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教案
幼儿科学领域精品教案中班神奇的水

幼儿科学领域精品教案中班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领域教材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四章“神奇的水”。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水的三态变化、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水的特性、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冰块、热水、水杯、滴管、放大镜、电子白板等。
学具:彩笔、画纸、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水的特性。
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性吗?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例题讲解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举例说明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融化、热水蒸发等现象。
指导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4. 讲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闭水龙头、用废水浇花等。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水2. 内容: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水的应用:饮用、洗涤、灌溉等节约用水:关闭水龙头、废水利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的用水情况,提出至少三条节约用水的方法。
2. 答案示例:关闭水龙头,刷牙时用杯子接水。
洗菜水可以用来浇花或冲厕所。
洗澡时尽量缩短用水时间,使用淋浴代替泡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和应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1教案目的: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能变成冰,也能变成水蒸气。
2、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案准备:1、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划有红色线、要求有颜色的水)、酒精灯、一杯热水。
2、小块冰若干,盛有热水的保温杯。
4、《小水滴旅行记》的课件。
5、课前准备:幼儿在家做水结冰的实验。
教案流程:一、活动导入。
师:出示冰。
(幼儿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幼:“冰”、“我在家里也和爸爸妈妈做了。
”师:“对,这是你们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还记得你们是用什么做的吗?”幼:“知道”。
师:“那谁来告诉我,你们是怎么做的?”幼儿回忆制作的过称和方法。
教师小结:“恩,对。
水可以变成冰、变成冰花、冰雕。
看老师手里的图片,漂亮吗?”老师放出示图片。
得出结论:水可以变成冰。
二、操作部分。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水可以变成冰、变成冰花、冰雕。
那你们知不知道冰可以变成什么呢?”幼:“水”师:“那小朋友们怎样才能让他们变成水呢?谁来告诉我?”幼:用热水、冷水、太阳、手、火等方法。
由于时间和操作的可行性,老师采用手捂得方法验证(先让一个说用手的小朋友示范,老师旁边指导。
再让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尝试并感受有冰变水的过称)并记录。
师:“小朋友们,现在冰变成了什么?”幼:“水”师:“你们真聪明,那有没有谁愿意告诉我你的手现在是什么感觉?”幼:“很凉快,冰冰的”师:“恩,老师的手也冰冰的,小朋友摸摸身边小朋友的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再摸摸自己的小脸,有什么感觉?是手冷还是小朋友的脸冷?”幼:“手冷”师:“你们的小手为什么冷呢?”幼:“我们刚刚摸冰的”师:“对,我们的'手刚刚摸了冰,现在冰吸收了我们手的温度变成水了。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神奇的水》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对水的认识,直观地感知水的毛细作用,发现水的张力。
2、能够大胆猜想,细心观察,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尊重事实。
3、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玩过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幼儿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大半杯水)人手一个;托盘4个(每组一个),内放装了蜡笔的小碗、放了餐巾纸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针。
教师方面: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一个,装餐巾纸、回形针的小篮一个,装满水的大雪碧瓶两个。
3、环境准备: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小朋友们好,以前老师带你们玩过水吗?(玩过)那你们发现水是怎么样的呢?其实,水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让我们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来玩?(想)看,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取出餐巾纸并折叠)餐巾纸说:“我想把脚伸到水里玩一会儿,就伸到这里吧,画个记号清楚点。
你们猜猜,餐巾纸放进去后会发生什么事。
(要烂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猜得对还是不对?二、通过操作,发现水的毛细现象和张力现象1、发现水会顺着纸往上“爬”这个特性(即水的毛细现象)。
①幼儿操作。
瞧,餐巾纸朋友已经在你们桌上了,轻轻拿起来,每人一张,可以用老师的方法,让水浸到有记号的地方,看看能发现什么,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
提问:谁来把发现告诉大家?(水是自己上去的还是你把纸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样吗?)看来,有时候猜想的和事实是不一样的,需要实验来证明。
②、教师验证。
老师也来试一试:我放到有记号的地方,看,水怎么样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们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怎么会往上爬呢?:原来,餐巾纸上有很多细小的毛孔,水会顺着毛孔往上爬。
这是水的一个本领。
想不想知道这个本领的名字呀?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毛细现象”。
拓展思维:请小朋友想一想,水碰到哪些东西也有可能会爬。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水”。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在水中的简单物理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 培养幼儿对水的节约意识,懂得水的重要性,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 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如浮力、折射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简单物理现象,如浮力、折射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透明容器、色素、浮力实验器材、折射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小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满水的透明容器,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浮力实验,让幼儿观察并了解浮力现象。
(2)教师通过折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动手操作,将色素加入水中,观察水颜色的变化。
(2)让幼儿用小勺舀水,体验水的流动性。
4. 教学难点突破(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水的溶解性和浮力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性、溶解性(2)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3)水中物理现象:浮力、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们分享。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画笔画出水的流动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用途以及简单物理现象。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流动性。
2. 水的变化:蒸发、凝固、溶解。
3. 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发电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水的性质和变化。
2. 实验法: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水的性质和变化。
3. 讨论法: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用途。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透明容器、彩色纸片、冰块、热水、色素、肥皂水等。
2. 材料:每位幼儿一个透明容器、一张彩色纸片、一块小冰块。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神奇的水,引导幼儿说出水的特点。
2. 观察水的性质:a. 教师出示透明容器,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
b. 教师向幼儿讲解水的流动性,让幼儿观察水在容器中的流动。
3. 探索水的变化:a. 教师指导幼儿将彩色纸片放入水中,观察纸片的变化。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纸片变色的原因。
4. 实验:水的溶解a. 教师指导幼儿将色素滴入热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色素溶解的原因。
5. 实验:水的蒸发a. 教师指导幼儿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冰块融化的原因。
6. 水的用途:a.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8.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水,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教学延伸:1. 科学小游戏:水的接力赛,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
2. 家庭实验: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关于水的实验,如水的过滤。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水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2.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水的观察和发现。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安全,避免烫伤、化学品接触等意外。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教案名称:神奇的水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水、不同颜色的墨水、吸管、杯子、搅拌棒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水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那么你们知道水有什么特性吗?”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水。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1. 水的基本性质
教师讲解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等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观察一杯清水,验证这些性质。
2. 实验活动:颜色的变化
将不同的颜色的墨水滴入水中,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
然后用搅拌棒搅拌,再次观察颜色的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混合和溶解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活动,每组配发一套实验材料。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10分钟)
请各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教师总结水的性质和实验中的科学原理。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东西可以溶于水,哪些不能溶于水,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但是,由于时间限制,有些实验可能做得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深化。
以上就是“神奇的水”这一主题的大班科学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神奇的水教案及反思6篇

神奇的水教案及反思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神奇的水教案及反思6篇实践性的教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神奇的水教案及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神奇的水》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内容涉及水的特性、水的用途、节约用水等知识点。
具体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浮力现象、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转换。
2. 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水的浮力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浮力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冰、热水、浮力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
学具:彩笔、画纸、实验器材、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冰块,让幼儿触摸并描述感受。
(2)将冰块放入热水,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结合图片和视频,使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
(2)通过实验,展示水的浮力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做浮力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
(2)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2)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教育幼儿从小事做起。
5. 课堂延伸(1)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救生圈等。
(2)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资源的珍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水》2. 内容:(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浮力现象:轻物体浮在水面上,重物体沉入水底(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2)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浮力现象,举例说明。
2. 答案:(1)水的三态变化:冰块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
(2)浮力现象:船只在水面上行驶,救生圈能让人浮在水面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浮力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1.确保实践情景引入、新课导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时间分配合理。
2.在实验环节,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观察、操作和讨论。
3.课堂总结与反思环节,留出一定时间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
2.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3.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记录一天内的用水次数,并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拓展延伸:
(1)组织幼儿参观水源地,了解水资源的现状。
(2)开展家庭节水活动,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探索自然奥秘》中的第三节“神奇的水”。详细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作用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并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2.培养幼儿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2.讨论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学习。
3.制作模型:教师应提供详细的制作步骤,指导幼儿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作业设计解析
观察家庭用水情况,思考节约用水的方法,有助于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下是一些建议:
1.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共同关注家庭用水情况。
四、情景导入
1.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培养幼儿对水的循环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点:水的性质、用途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水、水杯、冰块、热水、放大镜、水循环图、水泵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本、水循环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冰块、热水、普通水,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讲解水的性质(10分钟)(1)介绍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等。
(2)讲解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如冰、水、蒸汽。
3. 水的用途(5分钟)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用途,如饮用、洗浴、灌溉等。
4. 水循环过程(10分钟)(1)展示水循环图,讲解水循环的过程。
(2)进行水循环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
5. 节约用水(5分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
6.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水的循环过程。
让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透明2. 水的变化:冰、水、蒸汽3. 水的用途:饮用、洗浴、灌溉等4. 水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地表水、地下水5. 节约用水:关闭水龙头、回收利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水的循环过程,并标注各环节。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思考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实验、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用途和水循环过程。
课后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水泵房,深入了解水资源的珍贵和如何保护水资源。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5篇】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神奇的水》大班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水》。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性质,了解水的基本用途。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实验、表达等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性质、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理解水的性质并学会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玻璃杯、色素、滴管、小船、浮力球、课件等。
学具:水、玻璃杯、色素、滴管、小船、浮力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小鱼缸,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缸中的水,激发幼儿对水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用途。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滴管实验,让幼儿观察水滴在玻璃杯中的现象。
(2)教师讲解水的浮力现象,如小船、浮力球在水中的表现。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2)教师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发放作业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水》2. 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浮力等。
(2)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3)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与家长一起调查家里一天的用水情况,并记录下来。
(2)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1)用水情况记录表。
(2)节约用水的方法,如:洗澡时关闭水龙头,洗菜水用来浇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水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节约用水意识的培养。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活动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透明杯子、一瓶水、一张纸、一根吸管。
2.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水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水杯,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点,引出活动主题。
2. 探究水的特性:a.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加热、冷藏、加糖等。
b.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总结水的特性。
3. 水的用途:a. 教师展示水的用途图片,如饮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
b. 幼儿讨论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4. 创意实验:a.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吸管、纸张等材料,进行创意实验,探索水的趣味性。
b. 幼儿展示自己的实验作品,分享实验过程和心得。
5.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总结水的特性和用途。
b. 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个关于水的家庭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增加关于水的元素,如张贴水的用途图片、展示水生动植物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2.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其创意和表现力。
3. 家长反馈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六、活动六:水的溶解性1. 活动目标:b. 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c.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准备:a. 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透明杯子、一瓶水、一些盐、一些糖。
b.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溶解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活动过程:a. 导入:教师出示水杯,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点,引出活动主题。
b. 探究水的溶解性:i.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如:水的呈现形式、水能够溶解的物质、水的密度等;2.提升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水杯、小勺、糖、盐、饮用水等。
2. 教学过程2.1 导入1.大班科学的课,今天我们学习神奇的水,猜一猜今天要做什么实验?2.老师拿出水杯,询问孩子们瓶子里是什么。
发现是水,带着孩子们观察水的颜色、状态等特征。
2.2 实验操作1.老师逐一分享小勺里的物质(盐、糖),并询问孩子们知道是什么。
2.老师把水杯里的水倒在一处;分别取两勺糖、盐放入不同的碗中;3.老师逐一询问孩子们要对水做什么实验,比如:把糖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把盐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4.老师再把糖放到水里,观察糖在水中的表现,引导孩子们发现糖完全溶解在水中,而没有固体残留下来,向学生解释「水能够溶解的物质」是一个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水的性能的概念;5.再把盐放到水中,观察盐在水中的表现,引导孩子们发现盐也完全溶解在水中,但是剩下的会发现是一些细小的晶体,和糖是不同的,可以向孩子们解释不同的物质在水中会有不同的溶解效果,教育孩子们学会观察细节;6.最后老师让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盐溶解的效果与糖不同呢?2.3 拓展延伸1.老师特意带来水的分子模型,让孩子了解水分子形态;2.借助碗放置的区别,让孩子了解重物和轻物在水中的表现;3.善于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启发孩子探究,加深孩子对科学的认知。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一些概念,孩子们理解得不太深入。
例如,在实验中,虽然孩子们表现出观察的细节,但是他们还不理解是「分子摆动」导致糖、盐溶解;2.孩子们不能配合实验。
在进行实验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局限,需要更多的老师引导;3.不同概念和知识间的联系没有被有效地展示。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在设计这节大班科学公开课时,我以《神奇的水》为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水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水的特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容器、水、色素、肥皂水、吸管、棉花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透明容器、一支吸管、一团棉花。
四、活动过程1. 引入:以“水的作用”为主题,让孩子们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洗手、喝水、浇花等。
2. 实验一:无色无味的水a. 向孩子们展示两杯透明的水,一杯加入色素,一杯不变色。
b. 让孩子们分别品尝两杯水,感知水的无色无味。
3. 实验二:透明的水a. 向孩子们展示一个透明容器,注入清水,让他们观察水的透明度。
b. 分别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棉花等物品,让孩子们观察水的变化。
4. 实验三:水的张力a. 在一个透明容器中注入水,放入吸管,让孩子们观察吸管在水面上的变化。
b. 让孩子们尝试用吸管将棉花吸起,感知水的张力。
5. 实验四:水的流动a. 在一个透明容器中注入水,放入吸管,让孩子们观察水的流动。
b. 让孩子们用吸管引导水的流动,感知水的流动性。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水的特性。
2.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孩子对水的特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水的污染和保护水资源的讨论,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一、教案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变态,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二、教学准备1.PowerPoint幻灯片:包括水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步骤。
2.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水、吸管、食用盐、冰块。
3.实验记录表格:记录学生实验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水是什么,以及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占有空间等。
2. 实验步骤(20分钟)1.给每位学生一个透明玻璃杯,并让学生观察玻璃杯中的水的颜色。
2.让学生尝一尝杯中的水的味道,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3.让学生通过用吸管吹水的方式,观察水的表面,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4.在另一个杯子中加入一小勺食用盐,让学生观察水中加入盐后的变化,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5.给每位学生一个冰块,并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形状和颜色。
6.让学生将冰块放入杯子中,观察冰块融化后水的变化,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教学反思(10分钟)通过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1.水的颜色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2.水的味道是什么样的?为什么?3.吸管能在水的表面吹出一个泡泡,为什么?4.加入食用盐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5.冰块融化后的水和冰块前的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四、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教学反思中的回答,评价学生对水的性质和变态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五、延伸活动1.邀请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水,如河流、湖泊、雨水等,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2.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实验,观察水的不同特性,如水的表面张力、水的沸点等。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水的性质和变态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将更加关注水的神奇之处,并培养了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神奇的水》。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增强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学会节约用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杯子、色素、盐、糖、滴管、计时器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水、杯子、色素、盐、糖、滴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水龙头、水池等,让幼儿谈论自己对水的认识。
2. 讲解水的性质(10分钟)(1)教师展示水,让幼儿观察、描述水的颜色、味道、透明度。
(2)教师通过实验,展示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水可以流动?”(2)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水流动的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色素、盐、糖分别加入水中,观察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5. 小结与讨论(10分钟)(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性和溶解性。
2. 节约用水方法: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画一幅关于节约用水的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让幼儿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的理解。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3. 例题讲解: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水的性质,特别是流动性和溶解性。
小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及反思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水的特性:透明、无味、无色、重要性。
2. 能够观察和探究水的状态变化。
3. 能够简单了解水的循环。
二、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1. 导入环节:播放水的音乐、展示水的图片、问答环节。
2. 展示环节:观察水的特性。
3. 探索环节:探究水的状态变化。
4. 运用环节:运用水的特性。
5. 结构环节:了解水的循环。
6. 总结环节:总结、评价、反思。
三、教学重点1. 水的特性:透明、无味、无色、重要性。
2. 水的状态变化。
3. 水的循环。
四、教学难点1. 学生能否清楚地理解水的状态变化。
2.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循环。
五、教学反思本次小班科学教学以《神奇的水》为主题,通过观察和探究水的特性和状态变化等方面,了解水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作用。
自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小河淌水”,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开展了问答环节,使学生能够对水有了初步的认知。
接着,在展示环节,我通过展示实物瓶装水以及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水的特性,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深入了解水的特性。
然后,在探索环节,我设计了与水相关的小实验,如将水加热、放入冰箱等,引导学生探究水的状态变化。
这样的活动鼓励了学生动手实践,深入探究水的奥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接着,在运用环节,我引导学生了解利用水的特性,如撕毁纸张、冲泡食品等。
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通过结构环节,我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通过图片和小动画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使学生明白了水在大自然中的作用。
本次小班科学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使学生在开心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
我也要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第四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具体内容为第三节《神奇的水》。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认识水的重要性,并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来源、用途以及水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来源、用途以及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透明容器、色素、搅拌棒、水龙头模型、节水宣传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透明容器、色素、搅拌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水龙头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水龙头的开关、水流等现象。
2. 讲解水的来源与用途(10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水是从哪里来的?水有哪些用途?3. 探索水的特性(15分钟)(1)教师演示实验:将水倒入透明容器,加入色素搅拌,观察颜色变化。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节约用水教育(10分钟)(1)教师展示节水宣传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节约用水。
(2)幼儿分享自己的节约用水方法。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幼儿完成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来源:雨水、地下水、自来水等。
2. 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等。
3. 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4. 节约用水:洗手时关紧水龙头、用废水冲厕所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画出自己生活中的节水场景。
答案:幼儿作品。
调查表内容:(1)我家一天用水量是多少?(2)我家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水的基础知识和节约用水意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水源地,深入了解水资源的珍贵,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幼儿科学领域教案中班神奇的水

幼儿科学领域教案中班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领域教材《探索与发现》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水”展开。
主要涉及水的性质、用途以及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一定的重量和体积。
2.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水杯、色素、滴管、沙子、石子、树叶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水、水杯、色素、滴管、沙子、石子、树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水杯,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外观,激发学生对水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展示水与沙子、石子、树叶等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
(2)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饮用、洗漱、灌溉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水与其他物质的混合现象。
(2)分组讨论,每组列举出水的三个用途,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4. 环保意识培养: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引导他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水》2. 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2)水的用途:饮用、洗漱、灌溉等(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的三种节约用水的方法,并说明其意义。
2. 答案:(1)洗澡时关闭水龙头,节约水资源。
(2)用淘米水浇花,减少浪费。
(3)刷牙时用杯子接水,避免水龙头一直流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水的性质、用途以及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家中节约用水的方法,并将实践成果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水》说课陈敬凤一、教材分析《神奇的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3课。
《神奇的水》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研究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水的表面张力,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推测——证实,能较好地训练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二、学情分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水、水的神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水》和《神奇的水》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神奇的水,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神奇的水》是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本课毛细现象实验较简单,实验现象也很明显;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
本单元首次安排了猜测,它是“搞科学”的重要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感兴趣,更多是学生觉得实验好玩,而对实验的最终目的不能很好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着重对学生实验习惯、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等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设计时,首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
不把“表面张力”这一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每个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水的表面张力的第一个活动是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发现水的神奇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
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们进一步发现水的神奇现象,自主描述现象。
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努力做到逐层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延伸兴趣,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问题。
【教学目标】1.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能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4、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究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会大胆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科学验证。
【教学准备】餐巾纸若干张、水杯一个、红墨水、粉笔、白布条、铁棒、塑料棒、玻璃片硬币若干枚、滴管、回形针若干枚。
课件。
【教学流程】神奇的水研究会“爬”的水导入新课研究“团结”的水观察设疑猜想实验验证总结观察质疑猜想实验验证总结探究生活中的神奇之水课堂评价、总结《神奇的水》教案执教—陈敬凤一、导入新课板书水,提问:关于水你知道了水的哪些性质?(生:水是一种液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
)同学们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还将通过活动进一步研究水的一些有趣的现象。
二、研究会“爬”的水1.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水往哪里流?2.师:这杯子里面是加了些红墨水的水。
这是餐巾纸,老师在上面画了一条红色的线,现在把红色线以下的部位垂直放入水中。
大家仔细看!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发现水往上爬的神奇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猜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必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识,去表达、去解释。
接着再让学生动手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猜测的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急切想知道结果的心理,使他们学的更认真,观察的更仔细。
3.学生汇报.(板书“爬”)4.师:看到这一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水为什么会向上爬?哪些物体放入水中后,水会自动往上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都会沿着物体上爬呢?你们可真会提问题。
确实,这些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5.根据实际经验,作出猜测。
请组长拿出记录纸。
学生汇报。
(我认为:水在粉笔、毛巾……中会上爬,在玻璃片、铁棒……中不会上爬。
)提问: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些物体放入水中后,水能沿着他上爬呢?6.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7.学生交流:发现水能沿着像粉笔、餐巾纸、白布条等这些有小孔的材料向上“爬”。
8.刚才我们发现水在一块玻璃上能自动上爬吗?(不能)老师现在想让大家来挑战一下,我再给块玻璃你们,你们能否利用这两块玻璃使水上爬。
你是怎么做的呢?水是从哪里升上去的?外面升了吗?你为什么会想到把两块玻璃合起来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产生毛细现象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材料有孔隙,只要有孔隙,即使是表面光滑的玻璃也能使水往上爬,让学生感受水爬升的高低与孔隙的大小有关,孔隙小的爬升的高,孔隙大的爬升的低。
(补充:水不仅会沿着小孔向上爬,它还会沿着缝隙向上爬,小孔和缝隙我们合起来说就叫孔隙。
)原本只会从高处往低处流的水,现在居然沿着物体自动向上爬升了,这种有趣的现象神奇吗?(神奇板书:神奇的)水除了会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向上爬升以外,还会向四周扩散,你们看看刚才我们放东西的报纸上,有什么发现?我们把水的这一神奇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在这一句话当中,你认为哪些词比较重要。
齐读: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板书)9.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现象是毛细现象?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要面向生活这是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环节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毛细现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现象的存在,科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科学的决心。
三、研究“团结”的水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的毛细现象,其实水还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呢。
2.教师往空杯子里面倒满加了些红墨水的水。
现在已经是满满一杯水,稍不注意,水就会溢出来。
如果老师向里面丢东西,会出现什么现象?猜猜看。
3.学生猜测。
4.教师把回形针轻轻丢下去,学生观察:水溢出来了吗?再放两个。
水溢出来了吗?5. 师:你们估计看看,再放几个水会溢出来?溢出来了吗?我们已经放了十几枚回形针了,杯口的水怎么样?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团结”)6.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研究。
7.师:老师给每小组几枚硬币、一个滴管、一杯水,预测能滴多少滴水而不溢出来?各组猜猜看,能滴多少滴水而不溢出来?后经过实验验证。
提醒学生注意:(1)实验前,组长要分好工,一位同学操作,一位同学数数,其他同学要从各个角度仔细地、认真地观察硬币上的水滴,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2)操作员动作要轻要稳。
(3)如果滴到二十滴水溢出来了,只能算多少滴?(4) 试验中要注意安全与卫生。
【设计意图】注重对学生实验方法的指导。
因为三年级学生还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所以实验要指导得细一点,交待清实验要求和注意点,以减少实验中产生的误差,保证实验成功。
8.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9.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
(交流出水的神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有两个意图,一方面,让学生进行猜测一个硬币上最多能容纳多少滴水,然后再进行实验,再将猜测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猜测和事实之间是有区别的,猜测不一定正确,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另一方面,通过两组数据之间差距,使学生感受水是多么的团结,水的表面有一股很大力量,从而使水的表面张力这一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10.小结:在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板书:表面张力)11.介绍水的表面张力的应用:有一种虫子就是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爬行。
北京的一家公司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制作了水的表面张力测量仪——对水的成分进行分析、测量水位、水的黏度等。
四、探究生活中“神奇的水”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神奇的水的发生的神奇的现象太多了,谁能想到的?学生说。
(想不到,打开课本30页)2.师:除了我们书上的现象,老师还为你们搜集了一段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
(放课件)3.师:这节课,我们做了这么多实验,不过,老师发现好多组的桌子上有水呀!谁能想个比较好的办法把桌面的水除掉?(用抹布是个好办法,餐巾纸吸水快,这个办法不错,我们用抹布、餐巾纸来除掉桌面的水,是利用了水的——。
(毛细现象)下面就请各组利用餐巾纸除掉桌面的水,整理一下实验材料。
4.学生整理桌面。
五、课堂评价1.讨论: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点什么?2.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问题、猜测、实验、观察到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表现得很出色。
其实水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索。
六、板书设计:会爬的水----水的毛细现象神奇的水{会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方法: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结论--附:实验记录表第_组日期:____月___实验记录一:把材料的下端依次插入水中。
我们的发现实验记录二:硬币滴水实验1.我们预测滴()滴水,实际滴了()滴水。
2.我们的发现:(可用文字写下来,也可用图画画下来)记录人:《神奇的水》教学反思陈敬凤《新课标》要求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材料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自由地展开学习过程,提供适当的条件。
在教学中,首先,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如在教“毛细现象”实验中,为了验证水为什么会“爬”,教师让学生根据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如果有困难可以小组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实验,并做好记录。
其次,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指导、提示:“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第三,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进行实验操作,自主探究科学知识。
第四,让学生汇报,交流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最后,由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