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PPT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纲的特征

1. 体躯分节,由头、胸、腹3体段组成;

2. 头部有口器和触角,为感觉与取食中心;

3. 胸部有翅和胸足,为运动与支撑中心;

4. 腹部含生殖系统和内脏,为生殖与代谢中心;

5. 具变态现象。

昆虫繁盛及原因

♦特点:

历史长、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原因:

1. 具翅(觅食、求偶、避敌、扩散有利);

2. 体小(存活、避敌、扩散有利);

3. 口器类型分化(扩大取食范围);

4. 繁殖力强(有利种群繁盛);

5. 适应力强(有利分布)。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

1. 危害农林植物,损失惊人;

2. 传播植物病害;

3. 危害人畜健康。

有益方面:

1. 工业原料(家蚕、白蜡虫、五倍子蚜、洋红);

2. 传花授粉(蜂、蝇、蝶);

3. 天敌(28%捕食性、2.4%寄生性昆虫);

4. 药用、食用、饲料昆虫;

5. 科学研究。

昆虫头部的型式

●下口式:口器位于头的下部,头的纵轴和体躯纵轴垂直;

●前口式:口器位于头的前部,头的纵轴和体躯纵轴方向一致;

●后口式:口器从头的下后方伸出,头的纵轴和体躯纵轴成一锐角。昆虫触角基本构造及类型

●构造

–柄节:触角的第1节或基节;

–梗节:第2节,一般较柄节略小;

–鞭节:梗节以后各节,变化很大,与种类、性别有关。

●功能

–主要是感觉,即嗅觉、触觉和听觉的作用;

●类型

–丝状(蝗、蝽、天牛)刚毛状(蝉、蜻蜓)

–锯齿状(叩甲)棒状(蝶)

–羽毛状(蛾)念珠状(白蚁)

–鳃片状(金龟子)具芒状(蝇)

–环毛状(蚊)

昆虫口器构造及类型

●口器构造

–由上唇、上颚、舌、下颚、下唇所组成。

(1)咀嚼式口器:具有坚硬的上颚,可取食固体食物;最原始。

(2)刺吸式口器:能刺入动物或植物组织内吸取血液及汁液,如蚜虫、蚧壳虫、木虱、蝽象、蝉等。

(3)虹吸式口器:为鳞翅目昆虫特有,吸取液体食料,如蛾、蝶类成虫口器。

(4)舐吸式口器:上颚消失,下颚除保留1对下颚须外,其余部分也消失。在其头下可见一粗短的喙,为双翅目蝇类所具有。

(5)刮吸式口器:口器仅见1对口钩,为双翅目蝇类幼虫所特有。

(6)嚼吸式口器:兼有咀嚼固体食物和吸食液体食物两种功能,为一些高等蜂类所特有。口器的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口器类型不同,为害方式也不同,因此采用防治害虫的方法也就不相同。

◆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取食固体食物,咬食植物各部分组织,造成机械损伤。一般使用

毒饵、毒谷,导致它们取食死亡。

◆刺吸式口器为害植物后,外表没有显著的残缺与破损,但造成生理伤害。一般使用

内吸杀虫剂防治效果最好,触杀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虹吸式口器的昆虫吸食暴露在植物体外表的液体,根据这一习性可将胃毒剂制成液

体毒饵,使其吸食后中毒死亡。

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

●构造:属身体的第二个体段,由3个胸节组成,依次为:前胸、中胸、后胸;

●胸足:多数昆虫的每一胸节有1对胸足(前足、中足、后足);

●翅:多数有翅亚纲成虫在中胸和后胸各有1对翅(前翅、后翅)。中、后胸特称为具

翅胸节;

昆虫胸足的基本构造及类型

●构造

●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类型

步行足(瓢虫、步甲)跳跃足(蝗、蟋蟀)

捕捉足(螳螂)开掘足(蝼蛄)

游泳足(仰泳蝽)抱握足(龙虱)

携粉足(蜜蜂)

翅的基本构造及类型

类型

膜翅:薄而透明,翅脉可见(蜂、蜻蜓)

鞘翅:质地坚硬,不见翅脉(甲虫类)

复翅:质地坚硬,但见翅脉(蝗)

鳞翅:膜质翅上具鳞片(蛾、蝶)

半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蝽)

缨翅:膜质,翅缘具长毛(蓟马)

腹部构造及附肢

1. 腹部的构造:有发达的背板和腹板,但没有侧板。

◆1-7节称为脏节,着生有气门;

◆8-9节称为生殖节;

◆10-11节称为生殖后节,着生有尾须。

2. 生殖性附肢-------外生殖器

昆虫的外生殖器是昆虫生殖系统的体外部分,是用以交配、授精和产卵的器官统称。

雌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产卵器;

雄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

昆虫体壁

●体壁:虫体最外层组织,兼有皮肤和骨骼两种功能,又称外骨骼。

●功能:既能保护内脏,防止失水和外物的侵入,又供肌肉和各种感觉器官着生。

●特性:延展性、坚硬性、不透性。

●体壁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害虫综合治理

概念(IPM)

⏹它是一套综合治理系统,该系统考虑到害虫种群及其环境,利用所有适当的

方法与技术,以尽可能互相配合的方式来维持害虫种群低于经济为害水平。

观点

●保护环境观点

●生态学观点

森林害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

“害虫”一词是人为定义的;

“害虫”是否构成“为害”与其种群数量直接相关;

森林对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机制。

●经济效益观点

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 简称ET)―是指为防止害虫达到经济为害水平应进行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

国内通常将经济阈值称为“防治指标”。

害虫的几种类型:次要害虫、偶发性害虫、

周期性害虫、主要害虫

●控制害虫观点

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水平下继续存在

害虫综合治理并不要求把害虫全部消灭干净,只要求害虫的数量不要达到经济阈值的水平。

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操纵害虫生态系统来治理害虫

不是只对付害虫,而要从调节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相对数量出发,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作用来控制害虫。

●协调防治观点

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

防治策略上强调不依赖于任何一种防治方法,而是要各种防治方法的配合、协调。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全盘考虑

考虑经济效益,即费用与收益之比;考虑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即收益与危害之比。害虫治理的方法

植物检疫

又称法规防治,是指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业生产,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在重要交通口岸、车站设立专门机构,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侵入或传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