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雨的诉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的诉说》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雨的诉说》作文导写-----怎样状雨景,抒雨情【作文目的】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训练要求】1、多文体、多题材、多角度进行写作,扩展思维,激发灵性。
2、细致观察,用心聆听,抓住景物特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内心真实感受。
3、写作时适当采用各种修辞,增强表达效果。
4、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叙写心中故事、描绘雨中景胜、抒发内心真情、阐述鲜明观点等。
[写作导航]雨可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的写作主题:雨的诉说,却是非常有诗意的诉说。
这种诗意从何而来?可以来自你的阅读积累。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雨的优美诗文可谓数不胜数,“雨”作为一个抒情意象,浸润着文人墨客们多情多意的心,他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雨丰富的暗示性和广博的代表性。
可以来自你的心灵感悟。
读一读课本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提示你去观察雨景、倾听雨声的优美语句,你的心灵是否有了某种雨情;做一做课本建议你做的语文实践活动,你是否又感受到了某种雨趣。
有了这些,你可以动笔写作了:状雨景,抒雨情。
那么,又该怎样来状雨景,抒雨情呢?写景、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因为写景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
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
如《岳阳楼记》中的两段景物描写。
当然写景、状物和抒情在具体的一篇文章中,视其倾向性不同有时可以有所侧重: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体景物上的某种感受,即作者既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在景物描写的同时带上“我”此时此地的主观感受。
如:朱自清《春》中描绘的春雨图。
既写出了江南春雨连绵不断的特征,同时江南雨景中田园牧歌般情味又是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主观感受。
人教九年级上教案雨的诉说
总结
雨有细雨、疏雨、阵雨、暴雨、大雨、 小雨、阴雨、霖雨、好雨、密雨、烟 雨,还有毛毛雨、杏花雨、黄梅雨、 豆花雨、桑柘雨、倾盆雨、及时雨, 面目各异;每个人眼中的雨,都别有 一种情韵。
最缠绵的莫过于春雨,她是那么轻 柔,那么温情!在淡淡的细雨中结 伴散步,很容易跌入浪漫的氛围。 最惬意的莫过于夏雨,她是那 么突然,那么热烈!在哗哗的暴雨 中洗涤心灵,胸中的烦躁与不快被 一扫而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执教:路红
导语
雨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春雨细,柳丝 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绵绵冬雨凉。 可以说,雨带给人的不仅是清凉,它滋润 万物,给自然万象带来生机,但是,雨也 给人类带来灾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 听大自然的雨声,感受雨的韵律,品味雨 的诗意,和雨做一次零距离的接触! 让我们一起走进“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 活动。
定景物的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体验。文 体不限。
• 最潇洒的莫过于秋雨,她是那么飘 逸,那么疏放!在霏霏的烟雨中悠 然沉思,你会体味到收获的甜蜜。 • 最沉重的莫过于冬雨,她是那么冷 峻,那么愀然!在咚咚的阵雨中追 忆往昔,会勾起你对逝去岁月的惆 怅,还有明媚春光的依恋。
• 有雨的时节,独坐窗下听雨读书,读 诗词曲赋,读散文小品,读经典名著, 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或愁肠百结, 蹙眉长叹,替古人垂泪;或喜上眉梢, 得千古知己。多么让人神往的画面! 亲爱的同学们,从现在起,用你的心 爱雨吧!爱一切美的事物,获取心灵 的享受吧!
时。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学案新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活动目标】1.丰硕学生的心灵感悟,注意观看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加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置能力。
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作品中“情景融合”的意境。
【活动建议】1.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各有偏重点完成一项内容,确保每项都有人完成。
多做不限。
2.活动在第二课《雨说》教学以后提早布置活动。
3.这篇综合性学习的文字表达很美,三个部份的内容一气贯穿,很有诗意。
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
活动前,请认真研读,感受雨的诗情。
一、(课前)预习·导学假设你是“雨的诉说”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生动的话语,用拟人的手法,以“雨”的身份,导入“雨的诉说”这一话题。
例如:我是欢乐而沉静的雨。
我从天空中飘落,伴着我欢乐的足音,花草荡漾出陶醉的笑意:我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将温柔的脸轻轻的切近土地,在泥土中消融。
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明白你是不是读懂了我。
二、(课堂)学习·研讨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在雨淅淅沥沥下起的时候,带着录音机或摄像机或电话,带着一份好心情,去观看雨幕,去倾听雨韵,去感受雨情,你听到的雨声其实确实是我用生命敲击世界的声音,我滴落在屋檐瓦椤之间,花草树木当中,江河湖海之上。
不同的敲击声混合在一路,便组成了一首最有情味的诗。
请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在夏日的午后,在凉凉的秋夜,在茂盛幽静的竹林,在悠长寂寥的小巷,听我纤细的足音,听我深深地呼吸……然后,把你听到的或经历中的最动人的雨声刻画给他人听,告知他们你是在如何的一种环境和心境下听到的我。
(100字以上)1、作好以下记录:(1)具体季节和时刻:(2)地址:(3)雨的特点:(4)对雨声雨象的形象刻画:例如:春雨不断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非常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挂在群山上。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上《雨的诉说》教案(共4套)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教案1教学内容本课在第18—20页。
这是第一单元的主题活动,结合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辅助诗歌的学习与理解。
诗作将“雨”拟人化,以第一人称“我”的口气,向学生娓娓道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投入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锻炼查找、搜索资料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结合主题,深人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3.在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或专题辩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
2.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能够搜集到“雨”的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能够流利、有条理地向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3.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独立完成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难点1.能够从不同角度客观地评价事物。
2.朗读诗歌时,能够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恰当地读出感情。
◆教学突破查找有关“雨”的诗歌、音乐、图画等,比较各种艺术形式下“雨”的不同展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设计主题活动过程,组织学生查找资料。
2.有条件的可以制作课件,以创设课堂情境。
3.选择朗诵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课上范读一些优秀作品。
◆学生准备1.查找以“雨”为主题的诗歌、散文、音乐、图画等。
2.选择“雨”的一个特点,进行思考。
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展示查找到的资料,可作精品的范1.展示查找到的资料并介绍给同学,自读。
荐朗读文章。
2.从写作内容和角度入手对资料进行2.配合教师,对资料进行分析。
概括和分析。
3.围绕“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3.结合自己对“雨”的不同感受和体会,它的形象和意蕴,并进行写作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实践:《雨的诉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实践:《雨的诉说》内容预览:综合实践 --雨的诉说教材说明:《雨的诉说》是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以抒写大自然的诗为主题,让学生从赏识诗词作品中更好地体会自然的诗意,感觉人生情味。
雨是一种最广泛的自然现象。
春雨细,柳丝长,夏季暴雨晒高阳,秋雨缠绵冬雨凉。
能够说,雨带给人的不单是清冷,它滋润着万物,给自然万物带来活力,可是,雨也给人类带来灾害。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去聆听大自然的雨声,感觉雨的韵律,品尝雨的诗意,并在此基础上,以雨为对象,写一篇抒怀文章。
活动前要求做好充足的准备,运用电脑制作课件,使讲堂活动感情动、艺术化。
讲堂活动时间安排: 2 课时。
活动准备:学生:这篇综合性学习的文字表达很美,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气贯串,很有诗意。
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
活动前,让学生仔细研读,感觉雨的诗情。
单独聆听、体会雨的韵律,能够带着录音机或摄像机,录下雨的音符,记下自己的感觉;采集相关雨的诗文佳作或俗语,认识雨的奇异现象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教师:设计听雨的要求、内容;采集整理相关雨的音像文字资料,制作课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采集整理的资料进行编写,装订成册。
活动过程:一、聆听雨的足音(一)听雨去单独一个,带着录音机,察看雨幕,聆听雨韵,感觉雨情。
要求做好记录,比方,听雨地址、季节、雨的特色,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述,以及自己观雨时的心情,等等。
(二)听雨回来以小组为单位,把大家听雨所得集中到一同,经过编写整理,制作课件或许串连起来;讲堂展现活动时,由学生登台叙述自己的听雨所得,略加描述,并展现听雨成就。
谈谈我听到的雨声──叙述听雨感觉听听我采集的雨韵──播放雨的录音二、感觉雨的诗意(一)展现学生编写的雨的诗集,并作简评。
(能够将他们最成功的页面扫描成图片,再做成 flash 动画,插入音乐,播放。
)(二)感觉雨的情境界:幽静的巷子,一把油字幕:杏花·春雨·江南──雨的情音:伴着悠的笛音,朗,并言美,境界美。
九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雨的诉说》教案 新人教版
写作《雨的诉说》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锻炼查找、搜索资料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的习惯。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3.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独立完成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2. 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高质量完成作文。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准备阶段:一、以自愿为原则把学生分成五组,并分配活动任务。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第四组:欣赏、评论关于雨的歌曲──尤其是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
搜集相关作品,分析它们是怎样写雨、唱雨的;第五组:举办雨景摄影展、绘画展。
可以诗画相配,增添情致。
二、资料收集。
学生:这篇综合性学习的文字叙述很美,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气贯穿,很有诗意。
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
活动前,让学生认真研读,感受雨的诗情。
独自倾听、体味雨的韵律,可以带着录音机或摄像机,录下雨的音符,记下自己的感受;搜集有关雨的诗文佳作或俗语,了解雨的奇特现象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设计听雨的要求、内容;搜集整理有关雨的音像文字资料,制作课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编辑,装订成册。
汇报阶段:一、第一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听听我的足音1、说说我听到的雨声──讲述听雨感受2、听听我收集的雨韵──播放雨的录音二、第二小组展示活动成果:说说我的功过1、诉说雨之功:讲述雨的种种好处2、诉说雨之过:讲述泛滥的雨带来的灾害三、第三小组展示活动成果:读读我的韵味与“雨”题材相关的诗词散文配乐朗诵,并请听众对朗诵本身的评价及谈谈感受。
所有朗诵结束后,再对作品进行一番比较、品评、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附录:关于雨的诗词: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的诉说》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雨的诉说》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通过分析文本,让学生了解雨的多样性以及雨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提升审美情趣。
3.学习并运用文本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雨的诉说》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逐渐提高,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体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雨的诉说》这一课,学情分析如下:
4.合作探究:分组进行一次关于环保的小调查,了解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环保的认识和行动,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教师提示:通过调查,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5.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在家中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邀请家长参与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师提示:与家长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提高环保意识。
2.自主学习与探究:
-设想实施: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文本的深层含义。
3.互动交流,深化理解:
-设想实施: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4.实践活动,提升技能:
雨的诉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雨的诉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雨的诉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雨的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观察生活中的景物的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学会合理地安排文章的结构,学会倾听大自然的雨声,感受雨的韵律,口味雨的诗意。
3、提高联想和想像,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过程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启发学生发挥想像,讲授范例,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写作兴趣,想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2、从欣赏优秀作品与自我创作中,感受人生情趣。
教学重点:感受雨的韵律,口味雨的诗意,以雨为对象,写一篇抒情文章。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学会相像,积累相关词句。
课时:三课时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活动准备:学生:1、认真观察、倾听雨的韵律,写下自己的感受。
2、查找以“雨”为主题的诗歌、散文等。
教师:1、设计听雨的要求、内容;2、、有关雨的音像方案资料。
活动过程:一、跟我一起听雨:同学们,大家一定做了许多准备,现在,大家跟着我的思路,自由构建美丽的画面,倾听丰富多彩的雨声。
1、请用诗意的语言写出听雨的时间;例如:安静的午后迷蒙的夜鸟语花香的清晨(学生答复交流,都是突出“诗意”)2、你听雨的地点在哪儿?例如:飘着栀子花香的庭院落满花瓣的果园杂乱的书桌边3、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要求:a、符合雨将来时的环境。
b、可通过各种视觉、听觉、触觉来写。
4、当时你是怎样的心情?注意:a、这可能和文章所反响的思想内容有关,所以要认真写。
b、下文中可以用心情变化作为暗线来组织文章。
5、当时你在做什么?例如:a、漫卷诗书b、和友人闲聊6、雨刚下时怎样?你怎样觉察的?例如:a、蓦地,一滴冰凉的雨滴在我的脸上。
b、窗上响起了微弱清脆的叩击声。
7、雨的变化例如:疏而细→疏而大→密而细→密而紧8、发挥想像,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描绘雨的声音。
例如:a比喻:如“像小提琴下流出的舒缓的曲子”如“像千军万马在奔驰,在呐喊”B拟人:雨滴在屋脊上,欢快地打着滚,从屋檐上跌下,拉了一道明亮的弧线,溅在地上,汇成一股涓涓的细流,互相簇拥着,嘻闹着,向远方流动了。
《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活动要求: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然后用书面表达交流活动目标1.锻炼查找、搜索资料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的习惯。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4.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过程与方法1.结合主题,深人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3.在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或专题辩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
2.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
重点与难点1.能够搜集到“雨”的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能够流利、有条理地向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3.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独立完成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活动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走近雨,认识雨(体验)1、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描写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资料2、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作品都是写“雨”的,既展现出“雨”的共性,又抓住雨的不同特点去描写。
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特点,从时间季节的角度、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角度认识雨。
资料搜集:时间季节的角度:有写春雨、有写秋雨;有写夏雨、有写朝雨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角度:从听觉写雨的淅沥,从视觉写雨的绵密,从触觉写雨的湿润,从嗅觉写雨的清新。
)词语:淅淅沥沥毛毛细雨春雨阵阵牛毛细雨雷雨交加大雨倾盆狂风暴雨雨急似箭瓢泼大雨雨声沙沙细雨淅沥雨过天晴细雨如丝雷雨交加山雨欲来细雨飘洒斜风细雨句子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淅沥)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诱惑。
(淅沥)如丝的小雨从空中降落,雨点是那样小,雨帘是那样密,给群山披上蝉翼般的白纱。
(绵密)秋雨如烟如雾,无声地飘洒在那空地上的瓦砾堆里、枯枝败叶上,淋湿了地,淋湿了房,淋湿了树。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教案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教案教案:《雨的诉说》一、教材分析《雨的诉说》是综合性学习的一本教材,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的知识。
通过课文、文学作品、数学问题和科学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跨学科地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雨的认识和理解,了解雨的形成和作用。
2.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3.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教学内容1.雨的形成和作用3.数学问题解决4.科学实验:探索雨的形成过程四、教学过程1.雨的形成和作用(时间:3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雨的形成和作用。
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雨的诉说》,通过问题导读、语文知识讲解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可以提问,教师进行解答。
3.数学问题解决(时间:60分钟)教师提出一系列与雨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如果雨滴每分钟下落10个,那么1小时内下多少个雨滴?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尝试寻找解决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分享解决过程。
4.科学实验:探索雨的形成过程(时间:6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科学实验,以探索雨的形成过程。
教师提供所需材料和实验步骤,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讨论和总结,明确实验目的和结论。
五、巩固和拓展(时间:2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成果。
学生可以回答一些复习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以巩固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和实验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价。
评价重点在于学生对课文、数学问题和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可以评价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雨的形成和作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雨的诉说》怎样写景、状物、抒情反思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雨的诉说》——怎样写景、状物、抒情反思》这是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作为一个抒情意象,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教材分析】《雨的诉说》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以抒写大自然的诗为主题,让学生从欣赏诗词作品中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感受人生情趣。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丰富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品读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学习写景、状物、抒情的方法,写“情景交融”的文章。
【学情分析】综合性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说是对学生的解放。
因此对于综合性学习,学生很感兴趣。
已经具有的兴趣加上前两年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所以这次综合性学习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
【学习目标】1.丰富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品读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学习写景、状物、抒情的方法,写“情景交融”的文章。
【学习重点】学习写景、状物、抒情的方法,写“情景交融”的文章。
【学习难点】丰富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一.导语引入: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没有特别之处。
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意人那里,雨平添了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会让他欣喜若狂。
今天我们细心的倾听雨灵动的诉说,走进雨的世界,去读懂它,并用心来抒写它!(出示课题)2、明确目标二.听听雨的足音:1、对于“雨”大家并不陌生,那么哪次和雨的邂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给大家讲讲!2、概括看到的画面,描摹听到的雨声,说出内心的感受(顺次播放图片和雨的声音)画面概括声音雨景描写引申比喻绵绵细雨沙沙斜风细雨春风化雨(展示)倾盆大雨哗哗大雨淋漓风雨无阻(合作)雷雨交加隆隆狂风暴雨血雨腥风(自主)三.读读雨的韵味:“雨”作为一个抒情意象,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所以雨就成为他们烘托气氛、抒发情感的得力助手。
下面就让我们读写雨佳句,感雨中景语。
雨的诉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雨的诉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雨的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观察生活中的景物的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学会合理地安排文章的结构,学会倾听大自然的雨声,感受雨的韵律,口味雨的诗意。
3、提高联想和想像,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过程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启发学生发挥想像,讲授范例,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写作兴趣,想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2、从欣赏优秀作品与自我创作中,感受人生情趣。
教学重点:感受雨的韵律,口味雨的诗意,以雨为对象,写一篇抒情文章。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学会相像,积累相关词句。
课时:三课时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活动准备:学生:1、认真观察、倾听雨的韵律,写下自己的感受。
2、查找以“雨”为主题的诗歌、散文等。
教师:1、设计听雨的要求、内容;2、搜集、整理有关雨的音像方案资料。
活动过程:一、跟我一起听雨:同学们,大家一定做了许多准备,现在,大家跟着我的思路,自由构建美丽的画面,倾听丰富多彩的雨声。
1、请用诗意的语言写出听雨的时间;示例:安静的午后迷蒙的夜鸟语花香的清晨(学生回答交流,都是突出“诗意”)2、你听雨的地点在哪儿?示例:飘着栀子花香的庭院落满花瓣的果园杂乱的书桌边3、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要求:a、符合雨将来时的环境。
b、可通过各种视觉、听觉、触觉来写。
4、当时你是怎样的心情?注意:a、这可能和文章所反应的思想内容有关,所以要认真写。
b、下文中可以用心情变化作为暗线来组织文章。
5、当时你在做什么?示例:a、漫卷诗书b、和友人闲聊6、雨刚下时怎样?你怎样发觉的?示例:a、蓦地,一滴冰凉的雨滴在我的脸上。
b、窗上响起了微弱清脆的叩击声。
7、雨的变化示例:疏而细→疏而大→密而细→密而紧8、发挥想像,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描绘雨的声音。
示例:a比喻:如“像小提琴下流出的舒缓的曲子”如“像千军万马在奔驰,在呐喊”B拟人:雨滴在屋脊上,欢快地打着滚,从屋檐上跌下,拉了一道明亮的弧线,溅在地上,汇成一股涓涓的细流,互相簇拥着,嘻闹着,向远方流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的诉说教学设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应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雨进行联想,与一些诗词文联系,通过部分优秀的诗文,加深对“雨”这种自然现象的认识,明白自然界的“雨”由于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备了诗词作者所体验过的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
教学过程:导入:水是生命之源,而陆地上的水,大部分要靠天上的降水(雨、雪)补给,因而从天而降的雨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作为以农业立国的古老国度,更是时刻离不开雨水的滋养哺育,因而雨水常常被中华民族视为甘霖、膏雨、活命水。
由于水特别是雨水带给人类的祸福远远超过其它一切自然物,因而雨水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自然崇拜物之一。
与此同时,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功用以及丰富多彩的形态声貌,在华夏民族的精神世界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逐渐形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雨文化现象。
一、欣赏雨的旋律(配乐欣赏图片)二、含雨的成语中华民族在长期与雨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并与社会现象相联系,总结出许多与雨相关的谚语、格言和成语等,极大地丰富了雨文化的内涵。
请把你积累的含有“雨”字的成语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语出《老子•二十三章》)。
意为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就会过去,暴雨下不到一整天就会停止。
,现用来比喻腐恶势力不会长久存在。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语出《辨奸论》)。
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成的光圈,通称“风圈”,常被认为是即将刮大风的预兆;将要下雨时,空气中的湿度加大,房屋基石就湿润了,预示着将要下雨。
以常见的气象征兆,说明任何问题的发生都有其预兆。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语出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说明了雨形成的原因。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民谚)。
以破屋、漏船遭连阴雨、遇打头风形容灾祸接连发生。
“春雨贵如油”(民谚)。
言春天正是庄稼生长最需要水的季节,而此时往往又是干旱少雨的时节,故称春天的降雨如同油一样宝贵。
“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语出《礼记•乐记》)意思是说寒来暑往不合时令容易使人生病,风雨调节不适容易造成农业减产导致饥荒。
“百谷之仰膏雨”(语出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意谓犹谷物之仰望雨露润泽,比喻极其急迫的样子。
“雨露”。
雨和物能滋长万物,多用于比喻恩泽、恩情。
如李白《书情》诗:“愧无横草功,虚负雨露恩。
”成语有:风调雨顺、五风十雨、雨旸时若:形容风雨适时,气候调和,遂人所愿;和风细雨、柔风甘雨、斜风细雨、雨丝风片:指春天的和风细雨,亦喻待人处事采取和缓的方式,不粗暴;雨后春笋:指春天雨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蓬勃发展;雨过天晴:指雨霁云开,天空晴朗,比喻情况由坏转好;风风雨雨:泛指刮风下雨,亦比喻遇到重重阻碍或议论纷纷;风雨交加:指风雨一齐袭来,亦比喻几种灾难一起袭来;狂风骤雨、狂风暴雨、烈风淫雨、震风陵雨:形容大风大雨、疾风暴雨,亦比喻声势猛烈;滂沱大雨、飘泼大雨、银河倒泻:形容雨下得很大;风雨飘摇、风潇雨晦、风雨晦暝、风雨如晦:形容风雨交加,天色昏暗,比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黑暗;八方风雨:指四面八方的急风骤雨,比喻局势变幻,激烈动荡;呼风唤雨:原指神道呼风唤雨的法力,现多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亦形容恶势力猖獗;凄风苦雨:指寒冷的风,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常比喻处境悲惨凄凉;风雨剥蚀:指物体因受风雨侵蚀而损坏;雨沐风餐、栉风沐雨、雨淋日炙:形容在外奔波,历尽辛劳;亢旱不雨:指天气干旱,久不下雨;密云不雨:言乌云密布而未下雨,原指德能未能下及,现比喻事件已酝酿成熟,但还没有爆发;风雨同舟:指在风雨中同船渡河,比喻共度难关;风雨无阻:指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住,无论天气如何都照常进行;风霜雨雪:比喻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风雨兼程,指冒着风雨加倍赶路;挥汗成雨:言洒出的汗能成为雨,形容人很多;泪如雨下、涕零如雨、涕泪滂沱:指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流淌,形容悲痛欲绝。
三、诗人挥毫竞绘雨:交流关于写雨的诗歌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自然景观。
每当天下雨时,许多人特别是文人往往将雨当成一种自然景象来观赏。
朦朦细雨、倾盆大雨、暴风聚雨……各种各样的雨态以及下雨时风声雨声、电闪雷鸣的气势和声色等,很容易使文人墨客触生情,涌动文思,所谓“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唐•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是也,故古人常常将对雨的观察和感悟赋于诗文。
纵观华夏民族的文学画廓,写雨的诗文很多,而且不乏名篇佳句。
写雨的诗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
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
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
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
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
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
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
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
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
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
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
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
”(《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
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以飒飒的雨声比喻高松摇晃之声,使得景物饶有意趣。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枝叶增重,烟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
”(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宋•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近处杏花映日,动静相宜,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春风春雨,滋润大地,草木萌发,百花开放,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写乌云翻滚如墨,夏日的阵雨云尚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但如跳动的珍珠般的雨点也扑天盖地地打向了船舱。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
”(宋•陆游《大风雨中作》)写出了风狂雨猛的态势。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雷声轰鸣,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倾注,烟云滚滚,似万座山峰迎面扑来,写出了大雷雨的气势。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
”(清•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暴雨来临,大雁疾飞避雨;下句写暴雨来势迅猛,万山似在雨中浮动。
另外,借雨起兴抒情的诗也不少。
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郑风•风雨》)原是写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的情景,现用以喻指政治昏暗、人民渴望社会清明的状况。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漫漫的湘江之滨,秋风劲吹,荷花竞发,景色颇佳;而千村万户,野蔓满墙,笼罩在沉沉暮雨之中,一片萧索。
两句相对,以佳景更衬生民艰难憔悴之意。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人望着窗外绵绵不断的秋雨,不禁心神飞驰,想象着归家后与妻子在西窗下剪烛夜话,诉说自己在巴山夜雨时长夜难眠的相思。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
”(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元兵侵宋,国家遭难,山河破碎如风吹柳絮,个人的身家性命如雨打浮萍,随时有沉没的危险。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宋•陈与义《春寒》)借在蒙蒙细雨中傲独立的海裳花,寄寓作者与强暴势力不妥协的精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真切地写出了山雨来临前城楼风狂的情景,后来喻指重大事件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春夜幽居小楼,整夜听着风雨之声,想到杏花得雨绽蕾,明晨雨霁,叫卖杏花之声传来,心境不禁这之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