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1. 引言1.1 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学习,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自主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学生具备了学习自主性,他们会更加有动力去探索新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学生学习自主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更加高效、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安排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习成长至关重要。
1.2 小学数学教学的挑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常常面临着诸多挑战。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对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较弱,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和推理方式。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对于复杂的问题难以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短暂,很难持续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而且,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繁多,教师需要面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还需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节奏。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小学数学教学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2. 正文2.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一、设立适宜的学习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提供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问题和项目式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来适应未来的挑战。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引导他们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1.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往往抽象且难以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并体验数学。
例如,在教授几何形状时,可以安排学生到校园中寻找各种房屋的形状,并让他们思考如何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形状问题。
2.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游戏是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可以设计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数独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并且通过不同难度的游戏挑战,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素质得以提高,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1.建立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设定学习目标。
学生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逐步完成。
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能够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学习。
2.教授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
我们可以教授学生相应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学会怎样提取、整理、记忆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掌握“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设定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检验答案”的一般解题步骤。
3.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讨论,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更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计算购物的总金额、测量教室的面积等。
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学生会发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
2. 教会学生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预习、复习、做笔记和整理错题等。
例如,在教学新知识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问题,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讲。
课后,指导学生整理笔记,梳理知识点和错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提供探索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提供充足的探索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例如,通过使用教具、绘制图形、做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采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思路,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合作中,学生不仅能学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鼓励学生自主评价与反思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自主评价与反思。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自己进行检查和评价,找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并进行反思。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逐渐形成自我监控和调节的能力,从而不断进步。
6. 利用科技手段,丰富学习资源现代科技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数学学习网站、APP 和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利用这些科技手段,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练习机会,提高学习效果。
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会学习策略、提供探索机会、采用合作学习、鼓励自主评价与反思,以及利用科技手段,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有利于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他们能在课堂上和课外独立、主动地进行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养成积极、主动、自信的学习态度。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
一、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小学生的数学课堂通常是老师进行的,老师讲授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学习兴趣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老师应该给予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掌握好教学进度,不过度讲解,不浪费学生的时间。
其次,老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兴趣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师应该合理设置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愿意学习。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兴趣和思考的题目上进行研究,倡导在课堂外自主学习,比如通过做作业、自选练习题目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主动性探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同时,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网站或者APP等在线学习的工具,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前制定学习计划,教会他们如何进行时间和学习资源的规划,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提高。
同时,家长和学校也可以共同努力,建立起规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四、及时反馈与鼓励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任务或者作业,并及时回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以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利用游戏化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只有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才能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供开放性的题目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实践操作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需要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进行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发挥自己的潜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行讨论。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关系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实际操作,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际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学习自主性的基础,建立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之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愿地去积极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数学问题,进行实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自主性的核心,包括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和自主解决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自主学习的活动和项目,如数学游戏、实验探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是学习自主性的重要表现,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性与主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一、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首先应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专门的数学学习角落,配备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具和学习材料。
同时,教师还可以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交流思想,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学习的目标和计划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每周的学习计划,并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小目标,鼓励他们在实现小目标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
三、开展数学学习项目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数学学习项目。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的参与与合作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型数学项目,让他们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
五、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作用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和社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社会应该重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进行数学学习,并鼓励他们主动寻找数学学习的机会。
社会可以组织一些数学学习的活动或比赛,为小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第一步。
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数学枯燥无味,缺乏乐趣。
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设计,增加生动活泼的教学元素,积极发挥文化体育节日活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影响,让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把课堂重心转向学生,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思维过程、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及时得到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因此,教师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与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便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及时调整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呢?首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更愿意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用“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来引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跟随小兔子一起解决数学问题。
此外,还可以利用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数学猜谜等,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购物时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折扣,在建筑中观察图形的形状和比例,在时间管理中了解时钟的运转规律等。
当学生意识到数学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会更有学习的动力。
其次,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能增强他们的自主性。
在学习内容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
比如,对于对几何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深入探究不同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对于喜欢计算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挑战一些复杂的运算题目。
在学习方式上,也可以提供多种选择。
比如,有些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教材来学习,有些学生则更倾向于观看教学视频,还有些学生喜欢与同学讨论。
尊重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能让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再者,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非常重要。
当学生取得进步或成功解决问题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种正面的反馈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反馈,比如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纸或小奖品、在班级中展示优秀作品等。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即使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肯定他们的努力,帮助他们分析问题,鼓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
研究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意识
小学生对于自我控制的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老师指导和家长的重视,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帮助他们形成自我调控的意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让学生掌握“启发性探究”方法
“启发性探究法”是指以引导式、启发式为主导,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逐渐发现某一数学概念的规律性。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基础的数学问题及其变形,从中归纳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思考能力。
三、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合作空间,让学生利用小组的力量进行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在小组内推动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学习的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四、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过于依赖传统的成绩评价方法容易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通过小组展示、讨论、演讲的方式来展现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的独特见解和思考方式,让学生在自我展示过程中学习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自觉性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自觉性的方法数学是一门重要且基础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自觉性和兴趣,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不高。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自觉性,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第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互动游戏、趣味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场景,如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从而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第二,合理安排数学学习时间。
小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合理安排数学学习的时间,避免让学生过度压力。
一般来说,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避免长时间的单一学科学习对学生产生疲劳和厌烦。
第三,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宁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中配备数学资源和书籍,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并兴趣结合的学习。
家长也可以在家中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角落,确保孩子在学习数学时能够集中注意力。
第四,分阶段教学,循序渐进。
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从简单到复杂,逐步积累和巩固知识。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能力,合理划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适宜的阶段学习相应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觉性需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数学思维训练活动,如数学推理、逻辑思考、问题解决等,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决策的能力,以及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查询资料、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下面本文将分别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一、课堂教学中的培养班级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营造积极、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之一。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引导式授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预先设计好一个问题或是情境,然后借助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己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2.合作式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态度,自主探究问题。
3.提问式教学教师在讲解某个数学概念或是某个公式的时候可以质问学生,从而唤醒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教育技术辅助的培养教育技术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进行数学教学,达到以下目的: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计算机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的影响下,主动地聆听、观看、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鼓励学生自学教师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学习资源放到网络上让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熟练应用各类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自主性。
三、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中,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自主探究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或是知识点,通过资料查询、图书馆阅读、网络搜索等渠道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究,从而加强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而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仅是学习能力的体现,更是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保障。
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浅谈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情况,来确定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学习自主性。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学习的兴趣,就容易产生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要具备学习自主性,还需要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学生能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主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习自主性。
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自主决策权。
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师的角度谈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如何有效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整理课文内容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解题过程。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数学竞赛、设计数学游戏和扩展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愿意主动地学习和钻研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如动画、游戏、实物模型等,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一、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需要明确数学教学的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二、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需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主动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而探究式教学法则能够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思想,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合作能力。
而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整理成果和组织展示来完成任务,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教学环境。
在教学环境中,老师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权利,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老师还要倡导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去学习和解决问题。
四、教师角色老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并且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阶段,而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
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一系
列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
自主性。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
教师应该选取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加入生活实际和趣味性的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中
感受到快乐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实验
和故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离不开良好的学习兴趣,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懂得从学习中得
到快乐和满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及时表扬、鼓励和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
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培
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提高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树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学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如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组织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分蛋糕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分蛋糕,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又如,在讲解“三角形稳定性”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拉一拉、摆一摆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的这一特性,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固定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画图、列表、归纳、类比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和条件,如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实验操作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给予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自主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至关重要。
自主性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呢?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要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乘法运算时,可以讲述“小兔子买萝卜”的故事:小兔子去市场买萝卜,每根萝卜2 元,它想买5 根,那么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故事,将抽象的乘法运算与生动的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还可以组织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数学猜谜等。
在游戏中,学生不仅能够放松心情,还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数学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喜爱。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重要前提。
教师要尊重、理解和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支持。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思路。
课下,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时,会更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自主性。
三、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和动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提高解题能力;对于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制定基础巩固和逐步提高的目标。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让学生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更有动力去追求更大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时,可以先制定一个小目标,如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然后再制定一个稍大的目标,能够熟练解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
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习自主性
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习自主性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至关重要。
具备自主性的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呢?一、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学习自主性的源动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往往较为抽象,如果能够将数学知识与有趣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或者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呈现,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通过实际的交易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
又比如,讲述数学历史故事,介绍数学家们的有趣经历和成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数学猜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去学习,自主性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习自主性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监督,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规定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意识。
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鼓励他们多提问、多思考,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再者,要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新知识,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学习效率;复习则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三、给予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例如,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解题方法,然后再进行讲解和总结。
对于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自主探索的乐趣。
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数学小调查、数学日记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完成,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如何在五年级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如何在五年级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自主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五年级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呢?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加减法”时,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通过实际的交易来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找零。
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可以讲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历史的同时,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前提。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即使回答错误,也要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同时,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时,他们才会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和动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在一周内掌握某个数学知识点,长期目标可以是在本学期内提高数学成绩。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8-04-08T15:16:57.47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期作者:周文[导读] 著名教育教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周文 615000
【摘要】自主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调动自己的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的一种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当前教育形式下较为重要的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教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 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让学生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的学习习惯,讲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的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这种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最终带来的只有疲倦。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够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进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有关对时、分的认识相关知识时,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动物们进行长跑比赛的情境,同时告知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参加比赛的两个小动物都是在 12 时起跑的,但是他们到达终点的时间分别是 1 时 10 分和 1 时 15 分,.但是由于缺乏对时间的准确认识,裁判仅仅是以 1 时刚过这个粗略的时间概念来对两个小动物的比赛进行评判,所以最终这两个小动物的比赛结果为并列第一。
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在为先到达的小动物打抱不平的同时,意识到了准确认识时间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外界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有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将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关注学情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进而引导儿童积极进行探索,并鼓励他们自己推论。
”所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探索的精神。
为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大包大揽,为学生讲的过多,侵占他们思维的空间。
而应该不断诱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而非将知识点直接告知他们。
只有这样学生的认知系统才能真正被激活,从而为他们探索新知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有关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是,教师就可以不要急于将面积运算准则告知学生,而是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试一试的方式,不断启发学生,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通过各部的办法,将其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其面积公式的。
而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则是通过拼合的办法,将其拼成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推导,学生不仅可以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这样既沟通了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还帮助学生理清了知识脉络,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谈过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数学本身的规律,不断诱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正确的使用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杜绝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垄断,积极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不断锻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比如说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共同对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如“这位同学刚才的回答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这些同学所给的答案中哪个同学的答案最合理?”等等。
通过这样的互相评价和反馈,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且还能让其他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当然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或者是学生评价结束后,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评价情况,不失时机的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必要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价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
其次,由于在开展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很容易受到教师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尽量多给学生一些肯定或者是鼓励性的评价,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进行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例如在教学算式 5+5+5+5+4时,笔者要求学生将该题目改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 5×4+4 或者是 5×5-1 的乘法算式,但是有一个学生则提出了 6×4 的算法。
对于这个学生的提法,笔者立刻对其进行了表扬,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他列的这个算式是否正确?为什么?每种不同的算式有何特点?这样全班学生就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通过讨论和交流,不仅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而且还促使学生学习了积极思考问题,探讨问题,帮助他们养成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意识,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锻炼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晓辉.对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初探[J].创新人才教育,2017(02)
[2]李海兰.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学苑教育,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