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抗战时期的林徽因》阅读练习与答案
手王宇阅读理解及答案
手王宇阅读理解及答案题记:腾冲国殇墓园埋葬着中国远征军将士,其中有一个被称作“旗手”的小兵。
①腾冲反击战开始之前,他不是旗手,只是一个当兵才几个月的新兵蛋子。
因全家毁于日军炮火,他苦大仇深,才满十八岁,就扛枪上了抗日战场。
②连里本来罢了旗手,可以这次他们一连就是师里的突击队,必须在黄昏前拿下被日军攻占的那处炮楼,得把军旗挂上顶端。
当时也不晓得排长就是怎么想要的,从师长手里接过军旗以后,随手就交予了身后的新兵。
③新兵到队伍里刚三个月,经历过两次战斗。
第一次,他竟吓得趴在一个土堆后面,双手捂住耳朵,一枪也没放,气得连长兜着他的屁股就是一脚,“熊货!”——全连将士都在直楞楞地眼看着连长,不知道连长为什么会把军旗交给这么一个胆小鬼。
④新兵感觉到周围射过来刀子样的目光,自觉罢了。
他捧着那面军旗,像是捧着一团红红的火炭,卸下也不是,捧着也不是,轻声反问了句:“排长……该我啦?”⑤连里有个一脸凶相的麻脸士兵,作战十分英勇。
他当年是29军大刀队的一员,在喜峰口战役中,曾抡大刀砍下七个鬼子的脑袋。
只见他一步跨出队伍:“报告连长,他不配当旗手,把军旗交给我吧,我保证完成任务!”⑥排长看著新兵。
他的目光就是繁杂的——那从铁血军人眼睛里轻而易举看不出的一种目光。
这新兵实在太年长了,要不是日寇问鼎,大敌当前,他必须在庄稼地里忙碌农活呢!他前两仗整体表现就是甜了点,可以他还是个孩子啊!他发奋,知耻而后勇,他一定会沦为一名真正的战士的。
他默默地紧盯了一会儿,从新兵手里领回军旗,诚恳地交予了那位麻脸士兵。
⑦新兵不觉脸红了,眼睛湿润了……他读懂了连长眼睛里的意思,⑧战斗终于打响了,日军的子弹像是蝗虫一样贴有士兵的头顶飞,甩得弟兄们恶整念为去。
排长着急了,做起帽子投掷了,撕破了衣扣,遮住紫红色的胸膛。
他挥舞着驳壳枪爬到了出来:“弟兄们,跳啊!”⑨全连的士兵看连长站起来,也跟着从地上爬起来。
一排手榴弹投掷出去,顿时腾起一片硝烟。
借着弥漫的硝烟,九连终于打破了一直在地上匍匐前行的被动局面,开始冲锋了。
王宇《抗战时期的林徽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抗战时期的林徽因》,完成21—23题。
(共9分)○1抗战时期的林徽因王宇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林徽因i留给世人的印象,正如她笔下的这首小诗,美丽、浪漫,富有才情。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生命中所经历的艰辛与苦难,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曾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为这可爱的国家带着血活着,流着血或不流血地死去,都觉得荣耀!”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狼烟突起,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恰恰也在这一天,林徽因和她的丈夫梁思成在五台山发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唐代佛光寺大殿,这也是他们一生古建筑考察中最伟大的一次发现,对中国建筑史意义重大。
五台山外烽火连天,而五台山中的他们却对局势一无所知。
他们回到北平,不久即收到一份日本军部的请柬,邀请梁思成加入“东亚共荣协会”。
离开北平已刻不容缓。
他们匆匆处置了大批凝聚着多年心血研究的资料、文献,草草收拾行装,带着年幼的儿女,仓皇上路,流亡西南。
③在长沙,空袭警报响起,林徽因夫妇两人本能地一人抓起一个孩子,奔到屋外,一刹那,身后的房屋轰然倒塌。
又一枚炸弹从头顶上方落下。
林徽因想,这下逃不掉了,那就一家人死在一起吧。
但这一枚炸弹竟然没有响,死神大度地与他们擦肩而过。
④去往昆明的路上,常找不到交通工具,一家人不得不在土匪横行、野兽出没的湘黔边界中徒步穿行。
在贵州偏僻的小县城,林徽因突发肺炎,高烧不退。
更糟糕的是,夜幕降临,风雨滂沱,根本找不到一个落脚的地方。
一家人在黑暗和泥泞的道路上挣扎。
就在此时,奇迹般传来一阵悠扬的小提琴声,循着暗夜里的琴声,他们找到了八个空军航校学员的住宿地。
小伙子们大方地腾出一块地方让他们一家容身。
林徽因整整躺了两个星期才退烧。
从此这一家和八个年轻人结下深厚的情谊,林徽因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弟弟。
正好她弟弟林恒与他们年龄相仿,而且也是空军航校的学员。
到达昆明之后,他们经常来往。
《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
《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第一篇:《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7分)林徽因传(节选)张清平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
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
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
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
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
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郎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
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
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
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
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
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
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
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
2024届高考语文红色经典小说练习(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红色经典小说练习(含答案)高考语文红色经典小说汇编练习题一、____________嘱咐孙犁①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
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时隔八年,终得相见。
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只化作一个字,“你”。
生动再现了水生见到妻子后既高兴又略显木讷的情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②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
(喜极而泣,一系列表情和动作,折射出久别重逢后女人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
)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儿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进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
(白布鞋这一细节,为后文女人坚持一定要水生去爹的坟前看看埋些伏笔。
)③水生看着她。
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仿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
(离别八年的相思之苦,离别八年的风风雨雨,不尽的辛酸,深沉含蓄。
)④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
“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
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
可能够吗?”“这不回来晃一晃吗?(寓夫妻深情,于质朴言行,回到家中的对话表现了彼此深深的思念。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
"(水生说出第二天要参加战斗的实情,引出了下文的分别。
)女人呆了。
(第一次“呆”,被即将再次离别的消息震惊。
)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
(写出女人终于将丈夫盼回家,刚见面,就有听到丈夫明天就要离开的消息时,难掩失落。
)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2021届枣庄市第一中学西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枣庄市第一中学西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抗战十四年,修改有深意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扰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并要求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的“14年扰战”概念,主要是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七七事变”之前东北军民的六年抗战也包含在了“扰日战争”这一历史概念中。
这一修改可以说是对抗战问题认识的巨大进步,也更为符合历史事实。
“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
首先,中国抗战第一枪在1931年沈阳北大营就已经打响;第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931年至1937年之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付出了大量牺牲。
在1931年至1937年间,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就在积极部署抵抗,9月19日还发表抗日宣言,东北义勇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壮大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广大民众参加抗战。
在此期间,国民党方面也有东北军余部继续进行对日抗战,还有十九路军参加的淞沪抗战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
确立“14年抗战”,无疑有利于全面有效还原我国当年抗日战争的基本历史事实。
有助于消除此前人们在认识上的混乱,同时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
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民族脊梁、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8年抗战不能将为民族而战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内,特别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流血牺牲,“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世界闻名,特别是我们的国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这些不被算作抗战历史,是极大的不公。
王宇《抗战时期的林徽因》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宇《抗战时期的林徽因》阅读练习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阅读《抗战时期的林徽因》,完成21—23题。
(共9分)抗战时期的林徽因○1王宇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林徽因i留给世人的印象,正如她笔下的这首小诗,美丽、浪漫,富有才情。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生命中所经历的艰辛与苦难,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曾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为这可爱的国家带着血活着,流着血或不流血地死去,都觉得荣耀!”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狼烟突起,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恰恰也在这一天,林徽因和她的丈夫梁思成在五台山发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唐代佛光寺大殿,这也是他们一生古建筑考察中最伟大的一次发现,对中国建筑史意义重大。
五台山外烽火连天,而五台山中的他们却对局势一无所知。
他们回到北平,不久即收到一份日本军部的请柬,邀请梁思成加入“东亚共荣协会”。
离开北平已刻不容缓。
他们匆匆处置了大批凝聚着多年心血研究的资料、文献,草草收拾行装,带着年幼的儿女,仓皇上路,流亡西南。
③在长沙,空袭警报响起,林徽因夫妇两人本能地一人抓起一个孩子,奔到屋外,一刹那,身后的房屋轰然倒塌。
又一枚炸弹从头顶上方落下。
林徽因想,这下逃不掉了,那就一家人死在一起吧。
但这一枚炸弹竟然没有响,死神大度地与他们擦肩而过。
④去往昆明的路上,常找不到交通工具,一家人不得不在土匪横行、野兽出没的湘黔边界中徒步穿行。
在贵州偏僻的小县城,林徽因突发肺炎,高烧不退。
更糟糕的是,夜幕降临,风雨滂沱,根本找不到一个落脚的地方。
一家人在黑暗和泥泞的道路上挣扎。
就在此时,奇迹般传来一阵悠扬的小提琴声,循着暗夜里的琴声,他们找到了八个空军航校学员的住宿地。
小伙子们大方地腾出一块地方让他们一家容身。
林徽因整整躺了两个星期才退烧。
从此这一家和八个年轻人结下深厚的情谊,林徽因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弟弟。
《一代才女林徽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代才女林徽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代才女林徽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4分【参考答案】为了给患病的林徽因补充营养,梁思成不得不将一支伴随二十年的心爱的金笔和一只从美国购得的手表拿去当铺当掉,当出的价钱却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这反映了在战乱时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而冷漠的帐房先生又乘人之危,使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陷入了极度的生活困窘之中。
【试题解析】“清炖”、“红烧”对应的是上文中的“两条草鱼”,其生活状况主要结合上文来理解,重点抓住“通货膨胀”“冷漠和不耐烦”等词语。
11.5分【参考答案】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阳光和小鸟,明艳的阳光与欢快的小鸟,构成生命的色彩与活力。
这些景物描写不仅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而且烘托了文章主旨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看到窗外充满生机的景物,反衬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结尾部分更为热烈明快,充满诗意的景物描写,则是林徽因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礼赞。
【试题解析】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阳光和小鸟,很明显是首尾照应。
写作特点与作用则从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两个方面作答。
12.6分【参考答案】(1)①劳累过度,疾病缠身,无钱医治。
②事业受阻,经费枯竭,出版刊物非常困难。
③物价飞涨,生活陷入极度贫困境地。
.
(2)林徽因虽然生活在离乱和贫病交加的困苦中,但却与命运顽强抗争,表现出热爱生活、钟情事业、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可贵品质。
. 【试题解析】第三段写她劳累过度、疾病缠身,4-9段写她生活贫困,16段写她事业受阻。
索罗学院整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丹心一片林徽因习题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丹心一片林徽因习题及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丹心一片林徽因习题及答案丹心一片林徽因林徽因在伦敦留学时候就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0 1924年6月,林徽因和粱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1928年,这对新婚夫妇学成回国。
梁林二人都对中国的古建筑怀有深深的热爱。
当时,中国对古建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日本学者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
粱思威、林徽因二人下定决心,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观念来系统研究中国古建筑。
30年代,林徽因经常与粱思成一起骑着毛驴、坐着独轮丰,到穷乡僻壤去寻找古建筑。
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发现得以为世人所了解,得到了应有的保护。
然而,当这项事业刚刚开始不久,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踏遍了华北的大片地区。
战争越来越近,林徽因是北平的太太们中最早表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
林家有尽心报国的家风,林徽因的两位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在黄花岗72烈士之列。
她给8岁的女儿梁再冰写信:“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
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八年抗战,物价飞涨,不断的“逃难”和越来越差的生活条件;使,林徽因旧病复发。
从1941年起,她就经常发烧卧床,从此再没有享受过健康人的欢乐。
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林徽因在病榻土仍坚持工作,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最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建筑史》,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已怀有的学术夙愿。
也许没有人知道,林徽因为了这两部著作耗费了多少心血,在健康方面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就是在这个时期,她一再谢绝了外国朋友的邀请,不肯到美国去疗养,而宁愿留在国内,同自己的同胞共命运。
粱思成也支持她的.选择,虽然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二战行将结束时,虽然梁思成向盟军提出了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的建议,但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盟军不得不准备对其进行轰炸。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详细标明文物地.点的地图。
专题03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高考语文真题分项详解(天津专用)
专题03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0年】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线条之美梁衡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
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
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
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
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
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
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
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
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
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
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
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
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
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
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
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
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
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
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
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
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024西城高三二模语文
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基础1.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汗水在他那络腮胡根上聚成了一粒粒晶亮的露珠。
②军队驻扎一个月,没有动过群众的一针一线。
③他的日历上是工作,工作,工作,从来没有节假日。
2.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A.曹禺——《雷雨》——周冲B.海明威——《老人与海》——桑地亚哥C.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米考伯D.施耐庵——《水浒传》——冷子兴3.仿照示例,运用所给三组材料仿写三个句子,要求逻辑严密,语意连贯,信息完整,句式一致,并与所给示例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卧冰求鲤,叨陪鲤对,敬养母聆父训,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孝顺意识。
第一组:诚信建功抗争第二组:诛暴秦御外侮轻生死重然诺持金戈破巨浪第三组:立木取信闻鸡起舞军民抗倭尾生抱柱破釜沉舟击楫中流A.①借代②夸张③排比 B.①比喻②夸张③排比C.①借代②比喻③反复 D.①比喻②借代③反复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美满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B.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C.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题。
2018年林徽因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林徽因阅读答案篇一:《一代才女林徽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代才女林徽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0.4分【参考答案】为了给患病的林徽因补充营养,梁思成不得不将一支伴随二十年的心爱的金笔和一只从美国购得的手表拿去当铺当掉,当出的价钱却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这反映了在战乱时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而冷漠的帐房先生又乘人之危,使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陷入了极度的生活困窘之中。
【试题解析】“清炖”、“红烧”对应的是上文中的“两条草鱼”,其生活状况主要结合上文来理解,重点抓住“通货膨胀”“冷漠和不耐烦”等词语。
11.5分【参考答案】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阳光和小鸟,明艳的阳光与欢快的小鸟,构成生命的色彩与活力。
这些景物描写不仅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而且烘托了文章主旨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看到窗外充满生机的景物,反衬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结尾部分更为热烈明快,充满诗意的景物描写,则是林徽因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礼赞。
【试题解析】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阳光和小鸟,很明显是首尾照应。
写作特点与作用则从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两个方面作答。
12.6分【参考答案】(1)①劳累过度,疾病缠身,无钱医治。
②事业受阻,经费枯竭,出版刊物非常困难。
③物价飞涨,生活陷入极度贫困境地。
. (2)林徽因虽然生活在离乱和贫病交加的困苦中,但却与命运顽强抗争,表现出热爱生活、钟情事业、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可贵品质。
. 【试题解析】第三段写她劳累过度、疾病缠身,4-9段写她生活贫困,16段写她事业受阻。
索罗学院整理篇二:《丹心一片林徽因》阅读附答案丹心一片林徽因林徽因在伦敦留学时候就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0 1924年6月,林徽因和粱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1928年,这对新婚夫妇学成回国。
梁林二人都对中国的古建筑怀有深深的热爱。
《传奇女子——林徽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传奇女子——林徽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 年代到 40 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徽因是 20 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高三语文-文学类阅读之散文专题-专题练习(六)(含答案与解析)
高三语文专题练习文学类阅读之散文1.【2017届贵州铜仁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焚书取暖白落梅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多年的动乱总算得以平息。
一场漫长的战争让整个中国都被灼伤,而那些被烟熏火燎过的人都需要好好地疗伤。
多少人用生命换取了如今的盛世太平,可只有那些活着的人才可以享受这等风流时序。
人之出生的年代,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也因为有了如许多的磨砺,我们才会重新审视生命。
也正是在这一年,梁思成陪林徽因到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梁思成,林徽因将不久于人世。
梁思成听后不胜悲戚,又不忍将实情告之林徽因。
他深知徽因是个好强的女子,不肯向命运低头,若她得知自己来日无多,则会更加提前预支时光,消耗生命。
整整四年的卧病生涯,让曾经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已不复旧时容颜,但病弱的林徽因却一直怀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哪怕病到形销骨立,也依然不肯丢下她挚爱的事业与文字。
或许是上苍眷顾,在医生诊断之后,还让这位才女在世间存活了十年。
十年,这段虽说短暂却也漫长的光阴,让林徽因的人生得以更加充实。
事业上,她做出了许多成就;文学上,她多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想来定是事业与文字消减了她的病痛,延续了她的生命。
多少次,她让自己坚定地活下去,不是因为贪恋尘世繁华,而是割舍不了心中的梦想。
林徽因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就如同她喜欢人间四月,喜欢碧绿无瑕,喜欢月圆花开。
所以以她的性情,不会轻易辜负任何一个春天,亦不会轻易错过任何一个路人。
在她的眼中,每一种生物都赋予了情感,每一处山水都深藏了内蕴,每一个过客都该有一段美丽交集。
所以她喜欢烟火人间,甘愿为这红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许多人爱上林徽因,爱的不仅是她的才情,不只是她的成就,爱的是她优雅的气韵,是她骨子里的坚定,是那种在任何境况下都可以让生命苍翠葱茏的美好。
她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错过,更不允许自己提前凋零。
所以林徽因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她便开始奔走,匆匆赶赴那一场春光。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考点综合提升练课件分析
化可能行不通的?
1
2
3
4
5
6
7
8
9
梁永安(文化学专家):我觉得现在下这种推断还为时尚早。一档 节目起起落落很正常,社会的焦点总是在不断转移,比方当前的股市 楼市、金融风暴等问题,一时之间,社会对历史文化的关注有所减弱 也算正常。
何况《百家讲坛》原来的定位就不是学术,也就谈不上什么学术 通俗化。准确来说,它应当属于文化传播平台,而不是学术争论的专 业空间。最明显的特征是:演讲者并
的,最终完成了一个中国现代学问分子精彩典范的形象的
塑造。就是作为一个女人,她也是精彩的,她成全了她的
丈夫,也成全了她的祖国。
⑪她是中国现代学问分子的傲岸,也是中华民族的傲
岸!她是天地日月精气分散成的一个才女,也是中西文化
共同铸造的一个女神。
1
2
3
4
5
6
7
8
9
⑫什么时候看到碧澄的海水,什么时候仰视头顶的蓝天,
什么时候都要想到,在这个世界上,在碧水蓝天间,有过一个
叫林徽因的女人!
(选自《民国文人风骨
》,有删改)
1.“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后路”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会有“想哭的感觉”?
答案 ①“后路”指的是读书人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能做的最终
一件事就是以死报国。
②作者想哭是由于这表达了在外侮面前中国学问分子不愿屈膝
掰的时候,节目完成了自我升级,让人重新获得惊喜,也
就重新赢得了观众。《百家讲坛》中即使被称为“心灵鸡
1
2
3
4
5
6
7
8
9
汤”的于丹说《论语》,往往也是实行简化问题的方式讲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2024年10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时长150分钟。
第Ⅰ卷 (共33分)一、(3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小题8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和28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生命里盛装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从“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国之重器,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从防沙治沙,脱贫攻坚,到巡边护边、为国戍海,正因为他们的无私付出,竭诚报国,我们的国防才更加稳固有力,生活更加安定有序,经济社会发展更加。
他们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的贡献。
一个人爱国,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也往往在意义层面引致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
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赤胆忠心献身国防事业,还是全心全意为民生福祉打拼,或是鞠躬尽瘁致力于重大科技创新,在国家大事,民族大义、时代需要面前,爱国情感总能出强烈的责任感、旺盛的战斗力、执着的事业心,指引一个人建树卓著功勋。
1.依次在文中横线处填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横空出世方兴未艾不可磨灭焕发B. 一鸣惊人方兴未艾不可企及生发C. 一鸣惊人欣欣向荣不可企及焕发D. 横空出世欣欣向荣不可磨灭生发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人爱国,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而且往往在意义层面引起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
B.一个人爱国与否,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而且往往在意义层面引起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
C.一个人爱国与否,不仅在意义层面引起人生价值,社会贡献产生分野,而且往往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
D.一个人爱国与否,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而且在意义层面往往引起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B. 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把深沉大爱献给祖国C. 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在于他们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D. 祖国在他们心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 (7)
语文每日一练(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题。
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多年的动乱总算得以。
一场漫长..的战争让整个中国都被灼伤....过的人都需要好好地疗伤。
多少人用生命换取了如..,而那些被烟熏火燎今的盛世太平,可只有那些活着的人才可以享受这等风流时序。
人之出生的年代,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也因为有了如许多的磨砺..,我们才会重新生命。
也正是在这一年,梁思成陪林徽因到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梁思成,林徽因将不久于人世。
梁思成听后不胜悲戚....,又不忍将实情告之林徽因。
他深知徽因是个好强的女子,不肯向命运低头。
若她得知自己来日无多,则会更加提前预支..生命,整整四年的卧病生涯,..时光,消耗让曾经那个的女子已不复旧时容颜,但病弱的林徵因却一直怀有一颗坚忍..的心,..不拔哪怕病到形销骨瘦..,在医生诊断之后,..的事业与文字。
或许是上苍眷顾....,也依然不肯丢下她挚爱还让这位才女在世间存活了十年。
想来定是事业与文字消减了她的病痛,延续..了她的生命。
多少次,她让自己坚定地活下去,不是因为贪恋尘世繁华,而是割舍不了心中的梦想。
1.文中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漫长灼伤烟熏火燎(liáo) B.磨砺预支不胜悲戚(qì)C.消耗挚(zhì)爱坚忍不拔 D.眷(juàn)顾延续形销骨瘦2.为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准确的一项是()A.平息审视风华绝代 B.平定审查风华正茂C.平定审视风华绝代 D.平息审查风华正茂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2018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初二(上)期中语文
2018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初二(上)期中语文命题人:初二语文备课组命题人:罗颖 2018.11.6一、基础、运用(共22分)1、本学期开始,某学校为弘扬中华文化,组织开展了以“用文化自信塑造当代学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同学们为这项活动拟写了宣传语,请根据要求完成(1)---(2)题。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
抑扬顿()的诗词,流光溢彩的书画,唱念做打的戏曲,都是中华文化花园中的仙葩。
即便屡遭战乱,中华文化也依旧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无论在任何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忘却和践踏都是为人们所深恶.痛疾的。
一个国家的强盛,在国际的地位和话语权,②不是看其经济总量和军事力量的强弱,而是在于其文化是否源源不断地向海外输出,为世界所认同、接受。
③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多样的历史底蕴和新陈代谢的时代气息,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
作为处于日新月异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④圆满自己的中国梦,中华文化实现发扬光大。
(1)请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和括号中缺失字的写法全部正确的一项。
(2分)A、挫弦歌不辍(chuò)深恶(wù)痛疾B、挫弦歌不辍(zhuì)深恶(è)痛疾C、错弦歌不辍(chuò)深恶(wù)痛疾D、错弦歌不辍(zhuì)深恶(è)痛疾(2)负责润色文稿的同学请你对其中的划线句加以修改,你认为修改方案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改为:文化,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
B、②改为:不是看其经济总量的多少和军事力量的强弱。
C、③改为: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时代气息。
D、④改为:构筑自己中国梦的坚固,中华民族发扬光大。
2、爱好书法的同学们给大家讲解了苏轼的书法《黄州寒食诗帖》,这幅作品书写的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专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筷子是我们的一大发明。
原始人吃东西用手抓,比不会用手抓的禽兽已经进步很多,而两根筷子则等于是手指的伸展,比猿猴使用树枝弄东西又进一步。
____①____,能夹、能戳、能撮、能挑、能扒、能掰、能剥,凡是手指能做的动作,筷子都能。
没人知道筷子是何时何人发明的。
如果史记所载不虚,“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纣王使用象牙筷子而箕子忍气吞声的叹气,象牙筷子的历史可说是很久远了。
箸原是篾,竹子做的筷子;又作树梜,___②____。
象牙筷子并没有什么好,怕烫,容易变色。
假象牙筷子颜色不对,没有纹理,更容易变色,而且在吃香酥鸭的时候,拉扯用力稍猛就会咔嚓一声断为两截。
倒是竹筷子最好,湘妃竹固然好,普通竹也不错,鞣油漆圆然好,本色尤佳。
作祖父母的往往喜欢使用银箸,通常是短短细细的,__③___,这只为了表示其地位之尊崇。
金箸我尚未见过,恐怕未必中用。
箸之长短不等,湖南的筷子特长,盘子也特大,但是没有长到烤肉的筷子那样。
21.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有理。
B.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笔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
C.若“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或“原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了。
D.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21.选B。
解析:A表着重强调,C表特殊含义,D表讽刺,B表引用,与原文相同。
22.解析:①筷子运用起来可以灵活无比;②木头做的筷子;③怕分量过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代才女林徽因阅读答案
一代才女林徽因阅读答案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橘黄色的写意。
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
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着。
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
从大足考察回来之后,因劳累又受了风寒,她的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不退。
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去李庄镇请来史语所的医生为她诊治,无奈他也学会了打针。
艰苦的日子伴着川南的冬天来临了,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中美庚款基金会已不再补贴,只好靠重庆的教育部那杯水车薪的资助。
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五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每个人才能拿到一点固定的薪水。
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每月开了工资,必须马上去买药、买米,通货膨胀如洪水猛兽,稍迟几天,就会化作废纸一堆。
林徽因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在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像吃油一样谨慎地用着,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他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橘皮做果酱。
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
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的柜台上。
账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
一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拿回家去,他神色凄然地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了。
在最艰苦的日子里,音乐成了他们的药品和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抗战时期的林徽因》,完成21—23题。
(共9分)
抗战时期的林徽因○1
王宇
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林徽因i留给世人的印象,正如她笔下的这首小诗,美丽、浪漫,富有才情。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生命中所经历的艰辛与苦难,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曾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为这可爱的国家带着血活着,流着血或不流血地死去,都觉得荣耀!”
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狼烟突起,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恰恰也在这一天,林徽因和她的丈夫梁思成在五台山发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唐代佛光寺大殿,这也是他们一生古建筑考察中最伟大的一次发现,对中国建筑史意义重大。
五台山外烽火连天,而五台山中的他们却对局势一无所知。
他们回到北平,不久即收到一份日本军部的请柬,邀请梁思成加入“东亚共荣协会”。
离开北平已刻不容缓。
他们匆匆处置了大批凝聚着多年心血研究的资料、文献,草草收拾行装,带着年幼的儿女,仓皇上路,流亡西南。
③在长沙,空袭警报响起,林徽因夫妇两人本能地一人抓起一个孩子,奔到屋外,一刹那,身后的房屋轰然倒塌。
又一枚炸弹从头顶上方落下。
林徽因想,这下逃不掉了,那就一家人死在一起吧。
但这一枚炸弹竟然没有响,死神大度地与他们擦肩而过。
④去往昆明的路上,常找不到交通工具,一家人不得不在土匪横行、野兽出没的湘黔边界中徒步穿行。
在贵州偏僻的小县城,林徽因突发肺炎,高烧不退。
更糟糕的是,夜幕降临,风雨滂沱,根本找不到一个落脚的地方。
一家人在黑暗和泥泞的道路上挣扎。
就在此时,奇迹般传来一阵悠扬的小提琴声,循着暗夜里的琴声,他们找到了八个空军航校学员的住宿地。
小伙子们大方地腾出一块地方让他们一家容身。
林徽因整整躺了两个星期才
退烧。
从此这一家和八个年轻人结下深厚的情谊,林徽因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弟弟。
正好她弟弟林恒与他们年龄相仿,而且也是空军航校的学员。
到达昆明之后,他们经常来往。
这八个年轻人的父母都在沦陷区,梁林夫妇成了他们的代家长,还出席他们的毕业典礼。
不久,这八个热血青年先后为国捐躯,遗物被陆续寄给梁林夫妇,每一次收到遗物,林徽因都悲痛不已。
从此每到七月七日中午十二点,一家人都要为这些青年英烈肃立默哀。
更让她悲痛欲绝的是她亲爱的弟弟林恒也血洒长空,年仅25岁。
三年后林徽因写下《哭三弟恒》一诗,悲悼亲人。
战事最危急的时刻,孩子曾问过妈妈:“如果日军攻入四川怎么办?”林徽因冷静地回答:“中国的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⑤到昆明后,他们已经捉襟见肘。
林徽因不得不每天爬四次山坡,走很远的土路到云南大学做兼职英语老师。
1941年11月,为了躲避轰炸,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所属的中国营造学社跟随中研院史语所迁往四川李庄,从此开始了他们生命中最为艰难的五年时光。
初到李庄,林徽因常常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她就像贫苦的农妇那样,整天都在缝补那些几乎补不了的内衣和袜子,直到实在补不下去。
生活的辗转艰辛加之长期的营养不良,使林徽因原本病弱的身体终于到了承受的极限,肺部和肾都严重感染。
她每日不停地咳,却又尽力克制,那声音仿佛是要将五脏六腑一起涌出。
在无法就医的情况下,她几乎终日卧床,只有靠着坚强的生命意志,才得以在死亡的边缘默默喘息。
⑥而最让她不能承受的是思想与精神的困顿。
她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甲】“偏偏碰上大战,转入井臼柴米阵地,五年大好光阴又失之交臂,近来更胶着于疾病处残之阶段,体衰智困,学问工作恐亦无分……”正是这样的焦虑,促使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在李庄病榻上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的宋辽金部分,以及全部书稿的校对、补充和润色,编辑《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翻译整理了一批国外现代住宅建造的资料,并汇编成四万字的学术论文《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林徽因在困境中的不懈追求,可以理解为艰难时
世中一个知识分子自觉的使命意识,家国关切,一如当时整个李庄的知识分子群体。
⑦即便在最艰难的战乱困厄中,林徽因依然保有对生命、对艺术、对美的一份感悟与沉醉。
在逃难途中,她时时被周围景色所吸引,每每不辞劳苦写信与友人分享:【乙】“玉带般的山涧,秋山的红叶,发白的茅草,飘动的白云,古老的铁索桥、渡船,以及地道的中国小城……”“如果不是在这战期中时时心中负着一种悲伤哀愁的话,这旅行真不知几世修来的。
”在李庄,偶然从中研院图书室借到几张莎士比亚戏剧台词唱片,她便对着丈夫和孩子绘声绘色模仿,用英文朗诵哈姆莱特那段著名台词“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飞扬的神采脱离她病弱身体、陋室穷巷,穿越战争的废墟,在时光里熠熠生辉。
面对苦难与死亡的从容承受与超越,便是生命的高贵与尊严。
⑧“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当我们将林徽因看作20世纪的一道美丽风景、一个浪漫传奇时,我们是否也应该低下头来看看她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有删改)
○1[林徽因](1904—1955),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
21.阅读文章,请你说出,抗战期间林徽因经历了哪些“碱滩和礁石”。
(3分)
在长沙,①;
去往昆明,②;
在昆明,○3;
在李庄,物质匮乏,身染重病,思想与精神困顿。
22.本文多次引用林徽因写给友人的信,请从【甲】【乙】两处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引用这段书
信的作用。
(3分)
选择:
作用:
23.选取文中的某一处语句,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同学们对林徽因更深入的认识,并写出你的解答。
(3分)
语句:
问题:
解答:
(二)(共9分)
21.答案要点:①遭受炮火袭击,与死神擦肩而过;②找不到交通工具,途中高烧不退;③物质的极端贫乏(或者“生活已经是捉襟见肘”),饱受亲人离世之苦。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2.答案示例一:选【甲】处
作用:在这段书信中,林徽因表达了对研究中断和不能继续的惋惜和焦虑,表现了她对事业执着的追求;照应了前文“最让她不能承受的是思想与精神的困顿”,同时引出下文她在病榻之中完成了大量工作的内容;在行文中引用书信内容更为真实可信。
答案示例二:选【乙】处
作用:在这段书信中,林徽因生动地描绘了逃难途中景色,将山涧、红叶、茅草等事物生动再现,表现了她对美好事物的捕捉与赞美;照应了上文“即便在最艰难的战乱困厄中,林徽因依然保有对生命、对艺术、对美的一份感悟与沉醉。
”又突出下文“面对苦难
与死亡的从容承受与超越,便是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在行文中引用书信内容更为真实可信。
(共3分,书信内容1分,分析作用2分)
23. 答案示例:
语句:林徽因冷静地回答:“中国的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问题:这句话表现了林徽因怎样的精神品质?
解答:这句话表现了林徽因在国难来临之际,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她身上所具有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知识分子的高洁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