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明确:金樽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值十千钱,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钱。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黄河冰塞住了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二、深入探究,研读品析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不能饮,“玉盘珍羞”不能食?明确: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
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
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肴不能食。
因奸佞之闭塞贤路,诗人悲愤、忧郁。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学生讨论,明确:“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跌宕起伏。
3.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呢?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
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
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放还,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
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登。
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4.诗中借用历史故事有什么作用?讨论归纳:借用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所信任和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
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5.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讨论归纳:哪怕面前的道路阻碍重重,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教案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获知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歌形象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来研究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作,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句,品味情感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感情的?明确:前四句写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朋友的践行宴上,“停杯投箸不能食”,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教学提示】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情感的起伏中进行思考。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13、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1
三、【听读朗读】
1、听读朗读诗歌
2、读准字音
丙辰(chén)宫阙(què)琼楼(qióng)无眠(mián)绮户(qǐ)婵娟(chán)
3、读出节奏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优质教学设计
课题
《水调歌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做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难点)
3.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做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重点)
教学流程
《水调歌头》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导语:
猜猜看:他是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 教案
13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三首诗词,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资料超市: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有《东坡乐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由千古唐诗引入二、品读诗歌《行路难》1、解题《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
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诗词三首》名师教案
13 诗词三首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中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词三首》,去感受古典诗词独特的魅力,品析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
1.了解三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新课导入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进诗人的灵魂。
让我们共同品味!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柯.(kē) 畔.(pàn) 暂.(zàn)2.作者链接(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3.背景链接(1)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
13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词内容。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线串连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品诗情、会诗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难点: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一、导入新课有位诗人,24岁离开家乡“仗剑走天涯”,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只可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位诗人就是——李白。
五月天的一首歌——《倔强》,跟李白的气质很相似。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在李白的诗里一直都有这种自信而霸气的宣言。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李白在遇到挫折而感到悲愤的时候会如何表达呢?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欲借此实现自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
但三年将过,他不但宏愿难成,反遭奸佞诋毁,被迫离京,于是在与朋友饯别分离之际,写下此诗。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并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金樽.:zūn,盛酒的器具。
珍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万钱:同“值”,价值。
投箸.:zhù,筷子。
冰塞.川:sè,堵塞。
今安.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定、必然。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2)易错字词。
“樽”不要写成“尊”,“羞”不要写成“馐”,“直万钱”不要写成“值万钱”,“渡”不要写成“度”,“箸”不要写成“著”,“歧”不要写成“岐”。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3 诗词三首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3.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它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他们就象满天星斗一般,在璀璨的群星中,我摘取了一颗,请大家读对联,猜一猜,他是谁?出示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学生:李白。
教师:(出示李白画像)没错,他就是李白。
大家对大诗人李白又有哪些了解呢?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次走进诗仙李白,一起来学习他的《行路难》。
写作背景: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
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
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是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二、读中感悟(一)吟读——读出节奏1.播放诗朗诵。
(要求学生注意读准个别生字,如:樽、斗、羞、箸、塞、太行、岐、沧等字并以课件的形式显示标注拼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要求读准、读顺、读熟)(二)诵读——读出情感1.分小组朗读并展示。
2.大家推荐学生朗读。
(三)品读——读出意境古诗赏析方法:1.品味语言——“炼字”2.品味语言——用典传情达意3.品味语言——修辞、句式的变化4.品味语言——感受警句、体味意境在这最后两句诗中,我们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 教案
13 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诗意,体会意境,学习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在分析品味诗词语言的基础上,提高鉴赏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诵读古诗词,培养阅读兴趣,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难点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音频朗读、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
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文本链接《行路难》这组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诗歌赏析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3.理解字词。
(1)金樽:金酒杯。
樽,盛酒的器具。
(2)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3)直:同“值”,价值。
(4)箸:筷子。
(5)歧路:岔路,大路分出的路。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教案
13 诗词三首教案行路难李白教学目标1、能过自主研讨、合作学习,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赏析诗歌、领会言外之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法。
学法:诵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并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屏显:_____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同学们知道杜甫这首诗写的是谁吗?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请联系具体的诗句,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屏显: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示例: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
学生可能回答:如1、“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2、“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3、“我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读出怀才不遇的李白”。
4、“我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读出自信乐观的李白”。
师:说得真好!嗜酒的李白,爱月的李白,藐视权贵的李白,才华横溢的李白,思乡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贺之章曾高度赞美李白,称他为“谪仙人”,意思是说李白是一名被贬谪的神仙。
也就是说李白身上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气质,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呢?今天,我们将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一次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设计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苏词的代表作,全词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围绕中秋之月,把自己仕途的失意和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哲理的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深刻的人生哲理蕴含在完美的文学意境中,在诗词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词中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对正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塑形期的中学生而言更是一个很生动的教育素材。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过诗词,能够理解词的内容,并掌握了一定的赏析方法,但对文本的探究能力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掌握诗词节奏并体会词人传达的情感;2.品析重要词句,感受词作优美的语言和豁达、乐观的情感;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4.背诵此词。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己从诗词的品读中去理解内涵、把握情感、感悟意境。
分析:教学中根据目标,把教学重点置于读、品之间,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去品味语言和词的内涵,了解作者的情感境界,如此才能将诗的解读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但囿于年龄和经历的差异,这还是很有难度的。
所以,引导学生自己从诗词的品读中去理解内涵、把握情感、感悟意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如此。
有人说,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你都知道哪些带“月”字的诗句?(生发言)中国的诗人常常喜欢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浪漫的月亮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生爱月咏月的词人苏轼,共同学习他的一首美丽的词——《水调歌头》,看看他借月亮向我们诉说了什么。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的导入设计意在调动学生古诗词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诗词的学习氛围。
【读词】1.教师范读(配乐)。
要求:听准字音,划出停顿,感悟情感。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3.《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
(大屏幕展示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
)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济.沧海(jì)(2)词语释义金樽:金酒杯。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1.反复诵读,品味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把握诗词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理解意象、典故的内涵。
3.熟读成诵,体味三首诗词的作者旷达的胸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意象:意象的内涵丰富,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诗歌中融入了作者情感的物象。
2.典故: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等,往往寄寓了作者的情感。
3.诗歌情感形象化:用绘制情感走势图的方式,直观呈现诗歌情感的跌宕起伏,有助于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二、文本解读1.《行路难》“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常用来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创作于他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当时诗人的政治生涯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陡然转变成”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失意。
组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课文选取的《行路难》(其一)是第一首,表达诗人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诗情。
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跌宕,表现了李白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的内心变化。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年被贬,与刚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逢。
彼此欣赏的二人在酒席上初见,喜不待言。
酒席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对刘禹锡被贬滴的遭遇深表同情,刘禹锡遂写此诗回赠。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对仗工整,用典贴切,诗情跌宕起伏,意气低回盘折,悲慨而不失豁达豪迈之态,雄健又具含蓄蕴藉之趣。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公元1076 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读来大气通达。
词前小序将作词的时间、背景以及目的都交待明确。
《水调歌头》是一首词,词盛于宋,这首又是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的作品。
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撤较近的地方为官,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而苏辙在济南,中秋之夜想念亲人而作此篇。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教案_2
《行路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2.品味诗句,体会诗人挣脱困难,积极乐观的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李白)首先请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一.字斟句酌,读出难1.同学们,从题目看,哪个字能体现出李白的心情?“难”字(板书“难”)2.请同学们齐读诗歌,想一想哪些诗句写出了李白的“难”?(齐读后请学生读出自己所找到的句子)【预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3.这三句话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翻译,时间一分钟。
(请三位学生分别翻译三句话)【预设】(1)面对佳肴,我放下酒杯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2)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3)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4.同学们已经读出了李白的难,接下来,结合写作背景,我们去看看李白为何而“难”。
【背景链接】(学生读)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本诗是其中一篇。
5.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三句话,试着品一品李白这杯苦酒。
(先请个别学生读,再齐读)二.师生共赏,理解难1.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轻扣李白的心扉,去深入的理解他的“难”。
请同学们自选角度,赏析这三句话。
诗词三首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在本次《诗词三首》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的引入,学生们对诗词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到诗词的情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说明导入新课的方式起到了激发兴趣的作用。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部分学生对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通过生动的例子和详细的解释,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运用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体会诗词的艺术特色。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同时,我也发现对于一些难点内容,学生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我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整体的把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细节掌握不够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诗词三首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一、教学内容
《诗词三首》教案为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包含三首古典诗词:《行路难》(其一)、《赤壁》、《渔家傲·秋思》。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李白、杜牧、范仲淹三位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为深入理解诗词内涵奠定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三首诗词,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资料超市: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有《东坡乐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由千古唐诗引入二、品读诗歌《行路难》1、解题《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
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
“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三、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1、预习下面的诗词,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品读诗歌《水调歌头》。
1、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3、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
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4、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
5、师生品读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
)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
(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
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
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抒发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感。
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四、布置作业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2、背诵诗词教后记:古诗词教学,个人认为宜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赏析文章两种途径来完成,教师不宜讲授得过细,应该传授一些方法,并注意示范、指导。
基于这样的想法,在课堂组织教学时,便依照读-品-析-背的流程与学生共同赏析诗词。
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发挥主体性,参与讨论,其中时有精彩赏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必背内容1、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5、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g),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 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7、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