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十个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他的情绪波动较大,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鼻子或发脾气。

在学校里,他和同学相处不融洽,经常与人争吵打架,导致他缺少良好的友谊。

分析:小明可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需要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下予以解决。

首先,他情绪波动大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缺乏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动情绪的检视,引导他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管理情绪,如通过画画、写日记等方式。

其次,小明与同学冲突的问题可能源于他缺乏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小明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小明的沟通能力。

此外,小明缺少友谊的问题可能与他的行为表现有关。

教师可以通过与小明进行单独谈话,帮助他找出问题所在,并教导他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同时,教师可以将小明与其他同学合作,通过合作活动加深他与同学之间的互信和友情。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在学习方面表现出色,但总是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够好。

每次考试后,她会焦虑不安,担心自己的成绩不理想。

她经常熬夜学习,导致睡眠不足和精神不稳定。

分析:小红可能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和学习焦虑。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评价小红的学习成绩,让她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她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同时,教师可以给小红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她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不过分强调成绩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习技巧和方法,帮助小红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压力。

教师还可以与小红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保证小红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此外,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提供小红与同学间的交流和互动机会,增强她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支持。

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小红寻找其他兴趣爱好,让她能够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减少对成绩的过度焦虑。

【案例三】小翔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在学校表现积极主动,乐于助人,并且与同学相处融洽。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教育⼼理学案例分析1、请⽤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下案例:李⽼师因为英语课上的⼀件事与师傅发⽣了争执。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李⽼师在上英语课,正好带教她的师傅来听课。

李⽼师在⿊板上写了两个句⼦: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有个男同学就嚷嚷着说,他知道这两句英语的意思。

李⽼师就和颜悦⾊地说:“那你说说看,How are you?”那个男⽣站起来说“怎么是你?”,李⽼师愣了⼀下,接着问:“How old are you 呢?”那位男⽣说“怎么⽼是你?”看着那个男孩认真的样⼦,李⽼师⼀下⼦乐了,笑着说:“你翻译的真的很有创意!”她转向全班同学,“同学们都应该向他学习,以后碰到不认识的句⼦也不要怕,⼤胆去猜,即使猜错也没有关系。

”接着,李⽼师把这个句⼦的正确翻译告诉了同学们。

下课后,师傅对李⽼师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看法,“你不能这么迁就学⽣,明明是错的,还要表扬他。

等到考试时,你就会知道你⼀味地表扬学⽣是不⾏的。

” ⾯对师傅的意见,李⽼师陷⼊了沉思……解析:在对待师⽣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要尊重有过错的学⽣和意见不⼀致的学⽣。

尊重学⽣意味着不伤害学⽣,不羞辱嘲笑学⽣、不随意当众批评学⽣。

教师不仅要尊重学⽣,还要学会赞赏每⼀位学⽣:(1)赞赏每⼀位学⽣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位学⽣,哪怕是极其微⼩的成绩(3)赞赏每⼀位学⽣所付出的努⼒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4)赞赏每⼀位学⽣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的超越。

案例中,李⽼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更能激发学⽣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思考问题,是值得赞扬的。

2、有⼀位学⽣在课堂上总是默默⽆⾔,⽼师在他的档案袋中写到:“在⽼师的眼中,你是⼀个聪明⽂静的孩⼦,每⼀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节课上,你总是那么专⼼,什么时候能让⽼师听到你甜美的声⾳?”亲切的语⾔像漫漫春风,不仅让⽼师和学⽣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且把学⽣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过程和良好的⼼理体验之中。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案例2: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案例3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及应用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及应用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

一、引言幼儿园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的学科,它对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涉及心理学的案例,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有效地分析和应对各种情况。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一些常见的案例,并探讨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小明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小明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幼儿,他在幼儿园总是独自一人玩耍,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互动。

这种情况给教师带来了困扰,因为幼儿园的教学理念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

教师需要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帮助小明融入集体生活。

2. 案例二:小红情绪波动较大小红是一个易受情绪影响的幼儿,她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情绪低落,甚至哭闹不止,给教师和其他小朋友带来困扰。

教师需要了解小红的心理特点,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她调节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态。

3. 案例三:小明在学习中缺乏耐心小明是一个好动的幼儿,他在课堂上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态度不端正。

教师需要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引导小明培养耐心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心理学知识的应用1. 倾听和理解幼儿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倾听和理解的态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适当地引导和鼓励,让他们逐渐融入集体生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 情绪管理和调节针对情绪波动较大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合理地表达和调节情绪,培养积极的心态。

3. 渐进式引导和激发兴趣对于缺乏耐心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渐进式的引导方法,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四、结语幼儿园教育心理学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指导教师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应该不断地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他张贴那么多图画,还有花草植物,这样会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根据无意注意,尤其是低年级,老师这样的做法只会事倍功半[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汇总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汇总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一)【案例一】听蚂蚁唱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参考答案】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在学前教育领域,了解和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小明是一个刚入园的三岁小男孩,每天早上来幼儿园都会哭闹,紧紧抱住家长不愿意松手。

家长离开后,他会持续哭泣很长时间,并且难以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

从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明的这种表现是典型的分离焦虑。

三岁的幼儿正处于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熟悉的照顾者有着强烈的依赖。

当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与亲人分离时,会感到不安和恐惧。

为了帮助小明克服分离焦虑,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入园前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小明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以便在幼儿园中为他营造熟悉和舒适的氛围。

其次,在入园初期,教师可以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和陪伴,通过温暖的语言和身体接触来传递安全感。

例如,轻轻抚摸他的头,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此外,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小明的注意力,让他逐渐融入集体生活。

比如开展小游戏、唱儿歌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引导,小明的分离焦虑逐渐减轻,能够愉快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

案例二:小红的攻击性行为小红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经常会在与同伴玩耍时出现推搡、抢夺玩具等攻击性行为,导致其他小朋友不愿意和她一起玩。

这种攻击性行为在学前儿童中并不罕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能是由于小红缺乏正确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她可能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从而通过攻击来获取关注或达到目的。

针对小红的情况,教师首先需要与她进行单独的交流,了解她攻击行为背后的原因。

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导小红认识到攻击行为的错误,并教给她正确的解决问题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比如,当她想要某个玩具时,可以说“能不能给我玩一会儿?”而不是直接抢夺。

同时,在班级中开展关于友好相处和分享的主题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出现了明显的情绪低落和自卑感,没有兴趣参与课堂活动,成绩下降明显。

他的父母感到很担心,决定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

问题分析:从描述来看,小明可能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无助感、失去兴趣和快乐感等。

这种情绪和行为变化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他恢复正常。

干预策略:1.初步评估:心理辅导师应与小明进行初步的面谈,了解他的个人情况、学习状况以及最近的情绪变化,以评估其抑郁症的程度和类型。

2.建立信任关系: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师需要与小明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通过倾听和理解,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减轻他的焦虑和抑郁感。

3.情绪管理:帮助小明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在面对负面情绪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4.认知重建:通过认知重建,帮助小明改变消极的观念和想法,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正反馈和引导,帮助他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5.家庭支持:鼓励小明与家人建立积极的互动和沟通,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心理辅导的过程,学习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和应对压力。

效果评估: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师需要定期评估小明的情绪变化和学习情况。

通过与他的互动和观察,判断干预策略的有效性,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小明的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支持。

结论:通过心理辅导的综合干预,可以帮助抑郁症学生恢复情绪和学习能力。

关键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开展有效的情绪管理和认知重建,同时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案例二:学习焦虑学生的压力缓解案例背景:小芳是一名高中生,最近在备战高考期间出现了严重的学习焦虑。

她经常感到紧张和压力巨大,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果不佳。

心理学教育中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

心理学教育中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

心理学教育中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辅导是心理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帮助个体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探讨心理学教育中的有效辅导方法和策略。

案例一:社交焦虑症患者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社交场合中总是表现出明显的紧张和不自信。

他害怕与人交流,害怕他人的评价,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的社交焦虑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在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辅导师采用了以下策略:1. 了解患者:辅导师首先倾听和了解小明的个人经历和感受,试图找出导致他社交焦虑的原因和背后的心理问题。

2. 提供支持:辅导师鼓励小明坦诚自己的情感和困惑,并提供情绪上的支持,以建立信任和积极的沟通氛围。

3. 情境模拟:辅导师帮助小明面对自己的恐惧,通过情境模拟让他逐渐适应社交场合,并学习应对焦虑的技巧。

4. 肯定进步:辅导师经常给予小明肯定和鼓励,引导他关注自己的进步和改变,增强自信心。

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帮助小明逐渐克服了社交焦虑,重建了对社交场合的信心。

案例二:抑郁症患者小红是一名年轻的职场女性,近来她一直陷入情绪低落和消极的情绪状态。

她缺乏动力、兴趣和快乐感,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

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她渡过了难关,主要策略如下:1. 倾听和理解:辅导师耐心地倾听并关注小红的内心体验,理解她的抑郁情绪,并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安慰。

2. 激励和目标设定:辅导师帮助小红重新找回对生活的动力,设定一些小目标并逐步实现,以建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

3. 身心锻炼:辅导师指导小红通过身体活动和锻炼,释放负面情绪,并促进她的身心健康。

4. 情感调节:辅导师教授小红情感调节的技巧,让她学会正确应对负面情绪和压力。

在心理健康辅导的帮助下,小红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心理状态,并学会了健康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方式。

结论心理健康辅导在心理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的焦虑症状小明是一名七年级学生,最近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如失眠、食欲减少、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等。

他的家长十分关注这些问题,并带他去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身体并没有任何问题。

家长便来找我进行咨询,希望我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与小明的谈话,我发现他一直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好,害怕在学习和生活中失败。

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但他一直为了维持这种状态而压力过大。

我认为他需要学会对自己设定适当的目标,并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应该放松心态,同时可以采用适当的放松训练帮助他减轻压力。

我建议小明和他的家长一起制定一个计划,帮助他逐渐学会放松自己,放宽对自己的要求。

同时,我也向他的父母建议他们给予小明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以减轻他的焦虑症状。

案例二:小刚的学习困难小刚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最近在学习中出现了困难。

他的家长非常关心他的学习情况,询问他的老师和同学后发现,小刚的成绩开始下滑,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无法完成作业等问题。

他的家长怀疑小刚患上了ADHD(多动症)。

我进行了针对小刚的一系列评估,发现他确实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并把这个情况告知了小刚的父母和老师。

我建议他们采用多种策略来帮助小刚,如加强睡眠、饮食注意等生活习惯,制定学习目标,建立规律的学习习惯,并采用一些注意力训练方法。

我也向小刚的家长建议他们在家中为小刚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和支持,小刚的学习和认知能力都有了提高。

他的家长和老师也更加了解他的特点,并采取了更多有效的措施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案例三:小文的自卑情绪小文是一名五年级学生,最近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情绪。

她非常缺乏自信心,总是试图隐藏自己的不足。

她甚至开始逐渐远离平常喜欢的活动和好朋友,变得愈发孤独。

她的父母十分担心,希望能找到适当的方式帮助她缓解情绪。

我首先对小文进行了评估,发现她的自卑感来自于自己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以及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太友好。

心理学教育中的实际案例分析

心理学教育中的实际案例分析

心理学教育中的实际案例分析引言心理学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心理学教育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提升个人发展和社会互动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探讨心理学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一:学业压力与应对策略小明是一名中学生,他在学业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每天晚上,小明都要连续几个小时做作业和准备考试。

他感到压力巨大,焦虑不安。

在接受心理咨询后,心理学教育师为小明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教育师鼓励小明设定合理的目标。

这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管理时间并减轻焦虑感。

其次,教育师教给小明放松和心理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积极思考。

最后,教育师建议小明与家人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通过这些应对策略,小明逐渐学会平衡学业和生活,减轻压力,更好地应对挑战。

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同时身心健康也得到了改善。

案例二:亲子关系的改善大卫是一名家长,他为自己与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感到困惑和沮丧。

他的儿子乔治在学校表现不佳,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使得家庭气氛紧张。

经过与心理学教育师的沟通和辅导,大卫意识到亲子关系在孩子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师的建议下,大卫学会了积极的亲子交流技巧。

首先,大卫开始给乔治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他尝试与儿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倾听乔治的想法和感受。

其次,大卫学习了如何设定适当的规则和界限,以促进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最后,大卫和乔治一起参与各种家庭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系。

通过这些改变,大卫和乔治的亲子关系得到了改善。

乔治在学校的表现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同时他也更加自信和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案例三:职场压力与情绪管理玛丽是一名年轻的职场人士,她在工作中感到极度的压力和焦虑。

她常常面临大量的工作任务和难以应付的工作压力。

在进行心理咨询后,她接受了一系列心理学教育的培训。

首先,心理学教育师帮助玛丽识别了她的压力源,并鼓励她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31例 28页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31例 28页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31案例分析1.基本情况:(青春期逆反心理)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

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

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

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

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

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

还有一次,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家长。

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后才回家。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

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找出证据和证人。

答:一、原因分析吴某的叛逆行为时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

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解决方案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其次,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

第一,了解自己。

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第二,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第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第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

第五,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三、小结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案例分析集锦

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案例分析集锦

2.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

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

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

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

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保护他。

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⑵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要点:⑴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

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⑵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根底上。

?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开展。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根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保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课程案例类试题大全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快乐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表达,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逐步形成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教育心理学十个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十个案例分析

案例1: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与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

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应重视个别差异。

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2: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教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教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教师不如你,以后教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教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该教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3: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问题:你对江西与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答:江西与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案例3: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1.下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应如何加以注意,试举例。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常在午睡后将左脚的鞋穿在右脚上,将右脚的鞋穿在左脚上,即使教师告诉他这只鞋是左脚的,他也会出错。

而大班孩子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这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方位知觉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造成的。

在幼儿方位知觉上,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这正是小班幼儿的知觉水平。

5岁使,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开始能正确的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2.如果在幼儿园,一个小孩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是自己在一个角落自己玩。

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孩子?参考答案:这个现象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有的孩子可能是由于和某个小朋友闹矛盾,生气了;有的可能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被老师关注;还有的可能是性格比较孤僻,不爱和小伙伴交往等。

因此老师对待同一种行为表现(孤僻),要分析其真正的原因,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在孩子的个性的整天中,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如果我们不具体分析其原因,而采取同样的策略,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产生反作用。

3.“一个孩子问:妈妈,您知道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是什么吗?我告诉你吧,是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

”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这是因为儿童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展的。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直观的概括。

儿童最初用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这时语词只有标志的功能。

(2)动作的概括。

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进行概括,但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借助于动作,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3)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

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因此可以说,直观的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4.下面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宋朝有个“神童”方仲永,幼小聪慧,五岁赋诗,文才过人,深得当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赞赏。

弗洛伊德的经典案例

弗洛伊德的经典案例

弗洛伊德的经典案例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经典案例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和研究中。

以下是十个以弗洛伊德的经典案例为题的例子。

1. "小汉娜的恐惧症":弗洛伊德通过分析5岁的小汉娜,发现她的恐惧症源于对父亲的恋物欲望,以及父亲的威胁和惩罚。

2. "小阿尔弗雷德的神秘失明":弗洛伊德研究了一个年轻男孩的神秘失明症状,发现这一现象是由于童年时期对于禁欲的冲突和焦虑所导致的。

3. "德尔的多重人格":弗洛伊德分析了一个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的患者德尔,揭示了他不同人格之间的童年创伤和心理冲突。

4. "安娜·奥的梦境解析":弗洛伊德通过解析安娜·奥的梦境,揭示了她潜意识中对于父亲的恋物欲望和对母亲的嫉妒。

5. "弗朗茨的强迫症":弗洛伊德研究了一个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弗朗茨,发现他的症状来源于对儿童性欲和禁忌的冲突。

6. "玛丽亚的抑郁症":弗洛伊德分析了一个患有抑郁症的患者玛丽亚,发现她的症状与童年时期的失去和自我指责有关。

7. "约翰的恋母情结":弗洛伊德研究了一个患有恋母情结的患者约翰,探讨了他对母亲的爱与童年时期的冲突。

8. "丽莎的性幻想":弗洛伊德通过分析丽莎的性幻想,揭示了她对于父亲的恋物欲望和对母亲的嫉妒。

9. "彼得的恐高症":弗洛伊德研究了一个患有恐高症的患者彼得,发现他的症状源于对父亲的攀比和对母亲的恋物欲望。

10. "安妮的性冲突":弗洛伊德分析了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安妮,发现她的性冲突和对父亲的恋物欲望有关。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在学前教育领域,理解和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洞察儿童的行为表现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

案例一:分离焦虑小明是一个刚入园的三岁小男孩,每天早上到幼儿园时都会大哭大闹,紧紧抱住妈妈不肯放手。

妈妈离开后,他仍然长时间哭泣,不愿意参与班级活动,也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从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明的这种表现是典型的分离焦虑。

三岁左右的儿童正处于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熟悉的照顾者(通常是父母)有着强烈的依赖。

当他们突然面临与照顾者的分离,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会感到不安和恐惧。

针对小明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和安抚,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

例如,在他哭泣时轻轻拥抱他,用温和的语言安慰他。

其次,逐步引导小明参与有趣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

比如,给他一个小玩具,或者邀请他一起玩游戏。

另外,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的习惯和喜好,以便更好地满足他的需求。

案例二:注意力不集中小红在课堂上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东张西望,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

老师在讲故事时,她听不了几分钟就开始摆弄自己的衣角或者与旁边的小朋友说话。

对于小红的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能有多种原因。

一方面,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水平有限,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

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和方式可能不够生动有趣,无法吸引小红的注意力。

为了帮助小红提高注意力,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比如,通过故事、游戏、歌曲等形式来传授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同时,设置明确的规则和要求,让小红知道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

例如,规定一段时间内保持安静听讲可以得到奖励。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注意力训练活动,如拼图、找不同等,来锻炼小红的注意力。

案例三:攻击性行为小刚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幼儿园里经常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甚至会动手打人。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1.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在学业和社交方面都有一些困难。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对他的表现感到担忧。

问题分析:小明的学业和社交困难可能是由于缺乏学习方法和沟通技巧。

他可能需要接受一些学习和沟通方面的培训。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提供小明学习方法和沟通技巧的辅导课程,同时鼓励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通过关注他的学习和社交进展,可以帮助他逐步克服困难。

2.案例背景:小红是一个小学生,她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尤其是在考试前。

她的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

问题分析:小红的焦虑和压力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和自信心不足。

她可能需要学习应对焦虑和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帮助小红学习应对焦虑和提高自信心的技巧。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需要给予她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她建立积极的心态。

3.案例背景:小华是一个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但却总是考不好。

他感到很沮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问题分析:小华的学习困难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或者学习动机不足。

他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为小华提供学习方法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关注他的学习进展,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4.案例背景:小李是一个小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问题分析:小李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学习环境的干扰等。

他可能需要学习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方法。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为小李提供专门的注意力训练课程,帮助他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调整课堂环境和学习内容的方式,减少干扰和提高他的学习效果。

5.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优秀,但是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显得有些内向和害羞。

问题分析:小明的内向和害羞可能是由于社交不熟悉和自信心不足。

他可能需要学习一些社交技巧和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教育心理学教材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发达的研究领域。

学习理论是指有关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以及制约学习的各种条件的理论探讨和解释。

100多年来,心理学家在探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由于各自的哲学基础、理论背景、研究手段的不同,自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派别,主要包括行为学派、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

行为派与认知派是学习理论上两大对立学派。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大学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行为派的学习理论行为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作为行为派的代表学说。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学习观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 van Pavlov,1870—1932)是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生理现象时。

把食物呈现在狗面前,并测量起唾液分泌。

通常狗吃食物时才会分泌唾液。

然而,巴甫洛夫偶然发现狗尚未吃到食物,只是听到送食物的饲养员的脚步声,便开始分泌唾液。

巴甫洛夫没有放过这一现象。

他开始做一个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

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应重视个别差异。

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2: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3: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4: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

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

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

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

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

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

“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

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

“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

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

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

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5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

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

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6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

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

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

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

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

”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7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

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办及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

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

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案例8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

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

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

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便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道士。

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出。

2、写出“这个人”。

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案例9“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例10“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