垂直,再近表面处形成弓状突起。
②新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散在分布于毛细血管网络之间,很少有胶原纤维形成。
③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于肉芽组织之中⑵作用: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⑶结局: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转变为瘢痕组织。
3、某患者腿部有一脓肿,溃破形成溃疡。
腹壁因接受外科手术而有一手术切口,经治疗后两处创口均已愈合,请说明这两种创口愈合过程及各有何特点?⑴一期愈合: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
伤口中只有少量血凝块,炎症反应轻微。
1~2d内表皮再生完成;第2d肉芽组织长出填满伤口;5~6d胶原纤维形成;2~3w完全愈合,留下一条线状瘢痕。
⑵二期愈合: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往往需要清创后才能愈合。
局部组织继续发生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
只有等到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以后,再生才能开始。
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伤口内肉芽组织形成量多。
愈合时间较长,形成瘢痕较大,抗拉力强度较弱。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槟榔肝是哪种病理变化的肉眼表现?它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组织形态学变化?⑴肝淤血。
⑵慢性肝淤血时,小叶中央部因高度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
病理学简答题
问答题1.举例说明萎缩的原因和种类。
2.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化生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案1.萎缩可分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生理性萎缩如成年人胸腺萎缩,更年期后的性腺萎缩,高龄时期的各器官萎缩。
常见的病理性萎缩类型有:(1)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性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局部缺血,如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小、血流减少,引起心、脑、肾等相应器官萎缩。
(2)废用性萎缩:如肢体骨折后,用石膏固定患肢,以利骨折愈合,但由于肢体长期不活动,其肌肉和骨都可发生萎缩。
(3)神经性萎缩:脊髓灰质炎患者,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害,它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
这除了肌肉麻痹而废用外,还因神经对局部代谢的调节作用消失之故。
(4)压迫性萎缩:如输尿管阻塞可引起肾盂积水,从而压迫肾实质而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由于内泌腺功能下降引起靶器官细胞的萎缩。
如因腺垂体肿瘤或缺血坏死等引起促肾上腺激素释放减少所致的肾上腺萎缩。
以上几种病理性萎缩大多是在病因长期不能消除情况下形成的改变,难以恢复。
但萎缩总的来说是一种适应现象,一般是可复性的,当萎缩不太严重时,如果及早将引起病理性萎缩的原因除去,萎缩的组织和器官仍可恢复原样。
2. 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由于环境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称化生(metaplasia)。
化生的细胞并不是由原来的成熟细胞直接转变而来,而是由该处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成。
化生只能在同类组织的范围内出现,如柱状上皮可化生为鳞状上皮但不能化生为结缔组织成分。
化生常发生于上皮和结缔组织。
如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时,支气管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称鳞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还见于肾盂结石的肾盂粘膜、慢性宫颈炎的宫颈粘膜及腺体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部分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型粘膜上皮,称肠上皮化生。
结缔组织可化生为骨、软骨、脂肪等组织。
化生虽是机体对不利环境和有害因素损伤的一种适应性改变,具有保护作用,但往往丧失了原来组织的固有功能,如支气管上皮鳞状化生后,失去了纤毛,削弱了局部的防御功能。
病理学简答题
1、简述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答:发生水肿的器官或组织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色泽苍白,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
光镜下,水肿的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较为透明、淡染,同时胞浆内可见红染、均细的颗粒状物质;胞核也常常被波及而增大、染色变淡,从而使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胞浆透明,故有气球样变之称。
2、玻璃样变性常发生于哪些部位?各部位的病变特点是什么?答:又称透明变性,为十分常见的变性,是指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均质的玻璃样蛋白性物质。
其主要见于结缔组织、血管壁,有时也可见于细胞内。
该变性所出现的玻璃样物质在不同部位时,它出现病因、发病机理及化学性状都有所不同。
(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纤维化的肾小球,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性瘢块等处。
此时纤维细胞明显变少,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成为梁状、带状或片状的半透明均质,失去纤维性结构。
局部质地坚韧,缺乏弹性。
(2)血管壁玻璃样变这种改变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
此时,可能是由于细动脉的持续性痉挛,使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得以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成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物质。
此外,内膜下的基底膜样物质增多。
这些改变使细动脉的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狭窄,甚至闭塞,此即细动脉硬化,可引起肾及脑的缺血。
(3)细胞内玻璃样变亦称为细胞内玻璃样小滴变性。
这种情况常见于肾小球或其他疾病而伴有明显蛋白尿时。
此时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可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红染小滴,这是血浆蛋白经肾小球滤出而又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吞饮的结果,并在胞浆内融合成玻璃样小滴,以后可被溶酶体所消化。
此外,在酒精中毒时,肝细胞核周围胞浆内亦可出现不甚规则的红染玻璃样物质,被称为Mallory小体。
3、简述凝固性坏死发生的条件及病变特点答: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常发生于含可凝固的蛋白质较多的组织,如心脏、肾脏和脾脏等。
肉眼,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
病理学简答题
病理学简答题1.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1)原因:缺氧、感染、中毒、缺乏营养。
(2)机制: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三酰⽢油合成增多;3)载脂蛋⽩减少。
(3)病理变化:1)⾁眼:肝⼤、边缘钝,⾊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肝细胞体积⼤、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闭塞。
(4)后果: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
2.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1)过程:细胞受损→细胞器退变,胞核受损→代谢停⽌→结构破坏→急性炎反应→坏死加重。
(2)基本病变: 1)核固缩、碎裂核和溶解;2)胞质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3)间质内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4)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内有急性炎反应。
3.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如何从形态学上区别变性与坏死关系:坏死可由变性发展⽽来,坏死可使其周围细胞发⽣变性。
区别:1)变性: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改变;③可恢复正常。
2)坏死:①胞质改变,②胞核改变;③有炎症反应;④不能恢复正常4.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距离举例说明a坏死细胞的⽣理重要性(如⼼肌细胞坏死较纤维细胞坏死影响⼤);b坏死细胞的数量(如单个肝细胞坏死较⼴泛肝细胞坏死影响⼩);c坏死细胞的再⽣能⼒(如神经细胞坏死较上⽪细胞坏死影响⼤)d发⽣坏死器官的贮备代偿能⼒(如肺的局灶性坏死较⼼的局灶性坏死影响⼩)5.⼲性坏疽与湿性坏疽的区别⼲性:病变区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病变⼩、硬,局部⼲燥呈⿊绿⾊,全⾝中毒症状轻。
湿性:病变区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病变⼤、有恶臭,呈⿊⾊或灰绿⾊,全⾝中毒症状重。
6.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竞赛考题)坏死凋亡受损细胞数多少不⼀单个或⼩团细胞质膜常破裂不破裂细胞核固缩、裂解、溶解裂解细胞质红染或消散致密间质变化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明显变化凋亡⼩体⽆有细胞⾃溶有⽆急性炎反应有⽆7.简述⾁芽组织的⾁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病理学简答题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后果病理变化:1)肉眼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后果:肝坏死或肝硬化。
简述坏死对的类型及结局坏死的类型:1〕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 2〕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3〕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结局:〔1〕溶解吸收〔2〕别离排出〔3〕机化与包裹〔4〕钙化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转归: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瘢痕组织简述淤血的病变及其后果病变:1〕肉眼:①发生淤血的局部组织和器官常常体积增大、肿胀、重量增加②局部皮肤呈紫蓝色〔发绀〕③由于局部血流停滞,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体表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长时间实质细胞变性后果:淤血时间短可恢复正常;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出现淤血性硬化。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简述肺动脉栓塞对机体产生的后果中、小栓子多栓塞于肺动脉小分支→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栓子小数目多,广泛地栓塞肺动脉→右心衰竭栓子大,栓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呼吸困难、发绀、休克试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⑴不同点:1)脓肿:①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②常见于皮肤、内脏;③破环组织,形成脓腔;④痊愈后易留瘢痕;2)蜂窝织炎:①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②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③弥漫性,易扩散;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⑵共同点:均为化脓性炎。
影响液体渗出液的因素1)血管通透性增加 2〕组织分解增强 3〕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4〕血管基底膜受损渗出液在炎症防御反应中发挥哪些作用1〕稀释毒素和致炎因子,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2〕为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3〕渗出液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4〕渗出液的纤维素交织成网,不仅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
(完整版)病理简答题复习资料
1. 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答案:①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②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 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③功能 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④结局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 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 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
2. 试述肉芽组织各成分与功能的关系答案: ①炎细胞可以抗感染、清除异物,保护创面,巨噬细胞尚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增 生;②成肌纤维细胞可使伤口收缩;③毛细血管可提供局部组织修复所需的氧和营养,同 时也有利坏死组织吸收和控制感染;④肉芽组织的所有成分有填补组织缺损及机化的功能。
3. 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答案:一期愈合: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 口。
修复①表面24-48小时内将伤口覆盖②第三天肉芽组织填满伤口 胶原纤维连接,达到愈合标准。
愈后切口数月形成一条白线状。
二期愈合: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修复, 或由于感染,继而引起组织变性, 坏死只能等到感染组织被清除, 收缩明显,以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多量肉芽组织将伤口填平,伤口面积过大,上皮不能增 殖添补,必须植皮,愈后形成较大瘢痕。
4 •何谓化生,并举例说明。
答案: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例 如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纤毛柱状上皮由于化学刺激气体或慢性炎症损害转化为鳞状上皮。
5.肝肺淤血的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答案:肺淤血肺组织体积增大、暗红色,切开后流出泡沫状血性液体。
光镜下,急性肺出 血是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壁增宽,可伴有肺泡间隔水肿,部分肺泡腔可见水肿液及 多少不等漏出的红细胞和进入肺泡腔的巨噬细胞。
慢性肺淤血时,除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 充血外,常见肺泡壁纤维化和增厚。
病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
1、如何用局部病理改变来解释炎症局部的主要临床表现?
2、化脓性炎症分为几类?各类有何含义?
3、简述急性炎症局部的血管变化及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4、简述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各型主要病变特点
5、简述急性炎症血道播散的类型及其含义
6、什麽是肿瘤的异型性?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7、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8、简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9、简述肿瘤主要的生长方式和扩散方式
10、简述风湿病的病变发展过程.
11、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展过程。
12、王某,颈左侧两个淋巴结肿大如鸡蛋,可能是什么病?
13、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基本病变有何不同?它们的合并症各有哪些?
14、鼻咽癌可出现哪些临床症状?转移有什么特点?
15、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好发于什么部位?为什么溃疡经久不愈?可发生哪些合并症?
16、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17、良恶性溃疡大体形态的区别
18、试比较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各有何异同点。
19、简述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20、简述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转归。
病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完整版)
病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体积缩小或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
2.肥大(hypertrophy):细胞和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增生),即肥大与增生并存。
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肥大与萎缩相对应。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主要发生于上皮组织,亦可见于间叶组织。
5.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及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而引起的细胞或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可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6. 虎斑心(tigerd-effect heart):心肌脂肪变性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
严重贫血所致的心肌脂肪变,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虎斑心。
7. 再生(regeneration):指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的修复。
如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性再生,否则为不完全再生。
8.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
肉眼上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9. 瘢痕(scar):是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表现为纤维细胞稀少,小血管减少消失。
肉眼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韧并缺乏弹性。
1、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左心衰竭严重肺淤血时,漏出到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将其分解为橙黄色的含铁血黄素。
由于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见于心力衰竭时,故称之为心力衰竭细胞。
2、槟榔肝(nutmeg liver):右心衰竭引起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细胞萎缩、坏死、崩解,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发生脂肪变性。
病理学简答题汇总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末梢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
以致眼观,肺体积明显增大,边缘钝圆,颜色灰白,肺组织柔软而弹性下降,
间隔变窄或断裂,相邻肺泡相互融合形成较大囊腔。形成由菲薄的间隔所分隔的
2cm称为肺大泡,此时小叶间隔也遭破坏。肺泡囊呈圆形囊状
种植性转移:是指瘤细胞侵及器官浆膜面时,瘤细胞脱落,如播种样经体腔或自然腔道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癌和肉瘤的区别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以血
并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动脉,使动脉壁变硬,官腔狭窄,
可导致严重并发症。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四肢坏疽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征。恶性肿瘤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
但性质相同的肿瘤的过程称为转移;所形成
淋巴道转移:主要取决于原发肿瘤部位的淋巴引流方向,先到达引流最近的一组淋巴结,
形成淋巴结多处转移。由于淋巴道和血道互相有很多交联,而且所有
血道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到达远处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肿瘤。
hyperinsulinemi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胰岛素水平越高,冠状动
SMC增生,而且胰岛素水平与血HDL含量呈负相关。
.遗传 动脉粥样硬化有家族聚集性现象,家族史是较强的独立危险因素。
病理变化 AS主要发生于大、中动脉,最好发于腹主动脉、其次为冠状动脉、颈动脉和脑
willis环。这些动脉的分叉、分支开口处、血管弯曲凸面为好发部位。AS的基本病变
蜂窝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链球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降解结缔组织基质的透
因此,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蔓延扩散造成弥
病理学简答题
一.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1.(1)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2)病变: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出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3)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2.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2.(1)贫血性梗死: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2)出血性梗死: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3.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3.(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4.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4.(1)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2)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心里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核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病理学知识要点(简答题)
简答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组织和细胞培养?有何临床应用意义?(P3)参考答案:组织和细胞培养是指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研究在各种因子作用下离体组织、细胞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及外来因素的影响。
该方法对于肿瘤细胞的生长、细胞癌变、病毒复制、染色体变异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死亡的过程包括几期?(P8)参考答案:(1)濒死期: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各种反射迟钝或减弱、呼吸不规则和血压降低等。
(2)临床死亡期:主要表现为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及时抢救患者有望复苏。
(3)生物学死亡期:死亡的不可逆阶段。
3.疾病的转归有哪些表现?(P8)参考答案:疾病的转归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发展趋势和结局,分为康复和死亡两种表现。
其中,康复包括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死亡的过程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三期。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4.简述适应在形态学上的表现。
(P11)参考答案:适应在形态学上的表现有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①萎缩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②肥大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③增生指组织、器官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伴有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④化生指一种分化成熟组织或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或细胞取代的过程。
5.简述肥大的影响和结局。
(P12)参考答案:肥大的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内DNA含量和细胞器增多,蛋白质合成增多,细胞功能增强(代偿),但肥大的器官功能代偿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将导致器官功能失代偿。
6.简述肉芽组织的功能。
(P22)参考答案: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异物(如坏死组织、血栓、血凝块等)。
7.简述变性的类型。
(P15)参考答案:(1)细胞水肿:细胞内水、钠增加,引起细胞肿胀和功能下降。
(2)脂肪变性:实质细胞内出现异常的脂滴。
(3)玻璃样变性:在细胞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
病理学必背简答题
病理必背简答题1.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1.(1)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2)病变: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出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3)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2.描述梗死的病理变2.(1)贫血性梗死: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2)出血性梗死: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3.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3.(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4.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4.(1)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2)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心里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核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病理学 简答题
1 试述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各类型的发生机制和形态特点。
答: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性, 泛指细胞内、结缔组织间质和血管壁壁出现均质、红染、无结构的半透明毛玻璃样物质,成为玻璃样变。
(1)血管壁的玻璃样变,即细动脉硬化,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主要是由于细动脉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成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物质。
使细动脉的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狭,甚至闭塞。
(2)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是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见于纤维结缔组织的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增(机化、纤维化等)。
(3)细胞内玻璃样变,是指蓄积于细胞内的异常蛋白质形成均质、红染的近圆形小体,如酒精中毒时肝细胞内的Mallory 小体。
2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什么?答:细胞核的改变,形态学表现为,核固缩(pyknosis),染色变深,核的体积缩小;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染色质碎片分散在胞浆中;核溶解(karyolysis),在酶的作用下,染色质的DNA分解,因而染色质变淡,只能见到、甚至不见核的轮廓。
3 什么叫机化?哪些情况下可出现机化?答:坏死组织如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周围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等组成肉芽组织,长入和取代坏死组织。
这种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如血栓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4 什么是肉芽组织?说说它的形态特点及在创伤愈合中的意义?答: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多少不等炎细胞浸润。
肉眼观呈颗粒状,鲜红色,湿润,柔嫩,似新鲜肉芽,故名肉芽组织。
在创伤愈合中的意义是肉芽组织能够:1 填补缺损;2 保护创面;3 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物质。
5 创伤的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有何不同?答:一期愈合:组织破坏少,创缘整齐,无感染,创口对合严密,无异物的创口。
二期愈合:组织创伤大,坏死组织较多,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伴有感染的创口。
病理学简答题
病理学简答题试述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后果病理变化:1)肉眼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后果:肝坏死或肝硬化。
简述坏死对的类型及结局坏死的类型:1)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2)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3)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化与包裹(4)钙化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转归: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瘢痕组织简述淤血的病变及其后果病变:1)肉眼:①发生淤血的局部组织和器官常常体积增大、肿胀、重量增加②局部皮肤呈紫蓝色(发绀)③由于局部血流停滞,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体表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长时间实质细胞变性后果:淤血时间短可恢复正常;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出现淤血性硬化。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简述肺动脉栓塞对机体产生的后果中、小栓子多栓塞于肺动脉小分支→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栓子小数目多,广泛地栓塞肺动脉→右心衰竭栓子大,栓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呼吸困难、发绀、休克试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⑴不同点:1)脓肿:①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②常见于皮肤、内脏;③破环组织,形成脓腔;④痊愈后易留瘢痕;2)蜂窝织炎:①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②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③弥漫性,易扩散;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⑵共同点:均为化脓性炎。
影响液体渗出液的因素1)血管通透性增加2)组织分解增强3)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4)血管基底膜受损渗出液在炎症防御反应中发挥哪些作用1)稀释毒素和致炎因子,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2)为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3)渗出液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4)渗出液的纤维素交织成网,不仅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
病理学简答题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后果病理变化:1)肉眼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后果:肝坏死或肝硬化。
简述坏死对的类型及结局坏死的类型:1〕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 2〕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3〕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结局:〔1〕溶化汲取〔2〕别离排出〔3〕机化与包裹〔4〕钙化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转归: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瘢痕组织简述淤血的病变及其后果病变:1〕肉眼:①发生淤血的局部组织和器官常常体积增大、肿胀、重量增加②局部皮肤呈紫蓝色〔发绀〕③由于局部血流停滞,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体表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长时间实质细胞变性后果:淤血时间短可恢复正常;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出现淤血性硬化。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简述肺动脉栓塞对机体产生的后果中、小栓子多栓塞于肺动脉小分支→一般不引起严峻后果栓子小数目多,广泛地栓塞肺动脉→右心衰竭栓子大,栓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呼吸困难、发绀、休克试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⑴不同点:1)脓肿:①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②常见于皮肤、内脏;③破环组织,形成脓腔;④痊愈后易留瘢痕;2)蜂窝织炎:①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②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③布满性,易扩散;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⑵共同点:均为化脓性炎。
影响液体渗出液的因素1)血管通透性增加 2〕组织分解增强 3〕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4〕血管基底膜受损渗出液在炎症防范反响中发挥哪些作用1〕稀释毒素和致炎因子,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2〕为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3〕渗出液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4〕渗出液的纤维素交错成网,不仅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死亡: 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
分为 : 坏死和凋亡坏死: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
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是不可逆性变性。
基本病变:①核固缩、碎裂、溶解②胞膜破裂、细胞解体、消失③间质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④坏死灶周围有炎症反应。
组织的适应性改变有哪些?分别叙述他们的病理特点及意义。
答适应性表现为:肥大、增生、化生、萎缩。
肥大的特点为: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意义:一定程度的代偿性肥大具有功能代偿作用,但内分泌性肥大可引起功能障碍。
增生的特点为:组织细胞数量增多,使组织、器官增大。
意义:一定程度的增生功能可增强化生的特点为:一种类型的组织、细胞被另一种组织、细胞替代。
意义:失去原有组织的功能。
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答: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由新生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为鲜红,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肉芽。
作用: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伤口及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说明肉芽组织的成分和功能。
新鲜肉芽与不良肉芽有何不同?答肉芽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
功能:抗感染、去异物、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快和坏死组织,填补伤口连接缺损。
新鲜肉芽:色鲜红、湿润、表面颗粒状、触之易出血。
不良肉芽:色苍白、干燥、表面有脓苔,触之不易出血,此肉芽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需剪掉不良肉芽,抗感染,让良好肉芽长出,伤口才可以愈合。
创伤愈合的类型1. 一期愈合:(1)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
(2)其特点是;愈合时间短,留下瘢痕少。
2. 二期愈合:( 1)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2)其特点是:①伤口需清创②愈合时间长③形成瘢痕大。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1. 血肿形成。
2.纤维性骨痂形成:肉芽组织机化血肿,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又称暂时性骨痂。
3. 骨性骨痂形成。
4.骨痂改建或再塑:改建是在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及骨母细胞新骨质形成的协调作用下完成的。
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1)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2)病变: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出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3 )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1)贫血性梗死:1 )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 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2)出血性梗死:1 )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
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 )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T血栓T栓塞T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
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1)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2)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心里衰竭而死亡;② 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核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1)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2 )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的一面: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2)不利的一面: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②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肺淤血⑴病因:左心衰导致。
⑶临床体症:患者气促、缺氧、发绀、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
⑵病理改变:①大体: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腥液体;慢性肺淤血,肺质地硬,棕褐色。
② 镜下:急性: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变厚,肺泡间隔水肿,肺泡腔充满水肿液及出血。
慢性: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加重,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泡腔充满水肿液、出血,并见心衰细胞炎症局部可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理学基础是什么?(1)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病理学基础:①红:充血;②肿:炎性渗出或增生;③热充血和代谢增强;④痛:离子浓度、炎症介质和压迫神经;⑤功能障碍:组织损伤、压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
何谓炎症?炎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答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
炎症局部主要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局部功能障碍。
在损伤因子刺激较为强烈、组织损伤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如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答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通常包括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1)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
(2)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间质或浆膜腔或体表、黏膜表面。
(3) 增生: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的巨嗜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等。
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1)渗出液:①蛋白含量高;②细胞成分多;③浑浊,易凝固;④密度高;⑤见于炎症。
(2)漏出液:①蛋白含量低;②细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密度低;⑤见于血液循环障碍。
试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
(1 )不同点:1)脓肿:①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②局限性;③破坏组织、形成脓腔;④痊愈后易留瘢痕。
2)蜂窝织炎:①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②常见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③弥漫性,易扩散;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
(2)共同点:均为化脓性炎。
试述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1 )风湿性心内膜炎常累及心瓣膜,主要是二尖瓣,腱索和左心房内膜也可受累。
病变早期,瓣(2)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反复机化,结果心壁心内膜粗糙、增厚,尤以左房后壁为著,形成所谓McCallum斑。
(3 )心瓣膜风湿病反复发作,可使瓣膜增厚、变形、短缩,瓣叶之间部分发生粘连愈着,腱索也可短缩增厚最终造成慢性瓣膜病,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从而影响心脏功能。
可表现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非特异性炎或肉芽肿性炎。
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三期:(1)变质渗出期:表现为结缔组织黏液样变性与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炎细胞浸润。
(2 )增生期(肉芽肿期):表现为风湿小体形成,此为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
(3 )纤维化期(愈合起):风湿小体逐渐转变为纤维组织或瘢痕。
由于病变反复发作,以上病变可以新旧并存。
简答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主要合并症。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可分为三期,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和肾动脉。
1、脂质斑纹期:为病变早期,脂质在内膜中沉积,形成略为隆起的黄色斑快,上有与血管长轴平行的黄色条纹。
2 、纤维斑快期:脂质沉积增多,病灶周围及表面的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形成明显隆起的硬化斑。
3、粥样斑块期:斑块内因组织营养不良,发生变性、坏死,与脂质混杂,形成粥样斑块。
主要合并症有: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裂;③血栓形成;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
试比较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的病变特点。
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原无病变的瓣膜,赘生物体积巨大、松脆、含大量细菌,破碎后引起含菌性栓塞和继发性脓肿;②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原有病变的瓣膜,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其深部有细菌团,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简述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急性期:瓣膜肿胀,闭锁缘有串珠状单行排列的疣状赘生物,粘连紧密,不易脱落。
后果:病变反复发作,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叶相互粘连,腱索增粗、短缩,导致瓣膜病。
瓣膜表现肿胀,后出现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
反复发作的结果,在二尖瓣闭锁缘上出现一排小的疣状血栓其主要成分为血小板和纤维素。
小血栓机化不易脱落。
异型性、分化程度及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1)肿瘤的异型性为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2)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为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3)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则肿瘤更倾向于恶性,反之则很可能为良性。
肿瘤的实质和间质(1)实质:①定义:肿瘤实质是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成分。
②意义:它决定: A.各种肿瘤的组织来源 B.肿瘤的分类、命名和组织学诊断C.肿瘤的良、恶性和肿瘤的恶性程度D.肿瘤的生物学特点以及每种肿瘤的特殊性。
(2)间质:①定义:各种肿瘤间质组成基本相同,一般由结缔组织,血管及淋巴细胞等组成,不具特异性。
②意义:A.支架及营养等作用 B.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C.促进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D.限制肿瘤扩散(3)实质和间质的关系①上皮组织的肿瘤,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②间叶组织的肿瘤,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楚。
肿瘤的扩散途径有哪些,简述其特点。
1 .直接蔓延:恶性肿瘤细胞由原发部位沿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侵入并破坏邻近器官或组织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
如:晚期乳腺癌侵至胸肌、胸壁、肺;晚期宫颈癌侵至直肠、膀胱、阴道壁。
2. 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肿瘤的过程。
a. 淋巴道转移: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如鼻咽癌、甲状腺癌常首先转移至颈部淋巴结,乳腺癌常首先转移腋窝淋巴结。
b. 血道转移:肉瘤、晚期癌的常见转移方式,如骨肉瘤、绒癌、肝癌、肺、脑c. 种植性转移:如克鲁根伯氏瘤。
简述恶性肿瘤的异型性。
答恶性肿瘤的异型性明显,组织结构极度紊乱,与起源组织相差甚远。
肿瘤的细胞表现为:(1) 细胞的多形性: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