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主性

合集下载

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的特点一、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以个体为学习的主体,独立地通过阅读、观察、分析、实践、质疑、创造等手段,实现学习目标的行为方式。

二、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1、主体性。

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独立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

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自己的人格。

在中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段落并完整地阐述理由。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以后组词或造句。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路径。

等等。

当我们用问题导向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益也就大幅度提高了。

2、自为性自为性是自立性的体现和展开,包含自我探索性、自我选择性、自我建构性、自我创造性四个层面。

自我探索,是基于好奇心而引发的,是学生对环境、事件、事物等进行自我求知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学习过程。

因此,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从好奇到稳定的兴趣再到积极的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自我选择,是学生在探索中对信息的注意,外界的信息只有经过学生主体的选择才能被纳入认知领域。

一般来说,人们很难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产生兴趣。

但是,兴趣是可以被诱导被启发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只有采用最有效的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自我选择更有价值。

自我建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新知识的形成和建立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新信息和新知识就是学生要学习的对象,学生在学习这一对象时,要以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为前提,进行思维加工,使新旧知识得到整合模式,从而建立新的知识系统,上一次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就是下一次学习的开始。

因此,在某个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要建构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让这一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和发展。

自我创造,是在自我建构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够指导实践并且满足自身需求的实践理念和模式,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3、自律性自律性是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约束或规范,表现为学生自觉地学习。

学校三自学习教育方案

学校三自学习教育方案

学校三自学习教育方案概述学校三自学习教育方案是指学生在学校内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自主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

本文将从学校三自学习教育方案的定义、目标、实施方式、挑战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学校三自学习教育方案是一种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动性和自主选择权。

它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目标学校三自学习教育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自主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自主评价,学生能够主动反思和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果。

三、实施方式学校三自学习教育方案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

学校需要提供相关资源和环境,例如图书馆、实验室以及学习社区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学生则需要主动参与学习,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并与同伴合作,分享学习成果。

四、挑战学校三自学习教育方案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学生可能缺乏对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其次,教师需要适应新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指导者,需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此外,学校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保证学校三自学习教育方案的有效实施。

五、实践案例某中学采取了学校三自学习教育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设立了学生学习中心和自学图书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教师则从传统的讲台教学转变为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并定期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反馈。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自主评价,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究一、背景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和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成为自主、自立、自信的个体。

1. 学生主体性理论的基本内涵学生主体性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学生主体性理论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和主导者,应该树立自主的学习观念、自主的学习态度,并具备自主的学习行为。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动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2. 学生主体性理论的理论基础学生主体性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情感认知理论等。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学生个体的需求和情感,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自主、自发的;情感认知理论则认为情感对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至关重要,学生需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3. 学生主体性理论的价值意义学生主体性理论的价值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1. 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要求学校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场所和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用具和设备;精神环境要求学校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弘扬奋斗精神和乐观心态,激励学生勇敢探索、积极进取。

2. 提倡学生参与式管理学生应该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

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主题班会

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主题班会

组织团队活动
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学 习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强调团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强调团队目标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个人 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培养沟通能力
在团队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 协商,促进团队内部的和谐与合作。
04 主题班会的实施和效果评 估
03 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主动 性提升方法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制定班级管理规定
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明确学生职 责和行为规范,让学生了解自己
在班级中的角色和责任。
设立班级管理岗位
设立多样化的班级管理岗位,让学 生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职务,培养其 组织和管理能力。
定期开展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 的行为和表现,找出不足之处,提 出改进措施。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班会 的满意度、收获以及对班会的
建议和意见。
观察法
观察学生在班会中的表现,如 参与度、积极性等,以此评估
班会效果。
成绩评定法
根据学生在班会中的表现和成 绩,评估班会对学生的学习效
果。
反馈意见法
收集学生和教师对班会的反馈 意见,了解班会的优点和不足

评估结果反馈与改进
结果反馈
问答环节
设置问答环节,鼓励学生 提问,增强学生主动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班会时间安排
时间长度
时间选择
合理安排班会时间,避免时间过长或 过短,确保班会活动能够充分展开。
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班会活动,如 课余时间或周末,确保学生能够积极 参与。
频率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合理安 排班会的频率,如每周一次或每两周 一次。

学生主体性三个特征

学生主体性三个特征

学生主体性三个特征
自主性: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他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学科课程内容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主动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教师质疑、请教、相互研讨,从而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这点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

能动性: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他能根据学校教育的要求积极参与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其次,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性,如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有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安排与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顺序,主动获取知识,并能按照各自的方式,把它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改造和发展。

创造性:创造性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

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独特的新事物,创造性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

二是对自身的超越。

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身,使“旧”我转变为“新”我,实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

创造性对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指以下方面: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像力,喜欢出“新点子”和解难题;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等。

创造性这个概念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主体的品质、特征和属性。

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培养

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培养

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培养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过程。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而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

然而,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培养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一、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培养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二、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培养需要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富有活力和互动性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策略。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各种学生社团和俱乐部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领域的实践和体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和规划学习过程。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自主学习课程或者设置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培养离不开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激发。

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学习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成就感和乐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如实验课、实地考察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学校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培养。

学生主体性教学

学生主体性教学

学生主体性教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和个性发展的过程,而学生主体性教学正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在教育界逐渐受到重视,并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探讨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定义、优势以及实施方法。

一、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定义学生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

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从问题解决和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学生主体性教学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体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主体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探索和实践,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这种合作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实施方法1. 开展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学生主体性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设计一系列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和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讨论和总结案例,学生可以掌握知识并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3. 鼓励讨论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和互动。

通过小组活动、讨论课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生主体性教学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

浅析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关键词:数学;学生;学习;主体性;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是学习这个活动中的主角,他们有发现、组织、整理的潜能。

一、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一直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教学中没有体现主体地位应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如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因此,从教师这方面来说,就要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要引导学生,同时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接触、了解、研究所感兴趣的数学知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数学需要,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

并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讲解自己的解题策略。

另一方面,也要促进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从学生这方面来说,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我展现都得到了实现和满足,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充满自信。

二、对学生进行独立性培养新课程理念中,自主学习的本质就是独立学习,即,独立性。

1.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个是教师所不能代替的,也代替不了的。

教师只能引导学生,但终究所有的观察、分析、动脑思维、解决问题,都是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

教师不能替代学生思考,也不能替代学生解决问题。

2.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思维之外的。

教师要想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和所传授的知识,就要把学生看待成独立的个体,就要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3.每位学生最终都将走向独立,他们在学校学习就是一个走向独立并变得独立的过程。

4.其实,每个学生,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都有独立学习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和引导学生的独立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

主题教育五学模式

主题教育五学模式

主题教育五学模式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育模式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其中,主题教育五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主题教育五学模式的内涵、特点、实施策略和优势。

一、主题教育五学模式的内涵主题教育五学模式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学、互学、导学、实践和反思”五个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主题教育五学模式的特点1.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题教育五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注重实践和创新:主题教育五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主题教育五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4. 强调反思和总结:主题教育五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主题教育五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课堂氛围、学习资源、合作学习小组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教师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5. 强调反思和总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主题教育五学模式的优势1. 提高学习效果:主题教育五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

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

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是基于活动学习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的原则,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17条教学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决策和规划,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兴趣引导原则: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投入度,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3.情景营造原则:创设符合学科特点和学习目标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真实体验原则:提供真实且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5.任务驱动原则: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6.合作学习原则: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7.自主探究原则:提供探究性学习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8.创新与创造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9.多元评价原则: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0.反馈及时原则: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1.探究与实践结合原则: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2.个性发展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情感情绪平衡原则: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情感教育和情绪管理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14.实用性原则:强调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15.反思与总结原则: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16.典型案例引导原则:通过典型案例及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7.知行合一原则: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三性五要素

三性五要素

“三性五要素”主体性教学模式基本要求理念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只有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创立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性五要素”主体性课堂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开放性为目标,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三性是指自主性、合作性、开放性;五要素是指:课前导学、展示讨论、引导梳理、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一、“三性”的诠释1、自主性自主性是衡量主体是否具有主体性的重要指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学习的目的性、独立性增强,对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心理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朝着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方向发展。

如果还是一讲到底,满堂灌,课堂必然是一潭死水,没有活力。

叶澜教授曾经发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大声疾呼。

课堂的活力哪里来?在课堂里,只有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空间,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合作性学生以小组为设计位,通过合作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这是合作学习倡导者们的最初出发点,也是我们现在采用这一模式的主要动因。

合作学习时,群体性的互补式竞争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得互相帮助,能增加同学间的感情交流,能改善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效率。

在导学设计的引领下,学生先个人学习理解,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师生辩论中得以明晰,挑战性的问题在师生交流中得到解决,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辅导和引路作用,教师在创设合作学习过程时,要从学生的主体观角度,设计选择利于学生全程参与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论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精选文档

论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精选文档

论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主体是指在具体社会关系中,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人。

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

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性是人生来就有的,但仍然处于潜藏状态,需要老师的培养、提高和引导。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

” 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是在人的积极能动、自主和创造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进行的。

因此,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主体性,必须立足于课堂这一主阵地。

课堂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搭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平台,创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条件,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由于主体性的三个核心内容包括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 因此,笔者从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增进学习的创造性这三个方面入手谈谈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兴趣,产生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对于学生而言,能动性强与弱的具体表现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以及由此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等。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

激发兴趣,产生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是实施主体性教育的一项重要策略。

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是要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关键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上网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感兴趣等等。

如让学生进行模仿电视栏目《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百家讲坛》等学习活动;或针对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及辩论,学生可以进行新闻选播、自编自导寓言动画,也可以进行理论推导和编写政治学科小论文等形式;也可以由学生演小品、短剧、德育探索等。

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

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

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理论依据。

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还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物理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由自己某种程度上通过组织和整理,进而重复人类物理发现的活动是可能的。

物理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使学生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有重复人类物理发现活动过程的机会。

本文就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做如下阐述: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

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的主体,没有形成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培养,达到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

因此,从教师方面,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物理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内在魅力。

从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

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

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而在语文教学中,主体性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本文将从主体性的内涵、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主体性的内涵主体性是指个体在社会、文化、教育环境中以自觉的姿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主体意识。

主体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性是自觉性。

主体性意味着个体有自主的思维和行动能力,在学习中能够自觉地进行思考和实践,彰显出自己的主体地位。

2.主体性是参与性。

主体性要求个体积极参与学习和生活,做到个体与社会、学校、教育的互动与交流,促进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

3.主体性是创造性。

主体性强调个体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求个体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断推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4.主体性是发展性。

主体性要求个体在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二、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它对语文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主体性理念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使他们真正成为语言和文学的主人。

2.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体性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有自主的思维和行动,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效果。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不仅是接受者,更是批判者、创新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有更强的求知欲和实践能力。

5. 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谈新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

谈新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

极性 、 主动性 、 独立性和创造性 。 而新课程改革是为了培养创新
型人才 , 从认 知领域 、 情感领域及技能领域着手培养 , 实现认 知 掌握 目标 、 技 能达 成 目标及心理发展 目标。
因此 , 从教 师 方 面 , 要 培 养 学 生 形 成 健 全 的 人 格 和 积极 向
和心理发展规律 , 围绕教学 目标 , 精 心选题 , 加强课 堂练习 , 以 达到掌握 目标的 目的。练习应分为三类 : A类 , 课 本练习题 , 针 对基础差的学生 ; B类 , 课本 A组题 , 对应 中等 的学 生; C类 , 补 充练习 , 适用 于优生 。 通过分层练习 , 能使不同层次学生均主动 达标 , 体现 了学生 的独挣 。 四、 在 学习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 “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 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 ……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
律学 习 , 一种 主动学习 , 它 使 学 生 的求 知 需 要 和 自我 实 现 的需
要得到实现 , 不 断获得成功 , 感 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 , 从 而变 信 心不足为充满信心 , 从 而想 学 、 乐学 , 使学 生的 自主性 、 能动
性 得 到充 分 的发 挥 。
间和空间 , 在 自主探索 、 亲身实践 、 合作交流的氛 围中解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惑 ,
上的价值 观 , 培养学生的 自信 心 、 责任感 、 合作意识 、 创新 意识 、
求实态度 和科 学精神 , 给学生提供思考 、 探究 和具体 动手操作
的题材 ,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 、 了解 、 钻研 自己感兴趣 的数 学问题 , 最大 限度地 满足每一个学 生的数学需要 , 最大限度地 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 能。从 学生方面 , 自主学 习是一种 自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被赋予了传授知识的重任,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并消化所学内容。

然而,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将使学生成为更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并自主学习的个体。

因此,本文将探讨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首先,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

教师应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渐渐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源和工具,以便他们自主学习。

这些资源可以是书籍、网络资源或其他学习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进行深入学习。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研讨会或参观实地考察等,以便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需要有足够的自由度,这样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项目任务或课外作业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惑或错误,而教师的角色就是指导他们克服困难并纠正错误。

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犯错,在学生犯错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答,帮助他们理解和改正错误,并从中得到启示。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是一项关乎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供适当的资源和工具,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并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教师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问题及整改措施

初中教师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问题及整改措施

初中教师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问题及整改措施1. 引言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初中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键阶段。

然而,近年来一些初中教师存在着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学习成绩的不理想。

本文将探讨初中教师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整改措施。

2. 问题分析2.1 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性学生学习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能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2.2 初中教师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问题然而,一些初中教师却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培养,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者,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主性。

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 缺乏启发性教学部分初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他们往往只用一种方式教授知识,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机会。

2.2.2 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

但是一些初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注重统一的学习目标和标准,没有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2.2.3 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内在推动力,但是一些初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提高,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退。

3. 整改措施为解决初中教师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整改措施:3.1 推行启发式教学法初中教师应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设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2 支持个性化学习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在自己善长的领域发展。

主体教育的总结提升

主体教育的总结提升

主体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方式。

通过主体教育,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主体教育的总结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体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制定学习计划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主体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主体教育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
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总之,主体教育的总结提升是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通过主体教育,学生能够成为具有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的终身学习者。

混合式教学过程的三大原则

混合式教学过程的三大原则

混合式教学过程的三大原则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整合了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既可以参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活动,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

混合式教学的目标是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效果。

下面将介绍混合式教学过程的三大原则。

第一原则是研究中心原则。

研究中心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自主性,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扮演着指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通过指导和辅导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自主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借助各种资源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原则是互动交流原则。

互动交流原则强调学生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混合式教学通过在线平台提供了多种交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区、博客、论坛等方式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来发布学习任务和资源,与学生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

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问题、合作完成任务等。

这种互动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共同进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第三原则是评价反馈原则。

评价反馈原则强调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混合式教学通过在线平台提供了便捷的评价和反馈渠道,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作业提交、讨论参与等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评价。

教师可以及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评价和反馈,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向。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从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和内容。

以上是混合式教学过程的三大原则。

研究中心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自主性,互动交流原则强调学生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评价反馈原则强调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主性
【摘要】学习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主要是作为认知主体而存在的。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

它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

【关键词】学习;主体性;自主性
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活动。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主要是作为认知主体而存在的。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性。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

新《数学课标》中提出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它不仅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它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
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它是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能力和获得探究成功的切身体验。

下面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方法的作一浅述:
1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

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是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的主体,没有形成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掌握认知目标、达成技能目标、发展心理目标。

因此,从教师方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是作为教师的职责。

教师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应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解题策略,同伴间的协作讨论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从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学生的求知
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应依赖走向独立。

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

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这么四层意思:第一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

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

第二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

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

第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

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第四是: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力。

新制订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
值观”出发,确定哪些知识、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并且强调学生学习方法养成。

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是安身立命之本,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

因此,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学习”确立了“先学后教”的原则: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就是在教师教的过程中,也依然要十分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会学、善学。

3 充分了解学生的独特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塑造;不仅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较全面的发展,而且促
进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发展。

注重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理性,感性和灵性的“全人”,而不是“吸收、储存”知识的仓库或者专门应付考试的机器人。

二是确认“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人”。

三是教师应了解、尊重、欣赏并发挥学生个性由因材施教达到人尽其才。

四是通过各种教学设计与措施,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由先前成功的经验助长学生以后不断获得成功。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题,加强课堂练习,以达到掌握目标的目的。

练习应分为三类:一类是典型练习题,是教师在课堂上做给学生看,既能挈题传授知识,又能起到解题示范作用。

二类是巩固性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边做边巩固所学,边加深对知识理解认识,教师提示和指点,以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三类是变式开放题,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二次根式a2的化简”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设置巩固练习题:第一类:(1)a2中被开方数a可以取什么值?(2)化简2a2b+9a2b3;第二类:化简(1)(a-3)2(a<3).(2)(2x+3)2(x<-2);第三类:化简|x-a|+(x+a)2(x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更加深入。

4 在学习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
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总之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作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钳制“学生;以“鼓励”为主,不“代替”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从而培养学生想学、乐学的学习主体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局组织编导).
[2]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方元山)
[3]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