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德育比较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高校德育比较与思考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教育外部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中美高校德育目标、内容、实施途径、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以期吸收借鉴美国高校德育中的精华,弥补我国高校德育的不足。

【关键词】高校德育我国美国比较

一、德育目标比较

我国的德育目标政治化倾向比较明显,德育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所明确的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而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经济发达,民众民主思想基础较深厚,阶级统治地位相对稳定,有对外输出和扩张的条件和优势。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多样化的具体表现,其德育目标可表述为:通过德育,使学生热爱美国,形成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忠诚,遵纪守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进取的美国公民。因此可以说,美国德育的目标宗旨就是培养“我是美国公民”的公民意识教育。

中美两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差异点在于:美国学校德育目标是以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为基本点,整个社会并没有要求通过德育

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一部分,而是强调学校德育目标与公民教育的等同性,是一种“大众型”目标;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强调个人是比社会更本质、更中心的存在,其德育目标就更强调健全人格和个人完善;它整体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其德育目标的政治性要求隐寓于爱国和守法之中,认为爱国主义精神和守法精神是社会政治制度在学校德育中的体现,培养遵守法律和忠于美国制度的公民是学校对社会和学生应负的责任。

二、中美高校德育内容之比较

(一)美国高校德育内容

首先,美国高校价值观教育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倡导从个体立场看人生,看人际关系,看道德准则,突出个体的自立,这是因为美国高校德育指导思想是服从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理想,其目的是鼓励个人自立、竞争,使人走出依赖性,发展独立性。

其次,德育内容很少有抽象和纯理论的概念,德育内容倾向于面向现实生活,重视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紧密联系,德育内容的选择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而进行。德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择业和交友等实际过程中,凸现道德、心理综合化的健全人格教育,具有素质教育的倾向。

再次,德育内容的层次分明,尤其重视历史教育。如小学讲历史故事,中学阶段讲历史事件,大学阶段讲历史理论。这种由浅入

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是符合教育对象的认识规律的,效果较好。

(二)我国高校德育内容

首先,德育内容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相结合,因此我国高校德育内容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强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倡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从集体主义道德观看人生和行为准则,突出群体意识和民族意识,只有团结合作才有国家和个人的兴旺发达。

其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居于核心地位,马列主义理论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同爱党教育联系在一起,其中历史教育以中国革命史教育为主,中国文明史、文化史方面的教育比较少;人生观和道德品质以人生观教育为主,道德品质教育尤其是基础文明教育、社会文明教育比较薄弱。

再次,德育内容具有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比较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强调原理、概念的灌输,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内容十分的详尽全面。

三、中美高校德育方法和途径比较

我国学校德育的课外途径主要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精神、文化科技体育活动的德育功能;军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把军训作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防观念、提高纪律意识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会实践范围很广,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开拓创新意识;党团组织活动。在我国

高校,党组织一方面整体把握学校德育全局,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引导其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美国高校的德育途径主要有:设置通识课程进行德育。美国各大学普遍开设通识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好公民”;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进行德育。美国大学注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增强德育的实效。这些实践活动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成为美国大学德育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利用大众传媒和社会环境进行德育。美国高校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倡导美国精神和价值观。通过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熏陶、渗透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在美国具有典型性。

四、德育比较的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不难看出中美高校德育的异同。在看到本国优势的同时,对自身不足之处保持清醒的认识,汲取美国高校德育的精华:加强实效性。从日常生活出发,将德育所强调的政治性以潜在的形式融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德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的落实;强化主体性。要以人本,将学生由德育客体转为德育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激发其内在动机,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尝试多元性。在思想政治理论以外的文理课程中融入德育成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德育手段,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升专

业性。逐渐培养和形成一支由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专家组成的高层次德育队伍,不断扩大咨询指导的范围和形式,让学校德育工作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服务性。要从优化环境、改变理念、健全机构、提高效率入手,为学生提供包括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择业就业有内的全方位服务,寓德育于优质到位的服务之中。

参考文献:

[1]谢雪.中美大学德育的比较[j].教育探索,2002,(8).

[2]于茂昌.美国高校的一些特色及其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1995.

[3]刘新生.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