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教育心理学案例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战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战案例3篇案例1: 建立情感支持系统目标帮助初中生建立情感支持系统,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策略1. 设立心理咨询室:在学校内设立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使学生能够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倾诉。
2. 培训班级心理辅导员:选拔优秀的教师或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员培训,使他们具备基本的心理咨询能力,能够为同学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3. 举办主题讲座:定期邀请专业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师来学校举办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4. 创设情感交流平台:建立一个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平台,例如班级论坛或线上社交群,供学生们分享彼此的情感经历和问题,并得到同伴的支持和建议。
成果通过建立情感支持系统,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升。
学生们能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得到了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加积极健康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案例2: 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目标帮助初中生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策略1. 开展心理抗压训练课程: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开展心理抗压训练课程,教授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如放松训练、积极思考、问题解决等。
2. 定期组织活动减压:组织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户外运动、音乐疗法、艺术创作等,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调节情绪。
3. 提供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主动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困难。
4. 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家庭支持和指导。
成果通过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初中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研究和生活中的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
同时,学生与家庭、学校之间的合作也更加紧密,形成了一个支持学生心理健康的共同体。
案例3: 培养积极心态目标培养初中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他们的自信与幸福感。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合集三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其核心问题是教育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势在必行。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合集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1一、教育案例分析1.“我当官了”。
班上有一名学生辉,性格倔强,有点偏激,比较厌学,由于贪玩,作业经常拖拉,考试成绩不理想。
在班上他是老师经常批评的对象。
因此对学习没有多少积极性。
一次偶然的机会,生活老师让辉当上了“生活小组组长”,这让他激动不已,并有了出色的表现。
由此,我发现这些被教师忽视的学困生群体,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
因此,我以此为契机,在班级好好地表扬了他,他格外的兴奋,表现更好了。
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后进生”,由于偷懒、调皮、不守纪律等,使得这些学生成绩不理想。
在老师和别的同学眼中,他们是“坏孩子”,看到的尽是缺点,没有优点,因此他们经常感到自卑,没有信心。
如果老师长期训斥他们,批评他们,那只能是让他们感到更加自卑,破罐子破摔,越走越远,最终对家庭和社会带来无穷的问题。
与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教育方式呢,用我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及时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点滴进步,适时地给予表扬和赏识,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的希望。
2.“妈妈,您在哪儿”。
班里婷娟同学,来自“单亲”家庭,平时比较孤独、自卑、胆怯。
在她的记事中,妈妈总是痴痴呆呆的,更别提对母爱的诠释了。
由于父亲忙于生活,经常外出打临工,因此无法在家照料她,懂事的她除了学习还要照看生病的妈妈,帮干家里的农活。
生活艰苦的她,穿着比较俭朴,同学都不愿与她交往,甚至都不喜欢和她坐同桌,这使得她总是独来独往,不太合群,感到无比的孤独、自卑。
一次我看到了她的日记《妈妈,您在哪儿》。
日记中写道:每到过年时,看着别的人家都开开心心地过年,我心里就非常难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战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战案例3篇第一篇:自信心的培养小明是初二的学生,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但却由于缺乏自信,总是害怕参加各种活动。
为了帮助小明,心理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提高他的自信心。
首先,老师鼓励小明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演讲、篮球比赛等,让他在实践中研究和提高。
同时,老师也通过赞美和鼓励的方式,让小明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我肯定的感觉。
其次,老师让小明写日记,记录每天的研究和生活,让他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通过反思和总结,小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优点和强项,进一步增强了自信。
最后,老师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小明理解自我价值,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色。
第二篇:应对压力的策略小红是初三的学生,由于研究压力大,经常感到焦虑和压抑。
心理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帮助她应对压力。
首先,老师教授她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瑜伽等,让她在研究和生活中保持平衡。
同时,老师也鼓励她进行音乐、艺术等兴趣爱好的培养,调节情绪。
其次,老师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教授她如何有效地安排研究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最后,老师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她理解自己的情绪,让她明白,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会应对压力,就能更好地面对生活。
第三篇:人际关系的处理小华是初一的学生,由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心理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帮助他处理人际关系。
首先,老师教授他一些社交技巧,如倾听、表达等,让他能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
同时,老师也鼓励他参加团队活动,如集体游戏、小组讨论等,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其次,老师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他理解他人的感受,让他明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最后,老师鼓励他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通过实践,培养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以上是三个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战案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问题,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中学生心理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校开展了中学生心理教学实践,以下是一篇案例分享。
二、案例描述(一)学生情况小王,男,15岁,初二学生。
他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中等,与同学关系一般。
据小王父母反映,他近段时间经常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自残行为。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小王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认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2. 培养小王积极应对压力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3. 增进小王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改善人际关系。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通过与小王父母沟通,了解小王的基本情况。
同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应对方法。
2. 课堂教学(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心理问题相关的案例,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关注。
(2)主题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随后,引导学生分享测试结果,共同探讨心理问题的成因。
(3)心理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压力、心理防御机制等。
(4)心理调适技巧:教师介绍一些心理调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5)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素质。
(6)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心理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3. 课后跟踪教师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了解小王在课堂后的心理变化。
同时,关注他在班级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2. 创设轻松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心理知识。
3. 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应注重心理知识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心理调适技巧。
4. 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案例一:压力管理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一直是班级里的优等生,研究成绩优秀。
然而,随着研究任务的增多和压力的累积,小明开始感到焦虑和压力。
解决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安排了一次压力管理的活动。
在活动中,小明研究到了减压的方法,如运动、呼吸练和健康的饮食惯。
他也学会了调整研究任务和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以减轻压力。
结果:通过参与压力管理活动,小明学会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压力。
他不再感到焦虑,研究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案例二:情绪调节背景:小红是一名初中生,她经常情绪波动大,容易情绪失控。
这影响了她的研究和人际关系。
解决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组织了情绪调节的培训。
在培训中,小红学到了情绪的认知和管理技巧,如情绪表达、积极思维和冷静应对问题的方法。
结果:通过参与情绪调节培训,小红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她能够更好地控制情绪,提高了自己的研究效果和人际关系。
案例三:自我认知与自尊建设背景:小李是一名初中生,他对自己缺乏自信,经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优秀。
这影响了他的自尊和心理健康。
解决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进行了自我认知与自尊建设的训练。
在训练中,小李学到了的优点和长处,培养自信的方法和管理负面自我评价的策略。
结果:通过参与自我认知与自尊建设训练,小李逐渐建立了对自己的自信。
他学会了正视自己的优点,减少了自我负面评价,提升了自尊和心理健康。
以上是几个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孩子青春期教育心理学案例
孩子青春期教育心理学案例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都会经历巨大的变化。
作为教育专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探讨青春期教育心理学的实践。
案例一:自我认同的探索小明是一名14岁的初中生,他最近开始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
他喜欢画画,但班上的同学们都认为这是女孩子的爱好。
小明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坚持自己的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小明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身份,帮助他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爱好,不必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限制。
案例二:情绪管理的挑战小华是一名15岁的高中生,她最近经常感到焦虑和易怒。
这是因为她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同时还要应对与同学的关系问题。
教育者可以通过教授小华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积极思考,帮助她更好地应对压力。
案例三:同伴压力的影响小刚是一名16岁的高中生,他最近开始尝试抽烟,原因是他的朋友们都在这么做。
小刚担心如果不加入他们,会被排斥。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应该与小刚进行开放的对话,帮助他认识到同伴压力的影响,并鼓励他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盲目跟随。
案例四:性教育的重要性小红是一名14岁的初中生,她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到好奇和困惑。
家长和老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性教育,帮助小红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并教会她如何保护自己,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界限。
案例五:网络成瘾的预防小李是一名15岁的高中生,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教育者应该引导小李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并帮助他建立健康的上网习惯,比如设定上网时间限制,参与更多的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
结语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许多挑战,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青春期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学会自我管理,以及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
三个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三个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案例一:学业压力过大
描述: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非常优秀并且有很高的研究成绩。
然而,他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他总是感到焦虑、
紧张并且失眠。
解决方案:
1. 学校应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应教导学生如何管理研
究压力。
2.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状态,确保他们的学业压
力得到适当的缓解。
3. 学生可以参加一些放松活动,如运动、音乐或艺术课程,以
缓解学业压力。
案例二:社交困难
描述:
小红是一名初中生,她非常害羞并且不擅长与人交流。
她经常感到孤独和排斥,因为她无法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关系。
解决方案:
1. 学校应提供社交技巧培训课程,帮助学生研究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
2.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交流。
3. 学校和家长应鼓励小红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俱乐部或兴趣小组,以扩展她的社交圈子。
案例三:自我认同困惑
描述:
小李是一名初中生,他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感到困惑。
他经常比较自己和他人,缺乏自信和自尊。
解决方案:
1. 学校应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探索自我认同和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2. 学校和家长应鼓励小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夸奖他在不同领域的成就,增强他的自信心。
3.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讲座或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身份和文化,促进他们的多元认同。
以上是三个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0个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
40个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1:投票选最差曹某是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家长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叫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刘老师告知: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曹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最差的学生,让家长来,就是想叫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曹某转走.事后,曹某留下一封信后离校出走了.案例2:减负的哭泣新华社2002年1月23日讯,沈阳市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只因为按照规定减轻学生的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的倒数第二名,成为差班之一.压力之下,在寒假之前的家长会上,这位教师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并表示今后将加大作业量.案例3:让座风波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各年级包公交车去.汽车来了,同学们一下占了所有的座位.老师们上车后,有几个同学纷纷给王老师让座,可没有人提出给李老师让座.事后,李老师就抱怨:"王老师跟学生这么凶,中午学生来问问题,他告诉学生老师在休息,下午再来,要么就说,'我该下班了,明天再问'.可我真是有求必应,这学生好歹不分,太让人伤心了."有的老师表赞同,说学生不懂事.有的老师持反对意见,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教给学生尊重自己.李老师那自己不当回事,学生会把老师做的一切都视为理当然.案例4:自卑的制造有报导说,当今的教育似乎善于制造自卑者.好多人都认为,孩子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孩子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孩子,而"少"鼓励,表扬,肯定孩子.当孩子好不容易为自己制造出一个被表扬的机会,他们得到的往往还是否定.有个初三的女孩考了97分,本以为会受到老师表扬,谁知老师却对家长说:"你女儿考了97分,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有一个过去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考了92分,可回家后他告诉妈妈自己并不高兴,因为老师批评另外一个同学说:"某某都考了92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 "结果还是在贬低他.案例5:直观的教学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案例6:启发式教学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指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学记》也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案例7:顺水推舟一个实习教师,写了一篇题为《顺水推舟》的实习作业.文中写道:"一天早上,路过教室,发现王东海(曾与老师顶牛)正在丢扫帚玩.当他发现我时,赶忙假装用扫帚扫地.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一来他已改作扫地,理由不充分;二来又会顶起牛来,不如顺水推舟,于是,我假装没看见.到上课时,我表扬了王东海早上到校自觉打扫教室.他脸红了.第二天,他真的早早来到学校打扫教室了.这样,带动了一批同学,以后形成了风气,谁早来就先打扫环境卫生."案例8:讲师人生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2005年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酬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这位教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他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最让人钦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案例9:兵马俑的发现感谢谁在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问这样一个问题:兵马俑作为世界的一大奇迹,最应该感谢的是谁生1: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老师毫无表情地让学生坐下)生2: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老师微笑地摇摇头,示意学生坐下)生3:我认为应该感谢的是制造兵马俑的人.(老师尴尬地笑笑并示意学生坐下)生4: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功劳.(老师满意地示意学生坐下)案例10:放飞幼鹰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是个瘦弱的女孩,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让所有的鸟儿都回到自由的空间去,因为鸟儿是属于蓝天的.有一天,她遇到一只受伤的幼鹰,看着幼鹰那无助的眼神,她的心颤抖了,她把小鸟带回家,精心地加以喂养和治疗,幼鹰终于慢慢康复了.为了让这只幼鹰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她将幼鹰送到了本市的动物园.她说人类应是动物的朋友,放飞了一只鸟儿,实际上也是放飞了自己的爱心.然而,这件事情也有另一种看法.和小王作邻居的小张就对此很不以为然,他给同学们说,她家也要吃肉的,再说,要放鸟儿还不容易,非要送到动物园,真是虚伪!案例11:丑女孩的笑容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觑,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地笑了起来.因为那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女孩惨白着脸,像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女孩当作了笑谈的资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大病才变成这样的,她的父亲也离家出走了.后来,老师通过让女孩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字和潇洒的图案设计,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关怀的价值.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从此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案例12:高效益学校评比据南方某地教育报报道,该市教育委员会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学校的办学效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其教育投资力度.市教委先制定出学校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教学,管理,学生学业,办学条件,设备等,然后依据这些指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各中小学逐一进行评估,评出一定比例的高效益学校.高效益学校评出后,由政府出面对这些学校增加投资力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市教委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因为评估的结果很有可能表明,重点学校不一定等于效益高的学校,普通学校也并不一定等于效益低的学校.案例13:11岁的悲剧2000年11月13日,湖北省随州市某小学一名张姓四年级学生,在被班主任老师赶出学校后,喝农药自杀在自己的家门口.原因是学校没钱发教师的工资,镇里决定让每个学生把70元钱交到学校,并说这些钱将从家长向村里上缴的土地税里扣除.因为有些村民未交钱,所以学校就停课,将所有的学生都赶出课堂去向家长要钱,等交齐钱后学校再开课.年仅11岁的张某在被包括班主任在内的4位教师赶回家,并说不交钱就不准上学,在其父母当天不在家的情况下,发生了前述本不该发生的悲剧.案例14:掐脸后的惩罚2000年4月13日,某市路南区某小学教师崔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学生张某补习数学.该生属于习惯性不听讲,不守纪律的学生,经多次提醒劝告不听,并顶撞教师,情急之下,崔老师用手掐了该生的左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路南区教育局迫于新闻宣传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作出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教师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案例15:学校的罚款风当前,许多学校罚款成风,常常会在一些学校的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中发现有关罚款的规定.如《···中学有关维护校园秩序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的几项规定》中规定:"······二,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5—100元罚款处理.1,随地吐痰,泼污水,乱倒垃圾,乱扔杂物者.2,在墙壁,黑板,厕所等公共场所胡刻乱画涂改等有伤风雅者.3,抽烟,喝酒,打游戏机者.4,故意损坏桌椅,门窗,玻璃,黑板,仪器等公共财产者.5,随意拉动电源开关者."还有的规定旷课迟到罚款,甚至明文规定考试不及格的也要罚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领导认为这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是依法治教下的"依法治校".案例16:无言的伤害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综合学习课《这,就是我》的一个插曲.开始,这节课先由几位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他们把自我介绍和特长展示结合在一起,或弹琴,或唱歌,或说相声,或展示电脑技术,语言流畅,充满自信.老师也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进行了自我介绍.在几位同学介绍完以后,老师让同学们自愿起来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又有三位同学起来作了介绍.老师看没有人举手,就叫了一名同学:"李明,你给大家介绍一下."随后把话筒递了过去.李明拿着话筒,迟疑了一会,说:"我……我嗓子不好."老师看到李明不愿介绍,就对其他同学说:"我们欢迎李明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同学们齐声说:"好!"并一起鼓掌.李明一脸不知所措的表情,停了一会,小声而快速地说了一句:"我嗓子不好."并将话筒递给了老师,随即深深地将头埋进了课本中.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又叫了一位同学介绍,之后全班同学合唱《同一首歌》.在这一过程中,李明的头一直没有再抬起.案例17:老师,我们还是您的学生吗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哎,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案例18:"鉴"的解释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同志,在讲《藤野先生》里的"油光可鉴"的"鉴"字时,作了深浅不同的两种讲解.既讲了"鉴"本义是镜子,但在这里作动词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又引申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后车之鉴"字的用和解释,使学习程度高的学生也及时得到满足.课后,她对基础差的学生,又象医生切脉问诊一样,细心了解积极引导,对基础好的学生,她就帮助他们组织兴趣小组,出版《文学园地》,举办文学讲座.正因为于老师了上述努力,所以她教的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案例19:韩寒的偏科17岁的韩寒是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是个怪才.韩寒对写作情有独钟,而且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想象奇特,文笔老辣,所发表的小说《三重门》在行家看来颇有钱钟书先生之遗风,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除了文学,他对其他学科不感兴趣,上课一点都听不进去,结果在期末考试中6门功课不及格,被要求留级.现在韩寒因对学校的教学感到无趣而辍学在家,准备专事写作,有大学要破格录取他,被他拒绝.案例20:"崔永元的两扇窗"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但数学成绩很差.事情是这样的,小学时,数学老师发现崔永元上课走神,就把粉笔头准确无误地砸过去,还批评说"你把全班同学的脸都丢尽了".从此,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关闭了数学这扇窗.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崔永元的第一篇作文大加赞赏,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语文这扇窗分外透亮……案例21:这样的"问题学生"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素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对学生的"惩罚",是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他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的领讲台.案例22:哈佛大学的自豪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哈佛大学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案例23:《狐假虎威》的启示学完《狐假虎威》课文,老师让同学说说认识到了个什么道理.老师的话音一落,几十只小手举起来.学生甲说:"不要仗势欺人……"老师问:"他回答得对不对 "众生说:"对!"这时,学生乙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老师说:"那说说你的看法."学生乙说:"仗势欺人,是仗着势力欺负别人的意思.狐狸借老虎的威风,不是仗着老虎的势力;它是欺骗鄙人,不是欺负别人.所以,不能说是仗势欺人."老师高兴地问学生:"他的认识对吗 "众学生:"对!"老师带头鼓掌,并示意学生乙坐下,可他不坐,说:"老师,我还有……" 老师:"你还有那你接着说."学生乙:"这篇寓言还告诉我们,狐狸虽然狡猾但非常聪明,也值得学习……"老师没有向导这一点,问:"狐狸也值得学习吗 "学生乙:"狐狸让老虎逮住了,可它一点也不慌张,还骗了老虎,说明它很聪明,保护了自己,所以,也值得我们学习."老师感到很意外地说:"可你想想,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学生乙:"我……我认为这两个都有."老师:"可多数人会怎样认识 "学生乙有些犹豫,但还是说:"反正……反正我这么认识……"老师:"一篇课文怎么能有两个一正一反的答案,你说呢 "学生乙无话了,自己坐下……案例24:不写拼音上写字课的时候,黑板上的拼音,老师是用彩色粉笔写的,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有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只有汉字而没有拼音.老师问:"你怎么不写拼音 "学生说:"老师,你也没有写拼音."案例25:都是生病惹得祸金明小时候总是生病,常影响功课,但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同学们都说他有传染病,老师也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醒他该到医院去彻底检查一下,这样一来,全苯同学都躲着他,在这种气氛中,他形成了严重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也成了班上比较差的.案例26:外语是什么作为一个外语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很倒霉,我觉得外语把我变"傻"了.老师一天到晚教单词语法,同学们的单词都记了好几个笔记本,从早上六点开始读单词,背单词,到晚上十二点写单词,默单词,手里拿的是"单词星火记忆",衣袋里更塞满了小纸片.因此,同学见了面就"报单词",一人说中文,另一人说英文,这真是"纯英语环境"!我不禁赞叹!但我却不想这么做,因为我在中学做多了,难道我要这么做一辈子吗这样的人生也太稀奇了吧!因此我抛开了单词,从此不去想"可爱"的它们;甚至我也逃课,因为有些课上得太让人难受了,这些东西我自己通过查字典,找资料完全可以解决的.我发现——小说使我感兴趣,因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使我发现了情感的美是如此的伟大与奇妙;散文让我陶醉,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智慧的闪烁,这让我饥渴的心灵来点安慰;诗歌也可以指导我寻找的方向,诗歌是美的表达,它指引我寻找生活中的所以的美.在学习的道路上我是艰难的,因为没有人指导;我应该向中文,政教专业的老师,同学请教,因为他们可能有内涵.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同学还是那个同学,不变的还有无穷的困惑:外语是西方的东西,有吸收和借鉴的必要.我想不会是为了考四,六级而学习的吧,里面应该有数不尽的哲理与享受不尽的美!——摘自一个大学生的内心独白案例27:内向与自卑有位女生,家庭条件不错.由于性格内向,胆子小,而且眼睛近视(只有父母知道),虽然学习成绩中上,却总是自卑地认为别人比自己强,所以她变得越来越不愿与同学交往,课堂上也不发言.案例28:好动与捣乱材料2:某校某班一男生,学习成绩不错,喜欢活动,体育也挺好.但他上课时总显得不安分,精力旺盛,不是拉着同桌与他说话,就是捣"四邻"的乱,同学们拿他没办法.每逢找家长时,家长总能找到同桌的不是,觉得老师与他的孩子故意作对.他在老师,家长面前的行为也判若两人.案例29:抹杀课堂上,大林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九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净说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还有三个角.""错!应该是还有五个角.""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着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你这孩子别往外处想,哪有这样锯的.""雪融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对的.""变成了春天!""你又胡说,雪怎么会变成春天呢!"雪融化了,天气就暖和了.小草绿了,桃花红了,春天也就到了.难道春天不是吃雪长大的呢那个孩子想.那个孩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鸟的学生,答雪能变成春天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钩.多年以后,那个孩子成了刘老师.刘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一只也没有.""对!""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有几个角/""五个角.""完全正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太棒了!"案例30:《木木:我讨厌上学,讨厌!》我的名字叫"木木",木头的"木",麻木的"木",木然的"木".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不仅因为我叫木木,更因为我是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老师说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最讨厌考试,我最讨厌发明考试的人.我最讨厌发试卷,让家长签字,讨厌!讨厌!我不喜欢回家,因为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爸爸只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妈妈只喜欢听话的孩子,可我成绩不好又不听话.他们见了我,把脸一拉,恶狠狠的,见到我满是红叉的试卷,就使劲打我,骂我.他们对邻居梅梅就不一样,把不肯给我的好东西都给她吃.梅梅总是得意洋洋的,恨不得把100分试卷贴在头顶,让每个人都看到,都表扬他.我讨厌家,讨厌爸爸妈妈,还有梅梅,讨厌!我不爱说话,在学校总是这样.我没有朋友,连最差的东东都拉帮结派,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别人总是笑嘻嘻的,可我不笑,有什么好笑的学校里全是一些无聊的事,不是他给老师打小报告就是她给教师打小报告.同学间总是神神秘秘,男男女女的事,无聊透顶.我一直做在教室的角落里,那是一个谁也不愿意坐的地方.他们总是昂着头说:"我不愿意和成绩不好的坐在一起."我才不稀罕呢!我才不要成绩好呢,整日忙得晕头转向,吃那么多太阳神,眼镜里全是圈圈.我讨厌上学,讨厌!案例31:班级纪律问题的讨论数学教师:"二班学生一点不听话,我没得精力管那么多,不听课就算了,他讲他的,我讲我的."语文教师:"二班学生要管得严,我上课他们就不敢闹,清风雅静的." 音乐教师:"我没得精神去骂他们,课实在是上不下来,我就找班主任来压阵."接着,几位教师七嘴八舌地议论:"他们就怕班主任.""见了班主任就象见了猫.""猫一走耗子就翻堂.""学生都一样,欺软怕硬,这是规律."……案例32:争当小记者师:同学们,你们当过记者,有过采访经历吗生:没有.师:那么你们相当记者吗生:想!师: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让咱们全班同学都过一把记者瘾.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记者证)生:小记者证!(鼓掌)师:今天,我们采访的主题是"崇尚科学,拒绝邪教",采访的对象是本校全体教师,包括后面听课的老师(学生惊讶地往后看,听课教师也因事先没打招呼而感到惊奇).同学们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好好表现一下,因为平时大多是老师提问你来回答,而今天是你提问,老师来回答.(学生跃跃欲试)师:采访之前应作好哪些准备生:准备好采访工具,比如笔,本子等,还应准备好采访的问题.师:采访时应注意什么呢生:采访时应先自我介绍,出示记者证,说明采访意图,还应讲文明礼貌,尊重对方.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主题拟好三个采访题目(生静思,在采访本上拟好题目)师:出发之前,请你向同桌说说此时的心情.(生互说)。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战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战案例3篇案例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背景:某初中班级内,有一名学生小明自卑心较重,经常感到缺乏自信,影响了他的研究和人际关系。
策略:1.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同学之间的合作和支持,减少竞争压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通过个人心理测试或问卷调查,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3. 建立目标与奖励机制:制定小明个人研究目标,并设立奖励机制,激励他积极努力。
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小明逐渐树立了自信心,他在班级活动中积极参与,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他的研究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
案例二:减轻学业压力背景:某初中班级内,学生们普遍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导致他们心理疲劳和焦虑。
策略:1. 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教导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研究任务,避免过度压力。
2.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引导学生研究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放松冥想等,以减轻焦虑和疲劳。
3. 鼓励积极的心理调适: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对挑战时保持乐观。
效果:经过实施,学生们的学业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他们更加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提高了应对学业压力的能力。
案例三:促进亲子沟通背景:某初中班级内,部分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和家庭关系紧张。
策略:1. 举办亲子活动: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亲子活动,提供一个放松和交流的环境。
2. 提供沟通技巧培训: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沟通技巧的培训,教导他们如何有效地表达和倾听。
3. 促进亲子互动: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活动,增加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
效果: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得到改善,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家庭关系也得到了缓解。
以上是三个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战案例,通过实施这些案例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减轻学业压力和促进亲子沟通,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案例3篇案例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名称:XXX初中- 教师:李老师- 时间:2022年3月背景XXX初中发现学生在研究和生活中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压力过大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学校决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实施过程李老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讲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
课程包括了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心理调适的方法介绍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
在课程中,李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同时,李老师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经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效果评估经过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显著提升。
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心理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应对研究和生活中的压力。
同时,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增强。
案例二: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名称:YYY初中- 心理辅导师:王老师- 时间:2022年5月背景YYY初中发现一些学生在面对研究和人际关系问题时,出现了情绪波动和自卑等心理困扰。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解决问题,学校组织了一次心理辅导活动。
实施过程王老师作为心理辅导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个别心理辅导。
她通过倾听学生的抱怨和困惑,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此外,王老师还组织了一些团体活动,如心理讲座和小组讨论。
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们增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效果评估经过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
他们在研究和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情绪波动和自卑感得到了缓解。
同时,学生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
案例三:心理健康俱乐部- 学校名称:ZZZ初中- 俱乐部指导老师:陈老师- 时间:2022年9月背景ZZZ初中发现一些学生在研究压力和人际关系中存在一些心理困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3篇
情境案例一:学业压力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在学校的考试中表现不佳,导致他产生了很大的学业压力。
他觉得自己无法应对这种压力,开始出现焦虑和失眠的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给予小明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引导他正确应对学业压力,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情境案例二:人际关系问题
小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初中生,她在班级中很难融入集体,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
这种人际关系问题使得小红感到孤独和无助,严重影响了她的心理健康。
学校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红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提高她的社交能力,让她能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情境案例三:家庭问题影响
小华的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和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导致小华在家中感到压力很大,心情低落。
这种家庭问题对小华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家庭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能够更加快乐和健康地成长。
以上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案例的简要描述,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并给予关注。
中学老师心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心理教育。
作为一名中学老师,我深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以下是我开展心理教育的一个案例。
二、案例描述1. 学生背景小明(化名),男,14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在班级中,他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据小明家长反映,在家中小明也不愿意与家人交流,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参与家庭活动。
2. 问题表现(1)焦虑:小明在学习上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老师批评,担心同学嘲笑。
每当考试临近,他的焦虑情绪就会加剧,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2)自卑:小明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学习成绩一般,长相平平,性格内向。
他认为自己没有优点,无法融入集体,因此在班级中缺乏自信。
(3)人际关系紧张:由于性格原因,小明在班级中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导致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
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不愿意伸出援手,甚至在背后说同学坏话。
3. 教师干预措施(1)了解学生情况:我与小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以及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谈心,我发现小明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导致他性格内向、自卑。
(2)开展心理辅导课程:针对小明的焦虑、自卑等问题,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一系列心理辅导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
在课程中,我引导小明认识自己,学会调整情绪,学会与人交往。
(3)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我鼓励他参加班级活动,并与他一起担任小组长。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明逐渐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增强了自信心。
(4)家校合作:我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在家庭中的表现,并指导家长如何关爱小明。
初中生教育心理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名初二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水平。
他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在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
虽然小明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自信,常常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尝试。
他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学习,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二、问题分析1. 自我效能感低:小明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成绩不佳,逐渐形成了自我效能感低的心理状态。
他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学习任务,因此在面对困难时容易放弃。
2. 学习动机不足:小明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主要是由于自我效能感低导致的。
他认为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因此缺乏追求进步的动力。
3. 学习策略不当:小明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的预习、复习策略,学习效率不高。
三、干预措施1. 建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目标分解:将学习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帮助小明逐步实现,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
成功体验:鼓励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成功的体验,如参加比赛获奖、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等,以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感。
正面反馈:在课堂上给予小明积极的反馈,表扬他的进步,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2. 激发学习动机:内在动机:引导小明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激发他内在的学习兴趣。
外在动机: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给予小明一定的奖励,如优秀的成绩、课外活动等,以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学习:鼓励小明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增强他的集体荣誉感。
3. 改进学习策略:预习策略:教会小明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如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查找相关资料等。
复习策略:指导小明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如制作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等。
时间管理:帮助小明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四、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在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1. 自我效能感提升:小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敢于尝试。
2. 学习动机增强:小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初中学生心理学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他在班上是一个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
在学习上,他表现出严重的焦虑情绪,经常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害怕考试。
此外,小明还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抑郁等。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诊断根据小明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问题诊断:(1)人际交往:小明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缺乏自信,害怕与人交流,导致他在班上人际关系紧张。
(2)学习压力:小明在学习上承受巨大压力,对考试和成绩过分关注,导致焦虑情绪严重。
(3)自卑心理:小明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导致自信心不足。
(4)抑郁情绪:小明偶尔表现出抑郁情绪,如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
2. 案例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紧张,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经常批评和指责他,导致小明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小明在学习上产生焦虑情绪。
(3)自身因素:小明性格内向,缺乏与人交流的技巧,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指导(1)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多关心、鼓励小明,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降低对小明学习成绩的期望,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让他学会自我肯定。
(3)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丰富他的业余生活,提高他的心理素质。
2. 学校教育指导(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2)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减轻学生负担。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自我调适策略(1)学会与人沟通,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扩大人际关系。
(2)调整心态,正确看待学习成绩,避免过分焦虑。
(3)培养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四、教育实施与效果1. 教育实施(1)家庭方面:小明的父母参加了家庭教育讲座,学习了如何与孩子沟通,改善了家庭氛围。
《教育心理学》优质教研案例
《教育心理学》优质教研案例案例一:研究动机激发背景在一所中学中,学生们对数学研究缺乏兴趣,成绩普遍较低。
目标通过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提高数学研究兴趣和成绩。
策略1. 制定个性化研究计划:了解每个学生的研究风格和兴趣,并根据其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
2. 实施奖励机制:设立研究目标,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以增加研究的动力。
3. 创设互动研究环境: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互动研究形式,增加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参与度。
4. 利用科技手段:运用数学研究软件、在线资源等科技手段,提供多样化的研究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效果经过一学期的实施,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明显提高,成绩也有所提升。
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案例二:情绪管理培养背景某高中学生在研究和生活中情绪波动较大,影响了研究效果和人际关系。
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研究效果和人际关系。
策略1. 情绪认知训练:引导学生的情绪,研究辨别不同情绪并进行合理表达。
2. 情绪调节技巧培养: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情绪。
3. 情绪管理策略指导:指导学生制定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如积极应对挫折、寻求支持等,以应对不同情绪状况。
4. 情绪管理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锻炼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情绪波动减少,研究效果和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学生们更加冷静地应对研究和生活中的各种情绪,与他人的交往也更加和谐。
以上是两个优质教研案例,通过实施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研究动机和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推动其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男,12岁,就读于某中学六年级。
他学习成绩一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对学习缺乏兴趣。
在与小明的家长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小明在家庭中很少受到父母的关注,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在学校,小明的老师对他的表现也不太关注,导致小明觉得自己在学校没有存在感,对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二、问题分析1. 学习动机不足: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主要是因为他缺乏学习动机。
他觉得自己在学校没有存在感,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2. 自我效能感低:由于小明在学业上表现一般,导致他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法通过学习取得好成绩,从而降低了自我效能感。
3.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小明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负面影响。
父母工作繁忙,无法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学校老师对他的关注度不足,使他觉得自己在学校没有存在感。
三、教育心理学理论支持1.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与其成功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和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
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感:(1)增强成功经验:鼓励小明在学习中尝试,当他取得进步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的成功体验。
(2)替代经验:让小明看到其他同学在学习上的进步,激发他的学习动力。
(3)言语说服:告诉小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
(4)情绪状态:帮助小明调整情绪,让他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
2. 赫尔巴特的学习兴趣理论:该理论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他的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2)激发求知欲: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小明的求知欲,让他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培养好奇心:鼓励小明提问、探索,满足他的好奇心。
四、教育方案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关注小明,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关心他的生活,让他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教育心理学的观察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旨在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案例通过对某中学一名学生的观察,旨在分析其心理特点,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二、观察对象小华,男,16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小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在班级中较为低调。
据班主任反映,小华在课堂上经常走神,与同学交流较少,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三、观察内容1. 课堂表现:观察小华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注意力集中程度、与同学互动情况等。
2. 情绪表现:观察小华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如上课、考试、与同学交流等。
3. 课后活动:观察小华在课后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与同学关系等。
四、观察过程1. 课堂表现观察:(1)上课时,小华经常低头看课本或发呆,注意力不集中。
当老师提问时,他往往无法迅速给出答案。
(2)与同学互动较少,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
当同学向他提问时,他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
2. 情绪表现观察:(1)上课时,小华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听到窗外同学的谈话、看到同学的表情等,从而分散注意力。
(2)考试时,小华情绪波动较大,有时紧张得无法正常发挥。
(3)与同学交流时,小华有时表现出自卑心理,害怕被同学嘲笑。
3. 课后活动观察:(1)小华学习习惯较差,经常拖延作业,且作业质量不高。
(2)兴趣爱好较为单一,喜欢独自玩游戏。
(3)与同学关系一般,很少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五、分析与建议1. 分析:(1)小华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等问题,可能与他的性格特点有关。
内向的性格使他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2)学习习惯较差,可能是由于缺乏自律意识,以及对学习缺乏兴趣。
2. 建议:(1)针对小华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小华积极参与讨论。
初中心理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案例以某初中心理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心理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和特点。
2. 帮助学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3. 教授学生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4.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对象某初中二年级学生,共50人。
四、教学环境学校心理咨询室,安静舒适,便于学生放松心情。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轻松的音乐,引导学生放松身心。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让自己感到难过、生气或者开心的时刻?请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情绪的类型和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情绪的基本类型,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并解释每种情绪的特点和表现。
2. 情绪识别和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识别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并学习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 情绪调节方法:- 深呼吸法:教师示范深呼吸的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 情绪宣泄法:教师介绍情绪宣泄的途径,如写日记、绘画、运动等。
- 积极心理暗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可以做到”等。
(三)活动体验(15分钟)1. 情绪传递游戏: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表情、动作和语言传递一种情绪,其他小组猜测是什么情绪。
通过游戏,学生体会情绪传递的过程,加深对情绪的认识。
2. 情绪调节技巧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情绪调节,如深呼吸、情绪宣泄等。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情绪管理。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通过活动体验,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情绪的类型和特点,学会了情绪调节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案例
教育心理学案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教育和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教育心理学案例来深入了解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案例一,小明的学习焦虑。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在学习上出现了焦虑情绪,经常感到紧张和不安。
经过教育心理学家的分析,发现小明的学习焦虑主要来源于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在意和对未来的担忧。
针对这一情况,教育心理学家建议学校和家长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调整学习压力、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帮助小明摆脱学习焦虑,更好地投入学习。
案例二,教师的激励策略。
在一所中学,一位教师发现班上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也不理想。
教育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这些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需要得到更多的激励和支持。
教育心理学家建议教师采取多种激励策略,如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案例三,学生的自我概念建构。
在一所小学,教育心理学家对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存在着负面的认知和评价。
教育心理学家提出,学生的自我概念建构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正面的教育引导和积极的心理干预来改善。
教育心理学家建议学校开展自我概念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还可以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因此,加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案例
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青春期逆反心理)
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
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
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
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
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
闹一场。
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
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
还有一次,放学路上
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
了他的家长。
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
后才回家。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
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
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
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
找出证据和证人。
一、原因分析
吴某的叛逆行为时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
许多青春期的
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会表现出严
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解决方案
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其次,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
第一,了解自己。
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第二,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第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第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
第五,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三、小结
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作为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积极、鼓励的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社会方面看,应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要及时、有效、准确地通过大众传媒把握、分析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构建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地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