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解读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第25卷 第2期2010年4月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JOU 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 Y OF AGRICU LTU REVo l.25,N o.2A pr.,2010收稿日期:2010 03 05;修订日期:2010 03 20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9102006)作者简介:李娇,1986年出生,女,内蒙古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通讯作者:胡宝贵,1965年出生,男,北京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农村产业经济研究,E mail:hub aogui@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李 娇,胡宝贵*(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摘 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的重要领域。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主要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
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关 键 词:科技创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图分类号:F061 5,F 2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 3186(2010)02 0078 03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Innovation Ability at Home and AbroadLI Jiao,H U Bao gui*(Eco no mics&M anagement College,Beijing U niv ersity of A g ricult ur e,Beijing 102206,China)Abstract :T 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ical innovatio 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scientif ic and technical inno vation ability r esearch.There are tw o aspects on the evaluation of reg ional science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ability,one is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other is the m ethods of evaluation.T his paper gives the rev iew and sugg estio n on them.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 y;innovation ability;evaluation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发展区域经济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1]。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单 莹洁等 :基于耦合协调度 的区域创新 系统 绩效评价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6 7
过程 ,并且其耦合协调的程度决定 了 自组织系统在 临界时走 向有序还是无序 的趋 势。如果子系统耦合 度较高 ,子 系统 间相互配合 、相互推进 ,系统运行 绩效较高,系统 就会从无序走 向有序 ,保 持旺盛的 生命力 ;如果子系统 间不协调 、不配合 ,彼此间产 生制约作用 ,系统会从有序走 向无序 ,系统就有可 能停滞甚至衰退。 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 的耦合协调是指两个 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之 间和谐 、同步的非线性的相 互 联 系 和相互 作 用 的关 联 关 系 。区 域 创新 系 统 通 过 子系统间耦合协 调作用 ,在 需求 机制与学 习机制的 作用下 ,创新要素有序运动 ,创新 资源高效地发挥 作用 ,创新产 出大幅提高 ,并在经济作用 的催化下 源源不断地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 ,给区域经 济带来 收 益 ,区域 经济结构 更加合 理 ,经济 效益 显著提高 ; 而区域经济效益的提高又会反作用于创新能力系统 , 通过系统 内部 的正反馈 使创新能力 产生叠 加效应 , 不仅导致区域 内创新主体间的结构 和运行 机制更加 合理化 , 创新产 出更有效率 ,而且还能促进创新 主 体从 其 他 区域 吸 引 到 新 的 知识 、技 术 、人 才 和其 他 创新 资源 ,形 成 更 加 强 大 的 创 新 场 ,推 进 创 新 能力 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 系统在子 系统 间 良性循环 作用下不断地形成一个个 “ 涨落” 产生协 同放大效 , 应 ,系统处于有序发展状态 ,创新绩效不断提高。 由此可见 ,区域创新 系统 的 良性运转取决 于区 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 两个子 系统 的相互协调与配 合 ,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决定 了区域创新 系统 的绩 效水 平 2 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 为 了科学测度 区域创新系统绩效 ,本文借助物 流学 “ 耦合” 的概念构建 区域创新能力与 区域经济 发展 的耦合协调度及耦合 协调发展度模 型,通过动 态测度它们的发展水平及耦合程度 ,综合评判 区域 创新 系统绩 效水 平 。 本文采用的协调度为距 离协调度 ,就是用子系 统间的特定距离表示 它们是 否协调 。一般通过计算 子系统间 的相对离 差系数来测 度它们 的协调程 度 , 离差 系数 越小 则 表示 协调 度越 高 。 假设 s 、E分别代表区域创新能力系统和 区域 T 经济系统 ,F S ) ( T =∑At和 F E ( )=∑ e分别是 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函数 ,其中 t i 为子 ,e 系统 S 、E的特征 向量 ,A ,∞ 为 特征 向量 t T ,e 的权重 ,且 ∑A =1 =1 ,∑ ,则二者 的相对 离差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2020指标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2020指标【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简介1.评价报告的背景和意义2.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指标体系三、2020 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析1.知识创造2.知识获取3.企业创新4.创新环境5.创新绩效四、2020 年中国各地区创新能力排名1.排名方法2.各地区创新能力排名情况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我国而言,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创新能力,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编写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本文将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2020》指标体系,分析我国各地区的创新能力,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简介《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是一份全面评估我国各地区创新能力的年度研究报告,旨在为地方政府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报告主要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涵盖了百余个具体指标。
三、2020 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析1.知识创造:知识创造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包括专利申请数量、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
2020 年,我国各地区在知识创造方面的表现有所提高,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
2.知识获取:知识获取能力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互联网普及率、信息技术水平等。
2020 年,我国各地区在知识获取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3.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包括企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
2020 年,我国各地企业在企业创新方面的表现不一,沿海地区相对较好,内地地区还需加强。
4.创新环境:创新环境是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包括政策支持、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
2020 年,我国各地区在创新环境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
2022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随着数字化越来越普及,全球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复杂。
当前,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考量指标。
对于中国而言,通过实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能有效提升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2022年,中国将进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以解决不同区域之
间的资源失衡问题,激发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活力,推动改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该评价将采用“四位一体”的整体评价标准,即经济增长实力、企业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以及资源禀赋和新闻融合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经济增长实力将以GDP年均增长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经济结构转型进度、产业协调发展程度以及发展模式变革等指标作为参照。
其次,企业创新能力将以新技术投入增长率、企业创新效能水平以及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等为参考。
此外,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将以技能培训水平、就业率以及职业认定制度的建立等指标作为参照。
河北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和 评 价 模 型 的 确 定
1 .产业 技术 创新 能 力的概 念和 评价 指标 体 系 产 业技 术 创新能 力是指 采用 先进 的 科学技 术 和手 段 开发 新
产 品 、 工 艺 使 其 形成 经 济效 益 的能 力 , 推 动 产 业 发 展 的 能 新 是
式 中 ,. 第 t 产 业 第 i 指 标 x 的 实 际数 值 一 是 样 x是 . 个 项 。 本产业 中第 i 项指 标 x数 据 的最小 值 ;… 是 样 本产业 中第 i x 项 指标 x 数据 的最 大值 ; . 第 t 。 Ai 是 个产业 第 i 项指 标 x的 得分 值 。
分 , 19 比 9 7年增 加 了 3 7 . 6分 。 说 明河 北省 技术 创 新能 力总 体 这 水平 呈现 出 上升 态势 , 内部 结构 也在 不 断优 化 , 高技 术创 新 且 提 能 力 可挖掘 的潜 力 还很 大 。
河 北 省 行 业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变 化 趋 势 图
19 9 7年 19 9 8年 19 9 9年 20 0 0年
2 .各行 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水 平 偏 低 。9 7~2 0 19 0 0年 河 北 省 3 6个 行业 的技 术创 新 力总体 得 分最 高 值为 6 . 0分 , 大 多 91 绝 数行 业 的技 术创 新 力介 于 5 6 0— 0分 之 间 , 明河 北 省 产业技 术 说 创新 力整体 水平 较 低 , 对 “ 五 ” 这 十 期间 全 省 产业 结 构 的优 化 升
巨。
l济力础 厂 实基 经
L 竞争 力 水平 2 .产业 技术 创新 力评 价模 型 的确 定 在 确 定 了产 业技 术 创 新 力评 价 指标 之 后 , 据模 糊 数 学理 根 论, 采用改 进 的模 糊评 价方 法 及线 性 综合法 对 19 7—2 0 9 0 0年全 省工 业 产业 技 术创新 能 力进 行综 合测度 。 具体 采用 测度模 型 为 :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报告
环境
中国
中国
各地区
评价
特点
能力
报告Hale Waihona Puke 创新 方面发展趋势
评价
能力
地区
区域
一些
进行
现状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是一本对中国各地区创新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权威报告。 本书基于大量的数据和实地调研,结合国内外创新理论,对中国各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面的 评估,旨在揭示中国区域创新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报告首先对中国区域创新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概述,指出中国各地区在创新能力上存在的差异和不 平衡性。随后,报告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等多个维度,对各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 详细的分析和评价。在创新投入方面,报告了各地区在研发经费、研发人员、创新平台等方面的 投入情况;在创新产出方面,报告重点分析了各地区在专利、科技论文、新产品等方面的产出成 果;在创新环境方面,报告则对各地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报告还对中国各区域的创新特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一些地区在创新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对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国 各区域的创新能力差异较大,但总体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我也看到了我国 在创新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创新投入不足、创新环境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报告。它不仅全面、深 入地展示了我国各区域的创新能力,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启示和建议。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河北省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评价
河 北 省 各 地 区工 业 企 业 技 术 创 新水 平综 合 评价
蒋 蕊
( 河北经 贸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 0 6 ) 5 0 1
【 要】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摘 我国将 RD & 作为工业企业发展c_导力量, o_ c 不断完善和提高RD & 的水平。
u 个地区 已经 开始注重效 率在 R D投入产 出中的显著作用。 &
根 据河 北 省 经济 年 鉴 的 相 关数 据 显 示 ,0 5 河 北 省 大 部 数和拥 有发 明专利数来反映企业知识产权产 出情况 ; 20 年 用新产 品 分地 区 R D人 员投 入 呈 上 涨 的 趋 势 ,特 别是 邯郸 和 邢 台地 区 , 销 售收入 、 & 工业增加值和利润 总额指标来反映企业经济效益情 它们 的 人 员投 入 量增 长 率 最 高 , 别 达 到 了 1 86 % 16 9 ̄ 分 4 . 1 、6 . 2 ; , 0
年, 有些 地 区 意 识 到 了在 投 入 上 的 缺 陷 , 大 了 在 这 方 面 的支 石 家 庄 和 保 定 作 为 河 北 省 的 高新 开发 区 , 加 更是 注 重 在 创 新 方 面
出 , 如 秦 皇 岛 和廊 坊 地 区 , 皇 岛不 但 完 全 弥 补 了 2 0 例 秦 0 5年 投
0 以下 , 和 各 地 区 的 工业 企 业 的总 规 模 是 紧密 相 关 的 。 这 反 映 RD的投 入 情 况 主 要 从 人 员 投 入 和 经 费投 入 两 方 面 3% &
考 虑 , 比之 下反 映产 出 的 指 标 很 多 , 从 知 识 产 权 和 经 济 效 相 可
益 两个 角 度 进 行 产 出 分析 。河 北 省 1 个 地 区大 中型 工 业 企 业 1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有效性评价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1 引 言
技术 创新 服务 体 系 是 国家 创 新 系统 的 一个 重 要 组成部 分 。它们 都 是 具 有 系 统性 、开放 性 、复杂 性 的系统 ,各 主体 间 都是 相 互 联 系 和 相互 作 用 的 ,有 着一致 的 目标 ,为创 新 服 务 或 为 技术 创 新 服 务 。作 为系统本 身又都 与外界 有着 联系 与交流 。 目前 ,我 国对 技 术创 新 服 务 体 系 的研 究 还 处 于 起 步阶段 ,对其 研 究 还 不 是很 伞 面 ,大部 分 研 究 只 是对 技术创 新 服务 体 系 中的某 一 部 分 进 行 研究 ,如 生产 力促进 中心 、中介 机 构 ,或 是从 宏 观 层 次 的政 策研 究 。而从 系统 的角 度 对其 有效 性 的分 析 ,并 结 合影 子价格 ,来 研 究 区域 技 术 创 新 服 务体 系 的资 源 配置 和创新 效率情 况 ,对 现有研 究 的进一 步 的拓 展 。
— —
Ta e H e e ovnc san Ex m pl k b iPr i e a a e
BAI Z n h n ho g a g, LI W e , HE n U i Ya
( e e U i r t o T c n lg , i j 0 4 1 H b i nv s y f e h ooy . a i 3 0 0 ) e i T nn
Absr c : Ths t ss a e h e hn lgc li n v to e vc y tm a a n uta d u p t y tm . By sn ta t i he i tk s t e tc oo ia n o a in s r ie s se s n i p n o t u s se u i g DEA meh d,wec n e tb ih mo e n uaiy mo e ,a nay e t m od c d h ai t ft y tm . F n lyt epa e to a sa ls d la d d l d l nda l z he t e i e te v ldiyo s se t he i al h p r
区域创新绩效的涵义界定及其评价模型构建
经济系统 A
级指 标
权重 w.
a 5 O 5
二 级指 标
生产总值 ( D C, G P) 人均GD C 2 Pt 第 ~产业产值 C 第二产业产值 C2 2
权馥 W 台 成权重 W
0 50 ,0 7 0 50 .o 2 014 , 0 1 0 04 . 5 4 03 5 .7 0 020 . 5 1 OO 7 50 O2 2 . 7 0
◆ 中图 分 类 号 :F 5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2 22
的贡献 ,即区域创新的效果 ,只研究任何
内容 摘 要 ≈ 本 文 以 区域 创 新 绩 效 的 内 涵 及 评 价方 法 为研 究 对 象 , 从 区域 创 新 效 率 与 效 果 两 个 方 面 综合 界 定 了 区 域创 新 绩 效 的基 本 内 涵 ,在 此 基 础 上 构 建 了 区域 创 新 绩 效 评 价 模 型 ,并 运
( ) 型 介 绍 二 模
方面都是片面的。因此 ,区域创新绩效 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即区域创新效率和 区域创新效果。区域创 新活动 的投入产出
效率要高 , 即投入 的资源要得到有效利用;
区域创新活动要能够促进 区域经济和社会 发展 ,即产出的成果得 到有效利用。区域 创新绩效应该是上述两个方面的综合反映。
区域创新产 出 B
O S
0 5
第 三产业产值 C2 a 从事 科技活动人 员 C
a 86 40 O 57 D5
02 0 43 OO7 .29
科学家和工程师Ca
R D经费内部 支出 C 。 & 。
O"1 O
0 10  ̄ 6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
划分 为经 济系统 、 社会 系统 、 资源环境 系统 、 创新 系统 四个 系 统; 黄继 将城 市创新 系统分 为三个 子系统 : 创 新执 行 子 系统 、 创 新选择 子 系统 、 创新 支撑 子 系统 , 但 在指 标 的 设计 上 则从 技术 创新 、 创 新选择 、 环境创新 三方 面去设 计指标 体 系 , 并且 二 级指标 选取相 当少 不 足 以全 面衡 量 每 个 方 面 。本 文 在 黄 继城 市创新 系统 的基础 上 , 进一 步充实 明确各个 子 系统 内部 的主体及 内容 , 加入 环境 因素 , 形 成 一个 更 加 全 面 系统 的创 新 系统论 , 并 在此基 础 上建 立 全面 综 合 的评 价 指标 体 系 , 最
区域 经 济 与 产 业 经 济
我 国 区 域 创 新 能 力 指 标 体 系 与 综 合 评 价
乔 云霞 刘 肖余
( 北京工 商大 学经济 学院 , 北京 1 0 0 0 4 8)
摘要: 本 文 通 过 对 区域 创 新 能 力 理 论 框 架 的梳 理 , 从创 新执 行 、 创新 选择 、 创 新 支撑 和 创 新 环 境 四 个 方 面 构 建 了
区域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的 指 标 体 系 , 并 且 以 该 指 标 体 系 为依 据 , 运 用 因 子 分 析 模 型 对 我 国 东部 地 区 十 个 省 市 的 创 新 能 力 进 行 了 实证 研 究 并 得 出 相 关 结论 , 为 我 国 相 关部 门制 定 区域 创 新 政 策 提 供 了参 考 依 据 。 关键词 : 创 新 ;指 标 体 系 ; 因 子 分 析 ; 聚 类 分 析 大 中 型 企 业 R&D 经 费 内部 支 出 x 3 、 大 中 型 企 业 办 研 发 机 构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怎么计算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一、整体指标
1、创新活动指数:由区域创新活动发起数、完成数、参与数、落地效果数组成,用指数表示区域创新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2、创新成果数量指数:由创新项目数、发明专利数、新产品、新技术数组成,用指数表示区域创新产出的数量。
3、创新成果经济价值指数:由创新产品销售收入、技术创新引进收入、专利收益等组成,用指数表示创新产出给区域经济带来的经济价值。
4、创新服务支撑能力指数:由区域创新政策支持数量及覆盖程度、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以及创新人才数量等构成,用指数表示区域创新支撑能力的总体水平。
二、分类指标
1、市场化创新能力:包括投资者风险意识、创新融资渠道、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企业部署等;
2、知识资源化创新能力:包括科技成果开发利用、学术合作、科研机构人员配
置及运营情况等;
3、文化教育创新能力:承担文化投资、推出创新教育课程、促进各项创新部门的协作等;
4、政策法规创新能力:包括产学研协作创新政策的设计、政策的实施以及法律的保障等。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统计学会关于河北省第十五届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比结果的公示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统计学会关于河北省第十五届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比结果的公示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统计局
•【公布日期】2023.09.14
•【字号】
•【施行日期】2023.09.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统计
正文
河北省统计学会关于河北省第十五届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
比结果的公示
在全省统计系统和广大统计科研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河北省第十五届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圆满结束。
河北省统计局特邀五位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共评选出统计科研优秀成果:科研课题类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2项;论文类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2项;专著、教材和信息技术类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示。
联系人:高晗
联系电话:(0311)87044911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统计学会
2023年9月14日河北省第十五届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比结果
一、科研课题类
二等奖
三等奖
二、论文类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三、专著、教材、信息技术类
二等奖
三等奖。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摘要: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尺度。
本文在分析区域人才创新能力多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3个模块、7个因素、18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1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定性分析。
关键词: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因子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取决于区域的竞争力,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区域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区域能够成功的运用新知识,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它不仅是对区域竞争力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还是一个国家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资源。
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的学者对区域创新能力开展评价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从已有的成果来看,大部分的研究是将重点放在对区域物资资本及科技技术创新的研究上,而忽视了以知识、信息积累为基础的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区域科技人才创新已经成为区域创新过程中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是提升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水平的根本所在。
因此对区域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并做出简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区域的科技人才具有创造力,能够提出、解决新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能力。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个区域在创新过程中对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表现为区域对科技人才创新方面人、财、物的投入;二是一个区域的科技人才在创新过程中规模、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区域科技人才的成果产出;三是一个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经济性体现,表现为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程度。
因此对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重点是建立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的体现不同区域对科技人才的培养、鼓励机制和使用情况,并充分利用指标对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了解、评价和分析。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1 .系统性原则 。 评价指标 的选择要 围绕产业 自主创新 的本 质, 涵盖反映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重要 因素。 并把它们有机地联 系起来 , 力求全面 、 客观描述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状况 。
2 .可操作性原则 。在 遵循 系统 性原则的基础上 , 评价指标 体 系的设立 应该坚持可操作性 的原则 ,即设计 的指标应具有可
力, 而对 区域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则较少 。 本文参照 国家统计
有技术的融合或引人研究 中技术来建 立新 的技术平台 ; 第二类是
根本 的 自主创新 , 就是通过 自己的研究发明全新 的技术 , 由此开
局提 出的衡 量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 的四大指标 、产业技术创新 能 力和产业竞争力 的指标体系 ,提 出了作 为河北 省战略支撑产业 的装备制造业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表 1产 业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 系
采集 的特点 , 能从各种统计资料 中直接或 间接 获取 。 指标选择相
对简单 , 做到指标少而精 , 计算公式科学合理 , 利于掌握 与推广 。
3 .可 比性 原则。 必须 明确评价指标体系 中每个指标的涵义 、
统 计 口径 、 间 、 时 地点 和适用 范 围, 以确 保评价 结果能 够进行横
目标屋 准 则 屡 因素 屡 资 本投 入 一般 指 标 层 科技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r D占科 技经 费 的 比倒 t a 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强度 从 事 R D 员 比例 &^ 研究与开发机构中科技人员量 有科 技 活动 企业 的比例
产
发 出全新 的或新一代的产品。两者的共 同点就是具有拥有 自主知 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 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
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区域经济发展从有形的物质资源主导型向创新能力主导型转变,地区之间的竞争也从依赖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建立在知识资源、创新能力之上的区域竞争优势。区域创新能力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位优势。研究和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一、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的提出与演化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首次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他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主权国家内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中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作用促进了新技术和组织模式的开发、引进和扩散”。其后,学者们不断对国家创新系统进行研究探讨。国家创新系统不仅仅包括进行R&D的机构网络,如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用户之间结成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包括相关的激励和调节系统,如政府政策和相关环境。在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是区域创新的主体,处于系统的中心地位,其他主体实际上是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作为网络中的一个基本节点,在积极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促进创新网络的形成、有效规范地方市场行为以及挖掘区域内部潜在创新资源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研院所和大学是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和科技创新源,通过知识的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和竞争力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为区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区域内的各类中介机构,不仅可以促使技术知识创新资源按照市场机制进行扩散、流动和有效整合,而且可以为中小企业在风险投资、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应用推广、无形资产评估、企业资信评估、战略咨询、法律顾问和财会管理等方面提供综合服务,降低创业风险,从而促使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提高。二、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区域创新能力构成分析区域创新能力是指区域创新系统通过对创新资源进行创造性集成,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新的能力集。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以及由区域文化、经济、机制、社会服务等环境要素的创新组合决定的支撑创新能力,构成区域创新能力集的能力基。由能力基可衍生出包括区域知识创造能力、传播能力等区域创新能力构成的能力集。1、技术与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学者们所普遍接受的一个技术创新的定义为:技术创新是指“从一项新产品、新工艺或新的社会服务方式设想的产生和形成开始,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和成功到达市场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主要表现在新产品、工艺、服务的创新和改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利用;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新需求和新市场的开拓与占领。技术创新是以创造性和市场成功为基本特征的周期性技术活动的全过程。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区域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在整个区域创新系统当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其进行技术创新的直接动力。2、制度与制度创新能力。制度创新是指对现存制度的变革,它的实质是一个社会以新的、更富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取代旧的缺乏效率的制度安排,包括产权制度、竞争规则、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各种主要的正式规则或非正式规则。好的制度选择会促进技术创新,不好的制度选择将导致技术创新离开经济发展的轨道从而被其所抑制。在区域创新体系当中,政府是制度创新能力的主体,是区域创新活动规则的制定者。政府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对各个行为主体的创新活动进行规范和协调;从全局出发对区域创新活动进行规划和引导;为区域创新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通过对教育的投资,提高人们的素质和增强创新能力,以及提供创新信息,推广创新技术;通过制定宏观政策、采购政策、产业政策和对科研机构、各大学的投资直接推动创新系统的运行。3、支撑创新能力。支撑创新能力是由区域文化、经济、机制、社会服务等环境要素的创新组合决定的支撑创新能力要素,是对区域创新活动影响最大的环境背景要素,是区域创新能力结构系统中的基础要素,包括区域的经济环境、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生活环境以及智力资源等方面。学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知识和人才保证。中介机构在政府、创新主体、创新源以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发挥桥梁、传递、纽带作用,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技术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是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组成区域创新能力的三元结构中,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在区域创新能力的结构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撑创新能力要素是对区域创新活动影响最大的环境背景要素,与区域创新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相互作用;技术创新能力与支撑创新能力要素形成良性互动,形成最有效的运作方式和实现最有效的组合,必须形成有利的制度创新体系。而制度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保障要素,对区域内方方面面都产生重要影响,是一种总体性的支持性能力。三、创新指标体系构建为了系统地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高低,我们首先要选取不同的指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然后给予这些指标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个指标体系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整体评价。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有多种,我们采用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首先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自上而下分为技术创新能力、网络支撑创新能力和环境支撑创新能力。进而根据对区域创新内涵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参考,选取近百项基础指标,然后进行分析和筛选,剔除那些被替代和可以被包容的指标,最终形成如表1的指标体系。四、指标体系计算方法1、指标量的确定。对于我们所选取的定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首先评价该指标量的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分别对应1.0,0.8,0.6,0.3,从而实现对定性指标的量化。对于定量指标,由于不同量纲之间无法相互比较,我们通过用同一指标的最大值去除每一个指标的方法将其无量纲化。2、指标权重设定方法(1)标度值的确定。指标权重的设置对于最后的评价结果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权重设置很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根据层次分析法,我们采用Saaty等人提出的1-9的尺度来比较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表2)对介于上述判断之间的情况,我们采用2,4,6,8来处理。在B与A比较时,我们用A与B比较所得到的标度值的倒数来表示,从而可以得到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矩阵。(2)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我们要求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应该保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就要进行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检验。(a)计算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b)计算抑制性指标CI=(λmax-n)/(n-1),其中n是比较矩阵的阶数;(c)将CI与随机一致性指标RI相比较得到CR=CI/RI。当CR<0.1时,我们就认为比较矩阵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要对其进行修改,直到达到满意为止。(3)计算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跟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标准化之后,即可作为该组指标对于上一层的权重。在此之后,我们还要计算每一层的指标对目标的相对权重。我们设目标层为第一层,则第K层对第一层的相对权重为:αk=Ak×αk-1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最底层对任意一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如果一共有s层,最底层对第一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为:αs=As×As-1×…×A3α23、区域创新力计算与评价。通过以上工作,我们得到了指标层对每一准则层直到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只要将先前经过处理的指标量的数据与其权重相乘之后加总,便可以计算出区域创新能力以及每一准则的得分。通过对不同区域得分之间的比较,就可以找出本地区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区域创新实践提出建议。。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
创 新 能 力 指 标 及 权
如表 1 所示 。( 表 目前学术 界对科 技型 中小企业没有 重,
) 统一 的表述 。 考科技部及相关文献对科 1 参
到科 技 型 中小 企 业
实验测试仪器和设各原值
创新市场化能 力 新产品销售收入 拥有 自 主创新产品市场占 有率 O 市场销售人员结构 . 1 销售收入 创新盈利能力 O 销售收入增长率 . 2 销售利润率
0 58 . 3 0
0 82 . 8 0 O 37 . 4 0 O 23 . 0 O 0 40 . 0 O O 47 . 5 o O 9l , 5 o 0 32 . 9 0
出舣 。 关键词 : 技型中小企 业; 新能 力 科 创 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中 图 分 类 号 : 17 文献 标 识 码 : F2 A
中小 企业主要从 事新 材料 、 光机 电、 生物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 1 省市 1
医药 、 能源 以及电子信息等产 业领域 的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 新 得分
以科技型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为研 究对 象, 年 5年的时间里 资产总额增长 了 8倍多; 业集群发 展现状 。依据 上述评价指 标体
运 用灰 色评 价 方法 , 河 北省 中 小企 业 进 同时 , 对 从业人员也从 2 0 0 3年 的 1 多人 系 , 据 各 年 鉴 及 各 省 中 小企 业 网站 相 关 7万 根
产 品研发、 生产和制造。 因此, 科技型中小 及排序, 如表 3 示。( 3可 以看 出, 所 表 ) 河 企业 作为技术创新 和产业化载 体中最 为 北中 小企 业产业集群创 新能力评 价的综
原标题 : 河北省科技型 中小企 业集群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评价指标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评价指标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通常使用多个指标来评估各个地区的创新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指标:
1. 科技创新投入:衡量地区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水平,包括研发经费占地区GDP的比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
例如,某地区的研发经费占地区GDP的比例为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100家。
2. 专利创新能力:评估地区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反映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例如,某地区去年共申请了1000项专利,其中500项已经获得授权。
3. 高等教育水平:考察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水平,包括大学数量、科研机构数量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
例如,某地区有10所高校,拥有5个国家级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0%。
4. 产业结构和创新密度:评估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创新密度,包括高技术产业占比、创新型企业数量等。
例如,某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0%,创新型企业数量为200家。
5. 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考察地区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力度,包括政府创新政策、科技园区数量和创新创业氛围等。
例如,某地区设立了5个科技园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
这些指标只是评价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一部分,具体的评价指标可能因报告的
目的和方法而有所不同。
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持下依靠 自身科技 力量 ,针对科 技 、市场需 求 的变 化 ,创造 性的研发并将成果 转化 的能力 。所 以,对高 校科 技创新 能力 构成的理鳃要从 科技 创新 过程 的投入 和产 出两 个方 面着 眼 , 投入可分基础能力和投入 能力 ;产 出根据对社 会经济 发展的 作用又可分为成果产出能 力和成果转 化能力 。阐明了高校 科 技创新能力 内涵 ,界定 了高 校科技创新 能力 包含 的内容 ,即 可构建河北省高校科技 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 体系 .扶纵 向、横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 新体系 的重要组 成部分 ,特别 是作为 区域创新 体系中科技创新 的重要 力量 ,在科 技创新 中起 着不 可忽视 的作 用。认真 分析 区域 内高校 科技 创新 能力 的现 状 、 存在的问题 ,提 出增强 区域 内高校科技创新 能力 的对策 、措 施 ,对 提升 区域科技创新 能力 有着重要 、深 远的意 义。河北 省作为沿海 内陆省 ,其所属 高校科技 创新能 力的现状 、作 用 的发挥 、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等是本文 探讨 的主要 问题 。
时遵循 了以下原则 : ( )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 的科学 性是任何 一项评 价工 1 作 的关键和基础 ,是得到 准确评价 结果 的源泉。因此 ,设 计 河北省高校科 技创新能力评 价指标 体系时 ,应充 分考虑整 体 指标 的结构 、指标 元素 的合 理性 、使各指 标在最 大限度上 具 有代表性 、独立性 。
( )系统性原 则。评价高 校科 技创 新 能力要做 到 全面 、 2 系统 、客 观 ,不能 片面 或断章取 意 ,所 以在设 计指标 时要从 高校科技创 新 能力 的 内涵、核心 、 目标人 手构建 基 本框 架 , 使评 价 成 为一 个 完 整 系 统 。 ( ) 可比性原 则 。在设 计 指标 时 ,因 涉 及到 横 向 的 比 3 较 ,所 以应充分考虑到差 异性 ,尽可 能使用共性 的指标 和统 的统计 口径 ,保证数据之问的可 比性。 ( )可操作性原则 。在选 取数据 、设计 指标时 ,晟大 限 4 度的使用公 开发布的数据并 注意数据 量化 的可 操作性 ,使
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河北省,县域经济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全省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全面、可操作的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估和提升我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科学性:指标体系应基于科学原理和理论,能够客观地反映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特征和实际情况。
全面性:指标体系应涵盖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支撑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县域科技创新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能够通过实际数据采集和计算分析来评估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动态性:指标体系应能够动态监测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反映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上述设计原则,本文构建了包含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支撑三个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个二级指标的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如下:科技投入指标:包括科研机构数量、科研人员数量、科研经费投入等二级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县域内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和资源储备情况。
科技产出指标:包括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科技成果数量等二级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县域内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情况。
科技支撑指标: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科技进步贡献率等二级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和推动作用。
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在实施该指标体系时,需要采集各县区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标准化处理。
然后,利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评价等)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得出各县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
同时,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各县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动态评价
4提取公 因子 。计算 主成 分的方差贡 献率 a 及累积 方差贡献率 a( , q) 公式 为:
,
种 创 新 组织 形式 。
河 北 省 中 小 企 业 集 群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及 评 价 方 法
( )河 北 省 中 小 企 业 集 群 创 新 能 力 一
.
专利 申请及授权 数量
2原始数据标准化 。为了避免计 算结
果受指标量纲和数量值的影响 ,保证其客 观性和科学性 ,在进行其它运算之前 ,必
河 省 小 业 群 北 中 企 集
创新能力 态 动 评价
一 贾荣言 副教授
须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标准化 计算公式为 :
x: 二 ( 2)
式 中 ,X为标 准化 后 的数 据 ;X 为原 始 . .
≥ ≥ … ≥
.
大 学 石 家 庄
▲
0 ( 1 2 5 0 8 、北 方 工 程设 计 研 究 院 )
基金 项 目:本文 为 2 1 0 0年河 北 省科技 厅软 科 学项 目研 究成果 ,课 题
名称 “ 河北省 中小企业 集群 创新研 究”( 课题号 :14 7 9 ;2 1 0 5 2 8) 0 2 年 河北科技 大 学科 技研 究基金 课题 “ 北 省 中小 企业 集群 创新 能 力 河
:
∑
=
() 5
( 6)
究 , 并 有 针 对 性 地 给 出提 高 河 北 省 中 小企 业集群创 新 能力的对 策。
关 键 词 : 中 小 企 业 集 群 创 新 集 群 创 新 能 力 因孑 分析 法 动 态评 价
l
目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构 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1)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论文摘要: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创新系统状况的重要尺度,是增强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10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河北省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主要需要改善创新环境、加大转移支付和拓宽融资渠道并举、加快知识流动和创新交流,重视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
一、引言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
它代表了创新要素在一定区域内聚集、整合以及推动持续创新的基本能力,是提升地区竞争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性重大课题。
区域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状况。
动态而客观地评价地区的创新能力,对于地区间的相互比较,制定适合自己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我国东部l0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并对河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定位,这对提升河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型(一)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指标变量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变量间的相关性较低。
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称为公共因子。
因子分析的目的旨在研究如何用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来代替众多初始变量,同时又尽量避免丢失太多信息,以达到降维的目的。
因子分析的模型为:X=AF+s(1)其中x=(x¨x:,…,Xp)是可观测的P维随机向量;F=(Fl,F2,…,Fm)(m<p)为公共因子或因子向量;A=(a)为因子载荷矩阵,a为因子载荷,是第i个初始变量在第j个公共因子上的载荷;s为特殊因子,表示初始变量不能被公共因子解释的部分。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为:(1)对原始变量标准化,以消除指标变量之间因量纲不同而产生的影响。
(2)建立标准化的指标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3)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根据累计贡献率选取公共因子个数。
(4)对公共因子命名并给予合理的解释。
(5)建立初始因子载荷阵。
(6)将因子载荷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得到比较理想的新的因子载荷矩阵。
(7)计算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根据研究目的对问题作出相关分析,如综合排序、主成分回归等。
(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定所研究的样本或指标之问存在着不同的相似性,并根据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本或指标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或指标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样本或指标聚合为另一类,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的样本或指标都聚合完毕,把不同的类型一一划分出来,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
聚类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把相似的研究对象归成类,其步骤是:(1)计算n个待聚类样本两两之间的距离。
(2)构造n个类,每个类只包含一个样品。
(3)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新类。
(4)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
若类的个数等于1,转到步骤(5),否则回到步骤(3)。
(5)画出聚类谱系图。
(6)决定类的个数和类,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东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一)指标数据的选取、来源及处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提出将内地划分为“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的方案,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并将这四大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
其中,东部板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为了能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与比较,本文选取这1O个省市进行研究,是因为东部板块的10个省市具有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区位特征相似的特点。
本文数据为东部地区10省市2007年的区域创新能力指标。
其中:x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人),X为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元从),x,为人均科研经费内部支出(元/人),x4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x为各地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万元),x为高等学校科技人员(人),x为各地区人均教育经费(元从),x为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件),x为各地区单位面积外商投资金额(亿美元/l(m),X。
为公路和铁路密度(kg/km2)。
指标数值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一2008》。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1O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做Bartlett球形检验,以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发现,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27.89,其相伴概率P值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值0.01,表示可以拒绝偏相关系数为0和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的原假设,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初始变量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标准化,以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差异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因为对指标数值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平均水平为0,所以后面分析的结果会出现正值和负值,正值表示高于平均水平,负值表示低于平均水平。
(二)公共因子的提取运用SPSS13对标准化的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并且为了明确公因子的含义使每一个指标变量在公因子上的载荷向0和1分化,使因子结构更加简单,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进行正交旋转。
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可以作为计算因子综合得分的权重。
根据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我们选取3个公因子。
其中第一个公因子F、第二公因子F2和第三公因子F,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0.184%为32.654%和16.453,累积和达到89.291%,即三个公因子包括了89.291%的原始信息,所以我们选取三个公因子即三个综合变量进行分析。
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读书人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从表3中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F。
中指标xx5、X6、X7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代表人均科研经费内部支出、各地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高等学校科技人员、各地区人均教育经费。
由于其主要体现了相关部门区域创新系统的投入,所以命名为创新投入因子;第二公因子F2中指标x、x:、x,、x。
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代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地区单位面积外商投资金额、公路和铁路密度。
由于其主要体现的是区域创新能力的外部环境,所以命名为创新环境因子;第三公因子F3中指标x、X4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反映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创新产出能力,所以命名为创新产出因子。
(三)东部地区区创新能力的排序和比较运用SPSS分析软件可以得到东部各省份的三个公因子得分,根据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F=(40.184F1+32.65F2+16.453F3)/89.291(2可以得到各地区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并对各个得分进行排名,如表4所示。
由表4的因子得分及排名情况可以看出:从第一公因子来看,河北省的排名为我国东部地区lO省市中的第8名,说明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投入方面,河北省处于下游水平,与东部其他省市,尤其是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等省市还有很大的差距,反映出河北省对创新能力的投入重视不够;从第二公因子来看,河北省仍排在我国东部地区10省市中的第8名,说明河北省的创新环境也不是很理想,这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从第三公因子来看,河北省在东部l0省市中排名第十,说明河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以及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在lO省市中是最弱的,这也直接影响了河北的区域创新能力。
按综合得分排名来看,河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排在我国东部地区l0省市中最后1位,说明河北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将任重而道远。
(四)东部地区区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以表4中各公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作为指标变量,以l0个省市作为样本,运用欧氏距离聚类中的类平均法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10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可以大致分为六类:第一类为北京;第二类为上海;第三类为广东;第四类为天津;第五类为山东、江苏和浙江;第六类为河北、福建和海南。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很不平衡,各省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属于第一类的北京、第二类的上海、第三类的广东和第四类的天津属于创新能力很强的地区,这些地区云集了全国最丰厚的创新资源。
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众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信息通讯事业发达,创新能力高于其他省份;第五类中的三个省在创新环境和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较强实力,以江苏、浙江为核心的长江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较早、经济发展基础雄厚的地区,山东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资源丰富,再加上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政策,已经跻身北方的经济发达省份之列;河北省所在的第六类是东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最弱的一组,与前边五类还有很大的差距,政府需要给予区域创新足够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创新环境,最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四、提升河北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反之,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又能极大推动经济的发展。
河北省对区域创新的投入力度不够,创新环境不佳,创新产出的能力也较弱,这是河北经济不够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也说明河北的企业总体发展潜力较小,发展后劲不足。
为提升河北的区域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改善创新环境。
河北应加快高校的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加大政策优惠力度,推动科技创新进程;大力改善人才环境,尽快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奖励分配制度,提高个人的创新积极性;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良性运行机制,缩短科技信息的滞留时间。
2.加大转移支付与拓宽融资渠道并举,提高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投入水平。
河北地区的科技创新投入差距很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单位GDP的创新投入强度,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首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省一级的转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要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3.加强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知识流动和创新交流。
加强企业与高校及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联系,促进不同主体之间合作网络的形成;政府引导、鼓励民营性质的区域创新服务机构的形成;鼓励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优化分工协作,壮大整体实力。
4.重视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是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