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校德育目标的比较及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校外教育
杂志
教研探索
中美学校德育目标的比较及启示
黄立坚 戴 静 中美两国的德育目标体现了各自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情况, 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对 中美两国学校的德 育 目标作出比较分析获得启示, 有利于改进和加强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目标 中美比较 共性和差异 启示
德育的目标定位, 是由各个国家的政治、 经 济、 文化和教育自 身发展的 情况所决定的, 对德育目标定位高度重视, 采 取各种措施予 以加强, 是各国 加强德育工作的共性。从这一角度看, 中美两 国的德育目标 具有某种程度 的共同性; 但中美两国毕竟 是社会制 度和意 识形态 迥然不 同的国 家, 德育 目标必然受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 因而其德育目标 又存在一些本 质差异。本文尝试着对中美两国的学校德育 目标作出比较 分析, 从而更好 的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一、 中美学校德育目标的共性分析 中美学校德育目标的共性, 具体而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爱国主义教育, 把培养民族精神和为 国家献身精神作 为德育核 心目标 虽然中美两国在意识形 态上迥 异, 政治 经济体 制存在 着很大 的区别, 但两国在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旗帜下对青少 年进行热爱祖国、 效忠祖国的教 育却是共同的。但相对来说, 我国的 爱国主 义教育 讲大道 理多些, 而具体 的教育显得有些薄弱。美国则注重通过具体 形式渗透这种 教育, 主要是通 过本国的成就教育以及西方文明史等历史 教育来实现, 力图 使生活在本国 的公民特别是青年具有优越感和自豪感。美 国以法律形式 明文规定, 各级 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 国历史课 程。在教育活 动中, 要求 学生须 背诵 我 爱这个国家, 我保卫这个国家 等誓词和祝词, 以此激励学 生强烈的爱国激 情, 从而树立为国家而奋斗的信念。 2. 为政治服务 德育与政治联系密切, 任何一个国家的德育目标和内容都要合乎社会的 统治者规定的政治目标, 也就是说, 要依据政治目标来确定德育目 标和选择 德育的内容。在这一方面, 我国向来明确提出并把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作 为德育的核心, 邓小平同志说: 毫无疑问, 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 确的政治 方向放在第一位。尽管美国鼓吹学校教育不受政治干预, 德育不能强行灌输 某党某派的政治观点以迫使学生接受并确立某种 政治态度。但这 只是政体 上的原因所致, 实际上美国在德育中的政治导向非常明确。由于美国没有历 史包袱, 从争取独立开始就在为资本主义而奋斗, 所以它的爱国主 义就自然 比如对学校教学 计划中 政治科 目的规 定, 对教师、 校长和 督学按 一定的 政 治 道德要求进行严格的筛选等。美国社会学家里昂纳 戴维斯 的一份调 查报告表明, 导致美国高校教师失聘的原因中, 政治思 想有危险倾向 的居 首位, 因此而失聘的教师人数占失聘人数的 31 % , 而因 学术水平低 失聘的 仅占 19% 。可见, 美国德育的政治倾向性也是十分明显的。 3. 强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 满足社会需要的人 中国德育的目标体系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注重群体意识和 团结合作精 神的培养始终是德育的 主要目标。概 括起来 说就是 教育学 生做一 个文明 礼貌, 道德高尚的人; 做一个知法懂法、 守法 用法的人; 做一个 不怕挫折, 心 理健康的人; 做一个勇于进取, 思想向 上的 人; 做一 个热爱 祖国, 政 治合格 的人。近几十年来, 尤其 是进 入 90年 代以 来, 随 着经 济全 球化 趋势 的加 强, 美国德育的侧重点也由单纯的个人道 德完善, 向群体道 德意识转化, 纷 纷把群体意识、 团结协作精 神的培养 作为德 育的目 标, 由此 还演化 到诸如 在德育目标设定上强调民族宽容、 国际理解等方面的内容。 二、 中美学校德育目标的差异比较 1. 确定德育目标的指导思想有本质上的不同 我国主要强调以 社会 为本 即 社会 第一 , 德 育目标 追求的 是群体 价值和社会价值。美国则以 个人 为本 即 个人 第一 , 追 求的是 个人的 理想和权利。 中国传统道德是以儒家 学说的 人伦道 德为 中心展 开的。从孔 子主张 的 仁爱 、 忠恕 , 到孙中山倡导的 博 爱 、 天 下为公 , 再 到现代的 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这三种 思想一脉 相承, 经过 历史的扬 弃与吸 收, 批判 与继承, 积淀与弘扬, 构筑起中国文化传统中 人与人、 人与社会 关系的道德 标准和尺度, 由此形成了整体利益高于个体 利益、 他人利益高 于自我利益、 社会发展高于个性发展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 美国的道德传统源于欧 洲。追求 个性解 放是从 古希腊 以来西 方文化 中积淀最深的东西。西方国家强调个性的独 立发展和培养, 重 视个体的地 位和尊严。人是一切的出 发点和 归宿, 一 切为了 人, 为 了人的 幸福。这种 人本文化养成了人们重视 个人权 利、 独立、 平等 和民主 的价值 观。这一点 在美国社会和学校德育中表现得也特别 突出。需要指出的是, 美国现在也 讲集体主义, 但它的集体主义 是有特 定含义 的, 它不 是指牺 牲个人 利益去 服从集体利益, 也并非意味着 把个人 利益融 汇到集 体利益 中去, 更 不是大 公无私, 而是通过集体的合作和集体的力 量来实现个人的 利益。合作是手 段, 但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目标。 2 . 政治属性的表征程度有本质上的不同 我国从来不回避并且毫不动摇地坚持德育 目标的阶级性 和政治性, 体 现出德育目标属性在政治上的现实性。党和 国家通过法律、 政策、 舆论, 指 导学校德育的发展, 学校德育则通过育人而对 国家的治理和 政权的巩固产 生影响。美国学校德育目标的政治意图比较 隐蔽, 它的德育一 再表现不谈 政治或淡化政治, 而冠之 以 人类美 德 、 社会 责任心 、 自 由社 会的公 民 等中性词语, 表面上很少有政治性成分。 3 . 道德历史和民族传统的反映有本质上的不同 我国德育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 族的优良道德 传统, 美国德 育目标则充分反映了一个移民国家传承自欧 洲的民族道德 文化传统, 特别 是 圣经 等教义中所包含的一 些道德的 内容。中美两 国国内都 长期存在 着 义 、 利 之争。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以农为 本 , 以商为 末 , 重农 轻商 成了传统的观念, 反映在价值取向 上就是 重 义轻利 。与 中国正好 相反, 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是 利 而不是 义 。进 入近代资 本主义后, 一 观。它论证了 人 作为社会的主体, 既有征服世界、 创造 世界的自由、 能力 和责任, 又有享受其劳动成果 ( 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的 权利。在这种价值 观的影响下, 美国人的主体意 识、 个体 能动性 和创新 能力得 到了较 充分的 发挥。但这种价值观的着眼点 是以实 现个 人利益 为目的, 在限制、 牺牲个 人利益, 成全国家、 民族或群体利益的道义方面, 较之中国则大为逊色。 三、 启示与思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的巨大冲击下, 我国 的学校德育工作 表现出诸 多问题, 亟待改革和完善。通 过对中 美两国 学校德 育目标 的客观 比较, 整 理和明晰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 增强德育实效是有意义的。 1 . 理性看待中美两国的学校德育目标, 去伪存真 美国的德育目标强调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 强调人对社会应 承担的责 任和义 务, 努力 使个体 成为有 自立能 力, 有 信心和 参与意 识的自 主公民。 但是, 在传统的个人利益至上 和现代 社会的 激烈竞 争中, 人 们往往 为自我 奋斗的心态和短期行为所困扰。尽管西方国 家的物质生活相 当完满, 但精 神生活却较为贫乏, 人际关系冷漠, 家庭和社 会没有凝聚力, 人 们心灵的孤 独感、 失落感与日俱增, 人心涣散, 精神和道德危机频现。 中国德育的目 标体系 以集 体主 义为 核心, 具 有较 强的 稳定 性和 约束 力。中国的德育注 重人 的内 在信 念的转 化及 其机 制的 研究, 注重自 我教 育、 自我修养, 较之美国德育有更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根 (下转第 1549 页 )
升迁重用。同时, 要结合不同岗位、 不同部门 党员先进性的具 体要求, 定期 开展争先创优评选活动, 把 党员先进 性落实 在具体 工作实 践中, 让 党员感 受到优秀并非遥不可及, 而 是人人都 有当上 先进的 可能, 从 而增强 了党员 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4. 建立党组织对党员真情关怀机制。在党 内, 由于有的党员 身体状况 不好、 家庭及子女上学、 就业 等多种 原因, 许 多党员 的生活 变得较 为困难, 自己想发挥作用却又无能 为力。因此, 我们 要在党 内开展 帮扶制 度, 建立 上级党组织与下级党组织, 党员领导干 部与普通 党员的 一 对一 或 一对 二 帮助制度, 使困难的党员能及时得 到组织帮 助, 感受到 家庭 的温暖, 从而进一步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 力, 营造党员发挥 作用的良好氛 围。一是要建立党员 思想 状况 分析制 度。通过 定期 分析 党员 的思 想、 工 作、 生活、 学习等方面的情况, 及时向党组织 通报情况、 当好参 谋, 切实帮助 党员解决问题和困难。二 是要建立 谈心谈 话制 度。 党员领 导干部 每年至 少要找党员谈心谈话一次, 在党员遇 到重大 问题或 重大困 难时, 党 员领导 干部要及时找其 谈心。三 是要 建立走 访制 度。在党 员的 生日、 入党 纪念 日、 重大传统节日、 患病或党 员家庭发 生重 大变故 等, 上门 走访党 员, 送去 党的关怀, 体现组织的温暖。 三、 构建监督管理机制 党员对党内民主生活的积极参与是党永 葆生机和活力的 力量源泉, 发 扬党内民主和建立健全党 员监督管 理制度是 提升党 员创造 性和自 律性的 重要途径和方法。 1. 建立党内监督机制。党内监督的目的, 从根 本上说就是为 了保持党 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 为党 员特 别是 党员领 导干 部, 要 自觉 树立监 督意 识, 落实相关监督规定, 带头遵守规章制 度。 一是要坚持民主 集中制原则。 要完善学院党委议事决策机制, 对决策目 标确立、 决策方案 制定、 决策过程 掌控和决策实施进行全过 程监督, 确 保决策 的科学 化和民 主化, 防 止决策
与爱资本主义统一在一起。在政治上, 美国采取了许多 硬性 的行政措施。 批资产阶级思想 家、 教 育家 从不同 角度 和不 同层面 论述 了功 利主 义价值
08 /2008
1525
源自文库
中国校外教育
杂志
教研探索
的随意性, 防止出现违背客观规律的重大 决策失误。逐步做到 重大公共决 策的讨论情况和阶段性方案 及时公开、 公布; 涉及广 大师生 员工利 益的决 策, 及时向全院公开; 涉及局部 群体利 益的决 策, 及 时让有 关群体 知晓; 涉 及业务领域的决策, 及时通知有关方面。二是 要建立和完善党 内情况通报 制度、 情况反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扩大基层党员 的知情权, 从 制度上为开展党内监督提 供有力的 保障。三 是要完 善领导 干部民 主生活 会制度。要通过召开领导干部 民主生 活会、 党员大 会, 采取 党内重 大决策 征求党员意见、 党内重大决策执行结果通报 等形式, 畅通发扬 党内民主、 强 化党内监督的渠道。 2 . 建立外部监督机制。要认 真总结先 进性教育 开门搞教 育 的经验 做法, 实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建立相对固定 的群众监督员队 伍, 探索建立 群众广泛参与、 渠道畅通、 尊重 民意、 公 开透 明、 公正 客观的 党员监 督评价 体系, 主动听取基层和群众的 呼声和意 见, 建 立和完 善在一 定范围 内定期 向群众报告思想和汇报工作的制度, 建立和完善群众对党员 工作圈 、 社 交圈 和 生活圈 的监督网络。 3 . 建立支部工作机制。要严格党员组织生活 制度, 建立以保 持先进性 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制度、 三会一 课 制度 等, 及时解 决党员存 在的苗头 性、 倾向性问题。建立党员思 想和工作 汇报 制度, 口 头汇报 与书面 汇报相 结合, 向党组 织汇 报个 人思 想和 工作 情 况, 从 组 织上 保 持党 员队 伍 的先 进性。 参考文献: [ 1] 周济. 在第十四次全国高校党 建工作会议上 的总结讲话 [ Z]. 福建 省第十五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文件汇编, 2006: 16- 28 . [ 2] 李强. 健全高等学校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 性长效机 制刍议 [ J]. 福建 高教研究, 2006 , ( 4). ( 作者单位: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