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4)

合集下载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教育⼼理学案例分析1、请⽤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下案例:李⽼师因为英语课上的⼀件事与师傅发⽣了争执。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李⽼师在上英语课,正好带教她的师傅来听课。

李⽼师在⿊板上写了两个句⼦: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有个男同学就嚷嚷着说,他知道这两句英语的意思。

李⽼师就和颜悦⾊地说:“那你说说看,How are you?”那个男⽣站起来说“怎么是你?”,李⽼师愣了⼀下,接着问:“How old are you 呢?”那位男⽣说“怎么⽼是你?”看着那个男孩认真的样⼦,李⽼师⼀下⼦乐了,笑着说:“你翻译的真的很有创意!”她转向全班同学,“同学们都应该向他学习,以后碰到不认识的句⼦也不要怕,⼤胆去猜,即使猜错也没有关系。

”接着,李⽼师把这个句⼦的正确翻译告诉了同学们。

下课后,师傅对李⽼师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看法,“你不能这么迁就学⽣,明明是错的,还要表扬他。

等到考试时,你就会知道你⼀味地表扬学⽣是不⾏的。

” ⾯对师傅的意见,李⽼师陷⼊了沉思……解析:在对待师⽣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要尊重有过错的学⽣和意见不⼀致的学⽣。

尊重学⽣意味着不伤害学⽣,不羞辱嘲笑学⽣、不随意当众批评学⽣。

教师不仅要尊重学⽣,还要学会赞赏每⼀位学⽣:(1)赞赏每⼀位学⽣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位学⽣,哪怕是极其微⼩的成绩(3)赞赏每⼀位学⽣所付出的努⼒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4)赞赏每⼀位学⽣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的超越。

案例中,李⽼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更能激发学⽣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思考问题,是值得赞扬的。

2、有⼀位学⽣在课堂上总是默默⽆⾔,⽼师在他的档案袋中写到:“在⽼师的眼中,你是⼀个聪明⽂静的孩⼦,每⼀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节课上,你总是那么专⼼,什么时候能让⽼师听到你甜美的声⾳?”亲切的语⾔像漫漫春风,不仅让⽼师和学⽣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且把学⽣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过程和良好的⼼理体验之中。

教资面试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资面试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资面试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问题的科学,它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在教资面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察领域,需要考生能够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教育心理学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中经常表现得孤僻而沉默。

与同学相比,他的交往能力较弱,很少主动与同学们交流。

在课堂上,小明总是低着头看书,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老师注意到了他的状况,并且对他进行了一次面谈。

【案例分析】针对小明这个案例,我认为他可能存在社交焦虑的问题。

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恐惧和不适应,导致个体在交际中表现得紧张、羞怯,甚至完全回避社交活动。

分析小明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特点。

首先,他在与同学交流时表现得孤僻而沉默,这可能是因为他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受到他人的评判和批评。

其次,小明在课堂上总是低着头看书,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可能是因为他害怕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一致,或者害怕被他人嘲笑和排斥。

针对小明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干预和辅导。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主动与小明进行沟通,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他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与尊重。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小明的自信心,减轻他的社交焦虑。

2.提供情境训练:针对小明害怕交流的问题,可以通过提供情境训练来帮助他逐渐克服恐惧。

例如,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与同学进行合作,鼓励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通过反复的练习,小明可以逐渐适应交流的场合,克服社交焦虑。

3.倾听和关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小明更多的倾听和关注。

当小明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他坚持表达。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小明有机会充分参与其中,提高他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基本情况:(青春期逆反心理)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

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

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

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

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

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

还有一次,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家长。

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后才回家。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

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找出证据和证人。

答:一、原因分析吴某的叛逆行为时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

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解决方案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其次,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

第一,了解自己。

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第二,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第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第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

第五,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三、小结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通过对教育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教育心理学案例,探讨学生的学习困扰及解决方案。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尤其是在数学方面,他经常感到沮丧和无助。

虽然他付出了不少努力,但仍然无法取得进步。

案例分析:1. 自尊心受挫小明的学习困扰引起了他的自尊心受挫。

在学习中失败和困扰会让他产生自卑情绪,导致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他可能感觉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落后,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2. 学习焦虑小明的学习困扰也引发了学习焦虑。

他对数学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担心自己无法掌握知识,担心被老师和同学嘲笑。

这种焦虑感使他在学习中难以集中注意力,进一步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

3. 学习策略不当小明可能存在学习策略不当的问题。

他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没有掌握好时间管理和复习计划。

这导致他无法高效地学习,并无法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解决方案:1. 建立积极认同感教师和家长要注重树立小明的积极认同感,肯定他的努力和进步,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正向比较。

这有助于提升小明的自尊心,改善他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2. 提供情绪支持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小明情绪上的支持,鼓励他表达内心的焦虑和困惑,从而减轻他的学习焦虑。

可以通过与他进行交流、开展个体辅导等方式来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3. 提供适应性学习策略教师可以与小明一起探讨适应性学习策略,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指导他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和复习计划。

同时,还可以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如辅导材料、参考书籍等,帮助他在学习中更加高效地提升。

4. 鼓励积极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小明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活动,增加他在集体中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这有助于改善他的学习状态,并培养他的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结语: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分析与干预,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扰。

教育心理实践热点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实践热点案例分析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育心理学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

教育心理实践热点问题不断涌现,本文将针对其中一个热点问题——学生厌学心理,进行案例分析,探讨解决途径。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在进入初中二年级后,他突然表现出厌学情绪。

他经常旷课、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与老师和同学发生冲突。

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帮助小明走出厌学心理。

2. 案例分析(1)原因分析① 学习压力过大:小明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紧张,老师对成绩的要求较高,导致小明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② 亲子关系紧张:小明与父母关系紧张,父母经常指责他,导致他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③ 同伴关系不良:小明与同学之间存在矛盾,导致他在班级中感到孤独和排斥。

(2)心理辅导措施① 调整学习压力:老师降低了对小明的要求,减轻了他的学习负担。

同时,家长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② 改善亲子关系:家长通过参加心理讲座,了解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③ 建立良好同伴关系:老师组织班级活动,帮助小明与同学建立友谊,消除矛盾。

3. 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明逐渐走出了厌学心理。

他开始认真学习,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与同学关系融洽,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三、结论学生厌学心理是教育心理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学习、生活。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调整学习压力: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避免过度负担。

2. 改善亲子关系: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3. 建立良好同伴关系: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同伴关系,帮助他们建立友谊,消除矛盾。

4. 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厌学心理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总之,教育心理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案例2: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案例3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

教育心理学课程仿真实验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课程仿真实验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课程仿真实验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学科,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通过仿真实验,能够更加直观和深入地理解教育心理学中的诸多概念和原理。

以下将对几个典型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仿真实验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案例一:学习动机与成绩的关系在这个仿真实验中,研究者创建了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学生们被赋予不同程度的学习动机。

动机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组。

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间条件下,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表现。

结果发现,高动机组的学生在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中动机组和低动机组。

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动机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专注度和投入度,他们主动寻求额外的学习资源,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且在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坚持克服。

而低动机组的学生则容易分心,对学习任务缺乏热情,遇到挫折时更容易放弃。

这一实验结果揭示了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升学习成绩。

案例二:记忆策略的效果实验设置了两组学生,一组学生被教导使用记忆策略,如联想、分类、重复等,另一组学生则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记忆。

在相同的时间内,让两组学生记忆相同的一组单词或知识点。

实验结束后的测试结果显示,使用记忆策略的学生在回忆和再认任务中的表现明显优于未使用记忆策略的学生。

这表明记忆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对于教育实践来说,教师应当向学生传授有效的记忆策略,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以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三: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习构建了两个不同的学习小组,一个小组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互相帮助和分享;另一个小组采用竞争学习模式,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以个人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

实验结果发现,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在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有显著提升。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他张贴那么多图画,还有花草植物,这样会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根据无意注意,尤其是低年级,老师这样的做法只会事倍功半[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教育学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但是在学校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他的父母对此非常担忧,决定找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来分析小明学习动机和成绩之间的关系。

分析与解决方案: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小明的学习动机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与小明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明对于学校的课程比较厌烦,缺乏学习的动力。

他认为学校的课程太枯燥,与自己的兴趣不符。

这导致他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小明一起探讨他的兴趣和喜好,并尝试将学习的内容与他的兴趣相结合。

比如,在学习数学时,可以以小明喜欢的足球为例进行实例分析,使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学习内容。

此外,可以引导他尝试参与一些兴趣班或俱乐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增强学习的动力。

其次,在与小明的老师交流后,我们了解到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或者在桌子上画画。

这表明小明对学校的学习环境缺乏适应性。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老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小明的注意力。

比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游戏化学习等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加活跃有趣。

同时,老师还可以给小明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他提出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增强他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

最后,在与小明的家长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家庭环境对于小明的学习动机和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

小明的父母经常忽视他的学业,缺少对他的关心和鼓励。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家长可以与小明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关注他的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可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与小明共同追求进步和提高成绩的目标。

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他参加一些学习能力的培训或者辅导班,提供学习上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小明的脾气特别急,有一次妈妈让他到副食商店买一种新来的酱油,话还没听完,他就嚷着“知道了,知道了”,跑了出去。

可到了商店他却傻了眼,原来还没有听妈妈说是哪个牌子的,于是只好回家问妈妈。

可走到半路又回来了,原来是忘记带钱了。

学习上也改不了这个毛病,平日里从不肯好好学习,一到考试前两天就急得不得了,于是起早贪黑地学,可是由于太着急了常常成效不大。

家长、教师都替他着急,这孩子什么时候能改了这个毛病?[分析]小明这种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就是急躁,它是小学生中常出现的情绪反应之一。

通常情况下,急躁的人常有如下表现:不论干什么工作,兴头来了马上动手,既没认真准备,又无周密计划,而且一开始就急于见成效,遇到困难时更是烦躁不安;在等候消息时,心情格外急切,坐立不安;处理矛盾和问题时,易鲁莽和冲动;盲目行动,往往事与愿违。

在学习上则表现为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有时很想把成绩搞好,但又缺乏扎实的努力,一段时间后成绩没上去,急得不知从何干起;特别是经过努力以后成效不大,就耐不住性子,结果成绩还是上不去,形成越上不去越急、越急越上不去的恶性循环。

急躁与对问题的认识有关,当认识到问题很紧迫、很重要时,往往会产生急躁心理。

急躁会使人心神不安,甚至会出现情绪上的紊乱状态。

急躁的人容易灰心。

一个人在急于求成的情绪支配下,往往操之过急,不等深思熟虑,也不等准备工作做完后便马上开始工作,这样当然很难取得圆满的结果。

当事情遭到挫折时,往往不能冷静地分析原因,而是带着更加急躁的情绪,不冷静地进行下一步的活动,结果仍然没有满意的结果,时间长了,就会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急躁的人易怒。

生活中,爱发脾气的人往往都是性子很急的人。

愤怒容易使人失去控制,在盛怒下失去理智,作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急躁情绪的推波助澜所致。

因此,训练小学生学会控制急躁情绪是很有必要的。

[案例2]这是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来信,来信说:“我这人,整天不高兴,觉得自己每天都碌碌无为,而且还会给别人造成麻烦。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在学前教育领域,了解和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小明是一个刚入园的三岁小男孩,每天早上来幼儿园都会哭闹,紧紧抱住家长不愿意松手。

家长离开后,他会持续哭泣很长时间,并且难以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

从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明的这种表现是典型的分离焦虑。

三岁的幼儿正处于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熟悉的照顾者有着强烈的依赖。

当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与亲人分离时,会感到不安和恐惧。

为了帮助小明克服分离焦虑,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入园前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小明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以便在幼儿园中为他营造熟悉和舒适的氛围。

其次,在入园初期,教师可以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和陪伴,通过温暖的语言和身体接触来传递安全感。

例如,轻轻抚摸他的头,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此外,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小明的注意力,让他逐渐融入集体生活。

比如开展小游戏、唱儿歌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引导,小明的分离焦虑逐渐减轻,能够愉快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

案例二:小红的攻击性行为小红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经常会在与同伴玩耍时出现推搡、抢夺玩具等攻击性行为,导致其他小朋友不愿意和她一起玩。

这种攻击性行为在学前儿童中并不罕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能是由于小红缺乏正确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她可能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从而通过攻击来获取关注或达到目的。

针对小红的情况,教师首先需要与她进行单独的交流,了解她攻击行为背后的原因。

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导小红认识到攻击行为的错误,并教给她正确的解决问题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比如,当她想要某个玩具时,可以说“能不能给我玩一会儿?”而不是直接抢夺。

同时,在班级中开展关于友好相处和分享的主题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小明是一名五年级学生,最近在数学课上表现明显下降,出现了明显的学习压力。

他曾经是数学课上的佼佼者,但是最近数学成绩不断下滑,课堂上也变得越来越消极。

他开始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觉得自己再也不能成为数学课上的优生。

分析:小明此时出现学习压力和自信心下降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他在数学课上遇到了困难或挫折。

在过去,他一直是数学课上的佼佼者,这种突然的成绩下滑可能会让他感到困惑和挫败。

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他对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他变得消极。

建议:1.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赞扬来增强小明的自信心。

在每一次小明取得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小明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有价值的。

2.帮助小明面对挑战: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为小明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学习支持。

分析小明在数学上的具体困难,并找到适合他的辅导方法和学习资源,帮助他克服学习障碍。

4.及时沟通家长:教师应该及时与小明的家长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和学习情况,共同探讨解决措施。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提供支持和鼓励,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和指导小明的学习情况。

5.培养学习方法和技能:教师可以教授小明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更好地组织学习和思考问题。

这包括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

通过这些技能的培养,小明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总结: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学习压力和自信心下降是由于遇到困难和挫折导致的,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帮助小明面对挑战,促进学习动力的提升,以及与家长的积极沟通等方式来帮助他克服困难,重建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4)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4)

教育心理学案例案例1小华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学习不太自觉,也不刻苦,常说“考前三名太累,后三名太丑,就在班上中游,蛮好!“父母用金钱刺激他读书,考100给100元,90给90元,80分以下则要挨打。

请用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分析这一现象。

案例2学生林某,上课经常打瞌睡,但下课时精神十足,喜欢打篮球,作业经常没有完成,极少预习、复习。

基础较差,成绩不佳。

案例3学生陈某,学科基础较好,但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成绩一落千丈,发展到上课无心听讲,喜欢搞一些滑稽动作或一些好笑的话引发全班同学大笑,破坏课堂纪律.案例4项某,18岁,男,武汉市某高级职业中学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大约半年前由该校高中部转入中专部,从此他变得更为消沉,对学习毫无兴趣,并表现出很不满意现状的情绪,在班上小打小闹不断,经常被老师批评.这个学期以来,状况更为不佳,近来,据说项某与班上一女生王某(17岁)恋爱,两人经常晚自习逃课,被学校值班老师记录有6次之多,引起政教处及班主任的注意。

另外,据了解,项某自小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同住,虽然他们对项某关怀备至,但毕竟年事已高,对项某的管教无法面面俱到分析角度:1 成就动机2 环境转换3 该年龄期的身心特点4 家庭教育5 老师教育管理案例5王某,男,17岁,湖北某重点中学一年级学生。

赶进入高中时,满怀激情,希望三年后考入自己梦想的大学。

几个月后,他发现高中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美好。

他变得伤感、消沉,表现出很不满足自己的现状。

原来,他在初中时是普通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同学羡慕,老师器重,他有“众星捧月”的优越感。

到了重点高中,同学都是佼佼者,他的比较优势就不在了,因此感到很不自在,尤其是入学后的几次考试,他的成绩只排在全班的中等水平,这就彻底打破了他入学时的美好幻想,情绪也一落千丈。

他努力学习,成绩还是没有明显提高,他感到力不从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他开始上课迟到,有时旷课,最后他要求退学。

分析角度:1 环境改变2 归因3 学习动机案例6王某,男,就读于武汉市某中学,初一时学习成绩中等,进入初二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常常在最后几十名徘徊,物理成绩尤其差。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出现了明显的情绪低落和自卑感,没有兴趣参与课堂活动,成绩下降明显。

他的父母感到很担心,决定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

问题分析:从描述来看,小明可能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无助感、失去兴趣和快乐感等。

这种情绪和行为变化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他恢复正常。

干预策略:1.初步评估:心理辅导师应与小明进行初步的面谈,了解他的个人情况、学习状况以及最近的情绪变化,以评估其抑郁症的程度和类型。

2.建立信任关系: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师需要与小明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通过倾听和理解,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减轻他的焦虑和抑郁感。

3.情绪管理:帮助小明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在面对负面情绪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4.认知重建:通过认知重建,帮助小明改变消极的观念和想法,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正反馈和引导,帮助他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5.家庭支持:鼓励小明与家人建立积极的互动和沟通,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心理辅导的过程,学习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和应对压力。

效果评估: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师需要定期评估小明的情绪变化和学习情况。

通过与他的互动和观察,判断干预策略的有效性,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小明的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支持。

结论:通过心理辅导的综合干预,可以帮助抑郁症学生恢复情绪和学习能力。

关键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开展有效的情绪管理和认知重建,同时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案例二:学习焦虑学生的压力缓解案例背景:小芳是一名高中生,最近在备战高考期间出现了严重的学习焦虑。

她经常感到紧张和压力巨大,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果不佳。

教资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资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资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本篇案例分析将重点关注教育心理学在教资考试中的应用。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应用心理学理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教育目标。

2. 案例分析2.1 学生学习焦虑案例分析某一年级的学生小明在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成绩下滑,学习积极性不高。

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小明对于学习任务感到压力,常常出现胃口不好、失眠等生理症状。

教师应该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帮助小明解决学习焦虑问题。

2.2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或者玩弄手机等行为。

这种情况影响了他们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教师可以运用注意力理论等心理学知识,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并有效管理课堂气氛。

2.3 学生情绪管理案例分析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情绪问题,如愤怒、焦虑、自卑等,这些情绪对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提高情商和学习能力。

3. 案例解决方案3.1 学习焦虑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可以采用“缓解焦虑”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情感引导、认知适应等措施。

通过与学生深入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改善学习焦虑问题。

3.2 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设立小组讨论、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同时,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课堂纪律。

3.3 情绪管理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可以运用情绪管理理论中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情绪识别、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指导。

同时,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尊重、支持和理解,培养他们处理情绪的能力。

4. 案例实践效果评价通过对以上案例的教育心理学应用介绍和解决方案分析,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实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教育心理学案例题(3篇)

小学教育心理学案例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8岁,就读于某小学二年级。

小明性格开朗,聪明伶俐,但近期在学校和家庭中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期”。

在学校,小明经常不遵守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与同学发生冲突;在家里,小明对父母的要求和安排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

二、案例分析1. 小明“反抗期”的原因(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心理发展也趋于成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地位,渴望独立和自主。

因此,小明表现出“反抗期”的生理原因。

(2)心理因素: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观念。

当父母或老师的要求与他的观念发生冲突时,他会产生抵触情绪。

此外,小明可能在学校或家庭中受到了不良影响,导致他产生了逆反心理。

(3)教育因素: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父母过于溺爱或严厉,老师过于权威或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都可能导致小明产生“反抗期”。

2. 小明“反抗期”的表现(1)在学校:小明不遵守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与同学发生冲突。

这表明他在学校中寻求关注和认可,试图通过逆反行为来达到目的。

(2)在家里:小明对父母的要求和安排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

这表明他在家庭中寻求独立和自主,试图摆脱父母的束缚。

三、教育建议1. 家庭教育(1)父母要尊重小明的个性和意愿,给予他适当的自主权。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小明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2)父母要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多与他沟通交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当小明产生逆反心理时,父母要耐心引导,帮助他调整心态。

(3)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溺爱和严厉。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小明的责任感、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校教育(1)教师要根据小明的个性和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在课堂上,关注小明的学习情况,给予他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2)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成长。

最新幼儿教招聘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 四

最新幼儿教招聘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 四

最新幼儿教师招聘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四1、讨厌的阳阳案例描述一天早上自由活动时间,大一班的一名幼儿跑来向老师告状:“老师,阳阳把我的柜子涂了乱七八糟的颜色,我说了不让他弄,他偏型。

”之后纷纷有幼儿来告状:“老师,那天洗手时,阳阳突然从后面抱住我,我生气了让他松开,他最后用力推了我一下。

”“老师,昨天我们在建筑区玩游戏,阳阳去那儿捣乱,把我们要完成的作品给破坏了,要把我和其他小我伙伴气坏了。

”抱怨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斥了整个教室......问题1、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

2、针对此案例中的情况,提出教师指导幼儿改善同伴关系的策略。

案例分析幼儿的同伴关系是衡量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同伴关系直接影响着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根据社会测量法,幼儿的同伴关系分为受欢迎、被拒绝者、被忽略者、有争议者和一般者。

案例中阳阳属于被拒绝者,大多数幼儿不喜欢他,被拒绝者往往具有自私、不守规矩、攻击性强,捉弄别人等特点,阳阳的行为表现,他不能很好地与同伴相处,没有掌握一些必备的与他交往的能力与技巧。

结合幼儿同伴关系的类型,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被拒绝者,教师要在班级中帮助他树立良好形象,具体的指导策略包括:(1)建议幼儿保持整洁的外表;(2)个别谈话,使其明了受排斥的原因,提醒其自我约束,指导与人相处的技巧;(3)赞美其优点,加强其自信心;(4)安排被拒绝者与受欢迎者一起游戏活动,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功效;(5)给予他们为班级服务的机会,并当众夸期良好行为,以获得同伴的认同与接纳;(6)与班上幼儿讨论改变被拒绝者言行的方法。

(7)以角色扮演、小团体活动方式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及倾听他人不同的想法或感受,进而学习同理心及角色取代的概念;(8)做家长工作,请家长配合,家园共育。

2、“反正不是我的错”案例描述新学期开始的新鲜感过后,一些问题便悄然显现出来,贝贝近几天总是晚来园或不来园。

案例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3篇)

案例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3篇)

第1篇一、引言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在幼儿教育中,学前教育心理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小华,4岁,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华一直由奶奶照顾。

奶奶对小华宠爱有加,导致小华形成了依赖心理。

进入幼儿园后,小华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常常哭泣,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

老师发现小华的问题后,决定运用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帮助小华度过适应期。

三、案例分析1. 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4岁幼儿正处于“分离焦虑”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对父母或抚养者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当离开抚养者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

小华由于长期依赖奶奶,进入幼儿园后,分离焦虑表现得尤为明显。

2. 心理特点小华的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

这可能与他的家庭环境和抚养方式有关。

奶奶的宠爱导致小华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

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小华无法适应,表现出焦虑、哭泣等情绪。

3. 教育心理学应用(1)建立情感联系老师首先与小华建立情感联系,关心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兴趣爱好。

通过日常互动,让小华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逐渐减少焦虑情绪。

(2)培养独立性老师鼓励小华参与集体活动,如游戏、绘画等,培养他的独立性。

在活动中,老师适时给予小华表扬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

(3)培养社交能力老师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小华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在活动中,老师引导小华学会倾听、分享、合作,提高他的交往技巧。

(4)家园共育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华在家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关注小华的心理需求,逐步培养他的独立性。

四、案例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华的焦虑情绪明显减轻,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他开始主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

家园共育的效果显著,小华的独立性、社交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如何运用积极心理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案例背景小李是一名初中生,平时表现平平,成绩中等,对学习缺乏兴趣,很少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在与家长沟通中,教师了解到小李在家也表现出类似的情况,对家庭作业敷衍了事,对父母的关心和指导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

二、案例描述针对小李的情况,教师决定采用积极心理教育的方法,帮助他提升学习动力。

首先,教师与小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和困惑。

在谈话中,教师发现小李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些怀疑,认为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开始引导小李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潜力,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在作业中尝试挑战自己。

此外,教师还为小李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为他提供了一些适合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同时,教师还邀请家长参与积极心理教育的过程,与他们一起关注小李的情绪变化和进步。

三、案例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他开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和老师互动更加积极。

同时,他在作业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进步,对学习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这些改变源于积极心理教育的有效实施。

首先,教师通过谈话了解小李的内心想法和困惑,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为后续的积极心理教育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为小李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提供了一些适合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这有助于提高他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邀请家长参与积极心理教育的过程,与他们一起关注小李的情绪变化和进步,有助于形成一个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

此外,通过观察和分析小李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积极的启示。

首先,学生个体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他们能够逐渐克服自卑和疑虑,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其次,积极心理教育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只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进步。

最后,对于其他类似情况的学生,教师可以借鉴这个案例的经验和方法,为他们的成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申请教师资格证时,教育心理学也是必考的一项内容。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教育心理学在教师工作中的应用。

案例:小明不喜欢上英语课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其他科目上表现良好,但是对英语课却不感兴趣。

每次上英语课,他总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绩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该如何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呢?一、了解小明的兴趣与需求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与需求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首先需要教师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对英语课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了解小明对英语的兴趣程度、学习英语的目标以及他想要达到的成绩等。

二、激发积极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对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针对小明不喜欢上英语课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他的积极情感。

例如,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英语活动,增加游戏性和互动性,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夸奖和认可来增加小明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个性化教学辅导教育心理学强调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针对小明不喜欢上英语课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他的兴趣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辅导。

例如,了解小明对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更感兴趣,通过给他提供适合他的学习材料和方法来增加他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引导学习自主性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他们学习动力和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小明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的学习动力。

例如,让小明自主选择一些英语学习的内容或项目,给予他足够的自由度和责任感,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成就感。

五、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来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组织小组互动活动,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和合作;展示一些英语学习成功的案例,激发小明的学习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童讲的过程中,在童童讲完后让他回到了教室。
问题:请使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等理论分析 本案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案例8 小雨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智力正常,二年时成绩还可以,属中等 水平,但三年后成绩开始下滑。四年级更明显。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 业也是应付老师和父母。每次试卷和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 包。老师批评他,他无所谓。小童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匆匆 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爱玩游戏。父母均为某企业职工,自己文化 程度不高,因此对孩子读书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 问题:请根据小雨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具体的激发小雨学习动机的 方案。 案例9 在某班的一次英语课上,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老师正在 教“cock”(公鸡)这个单词,突然有个学生坐在位子上,用广东土话 怪强怪调的问:“英语里有没有鸡姆(即母鸡)?”顿时,班上哄堂大 笑,正常的课堂纪律给搅乱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动声色,仍然用 平静的声调说:“有,而且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他把这两个单词 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读。于是,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被引导到教学内 容上来。那个发出怪声的同学看到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也开始感到不好意思起来,然后,这位老师又把话题一转:“**同学不 错,不但想学“公鸡”这个词,还想知道“母鸡”这个词,现在全班同 学都要多学两个单词,但是,你刚才提问的语调不好”。接着他又讲了 英语中的语调问题。 请问这位老师的课堂处理是否得当?为什么? 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机智?
教育心理学案例 案例1 小华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学习不太自觉,也不刻苦,常说“考前三 名太累,后三名太丑,就在班上中游,蛮好!“父母用金钱刺激他读 书,考100给100元,90给90元,80分以下则要挨打。 请用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分析这一现象。 案例2 学生林某,上课经常打瞌睡,但下课时精神十足,喜欢打篮球,作 业经常没有完成,极少预习、复习。基础较差,成绩不佳。 案例3 学生陈某,学科基础较好,但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成绩一落千丈, 发展到上课无心听讲,喜欢搞一些滑稽动作或一些好笑的话引发全班同 学大笑,破坏课堂纪律。 案例4 项某,18岁,男,武汉市某高级职业中学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大约 半年前由该校高中部转入中专部,从此他变得更为消沉,对学习毫无兴 趣,并表现出很不满意现状的情绪,在班上小打小闹不断,经常被老师 批评。这个学期以来,状况更为不佳,近来,据说项某与班上一女生王 某(17岁)恋爱,两人经常晚自习逃课,被学校值班老师记录有6次之 多,引起政教处及班主任的注意。另外,据了解,项某自小父母离异, 与爷爷奶奶同住,虽然他们对项某关怀备至,但毕竟年事已高,对项某 的管教无法面面俱到 分析角度: 1 成就动机 2 环境转换 3 该年龄期的身心特点 4 家庭教育 5 老师教育管理 案例5 王某,男,17岁,湖北某重点中学一年级学生。赶进入高中时,满 怀激情,希望三年后考入自己梦想的大学。几个月后,他发现高中并不 是他想象的那样美好。他变得伤感、消沉,表现出很不满足自己的现 状。原来,他在初中时是普通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同学羡慕,老师器 重,他有“众星捧月”的优越感。到了重点高中,同学都是佼佼者,他 的比较优势就不在了,因此感到很不自在,尤其是入学后的几次考试, 他的成绩只排在全班的中等水平,这就彻底打破了他入学时的美好幻
吴老师错了,童童最终还是很窘迫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且其他同 学也变得不敢上前说了。
吴老师决定帮助童童恢复自尊。她让童童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问 题。她说很多学生都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她开始教书时也感到害 怕。后来她问了童童设计的数学题是什么,童童用非常小的声音回答 了。吴老师说:“非常好,童童!那你是怎么解这个题的?”童童受到 了老师的鼓励,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胆子也变大了,接着把自己解题 的过程完整地向同学们演示出来了。
想,情绪也一落千丈。他努力学习,成绩还是没有明显提高,他感到力 不从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他开始上课迟到,有时旷课,最后他要 求退学。
分析角度: 1 环境改变 2 归因 3 学习动机 案例6 王某,男,就读于武汉市某中学,初一时学习成绩中等,进入初二 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常常在最后几十名徘徊,物理成绩尤其差。性格 有点内向,容易冲动、反叛。常常与同年级其他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 玩,与班上同学一般。家庭比较宽裕,父母文化程度一般,高中毕业。 父亲个体经商,母亲在一事业单位上班。与父母沟通一般,喜欢在中午 放学后去游戏机室、网吧等地方玩耍,下午上课常常迟到,还编出各种 理由搪塞老师,上课总是睡觉,不完成作业。 分析角度: 1 该生性格特点 2 家庭原因 3 同辈群体影响 4 社会风气影响 5 学校老师管理 案例7 五年级数学老师吴老师上个周末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个数学家庭作 业,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应用题并解题。星期一上课的时候, 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目。她第一个叫小东上讲台说,小东大胆地 上讲台介绍自己编的数学题,并向全班同学演示他解题的过程。当小东 在台上讲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小王一直在和其他同学讲话,破坏班级秩 序。吴老师已经警告过他了,这次小王又不听话。吴老师不允许他打扰 小东的讲话,让他到楼道里站着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小东介绍完数学 题,给其他同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吴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上 台介绍时,很多学生都举手了。 接下来,吴老师让一个擅长数学的学生童童讲自己编的题目,以及 解题的过程。童童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当走到讲台边时,全身都在发 抖。童童站了好几秒钟才开始说话。但是他太紧张了,根本讲不下去。 童童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吴老师知道童童经常在很多人面前不敢张口。 但是吴老师想,童童的数学学得不错,他应该能够讲清楚他的题目。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