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车倾卸机构创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自卸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自卸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自卸车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自卸车卸载机构的类型、功能及运作机制;3. 学生能够描述自卸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力学特性及其适应性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图示和分析,识别自卸车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力学知识,分析自卸车卸载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效率问题;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模拟自卸车卸载机构的简易模型,展示其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尊重工程实践,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自卸车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设计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自卸车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自卸车概述:介绍自卸车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自卸车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讲解自卸车的主体结构、卸载机构及其工作原理;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自卸车力学分析:分析自卸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力学特性,包括受力分析、能量转换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4. 自卸车卸载机构设计:介绍卸载机构的设计原理、类型及优化方法;教材章节:第三章。
5. 自卸车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卸车工程案例,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优化;教材章节:第四章。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卸车卸载机构简易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材章节:实践活动。
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系统组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自卸车机械原理知识。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高位自卸汽车设计计算说明书

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高位自卸汽车设计计算说明书1.2 设计要求及原始数据(1).设计要求:①具有一般自卸汽车的功能。
②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平稳地举升到一定高度,最大升程Smax见表1。
③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其后移量a见表1。
为保证车厢的稳定性,其最大后移量amax不得超过1.2a。
④在举升过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货。
⑤在车厢倾斜卸货时,后厢门随之联动打开;卸货完毕,车厢恢复水平状态,后厢门也随之可靠关闭,后厢门和车厢的相对位置见图2。
⑥举升和翻转机构的安装空间不超过车厢底部与大梁间的空间,后厢门打开机构的安装面不超过车厢侧面。
⑦结构尽量紧凑、简单、可靠,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性能。
(2)原始数据:方案号车厢尺寸L×W×HL(mm)×W(mm)×H(mm)Smax(mm)A(mm)W(kg)L1(mm)Hd(mm)A 4000×2000×640 1800 380 5000 300 500B 3900×2000×640 1850 350 4800 300 500C 3900×1800×630 1900 320 4500 280 470D 3800×1800×630 1950 300 4200 280 470E 3700×1800×620 2000 280 4000 250 450F 3600×1800×610 2050 250 3900 250 4502 设计方案的评价及选择2.1举升机构2.1.1设计要求:1.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平稳地举升到一定高度,最大升程S max见表1。
2.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其后移量a见表1。
为保证车厢的稳定性,其最大后移量a max不得超过1.2a。
机械原理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一.举升机构设计要求:1.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平稳地举升到一定高度,最大升程S max见表1。
2.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其后移量a 见表1。
为保证车厢的稳定性,其最大后移量a max不得超过1.2a。
3.在举升过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货。
2.设计方案翻转机构是自卸汽车的关键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性能。
为此,我们设计了多种方案,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二.翻转机构1.设计要求1)利用连杆机构实现车厢的翻转,其安装空间不能超过车厢底部与大梁间的空间。
2)结构尽量紧凑,可靠,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性能。
方案1:单缸直推式该机构示意图如下图:该机构的优点是简单紧凑。
采用单缸时,容易实现三面倾斜。
另外,若油缸垂直下置时,油缸的推力可全部作为车厢的举升力,因而所需的油缸功率较小。
其缺点为该机构横向强度差,而且由于其油缸行程较大。
方案二、曲柄摇杆翻转机构图3-10 曲柄摇杆翻转机构这个机构是有曲柄摇杆机构联想到的翻转机构,这个机构中油缸是提供动力的作用,油缸的的行程变小,在油缸匀速推进时,车厢的翻转不匀速,可以方便卸货。
方案3:油缸前推连杆式如下图所示:该机构的优点是横向刚度较好,举升时转动圆滑,三脚架推动车厢举升时,车厢倾翻轴支架的水平反力比较小,车架底部的受力也比较均匀。
其缺点是油缸在车厢翻转过程中摆动角度稍微大了一些,带来一定的不方便。
方案4:油缸后推连杆式该机构的优点是比较紧凑,其他优点同方案3一样。
其缺点为油缸推动行程比较大,因此对油缸的要求较高。
三.后厢门打开机构设计要求:1.在车厢倾斜卸货时,后厢门随之联动打开2.卸货完毕,车厢恢复水平状态,后厢门也随之可靠关闭3.后厢门打开机构的安装面不超过车厢侧面其中,后箱门和车厢的相对位置如下:设计方案选择:方案一、自开式机构车厢3-11 自开式厢门打开机构因为厢门和车厢翻转的角度相同,所以厢门在打开和关闭的时候都处于竖直状态,因此考虑利用厢门的重力使之自由打开。
自卸翻斗车课程设计

自卸翻斗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自卸翻斗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自卸翻斗车的主要部件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 学生能够了解自卸翻斗车在工程建设和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自卸翻斗车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自卸翻斗车模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针对自卸翻斗车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自卸翻斗车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但需进一步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自卸翻斗车的基本结构- 介绍自卸翻斗车的整体结构,包括车架、驾驶室、发动机、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货箱等部件。
- 分析各部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进行讲解。
2. 自卸翻斗车的工作原理- 讲解自卸翻斗车卸载货物的工作原理,包括液压系统的运作、货箱倾斜机构等。
- 结合实例,分析自卸翻斗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自卸翻斗车的制作与性能测试-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指导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自卸翻斗车模型。
- 安排课时,分别进行模型的制作、调试和性能测试。
4. 自卸翻斗车在工程建设和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分析自卸翻斗车在各类工程建设和物流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车的基本知识,包括车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用。
–掌握车的工作原理,能解释各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学习设计方法,能独立完成一辆简单的课程设计车。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仔细观察并分析实际车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实际操作工具进行简单的课程设计车制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在设计过程中提出改进意见和新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原理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程设计车的基本结构:介绍车的各部分组成及其功用,如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等。
2.课程设计车的工作原理:讲解各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实现车辆的运动和动力传递。
3.课程设计车的设计方法:介绍设计过程,包括选型、参数计算、结构设计等。
4.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制作课程设计车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程设计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车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课程设计车案例,让学生了解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课程设计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课程设计车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提供基础。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视频,形象直观地展示课程设计车的结构和原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高位自卸汽车设计说明书

题目:高位自卸汽车目录摘要 ..................................................................................................................................... - 2 - 1基本要求 ..................................................................................................................... - 3 - 1.1设计要求 .............................................................................................................. - 3 - 1.2设计提示 .................................................................................................................. - 4 - 2机构选型设计 ................................................................................................................. - 5 - 2.1举升机构基本要求 .................................................................................................. - 5 - 2.2举升机构方案比较 .................................................................................................. - 5 -2.2.1平行四边形举升机构 ....................................................................................... - 5 -2.2.2双滑块推动举升机构 ....................................................................................... - 6 -2.2.3剪式举升机构 ................................................................................................... - 7 - 2.3翻转机构基本要求 .................................................................................................. - 8 - 2.4翻转机构方案比较 .............................................................................................. - 8 -2.4.1车厢直推滑块翻转机构 ................................................................................... - 8 -2.4.2连杆直推滑块翻转机构 ................................................................................... - 9 -2.4.3连杆斜推滑块翻转机构 ................................................................................... - 9 - 2.6后箱门打开机构方案比较 .................................................................................... - 10 -2.6.1直杆联动顶开机构 ......................................................................................... - 11 -2.6.2直杆伸缩顶开机构 ......................................................................................... - 11 -2.6.3圆弧联动顶开机构 ......................................................................................... - 12 - 3总体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验证 ............................................................................... - 13 -3.1总体机构运动简图 ................................................................................................ - 13 - 3.2机构自由度验证 .................................................................................................... - 14 -3.2.1举升机构 ......................................................................................................... - 14 -3.2.2翻转机构 ......................................................................................................... - 15 -3.2.3后箱门打开机构 ............................................................................................. - 16 - 4机构尺度综合分析 ....................................................................................................... - 16 -4.1举升机构尺度分析 ................................................................................................ - 17 - 4.2翻转机构尺度分析 ................................................................................................ - 17 - 4.3后箱门打开机构尺度分析 .................................................................................... - 18 - 5机构运动分析 ............................................................................................................... - 20 -5.1举升机构运动分析 ................................................................................................ - 20 - 5.2翻转机构运动分析 ................................................................................................ - 21 - 5.3后箱门打开机构运动分析 .................................................................................... - 22 - 5.4机构运动线图 ........................................................................................................ - 23 - 5.5机构运动循环图 .................................................................................................... - 23 -结论与体会 ....................................................................................................................... - 24 - 参考文献 ........................................................................................................................... - 25 - 附录 ................................................................................................................................... - 26 - 致谢 ................................................................................................................................... - 27 -摘要我们在生活中看过许多自卸汽车,目前国内生产的自卸汽车,其卸货方式都为散装货物沿汽车大梁卸下,这样一来卸货的高度就被固定的,如果需要货物卸到较高处或使货物堆积的较高些,尤其是当汽车直接向火车车厢卸料以及在建筑、矿产等其他场合,这些自卸汽车就难以满足要求。
货车倾卸装置的设计制造与实际应用案例

货车倾卸装置的设计制造与实际应用案例摘要:货车倾卸装置是一种用于卸货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物流行业。
本文主要介绍了货车倾卸装置的设计制造和实际应用案例。
首先,我们将讨论货车倾卸装置的设计原理和功能要求。
然后,我们将介绍货车倾卸装置的制造过程和关键技术。
最后,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货车倾卸装置的应用效果和市场前景。
一、设计原理和功能要求1.设计原理货车倾卸装置的设计原理是通过电力、液压或气压等驱动方式,实现货物从车厢中自动倾卸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系统内的动力源将力传递到机器构件上,从而实现对货物倾卸的控制。
2.功能要求货车倾卸装置的功能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可靠:货车倾卸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防止货物倾卸时发生意外情况。
(2)高效快速:货车倾卸装置应具备快速高效的卸货速度,以提高物流效率。
(3)适应性强:货车倾卸装置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尺寸、重量和类型的货物,并能适应各类货车。
二、制造过程和关键技术1.制造过程货车倾卸装置的制造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设计:根据客户需求和使用条件,进行货车倾卸装置的设计方案,并确定所需材料和参数。
(2)制造: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货车倾卸装置的零部件加工、焊接、装配等工艺操作。
(3)调试:对制造好的货车倾卸装置进行调试测试,确保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4)安装:将调试好的货车倾卸装置安装到货车上,与车辆系统进行连接。
(5)维护:定期对货车倾卸装置进行保养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2.关键技术(1)动力传动技术:货车倾卸装置的动力传动系统通常采用液压驱动或电动驱动技术,能够确保倾卸过程的平稳和可靠。
(2)控制技术:货车倾卸装置的控制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以便实现对倾卸过程的准确控制。
(3)材料选择:货车倾卸装置的制造需要选用高强度、耐磨损和耐腐蚀的材料,以确保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三、实际应用案例1.工程建设领域货车倾卸装置在工程建设领域广泛应用于土方开挖、矿山运输、建筑垃圾清运等领域。
轻型自卸车课程设计

轻型自卸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轻型自卸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相关技术参数。
2. 学生能够描述轻型自卸车在工程建设和物流运输中的应用场景。
3. 学生能够了解轻型自卸车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轻型自卸车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轻型自卸车的安全驾驶和日常维护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并整理轻型自卸车的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轻型自卸车及相关工程设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工程建设和物流运输领域的发展,提高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轻型自卸车的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轻型自卸车概述- 轻型自卸车的定义与分类- 轻型自卸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2. 轻型自卸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车辆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轻型自卸车工作原理及传动系统3. 轻型自卸车的应用场景- 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物流运输中的应用4. 技术参数与性能比较- 主要技术参数解析- 不同品牌轻型自卸车性能比较5. 轻型自卸车的安全驾驶与维护- 安全驾驶注意事项-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流程与方法- 轻型自卸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轻型自卸车概述、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二周:轻型自卸车的应用场景、技术参数与性能比较第三周:轻型自卸车的安全驾驶与维护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轻型自卸车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卸车机构简图Brief Diagram of the Dump Truck
图2
DOF=3n-2Pl-Ph=3x5-2x7=1
2.
(1)选小车型设计,车斗长5米左右.
(2)为使货物倾卸完全,车斗最大倾角应在45~70度,可以选择60度.
(3)单级液压缸,最大伸缩长度在0.5~0.8m.
(4)机构纵深约为0.5m.
In order to creative design, our site to the common dumper's self-discharging mechanism photos. Body analysis and the kinematic chain of generalization, several comprehensive, specialization and shape and a series of process that.Atlast, we give27 possible mechanism diagrams. In comparison, we chose a not current popular type of mechanism diagram as their innovative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re common to dump truck, car bucket maximum Angle of inclination, the agency depth, hydraulic cylinder expansion distance,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so on, we design the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in the size of the inventor. The motion simulation, found that the smooth movement structure. Then weuseMATLABto mechanism modeling, simulation. Draw mechanism of angular velocity, angular acceleration and angular velocity change graphics. Find institutions range is not too much, in line with the simulation animation, meet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therefore, we determine our innovative design meet the requirements as their final course design scheme.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自卸车倾卸机构创新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组员: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三年一月四日
摘要
我们组选择自卸车倾卸机构的创新设计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了完成课程设计,我们首先查找了关于自卸车倾卸机构的发展史,了解了自卸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然后我们查找了关于自卸的国内外专利,并分析其机构,画出机构简图.知道了自卸车有各种不同的机构,并了解了现在常用的自卸机构以及自卸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
1.
自卸车是一种通过车自身的倾卸机构,能够将车斗中货物倾卸出去的一种车。自卸车倾卸机构的创新设计就是对现有的自卸机构进行创新再设计,使其满足自卸的使用要求。平稳倾卸货物。如下图中,液压缸作为动力原件,液压缸的伸缩,通过六杆机构的转换,使车斗倾斜,达到倾卸货物的目的。
自卸车图片Pictures of aDump Truck
为了创新设计,我们现场对常见自卸车的自卸机构拍照.分析机构,并进行了运动链的一般化,数综合,特定化和具体化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得出27个可能的机构简图.在进行比较时,我们选择了一个不是当前流行类型的机构简图作为自己的创新设计.按对自卸车较为常见的要求:车斗最大倾角,机构纵深,液压缸伸缩距离,结构合理等,我们设计了创新机构的尺寸.在用inventor对其进行运动仿真后,发现结构运动平稳.然后我们又用matlab对机构进行建模,仿真.得出机构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图形.发现机构角速度变化幅度不大,符合仿真动画,满足实际要求,因此,我们确定了我们的创新设计符合要求并将其作为最终的课程设计的方案.
二、
1.
最早的自卸车是以马拉的形式的二轮装卸车,货物重心在二轮车的轮轴上,当装载货物时,只需要放到轴上就可以了,货物前方用绳子勾住固定;卸载时倾卸车即可。这种二轮车曾用在开放矿场,用马匹拉着在铁轨上行走。
Abstract
Our group choosesdump truck dumping mechanism innovation design as curriculum design question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course design, we first look for the dump truck dumping mechanism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dump truck,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present situation. Then we find about dumping domestic and fism, draw the mechanism diagram. Know the dump truck, there are all kinds of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and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commonly used self-discharging institutions and self-discharging mechanism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