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青春期逆反心理
如何对待青少年青春期“逆反心理”
如何对待青少年青春期“逆反心理”[摘要]当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
据统计表明,中国14-3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36.25%,这占有国家三分之一人口的青少年是我们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然而,令人无法忽视的另一个事实是,这部分的青少年陆续进入了人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期。
本文就青少年年叛逆进行以下几点论述,一、逆反心理的概念、本质及原因,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三、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四、青少年逆反心理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并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健康叛逆青少年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研,中、小学生精神障碍,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一、逆反心理的概念、本质及原因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提到逆反心理,每个人都可以举出不少例子。
比如:当见到商品广告出现“价廉物美”字眼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种商品的质量肯定是次的”;还有人说:“我一见到他就反感,一听到他讲话就不舒服”……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究竟逆反心理的本质是什么,“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换言之,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
青少年在15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希望独立的情况,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段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
那怎么人出现这个现象呢?有这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人们的家庭生活优越,每家只有一个孩子,这让青少年产生了一种“读书无所谓,反正有家长”的依赖思想;第二,家长又对青少年过于溺爱,处处都想管着他们,而青少年此时又想独立、想有自己的隐私,因此双方就产生了冲突,谁也不让谁,久而久之就造成青少年不愿与家长说话,严重的离家出走;此外,现在有些场所比如网吧、游戏厅管理仍然不够规范,青少年人仍可自由进出,而这些地方对孩子的吸引力是相当大的。
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哎,说到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我就想起前几天我儿子小明干的事儿,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这孩子吧,正处在青春期,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手机不离手,一叫吃饭就阴阳怪气地说:“又吃什么啊,烦死了!”,你说这孩子,平时话也不多,一说话就怼人,真让人头疼!上周末,家里来了客人,是朋友一家,带着他们的小女儿。
我儿子小明本来就对陌生人没什么兴趣,更别说跟一个比他小的女孩玩了。
于是,他直接躲进房间,把门反锁,任凭我敲门喊话都没用。
最后还是朋友劝解,说小姑娘很可爱,他才不情愿地出来,坐在沙发上玩手机。
本来我以为他会跟人家小姑娘玩玩,没想到他竟然拿着游戏手柄,对着游戏屏幕“哇哇”地大叫,还时不时地用眼神示意我朋友的女儿不要打扰他。
我真是哭笑不得,这孩子,怎么跟人说话呢?朋友倒是很开明,说这孩子可能是害羞,毕竟是男孩子嘛,不像女孩那么容易跟人亲近。
可是,这孩子平时在学校不也跟同学玩得很好吗?这怎么一到家里就变成这副样子?后来,我偷偷地问朋友的小女儿,她说小明好像很生气,因为她不会玩他的游戏。
原来是这样,小明是因为自己玩游戏玩不过别人而生气,所以才把气撒在小姑娘身上!你说这孩子,真是又幼稚又可笑,他还以为全世界都要围着他转呢!通过这件事,我终于意识到,青春期的孩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叛逆,但内心其实很脆弱。
他们需要被理解和尊重,需要被鼓励和引导。
我不能因为他们的“逆反”就一味地指责他们,而是应该换位思考,尝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所以,我决定调整我的教育方式,不再一味地强迫他做不喜欢的事情,而是尝试和他沟通,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并支持他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陪伴和引导,孩子终会慢慢地成长起来。
你说,青春期的孩子是不是很奇怪啊?一会儿开心一会儿生气,一会儿热情一会儿冷漠,一会儿像个大人,一会儿又像个孩子。
但其实,这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陪伴,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如何应对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如何应对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进入青春期后,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对抗父母、心理逆反的过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青春期逆反是家庭教育的一大难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看法。
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当父母让孩子发言时,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都要耐心倾听,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知其情。
在倾听过程中,家长应让孩子把话讲完,避免随意的指责或草率评论引起的不愉快。
当孩子充分表达意见后,家长应积极响应:“你说的不错,我补充一点,看是否更完善。
”这样一来,可以让孩子心情愉悦,充满成就感,有利于下一次的情感交流。
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提高孩子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
不妨让孩子利用周末尝试做一次家长,由孩子安排家庭成员的活动,展示孩子的能力,加强与父母的情感。
同时,要在家庭中发扬民主,鼓励孩子申辩,让孩子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有理”才能走遍天下,从而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个性。
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不讲方式、场合地批评孩子,是不少父母的通病。
有些批评十分刻薄,却不完全正确,伤孩子的自尊心,渐渐引起了孩子内心的埋怨、愤恨。
所以批评孩子要弄清缘由,要讲场合,注意方式方法。
如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不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不要说“你比某某差”、“你真笨”等伤孩子自尊的话语;不说赌气发狠的话;当孩子冲动时,采取“冷处理”,等孩子冷静思考、平息冲动后再作批评等。
要通过表扬、赞美,使孩子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避免打骂、体罚;哄骗、利诱;讽刺、挖苦;溺爱、迁就等不良教育方式,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同时,对自己错误教育方法,要敢于向孩子道歉,体现家长豁达大度,力助逆反情绪化解。
家长要及时转变角色在多年的家庭教育实践体验中,我们认识到一个普遍的现象:女孩子相对信任爸爸一些,男孩子相对信任妈妈一些。
也就是说青春期逆反的中学生,女孩顶撞妈妈的较多,男孩顶撞爸爸的较多。
因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良好形象外,更要明确自己的“身份”。
青春期逆反心理怎样应对
青春期逆反心理怎样应对教育话题11-29 19:28人人都有逆反心理,只不过在青春期孩子的身上表现得更明显。
许多家长对孩子青春期时表现出来的逆反行为头痛不已,不知该如何应对。
案例女儿今年刚上初三,感觉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平日里乖巧可爱的她如今处处和家长做对。
卧室的墙上贴满了明星的海报,对他们的情况真是了如指掌。
你说要是能把这劲头用在学习上,可不得考个前几名。
虽然现在成绩还算中上等,可就怕她那天分心过多成绩一落千丈。
还老操心她的人际交往,总是担心着这个年龄在外面遇到了错误的人,将孩子带坏了。
所以总是问她一些学习交朋友的事情,问得多了她就会非常不耐烦,说我们管得太多。
一些我们看不惯的行为说说她吧,一点都不回应,这么大的孩子也不好再打了。
真不知道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
分析想想平时生活里丈夫对妻子,下属对领导等都会有“你说西,我往东”的逆反心理,就更不要说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反抗家长、反抗老师的行为了,只不过这种逆反心理在青春期青少年的身上出现得更加频繁。
青春期的孩子多因为与家长交流不通,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从而产生冲突、吵架,这往往会使青春期的孩子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甚至有可能会产生离家出走的年头。
他们的口头禅多是“啰嗦”、“烦人”、“少管闲事”等,或是用力关门将自己锁在屋里,或是带上耳麦音乐声放到震耳欲聋对家长的话语真正听不到。
青春期是自我觉醒的时候,青少年的自主性慢慢增强,他们会越来越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但因心理发展还未成熟,所以很难顾及到他人的想法和心情。
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逆反心理是必然会出现的,标志着他们心理开始走向成熟,从积极方面来看,这种求异的思想往往会成为新创造的源泉。
那么在青春期叛逆问题上家长、学校应该怎样引导青少年呢?思想交流,情绪发泄。
要经常和青少年交流思想看法,并且是站在平等的角度而非父母权威的角度,创造一种安全的环境,鼓励其说出受压抑想要反抗的原因,帮助他们把情绪宣泄出来,是青少年意识到家长、老师是关心、了解自己的,在他们有了问题的时候随时可以说出来。
怎样面对青春期叛逆心理
怎样面对青春期叛逆心理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
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
因此,在逐步消除中学生叛逆心理方面,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1.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主要手段。
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
孩子希望父母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他们犯错误时,希望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
2.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甚至会说一些过火的话,做一些过火的事。
对此,家长应该做的是:每当孩子说出过火的话,做出过火事的时候,想办法“熄火灭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以“火”压“火”,更不火上烧油,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3.给孩子自由空间就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父母不能侵犯,但从孩子平常的言行应该猜测得出他们的秘密,然后采取“欲擒故纵”的措施管理孩子,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既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帮助孩子平安地度过青春期。
4.中学生应充分认识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的弱点。
因为在这阶段中学生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
应该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学校应当加强对老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培训,使老师们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们释放心中的压抑。
青少年时期有逆反心理很正常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任何建议都持抵触情绪,那首先要担心的是家长的沟通方式问题。
青少年叛逆期心理疏导怎么做
青少年叛逆期心理疏导怎么做?第一、理解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的叛逆出于孩子与家长的互相不理解,在孩子太叛逆头疼的时候,何不换位思考一下,你若是孩子,会不会也出现这种情绪,这么换位思考,你可能就对孩子的心理有很大的理解,那么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手段就相对温和许多。
孩子虽然叛逆,但是还是能感觉到谁是爱他的,所以,理解,是化解和孩子矛盾的最好武器。
第二、与孩子展开平等的对话。
把自己当成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展开平等的对话。
多倾听孩子的心底话。
在孩子向你打开心扉时要耐心倾听到底,切忌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这样会磨掉孩子与你交流的耐心。
青春期的孩子耐心十分有限,很容易会变得暴躁不耐烦,因此此时的家长应该给与他们充足的耐心。
在孩子向你倾诉完自己的烦恼后给予适当的建议,可是不要强迫孩子接受你的建议,让孩子自己去思考。
第三、巧用多种方法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有很多种原因产生的,对于不同的原因父母应该用一些巧方法来对待。
如果最开始发现孩子有逆反心理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用一些积极引导的手段,而不要来不来就强加阻止,如果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父母最好是采用幽默话题的方式来化解和孩子之间的尴尬,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住孩子的逆反心理。
青少年叛逆期有哪些表现?第一、不听从父母的话。
青少年叛逆期是个人观念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渐渐想要自主掌握自己的生活,但又缺乏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因此当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意愿被父母忽略时,就容易出现不听从父母的问题。
第二、情绪波动大。
引起青春期孩子情绪上下起伏的始作俑者是荷尔蒙。
身体和生理的急剧变化,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调动了体内各机能,使他们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第三、独立意识。
青春期孩子表现出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自己的独立意识。
不再愿受父母过多的干涉和安排;做起事来自作主张,不顾后果;行事莽撞,一旦有不认同之处,心气高,易提出过激评论。
由于经历太少,经验不足,出错碰壁在所难免。
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逆反心理是一个让许多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或者某些特定阶段,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对家长的教导和要求产生抵触,甚至故意做出与家长期望相反的行为。
面对孩子逆反心理严重的情况,家长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呢?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希望能够自己做决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当家长过度干涉、限制他们的自由时,孩子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此外,家庭环境、学校压力、社会影响等也可能是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因素。
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方式。
当发现孩子逆反时,不要急于批评指责,而是要保持冷静和耐心。
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比如,孩子不愿意按照家长的安排参加课外辅导班,家长不要一味地强迫,而是要倾听孩子的想法,也许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在学校里学得很辛苦了,需要一些休息和放松的时间。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要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孩子愿意与自己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在与孩子交流时,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或者否定。
比如,孩子对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家长不同意,也可以先表示理解,然后再慢慢引导。
同时,家长也要学会倾听孩子的烦恼和困惑,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也是引导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
家长可以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发型等。
这样可以满足孩子对独立和自主的需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当然,在给予自主权的同时,家长也要设定明确的界限和规则,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家长还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很多时候是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来学习和成长的。
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做到言行一致,那么孩子也很难听从家长的教导。
比如,家长要求孩子不要沉迷手机,自己却整天抱着手机玩,这样就没有说服力。
孩子逆反心理期家长怎么对待
孩子逆反心理期家长怎么对待?1、多沟通。
沟通是人际交往中相处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容易爆发冲突,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时,需要一定的技巧。
到了青春期,是个人价值完善的时候,孩子会迫切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家长不能过度的念叨孩子。
当孩子面临各种问题时,不能直接告诉孩子如何怎么做,应该积极的引导,并且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
2、要尊重孩子。
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尊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以及建议,当孩子出现疑惑是不能着急给予否定,有想法的时候要耐心的倾听,即使不合理也是孩子用心的想法。
另外,要尊重孩子在家庭里面的地位,当家庭做决策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来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3、要充实自己。
青春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每个人都不能避免。
家长多学习关于青春期的一些知识,多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内心特点,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家长要主动学习相关的经验,不妨和同龄孩子的父母商量,多参加一些亲子关系的讲座。
孩子逆反心理期的表现:1、挑战规则和底线。
孩子们在“逆反期”往往会去挑战规则和底线。
事实上,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规则和底线都是不允许被打破的,一旦规则和底线被打破了,那么关乎的就是道德问题了。
2、喜欢推卸责任。
孩子在叛逆期会经常犯错误,而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被家长逮个正着,但孩子还是会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孩子变得喜欢推卸责任,不想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而家长看到孩子这样的举动,会更加生气,无法心平气和去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变得更加叛逆,进入死循环当中。
3、爱和父母唱反调。
孩子们在“逆反期”最爱的一种行为就是和父母唱反调。
父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他们偏不做,不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反而一个不落下。
更严重时,甚至不理睬父母,对父母冷暴力,宁愿自己做一些承担不了的事情,也不要父母的帮助。
孩子进入逆反心理期的原因:1、说教。
很多父母很喜欢说教,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你要怎么怎么样。
这种当众指挥和控制,只会更一步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应对方法
逆反心理的应对方法1、弄清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孩子和成人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
他们往往依附于父母、教师,言听计从十分温顺。
但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们不断地发育成熟,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多地追求独立自主。
在他们这种独立性的追求中,父母、教师及成人原有的种种约束会被当作障碍,逆反心理表现得十分突出。
因此,对于青少年也应多予以理解,循循善诱,切忌强迫命令。
2、注意对逆反心理因势利导。
实践表明,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后,疏导的办法效果较好。
需要父母、教师,教育充分注意这一点。
你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坐下来和他们深谈,探究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然后正确地引导他们把心中积蓄的洪水泄掉,这样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前途是十分有益的,也非常有助于密切同他们的关系。
反之动辄打骂、指责和压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逃学、出走、闹事大都与此有关。
3、适当立规矩。
对于孩子的逆反行为,家长也不能不管不问,可以对孩子适当建立一些规矩,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知道做事要有底线,不是什么都能做的。
逆反心理的表现:1、脏话狠话,孩子说的话竟不能入耳。
孩子在一起玩耍生气时竟会说“我要打死你”、“我要把你扔海里”。
和家人闹别扭时,也会说“妈妈你去死吧”、“你去吃屎吧”等听起来让大人惊讶的话。
这些话有可能是在电视上学到的,孩子觉得这些话能引起别人的重视。
2、情绪不稳定。
容易发脾气和爱吵架和发脾气是青春期孩子的普遍特征。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话来显示自己的权威,以及独立的人格和行为。
他们害怕受父母的管制而表现得无所适从。
3、经常对父母说“不”。
孩子长大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任何事情都会有自己的意见看法,越来越多的事情都想要自己做决定。
因此就会开始说越来越多的“不”字。
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1、缺乏沟通和尊重。
家长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家长。
其表现形式有粗暴和沉默两种。
2、自我意识增强。
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是叛逆心理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孩子希望表现自我,于是处处与人对着干。
青春期叛逆教你正确看待青少年叛逆心理
青春期叛逆教你正确看待青少年叛逆心理青少年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而青少年青春期叛逆心理更是受到了众多妈妈们的吐槽,面对青少年青春期叛逆,大多数家长都表现的不知所措,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青春期叛逆心理,以便家长使用正确的方法纠正他们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如果青少年叛逆心理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对青少年以后的健康成长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心理特征,一点一点攻破叛逆期的教育问题。
1、自尊心过强的逆反心理自尊心是一种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积极心理,缺乏它就会缺乏自我要求和上进心。
但过度自尊往往会形成逆反心理。
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老师和家长的话不再像孩子时那样言听计从,他们渴望自己解决事情,摆脱成人的管束,他们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满足教师家长的说教,有时表现出不听不信,过于任性甚至公开与教师、家长作对。
2、待人冷淡的心理有些学生性格孤僻,寡言少语,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似乎毫无感情。
同学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特别是那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感情淡漠了,人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减少了,有人曾调查,认为在思想苦恼心情不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冷漠的占有心理问题少年的55%。
3、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如今的社会,人们对于成绩的看重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一到考试就紧张。
面对决定名次或人生前途的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还不错,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竟毫无印象。
考试怯场情况多种多样,并占有一定比例,如此长期下去,会造成青少年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4、自私自利的嫉妒心理不少学生心中只有自己,很少关心别人,不少青少年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而对自己的生日则念念不忘;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十分“保守”不愿意帮助别人,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就嫉妒,对成绩差的同学不屑一顾。
5、内心空虚的多疑心理一般表现为谨慎敏感,多疑而又主观,对老师、同学甚至家长缺乏信任感,怀疑一切,对老师的批评视为故意找茬,对同学的帮助看作是不安好心,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和应对方法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和应对方法逆反心理主要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象三要素组成。
叛逆期的逆反心理、叛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本文将从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应对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1.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三个因素[1]。
下文将就这三个因素来分析。
1.1 家庭因素——专制型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等[2]。
其中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最大。
专制型教养方式很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专制型家长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
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
但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独立意识渐强,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
此时,如果家长忽略青少年要感受,还一味地要求青少年对家长惟命是从,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
如果父母在同伴或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1.2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
学校功能全面发挥是青少年社会化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同时也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场所。
据调查显示,叛逆青少年在学校校无视学校纪律,经常旷课、逃课甚至打架斗殴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学校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3]。
教师如何解决青春期学生逆反的问题
教师如何解决青春期学生逆反的问题教师是教育者和组织者,关心和爱护学生,体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便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正逐渐成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并渴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认可。
但又由于自身知识和经验的限制,看待事物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强烈自尊心和周围环境的作用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现象。
因此解决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使师生感情更加和融洽,建立和谐的班集体,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就成为每个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现象。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正逐渐成熟,使他们对自身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大人的认可,产生强烈的自尊意识,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的秘密,因而我们通常称这个时期为学生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个时期,也正是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现象的时期。
比如,在学习上,上课发言少了,作业很潦草,有的学生甚至早恋,沉迷网吧等,荒废学业。
总之,家长和老师要求去做的不愿去做,不让去做的偏偏去做,我行我素,追求个性,这些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也是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也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
(1)社会缺乏对青年学生独立意识的认同感。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社会称为是“抱大的一代”,社会舆论往往对这些孩子的前途存在担忧,担忧他们的自立能力,担忧他们将来不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不可否认,当今的孩子确实存在着社会经验少,吃苦精神差,社会责任感淡薄等诸多不足,但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对这些孩子关爱太多,总认为他们什么也不懂,忽略了对孩子们自立能力的培养。
孩子青春期叛逆期该如何教育
孩子青春期叛逆期该如何教育第一,观察沟通。
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
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
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第二,保持冷静。
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第三,寻求意见。
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
最好跟孩子的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第四,开放自我。
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
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
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
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第五,不断试验。
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
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
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第六,将心比心。
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第七,分析说明。
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身教重于言教,最好的办法还是用心让孩子真正感动。
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
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
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二: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
如何应对青少年青春期逆反心理
青少年的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他们身心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在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状态之一,表现为对家庭、学校、社会规则和权威的反抗。
这种心理现象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理解和正确引导。
下面将介绍一些应对青少年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方法。
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在与青少年交流时,首要的是要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扰和焦虑。
尽可能地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被理解的程度。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对于了解和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主动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采用定期谈心的方式,开放性地讨论家庭和学校的问题,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给予独立和责任感:青少年在青春期逆反心理的一部分原因是渴望独立和自主权。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独立空间和责任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熟度。
通过鼓励他们参与家庭和社区的事务,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虽然给予独立是重要的,但也不能忽视给予青少年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他们需要明确地知道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哪些是不被允许的。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约束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规则。
引导积极的兴趣爱好: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往往是因为缺乏积极的兴趣爱好和目标。
引导他们培养一项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例如运动、音乐、艺术等。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提供支持和安全感:青少年在青春期最需要的是支持和安全感。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面对挑战。
倾听和接纳: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往往是因为他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惑,接纳他们的情绪和观点。
如何调适初二学生的青春期逆反心理
如何调适初二学生的青春期逆反心理在中学教育阶段,初二的学生由于刚开始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引发了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
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初中班主任一定要重视以青春期教育、代际关系调适、情绪调控、人格塑造等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和家长正确对待逆反心理,使之科学转化。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
逆反心理过重,又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就会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
学生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
初二是初中生非常重要的心理变化阶段。
初一刚进校,学生还带有小学生的痕迹,稚气未脱,面对突然增大的课业压力,手忙脚乱;初二处于中学阶段的承上启下阶段,学生的是非观刚建立,生理发育正处于青春期,最直接的心理行为问题全体现在他们所特有的青春期逆反心理中,情绪起伏躁动,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而且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其正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很强的危害性。
如果不及时给予帮助和安抚,将会极大地困扰学生,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因此,班主任如能重视初二阶段的学生青春期心理,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上,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不只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
要想帮助初二学生处理好青春期逆反心理,首先要清楚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是受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影响。
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圈的不断拓宽,孩子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
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们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是受家庭的因素的影响。
如果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相容忍的程度,易于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之令狐文艳创作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令狐文艳家长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不接受老师的教导、常与老师顶嘴、和老师对着干等现象。
个别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
二,在家,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
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
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一方面是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一方面是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指责、劝告,给这些学生带来的感觉是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自尊心严重受到伤害,因此,他们也不愿意理解和尊重别人,甚至会做出过激行为。
当然,过激行为的发生,不仅仅是外界的刺激这一方面因素所能引起的,还有学生本身的心理健康程度,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关注。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与别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思维模式,也就有了不同的行为方式。
家长该选择合理的沟通方式,和孩子一起度过解决青春期困惑。
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大约为11,12岁至15,16岁,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的转折期,也是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学生有逆反心理是正常现象。
我们的家长需要多一些耐心。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所以家长对青春期孩子的知识应该提前有更多的学习和认识,以便做到防患于未然。
当你的孩子青春期悄悄来临的时候,那时你还能坦然面的孩子的叛逆,欣喜面对孩子的叛逆,以免遇到问题不知所措,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
一正确认识青春期a.青春期特点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
由于这个时期的发展非常复杂,充满矛盾,又称为“困难期”,“危险期”。
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复杂及这些矛盾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剧变化。
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
青春期孩子叛逆应对方法
青春期孩子叛逆应对方法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青春期孩子叛逆应对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
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
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它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
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
处在青春期此年龄段的学生有相当部分是比较叛逆的,所谓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所谓的青春期叛逆种种表现有哪些呢孩子叛逆如何解决呢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
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
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对待青春期逆反心理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
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
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
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
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
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
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口罗口罗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
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难怪此时,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
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
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
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
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
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
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
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
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为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心理学。
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积极地教育孩子。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应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
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
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
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
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
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应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
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
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
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
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应善于理解孩子(1)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
(2)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
(3)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子女应理解父母。
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
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原因探究——请不要再把我当做小孩子文/草原雄鹰指导师(QQ:676483840)经常听一些青春期少年的家长发出这样的感叹:1、孩子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不听话,有时你说几句话,他(她)们总会有理由反驳你,并且让你没有还口之力。
2、我只要给孩子一说话,他(她)就烦躁不安,有时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不理你了,你说我养活他(她)这么大,我做错什么了?3、我孩子经常信誓旦旦地保证,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因为他不再小孩子了,可是他连三天半都坚持不了,就又开始懒惰了,我可怎么办呢?4、我偶尔从别人那听到孩子对我们的评价,竟然说我们对他不好,他非常反感我们。
我们对孩子有这样的想法非常伤心,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子。
5、我发现孩子对你的态度远比我们好多了,有什么心理话都和你说,甚至还想和你称兄道弟的,韩老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每当听到家长类似的倾诉,我就对家长说:问题从表面现象来看,是你仍把孩子当小孩子(儿童)对待,你每天不厌其烦地叮嘱孩子,或者按你的意愿去要求孩子这做做那,孩子肯定反感,因为绝大部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不同的是很多孩子缺乏坚持做事的目标、毅力、决心和方法,大都半途而废了。
面对曾经努力过的孩子,你去指责他,埋怨他,甚至打骂他,孩子能不产生逆反心理吗?当然,简单的几句话,只能让家长从表面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如果想家长想清楚逆反心理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你就必须要静下心来,暂时放下焦虑与不安,与我一起来共同研究逆反心理的成因。
今天我们探究的专题是:为什么青春期少年不再愿意让人把自己当做小孩子看呢?下面我就详细和家长们分析一下。
一、家长们忽略了青春期少年向成人过度的这一个阶段很多家长经常在孩子走向社会后才把孩子当做成人来看,在这之前,基本上没有在童年向少年,少年向成人过度的阶段认真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成长,这就导致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只能通过自我发现的方式去关注自己。
可以说,正是由于家长不懂孩子如何成长为成人的,才导致和青春期少年经常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亲子矛盾和冲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必须要清楚,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意义上的人——也就是成人。
如果家长不清楚用什么途径、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那肯定是很难理解孩子逐渐走生理与心理成熟的过程。
很多家长之所以认为青春期少年还是小孩子,大都认为孩子在经济上依赖于自己的供养,从社会经验,人生经历上还有很大的欠缺来做评价的,有这样的想法的家长占相当大的比例。
而家长常常把自己对孩子供养做为让孩子老老实实听话的理由,如果孩子和自己顶撞,甚至是不按自己的安排来行事,那就会让家长非常愤怒,甚至难过和伤心。
比如当家长看到孩子连自己的话都不听,学习也不好,言语粗鲁,做事自私等,还常常造成家长有一种心理挫败感,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父母,感觉孩子这辈子没有什么指望了。
说到这里,我想告诉家长,导致孩子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根源恰在家长身上,因为你把少年向成人过度这个阶段必须要做的教育准备工作给忽略了。
如果你不做这方面的教育准备,对孩子来讲,肯定不会接纳你原有的教育模式,而你也不会接受孩子把自己当成准成人的想法。
二、家长不要忽略了教孩子学会做成人这一环节我们说长大成人,就是让孩子准备以完全合格和完全平等的身份生活在成年人中间。
这种准备必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家长要清楚,你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你应该教孩子怎样做成人应该做的事;另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适应社会规则,了解有关法律,处理好人际关系等。
为了让家长清楚为什么要教孩子学会做成人?我们就必须要站在少年的立场和角度去进行分析。
视角一:青春期少年已经拥有成人感的意识这种成人感的意识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的呢?一是少年的身体发育和性的成熟。
在青春期少年看来,他们自己的身体变化无论在周围的人眼中,还是在自己眼中都使他客观上变得比较像个成年人。
你想,具备了身体条件,孩子没有理由把自己当成一个大人来看吗?二是少年日益增长的独立能力。
青春期少年的独立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三五成群,或者自己单独去上学,或者搞活动,或者自己单独思考做事等。
当少年们独立做事的时候,心中必然产生一种成人的意识感,他们会想:这有什么,大人们能做的事,我也会做,可能在某些方面我比他们做的更好呢。
三是少年开始把自己和成年人做比较。
在很多家庭里,青春期少年都可以帮助家人做事,或者参与家庭问题的商讨。
这对于少年们说,无疑会让他们下意识把自己的思想和成年人做比较,此时他们发现,原来大人们考虑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想到的。
有的孩子甚至还会把父母做不到的事做为充足的理由,以此证明自己比父母懂的还要多,这样一来,少年们通过比较会坚信自己已经具备了成人的思想和能力了。
视角二:青春期少年不再把自己当儿童来对待在很多家庭里,家长都常常犯这样的观念上的错误,比如总拿过去对儿童的那一套来要求少年,这样做就完全会破坏少年的成人感。
一是少年想要自由。
在青春期少年看来,成年人都是独立的人,他们的行为往往不受监督和限制,可是自己却每天不能这样做,也不能那样做。
这就导致只要家长去按自己的想法去约束少年,他们对成年人的态度就变得非常敏感,经常产生会产生一种过去不曾有过的委屈情绪和反抗心理。
二是少年维护自尊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如果家长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如果你当着别人的面给少年提意见,他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烦。
这种现象就源于少年的自尊被家长触动了,少年会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小孩子了,不容压制、不容贬低、不容剥夺自己的独立的权利。
这时家长会听到一些少年常这样说:“我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事。
”“和谁交朋友,这是我自己的私事。
”“你没有权利干涉我。
”“你没有权利禁止我这样做。
”从少年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少年越来越多地对自己说“可以”,而对成年人则越来越多地说“不许干涉我”,他们力图逐步限制成年人的权利,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利。
说到这里,我想家长们开始明白了,原来你经常禁止孩子的事,才是造成亲子矛盾和冲突导火索。
三是少年希望成年人改变对他们的态度。
很多家长在孩子进行青春期后,仍然在不断地包办代替孩子,可是操了半天心,家长忽略发现自己费力不讨好。
其实,少年们此时已经不希望父母像过去对待儿童的那一套来对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