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儿童的逆反心理

合集下载

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观后感

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观后感

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观后感一、对逆反心理的理解逆反心理是指孩子在面对父母或权威人士的要求时,表现出一种抵触和反抗的情绪。

这种心理现象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的一部分。

孩子在探索自我、寻求独立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外界的干预产生抵触情绪。

1.1 逆反心理的普遍性在不同的家庭、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孩子的逆反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不仅是对权威的挑战,更是个体独立意识的体现。

理解这一点,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

1.2 逆反心理的阶段性逆反心理通常出现在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尤其是在学龄前及青春期阶段。

孩子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对既有的规范和限制产生质疑和反抗。

二、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为了更好地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

逆反心理的形成,既与个体因素有关,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2.1 个体因素孩子的个性、心理素质和生理发育阶段,都是影响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

个性较为独立、好奇心强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表现出逆反行为。

2.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态度和沟通方式,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如果家庭教育中缺乏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可能更加严重。

2.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强调个体自由和自主选择的社会环境中,孩子更容易表现出对权威的反抗。

社会对儿童教育的期望和标准,也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理性应对孩子逆反心理的策略3.1 增强沟通与理解沟通是消除逆反心理的重要手段。

家长应积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独立性。

通过开放的对话,家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减少冲突。

3.2 提供选择与自主权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可以有效降低逆反心理的发生。

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自主选择,例如在学习和生活中提供多个选择,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和自主,进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3.3 适度引导与规则设定规则的设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家长在设定规则时,应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规则背后的意义。

8、9岁儿童的逆反心理

8、9岁儿童的逆反心理

2004-10-27 9:47:52 中国社会报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张光珍【情景一】:“彤彤,快过来,看妈妈给你买的新衣服漂不漂亮,快穿上试试!”妈妈一进屋就兴高采烈地朝女儿喊道。

在一旁做作业的女儿似乎没有听到妈妈的叫声,头也不抬地继续做自己的作业。

妈妈以为彤彤没有听见,又叫了一声。

这时候,彤彤爱理不理地抬起头,瞟了那衣服一眼,说道:“这么难看的衣服你留着自己穿吧。

”“唉,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说话,我好心给你买衣服,你看都不看一眼,你这什么态度阿?越来越不像话了……”【情景二】:8岁的儿子回家顾不上脱去外衣就开始玩游戏机,妈妈说:“你把外衣脱掉再玩,行吗?”儿子装做没听见,继续玩游戏机。

妈妈又说了一遍,儿子还是没反应。

妈妈说第三遍时,儿子火了:“你好嗦,能不能少说几句。

”“你敢这样跟我说话,一个星期不许看电视。

”“不看就不看,有什么了不起!”上面这些情景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在父母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

当孩子慢慢长大之后,尤其是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家长会发现,孩子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爱跟父母顶嘴了,爱跟父母较劲了,你叫他向东,他偏要向西;对父母买的衣服、食品、玩具开始变得挑剔了,有时候甚至拒绝穿父母买的衣服,玩父母买的玩具;对父母的教育不服气、不接受了,爱钻牛角尖、跟父母对着干了,或者干脆置之不理了……成因篇儿童期的逆反行为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烦恼与困惑,很多家长在问:“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我们的孩子以前那么乖巧、听话,为什么现在变得这么难管教呢?”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儿童自身、家庭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儿童逆反行为发生的原因。

首先,从儿童自身来说,刚出生的孩子由于自身的软弱,完全处于成人的照顾和保护之下,事事都得依靠成人,因而对成人会有一种强烈的依赖感。

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以后,他们开始自己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学校活动要求儿童独立地学习,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

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牟定县安乐中心小学彭兴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学校不准做的事,学生偏要去做,这在心理学上叫“逆反”现象。

“逆反”在传统的发展心理学领域,是儿童对家长或教师的教育与劝告所持的反抗、反对心理的倾向。

(一)具有逆反心理学生的特点: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除具有同龄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外,由于他们不同的思想基础、性格特征、生活环境等因素,又具有下列特殊的心理特点:1、有较强的自卑感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由于他们已养成某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且学习成绩一般也较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歧视,因而其自尊心受到挫伤,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较严重的自卑感。

而越自卑就越容易犯错误,就会因此受到更多的批评和指责,这样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于是,这些学生便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

2、言行的不一致和心理的极度矛盾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其所想、所说、所做的往往是不一致的,其心理活动常出于矛盾状态。

他们在外表上往往表现出无所谓、不在乎或傲慢无理的样子,但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痛苦,因为他们不是不想进步,而是得不到师生们的信任。

(二)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1、家庭方面的原因这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直接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孩子最听父母的话,最信任父母,喜欢模仿父母的言行,因而父母的教育力量是强大的。

但是,如果父母经常打骂孩子、欺骗孩子或由于家庭内部不团结,家庭内部对孩子的教育要求(意见)不统一等因素,进而不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正面教育,那么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产生消沉和抵触情绪。

2、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了一些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发生变态,进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这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主要原因。

3、学校方面的原因这是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教师的方法不当,如教师的训斥、威吓等,从而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的逆反心理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的逆反心理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的逆反心理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儿童的逆反心理是教师常常会遇到的挑战之一。

逆反心理表现为孩子对成人的要求、指令产生抵触、反抗的情绪和行为。

理解并妥善应对这一现象,对于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儿童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从儿童自身的发展阶段来看,他们正处于探索世界、建立自我意识的过程中,渴望独立和自主,当他们感到自己的意愿被忽视或限制时,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此外,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家庭中过度溺爱或者过于严厉,都可能导致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出逆反行为。

幼儿园的环境和教育方式如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也可能引发逆反心理。

那么,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儿童的逆反心理呢?理解和尊重是关键。

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尝试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当孩子表现出逆反行为时,不要急于批评和指责,而是先倾听他们的心声。

比如,一个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教师可以蹲下来温和地问:“宝贝,你是不是今天不太想参加呀?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从而愿意与教师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孩子互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例如,每天早上热情地迎接孩子,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在课堂上,用鼓励的眼神和微笑给予孩子肯定。

当孩子与教师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接,他们会更愿意听从教师的引导。

教师还需要调整教育方式。

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孩子,过多的命令和强制往往会适得其反。

可以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比如,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教师可以说:“宝贝们,我们现在要收拾玩具啦,你们是想先收拾积木还是先收拾拼图呢?”这样既给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又达到了收拾玩具的目的。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也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但也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逆反心理是一个让许多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或者某些特定阶段,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对家长的教导和要求产生抵触,甚至故意做出与家长期望相反的行为。

面对孩子逆反心理严重的情况,家长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呢?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希望能够自己做决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当家长过度干涉、限制他们的自由时,孩子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此外,家庭环境、学校压力、社会影响等也可能是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因素。

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方式。

当发现孩子逆反时,不要急于批评指责,而是要保持冷静和耐心。

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比如,孩子不愿意按照家长的安排参加课外辅导班,家长不要一味地强迫,而是要倾听孩子的想法,也许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在学校里学得很辛苦了,需要一些休息和放松的时间。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要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孩子愿意与自己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在与孩子交流时,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或者否定。

比如,孩子对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家长不同意,也可以先表示理解,然后再慢慢引导。

同时,家长也要学会倾听孩子的烦恼和困惑,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也是引导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

家长可以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发型等。

这样可以满足孩子对独立和自主的需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当然,在给予自主权的同时,家长也要设定明确的界限和规则,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家长还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很多时候是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来学习和成长的。

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做到言行一致,那么孩子也很难听从家长的教导。

比如,家长要求孩子不要沉迷手机,自己却整天抱着手机玩,这样就没有说服力。

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观后感

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观后感

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观后感看了关于理性应对孩子逆反心理的内容后,那可真是让我感触颇多啊。

以前总觉得孩子逆反就是存心跟大人作对,看了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背后有这么多的门道。

就像是孩子突然变成了一个小刺猬,以前咱可能就想着把刺儿给拔了,现在才明白得先搞清楚这刺儿为啥长出来。

你看啊,孩子有逆反心理,很多时候是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

就像小树苗长大了,想往自己的方向伸展枝叶,不再是咱们能随意摆弄的小嫩芽了。

这时候咱要是还硬来,那可就坏事儿了。

比如说孩子想穿自己搭配的奇装异服,以前我可能就直接说“不行,丑死了”,现在才知道可以先问问孩子为啥这么搭配,说不定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和创意呢。

而且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被尊重。

这就好比咱们大人也希望在工作、生活里被人尊重一样。

当孩子的想法被尊重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这逆反心理可能一下子就没那么强烈了。

要是咱们总是打压他们,“你个小孩子懂什么”,那孩子肯定得跟咱对着干,心里想着“我偏要让你知道我懂”。

还有啊,沟通真的是个大关键。

不能总是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

我就想到我以前经常说“你必须马上把作业做完”,现在看来,换个方式,像“宝贝,咱们一起计划一下什么时候做完作业,这样就有更多时间玩你喜欢的游戏啦”,这效果肯定不一样。

要和孩子平等地交流,把他们当成小大人一样对待,听他们倾诉,也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面对孩子逆反心理的时候,咱们大人也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能孩子一逆反,咱就火冒三丈。

这就像是两个爆竹,一点就炸,那家里可不得鸡飞狗跳的。

得像个灭火器一样,先冷静下来,再去处理问题。

总的来说,这让我认识到孩子的逆反心理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

只要咱们理性对待,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沟通、尊重,就能陪着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说不定还能让孩子和咱们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呢。

以后再遇到孩子逆反的时候,我就知道该怎么做啦,不会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喽。

子女的逆反心理教育心得

子女的逆反心理教育心得

子女的逆反心理教育心得
在子女的逆反心理教育方面,我有以下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其他家长有所帮助。

首先,理解逆反心理的原因。

逆反心理往往是由于孩子内心的抗拒和不满情绪所引发的,可能是对父母的过度干涉和控制感到压抑,或是对自己个性和独立性的追求无法得到支持而产生的反抗。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其次,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沟通是消除逆反心理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尽量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进行对话,不要急于批评和指责。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制定家规家训,让孩子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再次,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能力。

逆反心理往往与孩子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的缺乏有关。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提供充分的支持和肯定。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最后,保持家庭氛围的和谐稳定。

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与家庭的冲突与不和谐有关。

我们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理智,避免过度的争吵和冲突。

同时,也要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关怀,以及对孩子情感的表达,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总之,孩子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成长现象,作为家长我们
应该以理解和耐心的态度来应对。

通过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能力以及保持家庭的和谐稳定,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

孩子逆反心理的年龄是多大呀?

孩子逆反心理的年龄是多大呀?

孩子逆反心理的年龄是多大呀?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这个时期的宝宝叛逆的表现是打人,他们会通过这个行为表达自己反对的意见,这段时期是孩子与家长最早的意识分离。

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一方面孩子变得任性不讲道理,凡事和父母对着干;另一方面又十分依赖父母,爱哭、娇气。

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这个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

孩子逆反心理的解决方法?1、沟通的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之所以会叛逆,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家长管的过严,什么都管,什么都要过问,时间长了,心里厌烦,就开始叛逆了。

家长这个时候要试着跟孩子沟通,沟通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问题。

这样初中生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劝解。

2、不在原则性问题上迁就孩子叛逆期的孩子容易犯错,但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家长不应持迁就的态度。

大家要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危害是什么,即使是不大的问题,家长也不能姑息,因为小事累积也可铸成大错。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是否要答应要谨慎考虑,因为答应一次,后续孩子的无理要求就可能会接二连三的提出。

因此,用强硬的态度应对一些原则性问题是家长必须做到的。

3、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由于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渴望独立自主,所以在想法和意见上跟父母会出现分歧。

这段时期父母需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样才能够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会变得更信任父母,愿意与父母敞开心扉。

如果父母只是单方面地去指责孩子,只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走越远,导致亲子关系之间出现裂痕。

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原因:1、讽刺挖苦孩子孩子准备参加聚会,特意换上衣服征求你的意见,你却说:”成绩这么差穿什么衣服都没有用,没有人愿意和差生在一起。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引言逆反心理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反应之一。

幼儿园老师作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庭,需要了解逆反心理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来应对孩子的逆反行为。

本文将详细探讨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原因逆反心理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自我意识的觉醒:幼儿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表现出自主意识和倔强的行为。

2.自我主张的需求: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开始与他人交往并构建自己个性的重要时期,对于满足自己的需求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幼儿会采取逆反的方式来表达。

3.探索和建立独立性需求: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身体和物体的探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会导致他们不听从成人的指导和要求。

应对策略1. 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积极的沟通是应对幼儿逆反心理的重要策略之一。

幼儿园老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

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用平和而理性的语气与幼儿交流,避免情绪化的反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 建立积极的行为引导通过积极的行为引导,幼儿园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老师可以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行为,并通过鼓励和肯定来引导孩子。

当孩子表现出逆反心理时,老师需要冷静地告诉孩子他们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给予适当的处罚或后果。

3. 培养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是减少逆反心理的关键。

老师可以给孩子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决策,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老师还应该设置适当的规则和纪律,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约束和责任感。

4. 注意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逆反行为往往与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密切相关。

幼儿园老师应该敏锐地观察孩子,及时捕捉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5.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于应对幼儿逆反心理至关重要。

理性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观后感

理性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观后感

理性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观后感看了这个关于孩子逆反心理的内容啊,真的是让我感触挺深的,就像在我脑袋里开了盏小灯似的。

以前总觉得孩子逆反就是在跟自己作对,看了之后才明白,这就像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怪兽,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

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是那个你说啥就是啥的小不点了。

他们就像小树苗,开始想朝着自己的方向伸展枝叶了。

就拿我家那小鬼来说吧。

以前让他干啥,他就乖乖听话,可现在呢,你让他写作业,他能给你找出一堆理由,什么“我要先玩会儿玩具,这样才有灵感写作业”,这借口找得一套一套的。

以前我肯定就火冒三丈,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现在我知道了,这就是他开始有自己的小主意了,他觉得自己可以安排自己的事情了。

那我们做家长的该咋办呢?这节目里说得挺在理的。

首先得理解孩子,不能上来就打压。

就像治水一样,堵不如疏嘛。

你得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听听他为啥这么想。

比如说他不想写作业想玩玩具,你可以跟他商量个时间,玩多久之后再写作业,这样他觉得自己被尊重了,反而可能更愿意听话呢。

还有啊,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不能啥都管得死死的,孩子也是个独立的小个体呀。

就像养小鸟,你不能老是把笼子关得紧紧的,偶尔也得让它出去飞飞,当然啦,这个空间得是在合理的范围内。

像我之前就总是对孩子穿什么衣服都要管,他想穿自己搭配的奇装异服,我就觉得不行。

现在想想,只要不是太离谱,让他自己穿穿又何妨呢,这也是他表达自己个性的一种方式嘛。

再有呢,就是家长自己也得做好榜样。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他就可能学成什么样。

你要是整天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却要求他认真看书,那他肯定心里不服气呀。

所以啊,咱们得自己先做到自律,这样孩子也会跟着学好的。

总之呢,看了这个内容之后,我就像是得到了一本对付孩子逆反心理的秘籍。

以后再面对我家那小逆反的时候,我就知道该怎么见招拆招,既让他能健康成长,又能保持我们之间的良好关系啦。

这就像是一场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有趣旅程,虽然有小波折,但只要方法对了,就能一路欢歌笑语地走下去咯。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孩子逆反,孩子的叛逆行为由逆反心理所致,主要是因为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而对家长训导采用反对、叛逆态度或言行的心理状态,那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呢?如何让儿童自我克服逆反心理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正确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正确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方法1.尊重孩子孩子也需要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当孩子叛逆时,父母不能一味的责罚孩子,甚至是执行家庭暴力,第一要务是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

并且向孩子表示,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父母就占了上风。

但倘若父母直接否决孩子的观点,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又或者,父母一副不以为意、了如指掌的样子,并且轻视孩子的意见,这些都会使孩子觉得愤怒,继而更加叛逆。

父母应该鼓励并引导孩子勇敢说出自己的意见,让他知道到爸爸妈妈也重视并尊重他们的想法。

2.注意语言和孩子交流时,应尽量采用征求同意的语气。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都不愿意被命令、被强迫的做事。

父母在对孩子做出要求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强硬的字眼,比如“必须、一定”等等,这些会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

相对的,最好采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告诉他们:为什么应该这样而不是那样,告诉他们你的见解,减少与孩子摩擦,才能控制住孩子的逆反心理。

3.委婉的纠正孩子的错误不要直接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而是间接的、委婉的提出问题,摆出他们犯错的原因,如此才不会让孩子产生叛逆的情绪。

在生活中,父母都会下意识的直接纠正孩子的错误,挑剔孩子所做的任何一件事,过分的苛责孩子,以此来树立自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但是,这样的做法只会产生反作用,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

4.学会聆听每当遇到问题时,父母应当首先表示,愿意倾听孩子的看法。

减缓孩子叛逆情绪的最佳方式,就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仔细耐心的倾听。

当孩子的意见与父母相反时,父母不要急不可耐的打断孩子的话语、反驳他们的观点,但是处于这种情况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这么做。

孩子不愿意背书产生逆反心理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背书产生逆反心理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背书产生逆反心理怎么办?1、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改变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把它们表达出来。

我们要耐心,先改变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健谈温柔的父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成为热情友好的父母。

2、讲明道理。

要告诉他,知识的积累,必须要博闻强记,强记就是要背。

初中生要考上好高中必须要取得好成绩,而初中知识绝大部分都是识记类,尤其是文科。

不背书,意味着放弃。

通过这些告诉小孩背书的重要,让他从主观上愿意去背。

3、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们有时认为他们可能错了,家长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对孩子发号施令。

学会和孩子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好好相处,让孩子有问题可以随时找你。

4、制定合理的背书计划。

与孩子一起制定背书计划,确保计划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并包含适当的休息时间和奖励机制。

5、创意式背书。

利用创意式学习方法,将需要记忆的内容转化为有趣的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提高孩子的兴趣和记忆效果。

6、告诉孩子背书的意义。

很多孩子不喜欢背书,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背书有什么作用。

很多孩子只是把背书当成完成老师的任务,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背书可以积累知识,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背书。

孩子不愿意背书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1、孩子对背书这样刻板的行为缺乏兴趣,孩子正处在神经活跃,追求新鲜感的阶段,自然会对背书这样乏味的行为不感兴趣。

其次是孩子对于课文的内容不够熟悉没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无法进行有意记忆,增强背书的效率,导致一篇课文反复机械记忆都没有成效,失去背书的动力。

2、长期被逼迫完成背诵任务,让孩子非常反感背诵。

当一个孩子对背诵产生畏难情绪后,但任务还是要照常完成,否则,在家里妈妈或爸爸不允许休息,到学校里老师还要检查背诵情况。

就在这种双重监督之下,会让孩子慢慢反感背诵。

3、由于没有家长专门培养孩子们背诵的技巧,才导致孩子们虽然投入背诵时间,但是背诵效果并不是很好。

导致小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小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小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小孩子的意识能力是很强的,不要看他们小小年纪,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会越来越强,甚至不知不觉中迈入了逆反期。

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导致孩子叛逆的原因,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小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

3岁左右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什么都要摸摸、碰碰,这常会惹恼成人,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体罚。

这样简单地对待孩子,势必引起孩子的反感。

成人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成人应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遇事唠唠叨叨。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不顾孩子的个别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

一些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他们要孩子学这学那,如规定每天读多少单词、练几小时琴等,否则给予惩罚。

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缺乏感情沟通。

爸妈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爸妈。

成人对孩子过分迁就。

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长想管教时,孩子就很不适应,出现逆反。

家长式的作风。

专横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畅、压抑,因而便以反抗来回答爸爸妈妈。

孩子对家庭和父母不满意。

尤其当父母感情不和使得孩子心理发生障碍时,孩子往往以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还有,常因父母没有榜样作用而使孩子感到没有精神支柱而苦恼时,也会以逆反情绪作为发泄。

缺乏满足感。

由于种种原因父母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尽管物质上极为丰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却感到十分饥饿,时间长了,在缺少双亲爱的情况下就会以逆反和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家庭教育1、“无能妈妈”不受欢迎孩子: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是妈妈都不会。

【儿童心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儿童心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儿童心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他们由于自我意识地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他们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亲的教育观点就会产生冲突。

但对父母亲来说,会觉得孩子在对抗自己。

最近,一些家长经常向我们反映,今天的孩子真的很难管理和教育。

如果你让他们往东走,他们倾向于往西走,而且非常固执,他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这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他们由于自我意识地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他们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亲的教育观点就会产生冲突。

但对父母亲来说,会觉得孩子在对抗自己。

我们当家长应该去理解孩子的心理,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帮助他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训斥、打骂,不然就会使他们产生两种不良后果:或遇事唯唯诺诺,胆小怯懦;或是执拗任性,胆大妄为,父母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这样才能够缓解两辈人之间的冲突,孩子的逆反心理才能得以改善。

应对儿童叛逆心理的对策(一)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幼儿的逆反心理。

在传统观念上,人们常习惯于把幼儿看成私有物,没有将幼儿看作是一个发展的主体,一个社会成分。

我们应该尽快在育儿观念上有所改变,应该站在同等的位置,尊重孩子,多听孩子的意见,尽量用商讨的方式引导幼儿,同幼儿一起树立对事物的认识,给孩子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环境,预防或减少当孩子出现逆反行为时,不必要的如临大敌,更不能压制,允许孩子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这种逆反心理,达到趋利避害目的。

(二)仔细分析原因,充分利用形势。

当孩子有叛逆行为时,避免殴打和责骂,并简单行事。

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原因,根据孩子的各种表现反思我们自己的养育方式,看看他们是否对成年人要求太高,是否干扰了孩子的探索需求,是否忽视了孩子的存在,是否什么都做,等等。

具体措施:首先,肯定孩子的叛逆精神,敢于有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肯定。

第二,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说出他们的言行。

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幼儿逆反心理是指在家庭、学校或社会环境中,幼儿因受到某种压力或限制时产生的一种情绪和行为反抗的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家庭教育问题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方法,很容易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

例如,一些父母过于严格或过于溺爱,不顾孩子的需求和情感,以权力为本位,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延伸,对孩子的积极行为不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反而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强制干预、批评和惩罚,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儿童产生逆反心理。

学校环境问题学校是孩子的另一个重要成长环境。

一些老师采用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强行要求幼儿遵循自己的规则和想法,忽略了幼儿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这种方式也容易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

同时,学校中同伴的影响也是较为复杂的,如果身处在一个学习环境不良的班级或读书困难的环境之中,也会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

人格发展问题幼儿的人格特质发展与逆反心理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自信心、缺乏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和决策能力等,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

同时,如果孩子过度依赖他人,缺乏独立的思考和行为能力,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针对幼儿逆反心理,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义务,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和理解。

学校应该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幼儿的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采用符合幼儿生长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

培养幼儿的自信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让幼儿学会自我分析、思考和决策的能力,从而具备更强的自主性,避免产生逆反心理。

正确认识和处理逆反心理行为,采取恰当的心理以及行为干预方式,及时疏导幼儿的逆反情绪,避免情绪最终积累转化为消极的社会情绪事件。

综上所述,了解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幼儿成长的潜能,从而培养出更为独立与自信的人格。

儿童叛逆心理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儿童叛逆心理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关于孩子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而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这不完全是坏事。

最起码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主体意识增强了。

然而,很多家长面对这种情况,却变得非常的着急和不知所措。

的确,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仅困扰着孩子自己,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少的烦恼。

我们每个人都总在矛盾中生活,谁也摆脱不掉矛盾。

我们只能正视它,解决它。

我今天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或许对需要帮助的家长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叛逆心理的成因分析叛逆心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它是孩子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所提要求产生反抗的心理。

也就是与父母唱反调,对着干。

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个好,我偏说那个好;你让我信这,我偏信那;叛逆心理的显著标志就是对所有的问题回答都是否定回答,其本质就是要摆脱一切干扰甚至帮助,来寻求人格的自我独立,是强烈要求成熟的心理能量的增长,是一件好的事情,无须恐慌,正确的引导会造就一个人才,错误的压迫会毁灭一个人。

那么叛逆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叛逆心理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

只是我们父母没有发现并及时进行引导罢了。

直到孩子发展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方感事情的严重,弄得家长们是措手不及。

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了他们自己不同于父母的兴趣和追求。

如果从家长的角度来看逆反心理的形成,与青春期家长与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有直接的关系。

如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某些事物被禁止,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处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讽刺、挖苦、体罚等,都会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当青少年找不到良策去排解这种不断积蓄的压力时便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他们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的独立意识增强的时期,常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求得自我肯定。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表现出不服从、反抗或挑战他人权威的行为。

这种心理状态常见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成因复杂多样,需要采取正确的对策进行干预。

家庭环境是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成因之一。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都容易使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应注意在教育孩子时切忌纵容孩子的一切需求,要建立适当的家庭规矩和家法,让孩子明白有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家长应当尽量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合理范围内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以培养其独立性和责任感。

学校环境也可能导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如果学校教育过于严格或者存在过多的不公平现象,会引发学生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的感受,采取公正公平的教育措施,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们应当尊重学生,给予他们适当的话语权,尽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积极解决问题。

社交环境与小学生逆反心理有关。

如果孩子在同伴中遭受排斥或受到欺凌,会导致他们产生愤怒和逆反心理。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尊心。

家长和老师要在孩子面临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们应当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良好的交往技巧,增强适应能力。

为了处理小学生逆反心理,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与小学生进行坦诚而理性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困惑,并尽量给予帮助和指导。

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某些事情上做出决定,并为错误承担后果,逐渐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要进行适当的情绪管理教育。

教育孩子正确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合适的方式发泄情绪,而不是通过逆反行为来表达。

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就感。

解决小学生逆反心理需要综合考虑家庭、学校和社交环境等多个因素。

准确把脉“顶牛”因势利导“逆反”——儿童“逆反行为”的成因分析及疏导策略

准确把脉“顶牛”因势利导“逆反”——儿童“逆反行为”的成因分析及疏导策略

准确把脉“顶牛” 因势利导“逆反”——儿童“逆反行为”的成因分析及疏导策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幼儿的判断能力和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受挫折,导致出现种种逆反行为,例如顶嘴、好动、不服管教、说谎等。

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恰当的引导和疏导是十分必要的。

一、问题之源:星星的逆反行为案例1:星星又一次惹祸了!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和小朋友打架了。

吃完午餐,星星对同伴亮亮手中的恐龙绘本很感兴趣,就想要和他一起看色彩斑斓的绘本。

但亮亮不愿意分享手中的绘本,星星见状就去抢夺,于是两人互不相让,星星一时脾气上来了,一把抓住绘本猛地夺了过来,导致亮亮重心不稳,一个踉跄地摔倒在了地上,亮亮瞬间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声。

近期发现他的“变化”不仅仅打人,还会和老师顶嘴、说谎。

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只会说:“又不是我的错,都是别人在欺负我。

”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小毛病”。

于是,我和亮亮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下近期亮亮在家中的行为表现。

亮亮跟随奶奶和爸爸生活,爸爸和亮亮生活时间不多,教育和陪伴更是少之又少,并且爸爸长期以来的棍棒教育,引起了亮亮的抵触,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亮亮的爸爸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理需求,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的亮亮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就只能用逆反的言行维护自尊。

二、事实判断:儿童逆反行为的实质及归因从以上案例可以发现,星星已然出现了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心理障碍的一种,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反抗心态。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调整,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对他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1.儿童逆反心理的表现这类孩子情绪易烦躁、易发火。

当违背了心意、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受到不公平待遇、遭到嘲笑责骂的时候,常常会大发脾气或大吵大闹,而且想方设法搞破坏,以此表达内心的反抗。

他们在潜意识里拒绝与人沟通,不想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于是变得固执又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10-27 9:47:52中国社会报师大学会昌光珍【情景一】:“彤彤,快过来,看妈妈给你买的新衣服漂不漂亮,快穿上试试!”妈妈一进屋就兴高采烈地朝女儿喊道。

在一旁做作业的女儿似乎没有听到妈妈的叫声,头也不抬地继续做自己的作业。

妈妈以为彤彤没有听见,又叫了一声。

这时候,彤彤爱理不理地抬起头,瞟了那衣服一眼,说道:“这么难看的衣服你留着自己穿吧。

”“唉,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说话,我好心给你买衣服,你看都不看一眼,你这什么态度阿?越来越不像话了……”【情景二】:8岁的儿子回家顾不上脱去外衣就开始玩游戏机,妈妈说:“你把外衣脱掉再玩,行吗?”儿子装做没听见,继续玩游戏机。

妈妈又说了一遍,儿子还是没反应。

妈妈说第三遍时,儿子火了:“你好嗦,能不能少说几句。

”“你敢这样跟我说话,一个星期不许看电视。

”“不看就不看,有什么了不起!”上面这些情景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在父母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

当孩子慢慢长大之后,尤其是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家长会发现,孩子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爱跟父母顶嘴了,爱跟父母较劲了,你叫他向东,他偏要向西;对父母买的衣服、食品、玩具开始变得挑剔了,有时候甚至拒绝穿父母买的衣服,玩父母买的玩具;对父母的教育不服气、不接受了,爱钻牛角尖、跟父母对着干了,或者干脆置之不理了……成因篇儿童期的逆反行为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烦恼与困惑,很多家长在问:“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我们的孩子以前那么乖巧、听话,为什么现在变得这么难管教呢?”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儿童自身、家庭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儿童逆反行为发生的原因。

首先,从儿童自身来说,刚出生的孩子由于自身的软弱,完全处于成人的照顾和保护之下,事事都得依靠成人,因而对成人会有一种强烈的依赖感。

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以后,他们开始自己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学校活动要求儿童独立地学习,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

这个时候的孩子,身体各方面的技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已渐趋成熟,语言和思维能力也有了巨大的飞跃和突破,这使得他们具有了独立活动的能力。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意识也迅速发展,儿童已经能够将自己和环境区分开来,将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了。

小学以前,儿童对自己的看法主要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但是进入小学之后,他们开始独立地对自己进行评价了。

这个时候,他们经常会思考“难道爸爸妈妈的看法就一定是对的吗?”“老师的想法难道就没有错误吗?”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来探索世界,评价周围的事物,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相信父母的话了。

自我意识的发展,也使儿童出现了自我控制,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调节,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同时他们也希望对环境具有一种控制感,能够对他人、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只是被动地遵从父母、老师和成人的安排。

他们希望成人将他们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成熟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意见、想法。

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他们通常就会以一种与成人的要求相反的方式来行动,以此来突出自己的重要性。

然而,我们很多做家长的却没有意识到孩子身上发生的这些急剧的、显著的变化,没有意识到孩子对独立性的需求和对尊重的渴望,没有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不能够根据孩子的变化对自己的教养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自然会产生很多问题。

产生逆反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各个孩子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过分关心子女,约束过多,干涉过多,剥夺了儿童的自主性。

小学阶段的儿童各方面的机能逐渐成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

但是很多家长仍然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逆反对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长只注意到如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然而在心灵方面却很难走进他们的心里,由此现代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家长和老师对此病仍无多大了解,以为孩子只是在耍“酷”。

其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1、反抗父母。

孩子在童年一般都很温顺,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2、似病非病。

孩子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

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说头痛头昏;有的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

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3、讨厌环境。

可能在学校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原因,他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

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如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4、进校就烦。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

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

另一种是意识层,专往负面去猜测。

如他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等。

5、无端生厌。

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他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

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或退学。

专家认为,父母对孩子耍“酷”行为,不能只看表面,如果影响到了他的情绪和精神,就该提早重视,这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

对这类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应以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为原则。

当药物治疗缓解改善了病情后,再配合心理治疗,会使他们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宙斯给一个名叫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人类的全部罪恶。

和其他孩子一样,多拉也是很好奇的,加上宙斯给她盒子时告诉她,绝对不要打开。

正因为这样,多拉更想看看盒子里的东西。

她打开了盒子,结果人类所有的罪恶都跑到了人间。

多多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产生与爸爸妈妈一种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

其实这种逆反心理就是你说正,却使我产生一种负的感觉;你本来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

事实上,孩子在这个年龄只是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而已,并不像有些父母想的那样存在很强烈的逆反心理。

只要父母指导得法,是完全可以顺利地度过这一危险年龄的。

对策·不要抱有成见。

预想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情绪的父母实际上是在挑起这种情绪。

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们有独立意识的迹象便极力压制,担心稍有让步,就会导致孩子走上歧途。

父母反应越激烈,越过分,孩子们就越会坚持己见。

家长可分为三种类型:放纵型、专制型和权威型。

一个孩子要参加周末聚会,放纵型的家长会说:“好吧,但不要呆得太晚。

”放纵型家长要么对孩子漠不关心,要么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取悦他们。

而一位专制型家长的反应则是:“不行。

你还太小,不能参加这种活动。

”他们把孩子看得死死的,事无巨细,全由他说了算。

权威型的家长考虑孩子的意见后,决定:“你知道我们周末的作息安排。

我们是10点熄灯,你如果10点前回家,就可以去。

”孩子们喜欢权威型家长。

这些家长给孩子们以负责任的自由,同时又不超出纪律约束的围。

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比其他两类家长都大,因为他们不对孩子的每个行动指指戳戳。

·把握重要问题。

不要对孩子的每个细枝末节都指手划脚,这只能使孩子们反感。

你儿子留了披肩发或是你女儿用了一种新的化妆品,你最好还是把这当作一种无害的时髦而予以接受。

·不要盲目责怪孩子。

有时,看起来“逆反行动”是针对你的,但实际上也许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有一家人一向在星期日早上10点钟去爷爷奶奶家看望老人。

一天,儿子却宣布他要晚起,不参加次日的“集体活动”了。

他的父母本来可以大发其火,把此举解释为青少年对家庭的抵制。

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心平气和地问明了原因。

原来,孩子前一天为了学校的校报忙到很晚,实在是太疲倦了。

于是家人便把去爷爷奶奶家的时间改为下午2点。

·建立统一战线。

孩子有时会更喜欢两位家长中的一位。

一位父亲也许会为女儿的亲密行为而“硬”不起心肠,并允许她享有母亲所反对的“特权”。

同样,当父亲要为某件事而斥责儿子时,母亲也许会为儿子辩护。

对孩子的不同态度会导致父母之间的冲突。

因此,在处理孩子的某个问题时,你应同你的爱人多商量,决定你们在哪些方面互相让步。

然后,一起向孩子透露你们的决定。

儿童产生逆反心理的常见原因•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

3岁左右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什么都要摸摸、碰碰,这常会惹恼成人,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体罚。

这样简单地对待孩子,势必引起孩子的反感。

•成人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成人应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遇事唠唠叨叨。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不顾孩子的个别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

一些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他们要孩子学这学那,如规定每天读多少单词、练几小时琴等,否则给予惩罚。

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缺乏感情沟通。

爸妈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爸妈。

•成人对孩子过分迁就。

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长想管教时,孩子就很不适应,出现逆反。

•家长式的作风。

专横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畅、压抑,因而便以反抗来回答爸爸妈妈。

•孩子对家庭和父母不满意。

尤其当父母感情不和使得孩子心理发生障碍时,孩子往往以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还有,常因父母没有榜样作用而使孩子感到没有精神支柱而苦恼时,也会以逆反情绪作为发泄。

•缺乏满足感。

由于种种原因父母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尽管物质上极为丰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却感到十分饥饿,时间长了,在缺少双亲爱的情况下就会以逆反和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中国早教网如何对待儿童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产生的四个原因▲不切实际地期望许多的父母为了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往往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这学那,硬让他们去做他们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