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市公司内控分析报告出炉
201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201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2017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 重要声明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
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
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 内部控制评价结论1. 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是√否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有效□无效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3. 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是√否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4.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适用√不适用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审计情况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审计情况分析报告分报告一:财务报表审计情况分析截至2018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3503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了201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5月1日至8月30日有另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在3512家上市公司中,沪市主板1411家、深市主板476家、中小企业板907家,创业板718家。
40家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证券所)实施了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审计工作。
一、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在证券所出具的3512份上市公司201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3452份,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7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3份。
在3452份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391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33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带持续经营相关重大不确定性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详见表1-1)。
表1-1 2006—2017年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意见类型总体情况1包括同时涉及“带强调事项段”和“持续经营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表1-1显示,上市公司2017年度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比例为1.71%,与2016年度的0.99%相比,上升72.73%。
总体而言,2006至2012年度,上市公司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比例呈下降趋势;2012年至2016年,趋于平稳,每年均保持在1%左右;2017年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比例再度上升,一定程度上表明,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全面实施,对提高年报信息质量有促进作用(详见图1-1)。
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图1-1 2006—2017年度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比例变动趋势二、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分析2017年是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在新审计报告准则框架下,审计意见分为无保留审计意见和非无保留审计意见两大类。
从数据统计角度出发,本分析报告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分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审计报告、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带持续经营相关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三类;将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分为: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三类。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1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1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独立意见
根据《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有关规定,我们作为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独立董事,现就公司2017年度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发表如下意见:
1、目前,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银行监管部门以及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适合当前公司经营管理实际情况需要,并能得到有效执行。
2、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有效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公司及附属机构的各项业务和事项,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公司《201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公司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总结比较全面,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综上,我们同意公司《201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的相关结论。
独立董事:郑海泉、刘纪鹏、李汉成
解植春、彭雪峰、刘宁宇
2018年3月29日。
证监会发布《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证监会发布《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截至2018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已上市的3,531家公司(其中A股3,513家),除康达尔、山东地矿、*ST华泽、凯迪生态、千山药机、抚顺特钢、中毅达、美都能源、*ST上普9家公司未按期披露年报外,其余3,522家均按期披露了经审计的2017年年度报告。
按期披露年报的公司中,124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17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36家被出具保留意见、71家被出具带解释说明的无保留意见。
证监会会计部抽查审阅了其中798家上市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审计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年报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合并报表范围判断不恰当;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未充分识别和确认可辨认无形资产;或有对价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有误;收入确认与计量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计提不充分,商誉减值测试方法不正确,利用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调节利润;金融工具、政府补助、递延所得税、非经常性损益和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相关的准则或规定执行不到位;资产减值、现金流量表、会计估计、终止经营、非经常性损益等相关信息披露有误或不充分,少数公司财务报告还存在文字表述、数字勾稽等方面的简单错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未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内部控制评价范围披露不规范、内部控制缺陷相关信息披露不充分、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不恰当等。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存在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问题,也反映出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未保持足够的职业怀疑、专业胜任能力不足、重大非常规交易和会计估计审计不到位,以及风险意识不足、部分审计程序流于形式、项目质量控制不到位等问题。
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内容节选二、内控与年报审计问题(一)内控信息披露问题目前,主板上市公司已全面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应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17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析

2017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析作者:孙巧卿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19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140-02摘要据数据显示,在沪市和深市两板,2017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公司为1763个,披露公司个数占沪深两市总上市公司个数的50.42%。
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庞大,涉及各个行业,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检查执行却良莠不齐。
2010深沪两市同时规定事务所每年要审计公司的财务情况及内部控制审计的情况,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并披露。
企业也应当进行内控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披露出来。
本文以2017年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为例,分析2017年上市公司内控的现状。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否定意见缺陷类型审计一、什么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确认、评价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是检查和评价公司内控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类型是什么,等级是什么,分析缺陷形成原因等内容,并将这一系列工作成果形成固定模式的报告,我们称之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它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又称“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通常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各项制度规定进行审计检查过程中,均未受到限制。
如企业能够有效开展内部公职,并保证在各个重大方面的控制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则成为无保留意见报告。
(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虽然也是无保留意见报告,但注册会计师仍发现若干重大问题,需要提醒报告的外部使用者。
则注册会计师在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对提醒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三)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发现内部控制存在若干重大缺陷,会对财务报告形成影响,出具的报告为否定意见报告,并在报告中详细解释出具否定意见的重大缺陷的判断依据、缺陷内容及对财报的影响程度。
(四)无法表示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无法出具相关意见或建议。
2017年上市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分析报告

2017年上市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分析报告2017年6月目录一、风险管理 (5)(一)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5)(二)风险控制体系 (6)1、董事会和监事会 (6)2、经理层 (7)3、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8)4、一线业务单元 (8)(三)风险管理运行体系 (9)1、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9)(1)法人治理制度 (9)(2)基本管理制度 (9)(3)专项管理制度 (10)2、以净资本和流动性风险防范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10)(四)风险管理流程 (11)1、风险识别 (11)2、风险评估与计量 (11)3、风险监控 (12)4、风险报告 (13)5、风险应对和应急处置 (13)6、风险管理责任及考核 (14)(五)风险管理措施 (14)二、内部控制 (16)(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16)1、内部控制的目标 (16)2、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16)(二)公司主要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17)1、内部控制环境 (17)(2)发展战略 (19)(3)人力资源 (19)(4)社会责任 (20)(5)企业文化 (21)①经营理念 (21)②合规文化 (21)2、风险管理 (21)3、控制活动 (24)(1)证券经纪业务 (24)(2)证券自营业务 (25)(3)投资银行业务 (27)①业务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27)②主要业务环节内部控制措施 (28)③信息隔离 (29)(4)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29)(5)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31)①业务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31)②主要业务环节内部控制措施 (31)③分析师对外交流管理 (33)④信息隔离 (33)(6)信用交易业务 (34)①业务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34)②主要业务环节内部控制措施 (34)(7)互联网金融业务 (36)(8)清算营运管理 (36)①清算 (37)②交收 (37)③运维保障 (37)④交易管理 (38)(9)资金财务管理 (38)①资金管理与控制 (38)②预算管理与控制 (39)③会计核算管理与控制 (40)④财务报告管理与控制 (41)⑤税务管理与控制 (42)(10)信息技术管理 (42)①IT治理的组织架构 (42)②信息系统管理 (42)(11)合规管理 (44)(12)对子公司的管理与控制 (45)(13)关联交易 (46)4、信息与沟通 (46)5、内部监督 (47)。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要缺陷 □是 √否
四. 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1. 上一年度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本年度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及下一年度改进方向 √适用 □不适用 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战略、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内外部
3. 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 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4.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适用 √不适用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 的因素。 5.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与公司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一致
对子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公司发生违法违规事项,给公司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负面新闻,给公司声誉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一般缺陷
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说明:
无。
(三).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1. 重大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1.2. 重要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1.3. 一般缺陷
重要业务、重大风险控制缺失或系统性失效;
公司发生严重违法违规事项,给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负面新闻频现,给公司声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重要缺陷
发生 INES1 级核事件; 对已发现的重要缺陷在合理的时间内未得到有效改进;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6.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是否与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一致 √是 □否
三.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 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
1.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包括:公司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以及兴业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兴 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 司、兴业数字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附属机构。
2.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占比:
指标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之比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之比
目潜在错报
≤所有者权益的 1.6%
损 益 类 科 目 潜 在 错报>利润总额的 6% 错报
利润总额的 0.38%<错报≤ 利润总额的 6%
一般缺陷定量标准 错报≤资产总额的 0.005%
错报≤所有者权益的 0.1%
错报≤利润总额的 0.38%
说明: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针对财务报告目标而设计和实施的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主要是
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指标名称
重大缺陷定量标准
重要缺陷定量标准
资 产 及 负 债 类 科 错报>资产总额的 0.09% 资产总额的 0.005%<错报
目潜在错报
≤资产总额的 0.09%
所 有 者 权 益 类 科 错报>所有者权益的 1.6% 所有者权益的 0.1%<错报
2017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

2017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山东财经大学,跟踪分析了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2017 年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年度报告等公开资料,结合我国上市公司 2011 年至 2017 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以及财政部和证监会在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和日常监管工作中掌握的有关情况,形成了《2017 年我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
一、2017 年我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情况(一)总体情况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 3485 家,其中,沪市上市公司 1396 家,深市上市公司 2089 家。
深市上市公司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有 476 家、903 家和 710 家。
2017 年,3245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93.11%,其中,沪市主板、深市主板、深市中小板和深市创业板分别有 1157 家、475 家、903 家和 710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分别占各板块上市公司的 82.88%、99.79%、100%和100%。
如表 1 所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比例同以前年度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特别是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比例的下降幅度较大。
2表 1 2013-3017 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年度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整体 92.89% 98.39% 94.73% 96.07% 93.11%沪市主板 81.95% 97.29% 86.68% 90.35% 82.88%深市主板 98.96% 98.96% 98.95% 98.74% 99.79%深市中小板 100% 99.32% 100% 100% 100%深市创业板 100% 98.77% 100% 100% 100%240 家上市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 6.89%。
我国上市公司2017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

C ZBC ZBC Z BCZ B我国上市公司2017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财政部会计司 证监会会计部 证监会上市部 山东财经大学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山东财经大学,跟踪分析了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2017年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年度报告等公开资料,结合我国上市公司2011年至2017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以及财政部和证监会在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和日常监管工作中掌握的有关情况,形成了《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
一、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情况(一)总体情况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截至2017年12月31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3485家,其中,沪市上市公司1396家,深市上市公司2089家。
深市上市公司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有476家、903家和710家。
2017年,324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93.11%,其中,沪市主板、深市主板、深市中小板和深市创业板分别有1157家、475家、903家和71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分别占各板块上市公司的82.88%、99.79%、100%和100%。
如表1所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比例同以前年度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特别是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比例的下降幅度较大。
C ZBC ZBC Z BCZ B年度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整体92.89% 98.39% 94.73% 96.07% 93.11%沪市主板 81.95% 97.29% 86.68% 90.35% 82.88% 深市主板 98.96% 98.96% 98.95% 98.74% 99.79% 深市中小板 100% 99.32% 100% 100% 100% 深市创业板 100% 98.77% 100% 100% 100%240家上市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6.89%。
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6.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是否与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一致 √是 □否
三.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 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
1.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包括: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包括母公司、各市场分公司及公司重要子公 司绍兴中国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绍兴中国轻纺城物流中心开发经营有限公司、浙江中轻担保 有限公司等。
3. 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 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4.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适用 √不适用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 的因素。 5.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与公司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一致
司合并报表净资产的 3%。
一般缺陷定量标准 利润表潜在错报金额小于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公司合 并报表利润总额的 5%; 资产负债表潜在错报金额 小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公 司合并报表净资产的 1%。
说明:
无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缺陷性质
定性标准
重大缺陷
对以前发表的财务报表进行重报,以反映对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错报的纠正;审计师
2.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占比:
指标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之比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之比
占比(%) 88.55% 92.1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逐渐得到了关注。
内部控制指的是公司对于自身经营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信息系统和各级管理人员间的职权和责任的管理。
1.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管理制度,上市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好各种制度建设和监督。
例如密码管理制度、备份制度、数据完整性保护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和保护股东利益至关重要。
2.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公司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司内设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能够对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审计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内部审核的目标是更好地保护资产,提高盈利能力,优化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
3.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日益普及,尤其是对于保障内部控制更是不可或缺的。
公司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技术管理体系,保障公司的信息安全、数据完整性和系统可靠性,防止公司机密被泄漏和数据被篡改。
4.员工培训:员工是实施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主要执行者,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培训 iswipoisfweifnpwifne8219u0234iskf ien8wefjo22.pdf能力,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实施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提供不同的培训,指导他们熟悉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公司的内部审核和监管。
总之,上市公司需要在内部管理制度、内部审核、信息技术和员工培训等方面全面考虑,使得公司内部控制健全有效,为公司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201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深圳市证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
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2017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公司董事会授权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实施工作,对纳入评价范围的高风险领域和单位进行评价。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本报告旨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对公司截至2017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三、内部控制评价范围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包括:深圳市证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及其15家子公司。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本年度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100%,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本年度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100%;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财务报告、募集资金管理、全面预算、关联交易、合同管理、信息与沟通、信息系统、内部监督、风险评估。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同时通过风险检查、内部审计、监事巡查等方式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的效率、效果进行独立评价,具体评价结果阐述如下:1.组织架构(1)治理结构公司根据《公司法》、《证券法》、《深圳市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要求,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证监会: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全文)

证监会: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全文)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原文发布日期:2018年8月3日转载自:中国证监会网站截至2018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已上市的3,531家公司(其中A股3,513家),除康达尔、山东地矿、*ST华泽、凯迪生态、千山药机、抚顺特钢、中毅达、美都能源、*ST上普9家公司未按期披露年报外,其余3,522家均按期披露了经审计的2017年年度报告。
按期披露年报的公司中,124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17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36家被出具保留意见、71家被出具带解释说明的无保留意见。
为掌握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的情况,证监会会计部组织专门力量抽样审阅了798家上市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审阅中重点关注了合并财务报表、企业合并、收入确认、政府补助、金融工具、资产减值、非经常性损益等方面的会计处理、财务信息披露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对年报审阅发现问题所反映出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执业问题予以关注,形成本监管报告。
年报审阅过程中,证监会会计部发布了6份年报会计监管简报,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上市公司2017年年度财务报告和内控报告存在的问题179项,涉及138 家上市公司。
同时,证监会会计部通过问询沪深交易所、建议专项核查等方式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并向有关各方传递关于执行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财务信息披露规则和审计规范等方面的监管标准。
一、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执行问题总体而言,上市公司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但仍有部分公司存在执行会计准则不到位、会计专业判断不合理、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问题。
(一)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2014年新修订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明确了以控制原则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
整体上,上市公司能够掌握和运用合并报表范围的判断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存在合并范围判断不恰当的问题。
[精品]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许大湿提供
![[精品]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许大湿提供](https://img.taocdn.com/s3/m/5b7f4c9cbceb19e8b8f6bac1.png)
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会计部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
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实施范围扩大到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财政部会计司会同证监会会计部,组成课题组,密切跟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情况,开展了对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的分析工作,希望通过此次分析,总结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从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实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情况(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根据五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和《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财办会〔2012〕30号)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及中央和地方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应在披露2012年公司年报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本报告的分析范围涵盖2012年所有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或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其中,对纳入实施范围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完整系统的分析,对未纳入实施范围的上市公司,仅作了总体分析。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2492家。
按照《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的要求,2012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不包括2012年1月1日之后上市的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和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不包括属于《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规定中第4种特殊情况的上市公司)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东软集团201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Neusoft

二. 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1. 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有效 □无效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
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 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利润总额的 3%≥错报﹥利 润总额的 0.5%
总资产
错报>总资产的 0.3%
总资产的 0.3%≥错报>总 资产的 0.05%
一般缺陷定量标准 错报≤利润总额的 0.5% 错报≤总资产的 0.05%
说明:以利润总额的3%和总资产的0.3%孰低确定重要性水平。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 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等。
4. 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 宏观经济风险、外币与汇率风险、市场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战略规划与执行风险、新技术应用与
研发风险、合同风险、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风险。
5.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是否存在 重大遗漏 □是 √否
3. 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
中国上市公司2017年内部控制白皮书

中国上市公司2017年内部控制⽩⽪书(原标题:中国上市公司2017年内部控制⽩⽪书)⼀、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报告选取2017年4⽉30⽇前在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并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的311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情况进⾏分析。
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财务重述报告、诉讼报告以及各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为的处理公告等。
本报告中所有数据都已收录⾄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doc/bc7f26e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7.html )。
本报告是国家⾃然科学基⾦重点项⽬“基于中国情境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项⽬批准号71332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级总体情况为保证内部控制指数的客观、公正、准确和完整,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以2016年1⽉1⽇前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2016年度纳⼊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范围的样本数量为2804家上市公司。
按照四级⼋档的分类标准,201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平为:内部控制评级为AAA的公司2家,占⽐0.07%;评级为AA的公司4家,占⽐0.14%;评级为A的公司24家,占⽐0.86%;评级为BBB的公司74家,占⽐2.64%;评级为BB的公司468家,占⽐16.69%;评级为B的公司1704家,占⽐60.77%;评级为C的公司381家,占⽐13.59%;评级为D的公司147家,占⽐5.24%。
如图1所⽰。
对⽐上市公司近三年内部控制整体⽔平变化情况发现,2016年度⾸次出现内部控制评级为AAA级的上市公司,且2014⾄2016年度,内部控制评级为AA、A、BBB、BB四级的上市公司占⽐总体呈现⼩幅下降趋势,⽽内部控制评级为B级的上市公司占⽐近三年⼤幅增长,C级⼤幅下降⽽D级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如图2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市公司内控分析报告出炉
发布时间:2018-11-13
关键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日前,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对沪深两市3485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2017年度内部控制报告进行了系统
分析,并发布《我国上市公司2017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指出,在3485家上市公司中,共有3245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
比93.11%。
其中,3177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论为整体有效。
同时也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存在的
问题,比如审计费用披露不规范,审计收费走低等问题。
详细信息请登录 财政部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