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扬州市地质调查总结:岩性分类与地质历史探究
扬州市地质调查总结:岩性分类与地质历史探究。
扬州市地质调查总结:岩性分类与地质历史探究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扬州的地质变迁历史也颇为丰富多彩。
在进行近年来的地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扬州市的地质地貌、稀有矿藏、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和总结。
本文分别从岩性分类与地质历史探究两个方面,对扬州市的地质情况进行了介绍。
一、岩性分类研究扬州市地质形成历史悠久,地质构造多样,地质岩性复杂。
我们对扬州市的地质岩性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整理。
1、基岩类扬州市的基岩主要由花岗岩、二长岩、超镁铁质岩及榴辉岩等构成。
这些基岩的成因复杂,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它们都具有晶体互生的结构特征。
2、沉积岩类扬州市的沉积岩主要由砂岩、泥岩、粉砂岩、炭岩和灰岩等构成。
其中,灰岩主要分布于江南盆地和皖南山地的过渡部位。
研究表明,扬州市的沉积岩主要形成于古生代晚期和新生代早期,晚古生代是沉积岩发育的高峰期。
3、变质岩类扬州市的变质岩主要由片麻岩、云母片岩、绿岩、红云母片麻岩等构成。
研究表明,这些变质岩主要形成于太古宙晚期至古生代早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岩浆作用和区域压力变形。
二、地质历史探究扬州市地质历史的探究,不仅能够揭示扬州的地质构造和岩性演变历史,还可以为扬州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古生代在古生代,扬州地区位于华南陆桥上,主要由泥岩、砂岩及灰岩等构成。
这时期,扬州的地貌处于低平丘陵地带。
在这个时期,海面向西北方向逐渐淤积形成大小不一的几个内陆浅海盆地。
而在晚泥盆纪至早石炭世时,这些内陆浅海盆地逐渐被河流侵蚀而形成了一些比较大的河谷。
此时,扬州地区的红云母片麻岩和蓝片岩等变质岩开始形成;同时,也有少量火山岩及侵入岩发育出现。
这时期对扬州地区的主要影响是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2、中生代在中生代,扬州地区属于中国东部的华南地区,地貌主要为瑶族山山脉,并分布着各种构造及地质单元。
此时,扬州地区一直处于海洋覆盖下,主要形成了珊瑚岩、浅滩石和海里砾岩等沉积岩。
地理赏析淮左名都,江苏扬州
地理赏析淮左名都,江苏扬州扬州,是江苏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扬州市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下辖邗(音同寒)江、广陵、江都三区和宝应县,代管仪征、高邮二市(县级),市政府驻邗江区。
根据“七人普”数据,扬州市的常住人口为455.9797万。
2021年,扬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6696.43亿元。
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吴灭邗(即邗国,是周代方国之一)而筑邗城(后归属越国)——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
战国时期(前319年),楚在(吴、越)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邑)。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广陵县。
两汉时期,今扬州称广陵、江都,长期是诸侯王的封地,即广陵国。
注意,京杭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即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挖的邗沟(今淮扬运河,又称“里运河”,指大运河与与古淮河交点至大运河与长江交点的河段)。
7世纪(隋代,隋唐运河)和13世纪(元代,今京杭运河),经两次大规模的扩建,再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今日的规模。
南北朝时期,广陵地处前线,屡经战乱,建制较乱(南朝宋置南兖州,北周改为吴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改吴州为扬州。
此后一千多年,扬州(注意,扬州是古“九州”之一,如《尚书·禹贡》记载:“淮、海惟扬州”,“淮”指的是淮水,“海”就是东方大海)的名称、区划、地理位置基本没变。
扬州处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境内陆形西高东低,最高峰为仪征的大铜山(海拔149.5米)。
其中,扬州的主要湖泊有高邮湖(因淮河和洪泽湖洪水停蓄而成)、宝应湖等。
扬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偏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4.5℃,年降水量为1020毫米(6、7月降水量最大)。
注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扬州(江都)引水,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位于沿海平原,地势低平,难以自流),向黄淮海(华北)平原东部供水,途径苏、皖、鲁、冀,终点到天津(北京)——在山东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浅谈扬州的旅游地理
浅谈扬州的旅游地理一、扬州的地理位置: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
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连,西与南京、淮安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江都、邗江2市1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 3公里。
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980平方公里。
规划建成区面积420平方公里。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
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
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
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二、扬州的旅游资源:1、旅游景点分析“州界多水,水波扬也”,这是扬州之名的来由。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中原开邗沟、筑邗城,至今已有25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历经各朝变迁,孕育了扬州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扬州作为第一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确立了自己的旅游地位。
市区的瘦西湖、大明寺、高旻寺、天宁寺、观音山、个园、何园、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史可法纪念馆、琼花观、汉陵苑墓、隋炀帝陵、普哈丁墓园、小盘谷、石塔、蜀岗风景区、凤凰岛、竹西公园等,郊县的高邮湖、文游台、龙虬庄遗址、盂城驿、邵伯湖、江都水利枢纽、花卉苗圃、宝应星如棋布的藕塘水乡、仪征绵延的丘岭等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这些景点精致秀美、建筑风格别具、文化内涵丰富。
扬州水文概况
扬州水文概况地理位置: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陆地面积4856.2平方千米,占73.7%;水域面积1735.0平方千米,占26.3%。
气候降水: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
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年平均降水量1026毫米,年平均雨日115天。
降水的分布特征,一是水热同步。
每年的3、4月份,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降水量也迅速增加,7、8月份达到极大值,9月份以后气温下降,降水也随着减少。
二是季节差异显著。
一年之中,夏季雨量最多达48毫米,占年降水量的47%,冬季最少,只有97毫米,占年降水的9%,春秋两季相近,分别约占年降水的22%。
三是干湿时段交替出现。
冬季受干冷的大陆气团控制,雨水较少;4月中旬至5月中旬,冷空气势力开始减弱,暖空气逐渐增强,达到江淮一带,扬州市开始出现阴雨时段,5月中旬到6月中旬有一段初夏旱; 6月下旬到7月下旬,冷暖空气交汇于江淮一带,形成梅雨天气,出梅后受副高控制,常出现段伏旱天气; 8月下旬到9月上旬,常受台风影响,又出现一段多雨时段,10月以后多秋旱和冬早。
蒸发:扬州市蒸发随季节变化,7、8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蒸发主要集中在5~9月。
年蒸发量的减少主要是春季和夏季两个季节的蒸发减少引起的,秋季和冬季影响较小。
扬州市干旱指数介于0.78-1.65之间,干旱指数的变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可见扬州水资源充沛,从半湿润向湿润气候的转变的趋势。
河流水系:扬州市大部分区域地处里下河地区,境内河网众多,水系发达,扬州市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承受长江、淮河流域近200万km2来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
水域面积1900.00km2,约占全市面积的29.00%,70%以上的面积位于江淮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下。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0km,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输水线纵穿腹地,淮河入江水道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0km.境内河湖密布,水系发达,襟江枕淮的地理位置、河湖密布的;水系特征和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扬州洪、涝、旱、风、潮等灾害发生几率较高。
2011年度扬州市国土资源公报
2011年度扬州市国土资源公报发布时间:2011-2-12011年,全市国土资源部门紧紧围绕“保增长、保红线”的要求,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按时超额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和服务保障。
一、国土资源状况土地资源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市土地总面积988.68万亩。
其中耕地面积427.07万亩,园地面积20.07 万亩,林地面积 7.85 万亩,草地面积1.9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49.97万亩,交通运输用地 39.75 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30.99万亩,其他土地11.08万亩。
矿产资源我市共有矿产资源15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12种。
其中石油、天然气储量居全省前列。
玄武岩主要分布在仪征和高邮天山一带,建筑用砂及鹅卵石(雨花石)在仪征丘陵地区广泛分布;地热在1000米深度以50℃等温线圈定面积约251km2。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2011年,我市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砖瓦用粘土、地热和矿泉水等。
共有各类矿山企业134家,其中,部发证石油1家,省发证矿泉水3家,地热2家,县(市)发证砖瓦企业128家;按企业性质分国有矿山1家,集体矿山22家,外资企业1家,私营企业110家。
年产石油171万吨,砖瓦粘土222.3万吨,地热矿泉水36.5万吨。
矿山企业从业人员17192人,年销售收入105.8亿元。
2011年,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总额1710万元,其中市以下直接征收110.5万元。
加强关闭矿山的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省“百矿整治”项目的仪征小铜山、高邮神居山废弃矿山环境整治项目如期完成并通过省验收,仪征捺山石柱林地质遗迹保护与废弃矿山整治项目获省厅立项。
扬州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普查和等级评价项目正式启动。
三、耕地保护2011年,全市共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面积5961亩,通过拆旧复垦耕地5752.5亩。
扬州地理参考答案
扬州地理参考答案扬州地理参考答案扬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它坐落在长江和扬子江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扬州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遗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扬州的地理特点和景点。
一、地理特点1.地理位置扬州位于中国东部,地处江苏省中部。
它东临长江,南濒扬子江,北靠淮河,西接安徽省。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扬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2.地形地貌扬州地势平坦,地貌以平原为主。
扬州市区位于扬子江北岸,江南地区是扬州的主要地理特点之一。
扬州市区南面是一片沃野,北面则是一片湖泊和河流交织的水网。
3.气候特点扬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秋两季气温适宜,是旅游的最佳时节。
二、景点介绍1.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胜之一。
它位于城区西南,是一片人工湖泊。
湖水清澈,周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湖中有许多小岛,其中最有名的是瘦西湖三岛,分别是大明寺、瘦西湖和瑞光塔。
游览瘦西湖,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湖景和古建筑,感受扬州的浪漫与文化。
2.个园个园是扬州另一个著名的园林景点,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位于扬州市区南郊,占地面积广阔。
个园以其精美的园林布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园内有湖泊、假山、花草等景观,处处透露着古典的韵味。
游客可以在园内漫步,欣赏美景,感受扬州的文化底蕴。
3.瘦西湖景区瘦西湖景区是扬州的一个大型旅游景区,包括了瘦西湖、个园等多个景点。
除了美丽的湖景和古建筑,景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资源。
比如,瘦西湖附近有许多古老的街巷,可以品味扬州的传统美食和特色小吃。
此外,景区还有一些历史文化遗迹,如瘦西湖博物馆和瘦西湖文化广场,可以了解扬州的历史和文化。
4.东关街东关街是扬州的一条历史街区,也是扬州的商业中心之一。
街道两旁是古老的建筑,街区内有许多传统的商铺和小吃摊位。
在这里,游客可以购买到各种扬州特产和手工艺品,品尝到正宗的扬州菜和小吃。
土地利用规划图例
土地利用规划图例——规划现状与分析一.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扬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省中部。
介于东经119°01'-119°54',北纬32°13' -33°25'之间,南临长江,与镇江相望,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市毗邻,西与安徽天长、南京交界。
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连接长江。
全市土地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49%,境内地貌以平原为主,,微地形差异明显,由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
仪征丘陵山区为最高,高邮、宝应与泰州市的兴化接壤处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全市耕地比重较大,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主要农作物为粮、棉、油等,辖区内水面广阔,资源丰富,江、河、湖、荡盛产鱼、虾、蟹、龟、鳖、珍珠、荷藕等,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扬州市现辖广陵区、郊区、宝应县、邗江县以及仪征、高邮、江都三个县级市,158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
1996年末总人口444.8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5%,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02.2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96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5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占全省5.8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903元。
扬州市区在全国55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万元的城市中列第28位,邗江、江都两县市进入第三届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劣势分析1.优势分析:(1)水热条件好, 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明显扬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降水丰沛, 梅雨、伏旱明显. 扬州市年太阳辐射量为464~ 489J? cm 2, 年日照时数为2176. 7h, 年平均气温为15℃,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 5℃, 稳定通过10℃的积温(80% 的保证率) 为4548~4721℃, 无霜期达222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1030mm.受地理纬度和季风的影响, 扬州市光、热、水资源都有一定的季节变化, 夏季是一年中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季节. 期间的太阳辐射约占全年的70% , 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3% , 光、热、水资源配合比较协调, 有利于夏秋作物的高产稳产.(2)土壤肥力高, 增产潜力大扬州市平原主要是由长江、淮河和历史上黄河改道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 一般土层比较深厚, 土壤质地适中, 保水保肥能力强, 耕地质量好. 全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 88% , 其中里下河、沿湖地区平均为2. 2% , 是省内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近年来, 由于各地重用轻养, 不少地方土地生产力有所下降.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评级结果, 扬州市高产的农田只占耕地的47% , 而中产及低产农田则占耕地的40. 9% 和12. 1%. 高、中、低产田大致相差一个等级, 稻麦单产相差100kg 左右, 如果有1?3的中低产田通过改良, 各提高一个等级, 则全市约可增产粮食7万t. 可见, 改土的增产潜力很大.(3)人均耕地较少, 水域资源丰富扬州市共有水面19. 74万hm 2, 占土地总面积的29. 7% , 水域广阔, 包括河、湖、塘、库、沼泽等多种类型. 水面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除长江以外, 大部分水面都可因地制宜地发展水产、水禽、水生植物和耐水林木的生产2.劣势分析(1)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 扬州市降水变率较大, 旱、涝、阴雨等出现的机率较高, 特别是春湿、夏涝、秋涝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此外, 低温、台风、冰雹也时有发生, 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2)地势低平, 洪涝灾害比较普遍扬州市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降水及外来水资源均较丰富, 加之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汛期易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如1991年6、7月份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 扬州市一半以上的农田被淹没,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除西南丘陵岗地外, 扬州市大部分农田的地下水位都比较高, 一般埋深在0. 4~ 0. 8m 之间.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年土地利用结构根据《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成果,未来扬州区域发展的空间战略将坚持“区域集中、空间集聚、开发集约”的原则,突出重点和层次,以区域的集聚发展为核心,走核心轴线式的发展道路。
扬州生态现状
扬州生态现状扬州生态现状第一节扬州市自然和社会状况一、自然环境状况1、地理位置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辖区范围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
扬州市下辖三区四县(市),分别是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江都市。
各县(市)及城区面积与人口情况见表2-1。
扬州市行政区位置见附图2-1,扬州市区行政区划见附图2-2。
2、地形地貌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为浅水湖荡地区,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
仪征市、邗江区和维扬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3、气候特点扬州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阴冷少雨,夏季暖热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
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4.8℃。
年平均冰冻日期12天,无霜期306天。
平均相对湿度79%,平均年降水1034.7毫米。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预测“十五”期间,扬州经济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五年累计3422亿元,是“九五”的1.7倍,可比价年均增长12.4%。
财政总收入累计380亿元,是“九五”的2.9倍,年均增长28%。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和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招商引资、沿江开发、园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沿河开发启动实施、注册外资实际到帐五年累计29亿美元,是“九五”的8.4倍,年均增长79.8%。
新增民资注册资本累计398亿元,是“九五”的7.4倍,年均增长51%。
城市功能和品味有了较大提升,城乡面貌有了较大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311亿元,是“九五”的2.2倍。
建成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宁启铁路扬州段、环城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交通工程。
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江苏扬州简介
江苏扬州简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
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
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
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
辖广陵、郊区2区,仪征、高邮、江都3市和邗江、宝应2县。
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44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高,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低,从西向东逐渐弯曲,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高,为浅水湖荡地区。
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
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存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
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
楚怀王十年(公元前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
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
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
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
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扬州的繁盛,使身在北方的隋场帝杨广不败向往,他在夜间也“吾梦扬州不好”。
于是他征发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凿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琢郡(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并在扬州蜀冈、雷塘一带小建宫殿、苑囿。
三次由洛阳乘坐龙舟南游扬州,并使当时的扬州沦为具有50万人口的关键商港。
唐时,扬州商业的经济繁荣,在全国范围内位居第一位,少于四川,存有“扬一蜀二”之说道,“雄富冠天下”之誉。
这时的扬州还沦为国际贸易港口,东南亚及西亚诸国的商船都走进扬州展开贸易。
介绍扬州导游词概况(六篇)
介绍扬州导游词概况扬州市,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诗词之市、中国温泉名城。
扬州是中国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也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
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征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
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至今已有近____年的建城史。
[1]扬州被誉为“扬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誉。
____年____月____日,米尔肯研究所首次发表了“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报告。
____年____月____日,标准排名发布“____年中国大陆城市财力____强排行榜”,扬州以____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名第____位。
介绍扬州导游词概况(二)我的家乡在扬州,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____年的历史。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扬州情有独钟。
扬州园林更是享有盛名:瘦西湖、个园、何园、小盘谷……我最喜欢的就是被誉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个园”。
个园主人十分喜欢竹子。
大诗人苏东坡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个园主人曾想取名为“竹园”,后感到太俗,于是取用“竹”字的一半,取名为“个园”。
由此可见,个园的竹子非常之多。
有斑纹点点的斑竹,有母子围绕的慈孝竹,还有枝叶碧绿、枝干枯黄的黄杆乌哺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龟甲竹了。
龟甲竹奇形怪状、姿态独特。
它弯弯曲曲,一节一节地隆起,像一根粗粗的波浪线。
隆起的那一节酷似龟背,所以被称为“龟甲竹”。
它象征着健康,预示着长寿。
漫步在这竹林中,我深深陶醉了。
个园不仅有千姿百态的竹子,还有形态各异的假山。
江都市区情分析
江都市区情分析江都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邗江区,东与泰州市接壤,北与高邮市毗连。
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5米左右,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
全市总人口约1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2万人,占总人口的79.6%。
全市设有13个镇,分别是:仙女镇、小纪镇、武坚镇、樊川镇、真武镇、宜陵镇、丁沟镇、郭村镇、邵伯镇、丁伙镇、大桥镇、吴桥镇、浦头镇。
列全国百强县第46位,定位“现代水乡园林生态城市”。
一、发展条件:1.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1)气候:气候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确切的说是位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地带,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2.1天,降水量978.7毫米,气温适宜,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水热同期,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约220天,霜冻对农作物危害小。
因此,适宜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苏北的粮仓之一。
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可能发生洪汛,应注意防洪。
(2)水文:江都市境内水系与河道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河湖交织,20多万亩的湖河水,盛产河鳗、甲鱼、螃蟹、罗氏沼虾和邵伯菱等特种水产品。
(3)地形:江都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地势平坦,属江滩冲击平原,平均海拔5米左右,地面真高1.6~9.9米,倾斜坡度小于6度,适合发展多种农业。
(4)土壤:江都市境内成土母质以长江冲出物为主,土壤质地为高沙土和沙壤土,土壤耕作层深厚,PH值为7.1~7.5。
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速效磷、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比较适合农作物的耕作。
(5)自然资源:江都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南半部,地下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00万吨,占全省60%以上,是江苏省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产区。
全市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地热、煤、浅层天然气、二氧化碳气、泥炭、天然饮用矿泉水、砖瓦用粘土。
扬州概况导游词三分钟
扬州概况导游词三分钟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现辖区域在东经°01至°54、北纬31°56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邻,西与安徽天长、江苏南京、淮阴交界。
扬州城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26、北纬32°24。
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市区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平方公里。
扬州市地形呈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仪征市、邗江县、扬州市区郊区北部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1县2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连接长江,全长.3公里。
此外,主要河流还有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河等。
扬州市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季流行严寒的偏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到的湿热的东南至东风,春季多为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毫米。
扬州市资源以矿产和水产为主,邗江、江都、高邮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江苏油田设在扬州。
江都境内有相当丰富的煤炭蕴藏量,仪征、邗江丘陵山区有丰富的砂石、卵石、石英等矿产资源,扬州市城区北部及仪征、高邮等蕴藏着丰富的矿泉水。
江、河、湖、荡盛产鱼、虾、蟹、龟鳖、珍蛛、荷藕、芦苇等。
全市蚕茧、席草、陶土、蒲、苇等资源丰富。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就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
向南采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电磁辐射,向北做为研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被誉为“竹西尽如人意处,淮左名都”之表示。
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年,就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位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与自然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生态扬州_精品文档
生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
生态旅游的潜力
扬州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扬州不仅 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进一步推广生态和环保理念。
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
扬州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利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文化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不仅有助于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发展
扬州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同时,扬州还积极 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为人文环境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04
生态扬州的城市建设与规划
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
,注重生态 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确保城市发展与生态环 境的和谐共生。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扬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为生态建设 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态环境
扬州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质 量优良。
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
自然保护
扬州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
生态修复
扬州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湿地修复、水体治理、土壤改良等,提升生 态环境质量。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鼓励公众对生态保护 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使生态保护工作更加符合公众意愿 和实际需求。
公民环保意识的培养与提升
加强环保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 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组织公众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服务、低碳生活体验等, 让公众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扬州市级调查单位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现辖区域在E119°01´~119°54´,N32°15´~33°25´之间。
南部频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邻,西与南京、淮安及安徽天长交界。
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E119°26´、N32°25´。
全市总面积6634km2,市区总面积1024km2,建成区面积75km2。
2.地质地貌扬州市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按地貌类型分为里下河地区(运西滨湖圩田、碟形平原和湖荡洼地)、长江冲积平原区(包括高沙平原和沿江洼地)和低丘缓岗区。
辖区内地势平缓,从西南向东南、东及东北方向呈扇形逐渐倾斜,仪征和市区北部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为平原和水网地区,自然湖泊众多。
平均高程为5-10米。
仪征境内丘陵最高,最高点是仪征境内的大铜山,高程为149.6米;至宝应、高邮与兴化市交界一带地势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东南部为长江河漫滩地。
扬州全境水网密布,江河湖相连,湿地生态环境良好。
3.土壤扬州市境内土壤类型主要分为水稻土、潮土、沼泽土、黄棕壤四大土类(《扬州市志》,1997),分别占土壤面积的78.2%、15.5%、5.45%、0.81%。
其中,西南部丘陵区以包浆土、板浆白土和马肝土为主,东部平原区以沤田土、灰潮土、淤泥土和青泥土等类型为主,全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88%,在全省属中上水平。
4.气候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
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风和东风,以东南风居多。
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
扬州水环境
扬州概况陆兵21610126地理格局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
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
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扬州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江都、广陵、邗江、仪征等3区1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4湖。
山川河流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
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
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
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物产资源扬州拥有丰富的资源,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及水产品等,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地下温泉和矿石等矿产资源。
据2004年11月底统一调查统计,全市土地面积为998.72万亩,园地17.96万亩,林地12.52万亩,牧草地0.5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18万亩,交通用地30.35万亩,水域311.19万亩,未利用地10.25万亩。
旅游资源扬州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
扬州旅游景点以扬州的园林如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等为扬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
除扬州园林外,还包括其他主要的旅游景点,如唐城遗址,汉陵苑,世界动物之窗,蜀冈西峰生态公园,扬州八怪纪念馆,朱自清故居,普哈丁墓园,马可波罗纪念馆,“双东”历史街区,凤凰岛,瓜洲古渡,润扬森林公园等。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 自然条件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纬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
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
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仪征市、邗江区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地面高程10-15米,最高点为仪征境内大铜山149.6米;沿江沿湖一带为平原,地面高程4-5米;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地面高程为2-3米,最低点仅1.4米。
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受季风环流影响较大,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平均222天。
平均日照2176.7小时,年平均气压1015.8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
常年梅雨期约23天,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梅雨量231毫米。
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扬州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地跨江淮两大水系。
宁通高速(扬泰段)以北属淮河流域,以南属长江流域。
扬州南临长江,岸线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
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公里。
扬州的地下矿藏资源有能源、化学原料、建筑材料、惰性气体、地下水、稀有元素共6大类19种,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邗江、江都至高邮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江都境内有相当的煤炭蕴藏量,丘陵缓岗有大量的砂石资源,扬州北郊及仪征、高邮等地已发现储量大、品质优良的矿泉水资源。
扬州市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扬州市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摘要针对扬州市林业资源总量贫乏,树种、林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出适合扬州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包括: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以建设林业工程为切入点,推动林业发展;完善林业发展保障措施。
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江苏扬州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通过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与长江交汇于此。
地理坐标为东经119°01′~119°54′,北纬31°56′~33°25′。
辖区南北长约140.1km,东西宽约50km,总面积6 648km2。
现辖广陵、维扬、邗江、开发区4 个区,江都、高邮、仪征 3 个市和宝应县。
扬州市东距上海300km,西距南京100km,南临长江,北接淮水,宁通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京沪高速公路和京杭大运河并驾齐驱纵贯南北,为苏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1林业资源概况扬州地处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自然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地带型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扬州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资源总计有479种,其中木本植物203种,草本植物220种,水生植物5种。
近几年来,扬州林业发展迅速,成片林从2.67万公顷发展到现在的5.47万公顷,增长了1倍多。
活立木蓄积从300万立方米增加到324万立方米,增长17%。
绿色通道建设总里程达1 300km,增加了1倍,造林面积达1.3万公顷,四旁植树6 500万株,初步实现了绿化、香化、美化的有机统一,森林生态建设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2森林资源现状2.1森林资源数量状况2.1.1林地面积。
根据2006年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结果:扬州市土地总面积66.48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7.5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31%。
全市林业用地(林地)中有林地6.30万公顷,占83.8%;疏林地0.08万公顷,占1.06%;灌木林地0.52万公顷,占6.9%;未成林地0.80万公顷,占10.6%;苗圃林地0.56万公顷,占7.4%;无立木林地0.04万公顷,占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市自然条件基本情况
气候: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
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 .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
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
土地资源:
据1999年10月底统一调查统计,全市土地面积为998.72万亩,园地17.96万亩,林地12.52万亩,牧草地0.5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18万亩,交通用地30.35万亩,水域311.19万亩,未利用地10.25万亩。
生物资源:
境内生物资源丰富,各县(市)志均有详细的记载,故本志仅记录大类或主要品种。
(1)植物类
现有木本植物54科、203种,草木植物45科、220种,水生植物26科、56种。
建群种植物建群种植物,是指组成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植物种。
据调查研究,大致有如下几类:
[阔叶类树种] 麻栎、栓乐栎、白栎、黄檀、榔榆、黄连木、朴树、刺槐、枫杨。
[针叶树种]刚竹、淡竹、银杏。
[灌木丛] 野山楂、自盘株、胡颓子、山胡椒、继木。
[草丛植物] 狗牙根、白茅、黄背草。
[沼泽和水生植物] 芦苇、蒲草、菰、杏菜、光叶眼子菜、金鱼藻。
植被类型和分布
[森林植被] 大多分布在仪征、邗江和高邮以西丘陵地带和沿江滩地,主要树种有:麻栎林、马尾松林、黑松林、杉木林和毛竹林,经济林中的茶、桑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带。
[沼生和水生植被]大多分布在高邮、宝应及邗江、邵伯低洼浅滩、湖荡河流地区,主要植物有:苇、蒲草、杏菜、眼子菜、菰、盒子菜、金鱼藻、角茨藻、轮藻等。
竹林和经济林植被分布在沿江腹地,邗江、仪征一带,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桑园、果园本市均有分布。
(2)动物类
全市野生动物随着地理环境的人为改变,种类和数量大为减少。
常见的有野兔、野鸡、田鼠、黄鼠狼、獾、獭等。
畜禽地方品种有猪、羊、兔、牛、鹅、驴、鸡、马等。
鸟有翠尖、裙带、白头翁、麻雀、喜鹊、啄木鸟、百灵、八哥、乌鸦、斑鸠。
本市境内渔业资源尤为丰富,主要品种有鲥鱼、刀鱼、鲢鱼、河豚鱼、鳊鱼、鲤鱼、河蟹、虾等。
1987年水产品总量达9.18万吨。
矿产资源:
全市已发现矿产资源有6类、20种。
开采的主要为石英砂、玄武岩、粘土、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气、煤、矿泉水等。
(1)建材类
[石英砂、砾(卵)石]石英砂、砾(卵)石赋存在雨花台组地层中,主要分布在仪征市的青山乡、铜山乡、马集乡、谢集乡、月塘乡、移居乡,高邮市的天山乡。
据
地矿部门调查预测储量,石英砂铜山乡、马集乡、谢集乡、月塘乡、移居乡,高邮市的天山乡。
据地矿地部门调查预测储量,石英砂1.63万吨,砾(卵)石6065万吨,(已有砾石堆398万吨)。
此外,于80年代末在仪征、邗江境内的长江段发现大量优质石英砂。
(2)能源类
[石油、天然气] 主要分布在高邮凹陷、溱潼凹陷一带,辖区范围内共发现大小油田34处,其中小型油气田11处。
累计探明油气总资源量为1.36~1.87亿吨,已探明石油储量4621.73万吨,占苏北探明总量的86.77%。
天然气1亿立方米。
开采量占全省的80%,历年累计产油821万吨,产天然气444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