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医疗纠纷中的法律问题

合集下载

医疗纠纷处理现状分析

医疗纠纷处理现状分析

医疗纠纷处理现状分析医疗纠纷处理,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因诊断、治疗、护理、用药等方面发生医疗纠纷后,对有关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评估和追责的程序。

医疗纠纷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我国现在的医疗纠纷处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我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医疗纠纷调解条例》等文件虽然对医疗纠纷调解、赔偿制度进行了相应规定,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完善,未能真正解决医疗纠纷。

一方面,由于医疗纠纷案件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联动处理和事关法律、医学、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处理程序的错乱、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另一方面,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还表现在对医患关系的监督和调节不够,而医患关系的紧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主因之一。

二、责任难明在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责任主体的界定往往是一个技术性难题,同时也是医疗纠纷处理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对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责任,涉及到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医疗设备的质量、药品品质等多个方面因素,因此,责任难明时有发生。

此外,还有一部分医疗纠纷的处理还面临着鉴定机构的缺乏或者鉴定机构的水平不高等问题,造成了医疗纠纷的处理高成本、低效率。

三、与社会期望不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纠纷的期望逐渐加大,而目前我国医疗纠纷的处理结果,往往是医疗机构追究不了责任,而对于患者,赔偿给予不足,处理结果就显得不能符合社会的期望。

这也是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甚至离心离德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调解效果难以保障在医疗纠纷处理中,调解是处理医疗纠纷的一种重要形式。

但是,在实际调解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过于复杂的医学知识和法律法规,调解的效果往往难以保障。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个体化的问题,如处理结果可能会对不同患者产生不同的影响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调解的效果。

总之,虽然我国政府一直在加强医疗纠纷的处理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审查和监管来解决。

首先,应该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使得医疗纠纷能够在有关法律制度规定下,得到迅速、公正和持续的处理。

浅析医疗纠纷案件审理难点及对策建议

浅析医疗纠纷案件审理难点及对策建议

浅析医疗纠纷案件审理难点及对策建议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卫生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

然而,医疗纠纷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医患双方之间因治疗效果、费用纠纷、责任认定等纠纷问题所引发的争议。

医疗纠纷的处理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实践,难点个多,同时也对法律机构、医疗行业、患者本身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医疗纠纷案件审理难点及对策建议。

一、医学专业知识的认定与运用难点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需要运用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

由于医疗行业本身的特性,患者往往难以了解自身病情和医学知识,因此,面对医疗纠纷案件时,他们难以理解一些专业术语或当中的医学细节,甚至不知道如何质疑医疗专业人员的行为。

同时,对于法官而言,也往往会因为医学专业知识的缺乏难以判定责任。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要求在医疗纠纷案件审理时,要请相关医学专家解答当中的医学问题,并将其专业解释带入判决当中。

同时,法院也需要建立签约专家制度,明确医学专家的权力与职责。

二、责任的界定,以及卫生管理体制的规范化建设在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中,责任的界定是重要的难点。

当患者、医疗机构、医生等多方身份交错时,如何确定责任是一项复杂且难以准确处理的问题。

同时,对于包括医院管理在内的卫生管理体制,存在管理缺陷的情况也会导致医疗纠纷频发。

对于这一难点,建议在责任的划分方面要更为具体、明确,划定相关责任范围和标准,建立子责任划分体系,实行行业管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责任的确定性和医院管理的完善化。

三、决策合理性的评价和医改法律制度的完善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中,决策合理性也是一个难点。

对于针对法官的判决是否合理,有关部门的评判非常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的医疗行业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导致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关于法律制度的完善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对于这一问题的对策中,建议加强对法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医疗专业知识,将决策更具合理性。

同时,加强医改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规范,提高医疗行业对于法律事件的防范意识。

关于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3篇)

关于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纠纷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

医疗纠纷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痛苦,也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带来困扰。

如何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秩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医疗纠纷案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法律问题。

二、医疗纠纷案件的定义与特点(一)医疗纠纷案件的定义医疗纠纷案件是指因医疗行为引发的,涉及医疗责任、医疗损害赔偿、医疗伦理等方面的争议,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案件。

(二)医疗纠纷案件的特点1. 涉及面广。

医疗纠纷案件不仅涉及患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还可能涉及保险公司、药品供应商等。

2. 法律关系复杂。

医疗纠纷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包括医疗合同关系、侵权责任关系、医疗伦理关系等。

3. 证据难以获取。

医疗纠纷案件中的证据往往涉及医疗记录、病历、影像资料等,获取难度较大。

4. 案件处理周期长。

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需要经过调查取证、鉴定、诉讼等环节,周期较长。

三、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责任(一)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1. 违反医疗合同的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未履行医疗合同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违反侵权责任的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违反诊疗规范,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1. 违反医疗合同的法律责任。

医务人员未履行医疗合同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违反侵权责任的法律责任。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违反诊疗规范,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违反医疗伦理的法律责任。

医务人员违反医疗伦理,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程序(一)调解程序1. 当事人自愿调解。

患者与医疗机构可以自愿协商解决医疗纠纷,达成调解协议。

2. 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

医疗机构设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医疗纠纷。

(二)诉讼程序1. 民事诉讼。

患者认为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存在侵权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医疗纠纷法律案件剖析(3篇)

医疗纠纷法律案件剖析(3篇)

第1篇一、引言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双方因医疗行为产生的争议。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纠纷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医疗纠纷法律案件为例,剖析案件背后的法律问题,以期对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件背景某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医院”)接收了一位患有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医院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术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经多次换药治疗,病情仍未好转。

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提出质疑,认为医院在手术和术后护理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患者家属将医院诉至法院,要求医院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案件争议焦点1. 医院在手术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2. 医院在术后护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3. 患者病情加重与医院过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吗?四、案件审理过程1. 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

2. 法院依法通知医院参加诉讼,并要求医院提供相关证据。

3. 法院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对患者的病情和医院的治疗方案进行鉴定。

4. 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并对证据进行质证。

5. 法院根据鉴定意见、双方当事人陈述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案件进行审理。

五、案件审理结果1. 法院认为,医院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不存在过错。

2. 法院认为,医院在术后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过错,如换药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当等。

3. 法院认为,患者病情加重与医院过错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4. 法院判决医院赔偿患者一定的经济损失。

六、案件剖析1. 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涉及多个法律问题,包括医疗责任、侵权责任、合同责任等。

2. 在医疗纠纷案件中,法院需依法审查医院是否尽到医疗义务,是否存在过错。

3. 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需注重证据的审查和鉴定意见的认定。

4. 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需充分考虑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平衡医疗责任。

七、预防与建议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目前医疗纠纷的法律误区与思考

目前医疗纠纷的法律误区与思考

目前医疗纠纷的法律误区与思考【摘要】医疗纠纷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处理过程中常常存在法律误区。

本文首先分析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常见类型,接着探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法律误区,并进一步阐述医疗纠纷中法律责任的界定。

随后提出了提高医疗纠纷解决效率的思考和加强医患沟通与预防医疗纠纷的重要性。

在强调了对医疗纠纷的法律规定需加强宣传、卫生部门应加强医患沟通培训和建立完善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

通过全面分析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前医疗纠纷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医疗纠纷处理效率和医患关系质量提供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医疗纠纷, 法律误区, 医疗责任, 医患沟通, 预防措施, 医疗事故处理机制, 法律规定, 宣传, 培训, 效率, 界定, 思考, 结论.1. 引言1.1 目前医疗纠纷的法律误区与思考在当前社会,医疗纠纷问题愈发凸显,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很多人存在着对法律的误解和盲目信赖,导致了更多的纠纷和矛盾。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医疗纠纷的法律规定,探讨其中的误区,并思考如何完善解决办法。

我们需要认识到法律误区对医疗纠纷的不良影响。

很多人认为医生就是神,医院就是圣地,对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缺乏必要的警惕和审查意识。

这种盲目崇拜容易使医患双方对法律责任和权益产生偏见,造成理解上的隔阂,难以化解矛盾。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纠正这些法律误区。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当依法依规,不偏不倚地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医疗机构和医生也应主动承担起法律责任,加强诚信管理和自律意识。

社会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使每个人都能正确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

要解决医疗纠纷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法律,避免盲目信赖和误解。

只有全面了解法律规定,才能更好地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2. 正文2.1 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常见类型在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常见类型方面,首先需要了解医疗纠纷是如何产生的。

医疗纠纷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或矛盾,最终导致纠纷的发生。

医疗纠纷法律案例分析(3篇)

医疗纠纷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9年6月,某市人民医院接收了一位因车祸受伤的患者,患者被诊断为“左侧股骨骨折”。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医院的治疗方案存在异议,认为医院在手术过程中未采取最佳治疗方案,导致其术后恢复情况不理想。

患者家属遂将医院告上法庭,要求医院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情分析1. 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医院是否尽到了医疗义务,是否存在过错,以及医院应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法律依据(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义务,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3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采取合理、必要的医疗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医院在手术过程中,虽然按照患者病情制定了治疗方案,但未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术后恢复情况,存在一定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3条的规定,医院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判决医院赔偿患者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共计人民币10万元。

四、案例分析1.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义务本案中,医院作为医疗机构,应当履行以下医疗义务:(1)及时、准确地诊断患者病情;(2)采取合理、必要的医疗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3)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充分沟通,取得患者的同意;(4)做好医疗记录,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2. 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本案中,医院未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术后恢复情况,存在一定过错,违反了医疗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的规定,医院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为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4)提高医疗记录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医疗纠纷案例分析法律(3篇)

医疗纠纷案例分析法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纠纷案件的数量逐年攀升。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医疗纠纷案例为切入点,从法律角度分析医疗纠纷的责任认定与处理。

案例背景:患者李某,因急性阑尾炎入住某医院进行治疗。

入院后,医院为李某进行了手术,但术后李某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李某死亡,遂将医院告上法庭。

二、案例分析1. 医疗纠纷的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医疗纠纷属于侵权责任纠纷。

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财产、人身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患者李某因医疗行为受到损害,其家属要求医院承担侵权责任。

2. 医疗纠纷的责任认定(1)医院是否存在过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用药等进行充分告知,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在本案中,医院为李某进行了手术,但未向李某及其家属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因此,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过错。

(2)医院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医疗过失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因违反医疗规范、操作规程、诊疗常规等,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行为。

在本案中,医院为李某进行的手术存在医疗过失,导致李某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死亡。

3. 医疗纠纷的处理(1)调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纠纷可以采取调解方式解决。

在本案中,患者家属可以向医院提出调解申请,由双方协商解决纠纷。

(2)诉讼若调解不成,患者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医疗纠纷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医疗损害鉴定在医疗纠纷案件中,人民法院可以委托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对案件进行鉴定。

鉴定机构将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医疗过失、患者受到的损害程度等进行鉴定。

4. 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医疗过失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医疗纠纷案件及法律分析(2篇)

医疗纠纷案件及法律分析(2篇)

第1篇一、引言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因医疗行为所引发的纠纷。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案件也日益增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医疗纠纷案件的特点、成因及法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医疗纠纷案件的特点1. 案件数量逐年上升: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医疗纠纷案件的数量逐年上升。

2. 案件类型多样化:医疗纠纷案件涉及医疗、护理、药品、医疗设备等多个方面,类型多样化。

3. 案件涉及面广:医疗纠纷案件不仅涉及患者及其家属,还涉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保险公司等多个主体。

4. 案件处理难度大:医疗纠纷案件涉及专业知识,证据收集困难,处理难度较大。

三、医疗纠纷案件的成因1.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因素:部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医疗技术不高,导致医疗事故发生。

2. 患者及家属因素: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知识了解不足,对医疗行为存在误解,导致纠纷产生。

3. 医疗保险因素: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导致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费用承担不满。

4. 法律法规因素: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医疗纠纷案件处理难度加大。

四、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分析1. 医疗侵权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 医疗合同责任: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医疗合同是指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基于医疗行为所订立的合同,医疗机构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违约行为的,应承担违约责任。

3. 医疗事故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当前医疗纠纷的法律问题浅析

当前医疗纠纷的法律问题浅析
纠 纷 的发生 : 其 次是 一些 新 闻媒体 的炒作 现 象 , 从而 对患 者有 一 患 者在 医院享 有 的权利 , 则是 院方应 尽 的义务 , 一般 院方 的义 务 种 误 导作用 , 认 为会 有媒 体为 自己说话 , 所 以对 一些 不满 意的 方 是 具备相 应 的医疗 资格 , 为患者 提供 安全 的 医疗服 务 , 在提 供 医 面 很容 易升 级为 医疗纠 纷 : 最 后是 社会 的发 展过程 中 , 贫 富差距 疗 服务 前要 详细 告知 患者 ,对 于患 者病 情紧 急 的要提 供 紧 急救
很 容 易使患 者产 生认识 上 的误 区, 认为“ 患者 是上 帝 ” , 医 疗机 构 医 护人 员可 以干涉 患者 的权利 , 例 如对 非典 患者 的隔 离治 疗 。 需要满 足患 者的要 求 , 如 果没 有 实现 这 一要 求 , 很容 易导 致医疗 院 方的义 务 : 患 者于 院方 的权利 和义 务是 紧密 联系 的 , 通 常

医疗 纠纷 概述
医疗纠纷事 件是 指在 医患之 间发生 的 , 由于患者对 医护人 员 是 自主选 择权 , 在治疗 的过 程 中, 患者可 以 自主选 择 需要 的医疗 或 者医 院的行 为不满 意 , 患者 认为 医护人 员或 医院在进 行治疗 的 服 务和 做 出相应 的决定 , 再次是 知情 权 , 患 者有 知道 自己患有何 过 程 中明显存在 一定 的 问题 而导致 患者精 神或 人身受 到了伤 害, 种疾 病和 医护人 员采取 何种治疗 方式 的权利 , 最后 是人格 权和 隐
惠双方 的 法律 关 系, 最后 时 于处理 医疗纠纷 中法律 存在 的 问题进行 了详 细分析 。 关键词 医疗纠纷 过 失 赔偿 作 者简 介 : 严 建耀 , 武 警上 海总 队 医院妇科 主治 医师 , 医学学士 。 中图分 类号 : D 9 2 0 . 4 文献标 识码 : A 随着 时代 的进 步 , 公 民的法律 意识 不断 提高 , 在 自身 合法 权

医疗案件法律分析(3篇)

医疗案件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其中医疗案件更是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医疗案件涉及法律、医学、伦理等多个领域,对案件的正确处理需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医学知识。

本文将对医疗案件的法律分析进行探讨,以期为医疗案件的解决提供参考。

二、医疗案件的法律性质1. 民事案件医疗案件属于民事案件范畴,主要涉及医疗合同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医疗合同是指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就医疗服务的提供和接受所达成的协议。

在医疗合同关系中,医疗机构有义务为患者提供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患者有义务支付医疗费用。

2. 刑事案件在医疗活动中,如果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给患者造成重大损失,可能构成刑事案件。

如医疗事故罪、非法行医罪等。

3. 行政案件医疗案件还可能涉及行政责任。

如医疗机构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三、医疗案件的法律分析1. 医疗合同的成立与效力医疗合同的成立需具备以下条件:(1)医疗机构具有合法的执业资格;(2)患者具有相应的医疗需求;(3)医疗机构与患者就医疗服务内容、费用、期限等达成一致。

医疗合同的效力分为有效、无效、可撤销三种情况。

有效医疗合同对双方具有约束力,无效医疗合同自始无效,可撤销医疗合同在撤销前具有效力。

2. 医疗事故责任的认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责任的认定需考虑以下因素:(1)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违法行为;(2)患者是否存在过错;(3)医疗行为与患者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3. 医疗损害赔偿医疗损害赔偿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违反法律规定,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医疗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1)医疗费用;(2)误工费;(3)护理费;(4)交通费;(5)住宿费;(6)营养费;(7)残疾赔偿金;(8)死亡赔偿金。

医疗纠纷处理中常见的问题与应对

医疗纠纷处理中常见的问题与应对

加强患者沟通与知情同意
强化患者沟通
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 行沟通,详细解释病情、治疗方 案和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的理
解和信任。
确保知情同意
在进行治疗或手术等医疗行为前, 应确保患者或家属充分了解并同意 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
建立投诉渠道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投诉渠道, 方便患者及家属反映问题和提出意 见,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
案例一:诊断错误引发的纠纷
医生对病情判断失误,导致误诊或漏诊。 01
诊断过程中未进行充分检查,造成诊断依据不足 02 。
患者对诊断结果不认同,引发纠纷。 03
案例二:治疗失误导致的纠纷
01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患者损伤。
02 治疗方案选择不合理,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02 未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引发患者对治疗结果的 质疑。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随着医疗纠纷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 将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修订 ,为医疗纠纷处理提供更加明确的法
律依据。
医务人员素质提升
医疗机构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 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 业素养,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同
情心。
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
医疗机构将更加重视内部管理,完善 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02
常见医疗纠纷问题
诊断错误或延误
01 误诊
医生对患者病情判断错误,导致治疗方向偏离。
02 漏诊
医生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疾病或症状,导致 病情恶化。
03 诊断延误
医生对患者病情判断过慢,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治疗不当或失误
01 手术失误
手术过程中医生操作不当,导致患者身体受损。

医疗纠纷法律案件剖析(3篇)

医疗纠纷法律案件剖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医疗纠纷不仅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还对社会稳定和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医疗纠纷法律案件为例,对其进行分析和剖析。

二、案件概述(一)案情简介2018年5月,李某因患急性阑尾炎入住某医院进行治疗。

入院后,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为其进行了手术治疗。

术后,李某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抢救无效,于术后第三天死亡。

李某的家属认为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李某死亡,遂将医院告上法庭。

(二)诉讼请求李某的家属要求医院承担以下责任:1. 支付李某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人民币50万元;2. 赔偿李某家属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10万元;3. 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三、案件分析(一)医院是否存在过错1. 医疗过错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同意。

本案中,医院在李某入院后,未向其家属充分说明手术风险和替代治疗方案,且未取得家属同意。

因此,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

2. 医疗过错与损害事实的因果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因医疗过错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李某因手术并发症死亡,其死亡与医院在诊疗过程中的过错存在因果关系。

(二)医院应承担的责任1. 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医疗过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李某死亡,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李某家属的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医院支付李某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人民币50万元。

2. 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医疗过错造成患者死亡的,还应当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医疗案件法律分析(3篇)

医疗案件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纠纷案件也日益增多。

医疗案件涉及到医疗行为、医疗责任、医疗损害等方面,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

本文将从医疗案件的法律特征、医疗责任认定、医疗损害赔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二、医疗案件的法律特征1. 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

医疗案件涉及医疗行为、医疗责任、医疗损害等方面的法律关系,包括患者与医疗机构、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法律关系。

2. 案件证据难以获取。

医疗案件涉及医疗行为、医疗损害等方面,往往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进行判断,因此案件证据难以获取。

3. 案件审理周期较长。

医疗案件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审理过程中需要时间进行调查、鉴定、评估等,因此案件审理周期较长。

4. 案件赔偿金额较高。

医疗案件往往涉及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问题,赔偿金额较高。

三、医疗责任认定1. 医疗行为的合法性。

医疗责任认定首先应当审查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即医疗行为是否符合医疗法规、诊疗规范等。

2. 医疗行为的合理性。

医疗责任认定还应当审查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即医疗行为是否具有必要性、合理性。

3. 医疗行为的过错。

医疗责任认定应当判断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是否存在过错,包括技术过错、管理过错等。

4. 医疗行为的因果关系。

医疗责任认定应当判断医疗行为与患者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医疗行为是否直接导致了患者损害。

四、医疗损害赔偿1. 赔偿范围。

医疗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

2. 赔偿标准。

医疗损害赔偿的标准根据患者损害程度、医疗行为过错程度、医疗费用等因素确定。

3. 赔偿方式。

医疗损害赔偿可以采取一次性赔偿、分期赔偿等方式。

五、案例分析(一)案情简介患者甲因胃痛到某医院就诊,经诊断为胃溃疡,由乙医生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中,乙医生违反诊疗规范,导致甲出现严重并发症,甲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责任认定1. 医疗行为的合法性:乙医生的行为违反了诊疗规范,不符合医疗行为的合法性要求。

解读医疗纠纷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解读医疗纠纷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解读医疗纠纷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之间因不同观点、利益冲突或医疗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引发的争议。

医疗纠纷涉及到法律与伦理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患者的权益保障。

本文将从法律和伦理两个角度对医疗纠纷进行解读。

首先,从法律角度看,医疗纠纷涉及到医生的医疗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师法》、《卫生法》等。

医生的医疗行为应当符合医疗行为规范,不能超出其专业范围,否则将构成违法行为。

此外,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当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如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

如果医生的医疗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或侵犯了患者的权益,患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其次,从伦理角度看,医疗纠纷涉及到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患者的权益保障。

医生作为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应当遵守医疗伦理规范,如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等。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当以患者的利益为重,尽力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如果医生的医疗行为违背了职业道德,损害了患者的权益,将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

在解读医疗纠纷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医疗纠纷的处理应当注重事实真相的查明。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需要充分了解医疗过程中的细节和相关证据,以便确定医生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问题。

只有在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公正的判断和决策。

其次,医疗纠纷的处理应当综合考虑医生的行为和患者的权益。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不能片面地追求医生的责任或患者的权益,而应当综合考虑双方的利益和权益。

只有在平衡医生与患者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公正和谐的处理结果。

再次,医疗纠纷的处理应当依法进行。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不能任意扩大或限制双方的权益。

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处理,才能保障医疗纠纷的公正和合法性。

最后,医疗纠纷的处理应当注重预防和教育。

医疗纠纷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医患双方的误解或沟通不畅所致。

医疗纠纷中的法律责任探析

医疗纠纷中的法律责任探析

医疗纠纷中的法律责任探析近年来,医疗纠纷频频发生,给医患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伤害。

在这些医疗纠纷中,医生和医院往往成为被诉的对象。

但是,医疗纠纷的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也是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

医疗纠纷的本质是医患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冲突,它涉及到医患双方的利益以及医生的专业能力。

因此,对于医疗纠纷中的责任,一方面需要考虑医生及医院的过失,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尊重医生的专业判断。

在处理医疗纠纷中的法律责任时,司法机关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对医患双方的公平保护和对医生专业判断的尊重。

首先,对于医疗纠纷中的法律责任,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全部归咎于医生和医院。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生经常面对复杂的医疗案例和困难的病例,他们不可能避免一切风险。

即使是最有经验的医生,也无法百分之百地预测病情和治疗效果。

因此,在处理医疗纠纷时,不能过分苛责医生和医院。

其次,医疗纠纷中的责任应该根据具体案例来确定。

对于医生的过失行为,医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例如,如果医生明知某种药物对患者有严重副作用,但仍然进行了使用,导致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那么医生应该对此负责。

但是,如果是医生在尽职尽责的情况下进行治疗,但因为病情复杂或其他原因导致了治疗失败,这时候就不能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医生。

在处理医疗纠纷中的责任问题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特殊情况。

此外,对于医疗纠纷中的法律责任,还需要强调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的重要性。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是医疗纠纷发生和解决的关键。

如果医生和患者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很多医疗纠纷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解决。

因此,在处理医疗纠纷中的法律责任时,应该倡导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

最后,对于医疗纠纷中的法律责任,需要强调社会的监督和约束。

医疗纠纷的发生不仅是医院和医生个体的责任,也反映了整个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

因此,除了追究医生和医院的责任外,还需要加强对医疗体系的监督和约束。

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与赔偿问题

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与赔偿问题

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与赔偿问题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因医疗行为引发的争议。

医疗纠纷不仅涉及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还关乎患者的合法权益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因此,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和赔偿问题至关重要。

1. 医疗行为的法律责任医疗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诊断、治疗、手术等医疗活动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医疗伦理要求。

若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形,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违反医疗行为规范,造成患者伤害;(2)未取得明确的患者同意,擅自进行治疗;(3)未正确履行医生诊断与治疗的义务,导致患者严重后果;(4)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等行为。

医务人员如果违反了医疗行为规范,造成患者伤害或后果严重,将面临法律追责。

根据医疗事故认定的标准,应当分别判断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错,并进而确定相应的赔偿责任。

2. 医疗纠纷的赔偿问题对于医疗纠纷造成的患者伤害,医务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医疗纠纷的赔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费用的赔偿:医务人员应当承担因医疗行为引发的医疗费用,包括诊断、治疗、护理费用等;(2)经济赔偿:包括误工费、误工补偿金等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3)精神赔偿:针对因医疗纠纷导致精神痛苦、心理创伤等造成的精神损害,医务人员也需要承担精神赔偿责任;(4)残疾赔偿:如果医疗纠纷导致患者残疾,医务人员还应承担相应的残疾赔偿责任;(5)丧失生活能力赔偿:对于因医疗纠纷导致患者丧失一定生活能力的,医务人员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为了解决医疗纠纷,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我国设立了多种途径供患者选择和维权。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1)医患协商:当医疗纠纷发生时,是首选通过医患双方的协商和沟通进行解决。

双方可以通过调解、协议等方式,达成一致意见,避免走向法律程序;(2)医疗纠纷调解:对于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医疗纠纷,可以申请相关部门的调解程序。

分析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有关法律相关问题

分析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有关法律相关问题

分析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有关法律相关问题; ;有关医疗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设立及完善制度一、医疗纠纷的成因医疗纠纷中的侵权损害纠纷无法合理解决,一方面破坏了社会的安宁团结,阻碍了共享理念的进展。

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进展。

换言之,在面对我国医疗纠纷日益增加,医疗纠纷性质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等问题的时候,现有的医疗纠纷的相关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迅速有效的解决。

而我国医疗纠纷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矛盾调处能力的不足,都影响着我国医疗纠纷问题的解决。

论其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医方因素。

1.医院治理缺陷。

医疗质量治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达不到完整落实,主要表示为医护人员有时不能够严格执行医疗护理常规、不及时记录医疗文书或对医疗文书进行任意涂改,行为流程不够清楚规范,或不重视医疗质量操纵等。

2.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

日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相对其他国家较为落后,2002年9月颁布实施的《医疗事故治理条例》在社会进展过快的今天,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医疗纠纷事故的需要。

其次,医院在医疗过程中的支出和运行费用主要靠医疗办事收费解决。

商业化、市场化倾向过于明显,导致患者负责的医疗费用较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在此过程中以不同程度存在着,致使社会公民对医疗卫生行业满足度呈下降趋势、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也大幅降低。

3.少数医务人员负责感缺失。

有的医疗机构中部分医务人员在办事过程中的工作态度过于懒散,对就诊患者缺乏耐心、懒于解释病情或病情交代不清,甚至违反医院规章制度和常规操作流程,错误实施医疗行为或擅离职守、延误抢救等。

极少数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且临床经验不足、技术操作不熟练却又过于自信,导致患者对治疗过程不满等不良影响。

4.医疗卫生办事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办事水平参差不齐。

尤其对于刚进入社会,社会经验尤为不足的大学生来说,心态不够沉稳,轻易与患者或其家属产生冲突,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浅析医疗纠纷现存若干问题

浅析医疗纠纷现存若干问题

浅析医疗纠纷现存若干问题近年来,医疗纠纷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建立稳定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点话题。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以及患者对医疗需求程度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案件数量不断上涨,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如何正确及时处理好这类案件,牵涉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笔者就这些年对部分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应该得到重视的几个问题与大家探讨。

一、当前医疗纠纷案件中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纠纷法律适用“二元制”的问题。

目前,我国还并未就医疗纠纷专门制定一部统一的、切实可行的法律规范,法律适用的差别仍然存在。

在医疗纠纷案件的司法实践中,有的案件适用《民法通则》,有的案件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种适用法律“二元制”的结果使得患者的人身权利同等地遭受医疗过错行为的损害,却享受不同等地赔偿待遇;构成医疗事故应当是侵犯患者人身权利案件中后果最严重的情形,但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获得的赔偿却不是最高的。

在司法实践中,有人员特别是医生没有很好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致使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持有异议,从而引发纠纷。

(三)医疗纠纷鉴定问题。

从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情况看,在医疗纠纷鉴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1、由于医疗纠纷案件经常涉及专业性知识,需要通过鉴定甚至重新鉴定、再次鉴定才能解决,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现象严重,以致医疗纠纷案件特别是医疗赔偿案件的审理周期明显超过其他民事案件;2、由于审判人员和患者均缺乏专门医学知识,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一经做出,往往成为决定诉讼结果的关键证据,但审判实践中,无论是医学会专家还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出庭率都极低,影响了审判人员对鉴定结论审查的质量和对案件事实的判断。

二、对有关医疗纠纷案件中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 制定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专门法律法规。

对于医疗纠纷应该统一适用法律,结束现存的法律适用二元结构的矛盾格局,制定关于医疗纠纷案件的专门规定,或加速专门性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订立,出台专门性法律法规。

浅谈我国医疗纠纷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机制

浅谈我国医疗纠纷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机制

浅谈我国医疗纠纷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机制发布时间:2022-02-14T02:17:47.551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1期作者:何姝[导读] 医疗纠纷逐年增加,成因复杂,处理困难,本文概述医疗纠纷的现状及我国法律演变历史,解决医疗纠纷中的法律依据及突出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解决及预防建议。

宣威市落水镇卫生院摘要: 医疗纠纷逐年增加,成因复杂,处理困难,本文概述医疗纠纷的现状及我国法律演变历史,解决医疗纠纷中的法律依据及突出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解决及预防建议。

关键词: 医疗纠纷;法制沿革;法律依据;突出问题;解决方式;完善机制一、医疗纠纷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加,特别是医疗改革的深化,医患双方逐渐演变为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加之医疗资源、就医人群向城市中心医院集中,供求关系上的巨大反差和利益驱动的医院现行管理体制上的一些弊端,社会、法律、经济、体制各种因素叠加导致我国医患纠纷发生频率逐年增加,近年来更是随着网络与信息化的发展。

医疗机构的负面消息铺天盖地,医疗纠纷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各种“医闹”,“伤医”,“杀医”事件更是见诸报端,屡见不鲜,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既损害了医患双方的利益,又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据统计2002年至2016年,全国法院每年新收医疗纠纷案件逐年递增,从10249件增长至21480件,翻了两倍之多①,这些数字不仅让我们触目惊心,更提示了医疗纠纷层出不穷的现状,那么如何改善现状,如何有效地化解医疗纠纷,改善医疗关系,减少社会矛盾,在法律的视角如何体现相应的解决机制,就是我们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问题。

二、医疗纠纷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一)医疗纠纷中的举证问题根据以往我们的司法实践,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确定了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即由医方承担过错和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倒置,一方面导致患者证明难度降低,医疗纠纷滥诉现象严重,占用大量司法资源;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和医生迫于压力,开始防御性医疗,如在诊疗过程中开具大量不必要的检查项目,造成患者医疗费用上涨,或回避收治高危患者,或选择保守的治疗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前医疗纠纷中的法律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好的提升,然而,随着我国大力的医疗改革和医疗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的医疗保障有了良好的落实和保障。

然而,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但是近几年发生的医患问题、医护问题、患者自身就医问题等频频出现。

其中涉及到的医疗纠纷法律问题,亟待进行解决和关注。

本文就当前医疗纠纷中的法律问题,结合了案例进行分析。

最终根据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医疗纠纷;法律问题;观点建议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been well improved,however,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health care reform and the medical profession,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a good health car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guards . However,whil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get better medical safeguards,bu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health care issues,the patient's own medical problems and other frequent. Involving medical malpractice legal issues,concerns and needs to be resolved. 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medical disputes in legal issues,combined with cas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final case problems,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Medical disputes; legal issues; views recommendation目录一、医疗纠纷案例分析 (1)(一)案情概述 (1)(二)案情分析 (1)二、导致医疗纠纷的因素及法律问题 (2)(一)不良的医生职业道德 (2)(二)医疗纠纷中的法律问题 (2)三、改善医疗纠纷现状的建议 (3)(一)提升医生的职业道德观 (3)(二)冷静处理医疗纠纷 (3)(三)尝试医疗事故鉴定人员出庭质证。

(3)参考文献 (4)致谢 (5)一、医疗纠纷案例分析(一)案情概述2015年11月8日,山东XX医院收入了一名右侧肋胁部疼痛的病人,陈某。

陈某的病因是由于带状疱疹而导致的,初次感觉右侧肋胁部疼痛是2014年的1月初开始的。

入院后,院方安排陈某进行检查,入院检查的结果为,初次诊断陈某为带状疱疹,血压为158/58mmHg,右侧肋胁部皮肤色素沉着,区域内皮肤感觉过敏。

陈某有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的病史,达十年之久。

院方在给出进一步的诊断结果为,陈某有带状疱疹后遗痛,严重双膝骨性关节炎,高血压,2型糖尿病,且有可能患有糖尿足。

在11月10日正式住院后,住院的初次检查的诊断为,陈某血钾偏低,院方安排的主治医师给予陈某的治疗措施为神经阻滞、中药调理治疗。

但是因为陈某有高血压的疾病,且血钾偏低,主治医师曾建议其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降血压治疗和口服药补钾治疗,但不知是何种原因,院方在用药8日后,停止对陈某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和补钾口服药。

在8日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和补钾口服药期间,陈某一度表现出血压偏高且持续不降低的症状,而复查血钾仍偏低。

在经过治疗3周后神经痛有好转,医院在陈某血压高时避免做神经阻滞治疗。

然而,12月6日上午经过体检后,检验报告显示血压高达175/79 mmHg,下午169/70mmHg,陈某被告知不需要做神经阻滞治疗,但是治疗人员下午却个陈某继续做神经阻滞治疗。

最终,陈某在神经阻滞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平稳,但因心脏骤停后脑部缺血缺氧,陈某出现精神症状,胡乱说话,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后家属要求医院赔偿,双方协商不成,委托律师进行起诉,起诉院方治疗不当,对陈某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伤害。

(二)案情分析在陈某从入院到进行检查,院方出具诊断书的过程中,院方一直没有指定固定的主治医师,初次诊断和二次诊断的结果出自两个不同的医师,导致了陈某的病情没有完整的被医师所了解。

在初次诊断中,陈某被诊断为带状疱疹,血压为158/58mmHg,右侧肋胁部皮肤色素沉着,区域内皮肤感觉过敏。

而当二次诊断后,进一步的诊断结果为,带状疱疹后遗痛,双膝骨性关节炎,高血压,2型糖尿病,且有可能患有糖尿足。

虽然两次的诊断结果诊断出了两种不同的病情,但是由于主治医师不确定,导致了在正常的检查过程中,出现了医生没有及时关注病人的病情。

最终在陈某住院观察和治疗期间,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期间无原因的停药和神经阻滞治疗的问题,导致了陈某出现精神症状,胡乱说话,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问题。

导致了家属状告医院的结果。

在本次的医疗纠纷问题中,主要的问题是医院没有及时、合理的安排医生对陈某进行适当、科学的治疗,从医院的医生管理调配和人员的安排方面,看出两次主要负责对陈某进行治疗和日常观察的医生没有尽到医生的职责,医院也没有对该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最后导致了陈某生活不能自理,家属起诉医院的恶劣后果。

二、导致医疗纠纷的因素及法律问题(一)不良的医生职业道德医生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医生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医生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医生工作者提出的医生职业道德标准和医生行为规范。

而不良职业道德观的形成并非一日之为,在日常的医生中,医生的自身修养和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对工作的态度都直接对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的形成有所影响。

尤其是在陈某的治疗过程中,正是不良的职业道德问题,引起了无故停药,在主治医师下达了停止神经阻滞治疗的情况下,仍旧进行了神经阻滞治疗。

(二)医疗纠纷中的法律问题一般的患者,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更没有专业的法律知识。

如上述案情中,陈某自己首次向法院起诉山东xx医院,在写被告名称的时候用的是口头常用的说法,却没有到相关部门查证医院的正式名称,结果被法院驳回起诉。

还有些申诉人不懂法律专业术语,如在诉讼中完全不理解“质证”的含义,认为只有医院用证据说服了自己才叫质证,如果说服不了自己,这份证据就没有法律效力,不能被法院采信。

这些错误认识都会影响申诉人有效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

另外,缺乏收集和保存证据的意识,诊疗初期,患者不可能在医院就诊时对医生的治疗过程和谈话进行录音、录像。

纠纷产生后,医学会和法院以院方提交的病历作为主要证据进行核对、分析。

许多申诉人在案件审查阶段都提出病历记载与治疗时客观情况不符,但均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据予以证明。

败诉后,申诉人心有不甘,难免怨天尤人,激化矛盾。

这种现象的恶劣之处超出一案的成败,可能引发严重的公共信用危机。

三、改善医疗纠纷现状的建议(一)提升医生的职业道德观维护健康、捍卫生命是医生神圣的职责和使命,随着医生角色及功能的不断扩大及延伸,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求医生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尤其是要遵守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医生服务,在病患的康复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每个医生都应该明确医生职业道德要求的内容,在医生工作中,刻苦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人员。

医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不单单在于医生队伍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职业道德的提高。

医生工作质量的优秀,医生职业道德的遵守,涉及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也关系到一名医生人员应具备的品质和素养。

(二)冷静处理医疗纠纷医疗活动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由于医学和法律知识的不足为患者一方带来的不利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患者在与医院发生争议后首先应该冷静思考避免由于冲动、猜测或对个别医生、护士工作的不满而轻易诉诸法院产生不必要的诉讼;患者可以与北京市或各区县医疗纠纷调处中心联系进行早期调解尽量友好协商解决争端;即使必须对簿公堂患者方最好请具有医疗专长的专业人士代为诉讼充分维护个人利益。

(三)尝试医疗事故鉴定人员出庭质证。

医疗事故鉴定是鉴定人员利用医学专业知识、经验对有关医疗活动是否属于医疗事故进行分析论证,得出最终意见的过程。

鉴定结论是同物证、书证等作用相同的证据种类,它的证明效力也必须经过法庭质证方可认定。

当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特别是病历中出现添加、涂改等情形时,请鉴定人员出庭对鉴定结论作出更为详尽的解释,有利于法官查明案件事实,进行公正的裁决,也有利于患者一方客观了解医方的治疗活动,减少内心的疑惑和不解,消除对医疗机构的不满情绪,彻底化解医患争端。

参考文献[1]李跃.浅析医疗纠纷法律处理所面临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1(19)[2]祝彬.医疗纠纷替代解决机制的分析、评价与选择[J].中国医院管理.2010(01)[3]赵敏.日本医疗纠纷现状及法律处理评介[J].医院院长论坛.2010(01)[4]伍勇,吴晓球,杨福炎.医疗纠纷法律处理面临的若干问题[J].新医学.2010(03)[5]孙玉昕,张韬,肖磊.合法修改病案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病案.2010(05)[6]胡丹.医疗纠纷的法律处理流程[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0(03)[7]刘久畅,曹艳林.关于医疗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05)[8]郭通.关于医疗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9]刘亚敏.医疗纠纷的法律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04)[10]李默,庹琳,吴昕霞,周利平,胥雪冬,周洪柱.多科室联合术前谈话预防医疗纠纷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6(02)致谢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朋友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感谢。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三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

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三年充满了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