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上的小尺子”的含义,理解身体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2. 培养学生运用身体部位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身上的小尺子:手指、手掌、脚步等身体部位的测量方法。
2. 测量身边的物品:书本、桌子、椅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个关于身体部位测量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介绍“身上的小尺子”:手指、手掌、脚步等身体部位的测量方法。
(2)讲解如何运用身体部位测量身边的物品,如书本、桌子、椅子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身体部位的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身边的物品。
(2)小组讨论:如何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身体部位测量方法及转换标准单位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运用身体部位测量家里的物品,并尝试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
2. 学生能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表现出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 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身体部位测量方法,还学会了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同时,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新课”部分中的“如何将身体部位的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这个细节是教学难点,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向学生介绍身体尺子的概念和用途。
-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小尺子,可以用来测量周围的物体。”
- “我们可以用脚步来测量距离,用手指来测量宽度,等等。”
2.讲解身体尺子的使用方法,如:如何用脚步测量距离,如何用手指测量长度等。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合作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收获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 “请大家用身体尺子测量一下家里的桌子、椅子等物品,记录下测量结果。”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思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何改进身体尺子的测量方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
本案例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融入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和身体尺子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5.实践性与思考性并重的作业设计
本案例的作业设计既注重实践性,又具有思考性。通过让学生运用身体尺子进行实际测量,并思考如何改进测量方法,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小尺子”,即身体部位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2. 培养学生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身体部位的长度作为测量工具的认识。
2. 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身体部位长度的准确性。
2. 测量方法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自带直尺或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提问:“我们的身体上有哪些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的身体上有手指、手掌、脚掌等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二、新课内容1. 讲解身体部位的长度作为测量工具的原理。
a. 以手指为例,讲解手指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b. 以手掌为例,讲解手掌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c. 以脚掌为例,讲解脚掌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2. 讲解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的方法。
a. 以手指为例,讲解如何用手指进行测量。
b. 以手掌为例,讲解如何用手掌进行测量。
c. 以脚掌为例,讲解如何用脚掌进行测量。
3. 强调测量方法的一致性。
a. 讲解在进行测量时,要保持身体部位的放松状态,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b. 讲解在进行测量时,要确保身体部位与被测量物体的接触面充分贴合,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
2. 每组学生用选定的身体部位测量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3.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交流分享。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我们身体上的‘小尺子’有哪些?如何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2.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补充讲解。
3.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用身体部位测量家中的物品,并记录测量结果。
2. 家长参与,帮助学生进行测量,并指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我们身上的尺子(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数学

我们身上的尺子(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尺子”,并能用身体上的“尺子”量一量、比一比周围的物体。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身体上的“尺子”:手指、手掌、脚步等。
2. 使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和比较。
3. 探究身体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身体上的“尺子”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绳子、书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身体上的“尺子”。
2. 新课导入:讲解身体上的“尺子”,如手指、手掌、脚步等,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和比较周围的物体。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践操作的结果,讨论身体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身体上的“尺子”在测量和比较物体时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上的尺子2. 板书内容:(1)身体上的“尺子”:手指、手掌、脚步等。
(2)测量和比较: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和比较物体。
(3)应用:身体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家里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与家长一起探讨身体上的“尺子”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运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和比较。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及对实践操作的兴趣。
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身体上的“尺子”及其应用。
4.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对身体上的“尺子”在生活中应用的思考。
8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教学(青岛版五四制)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知识的应用。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我们身上的小尺子”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生活物品: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尺子、书本、笔等,进行实际测量练习,加深对长度的理解。
- 测量方法:使用身体部位进行实际测量
- 注意事项:保持身体部位稳定、准确测量
3. 板书设计:
- 标题:用较大的字体书写,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 内容:用条理清晰的方式呈现,分点列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艺术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使用彩色粉笔、图案装饰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趣味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使用有趣的图形、卡通形象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调整课堂活动和作业设计,使其更加有趣和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4.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板书设计
1. 板书标题: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谜语“身上带着小尺子,走遍天下都不怕”引起学生对小尺子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过程设计:
-教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测谜底,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身上带着小尺子就不怕呢?小尺子有什么作用?
3.数据处理与分析: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和解读测量数据,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设想一:引导学生用图表记录测量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身体部位长度之间的关系。
-设想二: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测量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课本内容,讲解长度单位换算,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厘米和毫米的转换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测量方法和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过程设计: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小组内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测量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讨论,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建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通过讨论,学生初步认识到小尺子的测量功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示范使用小尺子进行测量,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示例测量物体,如课本的长度,并演示如何正确读取测量数据。
-引导学生关注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尺子平稳、对齐等。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PPT课件

活动课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情境导入 拓展延伸
活动探究 课外活动
返回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情境导入
返回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活动探究
一拃: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间的距离。
返回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一庹:两臂左右平伸,两个中指指尖间的距离。
返回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一步:步行时,两个脚尖之间的距离。
返回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脚长:脚尖到脚跟之间的长度。
返回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量一量 比一比。
一拃 长(厘米) 脚长(厘米) 步长(厘米)
一庹(tuo)长(厘米) 拳头一周的长(厘米)
身高 (厘米) ……
1号同学 2号同学 3号同学 4号同学
返回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返回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课外活动
1、与全班同学一起,围绕校园进行调查,通 过自己身上的“小尺子”对学校建筑物和树 木一周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2、用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精确的测量; 3、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我的发现:
返回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拓展延伸
1.你打算用什么做工具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选一选, 连一连。
课桌长
脚
黑板长
步
数学书长
庹
地砖长
拃
红领巾长
拳
操场长
返回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说课稿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说课稿《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心爱的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姜老师执教的《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单元实践活动的内容,这节课是在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开展的。
旨在让学生通过合作测量,记录和了解人身体的有关数据,并利用人体的部位简单估算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人体上的数学,形成初步的研究与探究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主动反思,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姜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技能:学生在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测量身体部分的长度,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感受人体上的数学,经历用身体对物体长度测量、估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2.数学思考: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汇报反思的实践探究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问题解决: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
4.情感态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姜老师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知道自己身上的“小尺子”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能够灵敏选择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说学情我们身体的小尺子”是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实际操作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
本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拳头一周的长(厘米)、脚长(厘米)、一庹长(厘米)、一拃长(厘米)、身高(厘米)等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增加学生实际测量的活动经验。
三、说模式对于教学过程姜老师的课堂是按照我校推广的“三为主四目标五美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内容:教材100—101页教学提示:让学生课前测量身上不同部位的长度,加深谜语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不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难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尺子学生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活动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生:我知道,我们前天学习的时候知道了,我的小手指的宽大约是1cm,要是没有尺子,我可以用我的小手指来量。
生:我还知道,我的两手平伸,稍微向里面一点,就是一米。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用小指的宽度来测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脚长、拳头一周的长度、一拃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二)探究新知活动二:分组测量,做好记录。
学生按照表格要求分组活动。
单位:厘米1号同学2号同学3号同学4号同学拳头一周的长度脚长一庹长(两臂伸开)一拃长身高学生在测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如:在测量伸开手臂的长度时,被测量的学生的双臂要伸直,十指要伸开;测量身高时,头不能抬太高,也不能太低;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拉直等。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3 综合与实践(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3 综合与实践(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人体的长度单位;2.了解不同人的身高差异;3.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尺子。
二、教学重点1.认识人体的长度单位;2.掌握如何正确使用尺子。
三、教学难点1.了解不同人的身高差异;2.熟练掌握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导入课题:“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通过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用什么器具来测量身高呢?2.教师提示:我们既可以使用专门的尺子测量身高,也可以使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手指。
2. 讲授新知1.使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人的身高单位,“米”。
让学生们了解到“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来表示人的身高。
2.引导学生使用尺子进行量身,并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让学生了解到身高有高低之分,并观察身高的差异。
3.让学生自己使用尺子进行量身,并记录在纸上。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抽查,让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身高差异。
3. 实践练习1.让学生将自己的身高和他人的身高进行比较。
通过观察身高的差异,让学生对身高单位“米”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2.引导学生使用尺子测量其他物体,例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尺子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使用尺子测量身高,认识了人体的长度单位“米”。
同时,通过比较自己和他人的身高差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身高的概念。
此外,我们还掌握了如何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技巧。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使用尺子,进行各种测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是第六章“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学会用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并使用身体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熟练使用身体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并能够用它们进行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PPT、实物模型、测量工具。
学具:学生自带的手指、脚丫等身体部位,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的手指和脚丫,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2. 教授:讲解手指、脚丫等身体部位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能够使用它们进行测量。
3. 实践:让学生分组,使用手指、脚丫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手指脚丫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手指和脚丫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答案:学生身高(以厘米为单位)。
2. 请学生用手指和脚丫测量教室内的课桌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课桌长度(以厘米为单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身体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除了手指和脚丫,我们身上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何测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让学生理解并熟练使用身体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这一难点,我认为关键在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身体部位可以作为长度单位的现实意义。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课件(配套)

预习反馈
1、想一想,填一填。
教室的长6( 米 )
一两卡车长8( 米 )
数学基础训练的长28(厘米)宽16(厘米 )。
预习反馈
2、量一量你的妈妈的身高是( )米( )厘米。
课堂探究
探究一: 我们身上还有这样的“小尺子”吗?
要测量身体的哪些部位,需要用到哪些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制定出活动计划 吧
课堂探究
探究二: 量一量: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体的一些部位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我拳头一周的长是18厘米,脚长19厘米,长度很接近。 我的一庹长118厘米,究二: 试一试:用柞、庹等作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吧!
我量一量课桌长大约多少厘米。
量一量黑板长大约多少米。
一年级下册
8.3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情境导入
我们身上还有这样的“小尺子”吗?
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本节目标
1、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 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 法。 2、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 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量一量教室长大约多少米。
随堂检测
连一连。连一连。
教室的门高
铅笔的长度
课桌的高度
18厘米
80厘米
2米
随堂检测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课本宽16 厘___米___ 教室宽6 _米_____ 楼房高15 _米_____ 转笔刀长5__厘__米__
随堂检测
可以怎样量?在空格内打“√”。
家里客厅的长 书桌的宽 √
青岛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厘米、米的认识:8.3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练习课件PPT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1
2
3
4
5
知识点
1.填一填。
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测量物体的 长度
手掌的宽度大约 一拃约长
脚长约是
是( 3 )厘米。 ( 10 )厘米。 ( 5 )厘米。
2.动手量一量,填一填。 (1)黑板长约( )庹,教室长约( )庹。 (2)你的上衣长约( )拃,课桌高约( )拃。 (3)你家的卧室长约( )步,客厅长约( )步。
用自己身上的“小尺子”测量,答案不唯一。
易错点
3.想要量一量校门到教室大约多少米,你会选择 哪种“工具”?把它圈出来。
辨析: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提升点 借助身上的“小尺子”估测物体的长
度或高度 4.用自己身上的“小尺子”量一量,估一估,
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的 里画“√”。
5.这棵树高约( 3 )米。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1.了解小数的定义,知道小数是数的一种,掌握小数的意义和小数识别方法。
2.能够进行小数的读写,知道小数和分数的关系,能进行小数与分数的互换。
3.能够利用所学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应该知道小数的常用性质,包括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运用所学小数知识完成练习题。
二、教学重点1.小数的定义2.小数与分数的关系3.小数的读写和意义4.小数的大小比较、加减乘除运算三、教学难点1.小数与分数的互换2.小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四、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解答,教师讲授结合课件、教辅等多种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观察废纸篓里的纸团,问学生应该如何测量纸团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卷尺测量,引出我们讲的小数,小数是一种数的表示方式。
2.引入小数的定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们可以得出小数的定义:小数是数的一种,小数点前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后为小数部分,最后将横杠去掉就是原数。
3.小数的读写引导学生通过例子学习小数的读写,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小数。
4.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例子和练习的形式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和分数间的转换。
5.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结合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6.教师练习课教师安排小组练习课,对学生进行小组内互相问答、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小数的认识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作业和回顾下课前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小数的知识和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回顾此次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加深学习印象。
六、教学重点要点1.小数的定义及读写方法2.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及互换方法3.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加减乘除运算方法七、任务练习1.请计算出:$3.6+5.2-7.1\\times 0.2-1.9\\div 0.5$。
2.一个球经过2个小时到达了每小时35公里的目标地点,请计算距离目标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3.请按小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0.15,0.315,0.25,0.12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36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是让我们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把身体的某个部分长度作为“小尺子”,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并能够用它们来测量物体长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它们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理解并掌握身体长度单位与实际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绳子、尺子、书本、铅笔。
学具:学生自带的铅笔、尺子、书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和书本,量一量书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讲解长度单位:介绍身体上的长度单位,例如手指、脚趾等,让学生明白这些都是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3. 示范测量:用绳子和尺子测量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4.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品,用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下来。
5. 分享与交流: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手指脚趾七、作业设计1. 请用你身上的“小尺子”测量家里某个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思考一下,除了手指和脚趾,我们身上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小尺子”呢?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测量,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并能够用它们来测量物体长度。
但在实践中,有些学生对于身体长度单位与实际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一下,除了用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长度,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长度呢?例如,用步长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和书本,量一量书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李洪瑶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94页: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材分析:我们身体的小尺子是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
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实际操作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
本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拳头一周的长、脚长、一庹长、一拃长、身高等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增加学生实际测量的活动经验。
然后,教材还设计让学生运用步、庹、拃等作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数学学习和应用的乐趣。
并且通过活动后的议一议,让学生进一步获得用拃……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很方便、测量长度时要选择合适的单位等活动经验与体会。
核心知识点:运用身上小尺子进行测量。
前置基础:厘米和米的认识。
后继地位:为进一步学习长度相关知识,建立长度观念及估测做基础。
研究本节课用到的主要知识: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不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2、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难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具:尺子等教学建议:本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开展教学:1、第一步是想一想,引导学生交流身体上有哪些小尺子,并进一步思考:身体上还有这样的小尺子吗?从而制定活动计划,思考要测量哪些部位,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2、第二步是量一量,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测量身体的一些部位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3、第三步是试一试,让学生运用自己身上的测量工具,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估测问题。
4、第四步是议一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测量过程交流活动感受,在交流中体验数学应用于实践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94~95页。
[教学目标]1.在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测量身体部分的长度,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感受人体上的数学,经历用身体对物体长度测量、估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2.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汇报反思的实践探究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应用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汇报反思的实践探究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卷尺、直尺……[教学过程]一、找一找——明确主题师: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使用什么工具?预设:尺子!师:真聪明!可如果我的身边没有尺子,你有办法测量或者估计出物体的长度吗?预设:可以一拃一拃的量、可以用两臂去量、可以用身高去比……小结:了不起,想出这么多办法,我们身上有许多比较固定的长度,这些较为固定的长度也可以看做一把把“小尺子”帮助我们测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板书课题: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设计意图】由一年级的旧知识引出,用迁移的方法找出新的身体“小尺子”,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学生充分交流,思维产生碰撞,认识身体上的“小尺子”,从而明确主题。
二、量一量——汇报方案,开展探究(一)汇报方案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要求每个小组讨论测量身体中某些部位的长度,谁想跟大家汇报一下?预设1:我量了一拃的长度(板贴:拃)拇指指尖对齐尺子的0刻度,中指指尖指到哪就是多少厘米。
预设2:我量了两臂之间的长度。
师:两臂之间的长度有一个名字,叫“庹”(板贴:庹)。
预设3:我量的是一步的长(板贴:步长),从脚尖到脚尖是一步,从脚后跟到脚后跟也算一步。
预设4:我们组量了身高(板贴:身高)。
脚贴着墙,小记号正好在两脚中间,从下往上量,用直尺比着,做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