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两种不同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
![现代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https://img.taocdn.com/s3/m/0e15b2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9.png)
现代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现代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它们在理解人类生活、社会现象和自然世界方面存在着深刻的分歧和对立。
本文将探讨这种对立的本质和意义,以及它们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现代哲学以启蒙运动为背景,强调理性和科学的力量,追求真理和客观性。
而后现代主义则从现代哲学的基础上出发,对它的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提出了质疑,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性。
这两种思潮的分歧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现代哲学强调以理性为中心的思考方式,认为人类通过理性和科学方法能够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而后现代主义则对这种依赖于理性的思考方式提出了质疑,认为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无法被简单的理性所捕捉。
它主张人类的认识是主观和相对的,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导致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现代哲学强调普遍性和客观性,认为存在着一种普遍适用的真理和价值。
然而,后现代主义认为真理和价值是相对的,取决于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
它主张没有绝对的真理和价值,每个个体和群体都有自己的认知框架和价值观。
此外,现代哲学追求系统和合理性,认为存在着一种统一的、透彻的解释和理论。
而后现代主义则对这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提出了质疑,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复杂和模糊的,没有一种统一的解释和理论能够完全捕捉它们的本质。
这种现代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在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哲学的强调理性和普遍性使人们相信通过科学和技术可以改变和控制世界,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和科技发展。
然而,随着人类对科技和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认识逐渐加深,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也开始获得一定的认同。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知识和真理的多元化和碎片化。
在信息时代,人们面对海量的信息和观点,很难确定哪些是真实和可靠的。
这种不确定性和混乱使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信任产生了困惑和怀疑,也促使了对后现代主义观念的思考和讨论。
总的来说,现代哲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体现了不同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之间的冲突和分歧。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4d6e4671ed9ad51f01df2e7.png)
后现代主义是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最先在建筑界被冠名提出的。
它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一种是用传统建筑元件通过新的手法加以组合;另一种是将传统建筑元件与新的建筑元件相混合,最终求得设计语言的双重解码,多用夸张、变形、断裂、折射、叠加等手法,既为行家所欣赏,又为大众所喜爱。
后现代主义家居设计,以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展现给我们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乐观年代。
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中,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弊端是用同一种方式对待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从而忽视了地方的和人们的修改一需求。
后现代主义的装饰主义派与乡土风格、地方风格有所区别,在环境艺术的表现上更具有刺激性,往往使人有舞台美术的视觉感受。
它强调自我的个性展示,不受形式的束缚,不拘谨于时代的脉搏里,只要喜欢,什么都是可能的。
后现代主义的作用就是否决形式主义,除去其他浮面的修饰,重视美感,运用装饰结构,构筑出理性化的空间。
后现代主义影响到家具上表现在我国的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左右,主要是以板式家具的出现为标志的。
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对传统文化格外推崇,从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素材,并结合现代主义家具设计风格而设计出的具有十足个性的后现代主义家具。
“后现代”的兴起显然暗合了当代设计潮流。
简单说,后现代家具就是集实用化、个性化、艺术化和品位化于一身的家具设计风格。
它们大都选用上好材质并结合现代家具的直线型与古典的个性化反叛。
像:直角沙发、靠椅、矮桌、方桌和方几深得明式家具的的端庄神韵,又不失现代家具简约而得意洋洋的时尚感。
同品位高尚,严谨得近几近刻板的现代主义设计相比,后现代设计像挣脱了父母的孩子一样任意挥霍他们的年轻与灵动。
叛逆的、游戏的、洋洋自得的,甚至有些颓废和放荡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涌入了我们的生活。
后现代主义宣扬文化的多元论及其差异性、开放性与变异性,强调设计的个性和民族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一部分,且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又表现出了古典的回归。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区分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bb3015f35ef7ba0d4a733bc5.png)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区分1现代主义: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间,欧美出现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称为现代主义运动,至此工业设计的概念才得以确立。
现代主义运动主要标志是:德国工业同盟建立,包豪斯学校成立以及美国设计的职业化。
期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彼得·贝伦斯,“德国工业同盟”的首席建筑师,主要作品是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设计的标识(AEG标志),工业产品(电风扇、电水壶、钟表),以及厂房(涡轮机制造工厂)等。
格罗皮乌斯,1919年创办包豪斯学校(包豪斯的建立是现代主义真正确立的标志),这个校长主要作品首先当然有包豪斯校舍,还有就是1912年建成的德国法古斯工厂,1929年柏林西门子住宅区,and so on。
柯布西耶,“现代建筑的旗手”。
最有名气的作品有朗香教堂、巴黎郊区萨沃伊别墅、马塞公寓。
密斯凡德罗(空格是点儿),他与美国的赖特以及以上两位设计师齐名,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的经典设计是“巴塞罗那椅”。
此外还有德国新国家美术馆,范斯沃斯别墅。
唔~上面好几个建筑师,其实早期的设计师是主要从事建筑设计的,下面是职业工业设计师啦。
雷蒙·罗维,法国人在美国从事设计工作。
作品有改造过后的复印机、改进的可口可乐字体、电冰箱、流线型“灰狗”长途汽车等。
德雷福斯,最著名的作品是为贝尔公司设计的电话机,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是他提出的。
除了以上提到这些与现代主义设计联系紧密的名字外,还有很多现代流派如荷兰风格派、美国功能主义、意大利轮廓、式样主义及流线型设计等。
他们不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倡导者,但现代主义正因为这些设计思潮和组织的出现而在二十世纪中叶走向繁荣。
所以说可以归为现代主义设计的产品有很多啦,像什么瓦西里椅、红蓝椅、S型钢管椅、福特T型车也算啦~:2: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7a9e9f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0.png)
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引言:在文学史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潮流。
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代表了不同的思想和艺术观念。
本文将探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现代主义文学1.1 现代主义的起源和背景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受到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它反对传统文学的形式和内容,追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1.2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反传统:现代主义文学拒绝传统的叙事结构和线性时间观念,追求非线性和碎片化的表达方式。
- 内省性:现代主义文学关注个体内心的体验和思考,强调主观感受和意识流的呈现。
- 实验性:现代主义文学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如意象、象征、意识流等,突破传统文学的界限。
- 反现实:现代主义文学对现实进行批判和颠覆,探索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1.3 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灵之泉》- 托马斯·曼的《魔山》二、后现代主义文学2.1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和背景后现代主义文学出现在20世纪后半叶,受到社会变革和后现代思想的影响。
它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试图超越现代主义的局限性。
2.2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反宏大叙事:后现代主义文学拒绝大故事、大叙事和大理论,强调个体和微观的经验。
- 多元性:后现代主义文学追求多样性和异质性,拒绝一元化的真理和价值观。
- 混杂性:后现代主义文学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界限和分类。
- 反现实:后现代主义文学对现实进行颠覆和扭曲,探索语言和符号的边界。
2.3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 保罗·奥斯特的《布鲁克林三部曲》- 唐·德里罗的《百年孤独》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区别3.1 艺术观念上的联系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试图突破传统的艺术观念,追求新的表达方式和审美体验。
文学中的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文学中的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ee6306d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9.png)
文学中的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们在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强调梦幻、超越现实的创作方式,后现代主义则更注重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文学流派的特点、发展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超现实主义的特点与发展超现实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法国,其代表人物为安德烈·布雷顿。
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追求超越现实的表达,通过梦幻、幻想、意象等手法来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真实。
超现实主义作品常常具有离奇的情节、荒诞的形象和不可思议的事件,以此来突破现实世界的束缚。
超现实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早期超现实主义,以安德烈·布雷顿为代表,他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超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早期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充满了反叛和激情,对现实社会的束缚进行了强烈的抗争。
第二个阶段是后期超现实主义,以保罗·艾吕亚尔为代表,他在《超现实主义的复兴》中提出了超现实主义的新方向。
后期超现实主义更加注重内心的探索和个体的自由,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与发展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包括托马斯·品钦、伊塔洛·卡尔维诺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强调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揭示现代社会中的虚构和矛盾。
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常常以碎片化的叙事、多重视角的描写和模糊边界的人物形象为特点,通过这些手法来反映现代社会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早期后现代主义,作品着重揭示现代社会的虚构和矛盾,对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第二个阶段是后期后现代主义,作品更加注重对语言和叙事的反思,强调语言的能动性和叙事的自由性。
后期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常常以游戏性和迷幻性为特点,通过打破传统的叙事规则来探索新的叙事方式。
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https://img.taocdn.com/s3/m/410bec0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3.png)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定义和理解一直在不断变化。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潮和文化运动,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观念和审美观点。
本文将探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并分析它们在艺术、文学和社会中的影响。
首先,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思潮,主张突破传统,追求创新和个性化。
现代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试图打破传统的束缚,寻找新的表达方式。
在艺术上,现代主义运动体现了对于传统绘画和雕塑的颠覆,通过抽象、几何化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上,现代主义作家以流派创新、语言实验和意识流写作为特征,挑战传统的叙事结构和线性思维方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后现代主义逐渐兴起并与现代主义形成对立。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提出了质疑,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拒绝传统的二元对立,试图打破固有的观念和边界,追求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艺术上,后现代主义强调艺术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倡导参与性艺术和装置艺术。
在文学上,后现代主义作家以碎片化的叙事、后现代叙事和元小说等形式挑战传统的叙事结构和线性逻辑。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不仅体现在艺术和文学领域,也反映在社会和思想观念上。
现代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追求理性和进步。
它对传统和权威提出了批判,试图通过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改变社会和人类的命运。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反思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对其带来的现代性问题提出质疑。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强调情感和身份的重要性。
它试图回归到个体的体验和情感层面,追求身份认同和文化多样性。
然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立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和交织的现象。
在当代艺术和文化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元素经常共存,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风格。
现代主义的创新和实验精神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基础,后现代主义则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提出了修正和补充。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e8ca4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2.png)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化和哲学潮流,它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并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想进行批判。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后现代主义要强调的一个关键概念是多元性。
它认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真理或价值观能够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境。
相反,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观点和文化,并且这些多样性是值得保护和尊重的。
后现代主义提倡人们对于他人的观点和差异持开放、宽容的态度,以促进社会的多元和包容。
其次,后现代主义强调相对性。
相对性是指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或真理,而是所有的观点和价值观都是相对的,取决于特定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
这意味着人们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为中心来评判他人,而应当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不同观点,并对多样性持相对主义的态度。
第三,后现代主义认为不确定性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一种常态。
它认为人类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也无法获得完全的知识和理解。
因此,对于未来的发展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人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并避免对未知的恐惧。
后现代主义主张人们对于未知和不确定性持审慎和谦卑的态度,不以自己的认知限制思维和行动。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了权力、身份和文化的关系。
它认为权力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以不同形式和方式作用于个体和群体。
后现代主义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化的身份,在权力关系中寻求平等和公正。
它也呼吁人们支持和保护不同文化的平等和多样性,并拒绝将某种文化视为优越的偏见和偏见。
最后,后现代主义还关注文化的娱乐化和商品化。
它指出商业市场和媒体对于文化的生产和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现代主义主张人们应当保持观察和批判的眼光,不被商业营销和消费文化所束缚,同时对于文化产品和媒体的创造持开放的态度。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相对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哲学思潮,它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并对权力、身份和文化进行关注。
它提倡人们对他人的观点和差异持开放、宽容的态度,对权力关系和文化商业化保持批判性思维,以实现社会的多元和平等。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与联系艺术学概论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与联系艺术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9ee437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3.png)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和文学流派,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并且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现代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强调创新、反传统、反理性,以及对个人主观感受和情绪的表达。
在现代主义作品中,形式、技巧和内容常常进行大胆的实验和革新。
例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等都是现代主义的代表流派。
而后现代主义则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其背景是对现代主义反叛以及后工业社会、消费文化的来临。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多元、折衷和混合,它吸收了多种文化和艺术风格,并且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规则。
后现代主义强调开放性、反思性和对话性,对于全球化、文化同质化和大众文化等问题也有着深刻的关注。
尽管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两者都强调创新和实验,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规则和形式。
其次,两者都关注个体和社会的边缘群体,对于社会不公和不平等有着强烈的批判意识。
此外,两者都受到科技和文化变迁的影响,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和文化变化。
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差异性。
现代主义对于形式和内容的革新为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提供了基础。
而后现代主义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革新的范围和深度,将其引入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领域。
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艺术流派,共同构成了20世纪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篇章。
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https://img.taocdn.com/s3/m/97f029b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a.png)
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摘要】本文探讨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概念及其关系,在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定义、特征,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了现代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后现代性对社会变革的启示。
在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并展望了未来的社会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两种社会状态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关键词】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发展,社会变革,区别,联系,特征,影响,启示,反思,展望未来1. 引言1.1 介绍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概念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当代社会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发展阶段和思想趋势。
现代性一般指的是工业化和都市化发展下形成的一种文化心态和社会结构,具有理性、专业化、个体主义、自由主义等特征。
而后现代性则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强调多元性、虚拟性、混沌性等新特征。
现代性注重科学、技术和资本的发展,崇尚理性思维和现代化的社会制度,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后现代性则对现代性的理性主义和线性发展进行质疑,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化,倡导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观点。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对立。
现代性的理性思维和专业化倾向在后现代社会中受到挑战,而后现代性的多元性和虚拟性又在现代社会中引发思考。
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正是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也为我们理解社会变革的规律和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今后的探讨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本质,并思考如何应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1.2 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现代性一般可理解为近代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出现的一系列变革,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特征。
而后现代性则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和超越,强调对传统价值观和固化思维的挑战。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交织、互为补充的关系。
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特点
![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2d664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c.png)
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特点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在讨论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特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晚期兴起的一种思潮和文化运动,涉及到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
它对现代性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强调真理的相对性、语言和符号系统的建构性质以及叙事结构与权力关系的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中的体现下面将介绍几个在现代文学中常见并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的方面。
反传统叙事结构传统上,小说和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通常采用线性叙事结构,即按照时间顺序逐步展开故事情节。
然而,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这种线性结构被打破,出现了非线性、碎片化和多重叙事等手法。
例如,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护城河》就采用了多角度、多时间层次交织的复杂结构。
游戏性和互文性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具有游戏性和互文性,即通过引用、模仿、重写、借鉴等手法与其他文学作品建立联系。
这种互文性可以是对传统经典作品的致敬,也可以是对流行文化中的符号和象征的重新解读。
例如,乔伊斯·卡罗尔·奥茨(Joyce Carol Oates)的小说《黑水》中就引用了许多莎士比亚的作品片段。
塑造多元化身份后现代主义文学反对固定、单一的身份认同,并倾向于展示身份概念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作品中的角色可能具有模糊不清、多面性和矛盾之处。
他们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或拥有不同的身份,以突出个体内部存在着多重身份和认同。
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的小说《母夜叉》就展示了女性角色在社会框架中不同而富有挑战性的角色。
讽刺与颠覆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权威与权力结构进行讽刺与颠覆,揭示社会制度中的矛盾和不公。
通过嘲弄官僚机构、政治体系和社会规范,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展示权力的虚伪性和滥用。
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的小说《重力彩虹》就以荒诞和戏谑的手法对美国政府及军事工业进行了讽刺。
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主义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d7d7b3c650e52ea55189865.png)
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有争议,以前常常不分,“后什么现代还主义”。
区别特征和实质都不同,但是现在逐渐认可。
王岳川、张颐武都已“后”学闻名。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社会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是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主义的继续和延伸。
后现代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反理性精神,并把它推向极端,体现了超越现代主义的一系列企图。
后现代主义不仅反对19世纪以前的传统,而且反对现代主义的传统,这种情况实质是当代西方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的形象反映,同时也体现了西方文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两者的关系。
一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继续反传统。
另一种认为,是决裂和反叛,表现了后现代作家抛弃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企图,因为在他们看来,不仅现代主义以前的文学传统不合时宜,连现代主义也变得日益陈旧。
现在普遍认为,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又判然有别,表现出新的文化倾向和文学思潮,无中心,平面化,零散化。
二、词源学解说(曾15)后现代(postmodern)一词首先出现在1870年,由美国画家查普曼提出。
后现代主义的提出如下:⏹1934年,奥尼斯《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选》首次使用Postmodernism一词。
⏹1957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用于《历史研究》⏹50年代,美国黑山诗派理论家奥尔森经常运用。
⏹之后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哲学、文化、文学、文论等。
⏹(曾16)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范围多有争论,通常认为它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正式出现是二战后50年代末,鼎盛时期是70-80年代,90年代声势大减,余波到20世纪末。
却在中国并存。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二战及战后的社会环境;科技与信息的迅速发展;当代哲学和心理学;表征危机的再认识1、二战及二战后劫后余生的社会环境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直接诱导因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分类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4eac3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5.png)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分类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学形式和观念进行颠覆和批判,追求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思想观念。
根据不同的创作方向和主题,现代主义文学可以分为几个分类。
1. 现实主义派现实主义派的作品以真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入观察,展现人类的困境和命运。
例如,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描写主人公霍尔顿的成长经历和对社会虚伪的批判,呈现出现代青年的迷茫和无奈。
2. 内心独白派内心独白派的作品以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展现人类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例如,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主人公盖茨比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虚荣的无奈,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3. 意识流派意识流派的作品以意识流的方式来展现人类思维的复杂和混乱。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思维的碎片化表达,追求表达真实的人类思维和情感。
例如,小说《尤利西斯》通过多个人物的意识流交替叙述,展现出人类思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 实验性派实验性派的作品以独特的创作形式和结构来冲击传统文学观念,追求艺术的创新和突破。
例如,小说《百年孤独》通过复杂的时间结构和虚幻的情节,展现出人类命运的无常和历史的循环。
无论是现实主义派、内心独白派、意识流派还是实验性派,现代主义文学都以人类的视角为基础,通过对人性、社会和命运的探索,展现出复杂而真实的人类经验。
这些作品以丰富多样的叙述手法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仿佛身临其境。
现代主义文学的分类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和思考空间。
通过对这些分类的创作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现代主义文学的魅力。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联系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e954d2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d.png)
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理性主义,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个人主义
从19世纪到二战结束,以工业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一科
革命未来的世界工业文明为 技和信息革命为特征的后工
基础
业社会文明为基础
对技术的崇拜,强调功能的合 理性或逻辑性
对高技术高情感的推崇,强 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和 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化的把 握,
美国尔良市意大利广场 这座建筑位于美国南方尔良市意大利裔居民集中地区,供那里的居民休息和 举行节日庆典之用,1978年建成,广场的设计由美国建筑师查尔斯·摩尔和佩 雷斯事务所合作完成,查尔斯·摩尔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之一,
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这是一座以法国前总统蓬皮杜的名字命名的文化艺术中心,其中包括图书馆、现代 艺术博物馆、工业美术中心等,位于巴黎市中心区,1977年落成,主体为6层钢结构建 筑,长166米,宽60米,与一般建筑不同的是,它的钢柱、钢梁、桁架、拉杆等结构构件 都裸露在建筑物的表面,甚至货运电梯、电缆、上下水管道等也置于临街立面上,并 漆成大红大绿的颜色,因此,临街一面的外观很像一座化工厂, 设计者为英国建筑师罗杰斯与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这座建筑是高技术派建筑风格 的代表作,
遵循物性的绝对使用,标准化、 遵循人性的主导作用,时空的
一体化、专业化和高效率、 统一与延续,历史的互相渗透,
高技术,
个性化、散漫化和自由化,
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 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纯而又 纯的形态,非此即彼的肯定性 与明确性,对产品的实用性原 则、经济性原则和简明性原 则的强调,
产品的符号学语义,对隐喻的 共同理解,形式的多元化、模 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 此亦彼,彼中有此,骡子似的 的杂交种,对产品文脉的强调,
后现代主义--简
![后现代主义--简](https://img.taocdn.com/s3/m/c0e6187301f69e31433294e1.png)
后现代主义风格(Post-Modernism)
特征:
• 1、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 • 2、对于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立场。 • 3、娱乐性、以及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探索
现代主义:走向纯粹理性的极端,忽视人的情感和环境的作用。
1.2.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1)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 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普艾特一伊戈(Pruit-lgoe)住宅
• 这里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 在英文中,“后现代”(Post Modern)和 “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ism)的内容是 不相同的。后现代在设计上是指现代主义设计 结束以后的一个时间阶段,而后现代主义,则 是以一种风格为特征的设计运动。
• 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上述特征,既是 一种对历史产物反思的结果,同时又是历史发展 的一种必然。 • 新材料、新技术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不仅能最大 限度地成为现实,而且还具有多样化的可能。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3)斯特林· 詹姆斯 (James Stirling)[英]
1926年-1992年
现代主义 的结构、 古典主义 的装饰、 波普风格 的细节
《后现代建筑语言》
剑桥大学图书馆学术厅外表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4)尼迈耶尔(Oscar Niemeyer 1907-)[巴西]
悉尼歌剧院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7)丹下健三(Kenzo Tange) 山畸实(Minoru Yamasaki)
1964代代木体育馆
1977纽约世贸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8)任佐· 皮阿诺(Renzo Piano)[意大利]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d6665d343968011ca3009158.png)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们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一种“后工业社会”,也称作信息社会、高技术社会、媒体社会、消费社会、最高度发达社会,在文化形态上称为“后现代社会”或“后现代时代”。
后现代时代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它是人类历史的一次断裂或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后现代”(postmodern)之“后”(post)具有双关性,它体现了对待“现代性”的两种不同态度。
在一种意义上,“后现代(post-modern)”是指“非现代”(not-modern),它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与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
“后”(post)可以肯定地理解为积极主动地与先前的东西决裂,从旧的限制和压迫状况中解放出来,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也可以否定地理解为可悲的倒退,传统价值、确实性和稳定性的丧失。
在另一种意义上,“后现代”(post-modern)被理解为“高度现代”(hyper-modern),它依赖于现代,是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大都对尼采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内在矛盾和缺陷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比如,他们指出: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尔虽然摧毁了传统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但仍然没有摆脱形而上学。
他们崇尚的“意志”、“本能”、“存在”也被确立为世界的本体,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
又如,他们指出传统理性主义在弘扬理性时不仅忽视、否定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而且把理性的作用极端的夸大了,导致了理性的泛化、绝对化、神秘化,使哲学最终变成理性宗教。
如此等等,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能够给人以启迪。
西方传统文化的特点是重视中心、维系结构、尊重历史等等,而后现代主义则反其道而行之,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极力推崇边缘、平俗、解构、非理性、历史断裂等等,尽管它具有矫枉过正、走向极端的片面性,却也在提醒我们对于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非主流一面的注意,提示我们在分析社会生活、文化生活时要辩证地看待理性与非理性、中心与边缘、崇高与平俗、结构与解构、连续与断裂等关系,这有利于我们辩证地吸取西方传统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各自可取的一面,而抛弃其各自的缺陷。
区分两种不同的后现代主义——本·阿格文化研究给我们的启迪
![区分两种不同的后现代主义——本·阿格文化研究给我们的启迪](https://img.taocdn.com/s3/m/e9e03410964bcf84b9d57bb3.png)
作者简介 : 马
驰 ( 95 ) 男 , 海 市人 。上 海社 会 科 学 院 思想 文 化研 究 中心研 究 员, 国外 国语 大 15 一 , 上 韩
学国际地域大学院特聘教授 , 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美学、 文化理论研 究。
为基 础 。在理 性 问 题 上 , 现代 主 义 哲 学 批 后
对于后现代文化并未勾勒 出一幅令人满意的
蓝 图。在哲学上 , 后现代 主义更是一 个复杂
的概 念 , 主要 包 含 以 下思 想 倾 向 : 认 识 论 它 反
收 稿 日期 : 0 00 .2 2 1 -3 1
判理性的中立性 和至上性 , 坚持 理性具有性 别 的、 历史的和人类中心的特征 , 认为 自主的
理论界一般都认 为 , 现代性是对 现代 后
性及其哲学基本假设 的反动 , 它尤其反对 基
础 主义 、 质 主义 和 实 在 论 。后 现 代 主 义 在 本 文 化 和 哲 学 领 域 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 功 , 对 启 它
对把知识看作是一种精确再 现 ; 反对 与实在 相符合 的真理概念 ; 反对标准 的描述 ; 反对最 后的话语 ; 反对普遍 的原 则 、 区别 和描述 ; 怀 疑宏大叙述和元叙述 。后现代主义哲学反对
意识到 , 当我 们环顾 四周 , 发生在我们时代 的
主要事件看上 去 的确 犹如编 剧和表 演 , 多 许
构 成我 们 实 在 的 东 西 实 际上 并 不 是 真 实 的 , 而 只是 娱 乐 工 业 和 广 告 文 化 的 产 品 , 告 文 广
阅读语境 中, 反映读者 的需求 和利益 , 读者 给 阅读带来价值 、 态度 和 实践利益 。也许会 有 人说任何文本都 可 以变成我 们想要 的东西 ,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分类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10eb0e7844769eae109edcc.png)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分类1、戏谑的古典主义(Ironic Classicism)或译为嘲讽的古典主义。
也有人称为符号性古典主义或语义性古典主义。
是后现代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类型,主要的后现代主义大师都在这个范围内。
使用部分的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和符号是其基本特征,而表现手法却具有折衷的、戏谑的、嘲讽的特点。
从设计的装饰动机来看,应该说这种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有密切联系。
与传统的人文主义风格不同在于嘲讽古典主义,或者狭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明确地通过设计表现现代主义和装饰主义之间的无可奈何的分离,而设计师除了冷嘲热讽地采用古典符号来传达某种人文主义地信息之外,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基本是无能为力的。
因而充满了愤世嫉俗的冷嘲热讽、调侃、游戏、玩笑色彩。
2、比喻性的古典主义(Latent Classicism),这种风格其实也是狭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类型。
它基本采用传统风格作为构思,设计多半处于一半现代主义,一半传统风格之间。
它与戏谑的古典主义的最大不同在于,这派设计家对于古典主义和历史传统具有严肃的尊敬态度,绝对不开玩笑。
他们取古典主义的比例、尺寸、某些符号作为发展构思,因而具有比较严肃的面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派的作品更能为大众接受。
3、解构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是一个从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思潮。
它的特点是把整体破碎化(解构)。
主要想法是对外观的处理,通过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设计,来形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形与移位,譬如楼层和墙壁,或者结构和外廓。
4、新现代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回应,以简单和平民化的设计,表达实用和廉价也可以达成艺术和精神上需求,而不一定要花俏昂贵的过度设计和建材浪费、功能折损。
讽刺的是有时新现代主义建筑也被归类为后现代,因为凡是不同于现代的都算是后现代。
5、奇异建筑奇异建筑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中的一个流派。
其特点是各不相同。
有人说它的创作目的就是成名,把建筑当作游戏。
后现代主义的界定
![后现代主义的界定](https://img.taocdn.com/s3/m/fd5aaf6d1eb91a37f1115c1c.png)
后现代主义的界定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
它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他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
相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
“后”与“现代主义”之关系现代主义之后:“后”即“在……之后”之意。
亦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包含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或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发生的事情。
非现代主义:“后现代”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
亦即后现代主义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
高级现代主义:“后现代”即“高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了的现代化、更加完善的现代化。
亦即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
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PostmodernismWriting from the 1960s forward characterized by experimentation and co ntinuing to apply some of the fundamentals of Modernism, which included E xistentialism and alienation. Postmodernists have gone a step further in the rejection of tradition begun with the Modernists by also rejecting traditional f orms, prefering the anti-novel to the novel and the anti-hero over the hero. [编辑本段]后现代主义产生与发展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
建筑设计风格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建筑设计风格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ace20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c.png)
建筑设计风格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界探索和追求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种风格在建筑设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这两种风格进行较全面的探讨并进行比较。
一、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起源于20世纪初,其特点是简约、功能性和材料的真实性。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对空间和形式的几何化处理,追求形式的简洁性和功能的完美性,并注重线条和比例的处理。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德国包豪斯建筑学派提出的“形式追求功能”。
包豪斯主张去除装饰,并在建筑中运用新材料如钢筋、钢铁和玻璃等,以实现建筑形式与功能的一体化。
这一理念不仅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整个建筑界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的兴起是对现代主义风格的一种反叛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独特、多样和个性化的设计,并注重建筑与环境、历史和文化的融合。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在于打破传统的形式和设计方式,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
建筑师们常常在建筑中运用非常规的形状、材料和颜色,创造出独特的外观和空间感。
同时,后现代主义建筑也强调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并试图在设计中体现出来。
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种建筑风格之间存在着很多区别。
首先,在形式上,现代主义建筑注重简单、纯净的线条和形状,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则更加多样、复杂。
后现代主义建筑常常采用异形和非对称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建筑限制。
其次,在设计理念上,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功能性和形式的一致性,追求建筑的纯粹性;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更注重建筑与环境、历史和文化的融合,强调建筑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最后,在材料的选择上,现代主义建筑更注重使用新型材料如钢筋、钢铁和玻璃,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更灵活,采用更多样的材料和技术,如石材、木材、玻璃纤维等。
四、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应用案例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分两种不同的后现代主义——本•阿格文化研究给我们的启迪马驰2011-12-20 11:05:46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期内容摘要: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是后现代主义的主潮期,也是后结构主义的主潮期。
后结构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一翼,对后现代主义思想和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影响;但后现代主义本身不是铁板一块,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后现代主义。
只有区分两种不同的后现代主义,才能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品格,也才能真正认识到后现代主义的问题所在,并最终走出后现代。
关键词:肯定的后现代主义;批判的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作者简介:马驰(1955-),男,上海市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地域大学院特聘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文化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7-6522(2011)03-0036-11一、并行的思潮:后现代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理论界一般都认为,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及其哲学基本假设的反动,它尤其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实在论。
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哲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它对启蒙理性、人类进步和解放理想的攻击以及对宏大叙述的怀疑,击中了现代文化的要害和弊端。
但是,我们也看到,后现代主义只是一味地批判和解构现代性的基本假设和前提,对于后现代文化并未勾勒出一幅令人满意的蓝图。
在哲学上,后现代主义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主要包含以下思想倾向:反认识论立场或后认识论立场;反本质主义;反实在论;反基础主义;反对先验的论证和立场;反对把知识看作是一种精确再现;反对与实在相符合的真理概念;反对标准的描述;反对最后的话语;反对普遍的原则、区别和描述;怀疑宏大叙述和元叙述。
后现代主义哲学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认为传统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完全的独特的和最后的说明体系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这种说明体系以二元对立为基础。
在理性问题上,后现代主义哲学批判理性的中立性和至上性,坚持理性具有性别的、历史的和人类中心的特征,认为自主的理性主体只是一个神话。
它也反对把它的立场看作是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
后现代主义对以启蒙理性、人类进步和解放为特征的现代性的攻击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人们对后现代主义著作家的主要观点已经相当熟悉,并且不再感到难以接受,例如,海登•怀特(Hayden White)断言历史仅仅是以自身利益为目的的叙述小说,理查德•罗蒂宣称真理是完全依赖于背景的,因而人们永远不应该把自己的真理强加于别人,德里达断言文本以外什么也没有。
也许我们并不同意后现代主义者的观点,但是他们让我们意识到,当我们环顾四周,发生在我们时代的主要事件看上去的确犹如编剧和表演,许多构成我们实在的东西实际上并不是真实的,而只是娱乐工业和广告文化的产品,广告文化制造我们日常讨论所看所谈的影像。
另外,媒体转播的时事节目,把全世界连结了起来,并且操纵了人们的视野和思想。
例如,在海湾战争期间,所有的媒体影像一起给人们造成一个“清洁”战争的印象,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于高科技武器系统的使用,而不是战争本身的实际原因和后果。
这一事实强化了后现代主义的论断,即我们的世界是我们“构造”的某种东西,而不是实际上“是”某种东西。
这样,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我们仍居住在一个假象和奴性信念的世界中,通过启蒙理性使人类获解放的计划失败了。
值得注意的是,从1967年德里达完成《论文字学》到2004年他去世,是后现代主义的主潮期,也是后结构主义的主潮期。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也许只有一步之遥,但却有天壤之别。
后结构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一翼,在后现代主义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容低估,两者也确实有很多相似点,但却是两种不同的后现代主义。
本•阿格敏锐地看到了问题的核心,提出:“为了表明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相似点以及它们对解构性文化研究的影响,区分二者是很重要的。
”[1]109他认为批评判的后现代主义与肯定的后现代主义是有所不同的,要具体分析不同的理论家如何以有助于他们区分不同形式的真理、自由、公正和美好的方式来将文化当下和政治当下联系起来,这是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阿格认为文化解构者最具挑战性的论点就是阅读和写作完全具有同样的建构性,没有纯粹的或既定的书写,只有视角性的书写,这些书写出现在阅读语境中,反映读者的需求和利益,读者给阅读带来价值、态度和实践利益。
也许会有人说任何文本都可以变成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便威胁到了相对主义。
“阅读就是书写这一断言是一个协调性的想法——那就是什么应该是真的。
在此,分清楚两种解构断言非常重要。
一方面,德里达论证了为了补充和完成书写,阅读必须存在——离开人们阐释和使用书写的语境,就没有‘诸如此类’的写作(德里达反对无预设的文学解释的实证主义模式)……另一方面,更具政治性的解构将认为,阅读建构性地参与到书写中并不意味着阅读就是书写。
”[1]109这一区分显示了非政治性与政治性解构的差异。
前者所有阅读就是书写的设想是非历史性的;后者区分了私人性阅读和公开性阅读,因而涉及资本主义的权力关系。
这一思想路径与他对两种现代主义的区分完全一致。
我们也知道,那些后结构主义大师们崭露头角时大都被当成结构主义者。
但人们很快就意识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反结构主义的那些“结构主义”思想,可能开启了思想史上的另一个时代。
1966年,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关于结构主义的讨论会上,德里达出人意料地攻击结构主义,并对列维-斯特劳斯展开追根究底的批判。
结构主义在它的鼎盛时期就孕育出它的掘墓人,在随后的思想多变的日子里,整个20世纪后下半期,人文学科终于在后结构主义这块无边而且无底的地盘上,展开了随心所欲的思想游戏。
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这一激进主义盛行的年代,思想界对打破传统秩序和思想封闭状况充满渴望,后结构主义既艰深晦涩又自由挥洒,没有任何一种思想体系能够把锐利的颠覆性力量与思想繁复深奥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
也正因为此,后结构主义就不仅只是某种知识体系,它同时是充满活力和变数的思想库和工具库。
在20世纪后半期,各种各样的知识流派和思想体系——这些流派经常以反后结构主义的面目出现,如新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最近发展为超级学科的文化研究等等,都与后结构主义结下不解之缘,它们本质上不过是后结构主义的旁枝横逸,或者是在攻击后结构主义的理论活动中才获得新的理论资源和动力。
正如本•阿格所指出的,“所有学术成果中,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文化研究的影响最大。
所有文化研究观点中,受这两种欧洲思维传统启迪的文化观点最为模糊”。
[1]93还因为“后现代主义与其说是一套认识论和推理原理,还不如说是一种社会文化理论。
这一点值得引起人们注意,因为人们认为后现代主义与文化有关,而后结构主义则与知识和语言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两者紧密交织,因而不可能,也没希望将它们作简单的区分。
人们不得不参与到刻意简化的名称分类学和它们的学术成就中来,以便充分划定后结构主义文化研究和后现代文化研究的范围——而这范围划定也会混淆某些关键的差异要点”。
[1]109二、批判理论:用现代性对抗后现代性在西方,后结构主义遭到的最大争议就是它与虚无主义的关系。
1992年春,当剑桥大学提议授予德里达荣誉博士学位时,遭到欧、美、澳10个不同国家16位教授的反对,德里达对之进行了强烈的反击。
他说:“他们不一定要同意或相信我的话,但是,如果他们想要反对我此刻说的话,就应该读一点那个文本。
”[2]210-211德里达甚至认为无论反对者还是赞成者,都没有读懂他的文本,都把“解构”误解为单一的“否定性”。
如果任何文本没有其原创性或原在性的“实体”形态所“肯定”下来的东西——意义,那就谈不上“读懂”。
“如果在文学中有些东西不能还原为声音、史诗或诗歌,人们就只能通过割断形式游戏与书写符号表达实体之间的联系才能重新把握它。
”[3]虚无主义与肯定性问题是解开解构之谜的一把钥匙。
当“解构”的“虚无主义”被攻击时,德里达辩称:“如果认为,30年来我一直在反对虚无主义是徒劳无功的,如果认为,我所赞成一种肯定的而不是虚无主义的思想方式,并不能令人信服,那么用文本和引语来讨论这一点,让他开始辩论并停止这种恶骂。
”[2]216可见,德里达不认可人们对他的“虚无主义”的指责,而思想史上之所以没有一个大思想家以虚无主义自诩,就是因为任何思想家都或明或暗地以不同方式用心目中或隐或显的最高价值来重估一切现有价值,也正因为这样,德里达说自己在和虚无主义做不懈的斗争。
也正如本•阿格所说:“解构的文化研究方法与其说是一种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视角,一种阐释性的自我意识。
毕竟,德里达从来没有设定阅读文本的单一方法(可以说是针对自身)。
他没有将阅读理论化,相反他所做的只是阅读。
说得更明白一点,他书写阅读,反对围绕阅读而书写,似乎阅读和写作可以完全分离一样。
我们用解构的视角,确切地说是德里达的观点来审视这些区分时,就会发现这些区分其实模糊了它们的不可区分性的观点。
反方法中可以找到方法,反方法以一种警惕的姿态反对方法,认为方法是发生在文本间质网内外的、索然无味的、无立场的阅读。
因此,阅读实际上是书写阅读——将阅读理论化。
德里达的观点格外自觉地为所有解构批评增添了风趣,不管批评的对象是传统文学作品还是媒体。
”[1]95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哈贝马斯在法兰克福发表的演说《现代性——一个未竟的事业》中,就对后现代做了论述,虽然当时他对后现代的论述很有限,但这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较完整地论述后现代性的开始,也是后现代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大行其道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严厉的抨击。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西方各后现代理论家对现代性的批判是有所不同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多少有些拯救、完善和反思的意味,他们也无意于用后现代理论去代替现代性理论,他们并不像西方后现代理论家那样,要用后现代性完全取代现代性。
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卢卡奇、葛兰西都认为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但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不再遵循第二国际领导人的那种经济决定论和自然主义传统,而是着眼于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丧失和重建问题,探讨资本主义与无产阶级消极革命意识的关系,寻求积极革命意义的根源,为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奠定文化意识基础。
由此,卢卡奇开创了理论文化批判道路,葛兰西则更为注重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化批判,他们开创了新的社会批判方向。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物化的深层根源在于现代社会的启蒙主体中心理性构想和人的深层心理,经验事实表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反抗物化的要求已经被纳入到物化本身之中,因而解放现代社会物化问题必须转向寻求维护自由和民主的新途径,反对主体中心理性形式带来的普遍极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