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公开课教案《王好战,请以战喻-齐人有一妻一妾》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2.1 王好战,请以战喻5-人教版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词语“之、道、卒、施”的用法。
2.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
3.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课前学生自读,进行深度预习;课中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发挥,自行解决问题,教师归纳总结;课后学生拓展挖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2.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批判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教学方法】迁移法: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本文中的问题。
联系现实法:本文虽年代久远,但所叙之事与现实中的诸多现象极其吻合,现实意义极强,可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加深理解,同时从中得到教益。
【重点难点】鉴赏故事叙述的精妙,把握寓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齐人有一妻一妾》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寓言,篇幅短小,文字较简单,除个别字词外学生基本能读懂原文,因此教师不宜过多讲解,以学生朗读、鉴赏为主。
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说到“战国时期”你们的头脑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战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社会混乱”。
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也孕育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文化,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奔走游说,希望统治者能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改变混乱的局面。
孟子就是其中的一位。
孟子不仅对社会、人生有独到的洞察,而且善于用生动、诱人的形式,把思想有效地传达给读者听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寓言故事《齐人有一妻一妾》。
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瞷(jiàn)施(yí)墦(fán)讪(shàn)2.再读课文,梳理字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通假字: a、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返回b、蚤起蚤通早,早早地c、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斜行古今异义:国古义:国都,都城今义:国家仰望古义:依靠,指望今义:抬头向上看文言句式:a、而相泣于中庭;(介词短语后置)b、良人未之知也。
《孟子》选读之《王好战,请以战喻(四则)》说课稿
《孟子》选读之《王好战,请以战喻(四则)》说课稿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相关的的文言知识。
2、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
3、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学习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理解孟子对名誉、地位的正确
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积累相关的的文言知识,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和仁政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点拨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由上节课《寡人之于国也》引入。
二、讲析《齐人有一妻一妾》
1、朗读
2、疏通文意(合作探究)
3、文言知识积累(教学目标1,重点突破)
4、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
(1)分析文中“齐人”的形象。
(2)分析文中“妻妾”的形象。
(3)“齐人”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2,重点突破)(4)孟子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的手法。
(对比)
三、拓展
分析孟子人物形象:(教学目标3,难点突破)
1.语言风格。
(善用寓言故事、比喻、类比来说理)2.仁政思想。
(引导学生谈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1)孟子把孔子的仁爱学说继承和发展为“仁政”思想。
(2)富贵的择取要符合道义。
(3)对待错误要知错能改。
3.孟子的理想的现代意义(难点突破)。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先秦诸子思想的特点和价值;•掌握王好战的哲学思想,能够分析王好战的战争哲学和政治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王好战的哲学思想及其在战争和政治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将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和当今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使其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三、教学过程A. 导入环节1.观看视频:《我是士兵》,引发学生对于战争和军事领域的思考。
B. 渗透环节1.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阐述各国之间的战争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
2.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通过讲解《庄子》、《老子》、《孟子》等先秦诸子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3.王好战的哲学思想:探究王好战的哲学思想特点和其在战争和政治领域的应用,分析其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C. 迁移环节1.现实应用:分析王好战的哲学思想在当今国际关系和政治实践中的应用,探究其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2.个人思考:学生可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和经历,探究王好战的哲学思想对于自己的启示和指导。
D. 还原环节1.思考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王好战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情况,并通过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教师点评:对于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于王好战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1.课前问卷:了解学生对于先秦诸子及王好战的了解情况和兴趣度。
2.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课后体验:引导学生思考王好战思想对于自己的启示和指导,并撰写体验感想。
4.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材;2.相关教学视频和文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先秦诸子思想的特点,掌握王好战的哲学思想并实现其应用于战争和政治领域的方法和方式。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选取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战国纵横家”部分,旨在通过对王好战思想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王好战思想的渊源。
2.掌握《强法》《自立》两篇文章的主旨和要点,理解王好战的立场和观点。
3.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比较的能力,探究王好战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王好战思想的渊源和背景,把握其与周、汉思想的关系。
2.理解《强法》一文的主旨和要点,以及其中关于法律的观点。
3.理解《自立》一文的主旨和要点,以及其中关于人的自由和价值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1.通过对《先秦诸子选读》中“战国纵横家”部分的介绍,呈现战国时期政治、文化、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2.通过《历史上的今天:公元前475年,少年已不再是太子》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对先秦诸子的思想产生的影响。
第二课时:《强法》的分析和比较1.让学生先阅读《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强法》一文,并让他们在读完一遍之后,思考以下问题:–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王好战提出的法律观点是什么?–王好战对于“仁”、“礼”有何评价?2.分组讨论并汇报答案,班级共同归纳答案,形成对王好战思想的初步理解。
3.对王好战的法律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三课时:《自立》的分析和比较1.让学生阅读《先秦诸子选读》中的《自立》一文,并提出以下问题:–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王好战对于人的自由和价值的观点是什么?–王好战对于“仁”、“礼”有何评价?2.分组讨论并汇报答案,班级共同归纳答案,形成对王好战思想的深入理解。
3.以课堂辩论的形式,对“自立”和“强法”两篇文章的主旨和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王好战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组织学生进行王好战思想的小结,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齐人有一妻一妾公开课教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一)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加强语言积累,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2)、学习课文叙述故事的技巧和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刻画。
(3)、了解讽喻与讽刺等修辞方法的区别,。
②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以合作、探究的方法解读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2)、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礼义荣辱观。
理解孟子对名誉和地位的正确态度,彻底抛弃为了名誉和地位而不择手段的错误名利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深刻的寓意。
(三)教学难点:(1)、寓言的现实意义。
(2)、了解讽喻与讽刺等修辞方法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2)合作探究法(3)点拨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备:小黑板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在中国,“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这位有远见的母亲真是没有白费心思,她的儿子孟轲终于在中国历史上久享盛誉,与儒学始祖孔子一道被称为“孔孟”,孟子本人也被尊为“亚圣。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仉氏不再结婚。
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
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子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优秀公开课教案《王好战,请以战喻-齐人有一妻一妾》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设计一、学生课前通过导学案了解孟子及其思想,落实重点文言知识点,大致了解文义。
二、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巡堂检查课前学生利用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后纠正字音。
三、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利用课件落实重点文言知识点(提问黑体字,其它略过)。
1. 重点实词。
①必餍.酒肉而后反餍:吃饱(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②问其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所与饮者:所与他一起吃喝的人。
③而未尝有显者..来显者:有名望地位的人。
④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瞷:窥视所之:所字结构,所去的地方。
⑤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国中:都城中⑥卒.之东郭墦.间卒:最后,终于。
墦:坟墓⑦又顾.而之他顾:回头看,环视⑧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表推测,大概。
为:是。
⑨与其妾讪.其良人讪:讥笑怒骂。
⑩施施..从外来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11 骄.其妻妾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12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所以:用……的办法。
13 其妻妾不羞.也羞:羞耻。
此处为意动用法。
以……为羞耻,感到羞耻。
14 几希..矣几希:不多,一丁点儿。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返回。
②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蚤”通“早”,早上。
“施”通“迤”,斜行。
3.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良人:古义:丈夫今义:好人(2)仰望:古义:依靠,指望。
今义:抬头向远方看;敬仰而有所期待。
4.【学生到黑板上】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特殊句式,并翻译。
(陈珊珊。
梁林清。
潘文威)【教师在黑板上点评学生的答案,在PPT上总结特殊句式的规律】(1)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判断句)翻译:丈夫,是我们所依靠终生的人。
●判断句标志小结: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
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分析短文的层次脉络,理解短文的寓意;艺术性的再现故事情节与人物,通过改编、表演加深对寓意的把握。
通过对齐人的批判,让学生逐步增强荣辱观,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1学生试着将课文改编成剧本,教师予以指导。
2教师准备一些现实生活的事例以备课内迁移拓展使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齐乞何能有妾妻,邻家安可日攘鸡。
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二、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文言知识。
2分析课文,理解故事寓意。
3了解儒家的礼义荣辱观。
三、指名学生读课文。
教师正音并纠正停顿有误的地方四、自主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内容。
(注意白板上红体标注的重点词句)字、词、句餍:满足,饱食。
反:通“返”,回家。
显者:有地位有声望的人。
蚤:通“早”。
施:通“迤”。
国中:都城内。
讪:讥讽。
良人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句,应为“良人未知之也”。
类似句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余之人不余欺也。
夫晋,何厌之有五、合作探究1.这则寓言是通过什么手法达到讽刺效果的?对比手法齐人坟场“乞”与妻妾面前“骄”的行为对比,是真相与表象的对比。
通过对比,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
妻妾与齐人人生准则的对比。
是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揭露了齐人的丑态。
2谈谈这则故事的寓意。
文章用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一个齐人靠乞讨残羹冷炙以求一饱,却又在妻妾面前假充阔老,竭力炫耀欺骗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为追求富贵利达而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他们道貌岸然、内心肮脏的灵魂。
六、新编话剧《齐人有一妻一妾》表演七、小结儒家对富贵名利的态度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简明教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
?孟子?选读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
2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利义荣辱观。
3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
【重点难点】鉴赏故事表达的精妙,把握寓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回忆孟子的有关文学常识导入
二、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餍瞷施墦讪
2再读课文,注意节奏、语气。
3分组自读课文,梳理字词,积累文言根底知识
并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 齐人之妻是如何对其“良人〞起疑的
(2)既生疑,必将察之,文中是怎样描述“真相〞的?
(3)其妻妾为何先“讪〞后“泣〞?
学生交流汇报〔答复以下问题并梳理积累文言根底知识〕
一虚: 之三实:餍瞷卒
通假字:反蚤施希
古今异义:饮食富贵其余仰望
文言句式:a而相泣于中庭〔状语后置〕
b良人未之知也〔宾语前置〕。
c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判断句〕〔4〕从课文结尾评论看作者写作此文意在挖苦什么?〔5〕这那么寓言是通过什么手法到达挖苦效果的?
三.表演?齐人有一妻一妾?改编的课本剧
四.小结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齐人有一妻一妾
?孟子?选读
炫耀引疑心
跟踪明真相
哭骂现丑态
孟子显寓意
语文教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公开课教案
《齐人有一妻一妾》公开课教案第二单元《孟子》选读《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教学目标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
3.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散文长于议论,雄辩滔滔,纵横捭阖.<寡人之于国也>就充分地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这一风格.其实,孟老夫子不仅长于议论,他还很擅长于讲寓言故事,在讲故事中阐发他的政治主张乃至人生哲理.这也是孟子散文的一道风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一风景!《孟子》文章的闪光点之一,是用寓言来说理。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二、齐读全文,正字音三、借助注解翻译,疏通文意学生翻译,质疑。
老师串讲重点字词,简要梳理故事情节。
重点字词1.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餍:满足、饱食。
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
富贵:形作名,富贵的人2.显瞷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
瞷,窥视,暗中看。
前一个“之”是助词,消独,后一个“之”是动词。
显者:有名望的人。
所之:所去的地方。
3.施(yí):通“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国中:都城内卒:最后顾之:回过头看、环视之:去、往其:大概道:方法4.仰望:依靠、指望。
今指敬仰而有所期望。
讪(sh àn):讥讽相泣:相向涕泣,面对面哭施施(y íy í):喜悦自得的样子骄:轻视。
四、概括故事情节及寓意1、概括故事情节1) 开端:齐人对妻子的夸口2) 发展:妻子的怀疑与妻妾商议3) 高潮:妻子的追踪和真相的披露4) 结局:妻妾的羞愧和哭骂5) 尾声:“良人”无耻得意的丑相故事短小,情节完整、曲折、富有戏剧性。
五、寓言的含义及文体特点1) 寓言是带有劝戒或讽刺的故事。
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和寓意寄予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语言简洁干练。
2) 寓言的文体特点1.比喻性篇幅短小,明显的讽谕意义,以故事为喻体,以寓意为本体。
2.故事性以故事为载体。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协助学生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
3、情感目标:传播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理解孟子对名誉、地位的正确态度,彻底抛弃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甚至置自己尊严于不顾的错误名利观。
【教学重难点】解析课文,孟子及孟子的思想【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孟子的门人曾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
" 汉代赵岐《孟子题辞》说:"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 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
"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孟子》。
【知识链接】1. 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伟大思想家,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2.主要思想孟子的主要学说包括心性论(性善与四端——道德价值的根源、义利之辨——道德价值的兵不可胜(sh mg )食衣(y )帛(b o )谨庠(xi eng )序之教涂有饿莩(pia o )讪(sh cn )施(yi )从嗜杀(sh i )苗槁g a o )沛然(p小组合作,翻译文章,并完成下列问题论证、养气与成德、道德天等),政治思想(民本说、法先王、仁政与王道、德治观念、反对霸 政、恢复井田制度等)、教育主张(人格和道德教育、自由发展、因势利导等)等;并启发了宋 明理学,形成了“道统”观念、“民本”思想等。
3.《孟子》与《论语》一样,《孟子》 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论语》文字简约、 含蓄,《孟 子》却以雄辩著称,文势磅礴,感情激越。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感情强烈,气势充沛,文笔犀利,论辩深刻有力;2)论证手法灵活善变,或开门见山,或迂回曲折,先纵后擒; 3)善用譬喻,形象生动,增强说服力;4)文辞富于铺陈扬厉,句式善用排偶,酣畅淋漓。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王好战请以战喻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王好战,请以战喻素养教化目标(一)学问教学点1、把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二)实力训练点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
2.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
理解文中的比方,体会文章充足的气概。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把握孟子的性格特征3、揣摩文中寓言的寓意,用以指导现实生活。
(四)美育渗透点观赏文章寓说理于寓言中,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特点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学习孟子善用比方说理,气概充足的论辩方法。
2、难点: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解决方法:1、课前通过网络查阅有关孟子仁政思想的资料,课堂上可沟通思想,分组探讨,形成学生自己对孟子思想的深化的理解。
2、分类归纳文言学问,留意词句积累。
进行拓展训练,使学有所获。
3、在诵读中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具打算:多媒体教学方法:探讨法点拨法课时支配: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构想:了解孟子及其思想,复习选文1,为后两节课的学习打基础。
一、导入孟子的门人曾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
" 汉代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
"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孟子》。
二、孟子及其思想1、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化家。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幼年丧父,靠母亲抚育成人。
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
他悉心钻研孔子学说,后来成为儒家其次位大师,被称为“亚圣”。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见,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均不被接受。
六十多岁回家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
他生活地诸侯相互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遇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气。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男性通婚的风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婚姻制度、宗法制度等相关知识讲解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婚姻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了解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历程,发掘人类婚姻制度的多样性,理解婚姻与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感悟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文化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历程;2.了解“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两种婚姻制度的特点与不同点;3.掌握婚姻与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文化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历程;2.掌握婚姻与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幻灯片、图片等多媒体资料,逐步讲解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历程,并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婚姻制度、宗法制度等相关知识讲解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婚姻现象;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历程、婚姻与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辨和发散思维。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投影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两种不同的婚姻制度,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婚姻制度的多样性。
Step 2:讲授1.为什么会存在“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两种不同的婚姻制度?讲解婚姻制度的演变历程,从宗法制度、男权制度、家庭制度等方面分析造成婚姻制度多样性的社会和文化原因。
1)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时期,家族中的继承原则和繁衍原则是封建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法制度崇尚祖先、家族,事必躬亲,儒家思想强调“千古一人”的忠信之道,从而推行“一夫一妻制”。
2)男权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男权思想逐渐盛行,以“门第女”、“贵人女”、“聘礼女”等形式维持男女地位差异和女性嫁妆的缩小,从而催生出“一夫多妻制”。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2.1 王好战,请以战喻10-人教版
《王好战,请以战喻——齐人有一妻一妾》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通讨过论和探究感知本文巧用对比塑造人物的手法,体会孟文“长于譬喻”的说理特点。
3、分析探究齐人人物形象及孟子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所提倡的礼义荣辱观。
一、阅读与积累:1、朗读课文,检查预习,强调字音字形:处()室餍()瞷()施()从墦()讪()2、积累本文中重点实虚词及特殊句式:(1)、重点实词:餍酒肉而后反。
()则近富贵也。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所仰望而终身也。
()与其讪其良。
()一词多义:道A、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B、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 )E、不足为外人道也。
( )(2)、重点虚词:之A、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又顾而之他。
()B、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C、而良人未之知也。
()D、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入。
()(3)、特殊句式1、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2、而良人未之知也()3、而相泣于中庭()4、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二、整体把握,思考探究:有学者认为这篇寓言是小说的“雏形”,请根据课文内容(故事情节)讲讲这个故事,讨论这篇寓言的完整性和戏剧性:序:齐人与妻妾共处开端:齐人餍酒肉而后反发展:齐人之妻起疑跟踪高潮:齐人于坟间寻乞酒食结尾:齐人之妻妾相泣中庭三、交流与表达: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齐人是一个怎样极富个性的人?他的个性体现在哪里?2、孟子是怎样刻画“齐人”这一夸张的人物形象的?3、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丑陋卑劣的人物?有什么妙处?第一问:分析齐人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提示:可从“齐人家中、都城之中、东郭墦间”这三个场景来入手来描绘齐人,请从这三个场景中找出表现齐人语言、动作、神态的词,仔细体味齐人的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第二问:塑造人物的方法:第三问:(1)人物的作用和目的:(2)妙处:人物形象总结模板:❖示例:祥林嫂是一个(勤劳质朴、善良顽强又逆来顺受、受封建思想毒害和压迫)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典型形象。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08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方彦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推断文言词语:餍、墦、顾、讪、几希、之、道、卒、施”的用法。
2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表达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赏析课文,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重点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齐人有一妻一妾》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寓言,篇幅短小,文字较简单,除个别字词外学生基本能读懂原文,因此教师不宜过多讲解,以学生朗读、鉴赏为主。
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成语“河东狮吼”以及“男子怕老婆”的故事导入。
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注意节奏、语气,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餍瞷施墦讪。
三、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以下几组,讨论结论由小组长作记录:(1)文言知识组:负责研究本文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人物形象组:负责研究本文的“良人”是什么形象。
(3)结构手法与中心主旨组:负责研究本文的结构手法。
四、成果展示:(1)文言知识组:同学提问,该组同学解答必餍酒肉而后反餍:吃饱(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问其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所与饮者:所与他一起吃喝的人。
而未尝有显者来显者:有名望地位的人。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瞷:窥视所之:所字结构,所去的地方。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国中:都城中卒之东郭墦间卒:最后,终于。
墦:坟墓又顾而之他顾:回头看,环视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表推测,大概。
为:是。
与其妾讪其良人讪:讥笑怒骂。
施施从外来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骄其妻妾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所以:用……的办法。
其妻妾不羞也羞:羞耻。
此处为意动用法。
以……为羞耻,感到羞耻。
几希矣几希:不多,一丁点儿。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返回。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蚤”通“早”,早上。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设计
《齐人有一妻一妾》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儒学大师,他发展了孔子“仁”的主张,提出了“仁政”说,我们高一学过的《寡人之于国也》就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但对这位被后人尊称为“亚圣”的大儒,《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黄药师却颇有微词,请看他写的这首诗(投影展示):齐乞何能有妾妻,邻家安可日攘鸡。
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他对孟子所举事例提出了质疑,那么孟子所举事例是否果如黄药师所言不合情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看看黄药师的批评是否有道理。
二、组内交流自学讨论1.给加点字注音。
处.()室餍.()瞷.()施.()从墦.()讪.()2.解释句中加点词。
(1)其良人..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2)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
(3)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窥视,暗中看。
(4)卒之东郭墦.间:坟墓。
(5)与其妾讪.其良人:讥讽。
(6)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
(2)蚤.起:“蚤”通“早”。
(3)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喜悦自得的样子。
4.从文中找出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再举三个以上相同的例子。
(1)文中宾语前置句:良人未知之也。
(2)曾学过的宾语前置句: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余之人不余欺也③大王来何操④夫晋,何厌之有⑤无乃尔是过与三、班内交流确定难点1.指名翻译课文,教师纠正翻译错误2.文章虽短,但情节引人入胜。
请学生概括故事情节。
四、点拨精讲解难释疑问题探究:问题一:文中“良人”的“餍足之道”是什么?“良人”:“遍国中无与立谈者”“餍足之道”:“之墦间,之祭者,乞其余。
不足,顾而之他。
”归纳寓意:孟子以齐人的形象来讽刺那些无耻的钻营富贵利达的人们,即一般官僚。
乞墦的行径就是一幕官场现形记。
问题二:辩“齐乞何能有妾妻?”学生先按个人的理解谈看法,教师最后总结:这是一篇讽刺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而文学的特征是合情未必合理。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一等奖3篇
1、《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1、理解学习孟子寓言故事情节简练集中的特点。
2、理解深刻的寓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简练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教学难点:深刻的寓意第一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子的一篇文章,了解了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另一个内容,就是"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而在这一篇课文里,他所用的是譬喻的论证方法。
我们今天要学习孟子的《齐人有一妻一妾》,这篇短文的体裁跟前几个课不相同,是个简短的寓言故事。
我们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了解一下孟子寓言的特色。
在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有很多人喜欢运用寓言来揭示一个道理,如《吕氏春秋》的《刻舟求剑》等,庄子的寓言,如《疱丁解牛》、《秋水》等,所以我们在学习这篇短文的'时候,还要弄清楚它的寓意。
二、学习《齐人有一妻一妾》1、题解:从这个题目,我们似乎感觉到他的生活水平应该是不错的。
2、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所……者……的人名词性结构不可作谓语所之所去的地方3、学习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内容(1)提问:归纳大意:反常行为引起怀疑(开端)(2)提问:"卒之……又顾而之他"这几句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它写出了什么?(叙述,卑鄙的行为。
语言幽默、生动。
)(3)归纳:妻子跟踪发现真相(经过)(4)妻子归家而泣,齐人得意洋洋。
(结尾)(5)这一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对比,更突出了齐人卑鄙无耻的丑恶灵魂)5、学生齐读课文。
6、揭示寓意。
寓意:讽刺了那些毫无廉耻、不惜卑躬屈膝、弄虚作假、不择手段追求富贵的人。
三、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故事简单、集中,语言幽默,讽刺辛辣板书:与饮食者尽富贵起因:怀疑未尝有显者来故事经过:跟踪、发现真相:之祭者,乞其余卑鄙行径结尾:妻妾背泣,齐人得意洋洋(对比):丑恶灵魂寓意:讽刺了那些毫无廉耻、不惜卑躬屈膝、弄虚作假、不择手段追求富贵的人。
补充练习:指出题首的字词的意思:(1)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公开课课件]齐人有一妻一妾
• “寓言和比喻”
• 关于“寓言”:一般认为,寓言就是 带有劝诫或讽刺性质的故事,通常是 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故事”是“宾”,“寓意”是 “主”。
2019/1/8 18
“寓言”和“比喻”说理有什么好 处?
• 使抽象的变为具体; • 使深奥的变为浅显; • 比直接说理更美妙、更诱人。
2019/1/8
15
文中用了怎样的寓言故事? 禾苗: 百姓: 遇暴政而痛苦 遇仁政而归之
百姓归附
大水流向低处
2019/1/8
16
本则内容 是什么?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 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 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 一天下的仁政思想。
2019/1/8
17
写法 探究
通观全文: 孟子说理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此外,孟子在结构故事、刻画人物、 叙述细节方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
2019/1/8
19
再见!
2019/1/8
20
明确:
1、妻妾的羞惭愤恨。 2、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2019/1/8
11
本文为何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
一是 齐人坟场“乞”与妻妾面前“骄”的行为
对比,是真相与表象的对比。通过对比,人物内在 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 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
二是妻妾与齐人人生准则的对比。是两种道德标
准的对比和冲撞,揭露了齐人的丑态。
2019/1/8
12
本则寓言内 容是什么?
讽刺官场中那种不顾 礼义廉耻,以卑鄙的 手段钻营富贵利达的 人,揭露他们丑恶的 灵魂。
2019/1/8
13
第四则学习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37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设计者洪莉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加强文中的文言知识积累,理解文中重要实词“施”“讪”等的意义,并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
2.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理的方法。
3.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过程和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2.合作探究寓言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孟子对名誉和地位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荣辱观。
学习重点: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难点:体味孟子以寓言故事说理的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在中国,“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这位有远见的母亲没有白费心思,孟子最终在中国历史上久享盛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
孟子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在论说道理上,很讲究技巧。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齐人有一妻一妾》,去感受他以寓言故事说理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落实文言)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勾画难点。
三、合作交流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就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学习,释疑解难。
四:效果检测,点拨评价。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1)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2)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3)之祭者,乞其余。
方法总结:2翻译并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译文:(2)而相泣于中庭。
译文:3而良人未之知也。
译文:方法总结:高考链接(2021全国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先代汉语。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
译文:设计意图:由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该句考查的是对宾语前置的准确翻译。
五、研习文本,合作探究,重点突破(品读文章)。
1请用自己的话复述文中所讲的故事。
从前有个齐人,在外乞讨,回家无比炫耀,引起妻子的怀疑,妻妾商议跟踪,查出真相,齐人继续炫耀。
2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明确:最后一段: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译文: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的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真少啊!)寓意:本文讽刺了那些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手段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的人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设计
一、学生课前通过导学案了解孟子及其思想,落实重点文言知识点,大致了解文义。
二、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巡堂检查课前学生利用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后纠正字音。
三、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利用课件落实重点文言知识点(提问黑体字,其它略过)。
1. 重点实词。
①必餍.酒肉而后反餍:吃饱(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②问其所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所与饮者:所与他一起吃喝的人。
③而未尝有显者
..来显者:有名望地位的人。
④吾将瞷.良人之所之
..也瞷:窥视所之:所字结构,所去的地方。
⑤遍国中
..无与立谈者国中:都城中
⑥卒.之东郭墦.间卒:最后,终于。
墦:坟墓
⑦又顾.而之他顾:回头看,环视
⑧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表推测,大概。
为:是。
⑨与其妾讪.其良人讪:讥笑怒骂。
⑩施施
..从外来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11 骄.其妻妾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12则人之所以
..求富贵利达者所以:用……的办法。
13 其妻妾不羞.也羞:羞耻。
此处为意动用法。
以……为羞耻,感到羞耻。
14 几希
..矣几希:不多,一丁点儿。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返回。
②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蚤”通“早”,早上。
“施”通“迤”,斜行。
3.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良人:古义:丈夫
今义:好人
(2)仰望:古义:依靠,指望。
今义:抬头向远方看;敬仰而有所期待。
4.【学生到黑板上】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特殊句式,并翻译。
(陈珊珊。
梁林清。
潘文威)【教师在黑板上点评学生的答案,在PPT上总结特殊句式的规律】
(1)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判断句)
翻译:丈夫,是我们所依靠终生的人。
●判断句标志小结: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
者也”“……,……者”等形式。
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2)而良人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句)
翻译:但是丈夫不知道(这些事)。
●宾语前置句小结: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而谁与易之?”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其何以行之哉?”
(3)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定语后置句)
翻译:(如果)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么那些用龌蹉的方法谋求富贵显达的人,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并且不相对泣涕于庭中的,很是少见。
●定语后置句小结: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求人之可
使报秦者。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心一也。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例:我持白璧一双,欲
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注】以上为此文段的重点文言知识,要求学生课前将这些知识点逐一标注在课文中的相应位置。
四、梳理故事情节
序幕:简单地交代了背景,引出了人物
开端: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夸耀
发展: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议
高潮:妻子的追踪侦察和齐人“餍酒肉”的真相(妻妾面前夸耀时的“趾高气昂”与坟场乞食的“低三下四”形成对比)
结局:妻妾的羞惭愤恨和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妻妾面前吹嘘炫耀vs 妻妾深明大义,为丈夫无耻行为感到羞耻而失声痛哭。
)
五、问题探究:
(1)找出文中描写“良人”形态、动作等的词句,试分析概括“良人”这一人物形象。
【提示:从语言、行为、神态等方面找】
答:尽富贵(虚伪地吹嘘,自欺欺人)
连续三个“之”(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交代了齐人的一系列行动,走到外城东边的坟墓之间,走向在坟前祭祀的人,乞讨祭祀剩下的酒肉,不够吃的,又走向其他在坟前祭祀的人),乞.(乞求),顾.(回头看,环视,寻找新目标),厚颜无耻,贪得无厌
施施
..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
骄.其妻妾(轻视,在自己妻子面前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人物形象分析:他为了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喝,实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
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痛苦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
(点名学生回答:企图不劳而获,骄傲自满,爱慕虚荣,不知廉耻,老师板书后总结概括)
人物形象概括:“良人”是那种为钻营富贵利达而不择手段的无耻之徒。
六、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现在社会上有没有像“良人”这样的人呢?说说看。
【点名回答:邓家扬(职业乞丐)李科霖(模特出卖色相,医生贩卖婴儿)党淼(代孕妈妈)】
●职业乞丐收入超过大学毕业生
职业乞丐是指以各种方式伪造困难情况、出卖个人尊严来获取利益的人,真实目的是赚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乞丐是打着乞讨的名义骗钱的人。
他们靠可怜的外表博得人们同情,达到成功行乞的目的,他们收入不菲,薪水超过白领。
根据救助站多年的调查了解,这些“职业乞丐”大多来自甘肃、河南、安徽、贵州等地,通过可怜扮相博取同情.往往能够“外出磕头乞讨,回家盖房盖楼”。
●代孕捐卵
代孕被明令禁止,黑中介却大发其财。
捐卵的大学生按姿色标价,网络海选。
一名高三女孩,捐卵子竟为还信用卡…中介骗女孩绝无影响,其实可能导致绝育!代孕中介一胎能赚到40万,代孕者怀上女孩却会被强行打胎!
●女大学生为了多挣钱集体赴台卖淫
●为买“苹果”手机和iPad2,17岁高中生小王在网上黑中介的安排下,卖掉了自己的
一个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