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细胞死亡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2.3.1.3 在增殖细胞群中的细 胞丢失(肠隐窝上皮) 3.2.2.3.1.4 在具有有益目的的细 胞死亡(急性炎反应的中性粒细胞、 免疫反应末期的淋巴细胞) 3.2.2.3.1.5 潜在的有害性自反应 淋巴细胞的排除 3.2.2.3.1.6 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的
3.2.2.3.2 病理性凋亡 3.2.2.3.2.1 DNA损伤(热、放射、 细胞毒性肿瘤药物,缺氧等) 3.2.2.3.2.2 误译蛋白的积累 3.2.2.3.2.3 某些感染性细胞损伤 (病毒感染,腺病毒、肝炎病毒) 3.2.2.3.2.4 导管阻塞后实质器官 的病理性萎缩(如胰、肾、腮腺)
3.2 细胞死亡(cell death) 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细胞 核时,呈现代谢停止、结构破 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 即细胞死亡。
3.2.1 坏死(Necrosis) 3.2.1.1 坏死的概念 活体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经 水解酶作用所表现的形态学改变。
3.2.1.2 坏死的病变 3.2.1.2.1 细胞核 3.2.1.2.1.1 核浓缩(pyknosis) 即细胞核染色质DNA 凝聚、皱 缩,使核体积缩小,嗜碱性染 色增强,又称为核固缩。
抗酸染色
3.2.1.3.1.3 坏疽(gangrene) 3.2.1.3.1.3.1 坏疽的概念 大片组织坏死后继发不同程度的腐 败细菌(常为梭状芽孢杆菌属厌氧 菌和奋森螺旋体等)感染和其他因 素(如硫化氢)的影响而呈黑色等 特殊形态改变的坏死。
3.2.1.3.1.3.2 坏疽的病变类型及特点 3.2.1.3.1.3.2.1 干性坏疽(dry gangrene) 多发生于肢体血管病变或冻伤时,动脉 阻塞、静脉回流无障碍的肢体远端缺血 性坏死,继发腐败菌感染,坏死区干燥 皱缩呈黑色,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
ZHANG Shangfu, WCH, SCU
G+
29
3.2.1.3.2 液化性坏死 (liquefactive necrosis) 3.2.1.3.2.1 液化性坏死的概念 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组 织富含水和磷脂、坏死细胞或浸润 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水解酶使坏 死组织细胞溶解、液化而呈液状。
.
3.2.1.3.1.3.2.2 湿性坏疽(wet gangrene or moist gangrene) 多发生于内脏器官(如肺、肠、子 宫、胆囊等)或动脉阻塞伴静脉回 流障碍肢体等的坏死,继发腐败菌 感染,坏死区水分较多,肿胀呈蓝 绿色,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
3.2.1.3.1.3.2.3 气性坏疽 (gas gangrene) 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 杆菌、恶性水肿杆菌、腐败弧菌 等厌氧菌感染,组织坏死并产生 大量气体。
3.2.2 凋亡(apoptosis) 3.2.2.1 凋亡的概念 由体内外因素激活细胞内预存的死亡 程序,即能使这些细胞自身 DNA、核 和胞质蛋白降解的死亡酶活化而致的 一种细胞主动性死亡,表现为单个或 几个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 破裂,也不发生自溶,且不引起炎反
3.2.2.2 凋亡的形态变化 细胞皱缩,胞质致密,染色质边 集,胞核裂解,形成胞质芽突和 脱落,形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 或凋亡细胞被邻近细胞吞噬。
3.2.1.3.2.2 脂肪坏死(fat necrosis) 3.2.1.3.2.2.1 脂肪坏死的概念 脂肪组织坏死、脂肪酸与钙盐结 合而呈散在的混浊、灰白略带黄 色的斑点状或小结节状。
3.2.1.3.3 纤维蛋白样坏死 (fibrinoid necrosis)/纤维蛋白样 变性(fibrinoid degeneration) 3.2.1.3.3.1 纤维蛋白样坏死的概念 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及血管壁的组织 坏死,呈细丝状、颗粒状或小块状的 无结构物质,其染色性与纤维蛋白相 似。
子宫内膜
ZHANG Shangfu, WCH, SCU
54
肝细胞凋亡
ZHANG Shangfu, WCH, SCU
56
3.2.2.3 凋亡的出现 3.2.2.3.1 生理性凋亡 3.2.2.3.1.1 胚胎发育及形成期有计 划的去除某些细胞(包括植入、器官 化、发展性退化和变形) 3.2.2.3.1.2 激素依赖性生理性退化 (月经期宫内膜、断乳后的乳腺)
3.2.1.2.1.2 核碎裂(karyorrhexis) 即核染色质崩解和核膜破裂,细胞 核碎裂成小块、分散在胞质中,也 可由核固缩裂解而成。
心肌坏死
3.2.1.2.1.3 核溶解 (karyolysis) 即细胞核在激活的非特异性 DNA 酶和蛋白酶的作用下,核 DNA和 核蛋白分解,核染色质嗜碱性下 降、甚至只能见核的轮廓。





Normal
心肌梗死
急性重型肝炎

ZHANG Shangfu, WCH, SCU
14
3.2.1.3.1.2 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3.2.1.3.1.2.1 干酪样坏死的概念 坏死组织轮廓消失,形成无定形的 颗粒状,含有较多脂质而呈黄色、 状似干酪,主要见于结核病。
肾坏死
3.2.1.2.2 细胞质 3.2.1.2.3 间质
心肌坏死
3.2.1.3 坏死的类型 3.2.1.3.1 凝固性坏死 (coagulative necrosis) 3.2.1.3.1.1 凝固性坏死的概念 坏死组织由于蛋白变性凝固、水解 酶作用弱和失水变干而成灰白或黄 白色、质实的凝固体。
糜烂(erosion) 窦(sinus) 空洞(cavity)
溃疡(ulcer) 瘘(fistula)
3.2.1.4.3 机化(organization) 3.2.1.4.4 包裹(encapsulation)和
陈旧性心肌梗死
3.2.1.5 坏死对机体的影响 取决于坏死细胞的生理意义、数 量、再生能力、器官的代偿能力 等
3.2.1.3.3.2 纤维蛋白样坏死的 意义 3.2.1.3.3.2.1 变态反应性 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 性多动脉炎、新月体性肾炎等 3.2.1.3.3.2.2 非变态反应性 急进型高血压
风湿性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肌炎
Fra Baidu bibliotek
vasculitis
vasculitis
3.2.1.4 坏死的结局 3.2.1.4.1 炎症反应、溶解吸收 3.2.1.4.2 分离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