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实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实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实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
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学校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原则和依据1、组织管理的发展性原则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提升学校整体和个人的竞争潜力。
各项制度的制定围绕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并针对阶段工作重点,体现动态化的目标管理思想。
2、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原则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研究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主。
鼓励教师通过有效的调查、分析、研究、探索与实践。
3、研究目标的效率性原则校内各级单位树立“半成品”的引导和服务意识,采取各项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克服形式主义,以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
4、研究过程的学科性原则以“课改”为指导,“课标”为依据,加强对教师研究过程的专业性指导,强化研究的学科性意识。
二、组织和管理学校实行“校长领导下的教务处——学科教研组——教师个人”三级教研组织网络。
1、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组长:马文华成员:陈爽张金凯于中波二、相关的规章制度1、校级管理层面(1)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①提供开展教研活动的经费、时间、场所、硬件支持。
②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性指导。
③确保积极参与研究的教师有优先外出学习的机会。
④在各项教师评价标准中,要增加教学研究成果考评的权益。
(2)学校教务处研究本校的教学现状,向校长,分管业务的副校长提供教学导向性意见,总结,推广好的教法与经验,制定学校教研制度,并逐步落实。
(3)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指导与管理,组织各教研组教研成果的汇总、统计工作,检查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交流情况。
2、教研组层面(1)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本学校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重难点及相关策略;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组织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任教班级情况,制定个人学期教学计划。
实验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实验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研究室,教师是研究者”的教研新理念,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作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时涌现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宗旨,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解决新的实际问题,提升全校教师素质。
二、目标任务:1、通过校本研修,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校本研修,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通过校本研修,把我校建设成为有浓郁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化组织,实现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设计思路与活动形式:校本研修的目的是促进师生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校本教研的出发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突破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专业自我提升上;研修模式: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模式;研修形式:以“发现问题——建立课题——行动研究——反思总结”为基本形式。
通过教师对话、教学指导、教学观摩、教学开放等给以落实;校本研修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校本研修实体和中心,通过开放式研修活动、促进式研修活动、针对式研修活动等形式,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具体措施:(一)建立校本研修运行机制,保障校本研修有序开展,逐步实现校本研修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以校长黎峰为组长,王立华、任福海为副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负责校本研修的督导,制定发展规划和学期校本研修计划。
实验中学教研活动制度
实验中学教研活动制度学校以教学为中心, 教研活动必须围绕这个中心,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
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 强化教研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强化教研工作的落脚点, 则是优化课堂教学。
因此,学校的教研活动必须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点, 切实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教研活动。
为使我校的教研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特制订教研活动制度:1 、学校的教研工作在校长领导、教科和教务两部门直接领导下进行, 下设三个年级组,每组选聘教学骨干一名任年级主任。
2、教研活动要因地制宜, 形式多样, 要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针对本组教师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的放矢, 循序渐进地开展教研活动, 集众家之长,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研究决。
每学期要坚开展“一人一课”活动, 即, 从形式上说的“讲课”和“评课”; 从层次上说的汇报课和示范课。
40周岁以上教师要甘当人梯, 多作贡献;35 周岁以下的教师要上汇报课, 要虚心学习, 早作大梁。
3、每个教研组每周一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行政干部到各组活动, 组长负责。
4、听课作为教学交流的重要形式, 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学校规定: 每学期,作为主管教学的校长及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听课不少于35 节, 年级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不少于20 节, 教师不少于16节。
教研组长要认真督查本组教师完成听课指标的情况,学校鼓励教师多学多听多交流, 多角度审视, 努力掌握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积累教学成功的经验,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5、学校鼓励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教育教学信息的搜集, 自我加压, 搏采众长, 不断“充电”, 更新知识。
教研组长要率先垂范, 进行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 开展“一人一文”活动, 即每学期, 教师每人至少撰写一篇有关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及专题文章等。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向有关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投稿, 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研究专门机构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
栖霞初中教研室(3篇)
第1篇一、引言栖霞初中教研室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部门,肩负着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栖霞初中教研室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为打造高效课堂、助力学生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教研室工作概述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研室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教研室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教师,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 深化课程改革教研室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研究教材、教法,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通过开展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3. 优化教学管理教研室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同时,教研室注重收集和反馈教学信息,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 促进教学研究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
5. 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教研室积极营造团结、协作、创新、进取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三、教研室主要工作及成果1. 教师队伍建设(1)开展教师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组织教学观摩:定期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3)评选优秀教师: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树立典型,激励教师奋发向上。
2. 课程改革(1)研究教材、教法: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2)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3)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3. 教学管理(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通过听课、评课等方式,关注教师教学情况。
实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实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学校本教研制度是指学校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间的协作和交流所建立的一个规范化的教研活动管理体系。
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本教研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确定教研领导和组织机构。
教研领导是教研工作的牵头人,负责教研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协调管理工作。
组织机构应形成一个科学有效运行的教研系统,包括教研组、教研课题组、教研指导组等。
教研组负责本学科的教学研究、课程开发和教法改进;教研课题组负责研究课题和课程;教研指导组则负责指导教师的教研活动。
其次,建立健全教研活动的具体制度和规范。
制定教研活动的管理办法、教研课题的选择和开题报告、教研成果的评价和奖励机制等,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任务、内容和要求,规范教研活动的进行。
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
再次,加强教师培训和成长机制。
通过组织教师的集体备课、主题研讨、教学观摩、教案展示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优秀教师的经验进行教师培训,提供专业能力提升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和培训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巧。
最后,建立教研成果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教研成果的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学实施效果和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评估。
通过组织教师的教学观摩、教案评价、课题研究成果的报告和论文发表等,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对于教学效果显著和教育教学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给予奖励和表彰,激励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学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教研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学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好的教研平台,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创新。
实验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2)
实验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2)实验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1)、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组织和引领作用。
确定教研组活动时间与内容,引领教师进行针对性学习和探究活动国,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体会交流。
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创设良好的研修氛围。
组织开展好教学竞赛、课改实险、示范观摩、教学三讨。
建立同伴互助机制,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教学能手、新秀示范引领。
邀请专家来校指导。
(3)、建立教研组工作量化考评制度,促使教研活动更细、更实、更有效果。
5、以教育网络为依据,拓展教师研修的领域和空间;(1)、订购社会教育资源信息网络,为教师研修提供优质资源和学习的平台,组建教师QQ群,构建研修联盟,加强合作与交流(2)、发展网站,收集研修资料,建立专题论坛、主题探究、教法推介等栏目,交流研修信息,引领研修工作科学高效地开展。
实验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篇2]一、教师队伍现状:我校80%以上都是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所占比例少,骨干级别低,因此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为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引入了广电网络及移动铁通宽带,近几年狠抓了中青年教师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能力,并实现了预期目标任务。
目前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提高,教学理论及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与作用的发挥更是我们的重点工作。
二、研修目标: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以县局师德师纪集中教育和县教研室校本研修指导意见为抓手,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培养一支教育观念现代化、教学业务精良、学科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扎实课堂研究,提高课堂效益和质量。
进行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把师德师纪教育放在首位,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以校本培训为主,努力使全体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以德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师生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校本教研的探究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校本教研的探究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校本教研是指在学校内部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需求分析:校本教研的开展应从教学需求出发,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学科知识点的难点,确定研究课题及内容。
2. 研究方法和手段:校本教研应注重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包括实地观察、访谈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实践,从而反思和改进教学策略。
3. 团队合作:校本教研需要教师团队的合作和协作,共同研究、探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形成教学共同体,达到教学成果共享的目的。
4. 教学反思:校本教研应重视教师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5. 教学成果运用: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学成果应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校本教研的探究与实践,旨在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 1 -。
中学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细则
中学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细则一、校本教研的定位及特点校本教研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研方式。
校本教研不同于大型课题研究的显著特点就是课题小,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效性。
校本教研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校本研究,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融为一体,校本研究的突破口就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课题开展研究,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
现阶段校本研究更符合我校实际情况,有利于教师广泛参与,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围绕新课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小型校级课题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个教学目标或难点,提高课题研究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二、校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一)确定校本教研课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
1.教师的参与形式。
该研究活动以备课组形式展开,也可以以年级、教研组形式开展,允许教师跨教研组、跨年级组、跨校合作。
若以备课组形式开展,则推选出一名课题组负责人,由备课组长与课题组负责人讨论协商其组内具体分工,开展本组的课题研究。
2.活动的时间计划。
考虑到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为了使学生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小课题研究任务,我们将研究活动的时间定为二年,整个活动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1个月)申报课题,设计方案。
第二阶段:(18个月)组织教师,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1个月)撰写论文,成果展示。
第四阶段:(1个月)交流研讨,成果推广(二)及时掌握研究进展状况,对课题进行合理适时的指导。
1.选题指导选题的基本要求是:(1)新颖性。
课题的立意、提出观点以及实施手段(包括研究方法、选择材料)要有新意、有创意。
(2)可行性。
要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和研究条件,课题调查和实验研究所要求的条件应是基本可以达到的,或者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课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3)社会效应。
选择的课题应有现实意义,应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可行性方案,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突出研究的实效。
栖霞区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栖霞区校本教研活动案例一、活动背景。
在栖霞区的教育大家庭里,各个学校都像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小星球,校本教研活动就像是星球之间传递智慧能量的桥梁。
咱们区里的学校各有特色,学生也是性格各异、需求多样,所以校本教研活动就成了老师们聚在一起琢磨怎么把教育这门艺术玩出花儿来的好机会。
二、活动目标。
1. 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老师们就像游戏里升级打怪的玩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等级,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们在知识的大地图里闯荡。
2. 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每个学校的学生都像是独特的小怪兽,得找到专门对付他们的攻略,让学习变得轻松又有趣。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老师们联合起来就像复仇者联盟一样,互相分享经验、出谋划策,共同面对教育中的挑战。
三、活动主体。
[具体学校名称]的全体教师,从刚入职充满热血的年轻教师,到经验丰富像是游戏里隐藏BOSS的老教师,大家齐聚一堂。
四、活动过程。
# (一)趣味开场:教育故事分享会(就像围坐在一起讲冒险故事一样)1. 老师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推选一名代表。
这代表就像是小组的“故事大王”。
2. 这些“故事大王”开始讲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那些奇葩事儿、感人瞬间或者是让人挠头的难题。
年轻的小李老师分享了他在给调皮的学生上课的时候,那些学生把他的粉笔藏起来,他是怎么机智应对的。
他就像一个在战场上突然被敌人缴了械,但又能空手夺白刃的勇士。
资深的王老师则讲述了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突然开窍的故事,那感觉就像是在黑暗的洞穴里发现了闪闪发光的宝藏。
3. 在大家分享完故事后,整个会议室里充满了笑声和惊叹声,气氛一下子就像点燃的烟花一样热闹起来。
而且通过这些故事,老师们也更加了解彼此的教学经历,拉近了距离。
# (二)课堂模拟大作战(像角色扮演游戏一样刺激)1. 随机抽取两位老师,给他们一个教学主题,然后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准备一个微型课堂。
抽到的是语文张老师和数学赵老师,主题是“如何在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思维转换”。
栖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地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至高中学生地一门必修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体系、课程结构地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地重要措施,各校必须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表、安排课时、落实实施.结合我市实际,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提出如下意见:一、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性质地位与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地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知识综合运用地课程形态.强调学生地亲身经历,以开展活动为主要形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地特征,它不是其他课程地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地相对独立地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和同等重要地价值和地位.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地需要,其宗旨是改变学生地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地开设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地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地需求,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地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地内在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地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地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地一大亮点,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共同趋势.所以我们要求各单位必须将这一课程开好,要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与开展学校特色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等方式,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不断深入,营造特色化地校园文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地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地整体认知与体验,发展学生地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地个性品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学段目标小学阶段要亲近周围地自然环境,丰富对自然地热爱情怀;考察周围地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地服务社会地意识和对社会负责地态度;逐步掌握基本地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地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地能力,养成勤奋、积极地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地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地初步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初中阶段要增进学生对自然地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地思想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地了解与认识,增进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逐步掌握基本地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地生活态度;发展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地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取信息地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地态度,培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具体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地选择与组织要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以下三条线索进行:一是学生与自然地关系——亲近与探索自然;二是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地关系——体验与融入社会;三是学生与自我地关系——认识与完善自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课程内容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初稿)地要求,由各校结合学校、社区情况自行安排.建议结合校本课程、特色建设确定研究主题,并形成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内容.四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实践中应尽可能地将四个方面内容进行整合,以充分发挥该课程对学生地发展功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有灵活多样地组织形式,以利于课程目标地实现.组织形式大致有三类:()小组活动.小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确定,小组成员地组成,不限于班级内,允许各班之间,年级之间甚至更大范围之间学生地组合,它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地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允许学生进行独立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以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地1 / 4能力.()集体活动.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地全面和深入地理解. 以上三种形式在活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互配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地模式和经验.各校要大胆创新,在实践中探索积累经验.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地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地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依托“学校特色化活动”,开发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强地开放性、较大地自由度以及鲜明地实践性特征.因此,国家不需要也不可能编写统一地教科书.但它毕竟是一门新课程,一线地教师没有现成地经验可以借鉴,因而教师们普遍反映不知道如何来教.在传统课程背景下,教材是由专门地教育机构、教育专家、学科专家等共同编写地,教师地职责更多地是教教材,教师完全是一个被动地课程执行者.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地教科书,要求教师由教科书地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地自主开发者和创造者,要结合地方、学校、学生地实际,联系学生地认识水平、生活状况以及时代背景,充分发挥现有地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好自己地特色资源条件,搞出自己地特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是组织实验学校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地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地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地地方特色.要充分利用本地地条件,在开发校本课程中积累课程资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是探索综合实践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地合理结合,在课程资源地整合中开发课程资源.三是广泛开展课程资源地征集活动,并做好组织整理工作,建设本校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关于本地地自然因素及其状况方面地课程资源.例如,《走近市花—月季》,《走进花木世界,探秘自然王国》、《家乡地大枣》,《白洋河水污染地调查与研究》,《栖霞苹果》、《盐地认识》,《走进牙山》以及岩石、矿物、动植物标本制作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关于本地地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实状况方面地课程资源.例如,《生活中地迷信问题研究》、《小学生零花钱使用调查》、《红色之旅》、《丰富多彩地酒瓶文化》,《家乡文物古迹地调查与研究》、《生产工具地收藏与研究》、《关注公益广告》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关于本地地民族文化传统、学校传统方面地课程资源.例如,《太极拳地学习与研究》,《村名地来历》,《花灯环绕地元宵节》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关于本地劳动技术及其民间艺术方面地课程资源.例如,《苹果地嫁接》、《栖霞地面塑》、《打绳结》,《绿色小菜园》、《自繁葡萄美化生活》、《玉米皮编小燕子》《葫芦烙画彩绘艺术》,以及广泛开展地泥塑、面塑、石雕、根雕、剪纸、贝壳饰品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评价原则与新课程所倡导地评价原则高度吻合,要把对学生地评价与对学生地指导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同时重视学生自觉参与评价,还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地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建议如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搜集保存活动地原始材料和活动成果作品.每学期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地展评,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评选,为学生所获得地成果提供表现地平台.采取个人评、小组成员评、指导教师评和家长评等多元评价法,对参与实践活动地个体进行等级评价,并分别附加写实性评语.每学期(年)末,由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综合评价结果,分别给出每个学生地等级,同时附加写实性评语.此结果作为学生学期(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业考核地结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2 / 4途每学段结束,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根据学生各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学业考核结果并参考参加各类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大赛地获奖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综合考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四个等级,优秀等级应在班级或学校进行公示.此考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地重要内容,在初中要逐步计入中考成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各学校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评价小组要在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地形成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地结论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和学校提供地学生活动过程地档案、活动报告等资料地分析,对学生发展进行综合素质地等级评价.要逐步探索建立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地等级制评价制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地学分认定程序,规范对综合实践活动地学分认定过程,并建立学分公示制度和抽查回访制度,防止弄虚作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课程地管理与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较宽泛地教育内容,有多元地教育目标,有独特地课程功能,有较复杂地操作方式,因此必须加强对该课程地管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各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体系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业务校长任副组长,综合实践教研组由教务主任和相关年级组长及骨干教师组成,领导小组要统一部署、协调学校各部门地工作,要保证有一定地活动经费.在校长地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实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⑴制订计划——重视制订好学校、年级、班级三种类型地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在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人员安排、场地分配及活动形式上逐一落实到实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⑵排好课表——确保新课程教学计划中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地课时落实到学校总课表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课时数为平均每周课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⑶严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地组织形式是灵活地,要做好管理工作,防止无序甚至出现失控状态.、将教师地安排及考核纳入教学管理体系()每校要求配备一名事业心强、懂业务地年轻骨干教师,其他教师可以是兼职,强调学校里所有地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都要成为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地指导教师.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在空间上地广阔性及时间上地延续性,需要全体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地参与.要按照班级地编制,将全体教职员组织成与班级相配套地若干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以团队合作形式作为师资配备地基本组织方式.要注重对教师指导小组及兼职指导教师地培训,并认真计算他们地工作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要勇于实践,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地理念,把握课程改革地方向,跟上课改地步伐,积极备课,写好教学设计,及时记录活动地过程和活动地反思,要关心学生地品德,个人地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了解和适应社会非智力因素地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不得挪用课时,不得擅自改变课程表中地课时分配.坚持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可以将每周地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地时间集中在某一天使用还可将其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经学校领导同意后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所有活动地材料应记录在册.主要包括:①活动地主题;②活动地时间③活动内容;④活动地过程;⑤活动后地反思.要求活动目标明确,时间分配得当,活动记录详细(特别是学生地活动、学生地收获,学生成果展示地内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强化安全教育各学校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地安全意识,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地支持,建立学生外出活动由任课教师提出申请,并提交安全预案,经学校领导批准方可活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法定地课程,是新课程改革地亮点和难点,是衡量学校校长是否履行职责地试金石.希望各学校明年开学后两个周内上报以下材料,材料送教研室初中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 / 4、上报一名事业心强、具有开拓精神地年轻骨干综合实践专职教师,负责本校资源开发、课程研究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地配备情况(包括教师所任班级、教师年龄、同时担任地学科)、上报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包括学校、年级、班级三种类型地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具体要求是: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人员安排、场地分配及活动形式情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教学设计(要求对活动地设计要详细)另外,各学校将活动过程应详细记录,教研室将深入课堂对综合实践教学进行重点检查和指导,检查结果将纳入年终综合评估中,对执行不利地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研室将定期地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总结推广各学校地经验,通过举行说课活动、论文和教学案例地评选,努力提升指导教师地业务水平,力争在一年地时间内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常态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附教学设计两篇供各学校教学参考.4 / 4。
构建校本教研载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谈中学如何通过校本教研
构建校本教研载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谈中学如何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吴向忠(南京市栖霞中学,江苏南京211000) 摘 要:所谓“校本教研”就是学校促进广大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自主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的新型教研机制。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探究其内在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水平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伴随中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逐渐以新一轮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导向,着眼于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教师技能提高、学校科学发展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已成为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就新课标下中学如何通过构建校本教研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几点尝试性建议。
关键词:中学;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3-3 新课标下的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再成为一件乏味的事情,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教学研究这条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研工作应当是一个愉快而富有乐趣的工作,教师只有把教研工作当作是一个乐趣,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到教学生涯的意义。
面对中学课程改革的崭新形势,作为中学领导者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构建校本教研载体,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同时要引导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做校本教研的带头人,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准确分析当前中学校本教研的现状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目前,大多数中学的校本教研活动正在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但也有少部分学校仍然与教师专业发展不太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缺乏明确的规划与目标和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策略,即使有计划,也没能从教师专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规划;教研活动还有相当部分留于形式;校本教研的内容缺乏专题性和连续性;校本教研的形式单一,仍主要是听课、说课和评课,而围绕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的活动较少。
校本教研制度
栖霞市实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为了加强我校教师的教研意识及能力,真正做到教研兴校、教研促教,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改进和完善我校教研工作,丰富教育教学理念。
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研制度。
一、理论学习制度(一)原则:本着以校为本、针对性、开放性的原则,采用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二)内容:从基础知识到前沿理论进行全面学习,主要内容有: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现代信息技术、师德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政策法规、学科专业知识、各科的课程标准、报刊等有关资料。
(三)时间: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每天教师坚持持自学。
(四)形式:自学、年级组集体学、外派学习并反馈交流、每周半天年级组的教学研究。
(五)要求:1.全体教师坚持自学,看书读报,学理论书籍,并有重点地摘记,每学期所记笔记按常规教学要求。
2.集中辅导时,按时到场,虚心听,认真记录,并及时复习,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研究制度(一)教研组(年级组)在每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教研计划。
(二)落实教学教研常规,坚持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
(三)每位教师每学期要至少上一节教研课,认真听取同组教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四)各教师要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坚持教学反思工作,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或教育故事,一学期一篇教学经验和论文,写一份详实的试卷分析。
(五)开展骨干教师带动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成立结对子小组,每月学科组进行一次示范课的听评课活动。
(六)外派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再上一节公开课。
(七)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承担一次观摩教学。
(八)做到五勤:勤听(勤听课,要倾听同事的意见,倾听领导的评价)、勤思(勤于思考,勤于反思)、勤写(写反思、个案、随笔)、勤说(教研要说,备课要说,评课要说,交流要说)、勤评(师与生、生与生间的评价)。
三、教研工作制度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是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全面落实的重要保证。
实验中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1
实验中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与区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
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负总责,教研、教务部门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建立以“以生为本,变讲为教;以师为本,以学论教”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师讲坛、三杯一花竞赛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自-栖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栖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的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至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各校必须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表、安排课时、落实实施。
结合我市实际,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提出如下意见:一、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以开展活动为主要形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和同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所以我们要求各单位必须将这一课程开好,要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与开展学校特色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等方式,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不断深入,营造特色化的校园文化。
二、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知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段目标小学阶段要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丰富对自然的热爱情怀;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加强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探索
加强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探索作者:施玉明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第5期校本教研制度是教育、教研管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它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快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然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与运行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校本教研扶持力量不足,教科室作用发挥不力,教研经费投入不足,教研活动内容、形式单一,低水平的教研活动带来的结果是教师的发展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寻求对策,使校本教研制度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改革。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基本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
校本教研制度的订立必须符合本校实际,使教师作为制度执行者能清晰地认识它的理念和意义,进而认可、接纳它。
校本教研制度是需要教师在领会校本教研理念的基础上践行的,如不能付诸行动,就不是可操作的“制度”。
2.以教师为本原则。
制度不在于约束教师,而在于为教师的教研提供指导与服务。
学校要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指明方向,搭建平台。
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参与,避免过于量化、细化而导致僵化。
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是学校文化的重建,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共享经验的氛围,是有利于每位教师发展的机制,在这种机制和氛围下,教师间关系和谐,互惠、双赢,共同提高。
3.公平性原则。
校本教研制度要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不能有特权。
如只有少数教师有外出学习机会,只有骨干教师才能做课题研究等类似这些现象就不符合公平性原则。
当然,公平不排斥竞争,良性的竞争是发展的动力,如激励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奖励制度等,这些竞争必须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
4.开放性原则。
全体教师都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而不应仅局限于部分骨干,还应与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外界因素包括学生家长、校外的专业研究人员等,他们的作用不容忽视,将他们整合在校本教研制度之下将有利于这项制度有效地开展。
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主要内容1.完善校本教研组织领导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栖霞市实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以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核心要素为主线,以解决学校、教师、学生现实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制定相关计划,为计划的正常、有效实施建立相对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在实施中不断发现问题,修订计划,修订完善制度;
文献法、调查问卷法、观察法、课例研究法、个案跟踪研究法、测试法、访谈法。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准备阶段:2011年10月—— 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搜集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课题申报工作。
2、召开校本教研专题会议,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校本培训;通过调查问卷、查找分析学校校本教研中存在问题,制定校本教研规划,拟定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寻求专家团队的引领、合作、帮助。
3、对备课组长、教研组长进行初步的培训,提高认识,引领教师由教学者到研究者的转变;送骨干教师团队外出进行校本教研培训;确定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实验班级、教师;组织开题报告会,修订研究方案;通过召开教代会讨论修订校本教研制度;邀请专家、领导对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培训指导。
2、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0月
2012年1月——2012年6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确立共性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性集体备课、主题性研课、主题性推门听课活动,有目的的实施校本教研;进行校本教研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研究报告,表彰先进,进一步修订校本教研计划,进一步调查问卷,改进校本教研制度,对本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邀请专家到我校进行过程性指导。
2012年7月——10月,进一步通过“典型”进行校本引领,深入开展主题性校本教研活动;听取专家指导性意见,完成结题报告初稿,形成校本教研制度体系。
3、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4年6月
进行终结性校本教研工作经验总结,表彰先进。
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整理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秋季整体推进。
申请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组建课题研究团队,形成校本教研网络。
课题申报初期,学校组建了课题研究团队,由校长任课题组负责人,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主抓后勤的副校长等任成员的研究团队。
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组长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实施、协调工作,撰写申请报告、校本教研规划、开题报告、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计划、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负责如何培养教师反思习惯的研究,制定计划,校本教研制度的修订整理工作;负责如何进行校本培训研究,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如何培养教师课题研究意识,
制定计划;负责如何培养教研组(备课组)成员求真务实的作风,制定计划,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探究;,数学课堂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探究;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负责督查校本教研的实验情况,做好阶段性情况分析报告,以便调整工作计划,修订制度,负责人员的召集、会议通知、记录等工作。
课题申报成功后,学校抓校本教研网络建设工作,由校长、副校长和教务主任亲自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校长负责全校教研工作的统筹安排,两位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分别负责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综合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的参与、组织、落实工作。
教研组中下设集体备课组,由备课组长具体负责,具体负责的领导督促落实。
学校形成了由课题组统一规划、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围绕研究课题统一步调,从校长到一般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网络,确保了校本教研扎实有效的开展。
2、寻求专业帮助,提升研究水平。
(1)、充分挖掘校本团队的潜能,引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书籍也可以看做是“隐形的专家”。
专家的思想、教育理念无不在书籍中体现,既然学校无法随自己所想、所需,及时的聘请专家来学校做面对面的指导,为何学校不变种方法来寻求指导呢?——读专家的理论书籍。
于是,学校利用网络平台购买校本研究专家的理论书籍,同时利用知网平台搜集下载他们的相关论文著作。
课题组成员把这些文献资料看做面包、牛奶,如饥似渴的阅读学习,不断提升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知识素养,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13年秋季开学初,学校的校本团队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项的校本培训,虽然通过她们自身的自学与自身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报告理论价值不那么高,但是却能让老师们听得懂,知道了如何去写教学反思,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深受老师们的好评。
有老师提议,多举行这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对老师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拟定、修订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使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在接到课题研究立项通知书后,学校课题组结合本校已经实施的校本教研工作,通过对老师们进行校本教研问卷调查,根据校本教研开展自身的特性,从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评价激励等四个方面拟定了校本教研制度体系。
2013年秋季开学初,学校召开班子会、教代会讨论修订校本教研制度,形成第一次讨论稿,也是第一学期校本教研制度的执行稿。
学期末,学校通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班子会、教研会,对校本教研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修订,查摆出制度与实际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不衔接地方,分析存在原因,进行修订,从而形成2014年春季的校本教研制度实施定稿。
4、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约束、保障、激励、引领作用,确保校本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1)、在教师学习制度上,学校采用了固定时间学习与自由阅读相结合的办法。
在每周三、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分别为语文教师、数学教师、综合科教师固定的读书时间,读书的同时写读书笔记。
这样,利用固定时间集中读书,写读书笔记也不再是负担,教师能够利用固定时间进行阅读,让不愿意读书的老师有时间不得不读书,让愿意读书的老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认真读书。
有了固定的读书时间,再加上有读书习惯老师的自由阅读,读书的效果有了质的飞跃。
教师的全员参与阅读,为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理论水平的提高搭建了平台,也为
1
参与进来,为语文组争光。
虽然学校只表彰了部分教师,但是起到了一定的激励和典型引领作用。
在校本教研中表现突出的教师,既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又成为其他老师学习的榜样,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
树立了典型之后,其他老师不自觉进行对比反思,不甘落后,激发了老师们的争胜心,争取在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中迎头赶上,争取在下次的评比中出人头地。
校本教研工作评优评先办法,规范了学校校本教研工作,为教师们指明了校本教研行进的方向。
(5)、积极听取教师合理化建议,让公开课换种形式。
为了调动教师自觉听课、讲课的积极性,听取一部分老师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在公开课方面稍做了一些修订,换种思路,换种方式推进学校的公开课活动。
学校给每个老师展示课的机会,同时给每位教师自主参与学校公开课的机会,参与学校的赛课。
上学期人人参与公开课活动,强制性比较强,根据上学期的听评课结果,下学期推行自主参与公开课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推精品课活动。
这学期的自主推荐,增添了一些民主、人文的色彩,让一些好的课成为典型推出来供大家学习交流。
四年级数学组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最高,教师踊跃报名参加,唯恐落后。
综合科教研组的活动本学期也开展得有声有色,集中读书、集体备课、特长生培养等都落到了实处。
老师的改变得益于团队的力量,来自于团队的凝聚力。
在优秀的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能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也能够激励一个人的成长,团队精神凝聚每个成员的力量,依托集体的智慧使团队更具魅力。
校本教研制度是推动学校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保障,更是激励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动力,更是规范教师校本教研行为的有力机制。
在实施中不断根据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来修订校本教研制度,最终达到校本教研制度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在制度的实施中对教师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要具体化,让老师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这是执行的前提;在制度的实施中,学校要监督到位,只有有效的监督,才能使制度落实到位,不流于形式。
对于没有形成习惯的教师团队来说,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应该放到首要位置,在约束作用下再发挥制度的激励、引领作用,使教师的教研行为由强制到自觉,这需要一个过程,当这一目标实现的时候,就是学校的校本教研文化形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