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理解诗歌的背景、内容和主题;(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分析;(3)诗歌的审美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喻、象征等手法的理解;(2)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3)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刘长卿及其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意;(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和指导,点拨诗歌的鉴赏方法。

4. 诗歌拓展:(1)对比学习其他关于雪的诗歌,如《卖油翁》、《江雪》等;(2)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雪”为主题的诗歌;(3)分享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欣赏。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 写一篇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赏析文章;3. 选择一首关于雪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周课堂上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拓展学习其他关于雪的诗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代表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创作背景。

分析并解读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进行鉴赏和分析。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素养。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文。

相关背景资料和注释。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生平简介。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2.3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题解读。

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

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和创意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或播放雪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简要介绍诗人和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

学生通过注释和背景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解读,进行课堂讲解和分析。

重点讲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5 创意表达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创意写作或绘画活动。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包括诗歌解析和创意表达等。

4.3 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1.1 诗歌背景: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动机等。

1.2 作者介绍: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文学地位及其创作风格。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主题: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友情、离愁、自然景观的描绘等。

2.2 诗歌结构:解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部分。

2.3 诗句意蕴:深入剖析诗句的意义和内涵,注意把握意象、修辞手法等。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3.1 意象运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雪、宿、芙蓉山等,及其所传达的情感。

3.2 修辞手法: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3.3 语言风格:探讨诗歌的语言风格,如清新、豪放、婉约等。

第四章:诗歌思想感情解读4.1 情感分析:解读诗歌中的情感,如友情、离愁、思乡等。

4.2 价值观探讨:分析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如忠诚、友情、爱国等。

第五章:教学设计及策略5.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5.2 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等。

5.3 教学步骤:设计具体的教学步骤,包括导入、讲解、互动、总结等环节。

5.4 教学评价: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诗歌的理解、艺术特色的分析等。

6.2 教学难点:识别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如诗歌背景知识、修辞手法的理解等。

第七章:教学准备7.1 教学资源:列出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等。

7.2 教学环境:准备适当的教学环境,如教室布置、投影仪等设备。

第八章:教学过程8.1 导入新课: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2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背景、内容、意象、修辞等要素。

8.3 互动环节:安排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答等,促进学生参与。

关于语文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

关于语文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

(2)通过分析诗句,让学生了解作者刘长卿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作者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的分析。

3.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转化。

(2)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

(2)了解作者刘长卿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

(2)了解作者刘长卿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刘长卿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

2. 新课内容展示:(1)逐句解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解释关键词和意境。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巩固1. 背诵练习:(1)学生集体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写作练习:(1)学生模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小诗。

(2)教师批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继续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学生深入研究刘长卿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

2.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对《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背诵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背诵并理解诗句。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写作技巧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诗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提问:“逢雪”和“宿芙蓉山主人”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合作探讨。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雪花”、“芙蓉山”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以及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写一篇关于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短文。

7. 板书设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意象:雪花、芙蓉山情感:热爱自然、赞美美景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1)引导学生找出其他描写雪景的诗歌,如《江雪》、《卖油郎独占花魁》等,进行对比学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画面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想象法: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风雪交加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天气里,如果你们身处野外,会有怎样的感受?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诗人在风雪中也有一番独特的经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思。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1)“日暮苍山远”这句诗中,“日暮”是什么意思?“苍山远”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天寒白屋贫”中,“白屋”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贫”?(3)“柴门闻犬吠”,诗人听到犬吠声,会想到什么?(4)“风雪夜归人”中的“归人”是谁?他为什么在这样的夜晚归来?3、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

(四)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风雪之夜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贫困生活的同情。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和感受诗的意境,理解诗歌所展现的四季景观特征,增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幼儿理解感知诗歌“山”的结构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用诗歌的语言表述个人经验和想象内容。

3、能分析诗歌情节,培养想象力。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诗歌配图一张。

活动过程:一、帮助幼儿理解感知幼儿作品。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师:“小朋友,我们都知道我们周围的很多石头都是来自山上的。

那你们都知道什么样的山呢?幼儿:“我们这边有一座沙山,高高的,山上有很多的树。

”“我去过连云港的花果山,那里有很多很多的高山,山上还有水帘洞呢!”2、幼儿听诗歌,欣赏诗歌中的优美语句,感受春夏秋冬自己的主要特征及色彩的变化。

师:“你刚才都听道了什么样的山呢?”3、幼儿讲述自己第一遍听到的诗歌内容。

二、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幼儿进一步熟悉诗歌体验诗歌的意境。

1、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朗诵这首诗歌。

2、教师讨论:(1)、为什么说春天的山是花篮?(2)、为什么说夏天的山是金篮?(3)、为什么说秋天的山是果篮?(4)、为什么说冬天的山是银篮?(5)、而我们家乡的山是“宝山”?(结合家乡的龟山和沙山讲述)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春天是鲜花开放的季节;夏天是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冬天是漫天白雪铺满山林。

(孩子们对这部分内经验可能不够,我们通过图片让幼儿进一不感知什么是鲜花开放,什么是金色阳光洒满大地,什么是漫天飞雪。

)三、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即:将春天的山比喻成花篮;夏天的山比喻成金篮;秋天的山比喻成果篮;冬天的山比喻成银篮。

四、引导幼儿按诗歌《山》的格式进行创编诗歌活动,要求幼儿先确定诗歌名字。

用“春天×××――是×× ;夏天×× × ――是×× ;秋天××× ――是×× ;冬天××× ――是×× ”的格式进行能够仿编诗歌活动。

唤醒感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唤醒感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唤醒感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2)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3)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通过分析、解读,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3)通过创作,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创作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 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分析;3. 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的理解;2. 诗歌创作中的想象和创意发挥。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文本和注释;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3. 准备诗歌创作的纸笔和展示平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刘长卿和诗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讨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意义和想象。

2. 朗读与感悟:(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雪”、“芙蓉山”、“主人”等;(3)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3. 分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如“雪”的象征意义、“芙蓉山”的意境等;(2)学生通过解读,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3)教师进行总结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创作与展示:(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2)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发挥想象和创意;(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意境和情感;(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3)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总结课堂教学。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句。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解读并分析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并感悟诗歌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教师简要介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背景和作者刘长卿的生平。

学生了解刘长卿的创作风格和诗歌主题。

2.2 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如绝句的形式和押韵规律。

学生通过朗读和韵律练习,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歌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诗歌学习的状态。

3.2 朗读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意象。

3.3 分析和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读诗歌背景和作者情感。

3.4 应用和拓展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其他相关诗歌。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拓展对古典文学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

4.2 作业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自我检查和反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和参考书教师使用教材和相关参考书,提供诗歌文本和背景知识。

学生利用教材和参考书,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5.2 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2)了解作者刘长卿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作者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韧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分析;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抒发;2. 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3.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简要介绍作者刘长卿及其创作背景;(3)展示诗歌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基本意思;(2)学生相互讨论,解决字词解释和翻译中的问题。

3.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2)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3)教师点评并总结,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欣赏与鉴赏(1)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教师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2)学生体会作者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韧精神;(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价值;(3)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古典诗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相关文化知识。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含的意境和情感。

2.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刘长卿和诗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解决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问题。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人在雪夜宿芙蓉山的情景。

(2)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朗读背诵(1)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音韵美。

(2)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写一篇关于诗歌学习心得的文章。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展示其他诗人的雪景诗作,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柳宗元的《江雪》等,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独特之处。

2. 文化传承介绍芙蓉山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互映衬。

七、实践环节1. 绘画创作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创作一幅描绘雪夜宿芙蓉山的绘画作品,锻炼艺术表现力。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范文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范文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代表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基本内容。

分析并领会诗中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刘长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诗歌原文解析:逐句解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融合。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原文和主题。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分组讨论。

鉴赏法:引导学生独立或分组分析诗歌的美感。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诗歌原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纸质教材:提供诗歌和相关评论文章。

网络资源:利用在线诗歌数据库和文学评论资源。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3.1 教学步骤导入:用相关背景故事引入诗歌主题(5分钟)。

原文阅读: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诗歌(5分钟)。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意义和艺术特色(15分钟)。

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10分钟)。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和分组讨论(10分钟)。

总结: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点(5分钟)。

3.2 时间分配总时长:45分钟。

导入:5分钟。

原文阅读:5分钟。

诗句解析:15分钟。

主题探讨:10分钟。

互动环节:10分钟。

总结:5分钟。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分组讨论的积极性。

理解程度: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和手法的掌握情况。

表达能力: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语言组织能力。

4.2 反馈方式课堂问答:教师即时点评学生的回答。

小组报告:学生小组进行主题探讨的汇报。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或鉴赏作业,收集学生的反馈。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对比学习:介绍其他唐代诗人的雪景诗作,进行对比分析。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雪景诗作。

5.2 教学拓展文化探讨:探讨唐代雪景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价值。

探秘芙蓉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探秘芙蓉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探秘芙蓉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了解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韧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勇于面对困境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2)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分析;(3)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理解;(2)诗歌的深层意象和诗人情感的把握;(3)如何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解读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芙蓉山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2)简介诗人刘长卿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引导学生逐句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成员和教师点评;(3)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诗人想要传达的思想。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韧精神;(3)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勇于面对困境的品格。

5. 课堂小结:(1)回顾诗歌的内容和主题;(2)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象美;(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 写一篇关于诗中意象和情感的分析文章;3. 调查其他诗人的作品,与刘长卿的诗进行对比,思考其创作风格的特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

3. 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2.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升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1. 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

2. 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文。

2. 诗歌注释和相关背景资料。

3. 朗读录音或视频。

3.2 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舒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教学设备齐全,如投影仪、音响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雪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4.2 诗歌朗读与背诵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分组进行背诵练习,互相鼓励和评价。

4.3 生字词学习1. 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2.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生字词。

4.4 诗歌解析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朗读与背诵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正确朗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

5.2 生字词作业1. 完成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查找诗歌中的其他生字词,进行拓展学习。

5.3 思考与写作作业1. 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选择一个生字词,写一段小作文,运用所学词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运用解读和赏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作者:唐代诗人刘长卿。

背景:描绘了诗人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中的情景。

2.2 课文内容:诗歌的逐句解析,包括字词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逢雪”和“宿芙蓉山主人”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结构分析。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2 难点: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

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深入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入话题,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刘长卿。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2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3 解读与赏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解释字词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逢雪”和“宿芙蓉山主人”的象征意义。

4.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5 总结与拓展:对诗歌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提出与诗歌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意愿。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表现。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体验和表达。

5.2 评价标准:朗读和背诵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对诗歌内容的准确理解和分析。

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深入体验和表达。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准备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领悟友谊、互助、善良等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刘长卿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产生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意境、情感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诗歌时的情感体验,分享感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价值观念。

四、作业设计:1. 朗读、背诵诗歌。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3. 利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句。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了解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诗人刘长卿的遭遇和情感,培养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2 诗歌内容分析:解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句和意义。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

探讨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解释生僻词汇。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4 创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写作或绘画等创作活动。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诗歌的能力。

通过抽查或测试,评价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

4.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提问或测试,评价学生对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评价学生的写作或绘画等创作成果,了解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思考的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诗歌原文和注释。

提供《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原文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2 相关文学作品和评论。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画面和情境。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体会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与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的解读。

3.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注释、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冬季的景色和氛围。

(2)提问:你们对冬季有什么印象和感受?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 词语解释:(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学生通过注释和字典辅助学习。

4. 意境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画面和情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进行互动交流。

5. 情感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寻找情感的线索,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2)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进行解读和表达。

6. 拓展思考:(1)教师提出与诗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进行互动交流。

7.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完成作业,包括朗读和背诵、词语解释、意境分析和情感解读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学会通过诗歌来感受自然景观和表达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写一篇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观后感或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对于学生的作业,要给予及时的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3. 运用比较法,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与其他古诗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以及诗歌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三年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三年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三年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三班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过程中,感受雪夜投宿人的心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同学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以及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在诵读过程中体验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对比图片:孩子们,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发觉?通过第一幅江雪图导入课题。

2、请同学读题目,留意节奏。

〔板书课题〕3、学习题目中的生字“宿”,请生说记字方法,学写生字。

二、初读、正音1、出示自学要求:〔1〕请同学们自主朗读古诗两遍,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两遍,留意停顿。

2.同学自读。

3、哪一个小伙伴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指名朗读,正音。

三、解诗意1、出示学习要求,自学古诗。

〔1〕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组评议、沟通,说一说古诗的含义。

〔组员先说,组长补充、评价〕3、同学汇报学习成果:要求:在沟通后,告知大家你弄懂古诗的方法。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1〕日暮:太阳下山了。

“暮”下面是“日”字旁与时间有关。

〔2〕学习生字“贫”,生说记字方法,老师范写后,同学练习书写。

“白屋”是什么意思?通过图片加深同学的理解。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1〕“柴门”是什么?通过图片,让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体会这户人家的贫困。

闻:听见〔2〕归:回来争论“夜归人:是指谁?4、同学说一说正手古诗的意思。

5、为什么主人这么晚才回家?再次深入理解这户人家的贫困。

四、悟诗情〔一〕体会诗人的孤独默寞1.芙蓉山主人家境如何?你从哪里读出了这样的感受?〔对古诗内容的整理与复习〕2、主人的心境如何?〔1〕同学通过介绍诗人的简历,从而理解诗人的心情。

〔板书:孤苦、怜悯〕3、老师介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4、带着自己的理解,配乐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曾丽华
教学目标: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的意思。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呢?
好,请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
(点评:你观察的仔细,你的眼睛真亮)
2•这幅画还有声音哦,请竖起耳朵仔细的听一听。

你听到了什么?
(点评:你听的真仔细)
3.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听到的,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点评:你表达的真好)
过渡:风呼呼地刮着,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这时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路上走着- 个人,显得十分疲惫,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望望四周,隐隐约约看见离他不远处有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

诗的题目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班齐读课题)
二、解释题,知作者
1、解诗题
过渡:俗话说“解诗先从题入手” ,那谁能来说说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从“逢”“宿”等字词的意思来理解)
(对,从诗的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出门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下主人的家里。

)问:这首诗是谁写?(唐刘长卿)过渡: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刘长卿。

2、(出示课件)介绍作者背景刘长卿唐代诗人,河北河间人。

生平坎坷,不被皇帝重用,两次被皇帝发放到又贫穷又偏远的地方。

他的诗歌有一部分是感伤身世之作,有一部分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一次,刘长卿被贬到偏远的地方,在他去的途中遇上了大风雪,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一)读准字词,读通诗句
1、听范读。

(出示课件)请欣赏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过渡:同学们刚才听得可认真啦,现在请你们打开课本119 页,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巡视。

(课件出示古诗)
3、同学们的读书声真好听,谁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指名读,评议(主要是字音)
预设1:(点评:读得字正腔圆,真好!)谁还想来读?
预设2:谁来读?(点评:读得非常认真,但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她有一个字读错了,谁来帮他读正确。

)真不愧是个小老师。

指名读:谁再来读一读?这两位同学表现得
真不错,现在请全班像他们那样读一读,能做得到吗?齐读古诗
【第一层次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二)、抓住诗眼“贫”寒“”,理解诗意过渡: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

1、问:(出示插图)现在我们再来来仔细看看这幅图,想一想,这大风呼啸,漫天白雪,此刻的你感到,, ?
预设1:我觉得很冷—“寒”(诗中的哪个句子或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呢?)(师板书:寒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写“寒”字)问:除了寒冷,你还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看看这房子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2生:我觉得这户人家很穷。

(诗中的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
(师板书:贫请学生跟着一起写)问:哪儿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学生可能回答:从“白屋、柴门、风雪夜归人”看出贫穷。

)预设3:学生结合“白屋”柴“门”谈自己的理解。

①问:为什么从白屋、柴门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引导想象:在我们的想象中白
屋”是什么样的呢?用什么搭建成的?)
生:因为白屋是简陋的屋子,柴门是用木头做的门,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不好。

②问:没错,在古时候白屋指的就是茅草屋,再看看插图,贫苦人家的门都是用树枝做的
门。

(看图理解“柴门”。

树枝做的门。


③指名读,齐读天寒白屋贫”
师:可想而知,由于天气的寒冷这间茅草屋显得更加的贫穷,由于贫穷,这屋子显得更加的寒冷。

谁来读读这句诗?
生:读点评:嗯,我感觉到了一些寒冷,谁再来?(师:我是真的太冷了。

全班一起感受这种刺骨的寒冷,读…….或:你真了解诗人的内心。

师:全班齐读,带上你的理解,读出
寒冷、贫穷的感觉。

(三)、借助注释插图理解第一句“日暮苍山远” 过渡:同学们读的真好,我已经感受到了深深的寒冷。

再看看这幅图,远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接着问:“诗中的哪一句描写了山?”你能读读这句吗?生:……
评价:你找的真准确。

(个别读)师: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夜幕已经降临,山路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同学们,想想诗人刘长卿会觉得自己……(让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孤独的情感再读“日暮苍山远”(齐读)过渡:这么寒冷的天气里,诗人终于找到了住的地方。

慢慢地,夜已经深了,周围静极了。

突然,一声接一声的狗叫声从柴门边传来,怎么回事?请同学们从诗中找找答案。

(四)、结合第四句“风雪夜归人”理解贫穷。

问:“夜归人”是指谁?
引导:谁找到答案了?请你来告诉大家。

(诗中哪句话提到了?)
①“夜归人”这是指谁回来了?
生:屋子的主人回来了。

师: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
生:打猎、砍柴卖柴,也可能是出去借、赚生活费/养家糊口,为生活奔波。

师:(为什么那么急着赶回来?家里还有谁在等着他?)生:他的孩子,妻子、年岁以高的父母。

师: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诗人,当你遇到这样的下雪天,当你看到这些贫苦的人民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又想对这贫苦的人说些什么呢?(说话练习)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贫苦人民生活的同情,这样的情感也正是诗人刘长卿当时的情感,谁能带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最后两句。

②指名读“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点评:读得多好啊!谁还想再来读读?
③(全班读)师:同学们,此时的你们就诗人刘长卿,现在请你们带着诗人的情感,带着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第二层次的朗读】
四、情感升华熟读成诵
1、师范读,学生想象是画面。

师:听着同学们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好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诗的画面。

师范读。

(课件出示)
2、分男女读(课件出示古诗)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当诗人出远门,遇到这样的下雪天时;当他一个人走在这上路上时,难道他的内心就不孤独寂寞吗?(老师指着屏幕说,请男生齐读古诗。

)师;当诗人一次又一次的被贬,当他被诬陷时,难道只是身体上的寒冷吗?不,这
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寒冷,更是心寒”(老师指着屏幕说,女生读)
师:当诗人看到这简陋的茅屋,当他看到所有贫苦人民为生活而奔波时,难道不为他们而感到悲伤与同情吗?全班读
过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知道,我们和诗人的心已经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重点围绕寒”贫'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贫苦人们生活的同情。


3、配乐背诵古诗
师: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不能背诵的,没关系,你可以看看投影,带着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带着你的情感,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古诗。

【情感升华,进行第三次层次的朗读】
五、课后探讨
最后,留给同学们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其实一直以来,人们对夜归人”一直都有很多争议,到底夜归人”指的是投宿的诗人还是屋子的主人,大家可以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贫‘同情贫苦百姓
孤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