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的认知和心理
安全生产三大心理问题
安全生产三大心理问题安全生产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进行安全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安全生产中的三大心理问题:第一个心理问题是懈怠心理。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忽视一些安全风险。
这种懈怠心理常常使得员工没有足够的警觉性,对可能出现的危险不够重视。
例如,在生产线操作过程中,如果员工经常忽略安全规定,盲目追求效率和产量,那么就有可能发生工伤事故。
懈怠心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和对自身安全能力的过高估计。
要解决懈怠心理问题,首先应当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其次,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确保员工遵守安全规定。
第二个心理问题是漠视心理。
漠视心理是指对安全隐患存在的事实或警告信号置之不理,甚至是故意掩盖和干涉。
这种心理问题常常是因为个人的私欲和利益驱使,出现了工作和安全之间的冲突。
例如,有些员工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可能会忽视必要的安全措施,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解决漠视心理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和责任心。
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文化,让员工明白安全是首要任务,并将其视为一种责任和义务;其次,要加大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力度,让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安全意识。
第三个心理问题是焦虑心理。
在工作和生活中,员工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压力、社会压力等,这些压力会导致员工产生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从而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解决焦虑心理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要加强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应对焦虑的能力。
其次,要提供员工所需的工作支持和关怀,保证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减轻其工作压力和焦虑感。
另外,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凝聚力,缓解焦虑心理。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三篇)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安全生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对于安全生产问题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技术和管理层面的解决方法,还应当关注心理学的应用。
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安全策略和管理措施。
下面,我将就安全生产中心理学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大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首先,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最重要的一点是了解人的心理状态。
人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心理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注意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等方面。
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可以制定出与其心理状态相适应的工作安排和管理措施。
例如,在繁忙的工作期间,员工的压力可能会很大,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会紧张和焦虑。
这时候,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员工的压力,如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员工集体活动等,以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
其次,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还包括对员工行为的预测和干预。
通过对员工行为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行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培训方案,以减少因员工行为不当导致的事故发生。
例如,在一些高危职业中,由于工作环境所限,员工容易出现疲劳、厌倦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
针对这一问题,管理者可以通过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状态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安全意识,减少因疲劳导致的事故风险。
再次,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还包括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是人们对工作和生活中潜在危险的感知能力,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在面对危险时的反应和应对能力。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我们可以制定出一系列的方法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员工普及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潜在危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并培养他们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3篇)
2024年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业安全生产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传统的安全生产主要关注技术和制度层面,但在实践中发现光靠技术和制度往往无法完全解决安全隐患,人的因素常常是事故发生的关键。
因此,将心理学引入2024年安全生产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的科学。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识别人在工作环境中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前发现和防止潜在的安全隐患。
以下是2024年安全生产中应讲点心理学的内容:1. 情绪管理:强调员工应对负面情绪的识别和管理能力。
情绪失控会干扰员工的判断和行为,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培养员工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压力和困难,使工作环境更加安全。
2. 意识和警觉性训练:培养员工的意识和警觉性,使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通过训练,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感知能力,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3. 风险评估:采用心理学方法对工作环境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决策和行为往往受到情绪、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
在安全生产中,了解员工的认知偏差和风险偏好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有效的安全策略。
4. 交流和团队合作:培养员工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能力,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
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并更快地应对突发情况。
5. 员工培训和教育:通过心理学知识,设计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和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协助企业更好地开展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
6. 心理咨询和支持: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调节情绪和应对挑战,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总结起来,2024年安全生产应该注重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和应用。
通过培养员工的情绪管理、意识和警觉性、风险评估能力,改善团队合作和沟通,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等手段,可以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杜绝五种心理
安全生产杜绝五种心理安全生产是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关乎个体和整个社会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时,人们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因此,必须杜绝以下五种心理,以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一种心理是侥幸心理。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长期没有发生事故或灾难而产生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遇到问题。
这种心理会导致他们不重视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盲目冒险,从而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安全事故并非偶然,而是可以通过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来避免的。
第二种心理是麻痹心理。
在经常接触危险环境或高风险工作的人可能会因为长期在高风险中保持稳定而产生麻痹心理。
他们可能对危险漠视,对潜在风险的感知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疏忽大意、不重视预防措施等问题。
为了杜绝这种心理,我们需要持续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保持对危险环境的高度警惕。
第三种心理是懦弱心理。
有些人可能因为害怕或缺乏自信而产生懦弱心理,害怕面对危险或困难的挑战。
这种心理会导致他们在工作中选择逃避,不敢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增加了事故的发生几率。
我们必须帮助这些人克服懦弱心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能力,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危险。
第四种心理是麻木心理。
长期从事重复性工作的人可能会因为工作的单调性和缺乏刺激而产生麻木心理。
他们可能会对工作中的潜在风险、事故隐患等问题视而不见,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
为了避免这种心理,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工作内容,引导员工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五种心理是厌倦心理。
有时候,一些人可能因为工作的艰辛、重复性和压力而产生厌倦心理。
他们可能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为了杜绝这种心理,我们需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及时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采取措施减轻工作压力,增加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不同的心理会对安全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杜绝侥幸心理、麻痹心理、懦弱心理、麻木心理和厌倦心理,我们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个体和整个社会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中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安全生产中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健康和压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员工在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可能会面临种种压力和心理负担。
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并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压力管理措施。
一、理解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的平衡和良好状态。
在安全生产中,心理健康与员工的表现密切相关。
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员工积极投入工作,保持专注和高效率的工作态度。
相反,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疏忽,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及表现1. 高强度工作在安全生产行业,员工通常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包括长时间连续工作、高风险的操作以及严格的工作时间表。
这些因素可能给员工带来压力和不适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2. 工作压力紧迫的项目期限、工作量过大、过高的期望和长时间的压力都可能导致员工的工作压力增加。
长期承受工作压力可能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和失眠等。
3. 职业风险和心理压力安全生产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员工需要不断应对各种意外和紧急情况。
这些风险和压力也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压力管理措施1. 支持和关怀提供员工支持和关怀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雇主可以通过组织心理辅导、提供职业咨询和建立支持系统等方式来帮助员工应对职业压力。
2. 工作安排与时间管理合理的工作安排和时间管理对员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避免过度加班和过度工作负荷,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表和休假制度,有助于员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培训与技能提升培训员工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提升应对压力的技能是有效的压力管理方式。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帮助员工了解如何识别和处理心理压力,提高应对能力。
4. 建立健康的工作文化树立良好的工作文化,并加强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对于心理健康的保护至关重要。
鼓励员工相互支持、开展员工活动和提供适当的福利待遇,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和谐与安全生产(三篇)
心理和谐与安全生产众所周知,安全生产是由每一个职工个体围绕同一个工作目标构成的生产过程。
因此,每个职工的心理是否和谐,对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谓和谐的心理,是指职工个体对自己,包括精神追求、需要层次、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等,保持一种和谐、和顺、平衡、积极的状态,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和利害得失。
事实证明,和谐的心态,不但事关人生事业的成败,而且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供职的单位,几年前有名职工,由于婚姻问题,长期精神压抑,又没得到有效的疏导和劝解,一天上班时,因为精力不集中,误听调度命令,错办列车进路,险些酿成两列旅客列车相撞的重大事故。
一个人,只有在健康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环境中,才能把自己的工作潜能发挥到极致。
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个体的人,在自我定向上下工夫。
坚定自己的人生追求,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定力,把工作把事业当作终生追求,正确对待身边各种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现象。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创造有利于职工心理和谐的环境和氛围,通过家访、座谈,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切实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真正把职工个人的成长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协调发展,体现人企合一,这才是有效延长安全生产周期的正途。
心理和谐与安全生产(二)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员工的心理状态与组织的安全生产工作相协调、相适应的一种状态。
心理和谐与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心理和谐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注度和责任心,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首先,心理和谐对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影响。
员工在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能够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会更高。
相反,如果员工的心理状态不和谐,例如存在焦虑、压力、抑郁等负面情绪,他们对工作的专注度和责任感就会降低,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风险。
因此,企业应该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促进员工的心理和谐与安全生产。
影响安全生产的六种心态
影响安全生产的六种心态1. 侥幸心理说到安全生产,首先就得提到“侥幸心理”。
很多人一想到安全,就觉得“我不会出事的,没事的”。
这就像过马路时,不看看红绿灯,心想“我这一次一定能跑过去”。
这种心态就像在和危险玩捉迷藏,危险可是随时会冒出来的呀!不管你多有经验,万一出个差错,后果可就严重了。
记住,安全可不是侥幸,而是要用心去做的事情。
2. 态度轻视接下来,我们聊聊“态度轻视”。
有些人工作的时候,总觉得安全操作就是个形式,稍微随便点没关系。
比如说,戴安全帽、穿工作服这些,心里想着“我就去一趟,不用那么麻烦”。
但这可真是大错特错,很多事故就是因为轻视安全细节而引发的。
试想一下,要是安全帽没戴,突然掉下来个工具,那可不是小事,安全第一可不是空话!3. 知识不足再来谈谈“知识不足”的问题。
有些人对于安全生产的知识了解得不够,像是做菜不会切菜,那就是要闹笑话啊。
很多时候,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不懂规程,不会使用设备。
比如说,有些新手一上来就不看操作手册,结果一通乱搞,最后搞得一团糟。
所以,提升安全知识,才是让我们远离事故的“护身符”!多学点,才能不被危险打个措手不及。
4. 群体效应再说说“群体效应”。
在工作中,看到别人不重视安全,就容易跟着大流,心想“大家都这样,应该没事吧”。
这种心态就像跟风,容易让人失去判断力。
想想看,大家都在河里游泳,突然有人喊“水好冷”,你也不想上岸,结果一不小心就出事了。
安全问题可不能随便跟风,谁都不想在错误的浪潮中沉下去。
5. 急功近利然后,我们来谈谈“急功近利”的心态。
有些人急着完成工作,想着“快点完成就能下班”,于是忽视了安全措施。
这种心态就像火上浇油,越急越容易出错。
其实,安全生产不是“快”来的,而是“稳”来的。
等你发现出错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安全不是工作的一部分,而是工作的基础,别为了赶时间,给自己埋下隐患。
6. 逃避责任最后,不得不提“逃避责任”。
有些人在发生事故后,总想推卸责任,想着“这事跟我没关系”。
安全生产十大心理
安全生产十大心理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保护工人和公众的生命、身体以及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确保生产过程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安全生产心理则强调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压力与冲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心理问题,以下是安全生产十大心理的详细介绍。
一、责任心理:责任心理是安全生产工作中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
安全生产工作人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关系到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要时刻保持警觉和谨慎,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压力心理: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环境紧张,压力较大。
承担安全生产工作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对压力的能力,能够在高压力环境下保持冷静、稳定的心态,合理分配工作和时间,避免因长期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身心疾病。
三、沟通心理: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安全生产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安全生产工作人员需要与各个部门、单位之间进行紧密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传递信息,协同配合,以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应急反应心理:安全生产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好的应急反应能力,能够在突发事故和灾害发生时快速决策和应对,有效控制事态,减少损失。
这需要具备紧迫感、应变能力和正确决策能力。
五、团队协作心理:安全生产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人员的合作协调。
团队协作心理是安全生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共享信息和资源。
六、风险识别心理:安全生产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风险识别能力,能够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提前进行预防和控制。
这需要综合分析、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七、坚持原则心理:安全生产工作在处理事故与纠纷时需要坚守原则和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工作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做到公正、客观、廉洁,不受个人利益的干扰,维护安全生产的公平与稳定。
八、忍耐耐心心理:安全生产工作常常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与观察。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安全心理学(Safety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人们在安全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旨在促进安全行为和提高安全意识,从而降低事故和风险的发生。
安全心理学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应用,其中包括安全生产领域。
安全生产指为了预防和减少事故、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手段。
安全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涵盖了从规划和设计到操作和维护的全过程,也需要考虑到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以下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安全文化、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
一、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形成的共同体系。
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对安全的认知和行为,可以帮助组织建立积极的安全文化。
1. 安全价值观安全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价值观对其行为有重要影响。
如果一个组织能够建立起对安全高度重视的安全价值观,员工就会更加重视安全并且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通过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员工对安全的认知和态度,从而培养他们的安全价值观。
2. 安全沟通安全心理学也研究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包括对安全的沟通和传达方式。
良好的安全文化需要有效的安全沟通,这样员工才能清楚了解安全政策和规定,从而能够做出正确的安全行为。
二、安全行为安全行为是指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安全进行的实际行动。
安全心理学研究了人们的决策和行为过程,可以帮助组织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
1. 事故模式与人为因素通过研究事故模式和人为因素,安全心理学可以帮助组织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背后的心理因素。
例如,人们的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2. 安全培训与训练安全心理学也可以帮助组织设计有效的安全培训和训练方案。
通过了解员工的认知和行为过程,可以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知和技能水平,促进他们形成安全的行为习惯。
心理与安全生产
心理与安全生产
心理健康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企业保障员工身体安全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然而,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员工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安全操作的注意力。
因此,在安全生产中,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心理状态对工作态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会影响员工的专注力和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了工作中的错误风险。
例如,在高压力下工作的员工会更容易疲劳和分神,从而可能导致安全操作失误。
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则有助于员工保持平静和专注,提高安全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心理状态对注意力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在工作中,需要员工保持高度的警惕和集中注意力,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然而,当员工感到焦虑、紧张或疲劳时,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会受到影响。
这可能导致他们忽视一些细微的安全问题或疏忽大意,从而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最后,心理健康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安全生产。
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团结和互助,从而更有助于共同维护安全生产的环境。
相反,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紧张和不信任,可能会妨碍他们共同努力解决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可以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他们
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并促进员工之间的良好合作。
只有在全面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的水平。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面对危险情境时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的科学。
在安全生产中,安全心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安全心理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态度。
安全意识是指员工对危险和风险的敏感程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而态度则是指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可和支持程度。
通过调研和测量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态度,企业可以了解员工对安全工作的关注程度,从而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态度。
其次,安全心理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在危险情境下的反应和行为。
面对危险,不同的员工可能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和行为表现。
有的人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紧张,导致行为迟疑和不敢冒险;而有的人可能会冲动和鲁莽,导致不负责任的行为。
了解员工在危险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管理策略,培养员工正确的反应和行为习惯。
最后,安全心理学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通过分析员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可以识别出容易发生事故和违规行为的员工。
企业可以针对这部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监管,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降低安全风险。
总之,安全心理学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态度,分析员工在危险情境下的反应和行为,预测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障
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企业应该重视安全心理学研究,在安全生产中加以应用。
安全生产心理
安全生产心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安全生产心理是指在工作中保持安全意识、预防事故、保障工作和生活安全所具备的一种心理状态。
下面我将谈谈我对于安全生产心理的理解。
首先,安全生产心理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做好预判和应对。
只有保持警觉,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其次,安全生产心理需要具备正确的安全意识。
这包括对工作中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认同和遵守,对危险和风险的正确认知,以及对于个人安全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正确的安全意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危险和风险,有效地保障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安全。
另外,安全生产心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突发情况和意外状况,需要能够快速应对和处理。
只有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在危险中保持冷静、迅速反应,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的扩大。
此外,安全生产心理还需要具备合理的工作压力管理能力。
工作中的压力常常会导致心理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增加事故的发生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合理地分配工作压力,定期进行放松和休息,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稳定。
最后,安全生产心理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需要与他人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交流和分享信息,减少误解和错误,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风险。
总结来说,安全生产心理是一个人在工作中保持安全意识、预防事故、保障工作和生活安全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具备正确的安全意识,良好的应变能力,合理的工作压力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心理素质,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安全,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共创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简述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简述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确保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活动。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也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因此,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安全生产关乎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危险因素可能会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如机械设备的运转、有害化学品的使用、高温高压作业等。
如果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安全生产关乎企业的发展和利益。
生产事故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企业声誉受损、员工士气低落等后果。
而且,随着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如果企业不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可能会受到政府的处罚、社会的谴责,甚至被取缔关闭。
此外,安全生产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旦发生重大生产事故,不仅会对当地环境和居民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还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不满情绪,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因此,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项管理工作,更是一项责任和义务。
企业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谈谈安全生产心理疏导
谈谈安全生产心理疏导安全生产心理疏导是指针对工作场所安全事故可能给员工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引导和舒缓,帮助员工克服心理障碍,从而保障其身心健康。
安全生产心理疏导工作对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主动防范能力,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谈谈安全生产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安全生产心理疏导对员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工作场所安全事故往往会给员工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可能引发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及时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员工释放负面情绪,减轻心理负担,调整心态,恢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其次,进行安全生产心理疏导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
一方面,员工需要正确认识事故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增加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和事故案例分析,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安全心理认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追求个体和组织的安全目标。
另一方面,要从员工实际需求出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对于经历过事故的员工,可以组织集体讨论或个别辅导,引导他们逐渐放下心理负担,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对于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员工,可提供专业心理支持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此外,领导者在安全生产心理疏导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辅导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能够与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发现并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
领导者需要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关心和关怀员工,建立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工作氛围。
同时,领导者还需根据不同员工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心理疏导方法,科学引导员工走出心理困境。
总之,安全生产心理疏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领导者在安全生产心理疏导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关心关怀员工的态度和能力。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安全生产十六种心理状态
安全生产十六种心理状态安全生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进行安全生产时,人们的心理状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到安全工作的开展和效果。
下面是十六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分别是:1. 警觉心理:对潜在的危险保持高度警觉,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2. 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
3. 自负心理:过度自信,不重视安全规定,容易产生骄傲和不认真的态度。
4. 恐惧心理:过度害怕,对一切不确定因素产生极大恐惧,导致行动无法正常进行。
5. 焦虑心理:对安全问题过度担心,情绪不稳定,容易影响正常工作和思考。
6. 冷漠心理:对安全问题缺乏关注,不重视安全工作,容易造成事故发生。
7. 烦躁心理:容易产生压力和不耐烦情绪,影响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8. 疲劳心理:长时间工作导致精神和身体疲劳,降低了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判断能力。
9. 幻觉心理:产生错误的判断,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10. 冲动心理:做事鲁莽,不经思考就行动,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11. 懈怠心理:对工作产生厌倦和不感兴趣的情绪,导致对安全问题忽视。
12. 贪婪心理:追求私利,不择手段,不遵守安全规定,容易造成事故发生。
13. 不安心理:对未知的风险或变化不适应,心神不宁,容易影响工作效率。
14. 极度自律心理:对自己要求过高,追求完美,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
15. 兴奋心理:对危险行为产生兴奋和好奇心,不听劝阻,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16. 厌倦心理:对安全工作感到枯燥乏味,缺乏积极性,容易出现疏忽和粗心大意。
在进行安全生产时,我们要积极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如警觉、自信、冷静、专注等,才能提高安全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产生负面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恐惧、冲动等,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与心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与心理的关系安全生产与心理的关系安全生产是指为了预防和减少事故以及减少作业环境对人员的伤害而进行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和技术措施。
心理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
安全生产与心理的关系是指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以及安全生产对心理的影响。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分析安全生产与心理的关系。
首先,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心理因素是指个体内心理活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意识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情绪等。
这些因素对安全生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当工人在进行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时,如焊接、高空作业等,如果心理紧张、焦虑,就会影响其对安全操作规程的遵守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从而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此外,如果工人在工作中长期遭受枯燥、单调的重复工作,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厌倦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对安全生产规范的遵循,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安全生产对心理的影响。
安全生产的环境和规范有助于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一个拥有安全生产措施和规范的企业,能够为工人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减少对工人的伤害风险,从而降低工人的焦虑、恐惧、压力等负面情绪,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安全生产还能够增强工人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心理的积极发展。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关注和促进工人的心理健康。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减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落差,从而降低工人的焦虑和紧张感。
其次,企业可以关注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对工人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举办康体活动、开展心理疏导等方式关注工人的心理健康,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因素会影响到安全生产的效果,而安全生产的环境和规范也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安全生产的理解和认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的理解和认识1、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自己对它的看法这个得从几个方面来说:首先,人本理念,人的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的,一切都要以人为本,安全生产首抄先是为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的,人有多重要,安全生产就有多重要。
再者,安全生产是政府提供的一百项公共产品,国家出台了很多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就最最基本的要求了。
再次,安全生产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一度起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对企业来说损失巨大,不仅要知停工,还要处理事故善后,要付出巨额赔偿,经济处罚,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企业来说影响非常大,道有时企业主还要承担违法犯罪的责任。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还有其他,你可以联系这几点自己联想。
2、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解和看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犹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
作为安全管理者或单位安复全第一责任人首先要消除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制误区。
一是对安全设施的认识误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施工中的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也呈现高、精、尖技术,并被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由此个别从事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就出现盲目乐观思想,认为只要投入这些“精良装备”今后不会知再发生安全大问题了,工作中也不道注重抓小防大了,这种麻痹思想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对领导和员工安全培训的认识误区。
3、你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总的来说有三点百:入职企业,建立一套本企业的安全工作体系,基本框架要搭建好。
对接政府安全部门度,上面传达的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及指示,企业要落实好,应对好各项安全检查。
行业交版流,安全生产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与别的企业沟通了解,不断权完善。
4、谈谈你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5、对于安全生产,您是如何认识的? 安全生产是涉及每一位员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
近年来,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中,我们看到公路运输、铁路、煤矿等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胆战心惊。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范文(二篇)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范文标题: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引言: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环境的安全关系,以及个体在面对风险和危机时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的学科。
安全生产是在生产活动中保护员工安全,预防事故和灾害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安全,旨在促进员工的积极行为和安全意识。
本文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理解安全心理学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环境的安全关系的学科,它不仅关注外部环境的安全性,还研究个体对风险和危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
安全心理学将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安全相结合,关注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心理状态。
二、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1.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通过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和态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2. 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安全心理学研究员工在面对风险和危机时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可以提前发现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3. 促进员工的积极行为和协作精神。
安全心理学通过了解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可以积极引导员工产生积极行为和协作精神,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安全水平。
三、提升安全心理学水平的措施1. 建立安全心理支持系统。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心理支持系统,为员工提供情绪和心理上的支持,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安全。
2. 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有效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3.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要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安全文化,倡导员工彼此关心和支持,培养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协作能力。
4. 引入安全心理评估。
企业可以引入安全心理评估工具,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态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结论: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与工作安全。
个人安全生产心得体会与感悟(7篇)
个人安全生产心得体会与感悟(7篇)个人安全生产心得体会与感悟篇1通过参加10日公司举办的安全生产培训大会,作为来自塑编生产企业成品车间的一线管理人员,我受到很大教育,学习甚多,感受颇深,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次培训和自我学习,我们知道: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人们通常把管理者对员工提出安全规范要求称之为“要我安全”,而把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称之为“我要安全”。
两种提法,不仅表述了语言概念不同,且安全实现方式和管理效果也不一样。
“要我安全”,是从客体出发,由外因发出安全生产约束控制信息,作用于安全生产行为的主题,最终达到生产安全;“我要安全”则是从主体出发,由内因产生安全生产的动机,主观能动地实现安全生产。
从管理角度来说,“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要我安全”是外因,是动力;“我要安全”是内因,是根据。
两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从不同方面对实现安全生产起到推动或决定作用。
如何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呢?身处塑编生产企业工作的我,立足于生产第一线,对于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是生产的保障,有了安全才有效益,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着眼人的安全心理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
主要包括: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心理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群体心理安全组织心理等。
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
因此,结合我公司实际,我认为安全教育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员工进公司后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员工打下清晰的安全生产烙印。
二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最近我公司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的认知和心理南京圣火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安全部安全生产教育为先、重在参与我们建筑安装单位存在哪些较大的伤亡事故种类呢?根据我们国家建筑行业协会统计:高处坠落占事故比例的44.8%,触电占16.6%,物体打击占12%,机械伤害占7.2%,坍塌占6.1%,这5类事故占建筑安装行业事故总数的86.7%。
我们要从根本上遏止这5类事故,就必须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工作,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和投入进来。
那么关于安全生产首先我们要明白它的概念是什么:安全生产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那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呢?12个字“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它所体现出来的理念就是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这是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里面的。
而《安全生产法》并不是一部单一的法律,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监督指导下,配合《消防法》、《建筑法》、《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务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总和,是具备强制性和禁止性的。
我们谈完法律,接下来就是谈谈安全生产中的职业道德,因为我们人类社会是建立在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
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作业人员有作业人员的道德,管理人员有管理人员的道德。
那么作业人员的道德是什么呢?简单的讲就是“四不伤害”,即“自己不伤害自己、自己不伤害别人、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监督他人不被伤害”,这是很直观的,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管理人员的道德标准又是什么呢?就是安排作业人员一整套安全健康的作业氛围和环境,保障作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不违章指挥,不强令冒险作业。
这些就是我们从事安全生产最基本的道德,也是底线,是不可以突破的。
同样,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作业人员都必须尽到3项义务:⒈自觉遵章守纪,遵守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⒉自觉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⒊事故隐患和报告险情,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及时报告相关的管理人员。
这3项义务也是写进了《安全生产法》的。
有人也许会问,安全第一,难道就不要生产进度啦?是的,生产经营单位如果不生产了,不盈利了,也就没有它存在的社会价值。
我们承认安全和生产有一定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在安全管理人员与生产人员所处的位置不同,在一些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不同,在考虑安全生产时认识不统一所造成的。
但是,这个矛盾是可以调和的,是能够将其统一的。
比如说:在加强安全措施上,表面上可能会耽误一些时间或增加一些开支,但从整体上看,劳动条件改善了,劳动环境本质上安全化程度高了,减少了停工,误工,提高了作业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劳动生产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用老祖宗的话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因此,我们要积极的参与到安全生产活动中来,如何参与呢?安全生产管理不是某个职能部门或某个人能够管好的。
每个管理阶层和个体都有他相对应的任务,做为安全生产的基本单元,我们建筑安装和钢结构的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作业班组应该怎样去做呢?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具体进行现场的监督检查工作。
因此在建工地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有记录资料;2 有月度、季度、年度安全工作计划、总结和分析;3 有各施工班组、设备、重点作业点的安全检查标准和记录;4 安全教育档案齐全,有新入场,新调换工种人员的安全教育资料档案,有干部职工的培训档案,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计划及档案。
5 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分许和布置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6 特种设备的管理、安全检查有专人负责,资料台帐齐全;7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划定责任区域;8 组织实施安全宣传教育;9 制定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方案;10组织进行各种安全生产检查,检查及整改情况有记录,暂时整改不了的重大事故隐患,有预防措施及整改方案和计划。
而施工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则为以下19条:1 明确班组的兼职安全员;2 做好各项安全生产记录和日记;3 每个岗位都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4 新进人员必须进行班组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技术交底;5 每周组织安全活动,做到人员、时间、内容三落实;6 全班全组人员都要有自己的安全检查重点;7 组织进行班前安全讲话,班中安全检查,班后安全讲评;8 危险施工场所有安全监护人,严格执行监督检查;9 所使用的设备,工机具都必须完好,并有专人保管和进行安全效能检查;10 应设置安全标志的地方,按标准设置完好清晰的标志;11 生产场地场所要清洁整齐,无危险建筑和设施;12 设备设施等高处部位,不得有未固定的工具和其它物件;13 电气、电路安装正确、完好,三级配置,二级保护要完整,该接地的接地,该接零的接零;14 消防设施、器材、工具按要求配备,妥善保管,定期进行检查维修;15 进行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16 所有上岗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7 所有上岗人员都必须正确熟悉本岗位、本班组的安全生产预防措施;18 所有上岗人员都必须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具。
其实用综合的话语来讲,就是“7S”,以英文字母S开头的7个词语,翻译为汉语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品质、安全”。
综上所述,通过安全生产教育,可以提高我们的素质,增强我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使我们明白每个从业人员和管理机构的法律责任、道德义务和工作职责,从而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积极性,更能合理有效的开展安全生产活动。
安全心理学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人的心理特征:第一节:认识过程与安全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注意。
感觉:是客观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大脑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依靠信息来源,外部感觉有视、听、嗅、味、触五个感觉。
对安全生产来讲,首先应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平时注意劳逸结合,上班时做到精力充沛;带病工作虽精神可嘉,但从安全的角度却不可取。
如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如果带病操作,影响对紧急情况判定的概率就会增大,从而发生事故。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知觉不仅受到感觉系统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人的各种心理特征所制约。
知觉有其明显的特性,这都和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丰富经验的工人,一眼或者一听,就可以判断出机器是否运转正常,或者故障出现在哪里。
这就说明经验对于在知觉事物时到什么程度、怎么理解知觉到的事物是有重要意义的。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知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主观歪曲的知觉。
对于错觉的消除方法,一是要掌握错觉发生的规律性,注意识别并了解原因;二是注重实践锻炼;三是利用仪器、仪表加以辅助判别。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应,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
其基本过程是认识、保持、再认识和回忆。
记忆是积累经验的基础,是大脑思维的前提,对于安全来讲,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观看“血的教训”图片展览等,就是用记忆帮助人们反思,从而有效避免重复事故的发生。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和再加工的反映,思维是借助知识经验用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理性活动。
思维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去考虑问题,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对于安全来讲,例如要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时,不仅要考虑直接原因,而且还要考虑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和应采取的整改措施,从而找出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
在生产过程发生的事故,由人的失误引起的占较大的比例,而不注意又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不注意这种现象并不是以单独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保持注意其他方面的情况下形成的。
当一个人烦恼、不安或不满时,注意往往指向内心世界,暂时丧失了对外部的注意力,即使人在岗位,对出现异常情况仍会产生“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发呆状态,导致事故或伤害的发生。
第二节:情感过程与安全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情感,可归纳为道德责任感、理智感和美感。
在这里我们重点讲道德责任感。
道德责任感是一个人所体验的自己对社会或他人负有的道德责任的情感。
道德责任感的最高层次为社会道德责任感(就是要意识到自身的工作或行为后果要对社会负责),其次为对工作单位或组织的道德责任感(就是要意识到对单位或组织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应承担的义务),第三是对家庭的道德责任感(就是要做到“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第四是对他人的道德责任感,最后是对个人的道德责任感。
第三节:意志过程与安全意志就是人们自觉的确定目的并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意识作业的表现。
意志品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自控性和坚韧性。
消极的表现为盲目性、冲动性、脆弱性。
自觉性表现一个人自觉的、有目的去实施自己的理想。
果断性表现为在紧急关头,能够当机立断迅速做出决定。
自控性表现为在行动过程中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论,节制自己的行为。
坚韧性是克服内心的障碍而产生的,是针对外部障碍而发生的。
第四节:态度与安全生产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的心理活动。
态度的形成或改变要经过三个层次:1.顺从:表面上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表面行为上与他人一致,而在认识与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
这是一种危险现象,这是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形成的,若外在情景发生变化,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2.认同:是在思想上、情感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不受外在压力的。
3.内化:在思想观念上与他人相一致,将自己认同的新思想和原有观点结合起来构成统一的态度整体。
这种态度是持久的。
所以人们对安全工作的态度对搞好安全生产具有重大影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通过宣传、教育,使从业人员对安全工作不仅态度端正,而且还要在思想观念上统一,达到内化的程度。
第五节:能力、气质、性格与安全生产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之一。
气质是一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是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式中,区别于他人所表现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性格是稳定的,又有一定的可塑性。
对于安全生产来讲,就是要深入挖掘和发展从业人员的一丝不苟、踏实细致、认真负责的创造精神,提倡从业人员养成原则性、纪律性、自觉性、谦虚、克己、自治等良好性格,克服和制止易于肇事的那些不良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