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装配图和零件图技术要求内容
CAD零件图内容和技术要求

作业:P36-1
基本偏差系列示意图
A
B
孔
0
+ –
C CD D E EF F FG G H
KM
J
JS
1.用拉丁字母表示,
N P R S T U V X Y Z ZA ZB
ZC
0
孔为大写,轴为小写。
2.当公差带在零线上方,基本偏差是下偏差,
zc
反之是上偏差。
0
+ –
b
cd d c
e ef f fg g
h k
j js
m
从基本偏差系列图中可知,基本偏差代号H的下偏差为0,则
该例的上偏差应为: +0.016
例:查表确定Φ20f7的上、下偏差,然后计算其最大和最小 极限尺寸。
f表示为轴的公差带代号,应查P280:“优先配合中轴 尺寸的极限偏差”,得出:
上偏差为: -0.020 下偏差为: -0.041
计算得出:
最大极限尺寸为: 20-0.020=19.980 最小极限尺寸为: 20-0.041=19.959
旧标准
新标准
(2)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1)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只注一次粗糙度代号。
2)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
3)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 料外指向并接触表面。
4)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 注写方向与尺寸数字的方 向一致。
5)参数值的方向与尺寸 数字的方向不一致时应用 带箭头的指引线引出标注。
根据不同的尺寸段对应不同的公差等级,国家标准规定了 公差的大小,其标准化数值称为:
标准公差
标准公差数值表:
基本尺寸
标准公差等级
mm
(μm)
机械设计图纸常用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图纸常用技术要求一、机械零件常用技术要求:1、锐边倒钝、去除毛刺飞边。
2、零件去除氧化皮。
3、未注圆角半径R5。
4、未注倒角均为C2°。
5、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T 1184-H级要求。
6、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7、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二、表面处理:1.铝件表面本色阳极氧化处理。
2.铝件表面喷砂处理。
3.零件表面喷塑处理,颜色为银灰色。
4.零件加工后,表面进行拉丝处理。
5.零件表面喷涂黑色面漆,且不得有流挂、气泡、缩孔的表面缺陷。
6. 零件表面镀铬处理。
7. 零件表面镀锌处理,颜色为银白色。
三、铸件技术要求:1、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缩孔等铸造缺陷。
2、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3、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不大于50μm。
四、热处理要求:1、调质处理HB235~277(45#)。
2、淬火HRC40~45(45# 40Cr)。
3、渗碳淬火,要求渗碳深度不小于0.3mm,HRC56~62。
(20# )4、进行时效处理(自然时效,人工时效)。
5、发黑。
五、焊接技术要求:1、焊缝均匀平滑,不得有裂纹、夹渣、气孔等焊接缺陷。
2、焊缝高度不小于焊接钢板厚度的0.6,采用断续焊时,焊缝长度及间隔应均匀一致。
六、锻件技术要求:1、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
2、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七、装配要求:1、一般装配技术要求:(1)、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3)、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
(4)、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2、紧固装配技术要求:(1)、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其零件图技术要求

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技术要求: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4、未标注倒角为C5、圆角R3、R25、零件去除氧化皮。
齿轮参数技术要求1.调制处理后齿轮硬度=229-286;2.齿轮精度8级;3.未注明倒角C2;4.齿轮齿数35,模数6,压力角为20度;2.热处理要求: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齿轮轴技术要求:1、45号钢正火 170~217HBS2、未标注圆角为R=2mm3、锐边倒钝技术要求: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4、未标注圆角为R1,倒角为C1;5.装配要求:技术要求1.装配前箱体与其他铸件不加工面应清理干净,除去毛刺毛边,并浸涂防锈漆。
2.零件在装配前用煤油清洗,轴承用汽油清洗干净,晾干后配合表面应涂油。
3.减速器剖分面、各接触面以及密封处均不允许漏油、渗油,箱体剖分面允许涂以密封胶或水玻璃,不允许使用其他任何涂料。
4.齿轮装配后应用涂色法检查接触斑点,圆柱齿轮沿齿高不小于30%,沿齿长不小于50%,齿间隙为0.10mm。
5.调整、固定轴承时应留有轴向有0.2-0.5mm。
6.减速器内装有50号机械润滑油,油量达到规定的深度。
7.箱体内壁涂耐油油漆,减速器外表面涂灰色油漆。
8.按试验规程进行试验。
变速箱齿轮装配技术要求: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零件图和装配图

公差标注
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标注出适 当的公差,以确保零件的互换性 和功能性。
技术要求
在零件图上注明对零件的材料、 热处理、表面处理等方面的技术 要求,以确保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02
装配图
装配图的概念
装配图
表示机器或部件的总体结构、各组成 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以及 安装与拆卸顺序的图样。
目的
03
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区别 与联系
定义与目的
零件图
表示单个零件的详细结构、尺寸、技术要求等的图纸,用于指导零 件的加工、检验和装配。
装配图
表示机器或部件的整体结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润滑系统、密 封系统等的图纸,用于指导产品的装配、调试和维修。
联系
零件图和装配图都是工程图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图、俯视图、左 视图等多个视图,需明确每个视图所 代表的方位和角度。
理解尺寸标注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非常重要,需仔细 阅读并理解每个尺寸的含义和作用。
关注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中会包含零件的材料、热处 理、表面处理等要求,需仔细阅读并 理解。
分析零件结构
通过视图和尺寸标注,分析零件的结 构和形状,理解其功能和作用。
为机器或部件的生产制造、检验、安 装与维修提供依据。
装配图的绘制要求
完整性
必须完整地表示机器或部件的全部组 成零件,并正确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装 配关系。
正确性
清晰性
图面布局合理,视图表达清晰,使观 看者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机器或部件的 总体结构和各零件的装配关系。
零件的形状、大小、装配关系应完全 符合设计要求。
03
零件图:主要用于生产车间,指导工人加工、检验 零件。
表达内容
装配图
机械制图之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第四页,共32页。
6.4 零件图的技术(jìshù)要求
用公式(gōngshì)表示为Ra: 1
lr
Z (x)dx
lr 0
或近似为:
1 n
Ra n i1 Zi
式中 Z———轮廓偏距(轮廓上各点至基准线的距离): Zi———第i点的轮廓偏距(i=1,2,……,n)。 Ra越大,表面越粗糙。 ②评定轮廓最大高度Rz Rz为在一个取样长度lr内,最大轮廓峰高Zp与最大轮廓谷深Zv之和的高度, 如图6-10所示。
图6-12 表面(biǎomiàn)粗糙度的注写方向
第十页,共32页。
6.4 零件图的技术(jìshù)要求
(2)表面粗糙度可标注(biāo zhù)在轮廓线或延长线上,其符号应从材料外指向并接触表面。 必要时,表面粗糙度符号也可用带箭头或黑点的指引线引出标注(biāo zhù),如图6-13、图6-14 所示。
(a)
(b)
图6-27 装配图中配合代号(dàihào)的标注
第二十六页,共32页。
6.4 零件图的技术(jìshù)要求
7.配合代号的识读方法
本5偏0 差Hf78代:基本尺寸为φ50、公差(gōngchā)等级为IT8的基准孔与公差(gōngchā)等级为IT7、基
第十九页,共32页。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3.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根据使用要 求不同,国家标准规定配合性质分为三种: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1)间隙配合:孔与轴配合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具有(jùyǒu)间 隙(包括间隙为零)的配合。如图6-20所示。
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1)基本术语
标准零件图及装配图绘制要求

标准零件图及装配图绘制要求
一.零件图要求
1.视图表达正确,有孔和轴的地方必须要求有中心线
2.线条粗细分明,粗实线一定要用2B铅笔加深。
3.完整的尺寸
4.表面粗糙图要求,需要磨的表面粗糙度为0.8,一般加工表面3.2,钻孔
表面12.5
5.技术要求
6.有配合要求的进行公差标注,如主动轴,具体等级装配图上有。
7.标题栏内容需填写:材料、零件名称、代号、比例等
二、装配图要求
1.零件要求有编号,与明细栏对应
2.明细栏内容要与零件图标题栏内容对应,如材料、零件名称、代号等。
三、技术要求内容填写
如:1.未注倒角C1
2.未注圆角R2
3.未注铸造圆角R2~R3
4.轴要求进行调质热处理,240~280HRB
5.铸造件要求时效处理,表面喷漆,不得有铸造缺陷,如夹砂、裂纹等。
最后,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查教材或致电663086!。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就是对零件的尺寸精度、零件表面状况等品质的要求。
它直接影响零件的质量,是零件图重要内容之一。
在零件图上,可用代号、数字、文字来标注出在制造和检验时零件在技术上指标上应达到的要求。
一、公差与配合设计零件的尺寸时,首先要保证部件的工作精度,要求能够确定零件在机器部件中的准确位置;所确定的配合连接关系要适当,并要保证所要求的互换性;其次是满足零件本身机械性能的要求,并便于加工制造。
1.互换性若从相同规格制造出的一批零件中,在装配时任取其中一个不需再经过修配就能保证装配出性能合格的产品,零件具有的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
零件具有了互换性,家便于装配、维修,也是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必须条件。
2.关于公差的基本概念:(1)基本尺寸:设计时根据计算或经验所给定的尺寸;(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3)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它是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的;(a)最大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最大界限值;(b)最小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最小界限值。
(4)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5)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6)公差(尺寸公差):①指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量,是实现零件互换性必须条件;②就是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代数差的绝对值;③或说上偏差与下偏差代数差的绝对值;(7)零线: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时的一条基准线。
通常零线表示基本尺寸,零线之上偏差为正,零线之下偏差为负;(8)标准公差:国家标准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
它视察由基本尺寸大小和公差等级两个因素决定的。
根据零件使用性能的不同,对其尺寸的精度程度要求也不同,国家标准规定对于一定的基本尺寸,其标准公差共分20个等级(公差)。
即:IT01、IT0、IT1、IT2 ……IT18,“IT”表示标准公差,后面的数字是公差等级代号。
IT01为最高一级(即便精度最高,公差值最小),IT18为最低一级(即便精度最低,公差值最大)。
《机械制图》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13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3. 常用零件的表面结构标注 2) 零件上连续表面及重复要素(孔、槽、齿……)的表面结构标注
14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3. 常用零件的表面结构标注 3)特殊要素表面结构的标注
7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1)标注在轮廓线上或指引线上
表面结构要求在 轮廓线上的标注
用指引线引出标 注表面结构要求
8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2) 标注在特征尺寸的尺寸线上 3) 标注在几何公差的框格上
9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4) 标注在延长线上 5)标注在圆柱和棱柱表面上
标注偏差数值说明
上偏差注在基本尺寸的右上方,下偏差注在基本尺寸的右下方。
如果上偏差或下偏差数值为零时,可简写为“0”,另一偏差仍标 在原来的位置上。
如果上、下偏差的数值相同时,则在基本尺寸之后标注“±”符号, 再填写一个偏差数值。
23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2.在装配图中配合的标注 1)一般零件间相配的配合标注
6.3 12.5 25 50
100 1600 200 - 400 - 800 -
3
零件图技术要求 二、表面结构的符号、代号
1.表面结构的符号 表9-3 标注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GB/T131-2006)
4
零件图技术要求 二、表面结构的符号、代号
1.表面结构的符号 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画法及尺寸如下:
15
目录
CONTENTS
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中的标注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3.表面结构要求再图样中的标注
(1)表面结构要求对每一表面一般只注一次,并尽可能注在相应的尺 寸及其公差的同一视图上。除非另有说明,所标注的表面结构要求是对完工 零件表面的要求。
(2)表面结构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与尺寸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一致。 (3)表面结构要求可标注在轮廓线上,其符号应从材料外指向并接触 表面。必要时,表面结构符号也可用带箭头或黑点的指引线引出标注,如图726和图7-27所示。表面结构要求也可以直接标注在轮廓特征的延长线上,或用 带箭头的指引线引出标注,如图7-28所示。
工程制图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一、表面结构要求
1.表面结构的概念
表面结构是指出自几何体表面的重复或偶 然的偏差所形成的该表面的三维形貌。一般 是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缺陷、表 面几何形状的总称。这里主要介绍表面结构 表示法中涉及到的主要轮廓参数——R轮廓 (粗糙度轮廓)参数的表示法。
表面粗糙度指零件经过加工后,在零 件表面上产生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所组 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如图7-24所示。
在装配机器时,同一规格的任一零件,不经挑选或修配,就可装到 机器上,并能保持机器的原有性能,零件的这种性质称为零件的互换性。 零件具有互换性,不但给装配和修理机器带来方便,还可采用专用设备生 产,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2.公差的有关术语
在实际生产中,零件的尺寸不可能加工得绝对准确,而是允许零件的实 际尺寸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个允许的尺寸变动量就是尺寸公差。图7-33 所示为尺寸公差的基本术语。
图7-33 尺寸公差的基本术语
1)公称尺寸与极限尺寸 公称尺寸是指由图样规范确定的理想形状要素的尺寸,如φ50;极限尺寸 是指尺寸要素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上极限尺寸是指尺寸要素允许的最大尺 寸;下极限尺寸是指尺寸要素允许的最小尺寸。 2)极限偏差与尺寸公差 极限偏差是指极限尺寸减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上极限偏差是指上极 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下极限偏差是指下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 所得的代数差;尺寸公差是指上极限尺寸减下极限尺寸之差,或上极限偏差减 下极限偏差之差,它是允许的尺寸变动量。 3)公差带 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将孔和轴的尺寸公差用公差带图表示。在公差带 图解中,由代表上极限偏差和下极限偏差或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的两条直 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公差带。它是由公差大小和其相对零线的位置如基本 偏差来确定的,如图7-34所示。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定稿版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1.一般技术要求: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2.热处理要求: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5.装配要求: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
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一、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零件图除了表达零件形状和标注尺寸外,还必须标注和说明制造零件时应达到的一些技术要求。
大致有下列几方面内容:(1)零件的表面结构。
(2)零件上重要尺寸的公差及零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3)零件的特殊加工要求、检验和试验说明。
(4)热处理和表面修饰说明。
(5)材料要求和说明。
图上的技术要求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结构应按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代(符)号标注在图形上,无法标注在图形上的内容,可用文字分条注写在图纸下方空白处,本节主要根据GB/T 131-2006介绍零件表面结构的标注方法。
二、零件的表面结构1.表面结构的基本概念零件的实际表面是按所定特征加工形成的,看起来很光滑,但借助放大装置便会看到高低不平的状况。
零件实际表面的轮廓是由粗糙度轮廓(R轮廓)、波纹度轮廓(W 轮廓)和原始轮廓(P轮廓)构成的,各种轮廓所具有的特性都与零件的表面功能密切相关。
(1)粗糙度轮廓。
粗糙度轮廓是表面轮廓中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的那部分,它所具有的微观几何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
它主要是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形成的。
如在切削过程中工件加工表面上的刀具痕迹以及切削撕裂时的材料塑性变形等。
(2)波纹度轮廓。
波纹度轮廓是表面轮廓中不平度的间距比粗糙度轮廓大得多的那部分。
这种间距较大的,随机的或接近周期形式的成分构成的表面不平度称为表面波纹度。
它主要由机床或工件的绕曲、振动、颤动、形成材料应变以及其他一些外部影响等原因引起。
(3)原始轮廓。
原始轮廓是忽略了粗糙度轮廓和波纹度轮廓之后的总的轮廓。
一般由机器或工件的绕曲或导轨误差引起。
2.表面结构的参数评定表面结构涉及下面的参数:(1)轮廓参数(GB/T 3505-2000)——R轮廓(粗糙度参数);——W轮廓(波纹度参数);——P轮廓(原始轮廓参数)。
(2)图形参数(GB/T 18618-2002)——粗糙度图形——波纹度图形(3)支承率曲线参数(GB/T 18778.2-2003和GB/T 18778.3-2006)本章节主要介绍评定表面结构的粗糙度轮廓(R轮廓)参数中的两项主要参数:轮廓的算。
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一般要求

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一般要求及技术要求的表达方法产品图样产品图样是产品制造和验收的依据,产品图样上的视图、技术要求和通用技术要求标准三者合起来,应能表明产品、零部件的外形轮廓、结构、精度、性能和尺寸等。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是特指某个具体产品、零部件图样中不宜在视图中表示,而需单独用文字叙述的内容,简称“技术要求”。
绘制图样的一般要求1. 基本要求⑴图样必须按照有关制图的现行国家标准及企业标准或规定绘制,达到正确、完整、统一和清晰。
⑵图样上的名词、术语、代号、文字、图形符号、结构要素及计量单位等,均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⑶图样上的视图与技术要求合起来,应能表明产品、零部件的结构、轮廓及制造、检验时所必要的技术依据。
⑷图样在能表达清楚时,视图的数量应尽量减少。
⑸每个产品或零部件应尽量分别绘制在单张图样上,如果必须分布在数张图样上时,主要视图、明细栏和技术要求应置于第一张上。
⑹图样上的产品及零部件名称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规定,如无规定时应尽量简短、确切。
⑺图样上一般不列入有限制工艺要求的说明,必要时允许标注采用一定加工方法的工艺说明。
如“配钻”、“车削”、“配研”等。
⑻每张图样按规定填写标题栏、在签署栏内必须按规定经有关人员签署。
2. 绘制零件图的一般要求⑴每个专用零件应单独绘制图样。
⑵在如下特殊情况时允许不绘制零件图— 型材垂直切断和板材经裁切后不再机加工的零件;— 形状和最后尺寸均需根据安装位置确定的零件。
⑶零件图一般根据装配时所需要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绘制。
零件在装配过程中加工的尺寸,应标注在装配图上。
如必须在零件图上标注时,应在有关尺寸近旁注明“配作”、“焊后加工”等字样或在技术要求中说明。
装配尺寸链的补偿量,一般标注在有关零件图上。
⑷两个互相对称的零件,一般应分别绘制图样。
对结构较复杂的对称零件,应分别绘制图样,对结构简单的对称零件可绘制在一张图样上,并注明:左件(LH)如图,右件(RH)对称。
⑸必须整体加工的成对或成组使用而又相同的分切零件,允许视为一个零件绘制在一张图样上,标注一个代号,视图上分切处的连线用粗实线连接。
机械制图零件图与装配图

较大的粗糙度参数值。
⒉ 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于非工作表面 的粗糙度参数值。
⒊ 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于非配合表面 的粗糙度参数值。
⒋ 运动速度高、单位压力大的摩擦表面的粗糙 度参数值应小于运动速度低、单位压力小的 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
B
B
B-B
方案一方案二分析、较两个方案,选第二方案较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 箱体类零件——阀体
⑴ 分析零件
功用:流体开关装置球阀 中的主体件,用于 盛装阀芯及密封件 等。
形体:球形壳体、圆柱筒、 方板、管接头等。
结构:两部分圆柱与球形体 相交,内孔相通。
圆柱筒 管接头
球形壳体 方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 零件图的内容
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称为零件。
根据零件的作用及其结构,
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右端盖
★ 轴类(齿轮轴) ★ 盘类(齿轮、端盖)
齿轮轴
★ 箱体类(泵体)
★ 标准件
螺钉
销 螺母
(螺栓、销等)
垫圈
左端盖 泵体 传动齿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表达单个零件的图称为零件图。
一、零件图的作用: 加工制造、检验、测量零件。
二、零件图的内容:
⒈ 一组视图
表达零件的
结构形状。
⒉ 完整的尺寸
确定各部分
的大小和位置。
⒊ 技术要求
加工、检验达
到的技术指标。 ⒋ 标题栏
端盖零件图
零件名称、数量、材料及必要签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机械工程图纸画法以及规范要求,注意事项

4. 结构设计 5. 绘制零件工作图,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零件图:零件的构形设计
机械零件结构设计
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设计人员必须对零件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作充分的分析和领会。 功能 结构
零件的功能
传递运动和动力 承担载荷 成形、容纳物料、引导……
零件的相关
零件图:零件的构形设计
机械装置中,每一个零件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机械装置的功能 是依靠零部件的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关系实现的。 必须使零部件之间保持确定的关系,才能保证其功能的实现, 才能使零部件组成机器。 零件之间的确定性的关系 称为零件之间的相关。 零件表面之间直接接 触实现的相关关系称 为直接相关关系。 通过其它零件之间一系列 直接相关关系的组合实现 的称为间接相关关系。
基本偏差(代号):A、B、……ZC,a、b、……zc,
一般、常用、优先公差带;优先、常用配合
装配图的配合尺寸
配合 综合运用工程图学、机械设计以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 程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要会参考机械设计手册。 滚动轴承的公差带与配合
内圈与轴:基孔制 外圈与壳体孔:基轴制
与一般轴孔 配合不同!
装配图的配合尺寸
三、轴、轴承及键连接 的校核计算
四、齿轮结构设计、轴承 的润滑与密封结构设计 五、箱体与附件设计 六、底图检查
完成装配图 完整的装配图包括减速器各视图、主要尺寸和配合、 技术要求和技术特性、零件编号、零件明细表和标 题栏等
根据制图标准,装配图中某些结构可采用简化画法,如螺栓、 螺母、滚动轴承均可采用简化画法。 总长、总宽、总高等 一、标注尺寸 1.外形尺寸 2.特征尺寸 传动零件中心距 3.安装尺寸 箱体底面尺寸,地脚螺栓孔中 心的定位尺寸、直径及间距,减速器中心高, 主、从动轴外伸端的配合长度和直径,轴外 伸端面与减速器某基准轴线的距离等 4.配合尺寸 主要零件的配合处都应标注 出尺寸、配合性质和精度等级。
总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

总图中的技术要求1. 一般说明设计机器的使用场合及机器的功能。
2. 机器的出厂要求的总体检验、试车要求。
压力容器执行的检验标准、起重机械执行的检验标准等。
3. 机器的外观颜色、特殊标志。
4. 机器的运输、包装要求。
5. 使用、维护的主要要点要求。
6. 机器的主要参数。
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主要为说明机器或部件在装配、检验、使用时应达到的技术性能、质量要求及运输、包装要求等。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 装配要求:装配时要注意的事项及装配后应达到的指标等。
例如,特殊的装配方法、安装顺序、是否在配套零件上打装配标记、装配间隙、精度要求、需要在装配时应满足的加工要求、密封要求等。
2. 检验要求:装配后对机器或部件进行验收时所要求的检验方法、操作要求和达到标准条件。
例如气压试验、水压试验、常压捡漏、形位公差要求等。
3. 使用要求:对机器在试车、使用、保养、维修时提出的要求。
例如试车时间、限速要求、限温要求、绝缘要求及等。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比较多,总结一般图中应共有的要求如下。
1. 未注尺寸公差要求。
如:“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m”。
2. 未注形位公差要求。
如:“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K”3. 不便再图上用图形或符号表达,但在制造或检验时又必须保证要求。
它的内容随不同零件、不同要求及不同加工方法而异。
主要应注明:1)对材料的要求。
如热处理方法(正火、调质、淬火)及热处理后表面应达到的硬度;2)表面处理要求(渗碳、氰化、淡化、喷丸等)、表面涂层或镀层(油漆、发兰、镀铬、镀镍等)以及表面修饰(去毛刺、清砂)等;3)对加工的要求。
如是否需要在装配时加工、是否与其他零件一起配合加工(如有的孔要求配钻、配铰)等;4)指出图中未注明的尺寸。
如圆角、倒角等;5)铸造零件图中,不允许出现的铸造缺陷;焊接零件图中特殊要求,焊条要求等;6)其他特殊要求。
如允许不平衡的力矩以及检验、包装、打印等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一、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零件图除了表达零件形状和标注尺寸外,还必须标注和说明制造零件时应达到的一些技术要求。
大致有下列几方面内容:(1) 零件的表面结构。
(2) 零件上重要尺寸的公差及零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3) 零件的特殊加工要求、检验和试验说明。
(4) 热处理和表面修饰说明。
(5) 材料要求和说明。
图上的技术要求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结构应按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代( 符) 号标注在图形上,无法标注在图形上的内容,可用文字分条注写在图纸下方空白处,本节主要根据GB/T 131-2006 介绍零件表面结构的标注方法。
二、零件的表面结构1. 表面结构的基本概念零件的实际表面是按所定特征加工形成的,看起来很光滑,但借助放大装置便会看到高低不平的状况。
零件实际表面的轮廓是由粗糙度轮廓(R 轮廓) 、波纹度轮廓(W 轮廓)和原始轮廓(P 轮廓)构成的,各种轮廓所具有的特性都与零件的表面功能密切相关。
(1) 粗糙度轮廓。
粗糙度轮廓是表面轮廓中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的那部分,它所具有的微观几何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
它主要是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形成的。
如在切削过程中工件加工表面上的刀具痕迹以及切削撕裂时的材料塑性变形等。
(2) 波纹度轮廓。
波纹度轮廓是表面轮廓中不平度的间距比粗糙度轮廓大得多的那部分。
这种间距较大的,随机的或接近周期形式的成分构成的表面不平度称为表面波纹度。
它主要由机床或工件的绕曲、振动、颤动、形成材料应变以及其他一些外部影响等原因引起。
(3) 原始轮廓。
原始轮廓是忽略了粗糙度轮廓和波纹度轮廓之后的总的轮廓。
一般由机器或工件的绕曲或导轨误差引起。
2. 表面结构的参数评定表面结构涉及下面的参数:(1) 轮廓参数(GB/T 3505-2000)——R轮廓(粗糙度参数);——W轮廓(波纹度参数);——P轮廓( 原始轮廓参数) 。
(2) 图形参数(GB/T 18618-2002)粗糙度图形波纹度图形(3) 支承率曲线参数(GB/T 18778.2-2003 和GB/T 18778.3-2006) 本章节主要介绍评定表面结构的粗糙度轮廓(R 轮廓) 参数中的两项主要参数: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和轮廓的最大高度R z。
机械制图零件图和装配图

结束放映
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称为零件。
根据零件的作用及其结构,
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右端盖
★ 轴类�齿轮轴� ★ 盘类�齿轮、端盖�
齿轮轴
★ 箱体类�泵体�
★ 标准件
螺钉
销 螺母
�螺栓、销等�
垫圈
左端盖 泵体 传动齿轮
表达单个零件的图称为零件图。
一、零件图的作用: 加工制造、检验、测量零件。
+0.008
⒉ 尺寸偏差和尺寸公差
上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代号� 孔为ES 轴为es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代号� 孔为EI 轴为ei
上偏差 下偏差 统称极限偏差
0.016
公差恒为 正
–0.008
最小极限尺寸 φ49.992 最大极限尺寸 φ50.008
基本尺寸 φ50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量。
② 当不允许任何实测值超差时�应在参数 值的右侧加注max或同时标注max和min。
例如�
3.2max 1.6min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 Ra
的最大值为3.2�m�最小值为1.6�m。
铣 3.2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
Ra的
上限值为3.2�m�加工方法为铣制。
()
★ 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
⑶ 配合制 ① 基孔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 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
基准孔 公差带图�
0 -+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0
② 基轴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
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技术要求: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4、未标注倒角为C5、圆角R3、R25、零件去除氧化皮。
齿轮参数技术要求1.调制处理后齿轮硬度=229-286;2.齿轮精度8级;3.未注明倒角C2;4.齿轮齿数35,模数6,压力角为20度;2.热处理要求: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齿轮轴技术要求:1、45号钢正火 170~217HBS2、未标注圆角为R=2mm3、锐边倒钝技术要求: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4、未标注圆角为R1,倒角为C1;5.装配要求:技术要求1.装配前箱体与其他铸件不加工面应清理干净,除去毛刺毛边,并浸涂防锈漆。
2.零件在装配前用煤油清洗,轴承用汽油清洗干净,晾干后配合表面应涂油。
3.减速器剖分面、各接触面以及密封处均不允许漏油、渗油,箱体剖分面允许涂以密封胶或水玻璃,不允许使用其他任何涂料。
4.齿轮装配后应用涂色法检查接触斑点,圆柱齿轮沿齿高不小于30%,沿齿长不小于50%,齿间隙为0.10mm。
5.调整、固定轴承时应留有轴向有0.2-0.5mm。
6.减速器内装有50号机械润滑油,油量达到规定的深度。
7.箱体内壁涂耐油油漆,减速器外表面涂灰色油漆。
8.按试验规程进行试验。
变速箱齿轮装配技术要求: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
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5、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7、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技术要求:1、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3、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4、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5、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轴承配合技术要求1、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2、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3、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4、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5、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
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6、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7、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
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
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
齿轮箱与盖的结合面应接触良好。
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
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6.铸件要求: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如欠铸、机械损伤等)。
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明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平。
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μm。
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
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
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
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
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
对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
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度小于2mm,间距应大于100mm。
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Sa2 1/2级的要求。
铸件必须进行水韧处理。
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
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
7.涂装要求: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
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
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连接前必须涂厚度为30~40μm防锈漆。
搭接边缘应用油漆、腻子或粘接剂封闭。
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
8.配管要求:技术要求1、装配前所有的管子应去除管端飞边、毛刺并倒角。
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方法清楚管子内壁附着的杂物和浮锈。
2、装配前,所有钢管(包括预制成型管路)都要进行脱脂、酸洗、中和、水洗及防锈处理。
3、装配时,对管夹、支座、法兰及接头等用螺纹连接固定的部位要拧紧,防止松动。
4、预制完成的管子焊接部位都要进行耐压试验。
5、配管接替或转运时,必须将管路分离口用胶布或塑料管堵封口,防止任何杂物进入,并拴标签。
9.补焊件要求:技术要求1、补焊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
2、根据铸钢件缺陷情况,对补焊区缺陷可采用铲挖、磨削,炭弧气刨、气割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清除。
3、补焊区及坡口周围20mm以内的粘砂、油、水、锈等脏物必须彻底清理。
4、在补焊的全过程中,铸钢件预热区的温度不得低于350°C。
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水平位置施焊。
6、补焊时,焊条不应做过大的横向摆动。
7、铸钢件表面堆焊接时,焊道间的重叠量不得小于焊道宽度的1/3。
10.锻件要求:每个钢锭的水口、冒口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一以保证锻件无缩孔和严重的偏折。
锻件应在有足够能力的锻压机上锻造成形,以保证锻件内部充分锻透。
锻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和其他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
局部缺陷可以清除,但清理深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75%,锻件非加工表面上的缺陷应清理干净并圆滑过渡。
锻件不允许存在白点、内部裂纹和残余缩孔。
11.切削加工要求:零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有毛刺。
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
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滚压精加工的表面,滚压后不得有脱皮现象。
最终工序热处理后的零件,表面不应有氧化皮。
经过精加工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发蓝、变色的现象。
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一般装配图技术要求: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
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5.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7.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8.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9.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10.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11.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2.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3.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14.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15.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16.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17.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18.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19.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
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20.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21.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22.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23.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
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24.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25.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
26.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