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合集下载

小学高年级表现性评价案例—画_圆

小学高年级表现性评价案例—画_圆

小学高年级(六年级)表现性评价案例—画圆为了实现新课程的评价功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更好地运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开展“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与特定的表现性任务相联系的,它是通过给出特定的表现性学习任务,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表现性任务是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载体。

如何通过使用数学实践活动的表现性任务去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表现性评价呢?本文将介绍我们使用数学实践活动的表现性任务的一个案例,从而帮助读者认识此问题。

相关的数学评价标准数学运算和概念问题解决和数学推理数学技能和工具数学交流任务和指导语:小组合作,在学校操场上画两个圆: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为完成这个任务,你们组应该:⑴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一条长为3米的绳子、粉笔)画第一个圆;⑵小组讨论,设计一种合理的画圆方法,画出第二个圆;⑶详细记录你们小组的活动过程,并填写表2和表3。

相关的数学概念:这个任务需要几名学生间的合作,故决定采用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教师在充分考虑了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状态及水平的基础上,采取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每组5人。

并且这个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测量技能和计算实际问题,他们必须合理正确的测量,并按照测量出的半径画出圆。

可能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因小组成员之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差异而变化。

学生应对他们的选用的画圆工具、画圆方法以及画圆的想法作出说明。

评价指导完成任务的过程记录表完成任务的表现情况表自评指导语:根据表1的评价标准,小组讨论、评出每个组员的等级,并写出理由。

实施过程:完成这个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且需要几名学生间的合作,故决定采用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教师在充分考虑了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状态及水平的基础上,采取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每组5人。

实施前:教师向每个小组分发了任务及评价指导,指导学生明确活动要求,理解评价标准(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评价标准是作为表现性任务的数学实践活动区别于一般的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志。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表现性评价是目前教育领域中一种新的评价模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认知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方案和效果,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表现性评价的定义和特点。

表现性评价指的是以学生表现为重点评价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方式,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成果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这一评价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如何实施表现性评价。

案例选用的是某中学化学课堂上的实验评价。

首先,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并让学生自主组队,并进行实验准备工作。

其次,老师督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关注每一步操作的安全、准确性和细节。

同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数据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最后,在实验结束后,老师采用口头和书面两种方式进行评价。

口头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数据分析过程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端正实验态度和习惯。

书面评价则是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对学生实验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数据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估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以上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通过上述实施方案,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面和综合能力。

而且,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评价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表现性评价还可以用于其他学科、其他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比如说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

只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不同目标和任务设计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就可以更好地发挥表现性评价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表现性评价案例

表现性评价案例

表现性评价案例根据您给出的字数限制,我提供一个700字的表现性评价案例:XXX同学是我们班一个非常出色的学生。

她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是我认为影响我最深的学生之一。

首先,XXX同学在学习方面非常努力。

她对每一门学科都有很高的要求,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

她总是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我意识到她对知识的渴望。

她的思维活跃,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很独到。

在课堂上,她不仅能够积极参与,还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理解和掌握知识。

她总是主动和其他同学分享她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以帮助他人提高。

在考试中,她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是因为她的努力和智慧,还因为她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很清晰,能够有效地管理时间和资源。

此外,XXX同学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色。

她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团队领导者,总能够有效地协调团队的工作进展。

她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她懂得如何鼓励和推动团队成员,让每个人都积极投入。

在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中,她能够聆听他人的意见,并尊重不同的观点。

她总是坚信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作,她的团队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出色的成果。

最后,XXX同学有着非常出色的领导才能。

她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冷静,并迅速做出明智的决策。

她的领导风格兼顾了权威和亲和力,她懂得如何赢得团队成员的尊重和信任。

在与其他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她能够准确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她总是乐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挑战。

她的领导能力受到同学们的广泛认可和钦佩,许多同学愿意跟随她的领导去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

总的来说,XXX同学在学习、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她是一个有着远见和决策能力的学生,也是一个乐于奉献和帮助他人的人。

我对她的进步和成就感到非常自豪,相信她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表现性评价案例

表现性评价案例

表现性评价案例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表现性评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而在工作场合中,表现性评价更是成为了员工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

某公司的销售部门经理小王在一次年度评定中,被评为“表现突出”,成为了公司的年度优秀员工。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表现让小王脱颖而出呢?首先,小王在工作中展现了出色的业绩。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小王带领团队完成了超额的销售任务,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他不仅能够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还能够有效地组织团队,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团队整体业绩得到了提升。

这样的业绩表现无疑是小王被评为“表现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小王在工作中展现了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能够与同事和下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效协调各方资源,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小王还能够与团队成员和其他部门进行良好的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样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小王在工作中得到了同事和上级的一致好评。

最后,小王在工作中展现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

他能够不断学习行业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使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同时,小王还能够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表现性评价不仅仅是对员工工作业绩的简单评价,更是对员工综合能力和潜力的全面考量。

在进行表现性评价时,除了要重视员工的业绩表现外,还要注重员工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潜力。

因此,作为员工,要想获得优秀的表现性评价,就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绩,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

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的表现性评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案例王月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案例王月清

小学语文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案例胶州市张应小学王月清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案例摘要:表现性评价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的固定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我们语文教师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有效对策,以期发挥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以生为本;发展性近年来,表现性评价这一创新性的教学评价手法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和实践。

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表现性评价时缺乏这一评价方式的科学认识,且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主体地位,使得表现性评价手法的实际效果有所下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从相关著作中获取经验指导,并在教学中加以探索和实践,提高对表现性评价的应用能力。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及特点表现性评价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强调“做”而不仅仅是“知道”,要求评价须兼顾过程和结果。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学者都对这一评价开展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其中,我国教育学者徐兆洋在其著作《学生发展性评价应知应会》中对表现性评价进行了界定:表现性评价是指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学习目标掌握情况的评价方式。

这一手法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开展评价,具有激励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

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表现性评价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表现性任务,编写学生反映的评价规则,并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评分工作。

这不仅花费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财力、空间、时间和设备等教学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部分教师减少表现性评价的环节,甚至加大对评价过程的控制。

这种做法虽然能提高评价活动的有序性,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忽视学生的认知能力表现性评价则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开展,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小学语文表现性评价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表现性评价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表现性评价案例分析作者:周丽华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84期一、案例简述在执教多年的小学语文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乐于表现,渴望创作,而小品、相声、课本剧等形式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而且这一活动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笔者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时,创新评价方式,借助课本剧这种形式综合考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多年的经验,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开展课本剧活动对促进学生学习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活动中,表现性评价对课本剧活动的开展起了关键的作用,评分规则使学生在创作、表演上有了“指挥棒”。

二、评价目标(1)挖掘课本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编排课本剧。

(2)能积极参与课本剧的排练与表演(3)能记录自己参与课本剧的感受,以“日记、演讲”等形式跟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三、任务设计任务一:模仿之王在完成这个任务前,你需要观看《西游记》这本课外书或《西游记》视频中的精彩片段,模仿自己最喜欢的片段。

仔细阅读下面的提示:你的任务是:模仿快乐吧,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揣摩,再通过行动演绎喜欢的角色。

你需要做的是:阅读或观看一个精彩片段,试着表演,并拍下视频,记录自己的模仿。

接着,对比一下与表演的异同之处,并记录下来。

任务二:剧本创作秀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例子进行改编自己喜欢的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改编的剧本与同伴分想,并依据《诗意蜻蜓班课本剧表演评分规则》中的评分要素进行打分,讨论评选出最好的剧本。

任务三:剧本表演秀评选出的最好剧本创作小组,开始招募小演员,小演员们成立一个小剧组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排练,排练时要确定好解色,安排好表演的服装。

任务四:小舞台,秀才能创作一个舞台,让小剧组排练的课本剧在舞台上呈现,其他组对表演的课本剧按《诗意蜻蜓班课本剧表演评分规则》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的高低评出“最佳表演者”和“最出色剧组”。

教师把优秀的课本剧录下来,剪成小视频在班群进行分享。

表现性评价的理解与实施

表现性评价的理解与实施

表现性评价的理解与实施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评价手段,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表现性评价的理解与实施,以期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文章将首先介绍表现性评价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教育评价中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文章将总结表现性评价的优势与局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推动表现性评价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的理解表现性评价,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基础的评价方式。

它突破了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侧重于评估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评价方式强调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理解需要把握其几个核心要素。

首先是情境性,即评价应该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这个情境应该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生活或专业领域,以便学生能够展示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是过程性,即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的最终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过程和技能运用。

最后是标准参照,即评价应该基于明确的标准或目标来进行,这些标准或目标应该清晰地描述出学生应该达到的表现水平。

实施表现性评价,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标准,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实际操作的任务或项目。

在课堂实施阶段,教师需要创设出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同时也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在评价反馈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轻与重”单一任务表现性评价案例

“轻与重”单一任务表现性评价案例

自制(zìzhì)天平比轻重——“轻与重”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践(shíjiàn)案例数学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然而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很难评价到学生的活动过程、思维方法及情感态度等。

表现性评价关注被评价者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非智力因素(yīn sù)的发展,注重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正好可以弥补传统评价对数学实践活动评价的不足之处。

一、评价目标(mùbiāo)与评价内容:二年级(niánjí)开展的“物体的轻重比较”这一实践性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对直接比较的局限性和推理比较的繁琐性的体会基础上,再组织学生经历实践活动过程,体会借助“中介物质”进行“间接比较”的必要性和便利性,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用统一的标准计量单位来衡量物体轻重的便利性,并从中体会到数值化的好处,感受优化解决问题方法的策略意识。

(一)评价目标:1、能通过间接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进行数值化,会通过比较测定值这种形式进行物体的间接比较,认识数值化的好处。

3、能够根据比较的具体情境,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4、通过亲身体验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兴趣;培养动手操作、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内容:“二期课改“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轻与重——间接比较》。

二、表现性任务的设计:(一)设计背景:物体轻重的间接比较,实际上是使用比较测定值这种形式进行的。

这也是数值化的意义所在。

但学生是否能够想到借助统一的测定值这一比较方法来进行比较方法的优化?在面对具体情境时,是否能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的反思(fǎn sī)、调整与优化呢?基于以上的思考,设计了此表现性评价单一任务。

(二)任务设计(shèjì)与指导语:任务(rèn wu):第一层次(céngcì):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些物品从重到轻排排序吗?第二层次(céngcì):你能借助自制的天平秤和老师提供的双色片,与小组成员合作对这些物品排排序吗?指导语:第一层次: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物品按照从重到轻顺序排排队?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第二层次:与小组同学合作,利用自制的天平秤以及双色片称量,准确、有效地完成这个任务。

数学2 表现性评价案例一

数学2  表现性评价案例一

表现性评价案例一:温暖的家(二年级)1、相关数学评价标准:●数学的运算和标准●模型和联系●问题解决和数学推理●数学交流2、任务和指导语:●画一张图画,要有家具和你的家人:你的家中家具共有几条腿?●你家有多少只眼睛?几双手,多少只耳朵?●你还行数一数哪些物品?●你注意到了什么数学模型?●用一段话说明你的想法,告诉别人你是怎样完成作业的?3、相关数学概念:这个任务需要学生应用数学模型,可以用加法、乘法计算,也可以画图或数一数得出结论。

能够对自己的完成作业方式和过程作出解释。

4、可能解决的方案:解决方案因家具数量和家庭人口数量而变化,学生对他们的图画、算式及自己的想法作出说明与解释。

多数学生会注意到物体的数量与数学模型之间的联系。

表现性评价案例:生活中的数(四年级)相关数学评价标准:●数学的运算和标准你还行数一数哪些物品?●模型和联系你注意到了什么数学模型?●问题解决和数学推理用一段话说明你的想法,告诉别人你是怎样完成作业的?●数学交流任务及指导语●搜集数据,可以上网,也可以查找资料搜集一些大数。

●你还知道那些东西的数量需要用大数表示?●你注意到了什么数学模型?●用一段话说明你的想法,告诉别人你是怎样完成作业的?相关的数学概念: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数位可能的解决方案:学生是把整个评价过程作为课堂学习的一部分,还是把评价任务看成是能够得到分数的东西?这些任务要求学生展示的是否是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并练习过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完成任务主要是教师教学努力的结果,还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些问题的澄清可以说明教师所评估的是否是教师和学生都关注和感兴趣的,也可以说明学生的努力程度或教师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以《重叠问题》为例

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以《重叠问题》为例

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以《重叠问题》为例发布时间:2023-04-17T01:49:12.763Z 来源:《教育学》2022年11月总第302期作者:谭明鑫[导读]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强调了核心素养作为育人目标的重要地位。

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小学山东烟台264000摘要: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强调了核心素养作为育人目标的重要地位。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评价亟待超越传统纸笔测试,推进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不仅能检测素养,更重要的是能促进素养的养成。

其促进素养养成的功能主要通过创造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机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投入与主动建构、支持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来实现。

关键词:核心素养目标表现性任务评价量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了“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的课程建设基本原则,设计促进素养养成的表现性评价包括三个步骤,分别是确定与课程标准匹配的素养目标并将其具体化;设计能够引发素养的表现性任务;开发基于学习进阶的评价量规。

本文以《重叠问题》为例,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体系,为我国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目标确定1.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在“课程内容”的“第二段”中提出“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常见数量关系:总量=分量+分量、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能利用这些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表现性评价案例:劳动与民歌-学生演示文稿

表现性评价案例:劳动与民歌-学生演示文稿

哇!民歌真有趣啊!
民歌的体裁更是 丰富多彩,快来 看看吧!
பைடு நூலகம்
猜 猜 看
在初民的原始狩猎与 祭祀等活动中,产生 了最早的中国民歌, 也揭开了五音汇聚的 音乐史页。
的你 民知 歌道 吗中 ?国 最 早
猜 猜 看
《诗经》中的《国风》,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 选集。它汇集了从西周 到春秋约500多年间, 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 民歌。
是呀,民歌可 真是好听,那 我们研究一下 民歌怎么样?
哇!
好啊,那快开 始吧,还等什 么呢?
让我们百灵 小队行动起 来吧!
第二小组调查 民歌的特点
第一小组调查 民歌的分类
第三小组调查 民歌的来历
我们第一小组通过 上网,知道了民歌 的种类可真多啊, 按民歌内容可以分 为以下六类,劳动 歌、时政歌、仪式 歌、情歌、儿歌、 生活歌。
六年六班 百灵小队
太好了,我奶 奶唱歌可好听 呢!走,回去听 他们唱歌去!
今天老师让我们 回家问爷爷奶奶 会唱什么民歌? 明明!
我会的民歌可不少 « 在那遥远的地方» « 达板城的姑娘»« 康定情歌»… …
嘻嘻奶奶也不 差,你听着« 小 白菜»« 南泥湾 »« 绣金匾 »……
爷爷奶奶真是了 不起,我们可不 会那么多民歌。
的你 民知 歌道 吗中 ?国 最 早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 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 一。我们的祖先,在 生产劳动中,创造了 音乐,唱出了最早的 民间歌曲——劳动号 子。
劳动人民真是了不 起,他们才是最伟 大的作曲家!让我们 开一个民歌演唱会 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利用课堂上的35分钟时间:
(1)学生小组合作,将每个组员的数据合计,填写本小组的统计表。

(2)根据本小组的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独立的分析,并对自己的看法作出说明。

(3)学生自我评价,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并将评价记录在表5中。

3、课堂上的最后5分钟,教师进行活动的总结。

【实施情况及反思】
情景一:在独立调查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积极,踏踏实实地进行了必要的调查与统计,获得了真实的数据。

但从学生的反映中可以得知,其中也不乏那些根本没有调查、胡乱编造数据之人。

反思一: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人们常常依据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决策,因此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对决策的正确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小学生限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往往不能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上面的情景使我反思,并认识到:1、以往在进行统计知识的教学时,虽然注意到统计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但在使学生感受统计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知道统计的数据是不可以随意编造和涂改的这一方面着力不够;2、在今后的教学、设计调查统计类的表现性任务以及开展这类数学实践活动时,应更多地将调查统计与某种决策相联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到调查统计求真求实的重要性。

情景二:活动开始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较多小组的成员都是“各自为政”,只是将自己的数据抄上去。

于是不得不叫大家暂停,教师再一次说明小组的统计表应怎样填写。

反思二:上面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活动的有效性。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教师过高估计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任务中的表格3(小组的统计表)的填写方法,未能交待得很清楚;二地相当部分学生也未认真理解指导语的含义,导致部分小组不知该如何填写本小组的统计表,误以为是将自己的原始记录表中数据抄上去即可。

其实,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心理和经验的限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很可能是比较片面、比较不成熟的,因此教师在制定指导语和讲解任务的要求时,要力求清楚简洁,适应该年龄段的学生,便于学生理解。

任务的要求是否明确、易于让学生掌握,直接关系到表现性评价的成功与否。

同时,从该情景中也促使我发现,在设计好表现性任务之后,最好应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知道任务的内容和要求,观察他们在理解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征询他们的意见,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待形成比较合适的初稿后再予以小范围实施。

情景三:在小组合作填写小组的统计表时,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的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一人报数,其余人记录;全体组员报完数后大家再一起加”的方式。

能用合作分工的方法统计本组的总数据的几乎没有。

反思三:针对上述情景,活动结束后有老师提出:活动的有效性太低,学生未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教师未在方法方面进行相关的指导。

但我认为:在表现性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做的是一个组织者和调控者,而非方法的指导者。

在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活动的主角,学生的表现如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表现性评价(自评与小组内互评)以及教师的总结反馈加以指导,但不是在活动进行时告诉学生你应该怎样做效率才高。

相关的方法指导应放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反馈环节,效能应体现在下一次活动中,这也才能体现出表现性评价的特点:促进学生思考与实践、在思考与实践中反思、发展。

在开展表现性评价时,如果学生表现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其实也在提示教师: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从而及时调整自身平时的教学策略,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情景四:学生在小组合作统计时计算速度相当慢,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最后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对信息的阐释、自评、组员的互评等都显得比较匆忙,并且教师已没有时间进行活动的总结,只好放到第二天的早读再总结。

反思四: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比较费时费力的评价方式,因此在活动时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实践、反思、评价。

在本活动中
由于教师高估学生的计算能力,未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所以在计算时浪费了相当多不必要浪费的时间,既使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也干扰了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导致在表现性评价中占重要地位的自评与互评的效果都难以得到保障,教师的及时反馈也难以落实。

【结语】
在多次的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表现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从内涵上与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息息相通。

尽管它有着费时费力、管理难度大、对老师要求高、评价结论的一致性相对较差等不足,但在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中引进它,将它作为现有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制度的一种补充,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日常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而这些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刘兼、孙晓天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周卫勇主
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