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为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了基础。
但是,圆柱体积的计算相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来说,更加抽象,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2.圆柱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采用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自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引出圆柱体积的计算。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点,通过实物展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讲解: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演示。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5.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圆柱体积 = 底面积 × 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来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说课设计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
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1)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说教法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1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10~12页圆柱的体积公式,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说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具准备: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说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说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说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说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二、自主研究: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
(说板书课题)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
(可分小组进行)(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切拼转化)(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运用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你能想出怎样切、拼转化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成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
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数量一般为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图见教材)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
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
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1)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说教法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通用3篇)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一、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第一小节第四课时。
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入了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这个单元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思想方法要进行总结,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教材的编排特别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研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先用想一想的思考,回忆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激活原先“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和“转化”的思想方法记忆储存,接着用较多的篇幅讲解切拼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感受转化的过程和极限思想,然后推导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抽象到字母公式。
例题直接利用公式解决问题,试一试和练一练对方法进行了巩固,并有所变化,不同条件下求圆柱体积,完善认知结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空间和图形的目标要求和对教材文本的分析理解,以及我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品的认识,我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制订以下教学目标:1、经历并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分析、比较、综合,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体会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3、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个过程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圆柱体积公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把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而本节课需要把圆柱体切割转化成长方体,我们却找不到某种材料做的圆柱体适合切割拼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所以我认为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热点和分化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圆柱的体积 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 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圆柱的体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际物品的观察和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圆柱的概念,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计算,并且对立体图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以具体情况而写)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圆柱形物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柱的概念及其体积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圆柱的概念。
(2)了解圆柱的特点。
(3)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并描述圆柱的形状。
(2)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圆柱的概念和特点。
(2)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概念。
(2)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五.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引导、实物观察、思维导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圆柱形物品,如铅笔盒、水杯等,让学生感受圆柱的形状和特点。
(2)通过展示圆柱的平面图和立体图,让学生了解圆柱的概念和特点。
2.感性认识圆柱的体积(1)通过展示实物圆柱和圆柱的立体图,让学生体验圆柱的体积。
(2)通过情境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
3.认识圆柱的体积公式(1)通过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让学生了解公式的组成和含义。
(2)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4.拓展应用(1)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圆柱形物品,如桶、沙发靠垫等,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应用领域。
(2)通过拓展应用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应用技巧。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P25-26。
说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
2.知道并能记住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长方体与圆柱体底面和高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
说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说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圆柱体。
说教学过程:一、说复习导入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2.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结合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圆,我们把它平均分割,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我们还可以往下继续分割,无限分割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可以用πR表示,长方形的宽就当于圆的半径,用R表示。
所以用周长的一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所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
3.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我们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猜想一下圆柱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呢?二、探索体验1.学生猜想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什么图形?2.课件演示: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①是怎样拼成的?②观察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③演示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长方体,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说板书。
3.借鉴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试着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课件出示要求:①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②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试着推导。
4.交流展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6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6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1教学目标圆柱的体积(1)圆柱的体积(教材第25页例5)。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1.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圆柱教具一套。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头回答。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2)怎样求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概括出“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的方法。
2.引入新课。
我们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它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找到这个长方形与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今天,我们能不能也用这个思路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呢?教师板书:圆柱的体积(1)。
【新课讲授】1.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体图形。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①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图形?学生:近似的长方体。
②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变了没有?形状呢?学生: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故体积不变。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①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③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①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状越接近长方体。
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积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接近一条线段,这样整个立体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说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说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准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说教学准备:圆柱的体积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实物2个(一个为橡皮泥)、水槽、水。
说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1、课始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说说怎样求它们的体积,接着师往正方体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说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一)设疑1、从刚才的实验中你有办法得到这个圆柱学具的体积吗?2、再出示一个用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模型,你又能用什么好办法求出它的体积?3、如果要求大厅内圆柱的体积,或压路机前轮的体积,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生摇头)师:看来,我们刚才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是能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那样,有一个通用的公式(二)猜想1、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理由是什么?2、大家再来大胆猜测一个,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三)验证1、为了证实刚才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怎样进行这个实验呢?结合我们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
(用转化的方法,根据学生叙述课件演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2、圆柱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它又是怎么转化成这种图形的?(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3、指名两位学生上台用圆柱体积教具进行操作,把圆柱体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前提。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
2、渗透转化、等积变形、极限的数学思想。
3、通过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而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我把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为了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和知识迁移法。
不仅能够清楚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说学法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想一想我们先来回忆一下: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V长=长X宽X高V正=棱长X棱长X棱长V=底面积X高字母表示:V=Sh作为立体图形的圆柱体的体积是不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表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学一学1、猜想。
(1)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2)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积》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积》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圆柱体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能够理解和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需要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圆柱体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空间观念。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较强,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的特征,掌握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理解圆柱体的特征。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柱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如果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同学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
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
不足之处:在学生们动手操作时,我处理的有点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唐朝晖一、说教材《圆柱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前提。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我初步拟定以下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
2、渗透转化、等积变形、极限的数学思想。
3、通过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而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我把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为了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和知识迁移法。
不仅能够清楚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说学法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
六、说教学过程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上课伊始先出示一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问: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体积?提出“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从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圆柱的体积。
(二)观察、质疑、大胆猜想师出示两组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圆柱大,由此引到圆柱也有体积。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明理由。
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极力想办法,找出推导圆柱体积的方法。
怎样证明圆柱的大小呢?圆柱的体积可能怎样计算呢?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自然的想到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底面积和高有关,从而大胆的猜想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灌涨小学李峥峥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灌涨小学李峥峥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
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1)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3)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说教法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三、说学法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教材简析: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说教学目的: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
(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说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选7篇)
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篇1一、把握教材,目标定位《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
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把握学情,选择教法(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二)、选择教法,实践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共三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课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二小节第二课时。
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教材简析: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相关形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为学生今后学习圆锥做好充分准备的一节课。
因此,本节课通过自学教材,小组合作,借助教具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这部分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由此、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
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教学重点:⑴、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⑵、正确理解、掌握、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对于数学教学活动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教学内容是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了解了用转化的思想去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也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所以拟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即不直接向学生提供结论,而是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让其自行发现、总结公式。
同时还准备采用阅读法、实验法和尝试教学法等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
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
(1)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说教法
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准备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口算),单位为厘米
(1)半径为1厘米;(2)直径为4厘米;(3)周长为62。
8厘米。
2.什么叫做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二)导入新课,隐射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出示几组圆柱体实物(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老师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想知道些什么?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这时交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能很好地解
决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让学生自行设疑,教师向学生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目标
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学生认读目标,这时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三)导入新课,实施教学目标
1.设疑:要判断圆柱体积的大小,究竟哪个大?哪个小?到底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这里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出示投影,帮助学生思考。
2.演示操作,揭示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快。
演示给学生看以后,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推动过程。
并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让学生看书质疑。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2)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4)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
3.运用。
出示例1: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一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安排例1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四)巩固练习,检验目标
1.填表:集体订正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它体积,如果不知道圆柱的底面积,那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能求出它的体积?该怎样求?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3.变式练习: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
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
4.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
教师提问:如果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
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数学知识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们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有什么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