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公开课:大气环流

合集下载

“大气环流” 说课稿PPT课件 中图版

“大气环流” 说课稿PPT课件 中图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 的形成及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引导学生绘制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 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过程与方法:
• 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以 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准则,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为核心,采用启发式、比较式、问答式等的教学 方法来实施教学。教学中图文结合,边设疑启发, 边板画读图,引领思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层层破解本课的知识难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气环流” 说课稿
肇庆实验中学
一、地位和作用:
• 本节课探讨的内容是“大气环流”。大气 环流是全球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其内容主 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两个部分。它 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 得到了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 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 是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 本单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
• 1、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 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 流的形成
四、教学难点:
• 1、 • 2、 • 3、 三圈环流的形成。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流》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地球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3. 理解大气环流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4. 能够运用地球大气环流的知识解读实际案例。

教学重点:1. 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2. 掌握大气环流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大气环流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2. 能够运用地球大气环流的知识解读实际案例。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教材;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 (5分钟)1. 师生互动: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展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大气环流吗?它对地球有什么影响?步骤二:知识讲解 (15分钟)1. 大气环流的概念:大气环流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造成大气垂直和水平运动的现象。

2. 大气环流的特点:由东向西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昼夜温差大的副热带辐合带、热带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组成。

3. 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导致的气候差异和风力的不均匀分布。

步骤三:案例分析 (15分钟)1. 通过案例解析: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气环流影响分析》。

2. 运用知识:结合所学的地球大气环流知识,分析该案例中的大气环流现象和影响。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 (1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结合实际案例,讨论大气环流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2. 总结归纳:指导学生总结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大气环流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步骤五:拓展延伸 (5分钟)1. 认识大气环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流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何重要性。

步骤六:课堂小结 (5分钟)1. 小结回顾: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归纳。

2. 提问:你们对大气环流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了地球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大气环流课件PPT课件

大气环流课件PPT课件
第二单元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单圈环流(理想状态)
大气环流
低纬环流
三圈环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环 流
季风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影响大气环流形成的因素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在航海路线上,为了确保安全,常选择稳定的信 风带航线,而不走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所以很早以来
信风就有“贸易风”之称。
极地高压带
(3)考虑A、B、C----高低纬间质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夏至日
春/秋分日
冬至日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补充知识
何为“贸易风”
在中纬度地区来自高纬的冷空气和来自低纬的热 空气交汇,使得西风带很不稳定,出现波动,还经常有 锋面和气旋活动,形成西风带不稳定的天气,尤其是海 洋上多风暴天气。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中 东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三篇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三篇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三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教学设计]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准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

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

收效不同,但都不理想,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所以不会灵活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决问题。

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

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水平有限,未能成功。

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美贴近教学时,便立即实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

学生乐于通过观察电脑动态演示,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

因为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所以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因为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世界高低纬度之间是否存有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有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思考。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

《大气环流》PPT课件

《大气环流》PPT课件

冷干燥的天气。
夏季,大陆为印度低压控制,海上为太平洋高
压控制,盛行温暖而湿润的东南风。我国西南地
区因受印度季风的影响,夏季吹西南风。造成湿
热多云雨的天气。
精选课件ppt
9
由于各种地理条件的影响,常常形成某些地 方性的空气环流,称为地方性风。 (二)海陆风
1、概念: 晴稳天气时,海岸附近,白天由 海洋吹向陆地,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这种风 向昼夜交替的地方性风称为海陆风。
图 4-17 峡谷风示意图
精选课件ppt
19
地 形 影对 响气 流 的
流线
根据对一个 地区内,同一时 刻气流的测定或 观察,可以绘出 流线。流线上任 何一点的切线方 向都应该同该点 的实际风向一致。
流线的变形
精选课件ppt
20
平气压梯度力。
精选课件ppt
1
图 4-12 单圈环流示意图
精选课件ppt
2
(二)三圈环流模式
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构成了南北向三个闭合环 流圈,称为三圈环流。如图
假设地表面是均匀的(不考虑海陆分布及地 形起伏的影响),但考虑了水平地转偏向力, 和水平气压梯度力。
精选课件ppt
3
图4-13 三圈环流示意图
剧烈,大陆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于是,
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称为大陆风或冬季风。
夏季风(海洋风):夏季,大陆増热比海洋剧
烈,大陆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于
是,风由海洋吹向大陆,称为海洋风或夏季风。
3、我国盛行的季风
冬季为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海上为阿留申低
压控制,盛行寒冷而干燥的西北风。造成晴朗寒
精选课件ppt
6
表 4-4 气压带和大气活动中心

2.2.3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课件)-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2.2.3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课件)-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2.2.3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
多因素导致热量分布差异是大气运动的基础。从空间尺度来看, 热力环流是小尺度的热力差异,而大气环流属于大尺度的热力环 流,成因是受热不均。季风环流则属于大尺度大气环流下的变异 ,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环流运动包括大气的水平运动和 垂直运动,而大气中所携带的热量和水在运动下的迁移与转换也 是造就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原因。气压带风带是大气运动全球化的 视角,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不同。
(2)通过等压(剖)面判读下垫面性质及天气特征
①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980hpa
a.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b.判断裸地与绿地 c.判断城区与郊区
技巧:气压高低反推气温高低 再结合受热情况分析。
夏季海洋 冬季陆地
绿地 郊区
夏季陆地 冬季海洋
裸地 城市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2)通过等压线判读下垫面性质及天气特征
时,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中海风风力最大的时段是(C )
A.6:00~7:00 B.10:00~11:00 C.14:00~15:00 D.20:00~21:00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①②海区该月洋流流向分别为(A )
东南风 B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 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12-13题。
3.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4.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①顺时针②逆时针③上升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流》备课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流》备课教案

《大气环流》备课教案学习目标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①________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单圈闭合环流(1)形成条件:地球表面②______,不考虑地球③______的影响,仅是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的影响。

(2)环流名称:赤道与④______间的闭合环流。

3.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⑤____________的影响。

(2)类型4.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2)风带(3)季节移动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气压带较?______。

2.北半球(1)特点:气压带相对?______。

(2)原因:陆地面积____,__________差异明显。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________区。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________区。

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分布赤道低气压带__________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赤道两侧南北纬10°范围内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__________气候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西风带__________气候全年__________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读下图,回答1~2题。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③地表热量分布不均④地转偏向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考查点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读“某地区1月份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流课件PPT

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流课件PPT

⑴、随直射点而南北移动 移动幅度为100左右)
⑵、与二分日位置相比: 1月偏南,7月偏北 夏季偏向高纬,冬季偏向低纬
降水形成的条件?
水 降汽 水凝

充足的水汽: 夏季风、海风 凝结核 降温 垂直气流:上升气流
水平气流 从低纬流向高纬
低气压带
西风带
气压带 气流 性质
赤‥低 上 升
副‥高 下 沉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绘简图说明全球气压带名称、成因、
位置及分布特征。 2、绘简图说明全球风带的名称、位置、 成因及风向分布特点 3、绘南北气压带及风带的俯视图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1、赤道低气压带的成因? 2、大气的根本热源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 5、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
第三课时
3、三圈环流与雨带
最少
最干 最多
干冷 极地少雨带
温湿 温带多雨带 多锋面雨和气旋雨
干热 干燥
副热带少雨带
湿热
赤道多雨带 多对流雨
对流雨:赤道地区、北方夏季午后暴雨
降 锋面雨:我国主要降水类型 水 气旋雨(台风雨) 类 型 地形雨(山地迎风坡)
(2016·瑞安模拟)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 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回答3~4题。
( 【 名示校范课教 堂学)课高件 考】地高理考 复地习理复— 习大气 —环大 流气环PP流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 【 名示校范课教 堂学)课高件 考】地高理考 复地习理复— 习大气 —环大 流气环PP流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2.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 份,北半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 地区大致位于B( ) 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B.50°N附近 C.中纬度地区 D.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3.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变 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C( ) 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 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 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 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

高考地理公开课:大气环流

高考地理公开课:大气环流

1
林,是世界上最大面积的亚热带雨
林。塔斯马尼亚岛拥有澳大利亚占
30ºS 地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
2
1、思考:这三类雨林的形成原因?
3
雨林名称 气候类型
成因
1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

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到大分水
岭的抬升降水多;
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2处 亚热带雨 亚热带季风性 东南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副高 东北信风带
成因:太阳辐射、地转偏向力及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复习回顾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探究一】大气环流的成因与分布
独特有趣的地理现象——“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多沙漠分布,故称为“回归沙漠带”。 但是,我国华南地区,虽然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气候却温暖湿润, 水热充足,植被繁茂。
思考:1、宁夏Q地与法国 R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2、与法国葡萄园相比,贺 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 植 有哪些有利的气候条件
(1)Q地年降水量少,季节变化大;R地年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原因:Q地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少,夏季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 较多。R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2)有利气候条件:①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② 冬天受冬季风影响气温低,病虫害少。
2、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原因?
季风 环流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总结典型季风区特点
三、季东风亚季风
一月
七月
风向
性质
成因
南亚季风
一月
七月
总结典型季风区特点
三、季东风亚季风
一月
七月
南亚季风 一月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

社会和经济效益
了解大气环流模式可帮助 决策者更好地规划城市建 设、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结论
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人类社会和经济 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气流的特征
1
风向和风速
大气环流决定了风的方向和速度,具体取决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区域。
2
湿度和降水
不同的大气环流模式会导致不同的湿度和降水分布,影响地区的水资源和农业。
大气环流的影响
气候
大气环流直接影响地球的 气候模式,包括温度、降 水量和季节性变化。
自然灾害
不正常的大气环流模式可 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 飓风、洪水和干旱。
赤道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形成
热带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流转向,形成赤道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大气环流的分类
总循环和局部循环
总循环指大气环流的全球性模式,而局部循环指特定地区的气流模式,如海陆风和季风。
海陆风和季风
海陆风是海岸地区由海陆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而季风是由陆地和海洋季节性变化导致的大 规模风系统。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
#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 ## 概述 - 大气环流的定义 - 大气环流的意义
大气环流的形成
1
地球自转和赤道高温区的形成
地球自转导致赤道地带接收更多阳光和热量,形成高温区。
2
热带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
赤道高温区的热气上升,形成低气压,而副热带地区的下沉气流则形成高气压。
3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tu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tu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而是太阳 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 中美地峡东部
气候的非地带性因素
热带雨林气候
地形、 信风、 暖流
在南美洲南端,大陆东西跨度不过数百千 米,但东西两岸的气候差异非常显著,为什 么?
极地东风
60°S
干冷
90°S 极地高气压带
月相
10°

热带雨林气候
北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模式图
大陆东部
温带季风气 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风气 候
季风环流
90°
70°
55°
冬冷干 35° 夏暖湿
25°
冬冷干 夏暖湿
10°
(1)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各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 热带: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季风;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和地中海气候; 温带: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纬度位置偏高
暖流
非洲赤道东部
热带草原气候
地势高
索马里半岛沿海
热带沙漠气候
寒流,离岸风
安第斯山脉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赤道附近
秘鲁寒流,离岸风,信风背风坡
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背风坡)
亚欧大陆北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纬度位置偏低 洋流因素: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东岸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①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少雨 多雨 少雨 多雨 少雨 多雨
少雨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三篇-最新范文高中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三篇-最新范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教学设计]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收效不同,但都不理想,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因此不会灵活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决问题.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未能成功.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美贴近教学时,便立即进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学生乐于通过观察电脑动态演示,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由于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教学过程]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存在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在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思考.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思考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A组导学内容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是上升还是下沉?极地垂直方向上空气的运动状况又如何呢?2.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方向是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还是由极地向赤道运动?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投影演示,相互间合作学习完成A组导学内容.过渡:地球实际上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公转.思考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思考地球自转会对大气运动产生什么影响?B组导学内容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最终的运动方向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合作学习.讲述:赤道高空北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于北纬30°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之后,大气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完成B组导学内容中的2~3题.2.赤道高空的北流空气不断地流到北纬30°附近高空堆积起来,导致北纬30°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如何运动?使得近地面气压升高还是降低?3.北纬30°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分流、偏转后的风向?学生仔细观察,合作学习.讲述:北纬30°附近被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附近~北纬30°附近的近地面东北风风向常年不变,就好像一个人很守信用,因此,这个纬度带被命名为东北信风带.至此形成了低纬环流.而北纬30°附近~北纬60°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中纬西风带.讲述:北纬60°(极地)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极地东风带.4.自北纬30°附近北流的空气与自极地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是否一致?有何差异?相遇后两种空气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由此造成北纬60°附近近地面气压较周围低还是高?思考、讨论.时间推移到18世纪,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观测证实,银河系是范围有限的恒星体系,并建立了银河系的天文体系,从而将人类认知的宇宙范围拓展到星系级别.之后,随着科学继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人类的宇宙范围观念也日渐扩大.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分光仪、射电技术的成熟,人造卫星、探测器等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这里的光年是一个长度距离单位,它是指光在一年中所传播的距离,我们知道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km/秒,照此计算,1光年约为94605亿km.那么,能否说宇宙的范围大小就是这百亿光年呢.显然不行,这里所指的是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认识的宇宙范围一定会继续扩大.我们在前面讲过,宇宙是物质的世界,那么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物质的东西,总有个外化的存在形式.例如,人的外化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体”.仿此,宇宙(天)的物质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的“天体”.就像我们人体有高矮胖瘦的体态差异,黑白黄褐的肤色差异,男女老少的性别、年龄差异等等方面的差异一样,天体在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这就是天体的多样性.天体的多样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星光闪烁的恒星(这是一种能够自行发光、发热的天体)、轮廓模糊的星云(主要成分为H,呈云雾状),这两种天体是宇宙空间中最基本的天体.还有较明显位移的行星(绕太阳[恒星]运转、反射太阳光线)、以及有圆缺变化的月亮、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巴的彗星.此外,在宇宙空间中,还有一些我们单凭肉眼看不见的天体,比如一些星际气体和尘埃,以及人类制造发射到宇宙空间的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空间站等.(边引导学生看图讲解边板书)3、宇宙的物质性(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2)天体的多样性自然天体:恒星------星光闪烁(自行发光、发热)星云------轮廓模糊,主要成分为H,呈云雾状)行星------移动(绕恒星运转、反射恒星光线)卫星------月亮(地球的卫星,有圆缺变化)流星------一闪即逝彗星------拖着长尾巴星际气体和尘埃人造天体: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空间站等这里有一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天体是指存在于宇宙空间(星际空间)的物质.因此,掉落到地面的陨石、陨铁等就不能被称为天体.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附属部分就不能称为天体,如地球大气、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等.我们前面讲过,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这就是宇宙的运动性.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天体只要有了质量,就会相互吸引.而如果天体既相互吸引又相互绕转,就形成天体系统.那么是否所有的天体都属于天体系统呢?不,只有那些既相互吸引又相互绕转的天体才能称为天体系统.目前,人们将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月球绕地球运行构成地月系,九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流星、彗星、小行星和星际气体和尘埃等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又和跟太阳系相似的其他一些恒星系构成银河系,而银河系又和河外星系(简称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这是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讲了上述的内容,同学们不免要问: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这就涉及到宇宙的起源及演化.关于宇宙的起源,我国有盘古开天劈地的传说,西方则有“上帝创造宇宙”的信仰.我国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是这样的:“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盘古出,而天地分,阳清者为天,阴浊者为地……盘古日长万八千丈,天日高万八千丈,地日厚万八千丈.”这与我们现代天文学家所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在思想上十分接近.宇宙大爆炸的观点认为: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此时,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由于高温,这些物质极不稳定.在150亿年前的某个时刻,宇宙突然爆炸膨胀开来,这些物质迅速向外辐射出去,刹那间,宇宙空间扩大了1029倍,温度亦随着宇宙的膨胀而迅速下降.当温度下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或衰变,或与质子结合成重H(氢)、He(氦)的原子核,原子核继而捕获电子,早期化学元素开始形成.当温度继续下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弱,此时,宇宙主要物质是气态的,之后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期间,也有一些已经形成的恒星爆炸成星云或进一步塌缩为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以及膨胀成红巨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因此,我们说宇宙中的天体不是同时形成的,各自都有其发生、发展、衰变的历史.作为整体的宇宙,也经历了温度从高到低、物质密度从密到稀的演化.4、宇宙的运动性(1)天体系统:天体相互吸引又相互绕转天体系统层次:(见文中)(2)宇宙的演化:温度从高到低、物质密度从密到稀Ⅲ、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暂时讲到这,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进一步学习“宇宙中的地球”部分.请同学们做好预习,并着重掌握前面所学的各种天体的特征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来源:原创作品)讲述:北纬60°附近近地面被命名为副极地低压带.5.北半球形成了几圈环流?南半球是否会形成同样的环流?C组导学内容1.全球近地面共分为几个气压带、几个风带?2.全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否有规律可循?思考、讨论,从而找出分布规律:南北对称、相间分布.过渡: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让我们把假设情境进一步接近实际情况来设定.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思考假设的含义:考虑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D组导学内容总结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的规律.板书:二、形成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是地球表面性质均一,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要复杂的多,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板书设计]2.4全球性大气环流一、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二、形成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附:对高中地理观摩课《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的分析:《大气环流》是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重点合难点,它是气候类型的原因与分布、洋流的成因与分布等地理现象的主要原因.对大气环流的学习和掌握关键是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立体的空气运动图像,既能分清地面空气运动和高空空气运动,又能很好地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准确地记忆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更好地加以运用.学生主体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目前教改的方向之一.周老师的这节课有两个突破点:1.运用素材库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周老师使用素材库中的《大气环流》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件运用动画的形式把教学中单纯用语言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很容易、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2.学生主体参与,突出了师生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周老师根据教材,挖掘内涵,提出了导学内容,再结合课件演示内容,让学生观察、动脑、思考、研究、讨论,由学生总结、表达得出结论,再由师生共同总结,这种师生交互式的学习方法,效果优于其他形式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特点,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值得提倡的.周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1.语言流畅、教态自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由简入繁、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思维步骤.2.课前的复习提问设计巧妙.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用绘制热力环流的方式来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内容,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的下笔顺序反映了他对热力环流的认识是否了然于胸,下面的学生是否能立即指出错误同样反映了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通过大气环流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来引入大气环流,由简入繁,过渡自然,不留痕迹.3.不直接将大气环流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理解清楚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大气环流的概念.这种方式使学生接受新知识更自然、更积极.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3.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4.了解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关系.能力目标: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区别.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德育目标: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2.季风环流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一边引导启发,一边画板图和读图讲授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难点.2.讲授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有效地掌握.教具准备:投影仪(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局地性运动,像上节课我们所学内容可以说是小尺度的大气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么样运动?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2.4全球性大气环流”(板书)新课教学: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主要讲述典型意义的两种环流形式: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三圈环流.一、三圈环流(板书)为了简化起见,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而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因而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在近面,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因此,在北半球,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如图.1.全球大气运动——单圈环流(板书)但实际上赤道与极地间的这种闭合环流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三圈环流.2.全球大气运动——三圈环流(板书)由于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此时仍然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说明此时大气运动情况.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画箭头①),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画箭头②),到30°N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变成了西风.这样气流就不能继续向北流向北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了.由于赤道地区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N 附近上空堆积,空气密度加大产生下沉气流(画箭头③),这样使得低空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低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副高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大气在向南流动过程中逐渐向右偏转,形成了东北信风(画箭头④).这样在赤道与30°N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1)低纬环流(板书)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画箭头⑤).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画箭头⑥).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画箭头⑦)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画箭头⑧).这样在30°N与60°N 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2)中纬环流(板书)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画箭头⑨),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箭头⑩).这样在60°N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高纬环流圈.(3)高纬环流(板书)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投影图)7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问: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所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气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读图2.17).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承转: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二、海陆分布与大气环流的影响(板书)请同学们先读图2.18“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图2.19“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分析一下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从图上可以看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基本上沿纬向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而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特别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气压带被*为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问:为什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南北半球的气压分布有这样的差异?投影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对照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就可以看出这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显著增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的缘故.问:海陆性质不一样又是怎样影响气压分布的?在河里或海、湖里游泳的人,都有这个体会.盛夏的中午,如果你躺在岸边沙滩上会感到热乎乎的,而在水里却是温和的;冬季恰好相反.这主要是因为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的缘故.在同样的太阳照射条件下,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要缓慢得多.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高得多,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低得多,形成冷高压.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具体的气压分布情况,请同学们再来看图2.18和2.19.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副极地低压带也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副极地低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冬、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天气、气候有着重大影响.这些大气活动中心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异常.同学们课后要阅读“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了解一下副高对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会引起我国哪些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等情况,从而认识规律,认识自然.综上所述,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投影片)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情况,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那么下面我们来学习季风环流这部分内容.。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2《大气环流》PPT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2《大气环流》PPT课件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向
南移动,北半球应为冬季。第(2)题,A选项气压带
北移;B项为气压带南移,但风向不正确,应为西
北风;D选项气压带没有发生移动。第(3)题,根据
栏 目
B所处的纬度,判断其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是低
链 接
纬环流的组成部分。
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 (2)C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还有哪些和“信风”一样“诚实守信”的风带? 栏

(3)“马纬度”无风的原因是什么?


(4)除30°纬度外,下列哪些地区还是无风带( )
A.南北纬8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赤道地区 D.南北纬70°附近
国是一个风景如画的“超级大绿洲”呢?
(2)英国首都伦敦受哪个风带控制而常年多雨?

(3)在我国北方寒冷干燥的冬季,我们却时常看到电视
目 链
直播中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球员在泥泞的草地上奔 接
跑,为什么同在北半球冬季,会出现差别如此大的天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2课时 大气环流
知识点一 全球性大气环流
►师生互动
材料 18世纪产业革命前,人们航海的动力主要依靠风。航海
家们和商人经过多次航行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上 栏
装运的到美洲大陆的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相继死掉,
目 链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及西南季风的形成ppt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及西南季风的形成ppt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
第4课 全球性大气环流(共2课时)
第1课时 “三圈环流”及“西南季风”形成 关键点·疑点·考点 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概念及意义 (1)含有全球性有规律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2)意义: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②是各地天气改变 和气候形成主要原因。
第1页
2、三圈环流 (1)假定条件:均匀地球表面。 (2)形成原因。①高低纬间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 力。 (3)形成。据教材图2.16讲解 (4)结果。在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6个风带。 (5)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改变南北移动。
【答案】A
第5页
【例2】读图,图中表示大气运动方向,A、B、 C、D四个箭头画法哪些是正确( )
【答案】AD
【解题思绪】春秋两分日时,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分布 是以赤道为中轴对称分布。此时赤道低气压带纬度位置分布 大约是南、北纬5°之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到 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低纬东北信风带位置也向北移。南半球 东南信风带迫近赤道,一部分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所以, 图中A箭头表示是东南信风,D箭头表示是东北信风,A、D之 间箭头表示是西南季风。
第7页
(2)分布:南亚、东南亚(10°N以北范围)
第3页
能力·思维·方法
【例1】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以下 说法正确是( )
A
30°N附近 B
30°N
C ①是冷性气流 D ②盛行西南风
第4页
【解题思绪】本题关键是选好“突破口”,如从 甲、乙两处入手,似较困难,只有从60°处入手, 仔细观察,该处有①②两支气流相遇,①气流爬 升在上。依据基础知识,60°附近中纬西风与极 地东风相遇,中纬西风暖而轻,爬升到冷而重极 地东风上,由此可见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 是极地东风。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总结三处雨林成因上的
3
相同点?
都处于迎岸风的迎风坡位置
决定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空间位置——地理的本质
4、推测温带雨林还 有可能分布在哪里?
温带雨林:美国西北 海岸、加拿大西南部 一带、新西兰南岛西 南部以及智利西海岸 部分地区等
【探究二】大气环流的影响
材料一:夏季我国(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可 达50º,同期山东内陆地区片雪未降,山东半岛威海却成雪窝。
材料二下列现象反应的大气环流对哪种自然要素的影响 1、美国洛基山河谷两侧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 被称作“旗树”。植被形态 2、雅丹地貌沿沟谷长轴走向与当地主风向一致。
地貌形态 3、在夏威夷海岸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 为世界“第八大洲”。
副高中心的海平面较低,因为气压高。风力 微弱,洋流携带来的垃圾在此地集聚
副高 东北信风带
成因:太阳辐射、地转偏向力及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复习回顾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探究一】大气环流的成因与分布
独特有趣的地理现象——“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多沙漠分布,故称为“回归沙漠带”。 但是,我国华南地区,虽然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气候却温暖湿润, 水热充足,植被繁茂。
【2015•新课标Ⅱ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 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 要防范的问题。(6分)
【2016年新课标Ⅰ】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 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七月 西南风 高温多雨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影响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地转偏向力
大气环流 全球气压带风带
太阳直射点的 季节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海陆分布和 气压带风带增强或减弱)大气环流
【拓展材料一】澳大利亚有三处雨
林,东北部是热带雨林。中东部雨
1、重温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分布 2、重点探究大气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 3、 探究大气环流的区域差异
【探究一】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与分布 独特有趣的地理现象——“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多沙漠分布,故称为“回归沙漠带”。 但是,我国华南地区,虽然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气候却温暖湿润, 水热充足,植被繁茂。 1、判断“回归沙漠带”上大气环流的形式,并分析形成原因?
2、为了建造更抗击恶劣自然条件的房子,福建屋顶的瓦片上
会压石头
建筑
3、今年年底前,南京将划定6条通风走廊,通过利用山体林地、 河谷水道、湿地、绿地等自然条件,形成开敞空间和城市“出
气孔”,以吹散雾霾。 城市规划布局

湿润气候
暖湿气流受到大分水岭的抬升降水较多;
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3处 温带雨林
温带海洋性气 候
西风带从海洋带来湿润气流; 地形抬升形成降水; 岛屿独特的海陆轮廓,与海洋接触面积大, 水汽更充足。
2、三地同为雨林,比较成因
1
上的不同点?
不同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地形位置影响下的大气环流 不同。
“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考向分析】
1【2013·课标全国Ⅱ,10~11,8分】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 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 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11.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2、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原因?
季风 环流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总结典型季风区特点
三、季东风亚季风
一月
七月
风向
性质
成因
南亚季风
一月
七月
总结典型季风区特点
三、季东风亚季风
一月
七月
南亚季风 一月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性质 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 温和干燥
成因 海陆热力 海陆热力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性质差异 性质差异
4、黄土高原深厚土层是由于冬季风带来大量 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 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的。 土壤
材料三【2016年新课标Ⅰ】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 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 思考: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1
林,是世界上最大面积的亚热带雨
林。塔斯马尼亚岛拥有澳大利亚占
30ºS 地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
2
1、思考:这三类雨林的形成原因?
3
雨林名称 气候类型
成因
1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

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到大分水
岭的抬升降水多;
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2处 亚热带雨 亚热带季风性 东南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考向分析】
真题
考向
2013·课标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 成因分析 全国Ⅱ,10 是因为
2013·课标 夏季,S市主要受 全国Ⅱ,
11
分布规律
2015新课 需要防范的问题 标Ⅱ
2016年新 与江苏、浙江相比 课标Ⅰ
影响分析 区域差异
复习目标
与江浙相比,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 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 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 较小,气温较高。
材料四下列现象反映的是大气环流对哪种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兰新高铁在新疆境内 65%的路段建有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 护工程。
交通布局
思考: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①南北跨度很大,纬度的差异导致 热量分布不均; ②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加剧严寒 ③我国有很多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 削减了冷空气南下,所以加剧了南北 温差。
2、冬季,山东威海为什么成雪窝?
威海位于海洋陆地交界地带,北面是渤 海,冬季风从周围大面积的海洋带来了丰 富的水汽;北部丘陵地区抬升气流,导致 降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