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物理学系研究生课程

合集下载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一、学科概况西北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博士点。

建立了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近物所联合建立了极端环境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

学科点凝聚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

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领军人才5人,省科技创新人才4人,留学回国人员20 余人。

在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方向形成了明显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年科研经费近一千万元;每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Phys. Rev.系列等标志性刊物上的论文数逐年增加。

研究成果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2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7项。

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对外影响稳步提升,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在近几年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上,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被评为A级,物理学一级学科被评价为B+级。

本学科涵盖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5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学风良好、治学严谨、身心健康,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及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独立从事与物理学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1.非线性物理2.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3. 原子结构与原子碰撞4. 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分子物理5. 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6. 大气环境中的原子分子过程7. 团簇的结构与性质8. 功能薄膜材料结构与物性9. 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

北大物理学院课程

北大物理学院课程

22 PHY-1-5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 11 PHY-1-5 12 PHY-1-5 辐射物理 13 PHY-1-5 现代电子测量与实验 21 PHY-1-5 快电子学及实验 22 PHY-1-5 核天体物理 23 PHY-1-6 加速器物理基础 11 PHY-1-6 等离子体和离子束物理 12 PHY-1-6 医学物理导论 21 PHY-2-2 01 PHY-2-2 群论 I 02 PHY-2-2 量子统计物理 03 PHY-2-2 量子场论 04 PHY-2-2 群论 II(李群李代数) 05 PHY-2-2 量子规范场论 06 4 4 春季 3 3 春季 4 4 秋季 4 4 秋季 3 3 秋季 量子力学 III(高等量子力 4 学) 4 秋季 3 3 秋季 3 3 春季 3 3 春季 3 3 秋季 3 3 秋季 4 3 春季 3 3 秋季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专题实 4 验 2 春季 3 3 春季
至 PHY-0-811系列的低年级选修棵。第二层次包括 PHY-1-01x 系列的数学物理方法、 PHY-1-04x 和 PHY-1-05x 系列两种类型的物理专业基础课、PHY-1-06x 系列的近代物理实验 以及 PHY-1-1xy 系列的高年级基础性选修课。第三层次包括 PHY-1-2xy 至 PHY-1-6xy 系列 的物理专业性选修课、PHY-2-20x 和 PHY-2-30x 系列的研究生课以及 PHY-1-9xy 系列(正在 建设中)的交叉学科类选修课。 对于不同类型的培养目标,除总学分要求都是140外,物理学院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案和 不同的学分要求。在所有类型中,(1)必修课高等数学 I、II、线性代数可由数学学院内容 相近的 A 类课程代替, (2)全院必修课中超出规定学分部分可作为选修课, (3)在专业选修课 中,物理基础类和物理专业类课程中超出规定学分部分可作为跨学科类课程。 (一) 、宽基础型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北京大学课程表

北京大学课程表
柴真
本科(公费)
120
1-16
9-10
01130870
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
通选课
1.0
17.0
1.0
程红
本科(公费)
266
1-16
9-10
01139350
普通生物学(B)
通选课
2.0
30.0
2.0
陈丹英
本科(公费)
200
1-16
9-10
01139380
普通生物学(A)
通选课
3.0
51.0
3.0
高崇明
00432265
现代天文学
通选课
2.0
30.0
2.0
吴鑫基
本科(公费)
60
1-16
3-4
00432266
环境生态学
通选课
2.0
30.0
2.0
刘树华
本科(公费)
500
1-16
5-6
00432267
工程图学及其应用
通选课
2.0
30.0
2.0
王美华
本科(公费)
61
1-16
5-6
00432270
大气概论
通选课
北京大学课程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
课类
学分
总学时
学时
教师
学生类别
人数
起止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教室
教室
备注
00131560
古今数学思想
通选课
2.0
34.0
2.0
赵春来

北京大学招生专业目录-北大物理学院考研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经验分享、分数线、报录比

北京大学招生专业目录-北大物理学院考研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经验分享、分数线、报录比

北大考研辅导班-北大物理学院考研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经验分享、分数线、报录比北大物理学院考研招生简章一、推荐免试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申请与材料教育部建立“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tm),作为推免工作统一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网上报考录取系统。

取得推荐学校推免资格及名额的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方可申请。

申请者应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登录推免服务系统,在系统中注册和填写基本信息,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费、接受复试确认和待录取确认等环节。

此外,申请者还须按照我校的相关具体要求进行申请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北京大学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办法》(网址:/zsxx/sszs/tjms/)。

(二)、初审与复试1、各院系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对申请材料初审后,通知通过初审的申请者来我校参加复试。

2、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

具体差额比例由各院系根据自身特点和生源状况自行确定。

3、选拔办法由各院系根据其学科特点制定,笔试或面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选拔办法一经公布不得随意更改。

4、推免生的综合面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分钟。

北大物理学院考研(三)、待录取与公示1、院系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向拟接收的申请者发送待录取通知,请申请者在院系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确认是否接受待录取。

若在规定时间内未确认,则视为放弃。

2、我校不再另行向接收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硕士生和直博生)发送接收函。

3、2014年10月25日前,院系在网上公示待录取名单。

推免生可登录院系网站查询公示名单,或在研究生院硕士、博士招生网页的“录取信息”查询。

若有疑问,可于公示期内向院系提出,各院系予以及时答复。

(四)、复审与录取在正式发出录取通知书之前,我校将对获得待录取资格的推免生,按照我校有关要求进行资格复审,未通过者将被取消录取资格。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严谨、踏实勤奋、积极进取,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数理推演能力,具备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一门外语,有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和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专业1. 理论物理(070201)2. 原子和分子物理(070203)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4. 凝聚态物理(070205)5. 光学(070207)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允许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期一般不超过1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五、培养方式依据本学科理论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光学等专业特点,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环节由学院隶属的各研究所统筹安排,按导师及指导小组制定的具体培养计划执行。

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取得学分;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相接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或考查)取得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除参加研究小组、研究所乃至学院例行的学术讨论会外,还要求每个研究生在不同场合至少分别各作一次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以及课题进展报告等,并提交书面科研实践报告,经导师或指导小组认可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教学实践由学院统一安排研究生各做一学期的助教工作,并取得相应学分。

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研究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测试或考查中宜采用书面测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和发挥研究生的创造能力,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参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内容的确定、实验过程的实际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联合项目培养委员会听取三个单位的教授和学生的意见,并结合国外优秀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全面统一安排新型研究生课程,形成有特色的、并且可以和国际一流研究生计划媲美的新型研究生课程设置。

2.新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遵循培养一流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宗旨,使学生能够尽快完成从只具有初步现代生物学知识到能够理解其专业前沿研究工作并具有初步研究型思维的转变。

所有课程的讲授彻底改变国内传统的抽象的知识灌输方式。

相反,知识的讲授有机地融于对经典或前沿的研究发现工作的介绍的讲授中,这样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了解了这些知识是怎么样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中产生的。

3.公共课设置,为必修课。

1)政治课:必修课,课程名称: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计3学分。

主要内容为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

由著名学者授课。

2)外国语(英语):为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一般采取选修课程与水平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水平考试,即可获得学分。

未能通过水平考试、又不符合免修条件的博士研究生,须选修一外课程。

一般每一学期课程完成时,即举行水平考试。

考试成绩达到70分以上者,予以通过。

4.研究生必修课程设置三类不同层次的课程,第一类为专业基础课、第二类为专业课(研究进展课)和第三类专题讨论课。

以上三类研究生课程采用模块设置,每个模块8学时(二周,每周4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模块。

1)第一类(专业基础)课6学分,为必修课,课名:现代生物学基础,由16个模块组成,研究生选择满12个模块计6学分,开课时间为第一学年秋季和春季学期。

模块涵盖现代生物学的主要领域。

2)第二类(研究进展)课3~6学分,为必修课,由二门课组成,每门课3学分;课名:①分子细胞生物学进展;②遗传发育生物学进展。

每门课由不同老师结合其专业背景提供的约16个模块组成,研究生根据自己需要从中选择6个模块。

北京大学811普通物理 (含力学、电磁学、热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北京大学811普通物理 (含力学、电磁学、热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二、北京大学 811 普通物理 (含力学、电磁学、热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有关制订分数线的要求,我校按照统考生、联考生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复试基本 分数线。考生能否进入复试以各院系所规定的各项单科成绩和总成绩确定的复试名单为准。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我校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精神和公开、公正、公 平的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一、复试基本分数线:
(1)、统考:
考试科目 学科门类
政治
哲 学 (01)
50
经济学 (02)
55
法 学 (03)
50
教育学 (04)
50
外语
50 55 50 50
数学
90 90 90
专业课
90 90 90 180
文 学 (05)
50 50
90
历史学 (06)
50 50
180
理 学 07)
50 50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电动力学简明教程 俞允强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动力学 郭硕鸿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固体物理学 黄昆、韩汝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子核物理 卢希庭 原子能出版社 物理宇宙学 徐遐生著 李太枫、郑经武译 天体物理学 李宗伟、肖兴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2015 北京大学 811 普通物理 (含力学、电磁学、热学)考研参考书
力学 钟锡华、周岳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热学 刘玉鑫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磁学 陈秉乾、王稼军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光学与近代物理 陈熙谋 北京大学出版社 量子力学导论 曾谨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量子力学教程 曾谨言 科学出版社 电动力学简明教程 俞允强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动力学 郭硕鸿 高等教育出版社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汪志诚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课程表

北京大学课程表

26 08613010 材料科学数学基础
27 08613110 实验室安全学
28 08613160 材料分析与表征技术 29 08613180 先进材料化学 30 08613270 超分子工程与新材料设计 31 08613290 低维功能材料 32 08613300 材料工程基础 33 08613340 光伏材料及技术 34 08613350 现代光谱技术与应用 35 08613360 柔性电子学 36 08613380 柔性器件与器件加工技术
选修 3
00
3 54 1-16 流体力学
10-12 80 陈国谦 教授
三教201 与全日制专业学位合上 数学平台课,大黑板
二教211
选修 3
00
3 54 1-16 流体力学
40
杨延涛
助理教 授
7-9
多媒体 二教314
00
3-4
选修 3 3 54 1-16
40 符策基 副教授
流体力学
选修 2
00
2 32 1-16 工程力学
课 学 周 总 上课 学学
类 分 时 时 起止周
班号 或 专业
听课 任课教师
上课时间(星期/节号)
教室
人数 姓名 职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备注
选修 3
00
3 54 1-16 生物医学工程
40
陈海峰
长聘副 教授
7-9
多媒体 理教415
00
7-9
选修 3 3 54 1-16
60 戴志飞 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
多媒体 文史119 与全日制专业学位合上
多媒体 二教425 与全日制专业学位合上
多媒体 二教415 与全日制专业学位合上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前言很多同学希望了解在北京大学各院系的某个年级要学习哪些课程,但又不容易查到课程表。

本日志充当搬运工作用,将各院系开设课程列于下方,以备查询。

查询前必读注释:※在课程名称后标注含义如下:标注(必)表示此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标注(限)表示此课程为专业任选课(原称专业限选课),各院系规定需在所有专业任选课中选修足够的学分(通常为30~40)以获取学士学位;标注(通)表示此课程为通选课,非本院系本科生可选修此类课程,并计入通选课所需总学分;通选课无年级限制;标注(公)表示此课程为全校任选课(原称公共任选课),此类课程不与学位挂钩,公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体)表示此课程为体育课,每名学生必须且仅能选修4.0学分体育课;男生必须选修“太极拳”,女生必须选修“健美操”。

※实际上,多数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也没有年级限制。

对应的年级是“培养方案”推荐的修该门课程的适当年级。

※不开设任何专业必修课的院系为研究生院或其他不招收本科生的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装部等。

※由于在某些院系下有不同专业方向,标注为必修课的课程可能并不对于所有学生均为必修(如外国语学院的各个语种分支)。

相关信息请咨询相应院系教务。

※多数课程可以跨院系选修,但可能需缴纳额外学费。

※院系编号为学号中表示院系字段的数字,因院系调整原因,编号并不连续。

“系”可能为院级单位,具体以相应主页标示为准。

※课程名称后标注数字表示学分。

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实验课及非习题课,每学分表示平均每周有一节50分钟时长课程,16-18周。

※院系设置的课程不一定由本院系开设。

※医学部课程仅包含在本部的课程内容。

※本一览表不包括政治课、军事理论课、英语课、文科计算机基础、辅修及双学位课程。

※本一览表不提供上课地点及主讲教师信息,请与相应院系教务联系。

001 数学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分析(I)(必) 5.0数学分析(I)习题(必)0.0高等代数(I)(必) 5.0高等代数(I)习题(必)0.0几何学(必)5.0几何学习题(必)0.0一年级春季学期数学分析()(必) 5.0数学分析()习题(必)0.0高等代数()(必) 5.0高等代数()习题(必)0.0计算概论(必)3.0分析讨论班(限)3.0代数讨论班(限)3.0几何讨论班(限)3.0普通物理(I)(限) 4.0二年级秋季学期数学分析()(必) 4.0数学分析()习题(必)0.0抽象代数(必)3.0数据结构(必)3.0分析讨论班(限)3.0代数讨论班(限)3.0几何讨论班(限)3.0基础物理(下)(限)4.0二年级春季学期数学模型(必)3.0概率论(必)3.0复变函数(必)3.0常微分方程(必)3.0应用数学导论(限) 3.0大学生代数教程(限)1.0研究型学习(限)3.0三年级秋季学期拓扑学(限)3.0数值代数(限)3.0数理逻辑(限)3.0微分几何(限)3.0偏微分方程(限)3.0实变函数(限)3.0动力系统的计算及其在分子模拟中的应用(限)2.0 金融数学引论(限) 3.0应用随机过程(限) 3.0程序设计技术与方法(限) 3.0数理统计(限)3.0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限) 4.0三年级春季学期信息科学基础(限) 3.0数值分析(限)3.0最优化方法(限)3.0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证券(限)3.0证券投资学(限)3.0泛函分析(限)3.0测度论(限)3.0抽样调查(限)3.0应用多元统计分析(限)3.0集合论与图论(限) 3.0计算机图像处理(限)3.0寿险精算(限)3.0四年级秋季学期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6.0毕业论文(精算)讨论班(必)6.0毕业论文(衍生工具)讨论班(必)6.0 黎曼几何引论(限) 3.0同调论(限)3.0模式识别(限)3.0算法设计与分析(限)3.0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限) 3.0泛函分析(二)(限)3.0交换代数(限)3.0几何分析(限)3.0随机分析(限)3.0生存分析与可靠性(限)3.0最优化理论与算法(限)3.0数值代数(限)3.0并行计算(限)3.0有限元方法(限)3.0遍历论(限)3.0低维流形(限)3.0高等概率论(限)3.0高等统计学(限)3.0抽象代数(限)3.0应用偏微分方程(限)3.0数据中的数学(限) 3.0辛几何(限)3.0软件形式化方法(限)3.0随机模拟方法(限) 3.0符号计算(限)3.0临床试验设计与分析(限) 3.0临床试验高级编程(限)3.0计算机图形学(限) 3.0代数拓扑初步(限) 3.0数字信号处理(限) 3.0时间序列分析(限) 3.0李群及其表示(限) 3.0密码学(限)3.0空间剖分及其在计算几何学中的应用(限)2.0 统计计算(限)3.0应用回归分析(限) 3.0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限) 3.0非参数统计(限)3.0风险理论(限)3.0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限)3.0四年级春季学期毕业论文(1)(必) 6.0毕业论文(2)(必) 6.0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6.0毕业论文(资产定价)讨论班(必)6.0微分拓扑(限)3.0代数数论(限)3.0动力系统(限)3.0计算流体力学(限) 3.0复分析(限)3.0人工智能(限)3.0程序设计语言原理(限)3.0近代偏微分方程(限)3.0现代信息处理选讲(限)3.0高等统计选讲I (限) 3.0数学物理中的反问题(限) 3.0同调代数(限)3.0随机过程论(限)3.0线性代数群(限)3.0应用偏微分方程(限)3.0低维流形(限)3.0偏微分方程选讲(限)3.0差分方程(限)3.0软件理论与方法选讲(限) 3.0近代数学物理方法(限)3.0初等数论(限)3.0微分流形(限)3.0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限) 3.0流体力学引论(限) 3.0模型式(限)3.0解析数论(限)3.0几何研讨班(限)3.0生物数学物理(限) 3.0代数几何初步(限) 3.0实分析(限)3.0组合数学(限)3.0其他秋季学期数值方法:原理,算法及应用(通)3.0 普通统计学(通)3.0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通)3.0其他春季学期普通统计学(通)3.0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通)3.0004 物理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5.0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0.0线性代数(B)(必)4.0线性代数(B)习题(必)0.0力学(必)4.0力学习题(必)0.0计算概论(B)(必)3.0计算概论(B)上机(必)0.0现代物理前沿讲座I (限) 2.0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5.0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0.0热学(必)3.0热学习题课(必)0.0电磁学(必)4.0电磁学习题课(必)0.0数学物理方法(上)(必) 3.0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0.0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3.0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0.0大气科学导论(限) 2.0基础天文(限)2.0二年级秋季学期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一)(必)3.0 大气科学导论(必) 2.0光学(必)4.0光学习题课(必)0.0近代物理(必)3.0普通物理实验(A)(一)(必)2.0数学物理方法(上)(必) 3.0数学物理方法(下)(必) 3.0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0.0理论力学(必)3.0平衡态统计物理(必)3.0二年级春季学期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二)原子物理(必)3.0普通物理实验(A)(二)(必)2.0数学物理方法(下)(必) 3.0数学物理方法(必) 4.0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0.0热力学与统计物理(B)(必)3.0平衡态统计物理(必)3.0电动力学(A)(必)4.0电动力学习题(必)0.0量子力学(A)(必)4.0量子力学(B)(必)3.0量子力学习题(必)0.0理论力学(必)3.0天体物理(必)4.0数学物理方法专题(限)3.0光学前沿(限)3.0三年级秋季学期原子物理(必)3.0原子物理习题(必)0.0电动力学(A)(必)4.0电动力学(B)(必)3.0电动力学习题(必)0.0量子力学(A)(必)4.0量子力学习题(必)0.0固体物理导论(必) 2.0天体物理专题(必) 3.0天文文献阅读(必) 2.0宇宙探测新技术引论(必) 2.0天文技术与方法I(光学与红外)(必)3.0 大气物理学基础(必)3.0流体力学(必)3.0大气探测原理(必) 3.0概率统计(B)(限)3.0综合物理实验(一)(限) 2.0现代电子测量与实验(限) 3.0生物物理导论(限) 2.0弦理论基础导论(限)3.0凝聚态物理理论讨论班(限)2.0工程图学及其应用(限)2.0核科学前沿讲座(限)2.0卫星气象学(限)3.0天气分析与预报(限)3.0全球环境与气候变迁(限) 2.0三年级春季学期固体物理学(必)4.0固体物理习题(必)0.0近代物理实验(I)(必) 3.0恒星大气与天体光谱(必) 4.0天文技术与方法(高能与射电)(必)2.0 天气学(必)3.0大气动力学基础(必)4.0计算方法(B)(限)3.0量子场论专题讨论班(限) 2.0几何光学及光学仪器(限) 2.0凝聚态物理理论讨论班(限)2.0现代物理前沿讲座()(限)2.0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限)3.0加速器物理基础(限)3.0微机原理及上机(限)3.0材料物理(限)3.0天文测距导论(限) 2.0天体物理前沿(限) 2.0大气物理实验(限) 2.0云物理学导论(限) 2.0遥感大气探测(限) 3.0近海海洋学(限)3.0大气化学导论(限) 2.0四年级秋季学期近代物理实验()(必)6.0群论(限)3.0高等量子力学(限) 4.0量子统计物理(限) 3.0量子场论(限)4.0表面物理(限)3.0粒子物理(限)4.0等离子体物理(限) 4.0激光实验(限)2.0量子光学(限)4.0现代光学与光电子学(限) 3.0原子、分子光谱(限)3.0计算物理学(限)3.0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专题实验(限)2.0科研实用软件(限) 2.0激光物理学(限)3.0气候模拟(限)4.0半导体物理学(限) 4.0超导物理学(限)4.0材料物理(限)2.0纳米科技进展(限) 2.0四年级春季学期近代物理实验()(必)3.0强场光物理(限)2.0多体系统的量子理论(限) 3.0量子材料前沿讲座(限)2.0固体理论(限)4.0非线性物理专题(限)3.0光学理论(限)4.0非线性光学(限)4.0光电功能材料(限) 2.0量子规范场论(限) 4.0李群和李代数(限) 3.0激光实验(限)2.0广义相对论(限)4.0介观光学导论(限) 2.0辐射物理(限)4.0其他秋季学期工程图学及其应用(公)2.0大气概论(通)2.0公共物理学(公)2.0纳米科学前沿(通) 2.0其他春季学期编程(公)3.0演示物理学(通)2.0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通)2.0现代天文学(通)2.0工程图学及其应用(公)2.0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通)2.0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公)2.0 理论物理导论(通) 3.0物理宇宙学基础(通)3.0今日物理(通)3.0008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一年级秋季学期文科计算机基础(上)(必)3.0一年级春季学期文科计算机基础(下)(必)3.0二年级秋季学期——二年级春季学期——三年级秋季学期——三年级春季学期——四年级秋季学期——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其他春季学期——010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5.0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0.0 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必) 1.0今日化学(必)1.0普通化学(必)4.0普通化学习题课(必)0.0普通化学实验(必) 2.5计算概论(B)(必)3.0计算概论(B)上机(必)0.0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5.0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0.0 力学(必)3.0定量分析(必)2.0定量分析实验(必) 2.0有机化学(一)(必)3.0有机化学实验(I)(必)0.0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3.0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 3.0热学(限)2.0热学习题课(限)0.0中级分析化学实验(限)1.0二年级秋季学期电磁学(必)3.0普通物理实验(必) 2.0有机化学(二)(必)2.0有机化学实验()(必)3.5生命化学基础(必) 3.0线性代数(B)(限)4.0线性代数(B)习题(限)0.0 光学(限)2.0光学习题课(限)0.0中级有机化学(限) 2.0中级有机化学实验(限)1.5 化学信息检索(限) 2.0二年级春季学期无机化学实验(必) 2.0仪器分析(必)2.0仪器分析实验(必) 2.0结构化学(必)3.0高分子化学(必)2.0遗传学实验(必)1.0应用化学基础(限) 2.0三年级秋季学期物理化学(必)4.0物理化学习题(必)0.0物理化学实验(必) 3.5化工基础(必)2.0细胞生物学实验(必)1.0色谱分析(限)2.0中级分析化学(限) 2.0环境化学(限)2.0放射化学(限)2.0波谱分析(限)2.0三年级春季学期化工实验(必)1.0化工制图(必)1.0化学开发基础(必) 2.0发育生物学实验(必)1.0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必) 1.0 材料化学(必)3.0高分子物理(限)2.0中级物理化学(限) 3.0中级物理化学实验(限)1.5 生化分析(限)2.0界面化学(限)2.0理论与计算化学(限)2.0生物物理化学(限) 2.0高等电化学(限)2.0四年级秋季学期化学动力学选读(限)2.0材料物理(限)2.0高分子物理(限)2.0催化化学(限)2.0立体化学(限)2.0辐射化学与工艺(限)2.0胶体化学(限)2.0多晶X射线衍射(限)2.0综合化学实验(二)(限) 2.0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限)2.0 表面物理化学(限) 2.0生物化学实验(限) 2.5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今日新材料(通)2.0功能化学(通)2.0魅力化学(通)2.0化学与社会(通)2.0大学化学(通)3.0其他春季学期大学化学(通)3.0011 生命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5.0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0.0 基础化学(必)4.0基础化学实验(普化)(必)2.0动物生物学(必)3.0动物生物学实验(必)1.5生物摄影及实践(限)2.0生物学思想与概念(限)2.0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5.0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0.0 物理学(B)(1)(必)4.0力学习题(必)0.0基础化学实验(分析)(必)2.0微生物学(必)2.0微生物学实验(必) 1.5植物生物学(必)3.0植物生物学实验(必)1.5生物摄影及实践(限)2.0事业与人生(限)2.0二年级秋季学期物理学(B)(2)(必)4.0量子力学习题(必)0.0有机化学(B)(必)3.0有机化学实验(B)(必) 3.0生物化学(必)4.0生物化学实验(必) 2.5计算概论(B)(必)3.0科学研究基本技能(限)2.0二年级春季学期普通物理实验(B)(一)(必)2.0物理化学(B)(必)3.0物理化学实验(B)(必) 2.0遗传学(必)3.0遗传学实验(必)1.0生理学(必)3.0生理学实验(必)1.0算法与数据结构及上机(必)3.0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实验(限)2.0免疫学(限)3.0科学研究基本技能(限)2.0三年级秋季学期基础分子生物学(必)3.0细胞生物学(必)3.0细胞生物学实验(必)2.0蛋白质化学(限)2.0生物统计学(限)3.0普通生态学(限)2.0神经生物学(限)2.0生物信息学方法(限)2.0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2)(限)3.0 植物特有生命现象导论(2)(限)2.0植物特有生命现象导论实验(限)1.0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限)3.0感染与人类疾病专题讨论(限)1.5计算神经科学(1)(限) 2.0三年级春季学期发育生物学(必)3.0发育生物学实验(必)1.0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必) 2.0免疫学(限)2.0系统生物学选讲(限)3.0药理学基础(限)2.0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1)(限)3.0 生物数学建模(限) 3.0细胞骨架、细胞运动及人类疾病(限)2.0计算神经科学(2)(限) 2.0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限) 3.0分子医学高级教程(限)2.0四年级秋季学期生物技术制药基础(限)2.0现代生物技术导论(限)2.0生物学综合实验(限)6.0分子生物学专题(限)2.0生物医药工程及管理(限) 3.0真核细胞复制和控制(限) 2.0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普通生物学(B)(通)2.0普通生物学实验(B)(通)1.0生物进化论(通)2.0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通)2.0保护生物学(通)2.0科学是什么(通)3.0科学是什么:讨论课(通)0.0其他春季学期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通)2.0普通生物学(A)(通)3.0普通生物学实验(A)(通)1.5012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5.0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0.0 地球科学概论(一)(必) 3.0计算概论(B)(必)3.0普通化学实验(必) 2.0力学(必)4.0力学习题(必)0.0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5.0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0.0 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3.0普通物理学(B)(一)(必)4.0地球科学概论(二)(必) 3.0结晶学与矿物学(必)3.0地球科学前沿(必) 1.0二年级秋季学期线性代数(B)(必)4.0线性代数(B)习题(必)0.0基础物理实验(必) 2.0普通物理实验(A)(一)2.0普通物理学(B)(二)(必)4.0 古生物学(必)3.0普通岩石学(上)(必)3.0光学(必)2.0光学习题课(必)0.0地图学(必)3.0概率统计(B)(限)3.0离散数学(限)3.0程序设计语言(限) 3.0地貌与自然地理学基础(限)2.0环境与生态科学(限)2.0测量学概论(限)2.0二年级春季学期普通岩石学(下)(必)3.0构造地质学(必)3.0地史学(必)3.0固体力学基础(必) 3.0遥感概论(必)3.0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必)3.0普通物理实验(A)(二)(必)2.0 脊椎动物进化史(限)2.0自然资源概论(限) 2.0数据库概论(限)3.0导航与通讯导论(限)2.0城市与区域科学(限)2.0地球灾害(限)2.0三年级秋季学期地球化学(必)3.0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必)3.0大地构造学(限)2.0地球物理学基础(限)3.0古生态学与古环境分析(限)2.0古生物学前沿(限) 2.0古植物学及孢粉学(限)2.0沉积学概论(限)2.0环境矿物学(限)2.0地貌与第四纪地质(限)2.0计算数学(限)2.0计算机图形学基础(限)2.0网络基础与(限)2.0色度学(限)2.0智能交通系统概论(限)2.0实验(限)2.0地球重力学(限)3.0岩石力学(限)2.0弹性力学B (限)4.0三年级春季学期设计和应用(必)4.0地震学(必)4.0宇航技术基础(必) 2.0矿床学(限)3.0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限)2.0中国区域地质学(限)2.0海洋地质学(限)2.0遥感地质学(限)2.0宝石学(限)2.0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限) 2.0灾害地质学(限)2.0构造地质学前缘(限)2.0地层学原理与应用(限)2.0矿物材料学(限)2.0地球化学科学前沿(限)1.0高温高压物质科学(限)2.0地质样品化学分析(限)2.0地震地质学(限)2.0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限) 2.0软件工程原理(限) 2.0地学数学模型(限) 2.0物联网技术导论(限)2.0地球物理数值计算方法(限)3.0地球物理在工程中的应用(限)3.0 地震学实验(限)2.0太阳大气层与日球层物理学(限)3.0 中高层大气物理学(限)3.0四年级秋季学期石油地质学(限)2.0物理沉积学(限)2.0岩石学前缘理论与方法(限)2.0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限) 2.0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限)2.0岩浆作用理论概述(限)2.0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限)2.0操作系统原理(限) 2.0数字地形模型(限) 2.0数字地球导论(限) 2.0遥感应用(限)2.0遥感图像处理实验(限)2.0电离层物理学与电波传播(限)4.0 空间天气学基础与应用(限)3.0 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地球历史概要(通) 2.0地震概论(通)2.0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通) 2.0其他春季学期太空探索(通)2.0地震概论(通)2.0地史中的生命(通) 2.0013 环境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一年级春季学期——二年级秋季学期——二年级春季学期——三年级秋季学期——三年级春季学期——四年级秋季学期——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世界文化地理(通) 2.0现当代建筑赏析(通)2.0生态学导论(通)2.0其他春季学期——016 心理学系一年级秋季学期心理统计(I)(必) 2.0普通心理学(必)4.0一年级春季学期统计软件包(必)2.0高级统计上机(必)0.0二年级秋季学期实验心理学(必)4.0实验心理学实验(必)3.0认知神经科学(限) 2.0二年级春季学期生理学(必)2.0解剖(必)2.0发展心理学(必)3.0心理学研究方法(必)2.0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3.0 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0.0 三年级秋季学期生理心理学(必)2.0生理心理学实验(必)2.0认知心理学(必)4.0三年级春季学期变态心理学(必)3.0生理心理实验(必) 2.0组织管理心理学(必)2.0实验儿童心理学(限)2.0人格心理学(限)2.0教育心理学(限)2.0职业心理学(限)2.0婴儿心理学(限)2.0感觉与知觉(限)2.0四年级秋季学期心理学研究方法(必)1.0四年级春季学期心理咨询与治疗引论(限) 2.0 其他秋季学期异常儿童心理学(限)2.0社会性与个性发展(限)2.0社会心理学(通)2.0社会认知心理学(通)2.0社会冲突与管理(公)2.0认知神经科学(限) 2.0爱的心理学(通)2.0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公) 2.0 心理学概论(通)2.0计算概论(B)(必)3.0计算概论(B)上机(必)0.0其他春季学期社会心理学(通)2.0社会冲突与管理(公)2.0认知神经科学(公) 2.0组织管理心理学(通)2.0大学生健康教育(公)2.0生活中的心理学(公)2.0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公) 2.0心理学概论(通)2.0朋辈心理辅导(公) 2.0018 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信息检索与利用(必)3.0汉语语言修养(必) 2.0新闻学概论(必)2.0一年级春季学期传播学概论(必)2.0英语新闻阅读(必) 2.0二年级秋季学期传播学概论(必)2.0广播电视概论(必) 2.0广告学概论(必)2.0编辑出版概论(必) 3.0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3.0传媒法律法规(必) 2.0网络采编实务(限) 2.0传播学英语经典阅读(限) 2.0二年级春季学期传媒发展史(必)2.0出版经营管理(必) 3.0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必)2.0广告心理学(必)2.0广告策划(必)2.0广告视觉传达(必) 2.0市场营销原理(必) 2.0中国新闻传播史(必)2.0基础采访写作(必) 2.0视频编辑(限)2.0跨文化新闻传播案例分析(限)2.0 纪录片简史(限)2.0名记者专题(限)2.0三年级秋季学期电子出版技术(必) 3.0编辑使用语文写作(必)2.0选题策划与书刊编辑实务(必)2.0 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必) 2.0播音与主持(必)2.0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必)2.0广播电视新闻分析(必)2.0广告文案(必)2.0品牌研究(必)2.0公共关系(必)2.0电脑辅助设计(必) 2.0外国新闻传播史(必)2.0高级采访写作(必) 3.0新闻与中国当代改革(必) 2.0网络传播(限)2.0汉语修辞学(限)2.0跨文化新闻传播案例分析(限)2.0 广播电视专题研究(限)2.0英语新闻采写(限) 2.0三年级春季学期期刊编辑实务(必) 2.0出版案例研讨(必) 2.0视听语言(必)3.0广播电视新闻(必) 2.0广告媒体研究(必) 2.0广告类型研究(必) 2.0市场调查(必)2.0广告管理(必)2.0媒体与社会(必)2.0新闻摄影(必)2.0新闻编辑(必)2.0新闻评论(必)2.0中国文化史(限)2.0媒体与国际关系(限)2.0媒介经济学(限)2.0公关策划与危机管理(限) 2.0研究(限)2.0四年级秋季学期毕业实习(必)4.0四年级春季学期广播电视研究(必) 2.0广告综合研究(必) 2.0媒介经营管理(必) 3.0中国文化与社会(必)2.0其他秋季学期中国古籍资源与整理(公) 2.0世界电影史(通)2.0跨文化交流学(通) 2.0英语新闻阅读(通) 2.0新媒体与社会(公) 2.0其他春季学期中国图书出版史(通)2.0汉语修辞学(通)2.0世界电影史(通)2.0跨文化交流学(通) 2.0电视节目制作与策划(公) 2.0英语新闻阅读(通) 2.0影像与社会(通)2.0021 历史学系一年级秋季学期中国古代史(上)(必)4.0中国历史文选(上)(必) 4.0中国历史文化导论(必)4.0世界史通论(必)3.0外文原版教材阅读指导(必)3.0 一年级春季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必)4.0中国历史文选(下)(必) 4.0外文历史文选阅读指导(必)2.0 二年级秋季学期中国近代史(必)4.0中国史学史(必)4.0古希腊罗马史(必) 2.0中世纪欧洲史(必) 2.0美洲史(必)2.0非洲史(必)2.0外文历史文献选读(必)2.0古希腊语阅读(I)(公)二年级春季学期史学概论(必)3.0中国现代史(必)4.0古代东方文明(必) 2.0欧洲史(必)2.0亚洲史(必)2.0社会调查与史学研究(限) 2.0外文历史史料选读(上)(限)2.0 三年级秋季学期外国史学史(必)3.0《四库全书总目》研读(限)2.0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限)2.0中国近代经济史(限)2.0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限) 2.0中国古代史专题(限)2.0社会史研究导论(限)2.0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限) 2.0蒙古古代史(限)2.0明清地方行政与基层社会(限)2.0中世纪欧洲社会与政治:文献和研究(限)2.0 纳粹德国史(限)2.0影像中的非洲历史与文化(限)2.0外文历史名著选读(下)(限)2.0英文历史学文献翻译(限) 3.0欧洲一体化研究(限)2.0三年级春季学期社会史田野方法(限)2.0唐宋元中国与中世纪欧洲(限)2.0中华民国史专题(限)2.0敦煌学导论(限)2.0中国古代官阶制度(限)2.0中国古代民族史(限)2.0中国经学史(一)(限)2.0先秦史专题(限)2.0魏晋南北朝史专题(限)2.0隋唐史专题(限)2.0近现代中韩关系史(限)2.0简牍学概论(限)2.0世界现代化进程(限) 2.0英国史专题(限)2.0印度史专题(限)2.0东北亚史(限)2.0中外史学比较(限) 2.0现代国际政治史(限)2.020世纪欧洲史(限)2.0美国对外关系史(限)2.0日本史专题(限)2.0古希腊语阅读(2)(公) 2.0拉丁文基础(2)(公)2.0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通) 2.0中世纪西欧社会史(通)2.0现代希腊语(2)(公)2.0基础意大利语(1)(公) 5.0基础意大利语(2)(公) 5.0基础拉丁语(2)(公)4.0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通) 2.0中国近代政治与外交(通) 2.0中国近代思想史(通)2.0欧洲文艺复兴(通) 2.0欧洲启蒙运动(通) 2.0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通)2.0 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通) 2.0民族主义与世界历史(公) 2.0希罗多德研读(公) 2.0古代罗马城市研究(公)2.0四年级秋季学期——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中国现代社会史(通)2.0西方文明史导论(通)2.0埃及学专题(通)2.0美国史通论(通)2.0日本及日本人论(通)2.0韩国史通论(通)2.0西方基督教遗产(公)2.0罗马帝国史(公)2.0其他春季学期——022 考古文博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普通化学实验(B)(必) 2.0博物馆学概论(必) 2.0中国考古发现与探索(必) 2.0一年级春季学期考古学导论(必)2.0文化遗产学概论(必)2.0二年级秋季学期设计初步(必)2.0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必) 2.0建筑设计(二)(必)3.0计算机制图与表现(必)3.0现代建筑构造与结构选型(必)2.0 中国建筑史(上)(必)3.0中国建筑史(下)(必)3.0。

北大物理系本科课程安排

北大物理系本科课程安排

北大物理系本科课程安排(原创实用版)目录1.北大物理系本科课程概述2.课程分类与学时分配3.课程设置特点4.课程体系的优点与不足正文【北大物理系本科课程概述】北京大学物理系是我国顶级高校中的优秀院系之一,其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对北大物理系本科课程进行分析,以期对该课程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课程分类与学时分配】北大物理系本科课程分为以下几类:1.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课、外语课、体育课等,占总学时的一定比例。

2.专业基础课: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等,占总学时的一定比例。

3.专业选修课:分为物理学史、物理学前沿、物理学实验等,占总学时的一定比例。

4.实践环节:包括毕业论文、实习等,占总学时的一定比例。

【课程设置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北大物理系本科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

2.课程体系完整:课程设置涵盖了物理学的各个领域,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验技能,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

3.培养创新能力:课程设置中包含物理学前沿等课程,让学生了解物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程体系的优点与不足】1.优点: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课程体系完整,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

2.不足:虽然课程设置较为全面,但在某些课程的安排上可能过于集中,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

同时,课程设置中的某些课程可能与实际需求脱节,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总之,北大物理系本科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物理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1-《量子场论》

2.1-《量子场论》

《物理学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编写提纲课程名称:量子场论I课程编码:一、课程概述【课程概况及在本学科类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主要讲述相对论性量子场论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标量、旋量和电磁场的正则量子化、有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微扰论的理论框架、量子电动力学(QED)的基本(树图)过程、QED过程的辐射修正(一圈过程)以及正规化、重整化步骤的介绍。

本课程是后面研究粒子物理理论的基础。

二、先修课程【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三、课程目标【修完本门课程后能够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等】使同学了解量子场论的基本语言并掌握QED树图基本过程的计算规则。

初步学会量子场论中的正规化、重整化。

四、适用对象【适用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或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如本课程主要适用于该一级学科的部分学科方向,也请注明】主要面对粒子物理、核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方向的一年级的研究生。

其他方向的研究生有需要了解的QED知识的同学也可选修。

五、授课方式【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传统授课为主,附加以电子课件,和组织研究讨论课。

六、课程内容【详细描述该课程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等】分为以下章节:第一章:洛伦兹对称性与相对论性场的作用量(洛伦兹群的表示、标量场、外尔、马约拉纳和狄拉克旋量场、矢量场)第二章:自由场的正则量子化(标量场、旋量场、电磁场)第三章:有相互作用的量子场与费曼图(相互作用表象、编时格林函数的微扰展开、Wick定理、费曼图与费曼规则、散射截面与S 矩阵、LSZ约化公式、S矩阵元及其费曼图表示)第四章:量子电动力学的基本过程(正负电子到正负mu子散射、Bahbha散射和Moeller散射、康普顿散射)第五章:量子电动力学的一圈过程(电子自能、光子自能、电子顶点函数、QED的一圈结构和重整化、量子电动力学Ward恒等式在重整化中的应用)七、考核要求【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标准等】考核综合平时作业以及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可采用口试,闭卷笔试或者部分闭卷笔试部分开卷作业等形式。

物理系博士研究生课程

物理系博士研究生课程

物理系博士研究生课程
物理系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1. 高级量子力学:这是博士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学习更加深入和复杂的量子力学理论,包括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算符和算符代数等。

2. 固体物理学:介绍和研究固体的物理性质和行为,包括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磁性和导电性等。

3. 高能物理学:介绍和研究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包括粒子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和仪器、标准模型和量子场论等。

4.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介绍和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和热力学规律,包括温度、热量和熵等热力学基本概念,以及统计物理学的方法和技巧。

5. 量子场论:介绍和研究基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场的量子化理论,包括量子场的基本概念和数学理论、费曼图和路径积分等计算方法。

此外,物理系博士研究生还需要进行实验操作、数值计算等研究工作,并参与科研项目。

实验室研究和科研项目是物理博士学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具体的科学问题或推动某一领域的技术发展。

综合考核与毕业要求也是获得物理博士学位的重要环节,通常包括学位论文答辩和学术报告等环节。

除此之外,还需要符合学校制定的毕业要求,如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课程设置和要求可能会因学校和专业而有所不同。

建议查阅具体学校或专业的博士培养方案或课程设置情况,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严谨、踏实勤奋、积极进取,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数理推演能力,具备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一门外语,有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与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专业1. 理论物理(070201)2. 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3)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4. 凝聚态物理(070205)5. 光学(070207)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允许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期一般不超过1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本学科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五、培养方式依据本学科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光学等专业特点,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环节由学院隶属的各研究所统筹安排,按导师及指导小组制定的具体培养计划执行。

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考试取得学分;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相接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考试(或考查)取得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除参加研究小组、研究所乃至学院例行的学术讨论会外,还要求每个研究生在不同场合至少分别各作一次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以及课题进展报告等,并提交书面科研实践报告,经导师或指导小组认可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教学实践由学院统一安排研究生各做一学期的助教工作,并取得相应学分。

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研究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考试或考查中宜采用书面考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和发挥研究生的创造能力,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内容的确定、实验过程的实际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北 京 大 学 课 程 表

北 京 大 学 课 程 表

备注
00
7-9
选修 3 3 48 1-16 力学(力学系统 30 耿志勇 教授
与控制)
多媒体 理教316
选修 3 必修 3 必修 3 选修 3 选修 3 选修 3 选修 2 选修 3 选修 3 必修 3 必修 3
00 16 48 1-16 力学(力学系统 40
与控制)
00 3 54 1-16 力学(先进材料 50
34 08613340 光伏材料及技术
35 08615320 高级地下水水文学
36 08615340 能源化学
北京大学课程表
工学院
2018-2018级研究生
课 学 周 总 上课 学学
类 分 时 时 起止周
班号 或 专业
听课 任课教师
上课时间(星期/节号)
教室
人数 姓名 职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00 4 64 1-16
固体力学
00 3 53 1-16
流体力学
00 3 54 1-16
流体力学
3-4
3-4
60 唐少强 教授
5-6 80 王健平 教授

50
袁辉靖
高级工 程师
5-6 7-9
多媒体 文史101
英文授课,数学平台课
多媒体 二教316
英文授课
多媒体 二教414选修 3 选修 30源自 3 48 1-16黄建永
助理教 授
7-9
与医学工程)
22 08612630 稳定性理论
00
3-4
3-4
必修 3 3 54 1-16 力学(力学系统 40 王金枝 教授
与控制)

23 08612780 现代鲁棒控制
必修 3

北大地球物理学考研课目

北大地球物理学考研课目

北大地球物理学考研课目【实用版】目录1.北大地球物理学考研简介2.考研课目具体内容3.备考建议正文【北大地球物理学考研简介】北大地球物理学考研是指报考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所需要参加的考试。

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地质学、气象学、海洋学等多个领域,对于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资源以及保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报考北大地球物理学专业的考生需要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中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两部分。

【考研课目具体内容】考研课目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公共课:包括政治、英语两门,主要测试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2.专业课:包括地球物理学基础、地球物理学实验和地球物理学专业英语等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具体而言,地球物理学基础主要涉及地球物理学基本概念、地球物理场、地震学、地磁学、重力与测高、地球物理勘探等内容;地球物理学实验主要测试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地球物理学专业英语则主要测试考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备考建议】对于准备报考北大地球物理学专业的考生,以下几点备考建议供参考:1.系统学习:考生需要对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学习,了解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注重实践:地球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考生需要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提高实验能力和实验技巧。

3.提高英语水平:英语是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考生需要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地球物理学的相关知识。

4.多做真题:考生可以通过做历年真题,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高应试能力。

5.寻求帮助:考生可以寻求老师、同学或者专业培训机构的帮助,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备考经验。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课程学年计划表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课程学年计划表

1 20 20
研 考试 分子生物学进展
1 20 20
学 考试 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人类细胞遗传学研
2.5 80
8
究方法与技术
大 考试 高级医学遗传学
2 36 36
京 考试 医用生物物理学——膜与生物大分子 分子与膜生物物理 1.5 28 28
北考试 现代医用生物物理技术
生物物理技术
2 44 32
010039 010052 010053
010054
010057 010058 010064 010065
B B C B B E C B
B C B
E
C B B C
考试 局部解剖学(骨科、运动医学)
局解五
2 80
院 考试 分子免疫学
3 54 54
分 考试 分子免疫学实验
1 48
考试 高级免疫学
基础免疫学
开课单位
主讲教师
2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解 陈庆山
16 010025 B 考试 局部解剖学(普外科、胸外科)
局解四
80
80

剖学教研室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010026 010033 010036 010038 010110 010118 010120 010117
陈庆山
马大龙 王露
高晓明 万有
于常海 于常海 周春燕
尚永丰 王子梅 张宗玉 贾弘禔
吴白燕
吴白燕 沙印林 沙印林
33 010066 C 考试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与安全
实验核医学
2 50 26

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介绍

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介绍

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介绍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介绍理论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既是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又与物理学乃至自然科学其它领域很多重大基础和前沿研究密切相关。

展望二十一世纪,理论物理的发展将会有很好的前景。

北京大学(原)理论物理研究室和(现)理论物理研究所是原高教部确定的全国高校理论物理学科的第一个研究室和研究所。

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是原国家教委确定的第一批重点学科之一。

北大理论物理学科有优良的传统,王竹溪、彭桓武、胡宁、杨立铭等著名老一辈理论物理学家曾在这里长期执教。

建国以来,北大理论物理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两弹一星功臣于敏、周光召和1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周光召、冼鼎昌、甘子钊、苏肇冰、吴杭生、徐至展、霍裕平、张宗烨、陈难先、杨国桢、雷啸林、夏建白、周又元、赵光达)、3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苏肇冰、冼鼎昌、陈创天),以及许多在我国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学者。

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覆盖面广,优势突出,在理论物理的主流前沿方向上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

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学科点队伍整齐、实力雄厚,凝聚了一批学术造诣精深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专家学者,其中中科院院士两人,长江特聘教授一人,长江讲座教授一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二人,杰出青年基金(B类)获得者两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两人和新世纪人才两人。

他们已在下列研究方向上作出了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工作:1)粒子物理理论:强子物理(如粲偶素物理、自旋物理、格点规范等)、标准模型和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如CP破坏、辐射修正、超对称的量子效应等);2)原子核理论:如原子核内的夸克自由度、极端条件下的核结构、核的代数模型及微观基础、核的新运动激发模式、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等;3)场论和宇宙学:如弦理论、共形场论、宇宙甚早期演化及宇宙结构等;4)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介观体系输运性质和强关联系统统计模型等;5)计算物理及其应用。

北大硕士物理电子学培养方案

北大硕士物理电子学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基于碳纳米管、半导体纳米线、石墨烯 等低维纳电子材料的纳电子/光电子器件的制备、特性测量和 系统集成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为(1)高性能碳基纳电子器件 和集成电路。

(2)纳米材料的物性。

包括电输运性能、场电 子发射性能、力学性能、电子与声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等。

(3)纳米材料的修饰、功能化及对物性的影响。

( 纳米材料的新原理电子器件、光电和热电器件、化学和生物 传感器的探索以及器件的系统集成。

(5)纳米材料特别是准 一维纳米材料的可控生长。

包括碳纳米管和具有优异电学、 光电、热电性能的半导体纳米线。

纳米结构的加工、表征和物性测量:本研究方向关注纳米材 料和纳米结构的结构、性能、加工和相互关系以及相关的研 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为(1)纳米结构,特别是纳米器件结 构的加工方法。

包括电子束光刻技术、聚焦离子束加工技术 和各种先进微纳米加工技术。

(2)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学, 扫描隧道显微学和原子力显微学方法研究。

包括新型纳米材 料的结构确定和物性测量,半导体纳米线材料径向能带结构 测量等。

(3)纳米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的原位加工、操作和 实时物性测量,扫描探针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结合。

包括 纳米材料的电学、力学、光学等性能的原位测量,纳米线光 学谐振腔的可控原位加工,碳纳米管力学传感器的原位加工 和谐振频率测量。

(4)纳米材料的场电子和场离子显微研究 (5)真空物理和真空技术纳米材料和器件理论:(1)分子纳电子器件理论。

纳电子器 件和分子电子器件是未来电子器件的发展方向,理解电子器 件中的电子输运特性对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和设计新型电子 器件至关重要。

以第一性原理的非平衡格林函数理论和相对 论性含时密度泛函理论为主要工具,发展电子输运理论和高 效数值计算方法,研究纳电子器件和分子电子器件中的电子 输运过程,为新型电子器件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纳米 材料和器件的电子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系研究生生课程课程号 00410240 课程名群论学分 3.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0340 课程名高等量子力学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0440 课程名量子统计物理学分 3.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0540 课程名固体理论学分 5.0周学时 6.0 总学时 10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0640 课程名量子场论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0740 课程名光学理论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0840 课程名辐射和光场的量子理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0940 课程名专业文献阅读学分 4.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1050 课程名磁性量子理论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不定课程号 00411150 课程名稀土金属间化合的磁性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1250 课程名固体物理中的格林函数方法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350 课程名超导微观理论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450 课程名薄膜物理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1550 课程名半导体异质结物理学分 2.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650 课程名电子显微学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不定课程号 00411750 课程名固体结构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850 课程名固体光谱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950 课程名表面物理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050 课程名半导体激光物理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150 课程名粒子物理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250 课程名量子规范场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2350 课程名李群和李代数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450 课程名粒子理论专题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550 课程名量子场论专题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2650 课程名原子核理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2750 课程名核结构理论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850 课程名核反应理论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950 课程名凝聚态理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050 课程名凝聚态理论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3150 课程名统计物理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250 课程名等离子体物理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350 课程名等离子体动力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450 课程名广义相对论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550 课程名宇宙学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3650 课程名非线性物理专题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750 课程名高等原子与分子光谱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850 课程名非线性光学和光谱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3950 课程名半导体光电子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050 课程名介质光波导理论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150 课程名量子光学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260 课程名磁共振理论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4360 课程名天体物理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4460 课程名数学物理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4560 课程名微分几何与拓扑学学分 4.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660 课程名激光专题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4760 课程名激光物理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860 课程名激光实验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960 课程名教学实习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不定课程号 00415060 课程名计算模拟方法学分 1.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5160 课程名半导体缺陷学分 3.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5250 课程名固体物理前沿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5360 课程名计算磁学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物理学系本科生课程课程号 00431110 课程名力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120 课程名热学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130 课程名电磁学学分 5.0 周学时 5.0 总学时 85.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140 课程名光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150 课程名原子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221 课程名物理学(B)(一) 学分 5.0 周学时 5.0 总学时 85.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222 课程名物理学( B ) (二) 学分 5.0 周学时 5.0 总学时 85.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231 课程名物理学( C ) (一)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232 课程名物理学(C) (二)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240 课程名物理学(D) 学分 6.0 周学时 6.0 总学时 10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311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A) (一) 学分 2.0课程号 00431312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A) (二) 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313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A ) (三) 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421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B)(一) 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422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B)(二) 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431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C)(一) 学分 1.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40.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432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C)(二) 学分 1.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2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111 课程名数学物理方法(A)(一)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112 课程名数学物理方法(A)(二)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120 课程名理论力学(A)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130 课程名热力学与统计物理(A)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140 课程名电动力学 (A) 学分 4.0课程号 00432150 课程名量子力学 (A) 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210 课程名数学物理方法(B) 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220 课程名理论力学(B) 学分 2.0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230 课程名热力学与统计物理(B)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240 课程名电动力学(B) 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250 课程名量子力学(B) 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311 课程名近代物理实验(A)(一) 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312 课程名近代物理实验(A)(二) 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410 课程名近代物理实验(B) 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 课程号 00432510 课程名固体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3210 课程名固体磁性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220 课程名磁化理论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230 课程名磁性测量实验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310 课程名激光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320 课程名激光物理实验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410 课程名半导体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420 课程名半导体物理实验学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56.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510 课程名低温物理学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520 课程名超导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不定课程号 00433610 课程名固体结构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620 课程名衍射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630 课程名固体材料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4110 课程名原子核物理学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