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民窑铭文款识鉴赏
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瓷器是最有收藏价值的古董之一,然而大多数的人不知道如何鉴别瓷器。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瓷器收藏鉴别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要“古”。
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
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
韩国历史上盛产李朝白瓷的时期大概相当于中国的明朝,韩国人对它们极为珍视,品相上乘的李朝白瓷常常会被韩国人视作传家宝贝。
目前,李朝白瓷佳品的拍卖成交价多在数百万元人民币,一般白瓷也有数十万元人民币的落锤价。
虽说其在拍场上的价格远低于同时代的明朝青瓷,但相比现代的爱马仕瓷器而言,多年前的古瓷显然更具收藏价值,使用起来也更显“高大上”。
第二,必须“叶唇柱”。
物以稀为贵。
器太少、人并无我存有,这样的古瓷就是人之所欲。
例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珍贵而不辱使命稀有。
据有关资料统计数据,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少于百件,且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存有“纵存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观点。
在当前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多以宋代“汝、钧、官、哥、的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
而剧中的李朝白瓷因在16 世纪被韩国部分民窑恶搞烧造,因此在总体稀缺性上尚算不上极为罕见,都教授采用它们搞餐具也算不上太过暴殄天物。
第三,古瓷的价值还在于瓷器是不是“美”。
器物精美、制造工艺复杂或别有艺术情趣的作品自然受人追捧,其收藏价值也就愈高。
具体而言,古瓷器的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型,看古瓷的器型是否完整、端正,是否能给人以堂堂大气或秀丽典雅的美感;二是装饰,判断古瓷还在于它的刻划、模印、贴塑、施釉、绘画、题词等装饰手法是否得当,装饰效果是否能产生相应的艺术美感。
越是造型完整端庄、装饰得当的古瓷器,其市场价格也越高。
在剧中,女主千颂伊在打扫客厅时不慎打破的瓷罐正是因有朝鲜16 世纪著名才子许筠先生的亲笔题词,所以其装饰之“美”、身价之高便不比寻常,所以也难怪“八风不动”的教授亦心疼得不能自已。
古陶瓷铭文款识二官款及鉴定要点——建议收藏
古陶瓷铭文款识二官款及鉴定要点——建议收藏主要见于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耀州窑、定窑瓷器上。
既有彩书、墨书,也有刻划款。
多落于器底、肩、腹部等。
如“大德七年制”、“至元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等。
英国伦敦大卫德基金会藏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颈部书青花楷书“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可作为标准元代器物,同时也可对其他没有年款的元代器物进行断代排比。
明代纪年款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
官窑瓷器书款始自明永乐朝,以后成为定制。
书款位置有器底、口沿、颈、肩、腹、流、柄等部分,书款方式有彩绘、暗刻、模印、青花料书写,尤以青花料书写为多见。
款识内外双圈、单圈、方框、花朵或无纹饰不等。
官窑书款工整,由专人负责款识的书写,民窑书款随意,且书写方式较多,干支款如“万历丁丑年造”、“道光丁酉年制”等。
还有只写朝代不写年号的如“大明年造”等,多出现于政局动荡不安的朝代。
明洪武纪年款洪武(1 368~1398),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虽然史料记载早在洪武二年即已设御窑厂烧造,但目前并没有洪武官窑款识传世品,而且带有洪武纪年款的民窑仅见2件,如江西玉山发现一件青白釉瓷罐上刻有“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款字刻划不是很工整,显然是不经意写上的。
明建文纪年款建文(1399~1402),为明惠帝朱允炆的年号,建文一朝历时4年,不会有太多的建文款瓷器,且因永乐夺嫡,即使有建文款瓷器也不会令其流传,故有建文款瓷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明永乐纪年款永乐(1403~1424),为明成祖朱棣的年号。
永乐带有纪年款的官窑不多,款识有青花或釉里红料书写、锥刻和模印三种。
年号款识为“永乐年制”篆刻不见六字款。
永乐官窑瓷器款识蓝本出自大书法家沈度,署款位置多在里心,也有书于底面,个别书于内壁。
款字笔划转折之处圆润,结构紧凑。
边饰有单圈、单圈加花边、双圈、龙凤、云纹、狮球、鸳鸯等。
永乐官窑开明清官窑书帝王年号款的先河,这以后成为定制。
明宣德纪年款宣德(1426~1435),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
解答如何辨认瓷器的官窑与民窑
解答如何辨认瓷器的官窑与民窑1、如何鉴别官窑民窑瓷器官窑有纪年款,像大明嘉靖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之类!而民窑没有纪年款,只有古玩堂的堂号、或某府名号、或烧制的地方窑号之类。
官窑一般比较精美,民窑一般比较粗糙。
官窑意指由中国历代政府营建,为其烧造瓷器的窑场,所生产的陶瓷供宫廷所用。
因此除了有名的宋代官窑之外,亦有辽代官窑、明代官窑等。
官窑产品必须符合皇家的审美观,客观上就限制了陶瓷工匠的艺术发展,清乾隆之后,官窑产品也就逐渐没落了。
“官瓷”是一个特定的特谓,专指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设的官窑所造瓷器,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足是其特色。
诸如:官窑出战戟、这种瓷器和汝瓷、哥瓷、宋钧瓷、定瓷合称中国五大名瓷。
民窑是对官窑而言。
广义地讲,凡属非官府经营的,进行商品性生产的瓷窑及其产品,都是民窑。
民窑的历史远比官窑早得多,陶瓷器均产生于民间中,到了唐代,瓷器成了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远销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
据考证,在这些地区都发掘有唐三彩,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等。
民窑于此已有较大的发展,并带有商品生产的性质。
唐代以后,各地民窑辈出,竞相媲美,往往有供不应求之势。
其中著名的,宋代有钧窑,汝窑,定窑。
章生一的哥窑“纹片瓷)以及章生二的弟窑(龙泉青瓷)等。
宋元时,民窑发展较快,仅景德镇的民窑就增加到三百座之多。
此时的民窑完全属于商品生产的性质,民窑在产量上所占的比重比官窑大得多,在质量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到了清代,民窑占了压倒优势,官窑瓷器也为民窑所出。
2、官窑的瓷器为什么会有裂纹?宋代哥窑和官窑产的瓷器大部分都含有裂纹,也就是冰裂纹,这些裂纹是因为烧制工艺与普通工艺不同而产生的并非瑕疵带开片的宋代瓷器,最典型的要属官窑和哥窑的青瓷。
冰裂纹也称璺,它是瓷器本身内部应力的一个表现,只有当内部应力在正常状态下不平衡、无法维持现有状态,釉的伸缩程度超出其弹性区间极限时才产生釉层断裂、位移,直至内部应力平衡,因而形成宏观的冰裂纹效应。
清代官窑瓷器款识和清代民窑瓷器款识鉴别(最全)
清代官窑瓷器款识和清代民窑瓷器款识鉴别(最全)清代官窑瓷器款识和民窑瓷器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新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而且各种堂名款、花押款、吉语款也更为多样。
清代共有帝皇十个,均有帝皇纪年款的瓷器传世,他们依次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清代官窑瓷器顺治官窑器以书写“大清顺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也有写“顺治年制”四字款。
款字用笔有力、起笔见峰、住笔见顿、划多下拉、勾捺上剔,但整体布局不甚规整。
清代民窑款识较为多样,有篆书堂名款,如“玉堂佳器”、“继善堂”、“梓桑轩”等,有各式花押款、伪托款。
祭器多用干支纪年款。
康熙朝历时61年,款识较多。
其官窑款多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或三行青花楷书款,晚期有少量篆书款。
前期常见干支纪年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
本网资料库内有一对康熙青花杯,落款为“大清丁未年制”,是康熙六年的瓷器。
珐琅彩器上书“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料款。
其字体前期宽大,笔划粗重挺拔,顿捺明显。
后期字体清秀,在具体写法上也有细微区别,如:熙字四点多为直点或顺点,少逆点。
年字三横前二横较短,第三横较长,且紧紧上靠,一竖较长。
款字外饰有单圈、双圈、双正方框等。
康熙民窑款识更为多种多样,有图记款,如秋叶、角、爵、方胜、杂宝,还有寓意性图案,如一枝笔、银锭、如意组合为必(笔)、定(锭)、如意等。
私家款如“杏林春宴”、“北庆堂”、“益友堂”、“若深珍藏”等。
有光画双圈,不写字的双圈款。
还有“文章山斗”之类的闲章款。
仿前朝的寄托款,以仿嘉靖款居多。
雍正官窑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青花双圈款,也有双方框款,其次是多用于单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书款。
从字体上分析,雍正款识由专人题写,所以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大致相同。
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
“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主要用在仿均、炉均和茶叶末等器物上。
“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仅用于珐琅彩瓷。
大清各朝官(民)窑瓷器年制款图(图样)
大清各朝官(民)窑瓷器年制款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d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大清乾隆年制 官窑款式款识描述: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
乾隆朝历时达60年之久,烧造量大,写款者几经易手,所以,乾隆官窑器的款式变化较多。
楷书与篆书也同时并用,以篆书款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布局与雍正官窑相同;有的作六字双行竖写,字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
乾隆早期篆书款,多作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排列,运笔转折处圆滑,“制”字左上部分写法如第9款图。
还有一种“乾”字左边上部的“十”字写成“山”字形,中间的“日”字写成“由”字,这种少见的乾隆官窑款写法属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窑官时使用的字体。
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数不加圈框,篆书款的字体工整,“制”字左上部分写法如第1款图。
北宋官窑瓷鉴赏
北宋官窑瓷鉴赏提要: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灿烂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
其中北宋官窑瓷器款识多达数种,因为专门为宫廷用瓷而制造的,所以产量很少,因而流传至今的瓷款也极少。
关键词:北宋官窑五大名窑特点造型釉色支钉一.揭秘北宋官窑中国陶瓷的发展源远流长,瓷都景德镇更是名扬中外,到了宋代,瓷器的发展到达了黄金鼎盛时期,其中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更是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其中由官窑烧造的贡御瓷器更是工艺先进,制作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在北宋,瓷器可分为官窑和民窑。
首先简单说下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考虑了成本,所以工料就不是很讲究。
但官窑却不同,官窑是为宫廷而制作的,制作时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和生产技术也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因而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多都是稀世珍品。
很多人就产生疑问,北宋制作的官窑的地方在哪?是景德镇吗?随着时代的变迁,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开封),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①。
至今官窑到底在何处是一个谜团,等待后人的探索与发现。
二.北宋官窑瓷款的特点1.造型别致制作精巧以左下这张天青釉三足乳钉洗为例子进行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此制品满釉支烧,支点多呈圆形或扁形,冰裂纹开片,釉下气泡密集多层,釉色和胎质都极似汝窑瓷,但是釉层却比汝窑瓷厚得多。
工艺规整大气。
这样的造型对于瓷器的制作是一种挑战,像一般的瓷器,我们常见常见的都是类似与家中装饰的花瓶一样,造型上很单一,而北宋官窑瓷器就造型精致,气度不凡,给人眼前一亮,别致新颖的感觉。
2.釉色美丽烧制精湛右上图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汝窑制作的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釉色是淡淡的情色,像一面镜子一样,晶莹光亮,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光泽闪亮。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
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
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注:1.郭葆昌介绍: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
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
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
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
郭葆昌为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
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
郭葆昌不仅是烧制瓷器的名家,也是鉴赏家和收藏家。
他的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古时酒器)。
郭葆昌在烧制“洪宪御瓷”时,也连带烧制了一批自用瓷器,署“觯斋”款,另仿制了一批康、雍、乾三朝“官窑”,均为难得精品,今天亦是凤毛麟角。
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
他不仅收藏、制作瓷器,也收藏字画碑帖。
当年故宫大内的“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殉的《伯远贴》,竟归郭葆昌所收。
郭保昌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中外宾客请其额定、购买古玩者车水马龙于其寓所之前。
世人多以其为袁氏宠臣,殊不知此人颇有爱国之心,从不将真品卖与外国人。
1946年郭氏后人遵从遗愿,将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
当时“郭瓷”与“杨铜”(天津杨宁史所藏的青铜器)为故宫所购重要文物。
“郭瓷”中不仅有罕见的宋瓷,也有连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后均运抵台湾。
宋代瓷器铭文款识解读(九)
宋代瓷器铭文款识解读(九)解读内容:①大宋官窑②大宋哥窑③大宋汝窑④官⑤汴京官窑前言:上节主旨解读的是皇家铭文款识,本节主旨详解宋代朝廷官方铭文款识;其实官款与皇家款绝大部分都是同出一处或几处窑口的器物,只是各自用途略有区别而已;如果说皇室铭文款识,彰显的是皇权、皇威以及皇朝内部的政治秩序,那么,大宋官窑/哥窑/汝窑铭文款识,则体现或诏告了大宋朝廷一统江山的决心和政治主张。
本节与《…解读之二》有重复的,以本节解读内容为主。
谢谢!一,大宋官窑、大宋哥窑、大宋汝窑官、哥、汝三大官款,自太宗皇朝出现以来,一直担当着宋朝300多年'礼制'国家的载体;严格来讲《大宋/官窑/哥窑/汝窑》,亦受民庶勿用的皇权限制,只是这种限制比皇室铭文器要宽松一点,有些衙门借'公用'法理,可以占为衙门所有,无论官、民绝对不允私自拥有,更不能随意买卖或民间流通。
官、哥、汝三大官窑铭文款识器物一般有如下几种用途:①.征伐祭祀器。
这是以'大宋朝'名誉,对边关国家开战前,祈愿上天护佑大宋旗开得胜的祭祀礼器,祭祀完成后军队才能出征,器物由内府内待收聚后择地窖藏,这就是许多民间收藏品没有丝毫使用痕迹,崭新如昨的原因;②.皇朝内部皇族成员的有偿器物。
所谓有偿,是皇族成员可以拥有,但必须付钱购之;有些《大宋/官窑/哥窑/汝窑》铭文款识器物,出现有皇帝的题词铭文,这大多是其皇族成员向皇帝祈讨的,其目的除增添器物的品玩趣味外,更多的是增加器物的珍稀品味;③.对周边国家的外交礼器;④.对辽朝、西夏、金朝等周边国家贡奉的'岁币',虽然史载文献没有详述以'岁币'置换'器物'的史实,但向这三个边关国家输纳岁币的文献记载却历历在卷;⑤大宋朝每年向天、地'行礼'的国家祭祀礼器,其中亦不乏皇室'御制'铭文礼器;⑥其它突发重大事件的祭祀礼器等。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
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
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基本上包括明清历年来的瓷器上所出现的官窑和名窑款识。
附注:1.郭葆昌介绍: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
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
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
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
郭葆昌为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
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
郭葆昌不仅是烧制瓷器的名家,也是鉴赏家和收藏家。
他的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古时酒器)。
郭葆昌在烧制“洪宪御瓷”时,也连带烧制了一批自用瓷器,署“觯斋”款,另仿制了一批康、雍、乾三朝“官窑”,均为难得精品,今天亦是凤毛麟角。
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
他不仅收藏、制作瓷器,也收藏字画碑帖。
当年故宫大内的“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殉的《伯远贴》,竟归郭葆昌所收。
郭保昌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中外宾客请其额定、购买古玩者车水马龙于其寓所之前。
世人多以其为袁氏宠臣,殊不知此人颇有爱国之心,从不将真品卖与外国人。
1946年郭氏后人遵从遗愿,将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
当时“郭瓷”与“杨铜”(天津杨宁史所藏的青铜器)为故宫所购重要文物。
明清历朝官窑款识大全,珍藏!
明清历朝官窑款识大全,珍藏!
明代采取“官办民烧”的形式,开始有官厂,专烧进贡的瓷器。
瓷器烧制经过两宋时期的发展,不论在烧制工艺,还是器具种类方面都达到了高峰,各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品种,如永乐甜白、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等瓷中翘楚。
明宣德黄地青花菊花海浪折枝花果盘
清雍正霁红釉小撇口瓶
下面是明清历代官窑款识:1、大明嘉靖年制真品的款识
2、大明正德年制真品的款识
3、大明宣德年制真品的款识
4、大明成化年制真品款识
5、大清康熙年制真品款识
6、大清雍正年制真品款识
7、大清乾隆年制真品款识
8、大清嘉庆年制真品款识
9、大清道光年制真品款识
10、大清咸丰年制真品款识
11、大清同治年制真品款识
12、大清光绪年制真品款识
藏家群
找对圈子很重要。
明清官窑瓷器底足及款识
明清官窑瓷器底足及款识一件瓷器包含信息量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底足,而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在烧造上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我们在鉴别的时候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通过看一件瓷器的底足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件瓷器的胎质,修足的方法,以及官窑款识的特征,并且在鉴定之余,还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书法。
永乐宣德时期瓷器底足永宣时期总的来说,底足墙逐渐趋薄,器足由浅至深,由小至大。
早期修足同洪武晚期,其后内足墙由离心过度我,挖足渐深,足端平切。
釉面与露胎处基本呈现火石红色。
质佳的足底内开始刷涂一层薄釉。
由单涂足心进而半涂内足墙。
足墙加高,直径放大。
个别有挖足过肩。
内足墙与底的交接处呈锐角折。
而内足墙大部分却较垂直,与成化前后的修足特征相似。
其区别在于成化前后的足墙较薄,且大多挖足过肩,挖足趋于细致,乳丁状突起不明显。
质量高的一类足墙及器口沿较薄。
内足墙向心角度,自宣德以后呈逐步缩小之势。
明早期,器内底通常在底与器壁的交接处有一道较深的凹线,既所谓“月亮底”。
成化、弘治时期瓷器底足成化时期挖足多较深,普遍过肩(内足墙高于外足墙),沿用至十六世纪初,大约四十年左右。
较好的一类挖足过肩部明显,足墙趋薄,底心较平,乳丁状突起基本消失,内足墙与底交接处呈锐角折,并较垂直(与宣德前后相似,只是足墙较薄)。
外足墙端斜削或滚圆,内足墙仍有棱边感(较好的有足墙两端双侧滚圆的现象)。
挖足过肩更加明显。
晚期挖足过肩现象减少。
足墙较垂直低矮,部分出现内足墙离心倾向的一类应属于正德时期。
正德时期瓷器底足正德和嘉靖早期,是明代中期向晚期过渡的一段时间,对民窑器来说,根本的改变是从胎体的粗厚向轻薄的转变。
胎、釉承弘治,变化不是很大,大部分较前略显粗糙。
盘类底部下塌更趋明显。
出现了类似于鸡心底的笠状及跳刀痕、粘砂等现象。
即使官窑,有的底亦呈明显的笠状。
内、外足墙均较垂直,甚至内足墙又点离心倾向,多数外足端向内上方斜削,致使内足端落于台面。
一般挖足不过肩。
看历代瓷器底款,揭瓷器鉴定真相
看历代瓷器底款,揭瓷器鉴定真相陶瓷鉴定,不外乎看器型、辨胎釉、论纹饰,了解历史背景等途径,但对于现在的高仿品来说,这些特征目前都能基本达到......小小的底足能反应瓷器的重要特征,抓住这些特征综合分析,较易找到感觉,避开假货,发现真品。
下面从瓷器底款特征进行剖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纪年款(一)宋代纪年款1、宋“景德年制”款按照文献记载,景德镇窑以皇帝年号命名官窑纪年款,始自宋真宗景德年间。
但以“景德年制”为款识的景德镇宋官窑实物,至今未能发现。
2,宋“至道元年”款“至道元年”(995)款为宋定窑器署款,而且刻饰在瓷器外壁上,具有题铭记事性质。
3、宋“明道元年”款“明道元年”(1032)款为宋代虎纹瓷画的署款。
由于受绘画载体材质理化性质的影响,宋代纸绢画遗存甚微,因而此器显得十分珍贵。
(二)元代纪年款1、“至正十一年”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磁州窑菊纹罐上的“至正十一年(1351)七月二十九门河东陈家翔造”款铭,为元磁州窑民窑器款。
2、“至正年制”款近年,黑龙江省扶余县古代墓葬出土的釉上彩缠枝番莲纹碗碗底“至正年制”款为明代嘉靖万历间的仿款。
(三)明洪武款明洪武年间,皇廷御器,按照需要临时下达国内几个重要产瓷区烧造。
如果需用量大,则调工匠赴京(今南京)置窑烧制。
对此,明万历版《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作了具体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
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
九十年代,南京明故宫故址出土了洪武官窑残器。
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洪武”纪年款的官窑器。
(四)明永乐款1、永乐官窑款永乐初年,明代皇廷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
烧造的御器,书写“永乐年制”四字款识。
永乐官窑款,大多为篆体。
或用青料书写,或在胎骨上刻饰,再用透明釉罩盖。
(1)青花书写篆体“永乐年制”官窑款笔道浑厚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折角处为圆角,结构严谨整饰,气象雄浑豁达.款外围双圆圈,或围图案,或围花纹(例如鸳鸯、狮子滚绣球、团花)。
明清时期民窑瓷器款识
明清时期民窑瓷器款识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
民窑瓷器的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
以下按朝代分而述之。
明代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
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
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建文:未发现署年款的瓷器。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
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
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
因此,永乐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
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
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
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
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
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
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
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
未见有印款。
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
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
款识还见有“大德吉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
正统、景泰、天顺:正统、景泰二朝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
正统一朝,迄今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二例。
景泰朝一件未见。
天顺朝仅见四件:一件印“天顺年造”款卵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
明清官窑瓷器常见款识(明代篇)
明清官窑瓷器常见款识(明代篇)款识是记录工艺品制造的朝代及年号,由四字或六字组成,瓷器的款识一般见于御制器物底部,也有见于器身的。
通常为直书,应从上往下、从右往左阅读,也有横书的,依然是从右往左阅读。
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清雍正,北京故宫博物馆藏面对纷繁冗杂的瓷器类型,喜爱瓷器却对瓷器年代不甚了解的入门者,通常会求助于瓷器底部的款识。
不过,款识也有伪造的,认识瓷器款识最好的方法,还是先熟悉经权威鉴定的博物馆藏瓷器款识,将一些馆藏常见款识的样子熟记于心后,再去市场上淘货就比较稳妥了。
市面上带款识的瓷器一般为明、清传世品或出土器物,下面就来说说明代和清代瓷器的常见款识吧。
明代瓷器款识目前发现的明代瓷器款识最早是在永乐时期,迄今还没有见过洪武朝的年款,所以如果见了写有洪武年款的瓷器一般都是假的!永乐时期的款识有篆书的“永乐年制”四字款,馆藏存世品有永乐青花压手杯、甜白釉碗、红釉高足杯等;文献上提到过永乐朝瓷器还有“大明永乐年制”六子款,但目前还未发现过实物。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底款,明永乐宣德年间瓷器款识多为官窑款,前人有“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的评价。
“宣德款多”是因为宣德瓷器除了在盘、碗等器物的底部书写外,还在圆形器皿的里心和口边,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带写款,甚至还有双款(如文具盒、合欢盖盒等,在盖里和底足均有年款),因此又有“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说法。
宣德款识大多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少见“宣德年制”四字款。
此外,宣德款的“德”字中间“心”上的一横往往不见,“德”字写成“徳”。
祭蓝釉白花鱼莲纹盘,明宣德祭蓝釉白花鱼莲纹盘,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执壶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执壶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明宣德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带有“大明天顺年制”款的青花小碗外,很少发现有官款的器物。
历朝官窑、民窑瓷器款识大全
历朝官窑、民窑瓷器款识大全唐代唐代“盈”字款属于皇家大盈库瓷器恭喜您获得了1次抽奖机会!广告五代定窑白釉刻“官”字款宋代宋汝窑“蔡丙”款展开剩余99% 宋汝窑“奉华”款宋“官窑”款宋官窑青釉“殿”字款宋钧窑养心殿款北宋定窑“尚药局”款“供御”款建盏宋代磁州窑张家造款宋代磁州窑仁和馆款,这类酒馆款很常见元代元青花“从至正壬年到至正十一年”款,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元樞府款元代“内府供用”款明清官窑民窑真品瓷器款识集藏大明永乐年制款大明宣德年制款明成化款明成化的天字款明弘治款明正德款明嘉靖款明隆庆款明万历款明崇祯年款清代顺治年份款清康熙年款清雍正年款清乾隆年款清嘉庆年款清道光年款清咸丰年款清同治年款清光绪年款清宣统年款民国年款中华共和元年款民国元年制款文字版:年代铭款内容秦:右司空婴左司高瓦左贝右齐都昌寺水咸阳市于咸阳成(城)申安陆市亭栎市杜亭咸亭阳安驻器咸亭芮柳婴三国: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西晋:先姑坤一枚紫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紫是鱼浦七也东晋:罂主姓黄名齐之朱唐:张何陈李赵冯庞庞家陈家陈琪李十造罗锡章王徐马朱红上大姜千示永合平项记阮记柴记朱伯远作杜家花枕裴家花枕元家记卞家小口天下有名郑家小口天下第一丁道刚作瓶大好徐家沉丙午岁造蒋应宋:奉华凤华聚秀禁苑德寿慈福赵家吴舒家记陈家印记陈家号记段家合子记家国永安元丰治阍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书刘家印号郭立谢许段蔡吴汪蓝朱徐程张余陈潘汪家记正李十哥小四玄壶吴六郎政和七年二月初五日吴惠成丘小六泥颐草堂先生雕造成功夫后山颐草堂雕造功夫周家公夫练八郎公夫林立林罗军魏仁皓项里马永千上赵家王童呈赵和吉思刘杨惠同田李宋褚柳金苏崔郭马孔何花纪刘五盘子梁四个梁四莫三郎梁伍任周莫一莫十莫一立陈三文三林四刘四李伍李六李九欧二欧小二区二龙二龙六程八黎司小二小三小六小七二金而知李公造李小一蒋四蒋小八蒋子弟供舍张一赵小二陈立崔十四刘十好七封立木肖小田洪立洪四本小本重刘立绍圣四年四月十六日钟表博士谨记九政自造火元丰六年八月十九日元越一盘秦文殿迪功郎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造丘小六泥房乔位龙李小翁朝真归牛东宫辽:孙徐杜金:张家造赵家造刘家造张家枕张家记张家窑张大家造张大家枕古相张家造王氏寿明王氏天明漳滨逸人制佛光普渡大安二年张泰造大定二年六月六日家造刘三公瓦底于三叶子成泰和二年八月六三日亡过崔仙奴元:使司帅府公用至正拾壹年七月二十九日小河东陈家亲造张家造古相张家造李家造王家造相地张家造滏源王家造滏源陈家造滏源常家造张高仲夫项正项宅正窑元字染拾叁号匠元祖郭家大枕已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岁次大元国至大元年四月初拾记汾阳琉璃待诏任瑭成造刘大使宅凌氏用明天顺:天顺七年大同马氏明正德:吉府上用何玉清造明嘉靖:天宫制鼎朱府晋府璞会上用晋府造用藩府上用藩府佳器郝府佳器秦府秦府典膳所秦府典膳所乙丑年造长府制造长府造用赵府制造赵府制用黔府腆善所茶房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松柏草堂滋树堂东书堂玉泉德记陈文显造陈守贵造陈守钊造程自造邓奎自造程氏自造程景自造吴文自造唐比自造刘信嘉靖年制乐平嘉靖年西谷制明万历:万历年制德府造万历年德府造德府造用青萝馆用太和王府万历年制纯思堂用万历年制纯忠堂用万历丁亥年造黔府应用万历乙亥黔府制用玄荫堂制芝兰室博物斋藏京兆郡寿房记灌园督造沈氏仙关吴震青华仙子吴震宣窑程玉梓造荆桂少溪紫芝主人监制明天启:王远选造天启年米石隐制天启三年唐氏制仁波佳制少溪置用明崇祯:丛菊斋雨香斋白玉斋博古斋仿古斋以德堂吾斋旷府佳器甲戌孟春赵府造用王远监造明顾氏石林三槐李氏清河制造张明工夫陈粤彩杨升可松何朝宗何朝宗印张寿山陈伟之印林学宗印林朝景林氏子信冶仙之文荣文荣雅制明师清顺治:望仙楼百花斋百花斋制梓桑轩制种玉堂许世文元公制清康熙:复香轩之清制中和堂制怡怡堂制应凡堂制兆余堂制兆玉堂制瑞庆堂制应德堂制怡德堂制庆云堂制碧云堂制玉宝堂制玉桂堂制会元堂制兴元堂制永裕堂制清荫堂制碧芳堂制碧玺堂制友于堂制昆碧堂制淡宁常制芝兰堂制谦牧堂制敦睦堂制绍闻堂制东壁堂制御赐纯一堂珍藏御赐纯一堂景洁堂俭师堂王辰堂百子堂希范堂松年堂松柏堂制玉海堂制美玉堂美玉堂制朗润堂三元堂制永兴堂制聚兴堂制荣锦堂制尚志堂来雨堂博古制益友堂博古制恒丰堂博古制嗣德堂制春辉堂春晖草堂秋辉堂淡宁堂慎德堂制慎德堂博古制珍玉堂制世恩堂制庆恩堂制全庆堂制衍庆堂制世锦堂制紫荆堂紫荆堂制敦仁堂晖吉堂琳玉堂制光裕堂制北庆堂制惟善堂制心逸堂德星堂仙鹤堂欢乐堂制应孔堂制玉清堂松轩制升祥轩玉清制彩玉堂颖川堂绍闻堂德馨堂制德馨堂天宝堂制天水堂制台衡堂制留耕堂制绿荫堂佩玉堂佩玉堂制篆漪堂恒兴美玉堂制通德堂制正玉堂制宁俭堂清玩桂育堂制益友鼎玉堂制吉庆堂制书锦堂居敬堂聚顺美玉堂制大树堂制奇玉堂制昭玉堂益友堂制永和堂制同顺堂制枢府式仿枢府宣和碧玉堂制安素草堂嘉善堂仿古制留耕堂仿古制听松堂仿古制白云堂仿古制慎德堂仿古制天琛堂仿古制全庆堂仿古制怡玉堂制草阁文山阁远山阁云苍阁张家湾梓阁松石斋还古斋宣和式问心斋丛菊斋集雅斋制拙存斋乾惕斋芝润斋制笔花斋制寿古斋制宿云斋容斋金兰斋制芝兰斋制芝兰斋制玉兰斋玉兰斋选式制天禄书斋调鹤闲轩清赏应德轩博古制复香轩玉清制杏林轩红蕉轩印月轩制安吉居制问清居制彩云轩应德轩常丰轩珍玩器文翰斋清玩杏林轩珍玩光裕堂珍玩制玉堂美器青云斋佳玩玉堂佳器瑞麓山房佳制三益之珍雅制兆庆堂清雅制兆余堂清雅制三友雅制魁元雅制魁元仿古雅制永香轩玉清制瑞麓山房监制逸居云居青云居木石居木石居仿古制玉石居水云居竹石居石居风流宰相家萃友苑制张宅佳器莲峰寺记漱玉亭怡德堂玉石制萃文苑海岳家藏绿荫堂器春育主人珍藏商山仿古善山仿古峰霞山人渭水渔翁中山人程子受(眉公)吴仲兴晓山主人世东海鼎臣雪庵卉庵西园璞庵宋药州两来正记文如壁清雍正:谦牧堂制立本堂制世恩堂制谦牧堂制曙光堂制正顺堂制浩然堂浩然堂制裕堂制守易堂百露堂庆宜堂制养和堂制精雅堂制燕喜堂制敦复堂敬恩堂园明堂东园堂希范堂俭宁堂清玩世经堂大明嘉精年世经堂制姚江冯护荫堂珍藏云在草堂朗吟阁制欣赏阁太和斋雍邸清玩安吉居珍玩制青云居文石山房大清雍正年制冯宅宝机楼藏椒声馆古香书屋正谊书屋浴砚书屋遗安书屋珍藏亦庵吴府耀华藏器雍正甲寅沈阳唐英敬制普陀山圆通殿瑞锡琼制瑞锡琼瑛公输监制歧博古制江鸣皋造瑶华清赏玉清雅制孙睦宗清乾隆:旭华堂藏和辉堂制嘉荫堂制湛恩堂制成信堂制凝和堂植本堂制彩华堂制彩润堂制彩秀堂制致远堂制敬修堂制敬畏堂制宝恩堂制澹宁堂制惜阴堂制荣瑞堂制敦睦堂制明远堂敬慎堂静镜堂诚信堂敦叙堂雅雨堂述古堂述德堂曙光堂制禄寿堂制瑞德堂制筑野堂制思荣堂制裴孝友堂裴逢吉堂忠信堂制资善堂制斯干草堂椿荫堂养和堂制师古堂制庆宜堂制六谦堂制致和堂制乐静堂乐善堂恭寿堂制恭寿堂宗祠弋好堂清赏古香斋宝晋斋宝善斋宝啬斋宝啬斋藏有正味斋宁晋斋宁静斋宁远斋澹宁斋制百一斋德诚斋经斋觉是轩妙香馆制九畹山房百一山房蜿委山房文石山房红荔山房对屏山馆乡麟楼制市隐楼制宝机楼制玉杯书屋浴砚书屋正谊书屋内府珍藏荔庄啸园东园略园潭柘寺供听松庐听云山主人馆七十二鸳鸯社昊十九制壶隐老人壶隐道人瑶华道人泉制唐英唐英敬制唐英俊公氏唐英隽公俊公沈阳唐英沈阳后学蜗寄唐英敬录沈阳唐英敬制钦命榷陶使者沈阳唐英敬制蜗寄唐英制榷陶使者唐英制督陶使沈阳唐英题蜗寄居士古柏堂蜗寄居士清赏蜗寄题沐斋沐斋居士制陶成居士制古泉堂陶成居士陶成堂印陶成堂制陶成堂印陶铸陶榷甄陶雅玩乾隆甲辰俊公赠品陶人榷陶呈星使蜗寄老人唐英之印隽公乙因雅制瞿宝珍玉锋石林陶珍韩睦宗清嘉庆:懋勤殿彩华堂制彩秀堂敬畏堂制种芝堂制志勤堂庆宜堂制事敬堂制寿颐堂制诚信堂玉庆堂制嘉荫堂斋谷山人造嘉荫堂制嘉荫堂藏一善堂制植本堂润碧轩制澄怀轩藏春江花月楼素织山房永源成记完颜氏俊公自制福海珍藏佩珂监制清道光:嘉乐堂制精进堂制养和堂制巨德堂制厚植堂制经笥堂制公勤堂制乐古堂制种芝堂制存古堂制庆宜堂制皆山堂制惜阴堂制浩然堂制嘉荫堂制崇礼堂制定府行有恒堂珍赏行有恒堂退思堂制邸退思堂制慎德堂制退思堂德斋主人珠琳堂制求谦堂制锡庆堂制眉寿堂制敦厚堂制荣瑞堂制百寿堂记陶陶草堂监制一善堂制履信堂制聚庆堂制多福多寿堂制了孙传代留余堂监庆堂制约已堂制玉庆堂制青莲堂制听雨堂敬修堂敬畏堂种德堂观莲舫制承启堂李氏宗祠静镜堂制九思堂制墨缘堂制筑野堂居梧堂双清阁制桂月山庄锄月山庄宁晋斋制宝善斋制德诚斋制慎静斋制愿闻吾过之斋湛静斋十砚斋思补过斋坦斋珍藏夔斋监制思补斋制知不足斋道光年制十花斋斋性轩古月轩尘定轩自诒轩制清顺轩竹韵山房云溪精舍春江花月楼双照楼制寿春楼藏百福楼胡海楼绛月楼晋甄吟馆监制冶春吟馆邸清赏从香书屋天香书屋遗安书屋古香书屋珍玩友棠浴砚书屋澹怀室瞿之室制完颜宗祠慧福寺古潞李氏梅坡制解竹主人制造学山小筑正斋主人赵之谦查小山制熊氏壁臣仿古养园仿古道光年冯氏制沈恰如制健庵雅制福英供奉佛天珠峰祝岭雅藏乐敬字置琴南手制仙源陈国治作道光二十四年定王府制道光已酉行有恒堂主人制道光庚子年定王府制道光乙已年定王府制定府行有恒堂珍赏道光丁未春定府行有恒堂制道光丁丑秋九月善宝属陈国治作王炳荣李裕元马衡和宋玉峰制醴渠自制醴泉自制清同治:体和殿制乐寿堂慎思堂制诒谷堂制务本堂涵德斋制敬顺斋制慎静斋竹雪轩晋砖吟馆监制王炳荣作李裕成宝胄第制清光绪:储秀宫制长春宫制一善堂大清光绪春怡堂制慎德堂制甘泽堂制退思斋愿闻吾过之斋光绪丁未玉海堂仿大雅斋嘉泰松轩陶法宝俭存斋恕斋清玩一百二十畦芍药园主制聚厚轩燕赵悲歌之士孔子后四十一葵卯制汀源郑氏子孙宝用乐道堂主人制熊氏壁臣仿古澹园居士素云道人光绪戊盐城宋锦桂画样景德官窑做造贵池南山村刘氏聚学轩永宝用清宣统:坤宁宫祭器宣统已酉宜春堂制宣统庚宜春堂制来鹤堂清何朝春许云麟许裕源博及渔人许云麟制珍如金记顺和苏记源益店大昌宝玉如璋来禽黄炳霍来冯铁来瑞号民国:居仁堂制(袁世凯所用)颐寿堂乐古堂怀仁堂制静远堂制(徐世昌所用)谷冶堂寿护草堂主人大德堂制慎德堂制昭德堂制退思堂制延庆楼制(曹锟所用)竹清山房藏经山房竹肃山房碧云山房澄怀园惟一斋古松斋觯斋(郭葆昌所用)乐陶斋如意馆陶陶斋(王琦所用)饮冰斋(刘雨岑所用)觉庵(刘雨岑所用)佩古斋(程意亭所用)古石斋(田鹤仙所用)古欢斋(潘陶宇所用)再思轩(刘希任所用)石庐(染兑石所用)希平草庐(王大凡所用)栖碧山馆(徐仲南所用)平山草堂(汪野亭所用)彤云山房(汪晓棠所用)晴窗读书楼(邓碧珊所用)亦陶斋(张志汤所用)清平画室(余翰青所用)愿闻吾过之斋(王步所用)郭世五陶务监督郭葆昌制汪友棠汪晓棠汪照藜汪云山汪洋汪少亭汪大沧汪以俊汪少平汪小亭任逢瑞萧靖初潘祖熙潘陶宇潘庸秉许上礼陈雪岩陈德明罗子林莲溪陶叶震嘉何许人陆云山程水金程云农程子其李明亭王云泉王锡良王大屏王倚之王晓帆邹洁争文侯争国钧余文襄柳兰亭魏墉生邓肖禹邓碧孙邓重明涂菊亭毕伯涛朱明朱受之冯大陀万云岩章仕保张松涛张志汤张沛轩熊梦亭熊作仙熊文融曾福庆段子安丽泽轩黄晓村董师曾方伯卿方云峰吴俊吴寄甄饶华阶黄发顺钱仲明孙月轩徐韵泉徐天梅郑效维杨鸣皋余翰青余竹青余见田余磊青余鹤筑刘雨成刘仲卿刘希任刘希玉游海滨娄观涛河头居士胡邦浩石宇初石奇峰至云主人姜梦神孫郎谈古之浅谈王审知与闽南文化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瓷器收藏·新手入门指南(五)明清瓷器上款识了解
瓷器收藏·新手入门指南(五)明清瓷器上款识了解款识了解明清两朝青花瓷“款识”在官窑与民窑落款位置.书款用料.排列等都有差别,明代早期瓷物多底足为砂底,款多写在内底心,明中期多数写在圈足内,入清康熙朝,琢器有匾额款,写口沿.与腹部等处。
另外,还有许多仿款需要认真观察注意,例如成化多仿宣德款,天启.宗祯朝多仿宣德.成化款,清康熙朝多仿嘉靖款,雍正多仿成化款,乾隆朝多仿宣德款等等。
不管哪个时期仿前朝款,都不可避免带有本朝风格特征,而后仿品上的款识多为任意书写,字体与布局均不同和前朝之款,假如精心描绘,也难免会露出马脚。
识别如仔细观察不难看出破绽。
明成化斗彩瓷享有盛誉,后朝氏仿品署成化款最多,真品成化斗彩瓷款有特征“大”字尖圆,“明”字窄平,“成”字撇硬,“化”字“人”旁“匕”旁七分齐,“制”字“衣”部少越刀。
不管明清或如今所仿斗彩瓷款识再精细均无法取得明成化朝拙朴意趣。
万历官窑写款最多,“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主,端庄工整,敦厚刚劲。
兼有篆书,“万历年制”与“大明年制”四字款少见。
款外带双栏圈与不带双栏圈。
本朝最多款以“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双圈楷款.居多,多书物底部。
乾隆朝款识最为复杂,多种字体和形式在初期官窑款中“大清乾隆年制”即有楷书款,也有篆书款,与雍正朝相同六字三行横排式,也有六字双行竖写,外围以双圈栏,后一种字体介于楷.隶之间。
乾隆早期物中篆书款为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多数无圈栏,个别围有方框,六字两行围有双圈,字体柔和。
到中.晚时期,物上流行款识大多六字三行无圈栏,写于足底,也有六字一排横写于物口.肩部.足底,此时官窑款识多数字体工整,青花色调深沉,也有字体草率不规整.色调深浅不一个别现象。
清代粉彩瓷记年款一般为六字“大清某某年制”,与四字“某某年制”字款。
字型方面,康熙朝盛行楷书,雍正朝楷书多于篆书,乾隆时期流行篆书,嘉庆后以楷书为主。
格式单圈.双圈.无圈栏.双边正方形等,与青花书款为主流,乾隆后用红字款为多。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转)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转)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
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
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基本上包括明清历年来的瓷器上所出现的官窑和名窑款识。
附注:1.郭葆昌介绍: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
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
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
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
郭葆昌为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
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
郭葆昌不仅是烧制瓷器的名家,也是鉴赏家和收藏家。
他的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古时酒器)。
郭葆昌在烧制“洪宪御瓷”时,也连带烧制了一批自用瓷器,署“觯斋”款,另仿制了一批康、雍、乾三朝“官窑”,均为难得精品,今天亦是凤毛麟角。
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
他不仅收藏、制作瓷器,也收藏字画碑帖。
当年故宫大内的“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殉的《伯远贴》,竟归郭葆昌所收。
郭保昌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中外宾客请其额定、购买古玩者车水马龙于其寓所之前。
世人多以其为袁氏宠臣,殊不知此人颇有爱国之心,从不将真品卖与外国人。
1946年郭氏后人遵从遗愿,将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
当时“郭瓷”与“杨铜”(天津杨宁史所藏的青铜器)为故宫所购重要文物。
宋代瓷器铭文款识解读(七)
宋代瓷器铭文款识解读(七)解读内容:①北宋官窑②南宋官窑③郊坛官窑④白浒孤窑⑤北宋郊坛下官窑⑥南宋郊坛下官窑前言:笔者最初看见《北宋官窑》《南宋官窑》的铭文款识器物是4年以前,当时很是吃惊,差点惊掉下巴!后来通过不断收集到的史物证据,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与史料记载相互吻合的史实链条。
感恩神灵助我,让我首先有幸解读《北宋官窑》《南宋官窑》的来龙去脉…谢谢!一,《北宋官窑》《南宋官窑》《郊坛下官窑》《白浒孤窑》在大宋朝一统天下的江河界线,依黄河或长江划分北方南方、北面南面,这是汉文化习惯思维方式,没有什么可值得疑问或惊呀的。
《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与宋朝1127年后形成的北宋、南宋史实,没有必然的联系,最多也就是巧合而已。
没必要放大去解读,也没必要视而不见;只要史物千真万确存在,那么这段北宋、南宋官窑的形成历史就必然存在。
我们除了敬畏、敬重,还是敬畏、敬重!!《北宋官窑》顾名思义,就是系指黄河或长江以北的官窑口,反之,黄河长江以南的官窑口则称之为《南宋官窑》。
图①图②图①②从字体字模形制上看,分属不同皇朝纪年的《北宋官窑》;从器物开片纹痕上断,它们又系同窑不同时间段器物。
图①疑似宋太宗淳化皇朝纪年~至道皇朝纪年的器物;图②疑似宋徽宗崇宁~政和皇朝纪年的器物。
图③图④图③④类比,系同窑同皇朝纪年的《南宋官窑》器物。
从铭文篆书风格上断,疑似于图②系同期器物。
问题来了,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它们仅是地域概念上的名称,它们具体的窑口名称又是什么呢?下图例就是笔者苦寻3年后,找到的《北宋官窑》链接点证据:图⑤北宋郊坛下官窑,是由北宋郊坛官窑转置过来的,笔者本文后面解读《郊坛官窑》铭文款识器物时,再详细解读交待《郊坛下官窑》的来龙去脉。
史物图例①②与本图例⑤类比:开片纹痕、釉色、铁足材料、圈足形制如出一辙,可以结论系同窑器物。
至此,《北宋官窑》=《郊坛下官窑》可做定论。
(这仅仅是宋徽宗皇朝纪年的北宋官窑)笔者在寻找南宋官窑具体窑口时,对北宋代南方窑口或窑系进行了广泛类比,从龙泉窑系、越窑系、景德镇窑系、福建窑系等,笔者均一一予以否定;南宋郊坛下官窑、凤凰山修内司官窑是南宋早期置建,北宋代时根本没有这两处窑口,固亦被否定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窑民窑铭文款识鉴赏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一、古陶瓷铭文款识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一万年前华夏先民已经创造性地制造和使用陶器。
在新石器时代,创造了著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等,生产出了红陶、灰陶、白陶、黑陶以及彩陶、彩绘陶。
商周以后,许多陶器上不仅有纹饰精美的艺术品,而且上面还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符号,出现了最早的铭文款识。
比如三星堆出土的陶片上的文字符号至今无人辨识。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在鼎彝礼器上刻铸铭文的现象更为普遍。
于是便出现了“铭”这种记述性的文体,将“铭”刻记于青铜器上,表达称颂和警示之义,同时出现了“款识”这个词汇。
款识就是刻于鼎彝上的文字。
如若细化,款是阴文字凹入者,识是阳文字凸出者。
总之,款识即古代器物上的文字。
如果说青铜器的使用仅限于国君和贵族,那么原始青瓷的出现则弥补了当时青铜原料和冶炼技术的不足,青瓷的生产和使用开始走向社会的各个层面。
青瓷模仿青铜器的器型和纹饰也留下了许多铭文款识,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
汉魏六朝到唐宋,瓷器烧造形成了“南青北自”的局面,釉下彩的出现,瓷器生产的增加,纹饰和款识也更为丰富多彩。
特别是到了元、明、清时代,青花瓷的出现和大量生产,在世界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
白地青花幽倩典雅,绘画书法熔为一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派和风格,绘画内容、铭文款识更是百花齐放,受到国内外各个阶层人们的喜爱。
本文所着重探求的正是青花瓷上的铭文款识。
二、铭文款识出现在陶瓷上的功用铭文款识出现在陶瓷上,最初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符号,后来渐渐发展为记载制作该器物的时代、地域,或者是器物的编号、工匠的姓氏等,再后来铭文内容更为丰富,作为纪年、宫室、官府、堂斋、作坊等的标记,以致文字越来越多,吉祥用语、名人的诗词歌赋乃至整篇文章都有刻写在陶瓷上者。
汉文字、少数民族文字和外国文字在陶瓷上都先后出现了。
在一些民窑产品上,还出现了最古老的广告浏。
有些款识不仅作为一种陶瓷上的附属物,而且以文字组成了一种装饰,也有以图案代文字的款识,就更具有装饰效果。
这也为不同时代、不同器物、不同窑口的陶瓷产品打上了不同的烙印,其中铭文款识是最重要的烙印。
在考古学上,陶瓷上的铭文款识是重要的断代依据,是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及政治、文化、艺术、工艺、民俗等的重要参照物。
在今天也是我们研究中国物质文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
就陶瓷鉴赏本身而言,铭文款识是鉴定古代陶瓷时代、窑口以及辨识真伪的重要根据之一。
专家学者们正是通过对各个时代器物上不同款识铭文的内容、书法、结字、书体的特征,结合烧造工艺、胎釉、纹饰等不同特点,综合进行古陶瓷鉴定的。
所以,古陶瓷上的铭文款识,不仅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所重视,更为古陶瓷鉴定家、收藏家乃至书法家所重视。
三、铭文款识内容及分类古陶瓷上的铭文款识历史悠久,纷繁复杂,本文重点研究元、明、清时期用青花钴料所书写的铭文款识资料。
根据青花铭款在瓷器上题写的内容和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姑且分为纪年款、堂斋款、宫室款、王府款、人名款、吉言款、诗文款、图案款、供奉款、广告款、寄托款、仿印款等十余类,并分门别类加以探讨。
(一)纪年铭款纪年铭款是表明该件瓷器烧制年代的标志性铭款,是考古和文物鉴定中对古瓷断代的重要依据。
具体可细分为四种标识法:1、帝号年款。
专以皇帝年号为纪年的铭款,元代“至元”青花款为早期纪年款。
以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同治年制”等等纪年青花款大量出现。
瓷器烧造时间可精确到朝代和执政皇帝统治时期的几年到几十年之内。
2、干支纪年。
用中国特有的天干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与地支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两相叠,六十年一个“甲子”,周而复始的纪年,来标识瓷器制作年代。
这种方法可将制瓷时间精确到历史上的哪一年。
如“乙已年制”、“大清丙午年制”等。
3、朝代年款。
这种纪年只书写朝代,不写皇帝年号,如“大明年造”、“大清年制”等等,时间范围跨度较大。
这类铭款多书写于民窑瓷器上,窑工只知身处什么朝代,并不清楚改朝换代的情况,不清楚什么皇帝“驾崩”或即位,干脆只写朝代纪年,大体不会出错。
4、随意年款。
这种年款不是刻意标明该瓷器制作的年代,而是表示私人定制、佛前供奉、诗文题字的时间,所以随意性较大,可以将朝代、帝号、干支、月日杂题于一起。
如“祟祯丙子科置”、“万历丁丑年造”、“大清乾隆二十八年秋月吉立”等等。
(二)堂斋铭款堂斋款多为古代达官贵人、知识分子专以自己宅第中的厅堂、书斋之名订烧的瓷器上的铭款。
这种铭款是考证瓷器所属主人身份的一种依据。
从日前掌握的资料看,明嘉靖以后,在民窑青花瓷器上出现以私人堂斋铭订烧的瓷器。
如明代的松柏草堂、芝兰室、青萝馆、丛菊斋、雨香斋、白玉斋、博古斋等等。
清代的堂斋款更为流行。
堂斋铭款的出现,不仅有民窑青花,也有官窑青花。
较有名者如中和堂、吉庆堂、慎德堂、退思堂、百花斋、玉兰斋、容斋、大雅斋、天禄书斋、杏林轩、彩云轩、水云居、竹石居、文山阁、云苍阁、古香书屋、浴砚书屋、文石山房、九畹山房、椒声馆、妙香馆、萃文苑、听松庐、挂月山庄、百福楼、东略园等等。
(三)宫室铭款多为官窑或官搭民烧窑,为皇宫和皇家园林烧制的青花瓷专用品上的铭款。
如青花铭款“养和堂”、“澹宁堂”,为圆明园的养和堂、澹宁堂陈设器:“体和殿”、“储秀宫”、“长春宫”,“乐寿堂”、“华滋堂”等皆为清代皇宫的宫殿名下的专用瓷器铭文。
(四)王府铭款为皇宫专门机构和王公贵族在窑厂订烧的瓷器上的铭款。
其中有官窑也有民窑。
这种铭款在宋元时期即已出现,如宋代定窑的“尚药局”、“尚食局”、“五王府”;元代的“枢府”等。
到明清时期王府订烧陈设瓷、日用瓷之风更盛。
在器底常用钴蓝楷书写“×府佳器”、“×府上用”、“×府造用”、“×府置用”、“×衙记”等。
(五)人名铭款这类铭款可分为:陶瓷作坊主人、陶工人名;督陶官员名;订烧者姓名。
第三类铭款多与其他款识结合使用,如为何事体××人供奉、××人供养之类。
前两类人名款明清以后出现较多。
如正德“何玉清造”、嘉靖“陈守贵造”、清代“唐美敬制”等等。
这类铭款的出现,使烧制瓷器的工匠和督陶官吏的姓氏保留了下来。
这在当时有两种作用:一为瓷业竞争,书写自己的名字以保持自己的品牌不被人假冒;第二种体现了古瓷制作质量的责任制。
(六)吉言颂语铭款陶瓷上的吉言颂语款可谓内容丰富、历史悠久。
在明清青花瓷器上更是普遍应用。
以吉祥美好的言词,书写于器物之上,既是对幸福的祈求,也是一种书法的展示和瓷器的装饰。
比如常见的有“福”、“寿”、“喜”、“贵”、“宝”、“吉”等单字款;有“美器”、“玩玉”、“积善”、“雅玩”、“福德”等双字款;最多的是四字吉言款,如:“金玉满堂”、“天下太平”、“长命富贵”、“长春同庆”、“三元及第”、“万福攸同”、“国泰民安”、“福山寿海”、“吉祥如意”等等。
另外还有六字句、八字句等多字句的吉祥语。
(七)诗文铭款用唐诗、宋词、元曲和名人辞赋作为一种装饰,书写于瓷器上,让人既可欣赏诗文内容,又可欣赏书法艺术。
在唐代的长沙窑、宋元磁州窑瓷器上常用这种铭款进行装饰。
明清时期又有新的发展,诗句常作为青花山水和人物、花鸟纹饰的题字,使诗书画融为一体,更具美感和艺术性。
如青花花鸟画中画一片秋叶、灵石,上题“一叶得秋意”、“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青花山水纹饰上题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仕女人物纹饰上题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高足杯上题“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等等。
更有一些青花笔筒等瓷器,上边书写长篇的辞赋。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的《赤壁赋》、王羲之的《兰亭序》、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等。
(八)图案铭款图案铭款又称之为花押、记号、花样款,广泛书写于晚明到清代的民窑青花器物的底足部。
这种非文字的图纹作为标识,有两个作用:一为该类瓷器制作作坊的特有标志,别家切勿仿冒;二是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为更多的消费者所喜爱,因此,销路更好。
其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花押式款。
具有汉人印章和元人花押特征的独创纹饰款。
这种纹饰为方形或近似菱形,有边框,内部以线条分割几部分,分别以不同弧线、直线组成,除当时作坊内部人外,有一些今人已很难推测其内涵和寓意。
2、简笔花鸟图案纹饰。
多以简练的线条在器底绘以植物叶、寿桃、海棠、灵芝、蕉叶、兰花等,动物风、鹤、鹭、兔、螭、龟等。
3、宗教寓意纹饰。
这类标识是以道教和佛教的标志物、常用物、吉祥物为内容,简笔画出,让人一目了然。
如道教标志有八卦图、太极图,如八仙的手持物有芭蕉扇、宝剑、葫芦、阴阳板、花篮、渔鼓、竹笛、荷花。
佛教标志物八吉祥及杂宝类物品,如法轮、法螺、宝盖、宝莲、宝伞、宝罐、双鱼、盘肠、方胜、犀角、珊瑚、钟磬等。
4、以美好寓意吉祥如意之物作为纹饰。
这方面有文物博古、笔锭如意、鸣风在竹、古鼎熏炉、花架盆景、琴棋书画、银锭双钱、蝙蝠云头等。
5、似字非字的符号和变体篆书纹饰。
(九)供奉铭款供奉铭款是宗教信徒为求神灵保佑施舍给道观、寺庙中作为供奉器上的铭文。
这种供奉器为订烧之物,其上铭款宋代始现,元以后流行。
铭文一般包括神灵名、施舍者姓名地址、施舍时间、供奉目的等。
如供养于“观音大士前”、“释迦牟尼佛前”、“关王大帝前”及道教“金录大醮坛”等。
供养器物多为香炉、花瓶、烛台等神前供奉之物。
较为著名的典型供奉款为元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象耳瓶上的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北。
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台家清吉,子女平安。
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祀,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拱”。
所记供养人姓名、籍贯、乡里、施舍物品及数量、施舍年月、供奉寺庙和神灵甚祥。
(十)广告用语铭款这是制瓷作坊主人为推销自己的产品所书写的宣传文字。
唐代长沙窑瓷品上开始出现,一般标铭为“张家”、“何家”、“吴家”、“杜家花枕”等姓氏记号,也有写上广告词的:“丁大刚作瓶大好”、“郑家小口,天下第一”,也有标上此器价目的“价钱册文”。
在明代民窑青花瓷上,竟有“此碗大好”的广告语。
(十一)仿图章印记铭款明清时期,在瓷器底足上出现了印章式的铭款。
“康熙御制”四字正方形,外粗内细双框,字体为方正宋体字。
到雍正时,又出现四字款“雍正年制”、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形成仿篆刻印章形式,而无边框字体为铁线篆。
乾隆以后,这种篆刻款形式更多,而多无边框。
书法有的工整,有的较草率,较草者当为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