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学相伴》教案
4《同学相伴》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同学相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学校三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四课课时支配:2课时学情背景:本节课的学习对象为学校三班级下册的同学,他们年龄一般在8-9岁之间,正处于儿童期,具有极强的古怪心和求知欲。
此外,他们刚刚进入学校三班级,正在逐步适应学习生活和学校的规章,需要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留意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感恩之心和团队意识,引导他们乐观参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学校三班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第4课《同学相伴》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同学相伴”为主题,通过玩耍、情景模拟和小组争辩等方式,让同学体会到同伴之间相互支持、挂念和成长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感知同伴的重要性、回顾同学交往经受、反思离开同伴的生活等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同学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增加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玩耍和小组争辩,让同学体会到共同玩耍的欢快,生疏到欢快的感受需要同伴的参与。
2、通过回顾自己在学校生活中与同学交往的经受,让同学体会到同学相伴时的乐趣与收获。
3、通过情景模拟和小组争辩,让同学反思离开同伴的生活,感知到离开同伴独自生活的不适,生疏到同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让同学理解欢快的感受需要同伴的参与。
2、让同学回忆自己与同学交往的经受,体会到同学相伴时的乐趣与收获。
3、让同学生疏到同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让同学反思离开同伴的生活,感知到离开同伴独自生活的不适,理解同伴的重要性。
教学预备:1、课件、教具等教学帮助材料。
2、小组争辩题目和玩耍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老师问同学:“同学们,你们在学校中最宠爱和谁一起玩?为什么?”2、同学回答:“我宠爱和XXX一起玩,由于他/她很聪慧/很好玩/很友好等等。
”3、老师说:“同学们,很多时候,我们会由于有了好的同伴,而感到快活和欢快。
那么,在今日的课堂上,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感恩同伴,珍惜同伴。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学相伴》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学相伴》教案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喜欢与同学、老师交往的态度,愿意在集体生活中和大家一起研究、活动,能感受到老师和小伙伴相处的快乐。
能力目标:在集体生活中愉快地研究和生活,交到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并能友好相处。
知识目标:养成乐于交际,悦纳他人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美好,愿意与老师、同学交往。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交到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愿意与大家交往。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播放《友谊花开万里香》,并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好朋友。
二、新知讲授活动一:同学相伴的快乐老师介绍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快乐。
同学相伴不仅能一起研究,而且还可以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老师带领学生玩游戏“蒙眼画脸谱”,并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同学在一起的快乐往事,如打球、拔河比赛、春游等。
老师还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同学们的陪伴,一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以上呢?通过思考,学生们认识到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七彩音符”,并让学生演一演离开大家后,“1”会遇到什么情形,以及学生想对“1”说些什么心里话。
活动二:不让一个人落下老师组织游戏“海岛逃生”,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不让任何成员“落水”的秘诀是什么。
通过游戏和分享,学生们认识到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力不让任何一个小伙伴“落水”。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讨论,让学生思考班上的同学们是否应该冷落、排斥或者忽视某些同学,以及___、___和___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
最后,老师让学生演一演三个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班上的同学们应该怎样做。
老师让学生欣赏文章《温情的大雁》并思考:当一只大雁生病或受伤时,为什么会有其他大雁留下陪伴它呢?从大雁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学生们进行了讨论和回答。
经过讨论,老师总结道:大家在一起研究、共同游戏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而相互帮助更能让我们感到快乐。
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份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学相伴》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学相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相互陪伴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力量,感受到与同学相伴的快乐,学会珍惜和维护同学间的友谊。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同伴友谊,但对于友谊的深刻理解和维护还有一定的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友谊,理解友谊,并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力量,感受到与同学相伴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维护同学间的友谊。
3.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力量,感受到与同学相伴的快乐,学会珍惜和维护同学间的友谊。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维护和珍惜友谊。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故事、游戏、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材料和案例。
2.准备相关的游戏和讨论素材。
3.准备PPT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故事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力量,感受到与同学相伴的快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材中的情境,通过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友谊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维护和珍惜友谊,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和珍惜友谊,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同学相伴》教案
4.同学相伴教学目标:1.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
2.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群体中一个人落下。
教学重点: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群体中一个人落下。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
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同学相伴的快乐1.看一看:课件出示第20页上的情境图,玩“蒙眼画脸谱”的游戏。
【目的是让学生在共同游戏中体会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并体会这些快乐离不开同伴的参与。
】2.玩一玩:游戏结束后,思考教材第22页的问题。
3.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
在体会共同游戏带来快乐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这些快乐离不开同伴的参与。
4.看一看:课件出示第23页上的情境图,四幅照片分别是学生在校内一同玩耍、集体出游、比赛和学习的情境。
【旨在从不同的角度激活学生回忆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经历。
】设问:他们在做什么?是否快乐?如果没有同学的陪伴,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5.说一说:学生汇报,老师点拨。
(三)活动三:故事《七彩音符》看一看:播放动画视频《七彩音符》,加深理解。
(四)活动四:阅读课文,巩固新知。
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
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不让一个人落下1.看一看:课件出示第25页“海岛逃生”游戏。
【旨在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思考如何做到互帮互助,同时体会不让一个人落下的重要性。
】2.知一知:把游戏规则理解清楚,然后再开始游戏。
3.玩一玩: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明确本板块的教学目标。
1.看一看:课件出示第26页情境图。
呈现了三个校园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同伴被冷落、排斥、忽视的情境。
【第一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判断事情的对错,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 同学相伴 教案3篇
《同学相伴》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在经历了前三课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他人的了解后,这一课来到了同学相伴的集体生活中。
同学相伴的过程中有快乐和相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课是这一课的第一课时,侧重于体会同学相伴之间的快乐,通过正面引导促进学生融入集体,团结友爱。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在9-10岁,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
随着孩子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孩子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
与二年级孩子明显不同的是,他们的朋友“突然”多起来了,互相联系,成群结队地玩耍,看上去他们的关系非常好,和同伴之间的互动也很快乐。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为此,让他们体验同伴之间的快乐有助于促进他们对友谊的认识,有助于促进他们融入集体,团结友爱。
三、活动目标1.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乐于与同伴在一起。
2.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及讨论交流等方式,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融入集体,团结友爱。
3.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集体意识。
四、活动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乐于与同伴在一起,认识到同学和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
五、教法学法启发式和探讨式、合作讨论交流,亲身实践、情境表演六、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块硬纸板、积分表、板贴、小组台卡、小组活动照片七、活动过程【热身游戏】一、小组命名团结队、齐心队、同舟队、共济队、合力队、和谐队、一心队迅速选出组长,得到各队台卡二、热身活动:小组手拉手小组成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进行两次,引出课堂约定。
【导入】1.播放动画大雁迁徙,了解雁群的迁徙离不开同伴。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案1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开始从家庭、学校的小圈子走出来,融入到更大的集体中。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同伴关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愿意去交流和分享。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他们去发现、体验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增强团队意识。
3.引导学生体验友谊,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2.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增强团队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与同学相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与教师、同学互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案例:收集一些关于同伴关系的典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课堂活动材料:如卡片、贴纸等,用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同学在一起快乐学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与同学相伴呢?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关于同伴关系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与同学相伴的意义。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与同学相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说课稿4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同学相伴”的主题,通过发生在同学们之间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和乐趣,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与人为善的品质。
课文通过讲述同学们在校园里的生活,展示了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共同成长的过程。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富有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材分析中,我注意到课文情节的安排巧妙地体现了同学相伴的主题,如小故事“小明的生日”、“丽丽的困惑”等,都展示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与互助。
二.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对友谊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可能还不能完全做到与人为善、珍惜友谊。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同学相伴的意义,认识到与人为善、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友谊,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同学相伴的意义,认识到与人为善、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与同学相伴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同学的感激之情。
2.讲述故事:讲述课文中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同学相伴的乐趣和重要性。
3.故事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反思自己的行为。
4.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友谊。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同伴之间的友谊,懂得如何与同伴相处,以及如何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但对同伴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身经验出发,体会与同伴相处的快乐和困扰,激发他们学习同伴关系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同伴之间的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学会与同伴相处,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意识,促进班级和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同伴之间的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
2.难点:学生学会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与同伴相处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同伴间的友谊,学会处理矛盾和冲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相关教具和学具。
3.创设情境,准备相应的场景和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学相伴。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同伴关系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关于同伴关系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认识到同伴之间的友谊,以及如何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同学相伴-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同学相伴-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同学相互关心和帮助
•了解友情的含义和重要性
•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
•学习故事《愚公移山》和《两个好朋友》
•讨论故事中所包含的友情、合作和团结精神
•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共同完成任务,体验同学相伴的快乐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同学相伴”,并询问学生对此有何了解。
2.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同学之间的亲密经历,通过分享体会友情的美好和重要性。
学习故事(30分钟)
1.让学生听教师讲解故事《愚公移山》及《两个好朋友》。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体现的友情、合作和团结精神,关注主人公相互关心和帮助的表现。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故事。
小组合作活动(35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人,教师向学生分发材料并解释任务。
2.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并且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关心和帮助组内成员,并互相协作配合。
3.任务完成后,让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完成情况,并评价组员间的合作和团结能力。
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回忆并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友情、合作和团结精神的重要性。
2.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协作能力。
课堂作业
1.在家跟父母、朋友聊聊今天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班级的小组合作经历。
教学效果评估
1.学生在小组中合作配合的能力是否提高。
2.学生对友情、合作和团结精神的理解以及意识是否增强。
3.学生口头表述的流畅程度和宣扬能力是否能展示在学习之外。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同学相伴》教案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4课《同学相伴》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学校生活”里的第4条“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
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同学相伴》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
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一个人落下。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知道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同学相伴的快乐”,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
在这一板块内部又分三个层次,分别是在共同游戏中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在回忆往事中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在反思离开同伴的生活会怎样中体会同伴的重要性。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不让一个人落下”,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群体中一个人落下。
在这一板块内部又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体会不让一个人落下的意义。
第二个层次是反思校园中有的同学受到忽视、冷落、排斥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体会被群体排斥后难受的心情。
第三个层次是在大雁互助的故事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学情分析:1、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缺乏同伴观点采择能力,不能设身处地从同伴角度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
他们往往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很少关心他人,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
一些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出现同伴交往能力不足的情况,个别学生还出现退缩性交往行为。
2、告别了懵懂的低年级生活,通过两年半的学校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较多的与同学相伴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体会共同生活的快乐,有利于他们初步理解共同生活对于个体的意义。
虽然快乐是学生共同生活的主要体验,但是在校园生活中,依然还存在被冷落、忽视和排斥的现象,一些同学无法体会到共同生活的快乐,尤其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更需要关注。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同学相伴》教案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4课《同学相伴》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学校生活”里的第4条“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
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同学相伴》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
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一个人落下。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知道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同学相伴的快乐”,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
在这一板块内部又分三个层次,分别是在共同游戏中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在回忆往事中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在反思离开同伴的生活会怎样中体会同伴的重要性。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不让一个人落下”,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群体中一个人落下。
在这一板块内部又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体会不让一个人落下的意义。
第二个层次是反思校园中有的同学受到忽视、冷落、排斥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体会被群体排斥后难受的心情。
第三个层次是在大雁互助的故事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学情分析:1、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缺乏同伴观点采择能力,不能设身处地从同伴角度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
他们往往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很少关心他人,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
一些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出现同伴交往能力不足的情况,个别学生还出现退缩性交往行为。
2、告别了懵懂的低年级生活,通过两年半的学校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较多的与同学相伴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体会共同生活的快乐,有利于他们初步理解共同生活对于个体的意义。
虽然快乐是学生共同生活的主要体验,但是在校园生活中,依然还存在被冷落、忽视和排斥的现象,一些同学无法体会到共同生活的快乐,尤其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更需要关注。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同学相伴》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同学相伴》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帮助和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相处之道和简单的冲突解决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同学关系。
-学生能够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帮助和合作。
-相处之道: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宽容理解。
-冲突解决方法:沟通、协商、妥协。
重点:-相处之道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
-冲突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难点:-如何将相处之道和冲突解决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增强互动性。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资源-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教材。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
-多媒体资源:相关动画、图片。
5. 教学过程6. 课堂管理-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确保课堂纪律。
-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分享,增强课堂互动。
7. 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期末考试:将本课内容纳入考试范围,进行综合评估。
-反馈信息的收集:通过课后问卷、个别谈话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优化教学方案。
8.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总结教学经验。
-根据反思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同学相伴》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同学相处之道,提高解决冲突的能力,促进班级和谐氛围的形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学相伴》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学相伴》说课稿一、分析教材,把握目标《同学相伴》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一单元《同学之间》的第二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同学间的相处之道,学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解决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同学间的相处之道,知道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突出重点,创新教法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同学间的相处之道,掌握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解决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模拟同学间的相处场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一起探讨解决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多媒体辅助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学习的趣味性。
三、互动交流,注重评价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同学相处的视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地引入本课主题。
2.学习新课: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同学间的相处之道,掌握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并培养他们解决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4课《同学相伴》优质教案+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同学相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同学相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快乐.同学相伴不仅能一起学习,而且还可以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2、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pdi ch i )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3、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可有的小朋友却认为,可以不和同伴在一起……简答题:.1、假如没有同学们的陪伴,你的生活会怎样呢?想一想,一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以上呢?答:假如没有同学们的陪伴,我的生活会很单调(did。
),会少很多乐趣. 一个人可以看书、写作业,两个人可以讨论问题、下象棋、一起上学,两个人以上可以打篮球、踢足球、拔河、玩多人游戏。
2、说说你和同伴之间的美好回忆.有一次我过生日,我和小静一起去公园玩,在公园里小静把偷偷藏起来的礼物送给了我,还给我唱生日歌.3、你知道团结的力量吗?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一只蚂蚁的力量小,但是成群结队的蚂蚁可以顺利搬运大块的食物.1.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借抄作业B.互相帮助共同进步C.相互包庇错误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背后说同学坏话B.运动会上,我们团结合作C.春游时我们一起游戏,分享食物班级中有成绩优秀的同学,也有成绩差的同学,对于成绩差的同学我们不应该()A.鼓励他,给予他学习上的帮助B.发现他身上的其他优点C.嘲笑他、讥讽他,不和他玩D.帮他树立自信,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当你的压力较大时,可以采取()来缓解压力。
A、玩一天电子游戏 B.找同学聊天、谈心C.自己一个人闷在心里 D.心情很难过3.你和同学朝夕相处,一定有许多快乐的事情。
写写你和同学相伴的快乐往事。
①;②。
答案解析【解答】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我们应该团结合作,不让一个人落下,不让任何一个伙伴掉队, 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B是正确的选项;AC错误,是不讲原则的表现。
《同学相伴》教学设计-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
活动三:
同学相伴不离群——幸福哆来咪。
1、可是,有的小朋友却认为可以不合同伴在一起。(出示故事)
2、想象一下,离开大家后,“1”会遇到什么情形呢?
3、出示故事的结局。读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离开了集体,我们就会孤立无援;离开了同伴,就很难取得好成绩。所以我们离不开同学相伴。
2分钟
活动一:
同学相伴玩游戏——快乐你我他。
1、之前让同学们收集一个人可以玩的小游戏,你都收集了哪些?2、在收集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学们收集任务完成的很好,奖励同学们一个游戏——萝卜蹲(出示游戏规则)
4、我来采访一下这几位同学,这个游戏好玩吗?
3、是的,很有意思。可是,你想想,如果离开其他几位同学,只有你自己,这个游戏还能玩吗?
重难点
1、充分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
2、理解同学相伴的重要性。
策略:
1、通过1人游戏,多人游戏这样递进的游戏活动及学生的回忆讨论,充分的感受和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
2、通过离开集体的小故事,让学生理解同学相伴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师:ppt,生:收集1个人可以玩的游戏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是啊!这些快乐离不开我们身边的同学!
1、听清游戏规则,认真玩游戏。
2、游戏结束后,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三年级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更喜欢亲身体验和经历。本环节采用单人游戏和多人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体验,直接获得与同学相伴很快乐的情感经验。
8分钟
活动二:
同学相伴忆往事——快乐一二三。
1、同学相伴做游戏很快乐,还可以和同学一起做许许多多的事,比如:一起跳绳、一起表演,一起旅行,一起学习......生活中,你一定还有许多和同学在一起的往事,下面我们分小组讲述自己和同学一起的那些快乐往事。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学相伴 第1课时 教案
《同学相伴》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与活动,明白同学相伴的快乐和意义。
2.初步体会共同生活对个体的意义。
3.乐于在生活与学习中与同伴合作、分享。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
难点:体会集体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视频导入:《团结的螺丝钉》导语:大家看过动画片螺丝钉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螺丝钉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任务:观看视频。
反馈指导:认真体会视频的内涵。
教师总结:螺丝钉之间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协作。
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不仅会更有效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能从彼此身上找到闪光点,一起快乐学习与成长。
同学们会喜欢努力奋斗的过程,更会喜欢大家一起努力奋斗的过程。
学习和成长的路上,大家并不孤单。
设计意图:通过国学视频小故事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力量的伟大,进而明白同学相伴的意义。
一、相伴一起很快乐活动一:小小分享会,相伴一起的时光导语:大家还记得这些照片的来历吗?出示照片:活动照、集体照师:我们已经在学校渡过了将近三年的时光,在这段快乐的日子里,留下了我们很多的欢声笑语。
有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快乐,同学相伴不仅能一起学习,而且还可以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班获得了很多荣誉,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每个人,更属于我们的班集体。
让我们为自己鼓掌,也为班集体鼓掌。
出示任务1: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集体小游戏——《蒙眼画脸谱》,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22页中游戏规则,根据规则选出游戏成员。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总结:同学们玩的多开心,大家想象一下,假如没这么多同学,这个游戏还能玩起来吗?通过这个游戏,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快乐离不开同伴的参与,有同学相伴互助,我们不仅能玩多人游戏,还能开展很多其它有意思的活动。
出示任务2:分享与同学在一起的快乐往事吗?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分享和回忆中,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段快乐的经历,再想一下,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分享。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教案】同学相伴-人教部编版
你平时在学校里都和哪些人玩?你们都会玩什么?感觉怎么样?(ppt第4页)
教师小结:有了同学的相伴,我们玩耍——真快乐!(板书:相伴一起玩耍真快乐)
4、说“相伴的快乐”
除了玩,你和同学在一起还发生过哪些快乐的事?
出示课件(ppt第5页)
教师相机总结板书:
一起分享——真快乐
互相帮助——真快乐
借助图片,回忆与同学相处的其他快乐
5、欣赏视频《我们在一起》
【设计意图】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同学玩耍的快乐。
【设计意图】生活图片、生活场景的引入,帮助学生回望过去的生活,从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懂得同伴相处的重要,更增加了对同伴的亲近感。
活动三:我们不分离
1、听故事《七彩音符》(ppt第8页)
2、链接生活,提升情感
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回望”过去的生活,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教学中,通过游戏的引入,图片中生活场景的再现,帮助学生回忆曾经与同学相处的快乐时光,进而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喜欢并乐于主动和同学交往。
要求:离开大家后,“1”会遇到什么情形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讲一讲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也可以几人合作来演一演。
2、小组讨论(ppt第9页)
交流
预设:“1”离开大家后,一个人走在路上,大家看见了,说:“1”,你好,为我们唱首歌吧,它张开嘴巴唱起歌来,“1”“1”“1”……怎么这么难听啊?大家纷纷捂起耳朵跑走了。“1”伤心地哭了。
师:是的,我们与同学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样子,特点已经非常熟悉了,我们有些人还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相伴》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喜欢与同学、老师交往,愿意在集体生活中和大家一起学习、活动,能感受到老师和小伙伴相处的快乐。
能力目标:能在集体生活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交到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并能友好相处。
知识目标:养成乐于交际,悦纳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美好,愿意与老师、同学交往。
教学难点:能交到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愿意与大家交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
播放《友谊花开万里香》。
听完说说你的好朋友吧。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同学相伴的快乐
老师:有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快乐。
同学相伴不仅能一起学习,而且还可以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蒙眼画脸谱”。
老师:这个多人游戏好玩吗?你还与同学们玩过哪些多人游戏呢?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老师:说一说你与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往事吧。
学生:打球、拔河比赛、春游……
老师:假如没有同学们的陪伴,你的生活会怎样呢?想一想,一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以上呢?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
可有的“小朋友”却认为,可以不和同伴在一起……
阅读“七彩音符”。
说一说,离开大家后,“1”会遇到什么情形呢?请根据你的想象演一演。
你想对“1”说些什么心里话呢?
学生:演一演。
活动二:不让一个人落下
老师:组织游戏“海岛逃生”。
、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玩游戏。
老师:分享一下你的经验,不让任何成员“落水”的秘诀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在游戏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任何一个小伙伴“落水”。
可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时却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
情境讨论:
1.你觉得班上的同学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王浩、陈欣和张晓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3.你认为班上的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呢?请你演一演。
情境一:王浩在接力赛中不小心摔倒了,结果班级接力成绩排在了年级最后一名,大家都埋怨他。
情境二:陈欣在升旗仪式上没有戴红领巾,结果班级的“流动红旗”丢了,大家都责怪她。
情境三:张晓的脚受伤后,无法去上体育课。
下课后大家都直接从操场去食堂吃饭,把他一个人遗忘在教室里。
老师:欣赏文章“温情的大雁”。
当一只大雁生病或受伤时,为什么会有其他的大雁留下陪伴它呢?想一想,从大雁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大家在一起学习,共同游戏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大家一起相互帮助更开心,希望同学们把这份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板书设计:
同学相伴
同学相伴的快乐
不让一个人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