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几何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1)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1)一、选择题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BE平分∠ABC交AC于点E,AD、BE相交于点F,过点D作DG∥AB,过点B作BG⊥DG交DG于点G.下列结论:①∠AFB=135°;②∠BDG=2∠CBE;③BC平分∠ABG;④∠BEC=∠FBG.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判定①②正确;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判定④正确.【详解】∵AD平分∠BAC交BC于点D,BE平分∠ABC交AC于点E,∴∠BAF=12∠BAC,∠ABF=12∠ABC,又∵∠C=90°,∴∠ABC+∠BAC=90°,∴∠BAF+∠ABF=45°,∴∠AFB=135°,故①正确;∵DG∥AB,∴∠BDG=∠ABC=2∠CBE,故②正确;∵∠ABC的度数不确定,∴BC平分∠ABG不一定成立,故③错误;∵BE平分∠ABC,∴∠ABF=∠CBE,又∵∠C=∠ABG=90°,∴∠BEC+∠CBE=90°,∠ABF+∠FBG=90°,∴∠BEC=∠FBG,故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角的余角相等等知识,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2.∠1与∠2互余,∠1与∠3互补,若∠3=125°,则∠2=()A.35°B.45°C.55°D.65°【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得:∠1+∠3=180°,∠3=125°,则∠1=55°,∵∠1+∠2=90°,则∠2=3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余角、补角的计算.3.将如图所示的Rt△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正视图)是()A.B.C.D.【答案】D【解析】解:Rt△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圆锥,主视图是等腰三角形.首先判断直角三角形ACB 绕直角边AC 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圆锥,再找出圆锥的主视图即可.4.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P ,则AFC ∠的度数为( )A .90°B .75°C .105°D .120°【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详解】∵//BC DE∴30E BCE ==︒∠∠∴453075AFC B BC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下面四个图形中,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棱柱的展开图的特点作答.【详解】A 、是三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B 、两底在同一侧,也不符合题意;C 、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D 、是四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棱柱的展开图,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从A地测得B地在A地的北偏东43︒6.如图,有A,B,C三个地点,且AB BC的方向上,那么从B地测得C地在B地的()A.北偏西43︒B.北偏西90︒C.北偏东47︒D.北偏西47︒【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方向角的概念和平行线的性质求解.【详解】如图,过点B作BF∥AE,则∠DBF=∠DAE=43︒,∴∠CBF=∠DBC-∠DBF=90°-43°=47°,∴从B地测得C地在B地的北偏西47°方向上,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方位角,平行线的性质,正确理解角度间的关系求出能表示点位置的方位角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详解】解:A、B、D经过折叠后,下边没有面,所以不可以围成正方体,C能折成正方体.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时牢记正方体无盖展开图的各种情形.8.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将其折成正方体后,则“扫”的对面是()A.黑B.除C.恶D.☆【答案】B【解析】【分析】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详解】解:将其折成正方体后,则“扫”的对面是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相对面的问题.能够根据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找到相对的面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三棱柱的展开图为3个矩形和2个三角形,故B 不能围成.考点:棱柱的侧面展开图.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4AB =,7AD =,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E ,则DE 的长是( )A .4B .3C .3.5D .2【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EB EB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推出AEB ABE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4AB AE ==,即可求出DE 的长.【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AEB EBC ∠=∠∵BE 是ABC ∠的平分线∴ABE EBC ∠=∠∴AEB ABE ∠=∠∴4AB AE ==∴743DE AD A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线段长问题,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是解题的关键.11.某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国”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A.厉B.害C.了D.我【答案】D【解析】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的”与“害”是相对面,“了”与“厉”是相对面,“我”与“国”是相对面.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2.如图,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EG平分∠AEF,如果∠1=32°,那么∠2的度数是()A.64°B.68°C.58°D.60°【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1=∠AEG,再进一步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可得∠AEF的度数,最后再利用平行线性质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AB∥CD,∴∠1=∠AEG.∵EG平分∠AEF,∴∠AEF=2∠AEG,∴∠AEF=2∠1=64°,∵AB∥CD,∴∠2=64°.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13.如果α∠和β∠互余,下列表β∠的补角的式子中:①180°-β∠,②90°+α∠,③2α∠+β∠,④2β∠+α∠,正确的有(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互余的两角之和为90°,进行判断即可.【详解】∠β的补角=180°﹣∠β,故①正确;∵∠α和∠β互余,∴∠β=90°-∠α,∴∠β的补角=180°﹣∠β=180°﹣(90°-∠α)=90°+α∠,故②正确;∵∠α和∠β互余,∠α+∠β=90°,∴∠β的补角=180°﹣∠β=2(∠α+∠β)﹣∠β=2∠α+∠β,故③正确;∵∠α+∠β=90°,∴2∠β+∠α=90°+∠β,不是∠β的补角,故④错误.故正确的有①②③.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互余的两角之和为90°,互补的两角之和为180°.14.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 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详解】解:由四棱柱四个侧面和上下两个底面的特征可知,A ,B ,C 选项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而D选项,上底面不可能有两个,故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难度适中.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点B在线段AC上,如果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性质以及中点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正确;②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错误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④点B在线段AC上,如果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正确;故选B.16.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下列摆放方式中∠α与∠β互余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和邻补角的定义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A、图中∠α+∠β=180°﹣90°=90°,∠α与∠β互余,故本选项正确;B、图中∠α=∠β,不一定互余,故本选项错误;C、图中∠α+∠β=180°﹣45°+180°﹣45°=270°,不是互余关系,故本选项错误;D、图中∠α+∠β=180°,互为补角,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余角和补角,熟记概念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若∠AOB =60°,∠AOC =40°,则∠BOC等于()A.100°B.20°C.20°或100°D.40°【答案】C【解析】【分析】画出符合题意的两个图形,根据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 如图1,当∠AOC在∠AOB的外部时,∵∠AOB=60°,∠AOC=40°∴∠BOC=∠AOB+∠AOC=60°+40°=100°如图2,当∠AOC在∠AOB的内部时,∵∠AOB=60°,∠AOC=40°∴∠BOC=∠AOB-∠AOC=60°-40°=20°即∠BOC的度数是100°或2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形进行计算的能力,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18.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条数是()A.1条B.2条C.3条D.4条【答案】C【解析】解:图中线段有:线段AB、线段AC、线段BC,共三条.故选C.19.将下面平面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得到如图所示立体图形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面动成体,所得图形是两个圆锥体的复合体确定答案即可.详解:由图可知,只有B选项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如图所示立体图形.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熟悉常见图形的旋转得到立体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0.一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其折叠成立方体后,“你”字对面的字是()A.中B.考C.顺D.利【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祝”与“考”是相对面,“你”与“顺”是相对面,“中”与“立”是相对面.故选C.考点:正方体展开图.。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几何形状的比较和计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我们可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给大家提供一些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并附上详细的解答。
1. 题目:已知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已知∠A=∠D,∠B=∠E,∠C=∠F,且AB/DE = BC/EF = AC/DF。
证明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
解答: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比例关系:AB/DE = BC/EF = AC/DF。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知道如果三个角分别相等,并且对应的边的比例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首先,由于∠A=∠D,∠B=∠E,∠C=∠F,所以三个角分别相等。
其次,根据比例关系AB/DE = BC/EF = AC/DF,我们可以得到AB/DE = BC/EF,即AB/BC = DE/EF。
同理,AB/AC = DE/DF。
综上所述,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
2. 题目: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AB=6cm,BC=8cm,AC=10cm,DE=9cm,求EF的长度。
解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例相等。
即AB/DE = BC/EF = AC/DF。
已知AB=6cm,BC=8cm,AC=10cm,DE=9cm,代入比例关系得:6/9 = 8/EF = 10/DF。
解方程可得EF = 8/6 × 9 = 12cm。
所以,EF的长度为12cm。
通过以上两个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可以帮助我们推导出一些几何关系,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也经常被用于测量高度、距离等问题。
例如,通过测量一棵树的阴影和一个人的阴影的长度,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计算出树的高度。
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6.若△ABC的内角满足2∠A- ∠B= 30°, 4∠A+∠C=300°,则△ABC是( C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无法确定
解:由题意可得
2 A B 60 4 A C 300 A B C 180
解得A= 60° ,B= 60° ,C= 60° 则是等边三角形
∴ ∠1>∠2
10、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为2:3:4,
周长为36cm,求 此三角形三边的长。
解: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x cm,3x cm,4x cm, 由题意得 2x+3x+4x=36 解得 X=4 所以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分别为8cm,12cm, 16cm
11、五边形的五个内角度数之比为2︰3︰4︰5︰6,
0
C
X 1800 400 1400
7.如图, △ABC中, ∠A= ∠ABD, ∠C= ∠BDC= ∠ABC,求∠DBC的度数 A D B C
0 解设 A X :
A ABD,ABD X 0 BDC A ABD 2 X 0 又 C ABC BDC C ABC 2 X 0 DBC ABC ABD 2X 0 X 0 X 0 又 C DBC BDC 1800 2 X X 2 X 1800 5 X 1800 X 360 , 即DBC 360
4、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 长3、a+2、8,则a的取值 范围是
3<a<9
。
练一练
5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是整数,周长为5,则最小 边为 1 ; 6 木工师傅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通常在角上 钉一斜条,根据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7 小明绕五边形各边走一圈,他共转了 360 度。 8 两多边形的边数分别是m ,n条,且各多边形内角 相等,又满足1/m+1/n=1/4,则各取一外角的和 为 90O ; 9 下列正多边形(1)正三角形(2)正方形(3) 正五边形(4)正六边形,其中用一种正多边形 (1)、(2)、(4); 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是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在初中数学中,相似三角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相似三角形具有相同的形状,但是尺寸不同。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和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一些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帮助你巩固对该概念的理解,并附有答案供参考。
练习题一:已知△ABC和△DEF相似,且AB = 6cm,AC = 8cm,BC = 12cm。
若DE = 9cm,求DF和EF的长度。
练习题二:△ABC和△PQR中,∠B = ∠Q,AB = 5cm,BC = 8cm,PQ = 6cm,若AC = 10cm,求PR的长度。
练习题三:已知△ABC和△DEF相似,DE = 4.5cm,EF = 6cm,BC = 12cm,若AC = 8cm,求△ABC和△DEF的周长比。
练习题四:在△ABC中,∠B = 90°,AB = 9cm,BC = 12cm。
点D是BC的中点,于BC上作DE ⊥ BC,DE = 3cm。
求△ADE和△ABC的周长比。
练习题五:已知△ABC和△DEF相似,AB = 10cm,BC = 12cm,AC = 15cm,EF = 6cm,若△DEF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求△ABC的面积。
答案及解析如下:练习题一: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相似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相等。
设DF = x,EF = y。
根据题意可写出比例:AB/DE = AC/EF = BC/DF代入已知值,得到:6/9 = 8/y = 12/x解得:x = 16cm,y = 12cm因此,DF = 16cm,EF = 12cm。
练习题二: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相似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相等。
设PR = x。
根据题意可写出比例:AB/PQ = AC/PR = BC/QR代入已知值,得到:5/6 = 10/x = 8/(6 + x)解得:x = 15cm因此,PR = 15cm。
练习题三: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相似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相等。
三角形计算练习题边长与角度
三角形计算练习题边长与角度在几何学中,三角形是研究最为深入的图形之一。
它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根据给定的条件可以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来确定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三角形计算练习题,帮助读者增强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
一、已知两边及夹角首先考虑一种常见的情况: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及它们之间的夹角。
假设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a和b,夹角为θ。
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第三边c:c = √(a² + b² - 2abcosθ)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来计算三角形的角度。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sinθ = sin(180° - θ) = sin(180° - θ) = bsinα / c其中,α为与夹角θ对应的角度,请注意在求夹角的时候可以使用正弦函数。
二、已知两边及一个角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和一个角度。
假设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a和b,已知一个角度为θ。
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来计算第三边c:c = (sinθ / sinα) * a其中,α为与已知角度θ对应的角度,请注意在求第三边的时候需要使用正弦函数。
三、已知一个边及两个角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和两个角度。
假设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为a,已知两个角度为θ和α。
我们可以首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来计算第三个角度β:β = 180° - θ - α然后,利用正弦定理来计算第二条边b:b = (sinβ / sinθ) * a最后,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第三条边c:c = √(a² + b² - 2abcosα)四、已知三个角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度。
假设已知三个角度分别为θ、α和β。
由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我们可以直接计算第三个角度γ:γ = 180° - θ - α - β值得注意的是,当已知三个角度后,我们无法直接计算任意一条边的长度,因为我们缺乏相应的边长信息。
相似三角形几何题(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几何题(WORD 版,有答案)1、如图,AD 是圆O 的直径,BC 切圆O 于点D ,AB 、AC 与圆O 相交于点E 、F 。
求证:AC AF AB AE ⋅=⋅;F O E DBA2为了加强视力保护意识,小明想在长为3.2米,宽为4.3米的书房里挂一张测试距离为5米的视力表.在一次课题学习课上,小明向全班同学征集“解决空间过小,如何放置视力表问题”的方案,其中甲、乙、 丙位同学设计方案新颖,构思巧妙.(10分)(1)甲生的方案:如图1,将视力表挂在墙ABEF 和墙ADGF 的夹角处,被测试人站立 在对角线AC 上,问:甲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2)乙生的方案:如图2,将视力表挂在墙CDGH 上,在墙ABEF 上挂一面足够大的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计算得到:测试线应画在距离墙ABEF 米处.(3)丙生的方案:如图3,根据测试距离为5m 的大视力表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3m 的小视 力表.如果大视力表中“E ”的长是3.5cm ,那么小视力表中相应“E ”的长是多少cm ?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CD ,∠DAB =∠ACB =90°,过点D 作DE ⊥AC ,垂足为F ,DE 与AB 相交于点E .(12分)(1)求证:AB ·AF =CB ·CD ;(2)已知AB =15 cm ,BC =9 cm ,P 是射线DE 上的动点.设DP =x cm (0x >),四边形BCDP 的面积为y cm 2.①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②当x 为何值时,△PBC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此时y 的值.HH(图1)(图2) (图3)3.5㎝ACF3mB5mDA B CD EF P ·4已知,如图,△ABC中,AB=2,BC=4,D为BC边上一点,BD=1.(1)求证:△ABD∽△CBA;(2)作DE∥AB交AC于点E,请再写出另一个与△ABD相似的三角形,并直接写出DE的长.5.已知: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D⊥AB于D点,AD=4cm,DB=9cm,求CB的长.6.如图所示,在由边长为1的2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ABC,试在这个网格上画一个与△ABC相似,且面积最大的△A1B1C1(A1,B1,C1三点都在格点上),并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7.如图所示,在5×5的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A(1,0),B(0,2),试以5×5的格点为顶点作△ABC 与△OAB相似(相似比不为1),并写出C点的坐标.8.如图所示,⊙O的内接△ABC中,∠BAC=45°,∠ABC=15°,AD∥OC并交BC的延长线于D点,OC 交AB 于E 点.(1)求∠D 的度数;(2)求证:AC 2=AD ·CE .9.已知:如图,△ABC 中,∠BAC =90°,AB =AC =1,点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点重合),∠ADE =45°.(1)求证:△ABD ∽△DCE ;(2)设BD =x ,AE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3)当△AD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E 的长.10.已知:如图,△ABC 中,AB =4,D 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DE ∥BC ,连结DC ,设△ABC 的面积为S ,△DCE 的面积为S ′.(1)当D 为AB 边的中点时,求S ′∶S 的值; (2)若设,,y SS x AD ='=试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x 的取值范围.11.已知:如图,抛物线y =x 2-x -1与y 轴交于C 点,以原点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作⊙O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另一点D .设点P 为抛物线y =x 2-x -1上的一点,作PM ⊥x 轴于M 点,求使△PMB ∽△ADB 时的点P 的坐标.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y =x 2+(k -1)x +2k -1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0,-3).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A ,B 两点的坐标.1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内已知点A 和点B 的坐标分别为(0,6),(8,0),动点P 从点A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BO 相似? (3)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524个平方单位?14.已知:如图,□ABCD 中,AB =4,BC =3,∠BAD =120°,E 为BC 上一动点(不与B 点重合),作EF ⊥AB 于F ,FE ,DC 的延长线交于点G ,设BE =x ,△DEF 的面积为S .(1)求证:△BEF ∽△CEG ;(2)求用x 表示S 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3)当E 点运动到何处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15、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直角三角形,90ACB∠=,点A C,的坐标分别为(30)A-,,(10)C,,43=ACBC.(13分)(1)求过点A B,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在x轴上找一点D,连接DB,使得ADB△与ABC△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D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如P Q,分别是AB和AD上的动点,连接PQ,设AP DQ m==,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使得APQ△与ADB△相似,如存在,请求出m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如图,AB是斜靠在墙壁上的长梯,梯脚B距墙80cm,梯上点D距墙70cm,BD长55cm.求梯子的长.17.如图,已知AC⊥AB,BD⊥AB,AO=78cm,BO=42cm,CD=159cm,求CO和DO.18.如图,已知∠ACB=∠CBD=90°,AC=b,CB=a,当BD与a、b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ACB∽△CBD?A COBxy19.(本题10分)正方形ABCD 边长为4,M 、N 分别是BC 、CD 上的两个动点, 当M 点在BC 上运动时,保持AM 和MN 垂直,(1)证明:Rt Rt ABM MCN △∽△;(2)设BM x =,梯形ABCN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 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当M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 Rt ABM AMN △∽△,求此时x 的值.20.(本题10分)如图1,在Rt ABC △中,90BAC ∠=°,AD BC ⊥于点D ,点O 是AC 边上一点,连接BO 交AD 于F ,OE OB ⊥交BC 边于点E .(1)求证:ABF COE △∽△;(2)当O 为AC 边中点,2ACAB=时,如图2,求OF OE 的值; (3)当O 为AC 边中点,ACn AB=时,请直接写出OF OE 的值.21(6分)一般的室外放映的电影胶片上每一个图片的规格为3.5cm ×3.5cm ,放映的银幕规格为2m ×2m ,若影机的光源距胶片20cm 时,问银幕应在离镜头多远的地方,放映的图像刚好布满整个银幕?DMA BCNBBA A C OE D DE C O F图1 图2 F22.(6分)如图13,四边形ABCD 、CDEF 、EFGH 都是正方形. (1)⊿ACF 与⊿ACG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2)求∠1+∠2的度数.23.(6分)如图13,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 (1)试问:△ADE 与△BCF 全等吗?请说明理由;(2)若AD = 4cm ,AB = 8cm ,求CF 的长.24(6分)已知:如图14,在△ABC 中,AB=AC=a ,M 为底边BC 上任意一点,过点M 分别作AB 、AC 的平行线交AC 于P ,交AB 于Q. (1)求四边形AQMP 的周长;(2)写出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证明);BACPQ MBCDOFF E O CBAAA A BBBCCCD DDOE FGPMN⑴⑵⑶25(6分)如图15,已知△ABC 、△DCE 、△FEG 是三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底边BC 、CE 、EG 在同一直线上,且AB=3,BC=1.连结BF ,分别交AC 、DC 、DE 于点P 、Q 、R.(1)求证:△BFG ∽△FEG ,并求出BF 的长; (2)观察图形,请你提出一个与点..P .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解答(根据提出问题的层次和解答过程评分).26(6分)(1)如图16(1),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易知AC ⊥BD ,AC CO =21; (2)如图16(2),若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的中点,即21=DC DE ,过D 作DG ⊥AE ,分别交AC 、BC 于点F 、G.求证:31=AC CF ; (3)如图16(3),若点P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的点,且nDC DP 1=(n 为正整数),过点D 作DN ⊥AP ,分别交AC 、BC 于点M 、N ,请你先猜想CM 与AC 的比值是多少?然后再证明你猜想的结论.27(8分)如图17,已知矩形ABCD 的边长3cm 6cm AB BC ==,.某一时刻,动点M 从A 点出发沿AB 方向以1cm/s 的速度向B 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 从D 点出发沿DA 方向以2cm /s 的速度向A 点匀速运动,问:(1)经过多少时间,AMN △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 面积的19? (2)是否存在时刻t ,使以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 △相似?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如图,已知⊙O 的弦CD 垂直于直径AB ,点E 在CD 上,且EC = EB .(1)求证:△CEB ∽△CBD ;(2)若CE = 3,CB=5 ,求DE 的长.29.如图,把菱形ABCD 沿着BD 的方向平移到菱形A /B /C /D /′的位置, (1)求证:重叠部分的四边形B /EDF /是菱形(2)若重叠部分的四边形B /EDF /面积是把菱形ABCD 面积的一半,且BD=2,求则此菱形移动的距离.30.如图,在Rt ABC △中,90C =∠,12BC AC ==,,把边长分别为123n x x x x ,,,,的n 个正方形依次放入ABC △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n1 2 3 n x(2)第n 个正方形的边长n = ;(3)若m n p q ,,,是正整数,且m n p q x x x x =,试判断m n p ,,,的关系.AB C DMF E /CB/A/DB BC A2x3x1x答案1.方法1:连接ED,DF,证⊿ADE∽⊿ABD,得AB AE AD •=2同理可证⊿ADF∽⊿ACD,得AC AF AF •=2故,AE·AB=AF·AC方法2:连接EF,ED证⊿AEF∽⊿ACB2.⑴在Rt ⊿ABC中,AC=22CD AD +=223.42.3+>5故,可行;⑵ 1.8;⑶利用⊿AED∽⊿ACB可求得FD=2.1m3.(1)证⊿DA F∽⊿ABC(2) )0(273〉+=x x y(3)当点P 运动到点E 的位置,即x =12.5时,△PBC 的周长最小,此时y 的值为64.54.(1)4943+=x y(2)过点B作AB 的垂线交x 轴于点D , D 点的坐标为(3.25,0) (3)存在,m =925或36125 5.(1),BABDCB AB =CBA ABD ∠=∠,得△HBD ∽△CBA ; (2)△ABC ∽△CDE ,DE =1.5.6..cm 133提示:连结AC .7.提示:.52,10,25111111===C B B A C A △A 1B 1C 1的面积为5. 8.C (4,4)或C (5,2).9.提示:(1)连结OB .∠D =45°.(2)由∠BAC =∠D ,∠ACE =∠DAC 得△ACE ∽△DAC .A C OBxyD10.(1)提示:除∠B =∠C 外,证∠ADB =∠DEC .(2)提示:由已知及△ABD ∽△DCE 可得.22x x CE -=从而y =AC -CE =x 2- .12+x (其中20<<x ).(3)当∠ADE 为顶角时:.22-=AE 提示:当△ADE 是等腰三角形时,△ABD ≌△DCE .可得.12-=x当∠ADE 为底角时:⋅=21AE 11.(1)S '∶S =1∶4; (2)).40(41162<<+-=x x x y 12.提示:设P 点的横坐标x P =a ,则P 点的纵坐标y P =a 2-a -1.则PM =|a 2-a -1|,BM =|a -1|.因为△AD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欲使△PMB ∽△ADB ,只要使PM =BM .即|a 2-a -1|=|a -1|.不难得a 1=0..2.2.2432-===a a a∴P 点坐标分别为P 1(0,-1).P 2(2,1).).21,2().21,2(43+--P P13.(1)y =x 2-2x -3,A (-1,0),B (3,0); (2))49,43(-D 或D (1,-2).14.(1);643+-=x y (2)1130=t 或;1350 (3)t =2或3.15.(1)略; (2));30(8311832≤<+-=x x x S 16.梯子长为cm 440 17.cm DO cm CO 65.55,35.103==(提示:设xcm DO =,则()cm x CO -=159,因为AB BD AB AC ⊥⊥,,︒=∠=∠90B A ,BOD AOC ∠=∠,所以△AOC ∽△BDO ,所以DO CO BO AO =即x x -=1594278,所以65.55=x ) 18.b a BD 2=(提示:由△ACB ∽△CBD ,得BC a a b BD CB CD AC ==,,所以b a BD 2=) (3)当x =3时,S 最大值33=.19.解:(1)在正方形ABCD 中,490AB BC CD B C ===∠=∠=,°,AM MN ⊥,90AMN ∴∠=°,90CMN AMB ∴∠+∠=°,在Rt ABM △中,90MAB AMB ∠+∠=°,CMN MAB ∴∠=∠,Rt Rt ABM MCN ∴△∽△,(2)Rt Rt ABM MCN △∽△,44AB BM x MC CN x CN∴=∴=-,,244x x CN -+∴=, ()222141144282102422ABCN x x y S x x x ⎛⎫-+∴==+=-++=--+ ⎪⎝⎭梯形·,当2x =时,y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10.(3)90B AMN ∠=∠=°,∴要使ABM AMN △∽△,必须有AM AB MN BM=,由(1)知AM AB MN MC=,BM MC ∴=, ∴当点M 运动到BC 的中点时,ABM AMN △∽△,此时2x =.20.解:(1)AD BC ⊥,90DAC C ∴∠+∠=°.90BAC BAF C ∠=∴∠=∠°,.90OE OB BOA COE ∴∠+∠=⊥,°,90BOA ABF ∠+∠=°,ABF COE ∴∠=∠.ABF COE ∴△∽△;(2)解法一:作OG AC ⊥,交AD 的延长线于G .2AC AB =,O 是AC 边的中点,AB OC OA ∴==.由(1)有ABF COE △∽△,ABF COE ∴△≌△,BF OE ∴=.90BAD DAC ∠+∠=°,90DAB ABD DAC ABD ∠+∠=∴∠=∠°,,又90BAC AOG ∠=∠=°,AB OA =.ABC OAG ∴△≌△,2OG AC AB ∴==.OG OA ⊥,AB OG ∴∥,ABF GOF ∴△∽△,OF OG BF AB ∴=,2OF OF OG OE BF AB ===. 解法二:902BAC AC AB AD BC ∠==°,,⊥于D , Rt Rt BAD BCA ∴△∽△.2AD AC BD AB ∴==. 设1AB =,则2AC BC BO ===,12AD BD AD ∴=== 90BDF BOE BDF BOE ∠=∠=∴°,△∽△,BD BO DF OE∴=. 由(1)知BF OE =,设OE BF x ==, BA D E C O FGB ADE C O F5DF x=,x ∴=.在DFB △中2211510x x =+,3x ∴=.OF OB BF ∴=-==322OF OE ∴==. (3)OF n OE=. 21807cm 22.相似,450 23.(1)全等,略;(2)CF ==cm 24.(1) 2a ;(2)△ABC ∽△QBM ∽△PMC ; 25.(1)BF=BG=3;(2)略 26.(1)略;(2)猜想11+=n AC CM ,证明略 27.(1)经过1秒或2秒后;(2)经过32秒或125秒时 28.(1)证明:∵弦CD 垂直于直径AB ∴BC=BD ∴∠C =∠D 又∵EC = EB∴∠C =∠CBE ∴∠D =∠CBE 又∵∠C =∠C ∴△CEB ∽△CBD(2)解:∵△CEB ∽△CBD ∴CE CB CB CD= ∴CD=2252533CB CE == ∴DE = CD -CE =253-3 =163 29.(1)有平移的特征知A ´B ´∥AB,又CD ∥AB ∴A ´B ´∥CD,同理B ´C ´∥AD ∴四边形BEDF 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AD ∴∠ABD=∠ADB 又∠A ´B ´D=∠ABD ∴∠A ´B ´D=∠ADB ∴FB ´=FD∴四边形B ´EDF 为菱形.(2)∵菱形B ´EDF 与菱形ABCD 有一个公共角 ∴此两个菱形对应角相等 又对应边成比例 ∴此两个菱形相似∴B D BD '=,∴12B D '== ∴平移的距离BB ´=BD –B ´1 30.(1)2483927,, (2)23n ⎛⎫ ⎪⎝⎭.(3)m n p q x x x x = 22223333m n p q⎛⎫⎛⎫⎛⎫⎛⎫∴= ⎪ ⎪ ⎪ ⎪⎝⎭⎝⎭⎝⎭⎝⎭ 2233m n p q ++⎛⎫⎛⎫∴= ⎪ ⎪⎝⎭⎝⎭.m n p q ∴+=+。
初一几何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几何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1. 求下列三角形的内角和: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解答:a)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其中一个角为90度(直角),剩余两个角之和为90度。
b)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由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所以三个角也必定相等,每个角为60度,三个角之和为180度。
c) 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大于90度,其它两个角的和小于90度,但三个角之和仍然等于180度。
2. 给定一个三角形,如果已知两个角的度数,如何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解答: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已知两个角的度数后,可以用180度减去这两个角的度数,得到第三个角的度数。
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为40度和60度,那么第三个角的度数为180度 - 40度 - 60度 = 80度。
3. 求下列三角形的周长:a) 边长分别为3 cm, 4 cm和 5 cm的三角形b) 边长分别为6 cm, 8 cm和 10 cm的三角形解答:a) 边长分别为3 cm, 4 cm和 5 cm的三角形的周长为3 cm + 4 cm + 5 cm = 12 cm。
b) 边长分别为6 cm, 8 cm和 10 cm的三角形的周长为6 cm + 8 cm +10 cm = 24 cm。
4. 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积:a) 底边长为4 cm,高为3 cm的三角形b) 边长分别为5 cm, 7 cm和 8 cm的三角形解答:a) 底边长为4 cm,高为3 cm的三角形的面积为(4 cm * 3 cm) / 2 = 6 cm²。
b) 边长分别为5 cm, 7 cm和 8 cm的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海伦公式计算。
首先计算半周长:(5 cm + 7 cm + 8 cm) / 2 = 10 cm。
然后使用海伦公式:√(10 cm * (10 cm - 5 cm) * (10 cm - 7 cm) * (10 cm - 8 cm)) ≈ 17.32 cm²。
全等三角形综合练习初一几何压轴题
全等三角形综合练习 1姓名:____________一.解答题(共26小题)1.问题情境:如图1,AB∥CD,∠PAB=130°,∠PCD=120°.求∠APC度数.小明的解题思路是:如图2,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APC=50°+60°=110°.问题迁移:(1)如图3,AD∥BC,点P在射线OM上运动,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ADP=∠α,∠BCP=∠β.试判断∠CPD、∠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O 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α、∠β间的数量关系.2.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点P是直线l3上一动点(1)如图1,当点P在线段CD上运动时,∠PAC,∠APB,∠PBD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请你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2)当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如图2和图3),上述(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C,∠APB,∠PB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写理由.3.如图,已知AB∥CD,CE、BE的交点为E,现作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第二次操作,分别作∠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第三次操作,分别作∠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第n次操作,分别作∠ABE n﹣1和∠DCE n﹣1的平分线,交点为E n.(1)如图①,求证:∠BEC=∠ABE+∠DCE;(2)如图②,求证:∠BE2C=∠BEC;(3)猜想:若∠E n=α度,那∠BEC等于多少度?(直接写出结论).4.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1)如图1中,AC∥DB,请你探究一下∠M,∠A与∠B的数量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中,当点M向左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M、∠A与∠B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3)如图3中,当点M向上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M、∠A与∠B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4)如图4中,当点M向下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M、∠A与∠B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写出对应图形的数量关系,并选其中的一个图形加以证明5.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2)在图2中,若∠D=40°,∠B=36°,∠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利用(1)的结论,试求∠P的度数;(3)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时,其他条件不变,试问∠P与∠D、∠B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6.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1)求证:AF+EF=DE;(2)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7.(本题有3小题,第(1)小题为必答题,满分5分;第(2)、(3)小题为选答题,其中,第(2)小题满分3分,第(3)小题满分6分,请从中任选1小题作答,如两题都答,以第(2)小题评分.)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注意:第(2)、(3)小题你选答的是第2小题.8.已知△ABC中,∠A=30°.(1)如图①,∠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2)如图②,∠ABC、∠ACB的三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则∠BO2C=°.(3)如图③,∠ABC、∠ACB的n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On﹣1(内部有n ﹣1个点),求∠BO n﹣1C(用n的代数式表示).(4)如图③,已知∠ABC、∠ACB的n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On﹣1,若∠BO n﹣1C=60°,求n的值.9.已知:∠MON=40°,OE平分∠MON,点A、B、C分别是射线OM、OE、ON 上的动点(A、B、C不与点O 重合),连接AC交射线OE于点D.设∠OAC=x°.(1)如图1,若AB∥ON,则①∠ABO的度数是;②当∠BAD=∠ABD时,x=;当∠BAD=∠BDA时,x=.(2)如图2,若AB⊥OM,则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ADB中有两个相等的角?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0.如图,已△ABC中,AB=AC=12厘米,BC=9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1秒钟时,△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②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CPQ?(2)若点Q以②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的三边运动,求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11.已知:如图,AB⊥AC,且AB=AC,AD=AE,BD=CE.求证:AD⊥AE.12.如图,已知△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AE于点M,连结BE.(1)请判断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AM=CM+BE.13.如图①②,点E、F分别是线段AB、线段CD的中点,过点E作AB的垂线,过点F作CD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G,连接AG、BG、CG、DG,且∠AGD=∠BGC.(1)线段AD和线段B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DG⊥GC时,试判断直线AD和直线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ABC中,∠B=∠C,AB=8厘米,BC=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每秒a厘米的速度由C点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3).(1)用的代数式表示PC的长度;(2)若点P、Q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15.如图①,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 的速度由A向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如图②,将“AC⊥AB,BD⊥AB”改为“∠CAB=∠DBA”,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运动速度为x 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x,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6.如图,已知AB⊥AD,AC⊥AE,AB=AD,AC=AE,BC分别交AD、DE于点G、F,AC与DE交于点H.求证:(1)△ABC≌△ADE;(2)BC⊥DE.17.如图,在△ABC中,∠BAD=∠DAC,DF⊥AB,DM⊥AC,AF=10cm,AC=14cm,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 点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求证:在运动过程中,不管t取何值,都有S△AED=2S△DGC.(2)当t取何值时,△DFE与△DMG全等.18.如图所示,在Rt△ABC和Rt△ADE中,AB=AC,AD=AE,CE与BD相交于点M,BD与AC交于点N,试猜想BD与CE有何关系?说明理由.19.如图,长方形ABCD中,AB=10cm,BC=8cm,点E是CD的中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A→B→C→E 运动,最终到达点E.若点P运动的时间为x秒,那么当x为何值时,△APE的面积等于32cm2?(提醒:同学们,要分类讨论哦!)20.如图,在Rt△ABC中,∠C=90°,∠A=60°,AB=12cm,若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设P、Q分别从点B、A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s.(1)用含t的式子表示线段AP、AQ的长;(2)当t为何值时,△APQ是以P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当t为何值时,PQ∥BC?21.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EDC=°,∠DEC=°;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2.如图,在△ABC中,AB=AC=2,∠B=∠C=5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 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50°,DE交线段AC于E.(1)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若DC=2,求证:△ABD≌△DCE.23.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点E、F分别在边AB、CD上,连接EF,将∠BEF 对折,点B落在直线EF上的B′处,得到折痕EC,将点A落在直线EF上的点A′处,得到折痕EN.(1)若∠BEB′=110°,则∠BEC=°,∠AEN=°,∠BEC+∠AEN=°.(2)若∠BEB′=m°,则(1)中∠BEC+∠AEN的值是否改变?请说明你的理由.(3)将∠ECF对折,点E刚好落在F处,且折痕与B′C重合,求∠DNA′.24.如图,△ABC中,AB=AC=18cm,BC=16cm,点D是AB的中点.有一点E在BC上从点B向点C运动,速度为2cm/s,同时有一点F在AC上从点C向点A运动,其中一点停止运动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问当点F的运动速度是多少时,△DBE和△EFC全等?25.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当动点P、Q同时运动2s时,则BP=cm,BQ=cm.(2)当动点P、Q同时运动t(s)时,分别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BP=cm,BQ=cm.(3)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26.如图,△ABC中,AB=BC=AC=12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点M、N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2)点M、N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如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全等三角形综合练习1答案一.解答题(共26小题)1.问题情境:如图1,AB∥CD,∠PAB=130°,∠PCD=120°.求∠APC度数.小明的解题思路是:如图2,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APC=50°+60°=110°.问题迁移:(1)如图3,AD∥BC,点P在射线OM上运动,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ADP=∠α,∠BCP=∠β.试判断∠CPD、∠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O 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α、∠β间的数量关系.【解答】解:(1)∠CPD=∠α+∠β,理由如下:如图3,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DPE+∠CPE=∠α+∠β;(2)当P在BA延长线时,∠CPD=∠β﹣∠α;理由:如图4,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CPE﹣∠DPE=∠β﹣∠α;当P在AB延长线时,∠CPD=∠α﹣∠β.理由:如图5,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DPE﹣∠CPE=∠α﹣∠β.2.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点P是直线l3上一动点(1)如图1,当点P在线段CD上运动时,∠PAC,∠APB,∠PBD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请你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2)当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如图2和图3),上述(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C,∠APB,∠PB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写理由.【解答】解:(1)∠APB=∠PAC+∠PBD,如图1,过点P作PE∥l1,∴∠APE=∠PAC,∵l1∥l2,∴PE∥l2,∴∠BPE=∠PBD,∴∠APE+∠BPE=∠PAC+∠PBD,∴∠APB=∠PAC+∠PBD;(2)不成立,如图2:∠PAC=∠APB+∠PBD,理由:过点P作PE∥l1,∴∠APE=∠PAC,∵l1∥l2,∴PE∥l2,∴∠BPE=∠PBD,∵∠APB=∠APE﹣∠BPE=∠PAC﹣∠PBD,∴∠PAC=∠APB+∠PBD;如图3:∠PBD=∠PAC+∠APB,理由:过点P作PE∥l1,∴∠APE=∠PAC,∵l1∥l2,∴PE∥l2,∴∠BPE=∠PBD,∵APB=∠BPE﹣∠APE=∠PBD﹣∠PAC,∴∠PBD=∠PAC+∠APB.3.如图,已知AB∥CD,CE、BE的交点为E,现作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第二次操作,分别作∠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第三次操作,分别作∠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第n次操作,分别作∠ABE n﹣1和∠DCE n﹣1的平分线,交点为E n.(1)如图①,求证:∠BEC=∠ABE+∠DCE;(2)如图②,求证:∠BE2C=∠BEC;(3)猜想:若∠E n=α度,那∠BEC等于多少度?(直接写出结论).【解答】解:(1)如图①,过E作EF∥AB,∵AB∥CD,∴AB∥EF∥CD,∴∠B=∠1,∠C=∠2,∵∠BEC=∠1+∠2,∴∠BEC=∠ABE+∠DCE;(2)如图2,∵∠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由(1)可得,∠CE1B=∠ABE1+∠DCE1=∠ABE+∠DCE=∠BEC;∵∠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由(1)可得,∠BE2C=∠ABE2+∠DCE2=∠ABE1+∠DCE1=∠CE1B=∠BEC;(3)如图2,∵∠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BE3C=∠ABE3+∠DCE3=∠ABE2+∠DCE2=∠CE2B=∠BEC;…以此类推,∠E n=∠BEC,∴当∠E n=α度时,∠BEC等于2nα度.4.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1)如图1中,AC∥DB,请你探究一下∠M,∠A与∠B的数量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中,当点M向左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M、∠A与∠B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3)如图3中,当点M向上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M、∠A与∠B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4)如图4中,当点M向下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M、∠A与∠B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写出对应图形的数量关系,并选其中的一个图形加以证明【解答】解:(1)∠AMB=∠A+∠B.理由:如图1,过点M作ME∥AC,∵AC∥DB,∴AC∥ME∥DB,∴∠A=∠AME,∠B=∠BME,∴∠A+∠B=∠AME+∠BME=∠AMB;(2)∠AMB+∠A+∠B=360°.理由:如图2,过点M作MF∥AC,∵AC∥DB,∴AC∥MF∥DB,∴∠A+∠AMF=180°,∠B+∠BMF=180°,∴∠AMB+∠A+∠B=∠A+∠AMF+∠B+∠BMF=360°;(3)∠A﹣∠B=∠AMB.理由:如图3,过点M作MG∥AC,∵AC∥DB,∴AC∥MG∥DB,∴∠A=∠AMG,∠B=∠BMG,∴∠A﹣∠B=∠AMG﹣∠BMG=∠AMB;(4)∠B﹣∠A=∠AMB.理由:如图4,过点M作MH∥AC,∵AC∥DB,∴AC∥MH∥DB,∴∠A=∠AMH,∠B=∠BMH,∴∠B﹣∠A=∠BMH﹣∠AMH=∠AMB.5.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A+∠D=∠C+∠B;;(2)在图2中,若∠D=40°,∠B=36°,∠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利用(1)的结论,试求∠P的度数;(3)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时,其他条件不变,试问∠P与∠D、∠B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对顶角相等,可得结论:∠A+∠D=∠C+∠B;故答案为:∠A+∠D=∠C+∠B;(2)由(1)可知,∠1+∠D=∠P+∠3,①∠4+∠B=∠2+∠P,②∵∠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1=∠2,∠3=∠4,由①+②得:∠1+∠D+∠4+∠B=∠P+∠3+∠2+∠P,即2∠P=∠D+∠B,又∵∠D=40°,∠B=36°,∴2∠P=40°+36°=76°,∴∠P=38°;(3)∠P与∠D、∠B之间存在的关系为2∠P=∠D+∠B.∵∠1+∠D=∠P+∠3,①∠4+∠B=∠2+∠P,②∵∠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1=∠2,∠3=∠4,由①+②得:∠1+∠D+∠4+∠B=∠P+∠3+∠2+∠P,即2∠P=∠D+∠B.6.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1)求证:AF+EF=DE;(2)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连接BF(如图①),∵△ABC≌△DBE(已知),∴BC=BE,AC=DE.∵∠ACB=∠DEB=90°,∴∠BCF=∠BEF=90°.在Rt△BFC和Rt△BFE中,∴Rt△BFC≌Rt△BFE(HL).∴CF=EF.又∵AF+CF=AC,∴AF+EF=DE.(2)解:画出正确图形如图②∴(1)中的结论AF+EF=DE仍然成立;(3)不成立.证明:连接BF,∵△ABC≌△DBE,∴BC=BE,∵∠ACB=∠DEB=90°,∴△BCF和△BEF是直角三角形,在Rt△BCF和Rt△BEF中,,∴△BCF≌△BEF(HL),∴CF=EF;∵△ABC≌△DBE,∴AC=DE,∴AF=AC+FC=DE+EF.7.(本题有3小题,第(1)小题为必答题,满分5分;第(2)、(3)小题为选答题,其中,第(2)小题满分3分,第(3)小题满分6分,请从中任选1小题作答,如两题都答,以第(2)小题评分.)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注意:第(2)、(3)小题你选答的是第2小题.【解答】证明:(1)①∵∠ADC=∠ACB=∠BEC=90°,∴∠CAD+∠ACD=90°,∠BCE+∠CBE=90°,∠ACD+∠BCE=90°.∴∠CAD=∠BCE.∵AC=BC,∴△ADC≌△CEB.②∵△ADC≌△CEB,∴CE=AD,CD=BE.∴DE=CE+CD=AD+BE.解:(2)∵∠ADC=∠CEB=∠ACB=90°,∴∠ACD=∠CBE.又∵AC=BC,∴△ACD≌△CBE.∴CE=AD,CD=BE.∴DE=CE﹣CD=AD﹣BE.(3)当MN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D、DE、BE所满足的等量关系是DE=BE﹣AD (或AD=BE﹣DE,BE=AD+DE等).∵∠ADC=∠CEB=∠ACB=90°,∴∠ACD=∠CBE,又∵AC=BC,∴△ACD≌△CBE,∴AD=CE,CD=BE,∴DE=CD﹣CE=BE﹣AD.8.已知△ABC中,∠A=30°.(1)如图①,∠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2)如图②,∠ABC、∠ACB的三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则∠BO2C=°.(3)如图③,∠ABC、∠ACB的n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On﹣1(内部有n ﹣1个点),求∠BO n﹣1C(用n的代数式表示).(4)如图③,已知∠ABC、∠ACB的n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On﹣1,若∠BO n﹣1C=60°,求n的值.【解答】解:∵∠BAC=30°,∴∠ABC+∠ACB=150°,(1)∵点O是∠ABC与∠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BC+∠OCB=(∠ABC+∠ACB)=75°,∴∠BOC=105°;(2)∵点O2是∠ABC与∠ACB的三等分线的交点,∴∠O2BC+∠O2CB=(∠ABC+∠ACB)=100°,∴∠BO2C=80°;(3)∵点O n﹣1是∠ABC与∠ACB的n等分线的交点,∴∠O n﹣1BC+∠O n﹣1CB=(∠ABC+∠ACB)=×150°,∴∠BO n﹣1C=180°﹣×150°(4)由(3)得:180°﹣×150°=60°,解得:n=5.9.已知:∠MON=40°,OE平分∠MON,点A、B、C分别是射线OM、OE、ON上的动点(A、B、C不与点O 重合),连接AC交射线OE于点D.设∠OAC=x°.(1)如图1,若AB∥ON,则①∠ABO的度数是20°;②当∠BAD=∠ABD时,x=120°;当∠BAD=∠BDA时,x=60°.(2)如图2,若AB⊥OM,则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ADB中有两个相等的角?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解:(1)①∵∠MON=40°,OE平分∠MON∴∠AOB=∠BON=20°∵AB∥ON∴∠ABO=20°②∵∠BAD=∠ABD∴∠BAD=20°∵∠AOB+∠ABO+∠OAB=180°∴∠OAC=120°∵∠BAD=∠BDA,∠ABO=20°∴∠BAD=80°∵∠AOB+∠ABO+∠OAB=180°∴∠OAC=60°故答案为:①20 ②120,60(2)①当点D在线段OB上时,若∠BAD=∠ABD,则x=20若∠BAD=∠BDA,则x=35若∠ADB=∠ABD,则x=50②当点D在射线BE上时,因为∠ABE=110°,且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只有∠BAD=∠BDA,此时x=125.综上可知,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ADB中有两个相等的角,且x=20、35、50、125.10.如图,已△ABC中,AB=AC=12厘米,BC=9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1秒钟时,△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②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CPQ?(2)若点Q以②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的三边运动,求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解答】解:(1)①∵t=1(秒),∴BP=CQ=3(厘米)∵AB=12,D为AB中点,∴BD=6(厘米)又∵PC=BC﹣BP=9﹣3=6(厘米)∴PC=BD∵AB=AC,∴∠B=∠C,在△BPD与△CQP中,,∴△BPD≌△CQP(SAS),②∵V P≠V Q,∴BP≠CQ,又∵∠B=∠C,要使△BPD≌△CPQ,只能BP=CP=4.5,∵△BPD≌△CPQ,∴CQ=BD=6.∴点P的运动时间t===1.5(秒),此时V Q===4(厘米/秒).(2)因为V Q>V P,只能是点Q追上点P,即点Q比点P多走AB+AC的路程设经过x秒后P与Q第一次相遇,依题意得4x=3x+2×12,解得x=24(秒)此时P运动了24×3=72(厘米)又∵△ABC的周长为33厘米,72=33×2+6,∴点P、Q在BC边上相遇,即经过了24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BC边上相遇.11.已知:如图,AB⊥AC,且AB=AC,AD=AE,BD=CE.求证:AD⊥AE.【解答】证明:在△ABD和△ACE中,,∴△ABD≌△ACE(SSS),∴∠EAC=∠DAB,∴∠DAE=∠BAC,∵AB⊥AC,∴∠BAC=90°,∴∠DAE=90°,即AD⊥AE.12.如图,已知△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AE于点M,连结BE.(1)请判断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AM=CM+BE.【解答】(1)解:结论:AD=BE,理由如下:∵△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AC=BC,CD=CE,∠ACB﹣∠DCB=∠DCE﹣∠DCB,即∠ACD=∠BCE,在ACD和△BCE中,∴△ACD≌△BCE,∴AD=BE.(2)证明:∵△D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E=90°,∴∠CDM=45°,∵CM⊥AE,∴∠DCM=45°,∴∠CDM=∠DCM=45°,∴CM=DM,∵AM=AD+DM,AD=BE,∴AM=CM+BE.13.如图①②,点E、F分别是线段AB、线段CD的中点,过点E作AB的垂线,过点F作CD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G,连接AG、BG、CG、DG,且∠AGD=∠BGC.(1)线段AD和线段B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DG⊥GC时,试判断直线AD和直线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AD=BC.理由:∵GF垂直平分DC,∴GD=GC同理,GA=GB,在△ADG和△BCG中,,∴△ADG≌△BCG(SAS),∴AD=BC;(2)AD⊥BC.理由:延长AD,与CG相交于点O、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ADG≌△BCG,∴∠ADG=∠BCG,则∠GDO=∠QCO,∴∠QDC+∠QCD=∠DQC+∠DCG+∠QCG=∠QDC+∠GDQ+∠DCG=∠CDG+∠DCG,∵DG⊥GC,∴∠QDC+∠QCD=∠CDG+∠DCG=90°,∴∠Q=90°,∴AD⊥BC.14.如图,已知△ABC中,∠B=∠C,AB=8厘米,BC=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每秒a厘米的速度由C点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3).(1)用的代数式表示PC的长度;(2)若点P、Q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BP=2t,则PC=BC﹣BP=6﹣2t;(2)△BPD和△CQP全等理由:∵t=1秒,∴BP=CQ=2×1=2厘米,∴CP=BC﹣BP=6﹣2=4厘米,∵AB=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BD=4厘米.∴PC=BD,在△BPD和△CQP中,,∴△BPD≌△CQP(SAS).15.如图①,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 的速度由A向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如图②,将“AC⊥AB,BD⊥AB”改为“∠CAB=∠DBA”,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运动速度为x 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x,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解:(1)当t=1时,AP=BQ=1,BP=AC=3,又∵∠A=∠B=90°,在△ACP和△BPQ中,,∴△ACP≌△BPQ(SAS).∴∠ACP=∠BPQ,∴∠APC+∠BPQ=∠APC+∠ACP=90°.∴∠CPQ=90°,即线段PC与线段PQ垂直.(2)①若△ACP≌△BPQ,则AC=BP,AP=BQ,,解得;②若△ACP≌△BQP,则AC=BQ,AP=BP,,解得;综上所述,存在或使得△ACP与△BPQ全等.16.如图,已知AB⊥AD,AC⊥AE,AB=AD,AC=AE,BC分别交AD、DE于点G、F,AC与DE交于点H.求证:(1)△ABC≌△ADE;(2)BC⊥DE.【解答】证明:(1)∵AB⊥AD,AC⊥AE,∴∠DAB=∠CAE=90°,∴∠DAB+∠DAC=∠CAE+∠DAC,即∠BAC=∠DAE,在△ABC和△ADE中,∴△ABC≌△ADE(SAS).(2)∵△ABC≌△ADE,∴∠E=∠C,∵∠E+∠AHE=90°,∠AHE=∠DHC,∴∠C+∠DHC=90°,∴BC⊥DE.17.如图,在△ABC中,∠BAD=∠DAC,DF⊥AB,DM⊥AC,AF=10cm,AC=14cm,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 点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求证:在运动过程中,不管t取何值,都有S△AED=2S△DGC.(2)当t取何值时,△DFE与△DMG全等.【解答】(1)证明:∵∠BAD=∠DAC,DF⊥AB,DM⊥AC,∴DF=DM,∵S△AED=AE?DF,S△DGC=CG?DM,∴=,∵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 点运动,∴=2,即=2,∴在运动过程中,不管取何值,都有S△AED=2S△DGC.(2)解:设时间为t时,△DFE与△DMG全等,则EF=MG,①当M在线段CG的延长线上时,∵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 点运动,∴EF=AF﹣AE=10﹣2t,MG=AC﹣CG﹣AM=4﹣t,即10﹣2t=4﹣t,解得:t=6,当t=6时,MG=﹣2,所以舍去;②当M在线段CG上时,∵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 点运动,∴EF=AF﹣AE=10﹣2t,MG=AM﹣(AC﹣CG)=t﹣4,即10﹣2t=t﹣4,解得:t=,综上所述当t=时,△DFE与△DMG全等.18.如图所示,在Rt△ABC和Rt△ADE中,AB=AC,AD=AE,CE与BD相交于点M,BD与AC交于点N,试猜想BD与CE有何关系?说明理由.【解答】解:结论:BD=CE且BD⊥CE.理由:∵△ABC和△ADE是直角三角形,∴∠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CAE,在△BAD与△CAE中,,∴△BAD≌△CAE(SAS),∴BD=CE,∠ABD=∠ACE,∵∠ABD+∠ANB+∠BAC=180°,∠ACE+∠CNM+∠NMC=180°,∠ANB=∠CNM,∴∠NMC=∠BAC=90°,∴BD⊥CE,即BD=CE且BD⊥CE.19.如图,长方形ABCD中,AB=10cm,BC=8cm,点E是CD的中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A→B→C→E 运动,最终到达点E.若点P运动的时间为x秒,那么当x为何值时,△APE的面积等于32cm2?(提醒:同学们,要分类讨论哦!)【解答】解:①如图1,当P在AB上时,∵△APE的面积等于32,∴×2x?8=32,解得:x=4;②当P在BC上时,∵△APE的面积等于32,∴S矩形ABCD﹣S△CPE﹣S△ADE﹣S△ABP=32,∴10×8﹣(10+8﹣2x)×5﹣×8×5﹣×10×(2x﹣10)=32,解得:x=6.6;③当P在CE上时,∴(10+8+5﹣2x)×8=32,解得:x=7.5<(10+8+5),此时不符合;答:4或6.6.20.如图,在Rt△ABC中,∠C=90°,∠A=60°,AB=12cm,若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设P、Q分别从点B、A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s.(1)用含t的式子表示线段AP、AQ的长;(2)当t为何值时,△APQ是以P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当t为何值时,PQ∥BC?【解答】解:(1)∵Rt△ABC中,∠C=90°,∠A=60°,∴∠B=30°.又∵AB=12cm,∴AC=6cm,BP=2t,AP=AB﹣BP=12﹣2t,AQ=t;(2)∵△APQ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P=AQ,即12﹣2t=t,∴当t=4时,△APQ是以P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当PQ⊥AC时,PQ∥BC.∵∠C=90°,∠A=60°,∴∠B=30°∵PQ∥BC,∴∠QPA=30°∴AQ=AP,∴t=(12﹣2t),解得t=3,∴当t=3时,PQ∥BC.21.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EDC=25°,∠DEC=115°;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小(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EDC=180°﹣∠ADB﹣∠ADE=180°﹣115°﹣40°=25°,∠DEC=180°﹣∠EDC﹣∠C=180°﹣40°﹣25°=115°,小;(2)当DC=2时,△ABD≌△DCE,理由:∵∠C=40°,∴∠DEC+∠EDC=140°,又∵∠ADE=40°,∴∠ADB+∠EDC=140°,∴∠ADB=∠DEC,又∵AB=DC=2,∴△ABD≌△DCE(AAS),(3)当∠BDA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理由:∵∠BDA=110°时,∴∠ADC=70°,∵∠C=40°,∴∠DAC=70°,∠AED=∠C+∠EDC=30°+40°=70°,∴∠DAC=∠AED,∴△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当∠BDA的度数为80°时,∴∠ADC=100°,∵∠C=40°,∴∠DAC=40°,∴∠DAC=∠ADE,∴△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22.如图,在△ABC中,AB=AC=2,∠B=∠C=5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50°,DE交线段AC于E.(1)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若DC=2,求证:△ABD≌△DCE.【解答】解:(1)∵∠B=∠C=50°,∠ADE=50°,∴∠BDA+∠EDC=∠CED+∠EDC=130°,∴∠BDA=∠CED,∵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B、C重合),∴AD≠AE,ⅰ)如图所示,当EA=ED时,∠EAD=∠ADE=50°,∴∠BDA=∠CED=50°+50°=100°;ⅱ)如图所示,当DA=DE时,∠EAD=∠AED=65°,∴∠BDA=∠CED=65°+50°=115°;(2)由(1)可得∠BDA=∠CED,又∵∠B=∠C=50°,AB=DC=2,∴在△ABD和△DCE中,,∴△ABD≌△DCE(AAS).23.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点E、F分别在边AB、CD上,连接EF,将∠BEF 对折,点B落在直线EF上的B′处,得到折痕EC,将点A落在直线EF上的点A′处,得到折痕EN.,则∠BEC=55°,∠AEN=35°,∠BEC+∠AEN=90°.(1)若∠BEB′=110°(2)若∠BEB′=m°,则(1)中∠BEC+∠AEN的值是否改变?请说明你的理由.(3)将∠ECF对折,点E刚好落在F处,且折痕与B′C重合,求∠DNA′.【解答】解:(1)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EC=∠B'EC,∠AEN=∠A'EN,,∵∠BEB′=110°∴∠AEA'=180°﹣110°=70°,,∠AEN=∠A'EN=∠AEA'=35°.∴∠BEC=∠B'EC=∠BEB′=55°∴∠BEC+∠AEN=55°+35°=90°;(2)不变.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EC=∠B'EC,∠AEN=∠A'EN,∵∠BEB′=m°,∴∠AEA'=180°﹣m°,可得∠BEC=∠B'EC=∠BEB′=m°,∠AEN=∠A'EN=∠AEA'=(180°﹣m°),∴∠BEC+∠AEN=m°+(180°﹣m°)=90°,故∠BEC+∠AEN的值不变;(3)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CF=∠B'CE,∠B'CE=∠BCE,∴∠B'CF=∠B'CE=∠BCE=×90°=30°,在Rt△BCE中,∵∠BEC与∠BCE互余,∴∠BEC=90°﹣∠BCE=90°﹣30°=60°,∴∠B'EC=∠BEC=60°,∴∠AEA'=180°﹣∠BEC﹣∠B'EC=180°﹣60°﹣60°=60°,∴∠AEN=∠AEA'=30°,∴∠ANE=90°﹣∠AEN=90°﹣30°=60°,∴∠ANE=∠A'NE=60°,∴∠DNA'=180°﹣∠ANE﹣∠A'NE=180°﹣60°﹣60°=60°.故答案为:55,35,90.24.如图,△ABC中,AB=AC=18cm,BC=16cm,点D是AB的中点.有一点E在BC上从点B向点C运动,速度为2cm/s,同时有一点F在AC上从点C向点A运动,其中一点停止运动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问当点F的运动速度是多少时,△DBE和△EFC全等?【解答】解:设点F运动的时间为ts,点F运动的速度为xcm/s,则BE=2t,EC=16﹣2t,CF=tx,∵点D为AB的中点,∴BD=AB=9,∵∠B=∠C,∴当CE=BD,CF=BE时,可根据“SAS”判断△DBE≌△ECF,即16﹣2t=9,tx=2t,解得t=3.5,x=2;当CE=BE,CF=BD时,可根据“SAS”判断△DBE≌△EFC,即16﹣2t=2t,tx=9,解得t=4,x=2.25,综上所述,当点F的运动速度是2厘米/秒或2.25厘米/秒时,△DBE和△EFC全等.25.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当动点P、Q同时运动2s时,则BP=1cm,BQ=2cm.(2)当动点P、Q同时运动t(s)时,分别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BP=(3﹣t)cm,BQ=t cm.(3)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1)BQ=1×2=2(cm),BP=3﹣2=1(cm),故答案为1,2;(2)BP=(3﹣t)cm,BQ=tcm,故答案为(3﹣t),t;(3)根据题意,得AP=t cm,BQ=t cm.在△ABC中,AB=BC=3 cm,∠B=60°,∴BP=(3﹣t)cm.在△PBQ中,BP=(3﹣t)cm.,BQ=tcm,若△PBQ是直角三角形,则只有∠BQP=90°或∠BPQ=90°①当∠BQP=90°时,BQ=BP,即t=(3﹣t),解得t=1;②当∠BPQ=90°时,BP=BQ,即3﹣t=t.解得t=2.答:当t=1s或t=2s时,△PBQ是直角三角形.26.如图,△ABC中,AB=BC=AC=12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点M、N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2)点M、N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如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解答】解:(1)设点M、N运动x秒后,M、N两点重合,x×1+12=2x,解得:x=12;(2)设点M、N运动t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如图①,AM=t×1=t,AN=AB﹣BN=12﹣2t,∵三角形△AMN是等边三角形,∴t=12﹣2t,解得t=4,∴点M、N运动4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可以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由(1)知12秒时M、N两点重合,恰好在C处,如图②,假设△AMN是等腰三角形,∴AN=AM,∴∠AMN=∠ANM,∴∠AMC=∠ANB,∵AB=BC=AC,∴△ACB是等边三角形,∴∠C=∠B,在△ACM和△ABN中,∵,∴△ACM≌△ABN,∴CM=BN,设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M、N运动的时间y秒时,△AMN是等腰三角形,∴CM=y﹣12,NB=36﹣2y,CM=NB,y﹣12=36﹣2y,解得:y=16.故假设成立.∴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此时M、N运动的时间为16秒.。
完整版)初一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一几何练习题及答案初一几何:三角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分)1.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17,15,8B。
1/3,1/4,1/5C。
4,5,6D。
3,7,11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3.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
5,12,13B。
5,12,7C。
8,18,7D。
3,4,84.如图已知:Rt△ABC中,∠C=90°,AD平分∠BAC,AE=AC,连接D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DC=DEB。
∠___∠ADEC。
∠DEB=90°D。
∠___∠DAE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和25,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A。
12B。
10C。
8D。
5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C。
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全等D。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7.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8,第三边长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A。
3个B。
4个C。
5个D。
无数个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线段MN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钝角∠AOB9.如图已知:△ABC中,AB=AC,BE=CF,AD⊥BC于D,此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A。
2对B。
3对C。
4对D。
5对1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A。
125°B。
135°C。
145°D。
150°1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A。
125°B。
135°C。
145°D。
150°12.___已知:∠A=∠D,∠C=∠F,如果△ABC≌△DEF,那么还应给出的条件是()A。
AC=DEB。
AB=DFC。
七年级数学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几何练习题及答案练题一:直线的性质1. 试述直线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直线是由一连串无限延伸的点组成,它没有弯曲和拐角。
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用唯一一条直线连接。
2. 画出以下直线的标志并写出它们的名称: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平行线、相交线。
答案:- 水平线:⎕,两端点的纵坐标相同。
- 垂直线:⎈,两端点的横坐标相同。
- 倾斜线:/,连接两个不同的点。
-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 相交线:+,两条直线在同一点相交。
练题二:三角形的性质1. 试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它的特点是三条边相连的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2. 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判断以下三角形的类型: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答案:-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相等。
-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度为90度。
-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小于90度。
-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度大于90度。
练题三:四边形的性质1. 试述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它的特点是四条边相连的四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2. 根据四边形的边长关系,判断以下四边形的类型: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梯形。
答案:- 平行四边形:有两对平行的边。
- 矩形:有四个直角。
-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四个边的长度相等且都是直角。
- 菱形:四个边的长度相等。
- 梯形:有一对平行的边。
练题四:圆的性质1. 试述圆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圆是平面上所有到中心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由一个中心点和半径组成。
2. 根据圆的性质,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半径相等的圆周长相等、直径相等的圆周长相等。
答案:半径相等的圆周长相等是正确的,直径相等的圆周长相等也是正确的。
以上是七年级数学几何练习题及答案的简要概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一上几何试题大全及答案
初一上几何试题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一个点可以确定几条直线?A. 0条B. 1条C. 无数条D. 不确定答案:C2. 线段AB和线段CD是平行的,那么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关系是?A. 相等B. 不相等C. 可能相等D. 无法确定答案:C3. 在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几个平面?A. 1个B. 2个C. 3个D. 无数个答案:A4. 一个角的度数是30°,那么它的补角是?A. 30°B. 60°C. 90°D. 120°答案:B5.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它的斜边长是?A. 5B. 6C. 7D. 8答案:A二、填空题6.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
答案:360°7. 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米,那么它的直径是______厘米。
答案:10厘米8.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所形成的角中,最大的角是______。
答案:平角9.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24平方厘米10. 如果一个角是直角的一半,那么这个角是______。
答案:45°三、解答题11. 如图所示,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D不在直线AB上。
如果AB=5厘米,BC=3厘米,求线段AD的长度。
答案:由于点D不在直线AB上,根据题意,我们无法直接得出AD 的长度。
需要更多信息,例如点D的位置或与AB、BC的关系。
12. 一个正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答案: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08°,因为正五边形的内角和=(n-2)×180°,其中n是边的数量。
对于五边形,n=5,所以内角和=(5-2)×180°=540°。
四、证明题13. 证明: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们与第三条直线所形成的同位角相等。
等高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等高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等高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它有着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等高三角形的练习题,并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以帮助读者加深对等高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
练习题1. 在等高三角形ABC中,若AB = 6 cm,BC = 8 cm,AC = 10 cm,求角A的大小。
2. 在等高三角形DEF中,已知∠F = 40°,DF = 5 cm。
求EF的长度。
3. 在等高三角形PQR中,已知PR = 12 cm,QR = 9 cm。
求∠Q的大小。
4. 在等高三角形XYZ中,如果YZ = 5 cm,∠X = 60°,则XY的长度是多少?5. 在等高三角形LMN中,已知∠M = 90°,MN = 12 cm。
求LN的长度。
答案与解析1. 根据等高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即∠A = ∠C。
由此可知,角A的大小为60°。
2. 在等高三角形DEF中,由于∠D = ∠F,根据等高三角形的性质可知,∠E = 180° - ∠D -∠F = 180° - 40° - 40° = 100°。
由正弦定理可得:EF/DF = sin∠E/sin∠F。
代入已知条件可得:EF/5 = sin100°/sin40°。
解得EF ≈ 7.13 cm。
3. 在等高三角形PQR中,由于∠P = ∠R,根据等高三角形的性质可知,∠Q = 180° - ∠P -∠R = 180° - ∠P - ∠P = 180° - 2∠P。
由正弦定理可得:PR/sin∠Q = QR/sin∠P。
代入已知条件可得:12/sin∠Q = 9/sin∠P。
由此可得sin∠Q/sin∠P = 12/9 = 4/3。
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当正弦值相等时,角度相等。
因此,sin∠Q = 4/3,sin∠P = 3/4。
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题一、基础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3个直角。
(3)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已知A=30度,B=80度,求C的度数。
二、提升练习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已知A=70度,B=90度,求C的度数。
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已知A=60度,求B 和C的度数。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A、B,已知A=80度,求B的度数(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度相等)。
三、拓展练习1、一个四边形由两个等边三角形组成,它的四个内角分别为A、B、C、D,求A+B+C+D的度数。
2、一个五边形由三个等边三角形组成,它的五个内角分别为A、B、C、D、E,求A+B+C+D+E的度数。
3、一个n边形(n≥3)的所有内角之和是多少?在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来进行计算。
我们还需要了解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便解决相关问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教材中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1通过测量计算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第二部分是例2通过撕拼、旋转、翻转等不同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第三部分是例3用已知的两个角度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
二、学情分析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的能力,因此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喜欢的方法来研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初一几何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几何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线段的属性?A. 可度量B. 可延伸C. 可弯曲D. 可旋转答案:A2. 一个角的度数是90度,这个角被称为: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周角答案:B3. 在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被称为:A. 顶点B. 交点C. 端点D. 极点答案:B4.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A. 90度B. 180度C. 360度D. 720度答案:B5. 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它的半径是:A. 5厘米B. 10厘米C. 15厘米D. 20厘米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边长的______倍。
答案:√2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如果一个底角是45度,那么顶角是______度。
答案:903. 一个圆的周长是62.8厘米,那么它的直径是______厘米。
答案:204. 如果一个角是30度,那么它的补角是______度。
答案:1505.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50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x度、y度和z度,已知x度是y度的两倍,z度是x度的三分之一。
求x、y和z的值。
答案:设y度为a,则x度为2a,z度为2/3a。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有:x + y + z = 1802a + a + 2/3a = 1805/3a = 180a = 108所以,x = 216度,y = 108度,z = 72度。
2. 一个圆的半径是7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 2πr = 2 × 3.14 × 7 = 43.96厘米面积= πr² = 3.14 × 7² = 153.86平方厘米。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题目1: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AD垂直于BC。
证明: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全等。
答案:由于AB=AC,所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BAD等于角CAD。
又因为AD垂直于BC,所以角ADB和角ADC都是直角。
因此,我们有:- AD=AD(公共边)- ∠BAD=∠CAD(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ADB=∠ADC=90°(直角)根据SAS(边角边)全等条件,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全等。
题目2: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E在AB上,点F在AC上,且BE=CF。
证明:三角形AEF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由于AB=AC,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ABC等于角ACB。
又因为BE=CF,我们可以得出:- AB=AC(已知)- BE=CF(已知)- ∠ABC=∠ACB(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SSS(边边边)全等条件,三角形BEC与三角形CFB全等。
因此,角BEC等于角CFB。
由于角AEF是三角形AEF的外角,根据外角定理,角AEF等于角BEC加角CFB。
因此:- ∠AEF=∠BEC+∠CFB- ∠AEF=2∠BEC(因为∠BEC=∠CFB)由于角AEF是三角形AEF的两个相等的角,所以三角形AEF是等腰三角形。
题目3:已知四边形ABCD中,AB平行于CD,BC平行于AD,且AB=CD。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由于AB平行于CD且BC平行于A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出AD也平行于BC。
因此,四边形ABCD的对边都是平行的。
又因为AB=C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我们可以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题目4: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等于角C,点D在BC上,且AD垂直于BC。
证明:三角形ABD与三角形CBD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由于角A等于角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可以得出角A+角C+角B=180°。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库附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库附答案1.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4)和B(-2,1),求线段AB的长度和斜率。
解答: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AB的长度为√[(x2-x1)²+(y2-y1)²],所以线段AB的长度为√[(-2-3)²+(1-4)²] = √[25+9] = √34。
斜率k = (y2-y1)/(x2-x1),所以斜率k = (1-4)/(-2-3) = -3/-5 = 3/5。
2. 题目:已知△ABC中,AB=AC,∠BAC=30°,求∠ABC和∠ACB的度数。
解答:由于AB=AC,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BAC=∠CAB。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BC+∠BAC+∠ACB = 180°。
将题目中已知条件代入,得到∠ABC+30°+∠ABC = 180°,化简得到2∠ABC = 150°,再化简得到∠ABC = 75°。
由于∠BAC=∠CAB=30°,所以∠ACB = 180° - ∠BAC -∠ABC = 180° - 30° - 75° = 75°。
3. 题目: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8cm,BC=6cm,求对角线AC的长度以及角ACD的度数。
解答:对角线AC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ABC和△ACD。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C的长度,即AC²=AB²+BC²,所以AC = √(8²+6²) = √(64+36) = √100 = 10cm。
由于△ABC和△ACD是全等三角形,所以∠ACD = ∠ABC = 180° - ∠ACB = 180° - 75° = 105°。
4. 题目: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B∥CD,AB=CD=12cm,AD=9cm,求梯形的面积。
初一上册几何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几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直线的性质?A. 直线是无限长的B. 直线可以弯曲C. 直线是封闭的D. 直线是可测量的答案:A2.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A. 180度B. 360度C. 90度D. 270度答案:A3. 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是什么?A. 直径是半径的两倍B. 直径是半径的一半C. 直径等于半径D. 直径是半径的四倍答案:A4.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是什么?A. 对角线是边长的两倍B. 对角线是边长的一半C. 对角线等于边长D. 对角线是边长的根号二倍答案:D5. 一个正五边形有多少个内角?A. 5个B. 10个C. 15个D. 20个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一个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______倍。
答案:π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5度和45度,那么第三个内角是______度。
答案:90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504.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如果一个底角是60度,那么顶角是______度。
答案:605. 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那么它的直径是______厘米。
答案:10三、解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7厘米,求这个圆的直径和周长。
答案:直径是14厘米,周长是2πr = 2 × 3.14 × 7 = 43.96厘米。
2.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它的高。
答案:高是4√3厘米。
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是(15 + 10) × 2 = 50厘米,面积是15 × 10 = 150平方厘米。
4. 一个圆的周长是62.8厘米,求这个圆的半径。
答案:半径是62.8 ÷ (2π) = 10厘米。
初中数学几何动点训练题--三角形类(含答案)
几何动点训练题2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2020·芜湖模拟)如图,在等边△ABC中,AB=12,点D在AB边上,AD=4,E为AC中点,P为△ABC 内一点,且∠BPD=90°,则线段PE的最小值为()A. 3 ﹣2B.C. 2 ﹣4D. 4 ﹣82.(2020·秦安模拟)如图,边长为2的等边△ABC和边长为1的等边△A'B'C',它们的边B'C',BC位于同一条直线L上,开始时,点C'与B重合,△ABC固定不动,然后把△A'B'C'自左向右沿直线L平移,移出△ABC 外(点B'与C重合)停止,设△A'B'C'平移的距离为x,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A. B. C. D.3.(2020八下·临汾月考)如图,在Rt△ABC中,∠ACB=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1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的值不可能为( )A. 5B. 8C.D.4.(2019八下·滦南期末)如图,在△ABC 中,AB=3,AC=4,BC=5,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AB 于E,PF⊥AC于F,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A. 1B. 1.3C. 1.2D. 1.55.(2019九下·桐乡月考)如图,正三角形纸片ABC中,D是BC的中点,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将△BPD 沿PD翻折。
得到△QPD.当点P从点A向点B运动时,点Q也随之运动.若AB=6,则点Q经过的路径长是( )A. 3B. 6C. 3πD. 6π6.(2018九上·康巴什期中)如图,在Rt△ABO中,AB⊥OB,且AB=OB=3,设直线x=t截此三角形所得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则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A. S=t(0<t≤3)B. S= t2(0<t≤3)C. S=t2(0<t≤3)D. S= t2-1(0<t≤3)二、填空题(共4题;共4分)7.(2020·芜湖模拟)如图,Rt△ABC中,∠C=90°,AC=8,BC=16,点D在边BC上,点E在边AB上,沿DE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连接AD,点P是线段AD上一动点,当半径为5的⊙P与△ABC 的一边相切时,AP的长为________.8.(2020八下·锡山期中)E、F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AB=16,AE=1,BF=3,点G是线段EF上的一动点,分别以AG、BG为斜边在AB同侧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分别为D、C,如图所示,连接CD 并取中点P,连结PG,点G从E点出发运动到F点,则线段PG扫过的图形面积为________.9.(2019七下·苏州期末)如图,中,.点从点出发沿路径向终点运动;点从点出发沿路径向终点运动.点和分别以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和作于,于.则点运动时间等于________时,与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几何---三角形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4 分)1.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7,15,8 (B)1/3,1/4,1/5 (C) 4,5,6 (D) 3,7,11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3.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5,12,13 (B)5,12,7 (C)8,18,7 (D)3,4,84.如图已知:Rt△ABC中,∠C=90°,AD平分∠BAC,AE=AC,连接D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DC=DE (B) ∠ADC=∠ADE (C) ∠DEB=90°(D) ∠BDE=∠DAE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和25,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A)12 (B)10 (C) 8 (D) 5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C)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全等(D)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7.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8,第三边长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线段MN (B)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钝角∠AOB9.如图已知:△ABC中,AB=AC,BE=CF,AD⊥BC于D,此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A)2对(B)3对(C)4对(D)5对1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A)125°(B)135°(C)145°(D)150°1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A)125°(B)135°(C)145°(D)150°12.如图已知:∠A=∠D,∠C=∠F,如果△ABC≌△DEF,那么还应给出的条件是()(A) AC=DE (B) AB=DF (C) BF=CE (D) ∠ABC=∠DEF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40 分)1.在Rt△ABC中,∠C=90°,如果AB=13,BC=12,那么AC= ;如果AB=10,AC:BC=3:4,那么BC=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9,那么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
3.有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的第三边等于4.如图已知:等腰△ABC中,AB=AC,∠A=50°,BO、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BO、CO 相交于O。
则:∠BOC=5.设α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则α的取值范围是( )(A)0<α<90°(B)α<90°(C) 0<α≤90°(D) 0≤α<90°6.如图已知:△ABC≌△DBE,∠A=50°,∠E=30°则∠ADB= 度,∠DBC= 度7.在△ABC中,下列推理过程正确的是( )(A)如果∠A=∠B,那么AB=AC(B)如果∠A=∠B,那么AB=BC(C) 如果CA=CB ,那么∠A=∠B(D) 如果AB=BC ,那么∠B=∠A8.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9.等腰△ABC中,AB=2BC,其周长为45,则AB长为10.命题“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逆命题是:其中:原命题是命题,逆命题是命题。
11.如图已知:AB∥DC,AD∥BC,AC、BD,EF相交于O,且AE=CF,图中△AOE≌△,△ABC ≌△,全等的三角形一共有对。
12.如图已知:在Rt△ABC和Rt△DEF中∵AB=DE(已知)= (已知)∴Rt△ABC≌Rt△DEF (________)13.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14.如图,BO、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BOC=136°,则= 度。
1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80°,那么它的底角为度16.在等腰Rt△ABC中,CD是底边的中线,AD=1,则AC= 。
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那么它的高为。
17.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腰上的高为2,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30°(B)120°(C) 40°(D)30°或150°18.如图已知:AD是△ABC的对称轴,如果∠DAC=30˚,DC=4cm,那么△ABC的周长为cm。
19.如图已知:△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垂足为D,如果∠A=40˚,那么∠BEC= ;如果△BEC的周长为20cm,那么底边BC= 。
20.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垂足为D,如果AC=√3,BC=3,那么,∠A= 度。
△CDE的周长为。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 5 分)1.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2.关于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3.有一角和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以线段a、b、c为边组成的三角形的条件是a+b>c ()5.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四.计算题 (本大题共 5 分)1.如图已知,△ABC中,∠B=40°,∠C=62°,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
求:∠DAE的度数。
五.作图题 (本大题共 6 分)1.如图已知△ABC,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出:∠A的平分线;AC边上的中线;AB边上的高。
2.如图已知:∠α和线段α。
求作:等腰△ABC,使得∠A=∠α, AB=AC,BC边上的高AD=α。
3.在铁路的同旁有A、B两个工厂,要在铁路旁边修建一个仓库,使与A、B两厂的距离相等,画出仓库的位置。
六.解答题 (本大题共 5 分)1.如图已知:RtΔABC中,C=90°,DE⊥AB于D,BC=1,AC=AD=1。
求:DE、BE的长。
七.证明题 (本大题共 15 分)1.若ΔABC的三边长分别为m2-n2,m2+n2,2mn。
(m>n>0)求证:ΔABC是直角三角形2.如图已知:△ABC中,BC=2AB,D、E分别是BC、BD的中点。
求证:AC=2AE3.如图已知:△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DE∥BC交AB于E,交AC 于F。
求证:BE=EF+CF初二几何---三角形——答案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4 分)1.:A2.:B3.:A4.:D5.:A6.:C7.:A8.:C9.:C10.:B11.:B12.:C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40 分)1.:5,82.:4<x<143.:4或√344.:115°5.:A6.:50,207.:C8.:钝角9.:181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假,真。
11.:COF,CDA,612.:AC=DF,SAS13.:钝角14.:9215.:4016.:√2,√317.:D18.:2419.:30˚,8cm20.:60˚,1/2(3√3+3)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 5 分)1.:√2.:√3.:×4.:×5.:√四.计算题 (本大题共 5 分)1.:解:∵AD⊥BC(已知)∴∠CAD+∠C=90°(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CAD=90°-62°=28°又∵∠BAC+∠B+∠C=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BAC=180°-∠B-∠C=180°-40°-62°=78°而AE平分∠BAC,∴∠CAE= ∠BAC=39°∠DAE=∠CAE-∠CAD=39°-28=11°五.作图题 (本大题共 6 分)1.:画图略2.:作法:(1)作∠A=∠α,(2)作∠A的平分线AD,在AD上截取AD=α(3)过D作AD的垂线交∠A的两边于B、C△ABC即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3.:作法: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铁路于C,点C即为仓库的位置。
六.解答题 (本大题共 5 分)1.:解:∵BC=AC=1∠C=90°,则:∠B=45°AB2=BC2+AC2=2,AB=√2又∵DE⊥AB,∠B=45°∴DE=DB=AB-AD=√2-1∴BE=√2DE=√2(√2-1)=2-√2七.证明题 (本大题共 15 分)1.:证明:∵(m2-n2)+(2mn)2=m4-2m2n2+n4+4m2n2=m4+2m2n2+n4=(m2+n2)∴ΔABC是直角三角形2.:证明:延长AE到F,使AE=EF,连结DF,在△ABE和△FDE 中,BE=DE,∠AEB=∠FEDAE=EF∴△ABE ≌△FDE (SAS)∴∠B=∠FDE,DF=AB∴D为BC中点,且BC=2AB∴DF=AB= BC=DC而:BD= BC=AB,∴∠BAD=∠BDA∠ADC=∠BAC+∠B,∠ADF=∠BDA+∠FDE∴∠ADC=∠ADFDF=DC (已证)∴△ADF ≌△ACD (SAS)∠ADF=∠ADC (已证)AD=AD (公共边)∴AF=AC ∴AC=2AE3.:证明:∵DE∥BCDB平分∠ABC,CD平分∠ACM∴∠EBD=∠DBC=∠BDE,∠ACD=∠DCM=∠FDC∴BE=DE,CF=DF而:BE=EF+DF∴BE=EF+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